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司的能源管理

公司的能源管理

公司的能源管理

公司的能源管理范文第1篇

近几年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经济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十分新颖的模式也在不断的被推广。知识经济是把知识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中,绝大多数的企业,发展的依靠基本上是实质性的资源或者是能源,但是两者之间的发展模式完全不一样,知识经济依靠的是知识和技术来实现企业所追求的经济方面的目标。因此,就这两种模式来说,知识经济和现代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一致的,此外,还十分符合我国目前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会在以后的发展当中被大力的推广。但是,我们可以知道,目前情况下,知识经济还是被发达国家所掌握,这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向国外放出一些十分先进的技术或者是一些创新的知识,导致企业的投资逐渐趋向于无形化。因此,我们也要不断地加强知识经济发展模式的推广,在其中争得一份市场,那么那些想要转型成为新型能源公司的企业,就必须要抓住机会,转变企业内部的结构,将不符合企业发展的内容取消。

二、能源企业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会计和财务管理现状及趋势

1.能源企业相关的现状分析

能源企业的经济在之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都处在十分关键的位置,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大量的能源缺乏导致很多问题出现,比如说环境问题就是目前我国十分严重且比较重视的问题,就是由于能源的匮乏带来的。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爆发,给人们带来了各种新的知识新技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所以传统的能源经济终究会慢慢的转换成为新兴的知识经济,最终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的模式。这种情况下,作为能源企业就不能不为所动了,他们首先就是对企业内部结构进行调整,特别要注重对会计和财务部门的调整。在知识经济的发展形势下,知识和技术是每个企业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资本,石油煤炭等资源已经不是根本的因素了,知识和技术在经济学上通常会被称之为“无形资产”,那么,作为能源型的企业,能否将经济发展的模式顺利转变,将是这些企业争夺无形资产的关键。作为能源企业的财务,所有的会计都是围绕着石油和煤炭等有形资产进行核算的,然后评估他们的开发以及可利用的价值。但是如果换做是知识经济的模式,那么即使是能源企业的会计,也将转变成为对开采及利用的技术等无形资产所开展的核算,详细的计算出能源企业能够从无形资产中获得经济利益,从而帮助能源企业尽快的完成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能源企业中传统的会计已经十分落后,无法对无形资产作出全面的评估。目前新颖的知识经济形势下,作为能源型企业的会计部门在计量和评估无形资产的过程中,需要以重置成本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就目前的知识以及技术发展的现状来看,能源型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候大部分是注重的生产成本的核算,但是这种模式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出企业财务的知识情况。

2.能源企业会计的未来走向

当社会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对企业会计和财务部门相关的制度,时代的不断发展,也给会计制度带来了几次很大的变革,知识经济的出现使得会计面对的又是一次变革,关键是我们需要把那些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理念引入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去中,这主要包括下面的几点:

首先,新的知识经济模式中,对于风险的评估是理财观念。而传统模式下的能源型企业主要针对的是物资和货币,在这些里面,还包含着对企业的整个发展战略的概括。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在进一步的加深,每一个行业之间的联系也逐渐变得紧密起来,这就导致市场竞争处于白热化的状态。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导致一些更加新颖的方式融入到交易当中,这些新出现的交易方式并不是用来资金的借贷,而是转移因为经济发展出现问题变化时可能引起的价格风险,所以我们在转变会计和财务管理模式的时候,要求有关人员具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在这个时代大环境下,能源型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要转换成为对于风险的控制以及理财观念的普及。

第二,目前经济环境模式之下,要将竞争与合作二者之间辩证性的融合到一起。我国的经济发展体制在改革之后,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变得更加迅速,跟之前的计划经济相比较,市场经济更加自由、更加灵活。所以能源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生存以及发展,就必须要研发出有价值的包含知识的高科技技术,这也对能源企业的会计和财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保证会计和财务部门具有与竞争对手一样的理财观念。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下,能源企业逐渐的加深了和其他各行各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所以能源企业中的会计和财务管理部门,需要不断学习,抓住发展机遇,迎接新的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将自身与其他各行各业之间的关系有机的协调,尽量不要在财务方面出现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确保与各行各业之间处于一个友好的合作关系,尽量将各个方面的利益保持平衡。

