首页 > 文章中心 > 呼吸系统疾病预防

呼吸系统疾病预防

呼吸系统疾病预防

呼吸系统疾病预防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呼吸道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支原体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中图分类号] S8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172-01

在冬季,气候比较恶劣,气温较低,因此,鸡就很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共有三个方面原因共同造成了鸡的呼吸道系统疾病。一是传染性因素,包括:支原体、大肠杆菌(气囊炎)、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喉气管炎病毒、传染性鼻炎、禽流感、肺病毒等。二是非传染性因素,包括:①环境因素:如果鸡舍中白天和黑夜的温度超过了5℃,那么鸡就很容易患上感冒疾病;密度大、空气质量不好——氨气含量超标、烟尘大等。②应激反应:疫苗反应、捕捉、转群等。③营养方面: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A)等。三是人为因素,主要有:不合理的免疫方法,不恰当的免疫时间间隔,疫苗质量不合格,鸡舍内没有做到合理科学的消毒以及饲养员养殖方法不规范等原因。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从环境因素上的通风保湿这个方面来对鸡的呼吸系统疾病做一个系统的阐述分析。

一、通风和保温问题

一般情况下,养鸡户不能够充分处理好通风和保温这两个方面因素的关系,通常的养殖户大多注意鸡舍的保温,而忘记了鸡舍的通风问题。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分别为:第一,因为一旦鸡舍的昼夜温度超过5℃,鸡舍内的鸡就易感染上感冒等疾病,所以养殖户就很注意鸡舍的保温;第二,鸡的一些生理特点会错误的引导养殖户,使得养殖户无法处理好通风和保温二者之间的关系。

1.耐氧力强。鸡的呼吸系统是由喙——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气囊组成的,鸡进行呼吸的时候,气体经过鸡的喉和气管等进入肺脏和气囊,当气体经过肺腔后,肺腔中的二氧化碳会经过与吸入的气体交换到达鸡的前气囊,因为在呼气前前气囊中的二氧化碳就已经被排出,后气囊中的空气就会被挤入到肺腔中进行气血交换这一过程,气血交换之后得到的二氧化碳气体又会被挤入前气囊,这就是鸡的整个呼吸过程。与其他动物的呼吸系统不同,鸡不论是在呼气的时候,还是在吸气的时候都能够进行气血交换这一过程,因此,鸡具有非常强大的耐氧能力。

2.耗氧量大。在所有的动物中,相同单位体重的鸡耗氧量是最大的。从上面的两个方面因素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虽然说鸡在动物中耐氧能力比较强,但是它的单位体积耗氧量也是最大的,因此在鸡的正常生理活动中对氧气的需求量是很高的,需要提供很多的氧气。同时,如果鸡舍内不注重通风处理,会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鸡会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如果呼吸系统疾病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就会引起鸡的肠道系统疾病,继而引起鸡的病毒性疾病。另一方面,鸡舍内的二氧化碳含量不能够过高,如果二氧化碳含量超过0.5%,而氨气的浓度超过了20ppm,就会对鸡的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这一现象并不严重造成的影响就是鸡的性成熟较晚,鸡的患病率较高,严重的话会导致鸡舍内的鸡患上肿头、腹水疾病。这些都是鸡舍内没有做到合理通风所造成的影响。

二、如何科学合理的通风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才能够做到鸡舍的合理通风:首先,鸡舍的通风要勤,晚上也要对鸡舍进行通风,不能够关上鸡舍;其次,每次通风的时间要短,特别是在晚上,每次的通风时间在几分钟之内就可以了;再次,必须做到室内外空气的对流,并不能只打开天窗;而且,必须避免冷空气直接吹向鸡舍内的鸡,尽量使得冷空气从鸡舍的两侧或者是鸡舍的上面吹向鸡,也可以设置挡风板来阻挡冷空气;也可以在鸡舍通风之前给鸡舍适当提高点温度,或者是在通风口设置一些热温板,进而增加温度;最后,必须及时清理鸡舍的鸡粪,保证鸡舍的清洁。

三、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1.预防。一般来说,预防鸡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方法一共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对鸡进行疫苗的接种。接种疫苗所预防的疾病主要有禽流感传喉等疾病;而那些由于大肠杆菌引起的气囊炎疾病,接种疫苗并不能够很好的预防,因此,我们不建议接种疫苗来预防这种气囊炎。第二种预防方法是药物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预防,比如说使用土霉素钙预混剂和吉他霉素预混剂来对鸡的呼吸系统疾病进行预防。

