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能源发展前景

生物能源发展前景

生物能源发展前景

生物能源发展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物质能源;树种;发展趋势;开发利用;前景

我国现已查明的木本能源油料树种有400余种,其中含油量在15%~60%的有200多种,集中分布在亚热带至热带区域,在山区往往与常绿阔叶林或落叶林相伴生,而且以野生为主(占总数的75.4%),多以成片式集中分布,因此可以建作原料基地;同时约有10种生物质燃料油植物能利用荒山、沙地等宜林地进行造林,并建立起规模化供应基地,如黄连木、文冠果、麻风树、光皮树等。因此,发展挖掘生态经济价值较高的重要能源替代树种,已经成为非木质森林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向和研究热点[1]。

1生物质能源树种发展趋势

1.1我国林业生物能源发电已进入产业化阶段

国家林业局能源办负责人钱能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林业已较快发展,目前林业生物能源资源的培育和产业化开发,已进入实质性实施和推进阶段。国家林业局科技司负责人说,近几年内要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发电产业,加快生物质能源树种培育和推广工作。

1.2生物质能源开发是我国能源供给的重要补充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油脂的需要量也在不断增加。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木本食用油的市场需求量为3000万t(按食油消费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计),缺口为2300万t,供需矛盾突出。当前,能源供应安全正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生物质作为一种可再生和环境友好型资源,已经成为各国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方向,木本油料树种可以制备生物质柴油,将成为生物质柴油生产的最主要原料。因此,要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的粮油安全和能源安全,开发木本油料是解决供需矛盾的重要环节。

1.3生物质能源开发是我国粮油安全的重要保障

我国在人口、食物、能源、环境和资源等方面的问题日益严峻,向森林和树木要食物,目前被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所重视,“从自然多样性收取硕果”就特别强调了森林是粮食、能源和环境安全的保证[2]。因此,我国增加生物质能源的重要途径就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边际性土地种植油料植物,以期为我国发展人工燃油植物林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我国在生物质能源方面提供充足的可再生原料,对于加强我国在能源方面的独立性、减少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性、保证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保障能源供应、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特色的生物柴油发展的必由之路[3]。从长远来看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好事。

1.4生物质能源树种适应性强、栽培成本低、效益高

生物质能源树种一般为多年生,只需一次种植,便可实现多年受益。如省沽油、油茶等,栽种至结果时间为3~5年,而受益期可以超过40年,实行科学管理,合理经营,其产量稳定,将会长期有收获。同时生物质能源树种生长的自然环境大部分是空气清新、光照充足的山林、荒野、路渠旁等地,环境洁净,不受或很少受“三废”的污染,而且其适应性强,栽培成本低,效益高,市场竞争力强[4]。

2景德镇市生物质能源树种发展现状

为了进一步摸清生物质能源树种资源现状,特对景德镇市生物质能源树种资源进行调查,为编制全市能源林培育规划提供基础数据,为出台相应政策措施提供依据,以切实加快景德镇市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步伐。调查的范围涉及全市18个重点林区乡(镇)。调查内容包括油料能源树种(光皮树、省沽油、三年桐、千年桐、乌桕、山苍子)和木质能源树种(檫树、木荷、小叶栎、麻栎、白栎、苦楮、湿地松、晚松、马尾松等)两大类。重点调查树种资源分布区域、现有面积或株数、现有林木或林分生长情况以及可用于培育能源林的荒山荒地面积。景德镇市乡土树种热值量见表1。

对景德镇市生物质能源资源树种的调查结果表明,该市的森林生物多样性丰富,大量木本油料树种仍处于野生状态。生物质能源树种如省沽油、光皮树等,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耐干旱、耐贫瘠、抗逆性强等特点,由于其根系发达,大量种植具有生产植物油脂、绿化荒山、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作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加之该市气候、土壤等立地条件较好,对生物质能源生长、发育比较有利,而且土地资源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充足,适合发展生物质能源生产和综合加工,表明景德镇市已具有综合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的基础条件。另外,景德镇市领导对生物质能源生产及综合开发比较重视,而且该市科技力量比较雄厚,为该市生物质能源生产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领导基础和技术储备力量[5]。通过调查,为群众充分地利用山场提供了指导,而且提高了当地群众发展生物质能源的积极性,为扩大全市生物质能源基地建设,更好地营建生物质能源基地和生物质能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提供服务。