第三,在知识经济下,人本化以及知识化的管理理念。人本化主要是指债、权和利三者的财务运行模式上,逐步建立起奖惩机制,对会计和财务管理部门中有突出表现的员工进行奖励,针对那些十分严重的错误的发生,特别是那些由于过错而带给公司十分严重后果的员工,要对其进行十分严厉的惩罚,确保奖惩分明。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充分调动起能源企业会计和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管能动性,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另外,要实现能源企业与知识经济更好的结合,转变能源企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就要对企业中会计和财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开展持续的培训计划,不断的提升他们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能源企业还可以选派资质比较优厚的员工去国外学习先进的知识化理财观念,再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知识理财计划。

3.知识经济模式下能源企业会计和财务部门的发展前景

知识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大的方向,而且这种发展趋势是不可能改变的。所以,国内的一些能源企业要抓住机遇,及时转变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会计和财务部门也需要抓住机会进行改革,适应新经济的发展模式。会计和财务部门管理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发展趋势是建立在以知识资本为重点的基础之上,传统的会计理念是把那些拥有实际物品或者是货币的人作为真正的服务对象,同时把这些人作为中心,把保障他们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宗旨,从而记录并反映企业发展的实际财务情况以及相关的经营成果,帮助那些投资者以及债权人进行管理和决策,保证出资者收益的最大化和债权人风险的最小化。事实上,在知识经济时代,以人才为资源的经济社会具有超常性,人类的创新能力将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会计和财务管理这两个方面也将向着全面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企业的会计和财务管理部门在当今不可逆转的发展模式中,把知识本身的价值为中心,全面反映和描述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生产关系和面貌,从而进一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

三、结束语

如本文所讲的,目前情况下,知识经济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快,在经济的发展模式中逐渐占据着主导地位,与之前的能源型经济相比较,知识经济更能够符合时展的潮流,同时也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同时,国内的大部分的能源企业都需要及时的进行转型,那么要想将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快速的转变,就要把那些和现状相差很远的会计和财务部门进行改革,将更加新型更加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到会计和财务管理部门中去,为能源企业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提供强大的动力。同时,我们要督促相关的会计和财务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只有管理人员的能力得到提高,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转型,实现能源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孙月娥.浅析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创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21,(7):117~119.

[2]黄慧.浅析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2,28,(8):110~112.

[3]陈蕾.简述知识经济时代下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4,(5):31~33.

[4]沈熙.公司财务管理[J].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25,(12):56~57.

公司的能源管理范文第2篇

【题目】服务区加油站建设企业员工绩效管理探析

【第一章】某施工企业绩效管理模式研究绪论

【第二章】绩效管理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三章】 【第四章】中路能源公司绩效管理体系设计

公司的能源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能源 区域公司 策略

近年来,新能源企业呈现跨越式发展的趋势,由于目前新能源企业依赖着“投资刺激”的模式发展,并且企业内部的部门人员与组织机构设置都采用行政化管理,企业内部实施多级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制度采取预算管理与经济责任制考核。过快的发展速度可能会导致企业发展偏离轨道,只能实施“投入”与“产出”双层监管,新能源企业要发展,但是不能盲目快速发展,循序渐进才是持续发展的硬道理。新能源区域公司需要引入价值投资理念,降低社会成本,在建设新能源项目的时候,需要冷静地分析,针对建设规模而及时提出新的管控措施。区域公司要从原来的需求导向型过渡成价值导向型,力争达到经济、有效的管理运作机制。

一、区域公司的定义

公司在注册地以外的地方进行经营活动被称为异地经营,而区域公司指的是企业为了开展异地经营所特意在注册地以外建立的分支机构,其主要包括分公司与子公司。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将其经营规模有效扩大,为更好地实现区域战略发展目标,这时就需要设立区域性公司,加强区域统筹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区域内发展目标的实现,进而让总公司降低不必要的成本,减少区域投资风险,实现企业持续盈利。

二、新能源企业区域公司管理的优劣势分析

(一)新能源企业区域公司管理的优势

基础管理优势。总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建立起较为健全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基础管理工作巩固,基本实现现代化管理,从而为打造符合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管理体系创造了较好条件。为区域公司在生产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经营管理、技术管理、生产自动化与信息化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设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提供了基础保障。