2.治疗对于已发生呼吸疾病的鸡群有以下几点措施。养殖户必须根据鸡的患病症状来确定鸡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这种疾病症状主要有干咳和湿咳,所谓的干咳是指鸡咳嗽的时候没有痰液只是咳嗽,这时就需要解决鸡的咳嗽问题,因为鸡咳嗽的时候会带动气流,进而破坏鸡的呼吸道系统的粘膜等,这也会导致一些细菌的感染入侵;而湿咳就是指鸡正常的呼噜,但是它会产生一定的痰液,这个时候就不必做镇咳处理,必须稀释鸡的痰液,让鸡能够把痰液咳出来,避免呼吸困难,进而导致鸡的窒息而亡。通常使用的痰液的稀释剂有氧化铵以及禾丰生产的“康诺”等药剂,这些药剂的效果都比较明显,效果较好。但是如果鸡的症状比较严重,就应该使用氨茶碱来治疗鸡的哮喘疾病等。可以根据不同细菌病毒的感染能状况来决定使用哪种消炎药物来治疗鸡的病原体感染疾病;治疗鸡的呼吸道系统疾病的药物有抗病毒类型的,主要有一些抗病毒中药,其他的还有向安乃近这些解热镇痛之类的药物。适当的喂食鸡舍内鸡一些维生素A,可以大大减少鸡的呼吸系统疾病,修复鸡的呼吸系统的细胞损伤,修复鸡的呼吸道粘膜。在对鸡的呼吸道系统疾病进行治疗时,要有一个合适的用药时间。因为向支原体和衣原体这样的病原体并没有细胞壁,导致很少的药物能够将其杀死,而且它们通常会有两种遗传物质。同时,这些病菌生长在细胞外,就像鸡的气囊,在气囊上并没有细胞,也就没有了毛细血管,因此药物很难将病菌杀死。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鸡的呼吸道疾病治疗困难的问题。我们建议使用喷雾治疗外加一定的饮水方法进行鸡的疾病治疗,并且维持足够的治疗疗程,才能够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而述,养殖户要想做好养鸡生产,就必须秉承着“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理念来进行生产过程。必须做好鸡的病毒预防工作,接种相应的疫苗。同时,要做到合理的保暖工作,给鸡营造一个合适的生存环境。如果,鸡的呼吸道疾病已经发生了,就应该尽量找出致病原因,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而减少疾病在鸡舍中的蔓延,提高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狄淑英.鸡群顽固性呼吸道病的应对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09(05)

[2]王世玉.多病原呼吸道综合征的用药原则及最佳给药途径[J].北方牧业,2009(14)

呼吸系统疾病预防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呼吸道,综合症,防治

 

猪呼吸道综合征(PRDC)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细菌、病毒引起,再加上不良的环境应激和猪只抵抗力降低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总称。

1、PRDC的主要表现及危害

猪表现咳嗽、呼吸困难、部分猪死亡;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返情率高;仔猪及肥育猪体弱、腹泻、生长缓慢或停滞。

本病自1995年以来,已成为影响全球养猪业经济效益的头号疾病。多发生于1320周龄的生长育肥猪,512周龄的保育猪也可发生,发病率为25%--60%,病死率为5%-10%。日龄越小发病死亡率越高,猪只不论大小、年龄及品种均可感染,有时呈地方性流行,寒冷季节多发,猪群饲养密度过大,不同日龄仔猪混群饲养,猪舍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及二氧化碳等)浓度过高,饲料霉变,仔猪转群、运输、以及其他可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因素等,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2、发病原因

猪呼吸道综合症主要由两类病原引起:一是潜在的原发病原,包括猪肺炎支原体、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圆环病毒等多种病原体;二是继发病原,主要有副猪嗜血杆菌病、猪巴氏杆菌病、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猪附红细胞体、猪链球菌II型等。其中喘气病是导致病猪死亡严重的主要原因,因为喘气病是本病的导火索,它的存在使蓝耳病等病毒以及防线性杆菌等细菌的侵袭感染更加容易。

猪呼吸道综合症的发病率和猪群的饲养管理条件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包括:饲养密度过高、通风不良、温差大、湿度高、频繁转群,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饲养、断奶日龄不一致、没有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喷雾消毒措施不严等。

