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报告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报告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报告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报告模式  网络技术  事项

    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最终产品,财务报告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价值。近年来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不时受到界内和界外人士的批评。据调查结果显示,有85%的调查对象认为多数上市公司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而对“最为不满的会计信息质量”的调查发现,其中有34%认为是缺乏可靠性,27%认为缺乏及时性,8%认为缺乏前瞻性,31%认为缺乏有用性。而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财务报告的改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提供了契机。传统的、纸质的财务报告模式需向一个更动态、更丰富、更有价值的报告模式转换。

    一、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局限性

    纵观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背景,现行的通用会计模式产生的环境是制造业盛行的年代。在制造业主导的经济环境,报告使用者看重固定资产,采用历史成本的计价原则相对真实地反映了资产的价值,但到了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环境,无形资产逐渐取代固定资产成为企业资产主要部分,而历史成本计价几乎或者没有可能真实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由此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显得苍白无力。

    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假设条件,(1)不同信息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是大量的、稳定的和同质的,并且这些需求对信息提供者来说是已知的;(2)满足这些信息需求的办法是用标准化的格式来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任何假设都不可能十分接近现实环境,正如会计理论的四大假设不可能是会计环境的真实反映,它只不过是会计环境一定程度上抽象,由此支撑起整个会计框架。因此,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假设条件不过是该报告模式建立的基础。但是,这种假设是否接近现实环境或者在多大程度上接近现实环境决定了一种理论能否立足现实,能否被人们所接受。

    那么以上三大假设离我们的现实经济环境有多远呢?

    首先,根据共同利益相关主体理论,只要与企业存在相关利益的主体必然关心企业的财务信息、成为信息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上下游企业、政府、雇员等等均是企业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每个投资者根据自身的利益,关注企业的财务信息,但由于各自侧重的利益不同必然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存在差异。这种差异随着信息使用者所处经济环境的变化,从无到有,并随之不断的变化。所以在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假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是稳定的、同质的,不仅难以对现实经济环境形成抽象,而且可以认为是对实际的一种背离。

    其次,认为编制和提供标准化的财务报告能满足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其理论依据源于程序理性,而不是结果理性——会计所可能实现的统一目标。当人们就会计规则制定权进行谈判并作出合约安排时,人们实际关注的不是这一安排能达到一个什么样完美的结果(实现目标),而在于这一安排是大家(至少是大多数)共同认可的,是遵循大家都能接受的决策规则与程序作出的,这是程序理性的思想。各国在制定会计准则时都遵循了程序理性思想,即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应是各方均能接受的,而不论按此程序制定出来的会计准则能否确保某一(些)目标的实现,能否满足信息用户的真正需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并不体现在它自身是多么“真实”,而在于它是否依据该国公认的会计规则及其合约制定权安排进行加工处理,若是,那就是“真实”的。这本是财务报告编制的出发点,信息提供者根据需求者的要求提供财务信息,但由于信息披露的非自愿性和成本效益的失衡问题,财务报告的编制过程强调程序的理性而不是结果理性,使得财务报告“更像是为遵循标准和法规而编制的报告而不是用来交流信息的工具”,因此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很难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其实正是以上两大假设,使得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呈现出一定的特征:(1)标准化信息是以高度综合为基础的,而每一次综合过程都以不同程度的信息丢失为代价。财务报表项目的分类、汇总与排列,本来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其沟通职能,让使用者能理解明白,然而它们逐渐演变成纯技术,以致只有精通会计与报表规则的使用者才能理解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 (2) 许多会计数据正是在分类、汇总、确认和计量过程中丧失了其本身的涵义,标准化报告抹杀了信息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不能根据不同用户的特殊要求提供针对性的会计信息。

    然而信息使用者的信息偏好是不同的,提供标准化的会计信息会导致信息过剩或信息不足。同时单一的信息不便于比较不同计量和确认方式下得出的结论,也不利于确定不同信息的价值,从而使报告信息失去应有的灵活性。这导致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大大降低,并最终影响财务报告的生存价值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改革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势在必行,而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则为财务报告模式的创新提供了物质技术。

    二、会计信息化——财务报告模式革命的催化剂

    会计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模式上通过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会计信息资源,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以提高会计信息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有用性,促进经济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对会计报告模式革命最具有催化作用的是网络交互技术和数据库技术。