资源整合优势。区域公司有利于资源整合、不浪费,集中管理,提升效率,并且在总公司的统一运作与协调下,各区域企业凝聚在一起,能够共享资源,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资源整合优势(如:项目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等),统筹区域资源、市场开发,提升区域竞争能力,为区域公司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区位优势。一般而言,省会城市是新能源企业区域公司首要考虑因素,在吸引人才、信息获取、沟通与协调政府职能部门等方面显得更为有利。除此之外,区域公司除了选择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还会依据总公司的总体发展情况而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这样能充分发挥出区位优势。

人才优势。新能源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拥有一套合适的人才选拔、引进、培养与运用的体系,区域公司也可沿用相关的体系,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市场开拓、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而且利用现有人才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等。

竞合优势。区域公司相对于具体的项目公司,因其在资金、技术、人员、管理等方面的不断加强,在本地市场会有更强的竞争实力和优势。在参与区域市场竞争中,相比一些小的项目公司,行业、社会认同度更高,赢取与企业、政府的合作机会更大;在区域市场角逐中的竞合优势会更加明显。

(二)新能源企业区域公司管理的劣势

区域公司与总部部门内部合作欠缺有效的沟通。区域公司相对于总公司而言,相当于异地经营。区域公司本身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的实战经验可能有所欠缺,这需要总公司对区域公司从不同层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指导,若总公司相关部门的支持力度有所欠缺,则会直接影响区域公司的管理效果和经营业绩。

区域公司刚起步,管理机制不统一。因为区域公司战略部署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某一区域设立公司,实质上就等于在白纸上填写,区域公司要设立组织架构、制定规章制度等等。并且区域公司技术、管理人员都不可能全部从总公司派出,因此,区域公司人员需要在当地招聘入职,这样有利于管理,节约成本,也使得员工能够安心稳定工作。但是由于区域公司发展没有总公司成熟,新入职员工对总公司的企业文化缺乏了解,不熟悉总公司的处理事务流程与各项规章制度,上述原因都会直接导致区域公司与总公司在短期内部分事务的不协调,因此需要一段磨合期。

区域公司缺乏有力的管控力。在开展年度财务报表审计等重要事项的时候,需要各个区域公司的积极配合,按照总公司的要求提供对应的财务资料。但有的区域公司并非能完全按照要求在规定的时间提交所需的资料,区域公司内部管控也会因为异地一些原始资料提供滞后等,这很容易导致企业总体工作的进度,降低了工作效率,管控也会不及时。如果总公司对此并没有强而有力的监督措施,容易导致工作存在着极大的风险隐患。

区域公司缺乏明确的定位。首先,区域公司自身对区域范围内的项目管控,可能会因为项目资源分散、人员层次、项目本身管理要求差异等原因带来一定的管理矛盾。其次,区域公司在发展前期,往往因为需要处理的前期事务较多,可能会造成对区域内的市场定位、行业定位不是很明确,从而影响到区域公司在区域市场内的发展。

三、促进新能源企业区域公司发展的策略

(一)区域公司与总公司要加强沟通

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区域公司与总公司的沟通,可建立相关的报告、沟通体系,就区域公司在市场拓展、经营管理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及状况进行沟通、协调并给予解决,总公司要实时确切地给予子公司支持与帮助。

例如,在充分了解区域公司资源情况、项目实施等方面加强总公司与区域公司的有效沟通,将每项工作的关键时间点落实。总公司也可通过更新、整理所负责的典型项目的解决方案,汇编成册,方便区域公司更好地开展实施相关业务。

(二)统一区域公司与总部的管理体系

区域公司在成立初期,要依据总公司的管理机制并依据实际建立规章制度,将每项业务处理流程明确化、规范化。由于地域的限制,再加上新能源产业要时刻追随国家政策,因此相对的流程也会随之有所变更,可能容易导致区域公司的员工不能全面及时了解总公司的业务、财务、项目、人力等管理制度与流程的更新。因此,相关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区域公司的员工培训相关变动的流程,使得区域公司的员工能够更好地掌握要点,顺利地开展工作。除此之外,还要依照各个区域公司自身的特点,在重大事项不受影响的范围内,可灵活设立更为适用的管理制度,以便让区域公司的管理更加规范。

