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案例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

0006-01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让我非常揪心。在农村,父母外出打工的情况非常多,留守儿童多是以“自理式”“隔代式”“寄居式”三种方式生活。他们之间往往存在一些相同的特征:行为习惯较差、学习普遍较差、心理出现偏差、监护管理不够强等。要想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各种问题,班主任应该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调查研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是搞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基础。因此,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首先得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例如,教师要了解孩子的家庭基本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开展教育,及时处理在班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怎样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呢?我的做法是: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向村民、老乡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对班级留守儿童逐一进行调查,建立档案。留守儿童的档案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郾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性格、特长爱好、身体状况、同伴关系、心理需求、学习成绩等。2?郾留守儿童的父母情况:父母姓名、外出务工的地址、联系方式、对孩子的关心程度等。3?郾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与留守儿童的关系、住址、文化程度、联系方式等。

二、抓住留守儿童的共性,实施群体教育

留守儿童之间存在一些相同的特征。在工作中,我们可以抓住留守儿童的这些共性,实施群体教育。

一是学习缺乏有力的监督。“自理式”留守儿童学习无人监督,而“隔代式”和“寄居式”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不高和忙于生计等原因,一般只保证孩子“吃饱、穿暖和少生病”,对孩子的学习管理力不从心。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可以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学习互助活动。例如,班主任让一些品学兼优、认真负责的学生担任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小组长,每天检查组员的学习和作业情况,而班主任负责全盘监督,定期进行常规检查。我班学习互助活动的开展不仅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爱、老师的关怀,而且和谐的学习氛围减轻了留守儿童的学习压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是生活缺乏周全的照顾。“自理式”留守儿童在生病时得不到科学的照顾,乱吃药、吃错药的情况时有发生。而“隔代式”或“寄居式”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对孩子不会管、不好管、不好说、不好问等原因,导致留守儿童的需求无处诉说,生活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为解决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班主任要根据班级实际和留守学生的情况,采取召开主题班会、讨论会等方式,进行全面教育。

三是情感缺乏正确的疏导。需要亲情呵护是孩童的本能,由于远离父母,“受到委屈无处可诉”是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留守儿童如果总处于孤独状态之中,就很容易产生悲观、自卑等消极情绪,久而久之会养成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或叛逆等不良性格。为解决留守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问题,我采取了搭建交流平台,解除留守儿童困惑的方法,除了采取开展班级活动、邀请专家讲课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还设立了班级“知音信箱”,让留守儿童把平时不愿直接向别人诉说的话写下来投入信箱,每周三由班长负责开箱,收集学生的各种意见、建议和心里话。属于个别现象和个人隐私问题的,就由班主任单独疏导或以书面形式答复,对于普遍性问题则给予公开回答。

三、根据个体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活动

留守学生因为存在个体差异,有时需要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帮扶。如对于缺少关爱的留守儿童,班主任应该用真情感化他们,使他们没有孤独失落感。

四、做好家、校沟通,搭建爱心桥梁

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因此,做好家、校沟通,搭建爱心桥梁,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日常工作中,我通常采取家访,用电话或QQ和家长联系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

五、寻求多方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班主任,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寻求多方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1?郾寻求学校支持

班主任要经常与学校领导沟通,把自己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一些思考、准备组织的一些活动方案向学校领导汇报,争取获得他们的支持。如2011年11月25日,我校成立了玉林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基地,这让全体教师认识到教育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加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郾寻求社会支持

班主任应积极争取社会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支持。比如:为班级特困留守儿童争取乡镇政府的物资资助;联系企事业单位帮扶品学兼优的困难留守儿童;联合综治、司法、公安、交警等部门开展法制宣传进校园活动等,尽量呼吁社会各界、各单位发挥自身的优势,从不同侧面关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行动,为留守儿童解决成长中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能够在祖国大家庭中感受温暖,健康快乐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案例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

062-01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日渐增多,由于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照顾和关爱,有的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很多难题,有的留守儿童会产生自卑的心理。据相关资料显示,有54.83%的留守儿童愿意把自己的心事告诉同学和朋友,有8.30%的留守儿童愿意将自己的心里话告诉父母,有12.10%的留守儿童根本不愿意对任何人讲心里话。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和心理疏导,通过多种途径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