生物能源发展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节约理念

1.节约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实施方式

1.1充分考虑景观设计原则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着重考虑2个设计原则,即质量平衡原则和资源价值主导原则。在设计中不能忽视对资源可用性的开发,尽量以有价值的资源作为整个景观设计中的主导,在一个地区的有限资源上设计需要的人工景点。同时注意质量平衡原则,园林景观设计讲究移步移景,根据一步的频率既不能过多变换景物,也不能使景物变得呆板。在资源平衡和质量平衡的原则上,结合景观实际的资源把握质与量的平衡,避免出现居民的审美疲劳。

1.2节水措施的实施

园林景观设计中水资源通常很难回收利用,雨水是一种很少的水资源,可以用于喷泉和瀑布等景观的利用,应该在建筑物的屋顶多设置雨水收集装置,再进行净化,既节约了地下水和自来水资源,又控制了城市的雨水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园林中有大量的观赏植物需要养护,这就更离不开水,园林维护可以采用节水装置,例如滴管节水,喷灌面积扩大的同时大约还能节约40%的水资源,滴灌的水可以来源于居民用水和生活污水,这些都不会影响地面的景观,瀑布的水资源可以通过水循环重复利用。

1.3节约理念下的节能措施

为了减少能源损耗,采用节能措施减少大规模的夜景照明,一些园林景观植物生长在夜间不适宜太多照明,减少夜间照明不但可以节省电能还能减少光污染。电能可以通过太阳能或者是风力发电引进,太阳能和风力发电都是可再生能源,在照明景观灯上安装太阳能装置,利用风能和太阳能降低电能的输出,例如,在公园中可以设计太阳能发电景观墙,也可以根据独特的设计使节能装置变成一道靓丽的风景。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废弃的材料可以再次回收运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

1.4优化材料配置

园林景观设计中材料的优选关系到设计的总费用,基于节约理念,首先应该做好土地资源规划,综合各种因素开发土地资源。其次优化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在道路边多种植树木,园内应该多植乔灌木。名贵花种虽然赏心,但是养护费用成本加大,适当减少名贵物种,多种植野生植物也是佳选。

1.5重视土地资源的节约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可用空间也逐渐减少,现代城市也同样面临着土地资源紧缺的现象,因此,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节约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问题。基于此,该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加强对以下几点的重视:一是合理规划。在设计施工前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原因,合理规划设计,从而有效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二是合理利用空间。该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以合理利用空间为宗旨,设计园林景观,为了有效节约土地资源,该园林建设工程设计了地下停车场,从而在满足居民需求的同时有效节约了地上土地资源。三是加强垂直绿化及立体绿化。该园林建设工程加强对围墙、护坡、建筑墙体等地方的绿化,在这些位置种植爬藤类植物等,从而达到立体绿化的效果,有效增强了环境湿度,还能避免水土流失,同时起到美化的目的。

2.节约型园林景观特色设计发展趋势

2.1生态化设计

近年来,“生态化设计”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热点,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景观环境。而目前条件下,景观的“生态设计”还未成熟,处于过渡期,需要更清晰的概念、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明确的原则与标准,这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和不断的实践。

2.2多元化设计

打破传统的思想观念,不能简单地将园林设计认为是一个独立学科,应该从综合性的角度分析,打破将园林景观等同于传统园林的思想,从更加宽泛、广阔的角度加以审视和理解。中国的园林设计毕竟有悠久的历史,现代园林景观一方面要沿袭旧式传统,更要积极创新与发展,深入学习西方先进的园林设计理念,科学地将其融入到现代园林设计中。在遵循园林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科学分析我国现行的园林发展现状,本着多元化的原则不断丰富设计形式,在这样的目标与发展状态下,园林设计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效果。