(三)提高人才选拔质量,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新能源企业在人才招聘中,重视应聘者的学历与实践经验,尽管这样的方式能够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但是随着区域公司的成立,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于出差、外派等公司人事调动有所抗拒。因此,过去的招聘方式并不能适应新能源企业长远的发展。所以,要改变过去的人才招聘方式,为企业提供更多人才,为区域公司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建立完善的选拔机制,这样能够让企业职工都能够参与到竞争中,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绩,调整员工的工作状态,把握员工最新的工作进程,这样有利于为公司以后的人事调动铺垫道路;其次,管理者要落实素质测评工作。通过素质测评,让领导者了解员工的岗位贡献率与工作情况,了解每位员工的工作才能,让人才培养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再者,健全绩效考核制度,若绩效考核没有落实,就难以激活整个企业的发展活力。因此,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其主动愿意为企业贡献力量;最后,区域公司需要建立完善的薪酬制度,好的薪酬体系能提高员工的战斗力,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利于更好地促进公司发展目标实现。

(四)加强监管控制区域公司的关键事项

区域公司与总公司由于地域的限制,不可能实时了解区域公司的经营、管理过程情况,因此,在某些事项中总公司应授权清晰,部分事务可以放手让区域公司自行处理,但在一些重要的项目与控制关键点上,则有必要参与其中,控制大局,加强监管控制。第一,区域公司可以委派总经理,进行业绩管理考核,从根本上掌控区域公司的大致事项;第二,区域公司财务负责人与上述总经理相同,可由总部直接委派与考核,财务管理是公司的核心,因此应定期轮换,防止财务舞弊的情况发生;第三,总公司对于区域公司的项目开发、合同签订、资金调拨、项目预算等涉及重大事项的情况,要严加控制,都要通过相关的人员严格审批,在某些重大的领域要实施总公司集权管理,不定期检查区域公司是否按照流程处理业务;第四,区域公司的财务处理必须要严格控制在总公司的管辖范围内,集中核算,这样才能保证总公司能够及时获取、监控区域公司的财务信息,降低财务风险。

(五)明确区域公司定位

一个企业的正确定位,是指导企业前进发展的动力,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区域公司在区域市场内对项目、业务等方面的管控,应在集中管理、统一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的前提下,针对各个项目情况,适当进行差异化的管理(比如在人员配置、迎合项目本身要求进行管理调整等);其次,在着力加强经营、发展的同时,需要重点研究区域定位,依据总公司战略制定区域发展目标,不仅要把重点放在资源、建设、管理等方面,还要充分考虑本地市场资源,提升区域竞争优势。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能源企业总部要统一区域公司的管理体系,落实贯彻关键岗位人员轮换、委派制度,明确区域公司在本地市场中的定位,加强对重要项目的审批控制,建立一套强操作性的区域财务管理体系,按照战略发展布局循序渐进,为区域公司更好地统筹区域发展、构架区域投资平台、开拓区域业务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 杨克.华电集团宁夏分公司新能源发展战略环境分析与对策研究[D].宁夏大学,2011.

[2] 艾爱.GN公司在新能源环境下的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3] 刘明,左菲.新能源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绩效研究--基于区域差异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5(3).

公司的能源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学有效;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及特点

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战略管理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共同发展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战略目标,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的地位,对人力资源各种部署和活动实施统一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管理,使人力资源与组织战略相匹配,达到获得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配置的管理模式。

2.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1)关键性。人力资本是公司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公司高层管理者在研究开发战略时,必须充分考虑公司未来中期、长期的人力资源配置,以战略的视角研究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训和管理。

(2)开发性。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将人力资本视为公司的核心资源,重视对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以挖掘员工的潜能。

(3)整体性。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以整合的方式统筹环境、战略及情景因素。

(4)系统性。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将人力资源管理互相联系的环节进行系统化管理,从而产生协同效果。

(5)竞争性。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在于发展公司可持续竞争优势,采取与公司战略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提高公司的经营绩效和市场竞争力。

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公司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对达成公司的战略和目标提供支持,确保全部人力资源活动产生附加值。(2)加强文化管理,释放并开发员工的潜能。(3)开发流程使员工的贡献最大化。对具有潜力的员工的职业生涯早期,进行组织和管理方面的远景规划。(4)在全公司范围内,使持续学习和发展成为每个员工工作生活的重要内容。(5)设计、执行和管理各种系统,提供特殊的技能培训,确保员工学到相关经验。(6)通过专家招聘、开发和培训员工,使员工具有应对商业变化的广泛技能和良好态度。(7)管理一支不断增长的多种职业生涯模式、多种职业追求的员工队伍。