    网络交互技术为用户参与会计信息生成过程,提供满足用户特殊需要的个性化财务报告模式提供了技术保证。网络交互技术一般具有互动性、即时性、多元化的特点。(1)互动性:即会计信息不仅可从供给方流向需求方,而且信息使用者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殊需要向供给方提出修正要求,供给方据此采取调整和改进提供的会计信息。(2)即时性: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供求双方的交流几乎是同步进行的,这就能保证供给能最大限度地适应需求的变化。 (3)多元化:信息使用者可获取任何一个信息处理层次的会计数据,按照自己特定的要求选择未经加工、经过初加工、深度加工、完全加工的信息,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企业编制完成的财务报告。

    会计信息化的另一支柱是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是按一定方式与某一主题相关的信息集合。不管信息是否存储在计算机中,任何满足这一目的的信息集合都可称数据库。数据库是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物,具备数据结构优化、低冗余度、高独立性、易扩充性、数据使用的非过程性以及数据共享等优点,能够有效地管理、维护海量信息。互联网上的网页可以通过标准的CGI接口与数据库连接,可实现动态地反映数据库中交易数据的实时变化,这种网页和数据库的互动联系可以让用户从公司的数据库中简单检索信息直至产生特定的网页。而企业建立会计信息的数据库,便于信息使用者随时访问数据库中的信息,满足个性化的决策需要。

    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是会计信息化的主力军,而且是财务报告模式革命的主要催化剂。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使得财务报告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不断创新,为解决会计信息供求间的突出矛盾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当然会计信息供求者与会计信息需求者还必须就会计信息披露的信息量、披露成本及披露规则进行社会性博弈,重新达成一个新的“均衡契约”,而这种“均衡契约”正是会计在信息时代的适应性发展,是财务报告模式革命和创新的方向。

    三、会计理论的创新——网络时代财务报告模式创新的基础

    会计基本理论的创新一方面得意于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同时会计理论的创新为会计实务的创新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财务报告目标的重构、事项会计理论的提出为财务报告模式的创新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

    财务报告模式创新的起点——重新认识财务报告的目标

    关于财务报告的目标,一直有两种观点:(1)受托责任观,认为反映经营者的受托经济责任是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2)决策有用观,认为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是向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通讯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等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发展,使代表资源所有权的证券在非常广泛的范围内进行交易成为可能,21世纪的资本市场将趋于全球化,存在大量潜在的交易买方,促使潜在的投资者与债权人成为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要求企业提供对他们具有决策有用性的信息成为必然。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经管责任”逐渐被取代,以提供有助于使用者决策的相关信息为目标的“决策有用性”成为财务报告的主导方向。

    财务报告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事项会计

    美国会计学家索特(Sorter ,1969)早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事项会计可称的上网络时代财务报告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事项会计认为,不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才能将对他们决策有用的数据转化为最适合其决策模式的信息,因此会计人员只提供与各种可能与决策模型相关经济事项的信息,而让信息使用者自己根据其决策需要加工产生所需要的事项信息,并将其运用在决策模型中。所谓的“事项”是会计主体的各种经济活动,可以从不同角度被直接观察,每一个可被观察的方面就是该项经济活动的一种属性特征,这些属性特征的集合完整地表达出一种经济活动的事项信息。从数据处理角度看,事项法以事项为会计分类的最小单元,在日常核算中,把各项交易活动的事项进行存储,传递,不进行复杂的会计处理,是一种以数据为中心,而不是以处理为中心的数据库组织方式。在事项会计指导下的财务报告模式,会计人员只提供原始的事项信息——会计分类中的最小单元,而数据综合的任务应该交给信息使用者,由报告使用者按照自身的需要重构发生过的经济事件。

    四、网络时代财务报告模式创新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正式对外披露或表达会计信息的书面文件,它是外部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财务业绩和现金流量变动等信息的主要渠道,而财务报告模式的研究一般需要包括财务报告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表达方式等有关内容。网络时代的到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创新对信息生产、传递和处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财务报告作为一种传递会计信息的载体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知识经济 会计 会计实务创新

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为依靠、以高新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对社会的影响是全面、深刻、广泛的,因此必然会引起会计实务创新。

一、知识经济下的会计确认创新――将自创商誉纳入确认体系

商誉是企业的各个构成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协同效应,并所产生的未来超额收益所形成的现金流量的折现值。商誉可以通过企业购并获得,也可通过自创获得。自创商誉是企业各个构成要素在现有组合方式下的协同效应产生的价值。而现行会计实务中,自创商誉并未加以确认。知识经济下自创商誉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也就是反映已获得的超额收益。这样,自创商誉的价值就可以利润表上的超额利润为依据,再将超额利润按行业平均利润率还原计算,用公式表示如下:

自创商誉价值=年超额收益÷行业平均利润率

年超额收益=不包括商誉的企业资产总额×(企业实际利润率-行业平均利润率)