生物能源发展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态理念;城市园林景观;城市规划

城市是高密度的人类聚居地,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园林景观和休憩活动场所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园林景区建设,加速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现象。20世纪 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开始实施人与生物圈(MAB)计划,城市自然保护与生态重建活动在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在这种背景下,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越来越被重视。

一、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涵义与意义

景观生态规划是在风景园林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等学科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和土地规划与设计、自然保护、资源环境管理及旅游发展等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意义: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景观生态规划在区域范围内合理安排资源的开发,避免重复建设和粗放利用,可以保证土地资源合理高效地利用,保护自然景观和传统景观免遭破坏;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景观生态规划不仅能保护自然环境,同时考虑景观的视觉美学效果。使人们在获得物质利益的同时,获得了精神需求的满足,改善人居环境成为景观生态规划追求的境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成为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有利于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景观生态规划以自然景观的保护、自然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人与自然作用和谐为主,以人为本,注重景观的丰富度,以规划对象景观化为手段,谋求人居环境的改善,最终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二、生态型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基本特点

①宽厚的绿化网络

街道绿化带是城市园林的骨架,其宽度要占街道总宽度的32%以上,并与临街单位的庭院绿化相结合,形成宽厚的绿化网络。这一网络向郊外延伸,与防护林体系相互连通,促进市区与郊外气流的交换,以利于消除城市的 “热岛效应” 和稀释扩散城市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提高道路绿化带的生态效应。

②丰富的园林景观

植物造景是现代园林景观的主要成分,利用植物的色调对比与层次排列,高低错落,疏密相间及季相变化,创造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立体空间艺术。利用文学、 绘画的艺术规律,通过植物种植设计,把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并上升为诗情画意,创造主题,创造意境,创造融合自然美、建筑美于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形成特色各异的园林景观。创造园林景观,不要抄袭传统园林以建筑为主的套路,园林建筑在现代园林绿化中只能作配角。要因地制宜,因形随势,要保护利用古老树木和自然景观,以适应生活情趣的多样化。

③良好的生态园林环境

城市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质条件。城市生态环境具有现实经济价值,而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靠建设园林城市来实现的。园林城市有一个庞大的植物群落,具有吞噬 CO2、分泌杀菌素、吸附飘尘、减弱噪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及改善小气候的巨大能力,使城市形成无污染、无飘尘、无噪声、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的园林生态环境。园林生态环境的形成,是园林城市最重要的标志。

④有特色的城市风貌

城市风貌决定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形成的风土人情。在建设园林式城市过程中,以城市的历史为红线,用园林艺术手法表现它的地理特征、传统特点以及现代风采,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园林城市风貌。南方城市与北方城市,依山之城和滨海之城,文明古城和新型城市,其园林风貌各有千秋,各有特色。

三、建设生态园林型城市具体措施与思考

1、建设生态园林型城市具体措施

①强调园林景观的生态规划

风景旅游区以自然山水景观为载体,但自然山水是有缺陷的,只有经过人工改造,才能达到趋于完美的境界。而其中的园林景观恰好是按照人的意志创造的, 是在深刻领悟自然山水景观的基础上典型化的人造自然景观。但是,这种创造要求不违背自然的本性,而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

尊重生态过程进行景观规划是生态规划的核心。在开发过程中,维护区域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是维护园林景观生态安全的一大关键。生态规划特别注意到传统景观规划设计的不足,提出土地利用应体现土地本身的内在价值。景观生态学为景观规划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模式――景观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规划关系到景观安全格局实现。景观安全格局理论与方法为解决如何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以最经济和高效的景观格局维护生态过程的健康与安全问题。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在恢复和重建园林景区的景观生态系统,有效阻止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强调生态安全是景区的基础,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②加强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系统