教师要对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研究,摸清每一位留守儿童的情况,为每一个留守儿童建立个人档案。留守儿童个人档案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家长的姓名、家庭的详细住址、家长的联系电话、监护人的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等。此外,教师要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告知学生家长,以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

二、用爱感化和温暖留守儿童

爱学生不仅要尊重学生,还要走进学生的心里,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减轻心理负担,感受老师的关爱和集体的温暖,以及同伴之间的友谊。学生梁淑静(化名)的父母长年在广东打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家人的照顾和监督,上课经常迟到,课后也不做作业,更不愿意与同学一起玩。有一次,梁淑静穿了一套几天没洗的衣服来学校,班上的同学看见她都远远地躲开了。放学后,笔者找到梁淑静,把新买的一件衣服和一个书包送给她,叮嘱她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要学会照顾自己,勤换衣服,勤洗袜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才能让父母放心。第二天,梁淑静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来到教室,还把头发扎了起来,同学们看见了都说她变漂亮了。笔者还悄悄地对她说:“你今天可漂亮了,要继续保持哟。”梁淑静听完笔者的话,脸上露出了笑容。随后,笔者还组织班里的学生与梁淑静结成帮扶小组,在学习上帮助她,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慢慢地,不愿与人交往的梁淑静变开朗了,还严格要求自己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在周记里,梁淑静写道:“老师,谢谢您对我的关心,我会努力学习的。”看着梁淑静的转变,笔者感到很欣慰。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从小事入手,给予学生温暖和关爱。

三、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留守儿童存在品行偏差和心理障碍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的方式,引导留守儿童规范自己的言行,通过开展情感教育、生活教育等活动,让留守儿童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和幸福,消除不良情绪,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笔者所带的班里有个学生名叫尹晓倩(化名),该生8岁时父母就离婚了,妈妈长年在外打工,姐姐也在外读书,她跟亲戚生活在一起。在班里,同学们都嘲笑她没有爸爸,也不愿意和她一起玩,这让她感到很孤独、很自卑,她还多次表示不想上学了。笔者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决定到她家进行家访。通过家访,帮助她树立起了生活的信心,笔者还逐步引导她走出心理“阴影”,让她感受到老师的关怀。此外,笔者还开展了“坚强的他们”主题班会,通过案例的形式说明人在生活中要学会坚强、学会乐观。在笔者的帮助和引导下,尹晓倩变得乐观开朗,不仅放弃了退学的念头,而且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可见,教师要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关心他们的心理变化和生活状况,采用多种方法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四、对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

我国教育专家郭健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平时,笔者注重向留守儿童讲述与感恩有关的故事,如“羊羔尚有跪乳之恩,乌鸦也有反哺之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知恩图报”的美德故事,还收集了感谢老师的故事,通过典型的事例来教育留守儿童。此外,笔者还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给学生做好表率。例如,有的学生为笔者搬椅子或倒水,笔者会对他们说“谢谢你”“辛苦你了”。对于学生的帮助,教师要及时表示感谢,这样做能够给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留守;教育对策;儿童心理问题

《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对留守儿童给出了明确定义: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根据国家卫计委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流动家庭与留守家庭成为常态家庭模式。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全部儿童的35.1%,比例最高的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特别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情况比较严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问题在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针对留守儿童的问题,班主任要和留守儿童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使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爱护。有的长辈对留守儿童比较溺爱,所以需要班主任和家长及时沟通,从而使得家长能够进一步配合学校的工作。现在农村外出务工的人员逐渐增加,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数目也在逐年增加,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现在农村小学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所以学校老师(特别是班主任)需要以党的教育政策为基础,时刻和留守儿童及时交流,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其自身意志,加强其心理承受能力,使其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农村教育更应注重儿童心理方面的发展。儿童在十六岁前正是需要获得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阶段,对于在这方面本身较弱的农村来说,面临更严峻的外出务工的问题,使得形势十分严峻。农村教师更加需要根据留守儿童不同的家庭状况有目的地去关心留守儿童心理教育,同时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份艰巨的任务。

1对留守儿童的多层困境分析

1.1学习状况令人担忧

有的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的管制,从而出现学习成绩不理想,上课容易开小差,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等诸多情况。而且,当前农村小学中,有的留守儿童缺乏学习兴趣,不能自主学习,甚至有厌学情绪。而父母的外出务工,让自制力较差的儿童更难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1.2行为习惯让人愁