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有机的体系,由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核心职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四部分组成。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用以指导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因此公司必须重视员工,将人力提升至资本的高度,客观公正评价员工的能力、行为特征和绩效,实施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关心尊重员工,以激发员工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公司创造价值。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核心是实现人和战略的匹配,用以指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的方向。其在对公司内外部环境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及现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不足,展现未来人力资源愿景目标及与公司未来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并制定将目标转化为行动的可行措施,及对措施执行情况的评价和监控体系。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是造就实现战略所需的人力资源队伍,确保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实现理念和规划。其包括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评价、人力资源激励四项职能。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平台,是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为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供组织保证和专业能力。其包括人力资源专业队伍、人力资源组织环境、人力资源专业化建设、人力资源基础建设四方面。

四、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公司高层管理者必须充分意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重要性,才能在组织和资源上予以支持,从而有效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应赋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适当的关键职能,设计公司制度、使人力资源管理主管参与公司经营战略决策的制定及其执行过程的监督,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提出意见或建议,以整体把握协调公司战略,全面导入、实施、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在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将制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关心尊重员工。

2.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结构

公司必须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活动与战略目标有机结合,构建包括战略层次、管理层次、运作层次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结构。

3.确保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素质,才能科学有效地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从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必须掌握与人力资源管理所承担的各类职能活动相关的知识,具备设计和制定各种人力资源制度、方案及政策的能力;必须了解本公司所在行业,熟悉本公司开展的业务,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对财务、战略、技术、法律和组织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和深刻的了解;必须具备一种能够确保变革成功的方式来监控变革完成的技能。

4.建立完善的人员招聘录用系统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建立完善的公司人员招聘录用系统。科学有效的人员招聘录用系统,能够为公司持续补充员工,减少优秀员工的流失,实现公司内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员工培训的效率。公司在招聘录用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是:(1)目标原则。员工招聘录用以提高公司效率及竞争力、促进公司发展、有利于实现公司战略目标为根本目标。(2)计划原则。员工招聘必须制订人员招聘计划,以指导员工招聘工作。(3)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员工招聘必须公开透明、任人为贤、择优录用。(4)科学原则。公司必须制订科学而实用的操作程序,确保招聘工作的效率。

5.重视员工的培训与开发

培训与开发是公司管理的重要手段,贯穿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从根本上确保公司的竞争优势。通过培训与开发,可以改变及提高公司和员工个人的绩效。公司实施培训开发必须:(1)以公司战略为导向,充分考虑、尊重员工的自我发展需要及个体职业生涯管理,以确保培训开发的有效性,实现公司和个人双赢。(2)建立配套的培训开发体系,因需、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有效利用各种培训开发资源,满足公司的培训开发需要。(3)发挥培训与开发部门的职能,落实管理层的培训与开发责任。(4)建立完善的培训开发激励机制,将培训开发作为员工考核、提升、晋级、调动等的依据,以提高员工参与培训开发的积极性。(5)客观、科学地评估每次培训开发的效果,反映公司培训开发的实效。

6.加强战略性绩效管理

战略性绩效管理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侧重于信息的沟通和绩效的提高。做好战略性绩效管理,可以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其它环节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

(1)适用于取得竞争优势的战略性绩效管理。公司可根据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选择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选择成本领先战略,公司应本着尽量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原则实施绩效管理;选择差异化战略,公司在绩效管理中应弱化员工工作的直接结果,而鼓励员工多进行创新活动。

(2)适用于不同竞争态势的绩效管理。公司可根据处于不同的环境,选择防御者战略、探索者战略、跟随者战略以适应市场竞争。选择防御者战略,在绩效管理的各种沟通环节中,重点是调动员工潜能,发挥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选择探索者战略,在绩效管理的各种沟通环节中,重点是将公司目标融入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使公司和员工的利益趋向一致;选择跟随者战略,在绩效管理的各种沟通环节中,可采用与标杆公司作对照的方式与员工分析绩效现状,并加以改进。

7.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

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推动公司发展。公司应以人为本,遵循“公平、公开、公正,人性化管理,体现公司目标要求”的原则,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运用设计基本薪酬制度、奖金制度、福利制度、职业培训开发、职业生涯管理、企业文化等全方位激励员工,以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五、结束语

科学有效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公司获得竞争优势、提高经营绩效、持续发展的关键。公司高层管理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施科学有效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以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公司的能源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改善策略