长期以来对引种奇花异草的偏好以及对乡土物种的审美偏见,导致绿地系统的综合生态功能不强。近年来物种人侵所导致的区域生境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告诫人们, 盲目而非科学地引种可能在若干年后会给本地生物多样化带来致命打击, 导致大量本地物种消失,直接影响到本地生态的安全。生物的多样性出于生态环境本身的需要,其同时也构成了自然景观。园林景区要有生命力就必须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上。

城市园林景区的开发一方面要保护自然资源,另一方面需要对在开发过程中破坏了的自然资源进行补偿和恢复,建立类似于自然生境的人工生态系统,并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补偿和恢复过程中,应强调本地物种的合理选择应用, 以建立多样性的乡土生境系统。这就需要保护自然地形及其植被,形成适应多种生物需要的人工小气候。自然地形大多是自然起伏,曲折回环,或脊或谷,虚实相生,有利于受损生境的补偿和恢复。而人工地形设计有时也是弥补受损生态环境有效措施之一,同时它也是创造差异性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手段。

③重视城市园林系统总体规划中园林水系规划

城市园林绿化和景观作为城市中惟一具有自净能力的系统,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城市景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已为人们所认同。但随着城市园林景观的迅速发展, 景观和绿地面积日益增加,园林景观用水量逐年提高。目前,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多以自来水为水源,且利用率很低,这使城市有限的水资源更加紧缺, 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园林景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总体规划阶段,就应合理布局城市园林景观和各类绿地,充分利用天然的河流,湖泊水系, 形成良好的城市生态水景系统,尽量减少以洁净水源维持的各类人工水景。同时, 尽可能将各类人工水景与城市天然水系、绿地灌溉系统相连,使水资源最大限度地重复利用。

④结合人文精神,创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

现代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传统园林艺术的主要理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就是强调体验本区域之宜(包括宜和不宜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并保护和发展山水格局和特色。园林景观作为艺术而言必须创造特色。而景观创造是客观的,取决于在客观上是否能与观景者在心灵上是否产生共鸣。作为园林景观,既受到区域环境与历史文化的制约,又因这种制约而形成了独特的区域特色。一方地域必有一方特征,包括山水格局,植物群落与人文历史等。人们所要做的就是赋予景观以文化内涵,从而烘托景观意境,把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融合,使景观因文化而更加意境深远,使文化因景观而更能具象传承。

2、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的具体思考

良好的规划有赖于好的执行与实施,笔者认为,建设生态型的城市园林景观应立足城市实际,因地制宜,注重地域文化与特色的挖掘,具体思考如下:

①加强城市公园规划与建设

生态保护首先是整治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应加强绿地建设,绿色植物及其群落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光合作用、蒸腾等生理、生化过程改善小气候,达到冬暖夏凉;增加空气湿度,制造氧气,吸收有害气体,滞尘,防御风沙,减低噪声,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从而维护城市生态平衡。

城市公园是绿地建设最多、绿色植物及其群落最集中的地方,因此,加强都市公园规划与建设,是城市景观规划的主要措施。

②控制用地性质,增加绿地面积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城市绿地的发展提出总体目标和要求,并对城市的各类绿地进行规划布局,从而控制城市绿地的建设和发展。坚持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实施,是加速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的关键。

③合理进行植物配置,提高绿地中的绿量

在城市不同性质的用地中进行植物配置,应根据用地性质、建筑物的功能和营造景观的要求以及各地的气候变化特点,合理选择绿地的整体设计风格及树种,力求做到适地适树,科学合理地配置植物,使丰富的植物群落组成多样的园林空间和园林景观,达到既绿化美化又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

④园林绿化应尽量保护原有植被和自然地貌

目前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位地区经济开发上,大规模的推土、 移山造地,将原来的风水林毁坏,搞住宅、厂房,或大广场、大草坪等。从生态观点看这是不可取的。在城市或城郊,能保持一些本乡的疏林植被是很必要的,它们是当地物种的代表,对研究当地生态环境及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⑤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应避免陷入几个误区

如何正确认识园林景观的真正意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科学价值,实现在保护前提下的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和健康发展,克服和排除当前在园林景观认识上的种种误区,坚决制止和纠正各类严重的破坏性开发与经营行为, 尤其必要。