上述公式中使用的行业平均利润率是指市场公认的行业或产品的平均利润率。

二、知识经济下的会计计量创新――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为主

传统会计下,物质资产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其计量通常按照投入价值,采用历史成本原则。知识经济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风险与不确定性与日俱增,投入价值观越来越不合时宜。同时,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企业管理目标的多元化,知识资产替代物质资产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在这一大背景下,我们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对会计计量进行发展和改革。

综合采用多种计量模式,从各个角度分别同时反映经济活动的各方面情况及因素变异状态,以消除传统会计反应迟钝、单调、片面和不确定等弊病。知识经济下的常用计量模式主要包括: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现行成本计量模式、现行市价计量模式、可变现净值计量模式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可将其简要分析说明如表1。

知识经济时代,计量模式将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为主。由于公允价值计量是建立在主观估计的基础上的,缺乏可靠性;而历史成本计量有可验证、中立、可靠性强等优点。为了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要同时提供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信息和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信息。

三、知识经济下的财务报告创新

出具财务报告的作用在于披露和揭示能够以货币计量的历史性信息,为现在和潜在的信息需求者提供有助于进行决策的相关会计信息。传统会计由于受工业经济时代产权理论的影响,财务报告主要提供有形资产营运为主的会计确认,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资本所有者的信息需求。同时,受技术的制约,传统会计报告通常采用定期报告的形式。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报告用户越来越要求报告所提供信息的实时性、完整性,以便迅速作出决策。同时,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的逐步形成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也使这一变革成为可能。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报告将从以下几大方面进行创新。

1.财务报告内容的创新

(1)增加社会绩效报告。在知识经济时代,重视环境保护、追求健康发展应成为企业的使命和共识。企业必须通过知识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活动来协调和解决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矛盾。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只有通过社会效益的实现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目标。企业应该不再是被动地参与控制污染、保护环境,而是积极选择清洁生产和无害化技术,企业的开发研究必须以环境保护为基本原则。因此,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为了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财务报告的创新必须增加社会绩效报告,该报告的主要内容设置可如表2。

(2)将人力资源信息纳入财务报告体系。人力资源信息在财务报告中的披露,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在资产负债表中增加“人力资源”项目,反映人力资源的持有状况,在利润表中反映人力资源的收益、成本及费用,在现金流量表中反映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支出等信息。同时,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有关人力资源的结构、年龄层次、文化程度、技术创新能力等信息。二是单独编制“人力资源会计报表”,详细反映企业所有的人力资源状况,确立人力资源的成本与收益。

2.财务报告重点的创新

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知识资产的首要地位提高了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将成为未来披露的重点。在披露内容的排列顺序上,将改变目前按流动性或固定性排列的方式,采用按重要性排列,将企业的无形资产排在固定资产的前面。同时,由于人力资产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为显示其重要性,将其单独从无形资产中提出并列于首位,固定资产列于流动资产之前,充分反映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其具体设置见表3。

3.财务报告时空范围的创新――建立电子联机实时报告

由于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空前发展,使会计实时报告终于不再是梦想。会计实时报告是指企业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将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事项反映在财务报告上,并将其存储在可供使用者查阅的数据库中,供使用者随时查询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及其他重要事项。财务信息的各方使用者都可以不必像以往一样,等到会计期间结束后,才能看到企业最新的财务状况。这样就使会计报告滞后性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实时报告也突破了传统报告在空间上的约束,不论信息使用者在何地,都可以即时为用户提供实时财务报告。

四、知识经济下的会计手段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处理手段由手工操作进步到电算化手段已不仅仅是一种要求。电算化会计系统在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上的稳定性和可信性得到共识,企业级会计软件已被广泛应用,其目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企业财务信息一体化,形成一套完整的分析决策体系,实现供销存业务与财务一体化管理。一体化顺畅的流程保证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良好的沟通,及时结算清账,避免坏账损失。一体化顺畅的流程还能保证财务监控的深度和力度,财务部门可以监控业务不超限额,可以同步查询供销存业务发生的明细及余额情况,可以监控到多种原始业务单据,保证账实相符。从而使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除此以外,会计信息的载体由纸介质变为磁介质和光电介质,从而保证同一基础数据可供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进行信息的加工和利用。会计信息的传输手段由纸介质的凭证、账簿、报表的人工传递变为电子网络传输。

综上所述,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全面运用,使得会计信息处理高度自动化,在技术上为会计手段创新已打好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敏: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创新[J].经济师,2003(1)

[2殷志刚:知识经济与会计创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7)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报告范文第3篇