有的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很不好,容易出现说谎、偷盗、打架等情况,而且过分沉迷于电脑和电视,甚至还会影响其他学生。比如我们班上的一个留守儿童,他长期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生活,奶奶比较溺爱孙子。有的时候,这孩子会去别的班级向其他学生骗取钱财,严重时还会发生打架斗殴的情况。关键时期失去了父母的教育,在老人溺爱的环境下,儿童最好的伙伴就是其他留守儿童,儿童都有引起他人关注的想法,势必会做出一些非常规的举动,又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管,让其形成畸形心理认知。这些问题,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的发展,都埋下了隐患。

1.3个性特征异常

有的留守儿童在个性特点方面,常常呈现出两种极端,有的是比较内向,不爱说话;有的是比较暴躁顽皮,容易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来吸引老师的注意力。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亟需得到解决,这不但和儿童的成长发展有关,还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因为农村留守儿童很多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所以班主任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研究工作。

2班主任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对策

2.1建立信息档案,深入了解学生

针对小学生来讲,学校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地方,班主任从某种程度上承担着家长的角色。为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就需要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需要认真、耐心地对待班上的每一个学生。这个时候,需要建立学生信息档案来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在开学的时候,可以给各个学生建立家庭档案和个人档案,从而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性格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这样一来,切实了解了学生的实际状况,班主任才可以和学生进行密切的交流,学生才会向老师说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这样班主任才能针对性地处理相关问题,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认识。班主任作为平时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成年人,更容易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城市中的很多学生不怕父母,却怕班主任,这里的“怕”实际上是敬畏,这是一种有意义的成长关系,尤其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可以很好地排除儿童心理障碍。在家庭中,父母是儿童的榜样;在学校里,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指引儿童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心理认知。当然需要老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心血,一方面减少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之间的差异性,这是心理指引的第一道关。

2.2班主任应细心观察

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班主任不但要传递知识,而且还要观察班上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和思想状态,如果出现问题,就需要老师及时进行交流,给予他们关爱。例如:我们班有个女同学,父母常年在北京建筑工地工作,她的生活起居由姑姑来照顾。有一次,我上完课,小姑娘悄悄地跟在我身后一句话不说,当时我主动和她沟通才了解事情始末——这几天,她姑姑不在家,她一个人不敢独自回家睡觉。后来,我和学校相关领导也进一步沟通协调,最终征得这个小姑娘的姑姑的同意后,安排女孩暂时和我一起同吃同住。所以,她只要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惑,她都会和我主动交流,并且她也逐渐成为一个优秀的、性格开朗的学生。女生相对内向,如果能够令其对老师敞开心扉,讲述内心的想法,建立信任关系后,更容易得到正确指引。男生性格外向,借助怪异举动期望引起他人注意,平时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关注,慢慢在其心中建立英雄形象,逐步引导其走上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

2.3活动,培养健康情感

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构建者,是这个班级的“大家长”。留守儿童和外界的交流相对较少(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安全感),因此在班级活动时需要特别考虑到这个群体的感受。班主任需要征求所有人的意见,构建多种多样的活动来促进大家彼此的交流,让大家成为一个有向心力的集体。例如:班主任可以借助课外活动进行心理教育,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使得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关心和爱护。并且,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文体活动,这样一来就会让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鼓励学生们消除彼此之间的不平等性,留守儿童通常已产生心理挫败感,积极的集体内部交流沟通,可以积极指引每一个儿童的健康发展,让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凝聚力得以增强,减少与不良社会风气的接触,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2.4加强家校联系,合力培育学生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需要老师的帮助,同时也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家庭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可以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当然,支离破碎的家庭,极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从而背负着沉重的责任,让一些学生走入“不归路”。有的成绩较差的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所以这些学生是班主任的重点关注对象。班主任要深入到学生家庭中,解决他们的困惑,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学习。因为班主任是学校和家庭联系的媒介,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班主任要及时和家长联系,让学生有效处理问题。而且,班主任要进行相应的家访工作,定期和家长进行交流,从而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