误区之一:园林景观资源等同于特种市场商品;

误区之二:园林景观等同于旅游区;

误区之三:园林景观等同于宗教地;

误区之四:园林景观等同于娱乐场;

误区之五:园林景观等同于另类城市建设用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人口密集、工业发达、交通繁忙和环境污染,使城市生态失去了原有的平衡。为使破坏了的城市生态平衡得到恢复和健全,以建立宁静、 舒适优美的环境,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好办法是用生态学的观点和途径进行园林规划和建设,从城市环境质量要求进行规划建设,以实现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生物能源发展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前景分析;焉支山

1 焉支山森林生态旅游概况

焉支山森林公园位于丝绸古道重镇张掖市山丹县境内南部,地处东经东经101°13′55″―101°23′15″,北纬38°22′21″―38°27′35″。距山丹县城45公里,东连永昌,西望张掖,南连祁连,北眺龙首,海拔2400米以上,最高主峰百花池顶海拔3978米。旅游景区规划面积12.5万亩,森林面积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2%。1993年由甘肃省林业厅批准成立了焉支山省级森林公园,2010年并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有内陆荒漠山地森林、奇特的峡谷地貌、变幻的气候天象、深厚的历史文化等丰富的旅游资源,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森林探险、科考研究、生态教育等功能于一体,是西部理想的生态观光旅游、休闲避暑度假的理想旅游之地。2012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600万元。

2 焉支山发展森林旅游的优势

2.1 自然风光秀美

焉支山独立于河西走廊中部,境内被茂密挺拔的原始森林所覆盖,与周边的荒漠戈壁自然景观形成强烈反差,主要乔木树种为青海云杉、祁连园柏、山杨,林相极为整齐,高大原始云杉林下为翠绿的苔藓所覆盖,林间空地星罗棋布点缀着金露梅、小檗、沙棘、花楸、山丹花、狼毒花等成百上千种花灌木。焉支山地势奇拨险峻,景区峰峦叠嶂,沟壑纵横,焉支峡谷激流湍湍,两侧崇山峭立,奇石岩岩。瑶池浪花飞浅,深不可测,情人峰拔地而起,万寿岭岩如斧削,焉支松独立于峰顶奇石之上。山涧獐、鹿、獭、兔等动物出没林中,鸟鸣树梢,鹰翔蓝天,流水声与松涛声合奏成一首天籁之音,形成了一派生机盎然的峡谷生态景观。

2.2 生物资源丰富

焉支山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园区有高等植物有1034种,是我国内陆荒漠化区极为珍贵的原始森林,也是当地极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林区分布、栖息有陆生脊椎动物共162种,其中两栖爬行类有15种,鸟类112种,兽类35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马麝、玉带海雕、金雕,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有岩羊、猞猁、血雉、荒漠猫、白臀鹿等。

2.3 人文历史深厚

西汉元狩二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于焉支山下大败匈奴,逐匈奴于大漠之北,匈奴失此山而发出:“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哀叹。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巡河西时颁昭于此山接见西域27 国君主使臣,史称“万国博览胜会”,从而焉支山被现代史学家称为世博会的起源地。大诗人李白在《幽州胡马客歌》中有:“虽居焉支山,莫道朔雪寒,妇女马上笑,颜如玉盘,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之绝句,但最脍炙人口的要数韦应物的《调笑令》:“胡马、胡马,远放焉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位于中山的玉皇观和山巅的钟山寺更是彰显了焉支山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

2.4 旅游条件便利

焉支山森林公园处在丝绸之路黄金旅行线上,是祁连山森林生态旅游代表景区,景区距山丹县城45公里,距张掖民航机场96公里,连霍高速、兰新铁路均从山丹县城经过,景区内有旅游专线车6辆。现有公园宾馆可每日接待100余人,目前在园区已开工修建的游客商务中心,规划日接待游客能力达到300多人。地方政府投资3000多万元,高标准修建了景区内外道路,交通便利通达。