一、信息披露技术趋向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

由于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急速发展,管理的重心转向信息与决策。21世纪的管理将是数字化管理。在信息的处理方面,文件的适用性和通用程度得到大幅度提高,网络传输和自动处理相结合,尤其是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系统的出现,促使企业按照“数出一门、数据共享”原则建立起信息集中管理制度。现代信息技术如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远程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光盘存储,为会计报告在传递方式上的革命奠定了基础。信息网络系统便于各种信息的搜集、处理、传递;同时,网上信息的提供扩充了公开信息含量。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已于1995年将包含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数据库edgar(即电子数据收集、分析和提取系统)接入internet,使用者可以随时访问并检查相关信息。从空间跨度来说,企业应提供“金字塔”式的报告结构,以适应木同使用者对“充分性”的需求差异。债权人。股东、投资人、金融机构等都可以通过客户查询访问企业数据库,实现由综合信息追溯至最原始的基本信息数据库,或者由数据库向上阅读综合信息,满足财务层层分析的需要。

二、信息披露经济主体的“虚”“实”两个空间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知识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强,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信息的扩散和使用随着世界互联网和经济实体内部网络的飞速发展而不断加快;而数字化、网络化功能的加强,在物理空间不断缩小的同时,又开辟了新的媒体空间,诸如网上公司、网上银行以及远距离多主体的网上合作体等。

媒体空间中的会计主体会越来越多,外延也愈发难以界定。媒体空间中的会计主体是虚拟的主体,其业务范围难以准确确定,与传统会计主体的特征完全不同,采取什么样的会计核算体系,也许行业会计准则也相应无法准确判断。因此,“网上实体”的出现及其扩散效应,增加了会计主体的不确定性,如何对其有效管理是对会计的一个有力的挑战。

同时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更新、扩散速度很快,从而经济活动面临着较大风险。正是意识到这一点,“网上实体”的经营活动便呈现出“短暂性”,适时介入、退出与转换。因此,确立破产清算及破产清算期间假设,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公允价值、收付实现制等确认、计量基础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有利于加强对网上实体的风险管理。

三、信息披露纳入企业经济监测和经济预警系统,及时性要来大大提高

经济监测通过建立一套指标体系来反映经济运行情况、判断经济的景气状态和波动信息;经济预警则通过对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评价,预测和预报经济发展偏离正常运行轨道的情况和出现的不正常状况。未来的经济活动会越来越灵活、迅速、多变,这就要求企业在提供经济信息时运用科学手段,考虑企业内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风险,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与信息披露的充分性,为经济监测和经济预警系统的相对准确提供基础,减少知识更新所带来的决策风险。

知识更新带来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换代频繁,投入期和成长期对产品利润的赚取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对高技术企业来说,其产品的成熟期和衰退期时间很短,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金融工具创新、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更是加剧了经济的动荡。相对于传统企业经营方式来看。企业的经营方针、特点和经营风险会有较大波动,资产负债结构和财务风险亦会适时转换,现行的定期(年度、中期)财务信息披露体系,已满足不了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及时性和充分性的要求。

可以考虑对现行定期报告制度进行一定的扩充,根据行业特点采用新的报告周期或者对某些特别项目采用特别的周期。财务报告可考虑采用双重形式:第一重报告企业的短期财务情况,以传统会计恒等式为依据;第二重报告是关于长期营运的能力,主要报告知识资本等无形资产价值,目的是报告企业长期前景。

四、信息披露内容的重点向知识资本转移

知识经济的特点就是把知识作为资本来发展经济。其中,人的智力、科学技术、知识产权以及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作用。在传统经济中,土地、劳动。资本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而在知识经济中,知识成为最基本的、第一位的生产要素,其他生产要素也依靠知识来更新和装备,知识的经济功能得到最充分体现,在产品的价值构成中知识创造的价值占最大比重。在经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已高达60%—80%,信息使用者所关注的重点已经不再是现金及其流转,而是转向知识的增值。一个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已成为重要信息。

知识资本信息主要包括无形资产信息和人力资本信息。在一些新型企业里,增值最快并最为重要的是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等知识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将得到充分反映。正因为以知识为基础的资产日益成为决定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市场价值的主要动力,企业无形资产的状况越来越受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关心,他们需要会计提供有关无形资产的价值、构成、收益等方面的有用信息。1995年瑞典skandia公司公布了世界上第一份知识资本的年报,在报表中通过对顾客、流程、更新和开发、人力因素、财务等方面的信息,对瑞典保险公司的知识资本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人力资源也将取代传统会计中固定资产等项目而成为企业利润形成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企业,活劳动费用将成为产品成本核算的主要部分。在知识经济环境下,智力的价值应该具体化为货币度量,在创新能力成为资本的同时,知识也产品化了,最终将形成以知识资本管理为核心的资本管理体系。