2.5架起父母与其子女心灵相通的桥梁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进城务工人员逐渐增多。当前农村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已经成为常态,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平日里和子女交流甚少,有的留守儿童和父母的联系几乎为零。每年过年父母回家,彼此都感到十分陌生,除了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基本上没有其他的交流。这样长期下去,会造成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疏远。在我的执教生涯中就遇到这样的情况:李某某同学的父母常年在上海工作,因为工作的关系父母很少回家,这个孩子对自己的“妈妈”和“爸爸”没什么概念。当我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通过家访取得孩子爸妈的手机号,联系上之后也详细说明了孩子的相关情况,最后叮嘱孩子爸妈即便再忙碌也要勤于沟通,让孩子在年少的时候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另外,我课下也单独和学生做了交代,爸妈在外工作很辛苦,需要定期给爸妈主动打电话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状况,让爸妈在外也好放心,从而更好地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

3结语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比较多,农民进城的情况也比较明显(尤其是近些年东北人口大量外流),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让农村的外出务工现象日益突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留守儿童的人数。农民和其子女是一个规模较大的群体,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是农村教育中的重要问题。根据党的教育政策,我们不但要提高教学水平,还要把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落实到班主任的工作中去。班主任和学生交往最为紧密,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显著优势。在教育的时候,班主任要使用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信息档案、安排集体活动、及时和家庭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留守儿童的发展更加健康和全面。另外,如何从源头上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现象,这个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它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作为一名乡村人民教师,我真心希望:每一个孩子能够在他(她)们年少的时候,无论是在校园生活中,还是家庭教育中,都能够快乐、健康、幸福地成长。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只是老师单方面的责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社会经济得以均衡发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潘晓路.湖北省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

[2]任秀安,郭燕.河南省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体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新乡、焦作地区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2-46.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197-01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目前已成为农村中学班主任非常头痛的问题,但又无法回避,必须面对。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笔者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实践,并借助他人的经验,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管理方法。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管理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育管理办法,下面我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谈谈自己的经验。

一 建立班级留守儿童档案

入学之初,快速准确地了解班级学生情况。在进入中学报到的第一天,班主任在新生报到时,就要对学生是否是留守儿童进行摸排,是单亲留守还是双亲留守、家长外出打工多长时间回家一次,了解清楚孩子的性格特点及家庭情况,并记下他们小学时的班主任的联系电话,然后及时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并通过日后工作,不断地丰富留守儿童的档案资料,为教育管理提供帮助。在工作中,可以通过家访或者与小学时的班主任交流获取信息,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或者通过学生之间了解其情况。

二 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由于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大部分是寄宿生,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现在又离家求学,生活和感情上双双不适应,心里话无处倾诉,委屈无处诉说。因此班主任既要做老师,又要做家长。班主任要经常走进食堂,问一问他们吃得饱不饱,口味习惯吗?班主任晚上要经常走入宿舍看一看,了解他们睡得怎么样,有没有受其他同学欺负,有没有生病等等。总之,学生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有事没事,事事关心。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让留守儿童从心理上感受到他们和别的学生一样并不孤单。他们违反了纪律,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严格要求的。这样,在“严师”面前他们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被歧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班上成立留守儿童“爱心小组”,以班干部和优秀学生为成员,他们每个人与一至二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留守儿童帮助,让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用真情感化他们,做到以情育人、以情感人。开展各种有意义的班集体活动,鼓励留守儿童和其他学生一起参加、一起合作,使留守儿童感受到自己也是班集体的一员,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有归属感。通过活动增强留守儿童与同学之间的感情,体验到生活的快乐,体会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爱,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体会助人为乐的幸福,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三 每月进行一次感恩教育

我们的班会课一般安排在星期天晚上,我每月进行一次感恩主题班会。利用多媒体教室观看感恩节目或广西电视台的“第一书记”节目。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人格,树立对家庭、朋友、邻居、社会的责任感,培养他们自强自立的健康人格,教育他们如何感恩回报。班会结束后,要求留守儿童与他的父母通电话,介绍自己这一个月以来的生活学习情况,取得哪些进步,传达他们对父母的思念。开始,孩子们不会交流,班主任要逐步引导,可以要求孩子们先把要向父母汇报的内容写在纸上,再打电话汇报交流。实在不会的,班主任帮助他列举一些汇报的内容和教一些感恩的话语。我们长期的坚持,使留守儿童感觉到有人在爱他,每月都把自己的情况向父母转达,感觉爱就在身边,不良习惯就会逐步改掉,学习成绩就慢慢地提高了。