2.5 地理位置独特

焉支山森林公园位于祁连山中部浅山区,为整个祁连山脉森林旅游探险的理想园区,周边更有国际、国内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嘉峪关城楼、青海湖景区,已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旅游站点,进入了西安―天水―兰州―敦煌国际黄金旅行线大区旅游网络。毗邻有张掖大佛寺、肃南马蹄寺、临泽丹霞地貌、高台西路军烈士陵园等景点。与焉支山毗邻的山丹马场更是驰誉中外,山丹县境内还有长城路天博物馆、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捐赠设立的艾黎博物馆、拥有国内最大的室内泥胎贴金坐佛的山丹大佛寺等可借观旅游资源,从而使焉支山森林旅游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3 焉支山森林旅游的发展前景

3.1 森林生态旅游日益浓厚的社会氛围

世界人士预测,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森林旅游业既具有人民群众自身需要的内在驱动,又拥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微观调节手段的外在推动,成为一项具有良好发展态势、充满勃勃生机的产业,前景广阔而深远。2010年7月,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张掖市政府了《张掖市旅游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山丹县提出大力发展“焉支风、马场梦、艾黎情、佛山缘、长城魂”―“五彩山丹”为主题的旅游产业,并将焉支山森林公园列为全县的龙头景区进行重点建设打造,各级政府对发展旅游的高度重视将不断推动焉支山森林旅游大发展。

3.2 优质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

因受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焉支山森林旅游的发展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大量优质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利用。焉支山森林公园规划面积12.5万亩,目前实际开发的面积为1.02万亩,仅占规划面积的8%,科考探险、生态教育等旅游项目目前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展,“世博圣地,荒漠明珠”的旅游品牌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3.3 发展生态旅游是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生态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产业,它关联范围广、市场扩张能力强、投资收效快,并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经济发展[1]。随着生态旅游发展,游客餐饮、娱乐、购物需求不断增加,为满足游客需求的餐饮、娱乐、工艺品生产加工等行业就会随之兴起,周边地区单一的、低水平的农业生产结构模式就会随之改变,而形成结构合理,利润较大的新的产业结构。发展生态旅游,还能增加大量的就业岗位,为下岗职工和农村闲置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3.4 发展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模式,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甚至是在当代人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2]。焉支山森林公园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是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生物能源发展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字】城市规划;景观设计

城市规划是未来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主体,是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环境问题与能源问题的不断出现,在城市建设中做到保护环境与节能成为城市规划的主题,如何利用各种新能源以及再生能源成为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趋势,是城市化进程的前提。在当前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城市景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实现城市与环境协调统一发展的主要方式。

1 城市规划与城市景观

城市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某一地区,某一时间段的文化水平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主要体现方式。城市作为一种物质的表现,是一种可以看到的物质形态。其在规划的过程中是通过对城市未来发展进行定位来设计的过程,是城市建设的综合性部署过程。其目的是通过城市与周围影响地区的整体研究,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打造出美好的环境和场所。

城市景观,是对土地功能的利用,是通过对能用土地面积不断缩小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土地进行相关的分析和利用的过程,是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对土地实行多功能利用的主要措施。

城市的美,不仅仅意味着应有一些美丽的公园、优秀的公共建筑,而且城市的整个环境乃至细部都应是美的。这些内容构成了城市风景的所有东西,都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题材。景观设计除了必须满足其适当的功能外,还应符合客观的美学原则,即形式美原则。

城市的景观应反映城市的性质与规模。城市规划工作在确定城市规模与性质后,其景观设计就应反映城市的性质。

城市景观,还应反映城市各物质要素之间功能分区与布局。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各地不断出现了工业城市、工业区,一些现代化的厂房、高炉、水塔、码头等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就成为这类城市的景观。

2 城市景观形成要素

人们对一个特殊的景观或整个城市的印象,不仅仅来源于视觉,对城市的印象,还来源于自身的回忆、经验、周围的人群等等,每个人在自己的环境中建立起关于城市局部的印象,形成一系列在精神上或心理上的相互联系的形象,但一个城市的基本形象则是他同时代人所共同的感受。