五、信息报告模式将进一步扩充

传统的以三大报表为主干的报告模式受到挑战,这不仅涉及到财务报告本身结构框架的改变,而且也导致了报告所依据的会计基础理论的创新。

从横向来看,非财务信息将被广泛披露,主要包括企业背景、行业情况、关联方交易、股东及主要投资者信息等方面。现行财务报告往往局限于数据及其相关的说明,在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与其资金流动能够保持在一定程度上的平衡时,可以反映企业相关情况;但是如果两者发生偏离,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就会出现偏差。同时财务分析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报表数据,表外资料越来越受到重视。由此,企业财务报告应该增加以下项目:与金融工具相关的一系列信息,包括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价值、持有目的、预期收益等相关信息;与人力资源有关的一系列信息,包括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人力资源综合情况、企业发展潜力等其他分部信息。

从纵向来看,可以借鉴美国学者韦尔曼的“彩色模式”理论,即将财务报告分为五个层次,从符合可定义性、相关性、可靠性和计量性的传统会计报告内容,到只符合相关性的事项,按逐渐模糊外延原则,全面报告与企业相关信息。

从产生报表流程的基础结构来讲,传统模式以记录为基础,记录与报告、分析、决策之间的时差较大,而借助反馈信息控制环节必须在记录之后完成。未来报告模式在电子数据收集和提取系统下,分析程序速度大大提高,决策与记录的时差缩短,记录、判断、控制环节也可同时并列进行,支撑未来会计报告模式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将有新的突破。

同时要特别提到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将广泛被披露,企业所扮演的角度从经济方面逐步向社会与经济两方面并重。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广泛关注导致了企业作为更高意义上的受托人在发展上的重心,企业的经济活动必须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从而社会责任会计和与之相对应的环境会计得以体现。

六、信息披露的行业结构背景向高级化发展

以知识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等的高速发展,将带来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在工业经济时代,发达国家的三大支柱产业是:建筑业、汽车业、钢铁业。而知识经济时代主要支柱产业则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和管理科学(软科学)技术。而一般的未来学家认为对世纪五大战略工程为: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环境工程、教育工程和金融工程,这也是未来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报纸融合 新媒体 报纸消亡论

一、中国报业市场现状

1.经营状况

2004年开始报纸也出现了衰退迹象,广告增长额的下降,市场空间的缩小,自2005年春天,中国报业市场出现拐点,全国各大报社的广告营业额普遍开始大幅下滑,平均跌幅达15%以上。08年印刷纸张的上涨加重了报业的经营成本,09年全球化的经济危机,使报业市场进入了寒冰期,新媒体技术以其便携性、贫民化、等传播优势,逐步吸引着读者及广告主的眼球,与传统报纸分食着有限的广告份额。

2.读者状况

在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传统报纸媒体的地位越来越尴尬,主体地位正逐步新兴媒体所取代。报纸媒体原本受众人群庞杂这一优势,也因为信息化发展而流失了大批的读者人群,前景堪忧。细分其受众我们可以看出,报纸媒体的核心读者人群的年龄层为35-48岁,读者年龄日趋老龄化,报纸流失的年轻读者逐步流入新媒体阵营,CTR市场研究的数据显示:2005年互联网在15~24岁网民中的日到达率为35%,2009年提高到56.6%,增长61.7%;同期25~34岁日到达率从31%提高到59.3%,提高91.3%;而高学历则从48%提高到71.1%,提高48%。报广告商最关注的是25~45岁的受众,因为这个年龄的受众在未来5~10年将成为消费的主力群体。当这个群体远离报纸时,广告的流失会日益严重。

二、新媒体技术及其特性、影响力

1.新媒体概念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2.新媒体的影响力

随着网络、手机、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新兴媒体的发展,整个媒介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在网络媒体方面,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09年1月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数量达2. 98亿,普及率达到22. 6%,首次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网民规模较2007年增长8800万人,年增长率为41. 9%;中国网民规模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之势。

3.新媒体传播优势及特性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大众传播时代信息仅仅由点到面的单向传播方式,呈现出点到面、点到点,多种方式并存的特点。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中,新媒体是指以交互性、即时性、信息的融合性及海量性等特点区别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新兴媒体,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户外电视媒体、移动电视媒体等。新媒体传播优势:

(1)海量的广告信息。新媒体广告以数字化的方式储存和传递,广告信息的储存量和传递量都是传统广告无法比拟的。无论是网络还是手机媒体都能利用超链接技术,信息不再是孤立的,后面对应着一个立体的、巨型的相关信息数据库。并且可以随时对信息进行修改、增补、传播。

(2)多样化的广告信息来源。在新媒体时代,不仅专业的媒体或广告从业人员可以广告信息,普通大众也可以参与广告信息的,成为主动的传播者。普通大众参与广告信息有三种情况:①置入式,即将已有的由商家提供的广告信息置入到用户自制的传播的信息环境中。②自创式,指用户参与广告的创作,然后通过网络获取营销沟通效果。③病毒式营销,网络用户利用口碑宣传,以快速复制信息的方式将广告信息传向数以千计、数以百万计的受众,广告信息像病毒一样在互联网上扩散和传播。

(3)多样性的表现方式。新媒体的信息表现方式可以是信息各要素相融合进行的全面传达,如动画、超链接等结合,以丰富的表现带给受众多感官的刺激;同时,新媒体广告也可以是简约的告知型广告,如Google在其搜索引擎网页上的与搜索关键词相匹配的广告,通常就是只用文字进行的信息告知性的广告,再如手机短信广告,也是一种通过文字或图片进行简单信息告知的广告形式。

(4)多种多样的传播渠道。新媒体本身就是多种媒体形式的总称,如网络电视、公交移动电视、楼宇电视、手机短信、手机电视、博客等等,多种多样的传播渠道各用适合自身的广告表现形方将信息传达给受众。随着媒体技术和社会信息需求的进一步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媒体形式为广告信息传播服务。

(5)即时的信息传递。无论是数字电视、网络媒体还是正逐步被接受的3G手机,其信息传播都具有迅速及时的显著特点。在“伦敦爆炸案”中,市民威廉•达顿用手机拍摄了照片,在朋友的博客上以近似于图片直播的方式“报道”了灾难现场状况。作为新媒体传播的一种方式,新媒体的广告信息传播也具有迅速及时的特点。这表现在广告信息不仅能够以更快的速度传递,同时广告者也能根据情况变化及时更新广告信息,使之进一步“无处不在”地包围受众。

(6)增强受众参与性。此特点可以从电通公司提出的新型的广告信息传播模式―――“AISAS模式该模式揭示了网络媒体尤其是网络搜索引擎的广泛使用给广告信息传播方式带来的变化。与传统的广告传播效果层次模式相比,该模式的独特之处在于:发现并强调了搜索引擎在人们广告信息获取和接受中的作用,揭示了在新媒体时代受众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到主动搜寻者的角色转变;了解到受众不仅是信息接受者,还能通过网络等渠道传播信息,成为信息的传播者。通过这一模式,我们可以认识到受众在广告信息接收过程中参与性的提高。在网络购物上,搜索引擎对广告信息传播的影响尤为显著。iRe-search的《2008年搜索引擎对网络购物决策影响研究报告》指出,搜索服务从用户产生潜在网络购买意识到网络购物结束后的整个流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渗透到用户对目标商品的产品及品牌的了解、熟悉直至购买决策的全过程。在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前,需要获取尽可能多的商品信息以知晓品牌,了解产品。网络购物消费者在购买前,获取商品信息最主要的方式是通过搜索引擎查询比较。由此可知,当消费者通过其他渠道接收到网络商品广告时,如亚马逊网站的电子邮件广告,如果他们注意到该广告并对广告或商品感兴趣,则极有可能先通过搜索引擎获取商品的相关信息,再做购买决策。

(7)广告传播过程“去中介化”。“去中介化”首先表现在市场调研机构在网络广告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下降。在传统的广告传播过程中,市场调研是制定广告策略的基础,是广告传播科学性的重要体现。然而,在互动的网络沟通环境下,受众/消费者的行为轨迹可以被记录下来,从而分析出其人口特征、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进而进行精准营销传播。Google2009年3月11日推出的行为定向广告(Behavior targeting advertising),就是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分析每个受众的上网历史行为,推测其兴趣爱好、人口统计学特征等,向他们提供基于其兴趣爱好的广告,从而使广告的投放更加精准。我们暂且不考虑行为定向广告可能存在的伦理和道德隐患,单从它可以直接通过对受众的行为监测进行精准的广告投放来说,传统的市场调研机构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同样,网络广告及一些手机广告可以通过广告的点击量直接客观地监测出广告的效果,传统的广告效果监测机构存在的价值也大大降低了。