3、与呼吸道综合症PRDC相关的主要疾病

主要有猪支原体肺炎、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圆环病毒病引起的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及猪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病等。

4、猪呼吸道综合症PRDC病原体之间的关系

4.1几乎所有的猪场都感染了与PRDC有关的病原体;

4.2很难在猪群中彻底清除这些病原体,例如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等;

4.3单一感染的病原体危害较小,单一因素引起的疾病也较少见;

4.4饲料原料的霉变因素、蓝耳病的免疫抑制导致多种疾病的免疫失败和免疫抑制,加重了PRDC发病的严重性和控制难度;

5、猪呼吸道综合症PRDC病原体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5.1猪肺炎支原体麻痹和破坏呼吸道粘膜系统;

5.2猪蓝耳病病毒破坏肺泡内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5.3猪流感病毒破坏粘膜纤毛系统,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

5.4伪狂犬病可造成猪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紊乱,干扰机体的免疫力;

5.5发热和厌食也影响机体的免疫力。

6、猪呼吸道综合症PRDC的防治措施

PRDC是许多病因混合或协同感染和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控制混合感染比控制单一病原感染更困难,一种疾病的控制可影响其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重点应放在PRDC最重要的原发病-喘气病的控制。对PRDC的控制应采取综合措施,即改善饲养管理、免疫接种、药物防治等。

6.1饲养管理措施

6.1.1全进全出,每批猪转出后及空栏时彻底的清洗消毒;

6.1.2不要将不同来源的猪混群饲养;

6.1.3注意饲养密度:饲养密度与本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饲养密度适宜,可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饲养密度提高一倍,疾病的发病率会提高4倍以上;

6.1.4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通风,降低空气有害气体的浓度。猪舍要有良好的通风换气系统和独立的粪尿排放系统,加强通风换气,保证舍内空气质量,尽最大限度降低氨气、硫化氢及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污染;

6.1.5加强温度控制:冬天注意防寒保暖,夏天注意防寒降温。尤其保育舍必须具备采暖条件,断奶后第一周保育舍内应维持2628℃,第二周25℃左右,前两周温度控制非常重要。

6.1.6引进没有呼吸道症状的种猪,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6.1.7设病猪隔离栏,及时将保育舍或生长舍的病残猪隔离治疗;

6.1.8加强消毒等措施。特别是把握好产房的彻底消毒和母猪进产房时的体表消毒,切断病原体的母仔传播途径。

6.2免疫接种预防措施

6.2.1合理使用疫苗:使用安全性好、免疫效力高的疫苗,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

6.2.2猪场除了用好常规疫苗如猪瘟、口蹄疫、细小病毒、乙型脑炎、猪丹毒、猪肺疫外,还要用好引起猪最大疾病损失的呼吸道病综合症疫苗伪狂犬疫苗、萎缩性鼻炎疫苗、喘气病疫苗等,伪狂犬病疫苗的免疫一定要重视仔猪免疫。

6.3建立科学有效的、合理的药物预防措施

在养猪的过程中,呼吸道综合症的易发期,饲养管理的关键时期,猪有应激因素如断奶、母猪分娩、天气变化、注射疫苗等发生前后,建立科学有效的、合理的药物预防措施,是预防猪呼吸道综合症的关键,具体的措施如下:

6.3.1母猪产前、产后7-10天,在母猪料中添加利高霉素,能有效预防母源性呼吸道疾病早期传染给仔猪,有效预防母猪、仔猪呼吸道病综合症。

6.3.2母猪产后一针保健。母猪产后身体最虚弱,一方面最容易感染疾病,另一方面也最容易排毒,将其身上本身就有的疾病传染给仔猪,母猪产后8小时内尽早肌肉注射得米先或母易安,同样能有效地预防母源性呼吸道疾病早期传染给仔猪,有效预防母猪、仔猪呼吸道病综合症。

6.3.3仔猪出生后3天、7天、21天给每头仔猪分别肌肉注射土霉素、氟苯尼考或头孢0.5毫升、0.5毫升、1毫升,在乳猪、仔猪饲料中添加利高霉素,就可以非常有效地预防乳猪、仔猪早期感染呼吸道病病原,预防母源性的疾病传染给仔猪,使仔猪度过疾病的易发期与生命活动的疾病易感危险期,增强仔猪的抵抗力。