每一个建筑物都会影响城市景观的细部,并可能影响到城市整个形象的整体。人们共同的心理上的城市图象由人们所看到的许多东西的综合。

构成城市景观的基本要素有路、区、边缘、标志、中心点五种:

路:一个城市有主要道路网和较小的区级路网。一个建筑有几条出入的路。城市公路网是城市间的通道。路的图象主要是连续性和方向性,因此应构成简单的系统,起点和终点要明确。路旁的建筑和空间特性是方向性的基础,有助于对距离的判断。

边缘:区与区之间的界限是边缘。有的区可能完全没有边缘,而是逐渐混入另一区。边缘应能从远处望见,也易于接近,提高其形象作用。如一条绿化地带、河岸、山峰、高层建筑等都能形成边缘。

标志:是城市中令人产生印象的突出景观。有些标志很大,能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如电视塔、摩天楼;有些标志很小,只能在近处看到,如街钟、喷泉、雕塑。标志是形成城市图象的重要因素,有助于使一个区获得统一。一个好的标志既是突出的,也是协调环境的因素。

中心点:中心点也可看作是标志的另一种类型。标志是明显的视觉目标,而中心点是人们活动的中心。空间四周的墙、铺地、植物、地形、照明灯具等小建筑物的布置和连贯性,决定了人们对中心点图象的形成能力。

道路、区、边缘、标志和中心点是城市图象的骨架,它们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城市的景观,在城市规划时,应创造出新的、鲜明的景观,以激起人们对整个城市的想象。

3 城市远景和轮廓线的作用

每个城市都尤其自身的特点和景观,是通过其个性规划和设计引起人们注视的主要手段,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结合当前自身实际的影响因素形成其发展的过程与方法。进入和离开城市的景观是城市的珍品,是城市设计中的中心环节,是保护城市价值和环境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城市的轮廓线是城市生命的体现,如上海的外滩建筑群轮廓线,同时也是城市潜在的艺术形象,城市轮廓线是城市的远景,是唯一的。对每一幢可能改变城市轮廓线的建筑都应研究它与城市的整体关系,特别是远离市中心的一幢较小的塔式建筑,常能使城市轮廓线得到改进。

远景和轮廓线的另一景象是夜里的灯光,富有戏剧性的灯光以及黎明和黄昏的朦胧的阳光提高了城市的艺术感染力。

4 城市各类中心的景观设计

在城市里,由于一定地域内聚集成的特定的功能分区,因此就存在着各类功能不同的中心,一般可分为:城市中心、市民广场。城市的景观设计与这两类中心的景观设计密不可分。

4.1 城市中心的景观设计

城市中心是城市的主要行政管理、商业、文化和娱乐中心的区域,是表现城市有价值特性最有利位置,在这里,人们对这个城市个性的认识得到强化。城市中心的功能是根据城市规划决定的,因为中心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4.2 市民广场的景观设计

市民广场具有多样性,它是指由各种用途的道路、停车场、沿街建筑的前沿地带。由建筑组成的空间形式有三种:(1)市民集合的主要广场,它一般与市政厅或其他市民建筑相结合;(2)娱乐建筑的空间,如影剧院、宾馆前面的供人流集散的广场;(3)购物的空间,如商业街、商业区和市场以及办公建筑所围成的空间。

市民广场上的公共建筑物对广场景观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街景的公共建筑其立面处理的重点,应放在完整的街道立面上,而不要强调个别建筑物的立面;作为纪念碑式的公共建筑,在造型、位置和高度上应是一个视线焦点,是可以被人们欣赏的主要景观。

使用轴线可以使多个空间相互发生关系,是景观设计的一般方法,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当一个建筑物与另一个建筑物有一定距离,同时是行道树形成狭长景观以强调一个理想的视点,于是建筑物变成了一个有镜框的焦点。在一个对景上集中的街道愈多,获得的狭长景观也就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