另外,在传统的广告传播过程中,销售渠道商为产品作的广告宣传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新媒体时代,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网上购物、电话购物,产品可以从厂家直接通过物流传输系统到达消费者,销售渠道商的地位降低,分销商进行的广告宣传的作用也跟着减弱。

(8)广告传播过程“再中介化”。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传播还出现“再中介化”的现象和特征。这也能用搜索引擎影响受众的广告信息接受这一现象来解释和说明。人们通过搜索引擎对从其他渠道接收到的广告信息进行再次检索,并基于检索结果制定购买决策,几乎成为了人们购买产品尤其是电子产品或其他金额大风险高的产品时的必经步骤。

三、报纸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优势

社会结构的演变、媒体技术的革新、企业营销方式的转型等因素,加速着传统报业必须创新,只有在传播手段上取长补短,实现数字化转型,才能融入新的媒介环境,争取到新的发展机遇,与新媒体技术融合是我国报业面向未来、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数字报业开辟了新的增长领域。报业要全面开展跨媒体传播途径的创新,实施多渠道的集团化的新媒体战略。报纸与新媒体技术结合探析:

1.可以实现新旧媒体优势互补

传统报纸媒体具有新兴媒体所无可比拟的优势即极强的公信力,新媒体的海量信息及多样化的信息来源与传传统报纸相比缺少公信力,传统报纸可以坚持自身优势,保持公信力,打造高质量的、多种形式的内容产品,是报纸媒介继续发展的基本对策,这种对策的最终结果就是网络和报纸的高度融合,形成新的结构,具有新的功能和状态。在报网互动的推动下,纸媒不仅能在信源方面得到更多更广的题材,在传播方面得到更实时、丰富的再现方式,而且能在信息利用方面提供广泛的延伸阅读,在反馈方面得到更为多样化的意见建议等等。报网互动将传媒资源有机整合,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是传媒数字化时代,传统纸媒与网络新媒体抗衡,实现共同发展的必要条件。

2.实现受众读者的市场细分

广告界有句名言:“企业所投放的广告费总有一半是浪费掉的,但是却不知道浪费的是哪一部分。”报纸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创造了一种可能性,使企业有可能知道投入的广告费浪费在哪里,广告主更希望通过新的技术手段细分数据库,实现精准营销,希望利用有限的广告资金追求传播效果最大化,广告主更希望通过精准的数据库,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按照消费者需要的方式,提供消费者需要的信息内容,提供不同形式的媒体服务,这就需要报业体制加快改革,整合报业及新媒体资源,使报纸从体制上贴近市场,改变报纸单纯的传播方式,充分发挥新媒体特长,开拓更多的经营方式及目标受众。

3.全方位复合式传播

在数字化时代,传播渠道比以往更家丰富、更加多样,而且新的传播渠道还在不断涌现而且出现日益明显的复合化趋势和,在日前已经衍生出多种形态:报纸的网络版,即报纸的网站,街头打印的报纸,有些国家已经可以在街头设立的专门机器上刷卡打印出自己所需要的报纸,电子报、目前已经设计出课本大小的便携式电子接收器,视觉上像纸张,有浏览报刊、电子书,批复文件等多种功能,甚至有可能取代电脑的某些功能,手机报,现在国内许多报业集团都在开发.当前媒体融合的趋势进一步突显,多渠道叠加产生的复合效应使媒体变得越来越复.新媒体于传统媒体的融合对接,使新媒体对原有媒体的不足进行了全面侧补偿,这不仅改变了人类的文化传播过程,也深刻影响着传统媒体在新的技术和时代语境中的前途和命运,报纸与新媒体技术结合,向网络、手机、电子报等多媒体转化、延伸,形成平面报纸、网络报纸、手机报纸和电子报纸多元发展格局,

4.节约成本,事半功倍

媒体融合及复合式的媒体运营,将大大节约运营成本,可以统一采集信息,然后放在同一平台上,多格式生成,使它形成数字化文件,然后使用多种媒体介质,通过不同途径传。在这一方面,中国政法大学建设了一个“多格式生成,多介质”,对未来新闻信息产品生产的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他的开发利用将大大节约了媒介的运营成本,使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综合上所述,我们可以预见到,传统报业未来发展之路必将是与新媒体技术融合共生,只有添上科技羽翼才能使报业在未来发展之路上振翅高飞。

参考文献:

[1]方汉奇,黄瑚.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李怀亮.新媒体竞合与共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3]宋建武,董鸿英.竞争与融合――中国报业必将转型为新媒体机构.

[4]齐春宇.新传媒冲击、传媒融合与报业的竞争策略.

[5]王平.都市报出路在何方.今传媒杂志.