呼吸系统疾病预防范文第3篇

【关键词】系统化护理;慢性支气管炎;干预效果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027-02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1],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尤以老年人多见,且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如不及时控制易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及肺动脉高压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增加社会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如何控制疾病复发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对慢性支气管炎治疗护理多年的经验发现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实行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仅能缩短住院时间,还可有效预防疾病复发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干预组男33例,女15例,年龄46―80岁,平均68岁,病程2―23年,平均9年;对照组男35例,女13例,年龄47―79岁,平均69岁,病程2―24年,平均10年。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或并发喘息;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呼吸内科常规护理,包括患者的口腔护理,氧疗治疗护理,祛痰护理,用药护理、注意翻身拍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指导建立良好生活习惯及体育锻炼等措施。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 帮助患者了解医学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根据患者职业和文化水平的差异,给其讲解一些与疾病有关的医学常识,宣传氧疗的意义,让患者对疾病的病因及发生发展有相应的了解;鼓励有条件的病人进行家庭氧疗,同时教会患者和家属熟练掌握吸氧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严禁烟火,避免碰撞等;告知患者排痰对控制疾病复发的重要性,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防止受凉。

1.2.2 心理干预 慢性支气管炎病程长,反复发作,患者易产生悲观,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均不利于疾病控制,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状态,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让患者对慢性支气管炎有相应的了解,认识到不良情绪对机体的影响,及时将患者的负面情绪消灭在萌芽中。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 指导患者选择合理的饮食结构 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每天排出很多痰液,消耗较多的蛋白。因此,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的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绿色新鲜蔬菜、水果、瘦肉、牛奶、鸡蛋等,但对二氧化碳增多的病人,糖的摄入应限制,否则可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加重病情。帮助患者制定科学的食谱,不仅能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还能促进支气管粘膜的修复。因此,指导病人选择合理的的饮食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1.2.4 指导患者进行体育锻炼 有研究报道,每天坚持户外锻炼1-2次,每次约30分钟,即可提高耐寒抗菌能力,同时也利于肺功能的改善。因此,鼓励患者每天坚持户外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有氧运动,但必须注意保暖,气候骤变或出入室内外要穿脱外衣,以防受凉引起疾病发作。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锻炼,以重建有效呼吸。鼓励患者在腹式呼吸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全力性呼吸体操锻炼,即呼吸和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相结合,既可以增加呼吸数量,也可以改善全身肌力。

1.2.5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教会患者练习缩唇式呼吸,每次20分钟,每天2次;鼓励患者深呼吸训练,通过爆发式咳嗽将痰液有效咳出,并能及时将远端气道的分泌物及时排出[2]。

1.2.6指导患者戒烟 戒酒 向病人说明吸烟、饮酒的危害,避免主动或被动吸烟,讲解经常吸烟的人易于感染和发病,鼓励患者创建无烟家庭

1.2.7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出院后提高遵医行为,避免粉尘、刺激性烟雾及过敏原等刺激呼吸道,防止受凉感冒。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出院后对所有患者定期回访,2个月回访1次,坚持回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疾病复发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在住院期间,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程较长,迁延难愈,如受不良因素影响,可诱发疾病反复发作,容易引起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危害,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在回访中发现,对照组患者疾病控制不理想与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不够,不能及时预防有关,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让患者对疾病常识有了系统了解,提高了对疾病的认识程度。通过系统的有针对性地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生活指导,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不良因素刺激,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病人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在本研究中,采取系统护理干预的患者不仅在治疗期间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特别是在随访期间疾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系统护理干预,不仅能防止或减少疾病复发,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起到很大作用。

综上所述,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对其实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护理干预,让患者充分认识到慢性支气管炎的可防、可控性,增加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意识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养成自觉遵医行为,利于患者的自我管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有效控制病情发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疾病预防范文第4篇

【关键词】老年人 老龄化 死亡率 构成比

中图分类号:C9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373-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呈逐年提高,在上海,人们的预期寿命由2002年的78.44岁上升至2009年的81.73岁,寿命的延长使人口的出生和死亡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本文通过对杨浦区殷行社区2002 ~2009年60岁以上老年人的死因分析,了解本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死亡规律,为制订社区老年人保健、老年疾病防治措施等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2002 ~2009年殷行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为户籍人口。

1.2 方法

人口资料由杨浦区公安局提供。死亡资料来自杨浦区殷行社区2002~2009年医学死亡证明书,并由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死因分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9 标准进行整理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资料由专人统一录入,应用EXCEL2003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