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始终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各行业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建筑行业同样实现了规模化扩张。如今建筑行业内公司众多,对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公司都注重对高素质、高技能人力资源的储备与调整。毫无疑问,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了建筑公司未来发展壮大的关键资源因素。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这样的任务艰巨且复杂,还需要认真结合当前形势发展展开客观合理的分析与评价。

一、建筑公司的人力资源F状及管理特点

建筑行业中的公司人力资源运行管理,与其他行业相比其他公司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可从几方面来看建筑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及管理特点:

首先,建筑公司往往具有高密度、高流动性的人员组成。多数建筑公司在人数上体现出人多势众的特点,在人员素质结构上则具有复杂多元化的特点。建筑公司常会看到几类典型人群:一是文化程度不高,但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技术工人;二是毕业于大中专及以上院校的相关专业毕业生,往往充满冲劲和激情,但涉世经验不深,工作灵活度不高;三是与建筑公司有过合作意向的其他人员,如设计、监理、环保监察等岗位人员,这些群体往往是业务来往,具有一定的学历和专业经历基础。无论是哪类人群,都带有典型性,自身素质与工作价值的体现也往往不尽相同,构成了建筑公司的人员多元复杂的特点。

其次,建筑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布局往往离散性突出。这与建筑公司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性质有着直接关系。很多项目存在流动性,因而项目组等组织机构的建设与调整也就充满了变数。相对统一固定的项目组并不常见,因而更易在建筑施工中发现较为分散的人力资源部属配置。离散型的人力资源规划布局必然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出现更为粗放的管理手法,无疑加重了人力资源科学化管理难度。

再次,建筑公司的人力资源考察评价工作的开展进度缓慢。由于建筑公司的业务面铺设较广,有可能在人员调配上存在天南海北互不干扰的情况,直接导致不同施工现场的人力资源信息难以有效归拢收集,所有采集到的信息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也就很难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准确有效的完成人力资源的考察评价,甚至人员信息不曾收集全,一项工程都已进入验收竣工阶段。

二、 建筑公司的人力资源存在的管理问题

不可否认,当前的建筑行业各公司竞争激烈,公司往往更看中经济与社会利益,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导致如今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不足,具体表现在:第一,公司整体的重视度不足。多数建筑公司已经明确人才对工程施工、公司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但是很多公司一心在关心引入人才和投资人才,并没有慎重考虑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存在太多引而不管、走而不留的情况。人力资源在这样的局面下,自然无法有效吸纳人才参与到公司的事业中。第二,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欠缺是建筑公司的硬伤。一些建筑公司单凭借下属人事单位或劳资部门来开展人事管理工作,仅通过档案规整、人才评定等简单内容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并没有要求从业人员认真学习并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这样的管理局面不会长久,难以满足现阶段的建筑公司发展。

三、建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改进对策

(一)重视施工一线,促进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如今,受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建筑公司的发展已经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管理型转型迈进。建筑公司只有认真强化管理,才能进一步扩大规模,创造更高效益。建筑公司主要通过设立在不同工程建设现场的项目部来落实管理,创造经济与社会效益。项目部往往是人力资源最为集中的地方,超过公司七成的管理者和超过公司九成的施工人员都聚集在不同项目部中。建筑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应该放在始终位于施工现场第一线的员工群体上,只有项目部做好整个现场项目的人力资源综合管理,才能整体上提升公司的管理能力与水平。

项目部经理应该明白,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能够将项目部的所有人员抓牢,整个项目的管理才能落实到位。项目施工一线的人员都应该将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努力为企业谋更大的利益。若有人在岗位上存心想偷懒,那么就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工期效率都会降低。整个公司也可能因为某一岗位上的不作为,导致整个形象受损。负面效果被放大后,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将随之减弱。可见,项目部理应积极管理人力资源。同时,项目部还需要考虑若加强制订硬性管理制度后,其严格的要求也不一定发挥高效的作用。建筑环境中的员工所面对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条件较差,严格的管理制度只能加重员工的思想包袱,不利于长远意义的施工工作。

有效的做法应是:一方面,项目负责人要优化管理方式,采取较为温和人性化的轻松管理氛围,重在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应该加强管理层工人之间的交流,重视共建和谐关系,多向工人寻求对工程建设有所帮助的意见或建议,激励工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筑公司应该相信,让施工一线的人员感受到平等温馨的公司关怀,采用科学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尊重并督促施工人员工作,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会保持高昂的斗志,凝心聚力完成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