[6]人民网.2009中国报业:挺过危机,阴霾未散.

[7]周婷.告别暴力传统媒体进入战略转型期间.中国证券报.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报告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财务管理与会计正面临着挑战,本文对财务管理与会计创新的途径、会计手段、会计核算内容、财务报告等方面的创新进行了阐述。

(一)

“新经济”,狭义地说是包括生命 科学 、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环境技术和管理技术等七大高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广义地说是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互联网技术连接起来的一切经济活动。新经济是以知识资本为特征的知识经济,因此它不仅具有高增长、高绩效的特点,而且还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的特征。新经济促进了财务管理的 发展 ,在新经济时代,“财务”起着仓储的作用,任何创新资本最终都要转化为财务。只有适应新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才能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它特有的作用,如果脱离了 网络 、信息技术,传统的财务管理形式将很难继续存在下去。不仅如此,在新经济时代,传统的会计模式也难以适应。人们知道,会计模式是会计主体反映特定 历史 时期会计运行结构、功能、行为等会计实践的形式。传统会计模式是 工业 时代的产物,在知识资本化、资产无形化的新经济时代,已显得相对落后。建立在借货记账法、历史成本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传统会计,对有形资产的确认、记录、计量可以说是周密细致,但如何衡量知识资本、如何计量技术、如何列示知识产权,如何确定人力资源价值等无形资产却难于表现。面对新的情况和问题,财务管理与会计需要有新的理念。

(二)

财务管理创新,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充分协调好各相关利益之间的财务关系。重视人的发展与管理是新经济时代的基本趋势和客观要求。在这种趋势下,财务管理者应创立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与理论,以适应新经济时代以人为本的理财要求,协调好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其次,要不断深化财务管理理论发展的要求,变革和转换财务管理研究方法,逐步建立起完整、适用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方法体系:一是由单一型向多样型发展。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受制于不同的因素,从而需要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二是由封闭型向开放型发展。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通用性,特别是随着数学、 计算 机科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的方法在财务管 理学 中的广泛应用,使财务管理突破了原来意义上的科学属性的限制。再次,要创新和调整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把无形资产作为人们投资决策的重点之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无形资产成为重要的投资对象,财务管理者应该创新财务管理理论,改进和调整财务管理中被忽视的无形资产投资及其决策评价的内容,建立切实反映无形资产状况及其结果的决策指标体系。最后,面向网络时代的新财务管理软件,应该实现功能的多样化。财务软件的功能不断扩大,软件在设计中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结合,以财务会计报告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对所进行的经营活动的计划和控制功能,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动态管理。基于互联网的全面应用,全面采用网络计算技术、网络化管理、移动办公、体系开放,支持 电子 商务,实现财务集中式管理、动态核算、实施监控、网上操作等。财务软件在符合多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多种语言、多样币种的情况下要提供具有国际可比的会计信息,以满足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并最大限度地做到各种数据信息的共享。

此外,还应该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一要及时调整财务人员适应新环境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能够具有及时捕捉风险,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二要充分利用信息网加强调查研究,运用科学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预测,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三是由于在高新技术产业与无形资产上的投资风险远远大于固定资产投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对那些技术进步快,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促进意义的无形资产,采取类似于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摊销。四是财务人员在作出财务决策与日常管理中,既要善于抓住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从容应对风险的挑战,趋利避害;又要能灵活处理和协调不同单位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三)

新经济时代的竞争是知识和智慧的竞争,善管理、懂科技的知识型人才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根基。在经济运行中,会计负有对经济要素进行分类、计量和报告的责任,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更高的素质,与传统经济相比,新经济形态下的高科技生产过程更加复杂,会计人员要提供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就必须了解和熟悉整个工艺流程。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务会计知识,还必须掌握相关的以及相应交叉产业的基本知识,不仅懂单纯的计算机操作,还要利用计算机能作复杂的分析、预测和决策。这就对会计也提出了创新的要求:

第一, 会计 手段上,新 经济 是全球经济、信息经济,信息产业成为 发展 最快的产业。在新经济时代,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和传输要依靠 计算 机和 网络 技术来完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得获取会计信息的渠道拓宽,速度加快。会计信息的载体由纸介质变为磁介质和光电介质,从而保证同一基础数据可供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进行信息的加工和利用。会计信息的传输手段由纸介质的凭证、账簿、报表的人工递送变为 电子 网络传输。而且,运用高层次的财务管理核算软件成为必然的选择。在会计电算化全面普及运用的基础上实现会计信息化,全面使用 现代 信息技术,使得会计信息处理高度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