2002~2009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呈持续增长势态,其占全社区总人口数的比重也愈来愈大,从2002年占18.99%上升到2009年的24.23%(见表1)

2.2 60岁以上老年人死亡情况

6O岁以上老年人死亡占全社区总死亡人数的84.44%,其中男性占81.29%,女性占88.39%;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 (见表2)

2.3 60岁以上老年人死因构成及顺位

在死因顺位排列中以循环系统(包括心脏病、脑血管病)死亡为第一位,其次是肿瘤、呼吸、内分泌、消化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包括骨折、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等)。其中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疾病有上升趋势。 (见表3)

2.4 不同年龄组老年人患病死亡情况

60岁组因患肿瘤而死亡占同年龄组死亡总人数的第一位.循环系统次之,第三位是内分泌系疾病 ;70岁组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占同年龄组死亡总人数的第一位.肿瘤次之,呼吸系统死亡率为第三位.但死亡人数较60岁组增加;80岁组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占同年龄组死亡总人数的第一位,第二位为肿瘤疾病.第三位是呼吸系统疾病; 三个年龄组的其他疾病死亡位序无明显变化。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死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见表4)

2.5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老年人患病死亡情况

患肿瘤疾病男性死亡构成高于同年龄组女性,男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构成远远高于女性;男性60岁和70岁组肿瘤死亡为同年龄组死亡数首位,80岁组以循环系统疾病为首位;而女性60岁组肿瘤死亡位于同年龄组死亡的首位,其余年龄组以循环系统疾病占首位。(表5)

3 讨论

3 讨论

通过调查发现,杨浦区殷行社区2009年60岁以上人占总人数24.23%,而且逐年上升,2009年上海市的60岁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2.5%,说明殷行社区老龄化程度显著。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死亡数据的统计分析,可反映该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也是常用的表示居民健康水平的指标[1]。本次调查显示,2002~2009年殷行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的前三位病因分别为循环系统(包括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这些疾病多为机体功能退化和免疫系统功能退化造成的慢性疾病。我社区老年人死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女性平均死亡率低于男性,男性肿瘤死亡率和呼吸系统死亡率高于女性。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居于首位,且肿瘤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呈上升趋势。③各年龄组死因顺序亦不相同,60岁组肿瘤死亡占首位;70岁、80岁组循环系统死亡上升至第一位。④损伤和中毒死亡随着年龄的增长上升明显,可能由于老年人行动不便等因素造成的意外伤害,这都是我们应重视的。

本文结果提示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是循环系统、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这些疾病大多为非传染性的慢性疾病,但死亡率较高,这些疾病形成主要是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长期积累而致[2-3],如:饮食习惯、精神紧张、吸烟、酗酒、减少运动等。若要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应提高对健康危险因素的抵抗力;防止有害因素的侵袭;提高对内外环境变化的耐受力;提高对致病作用的不利因素的自身防御能力。对于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广泛开展针对性、有计划性、有系统性的教育健康工作。比如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从老年心理卫生、精神卫生、常见疾病预防、家庭护理、用药、生活卫生、饮食营养、体育锻炼、健身等方面,通过讲座、制作宣传栏、电视、发放健康处方等多种形式加强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加大慢性病的一、二级预防,加强老年人的自我管理意识,掌握各种慢性病的防治方法技能和防止意外伤害的措施,[4]并对于行动不变的老年患者开展社区家庭病床,提供便捷、高效、低廉的服务。我们应努力制定适宜的社区预防保健措施和方案,减少老年人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降低死亡率,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旭东,魏生明,黄伟,山东省枣庄市农村人口死因调查分析[J].河北医学,2003,9(7):664-665.

[2]朱立场,陈涛,李莉,上钢社区人口结构与主要死因调查[J],社区卫生保健.2010.9(3):173-185.

呼吸系统疾病预防范文第5篇

关键词:老年 呼吸道感染 病因分析 预防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092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74-01

老年人的身体各项机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自身的抵抗力和机体免疫力也全面下滑,因此容易患各种病症,而一般性的呼吸道疾病在弱势人群中更容易发病且治疗难度较普通成年人的更大。近年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日趋上升,尤其是在冬春季节和季节交替变更时期,因此做好老年人的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工作会有效地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患病情况,不仅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益,减少相应的经济损耗,而且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营造健康轻松的社会氛围。

1 呼吸道感染概述

呼吸道感染主要分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是冬春季节的多发病征,在老年人、儿童等弱势群体中发病较多。在临床研究中,上呼吸道感染包括的范围较大,是对鼻腔、咽喉急性炎症的总称,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等疾病,而本文主要是对普通感冒类的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来分析研究。

上呼吸道感染较多的是普通感冒,此类病症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多由鼻病毒引起,其次为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呼吸道感染一般潜伏期长短不定,根据机体的免疫情况和身体机能的不同及病原种类不同决定的。病情发展较急,发病同时或短时间后如数小时就会出现打喷嚏、鼻塞、嗓子干痒、咳嗽、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在检查和诊断时除了对病症外在表现的观察之外,了解病史,进行血常规或者病原学检查等之后做出临床判断,再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用药治疗和护理。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微生物感染引起。

2 老年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因分析

从医院病患相关数据中看出,老年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细菌和真菌感染,进而引起下呼吸道和肺部感染。最常见的老年人肺炎致病原是肺炎链球菌,还有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而老年人如果长期处于养老院、疗养院或者医院,尤其是长期医院治疗,会造成全身或者局部的免疫功能减退,使得各种病菌趁虚而入。环境因素成为老年呼吸道感染主要因素之一的原因除了它能使老年人身体机能减弱之外,环境内容的复杂性存在更多的致病病原体,种类和数量都较多。另外,大多数老年人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或者其他对身体副作用大的药物治疗会使机体产生抗药性,在病原体的感染之后容易引起全身性的并发症。老年人自身的身体素质较差或者体制较弱也会在普通的病毒或者真菌存在的环境中轻易患病,并且在后续治疗中维持时间较长,效果相对不大。经相关研究分析得知,老年人的心态和情绪对患病几率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影响,如秋冬季节,如果老年人长期处于悲伤、消极等情绪就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类疾病,而疾病的产生会加重负面情绪的发展,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3 老年呼吸道感染预防措施

3.1 环境方面。老人的住所卫生环境和空气质量需要得到重视,经常保证空气清洁和开窗通风,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使用可靠的空气净化装置和监控设备。在秋冬季节尤其注意灭菌消毒,减少与各种呼吸道致病菌接触的机会。对于需要住院或者在养老院和疗养院的老人,需要从探视人群和医院管理上来进行环境改善。陪护多和探视人群多会造成空气污染严重,另外很多致病菌会在室内空气飞沫间进行交叉感染和反复感染,因此需要最大控制探视人员、陪护人员等环境内出入人员的数量和情况,并在日常管理中也做好定时通风和空气消毒。

3.2 老年人自身方面。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心理心态都与抗病力和免疫力的强弱有关,因此,老年人自身也需要积极配合调理身体,多活动身体,控制饮食,戒烟和少喝酒、少接触对身体有害的物品。在平常的生活中和患病的治疗时期中保证心情愉快积极和健康,改善自身已经产生的焦虑、紧张、悲伤和情绪低落等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不仅对患者早日康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能提高自身抵抗力。而周围人包括老年人的家人朋友和护理人员都需要对老年人多给予一些关注和尊重,及时发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问题和心理问题才能及时排解。

3.3 药物预防方面。对于一些可以进行药物预防或者其他医学预防措施的呼吸道疾病如老年人的肺炎,就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侵害。药物预防还体现在对生病老年人方面,如老年人在某种疾病手术后在医生的指导的下及时服用相应的消炎药和预防呼吸道感染药,将感染控制在未出现苗头之前。另外,一些患有高风险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老年人需要常备呼吸道疾病治疗药物防患未然。

3.4 护理方面。全方面的护理包括家人和护理人员对老人的身体健康维护和调养情况,也包括对身体有恙老年人的照顾。在饮食上注意有针对性的营养补充和身体机能调理,除了进行食物调养之外,也可以进行营养品和营养药品的补充;对患病老年人和重症老年人的护理则需要专业的护理知识,家人也要经过专业医师和护理师的指导之后进行系统的正确的身体护理。

4 小结

本文主要对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和肺炎两类主要病症进行患病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的制定,根据不同的病因来有针对性地系统地进行预防,如针对患者所处环境病原菌较多而进行转换环境和环境质量清洁控制的处理,如果患者因为心理原因加重病情,就需要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和治疗来缓解这一原因带来的影响。老年人呼吸道感染一般病情较为复杂,在预防时需要进行全方面的防备,才能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