四 对监护人开展怎样教育孩子的专题讲座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案例范文第5篇

一、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江安县留守儿童心理不健全,性格孤僻

由上述数据可知,江安县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父母关爱缺乏,心理健康失衡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笔者在当地搜集到这样一个案例:10岁的林红(化名)同学,人很聪明但性格孤僻,与同学和老师交流都很被动,逃课上网是常事,老师多次找他谈话都无济于事,后经与他外婆交流才得知:原来他5岁时就寄养在外婆家,5年来,父母一次也没回来过,这是孩子心理上的阴影。所以,他一旦在心理空虚时就控制不住自己,哪怕半夜都翻墙出去上网。而据了解,类似林红这样的案例在当地并不鲜见。

(二)江安县留守儿童学习动力不足,成绩普遍较差

于留守儿童而言。由于缺乏监管或监管方法不当,反映出在校学习缺乏自觉性、积极性和吃苦精神,厌学情绪日趋严重,严重者发展到经常有旷课、逃学等现象,江安县在校留守儿童普遍成绩较差。

(三)江安县留守儿童良好道德缺失,行为习惯养成差

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加之祖辈的溺爱和代监护人的无奈,当地部分留守儿童常表现出任性、自私、倔强、不尊敬长辈、好逸恶劳等不良品行。上进心、集体荣誉感多有缺失,道德品行、自控能力养成习惯较差,常有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发生。

(四)家庭教育发挥不当是宜宾市江安县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又一问题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打骂、片面说教等缺乏有效沟通的教育方式,往往起不到教育应有的作用。江安县留守儿童家庭又普遍重男轻女,这种封建思想造成有的家庭子女比较多,影响孩子受教育的水平,这些都足以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埋下隐患。

总之。宜宾市江安县留守儿童面临的上述教育问题亟待解决。但笔者认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还是当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因为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一个人成就将来的重要条件。

二、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宜宾市江安县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主要标准有:“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境乐观;意志健全、行动协调;注意力集中;完整统一的人格;积极向上,面对现实,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适度的反应能力:心理特点与实际年龄相符合;自知力;创造性、成就感。”

根据这些标准,宜宾市江安县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亟待提高的。因为从总体上看,宜宾市江安县留守儿童或多或少都存在情绪障碍与情感问题、人格缺陷及行为障碍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 人际关系敏感。笔者就留守儿童怎样化解与他人的矛盾这一问题在江安县下属的大井镇进行过走访,结果显示,采取打架等武力方式解决问题的还是占绝大部分。由此,可以推断,当地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孤僻、偏激等不良心理,沟通上存在障碍。

2 厌学。江安县大部分留守儿童表示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加之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因而产生厌学、逃学等不良心理。

3 悲痛,厌恶,焦虑,忧郁。留守儿童年幼就离开父母,从小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从精神上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内向,较为突出的是情绪悲痛、焦虑、厌恶、怨恨、做事畏缩不前、行为不积极、表情木然等不良心理状态。可见,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在不同程度上都会产生一定的情绪问题。

(二)宜宾市江安县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县。广大农民为了子女良好的教育条件与生活环境纷纷外出打工,把子女托付给祖辈或亲戚朋友看管,更有甚者直接把孩子独立留在家,因而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具体原因有:

首先,家庭教育缺失使留守儿童在面临心理障碍时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据笔者了解,许多当地留守儿童在学校受到老师批评或被同学欺负,回家得不到帮助,委屈情绪得不到及时排解而采取一些过激行为就是其例证。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父母或祖辈一代思想保守落后,留守儿童与之存在代沟问题,易造成监护不力。其次,学校教育功能发挥不充分,严重影响当地留守儿童成长。

宜宾市江安县许多学校普遍关注儿童的智育,对于他们其他方面的素质关注度不高,造成当地留守儿童片面发展。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忽视对其品德的考察;学校心理教师缺乏。基于这一系列的原因,造成当地留守儿童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同时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不了解,无法着力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另外,社会对江安县留守儿童关注不够及当地留守儿童自控力较差也是导致江安县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之所在。

三、结合宜宾市江安县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解决当地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留守儿童父母和受托者的素质,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场所,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会受到家庭的影响。家庭的结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关键『生作用。但从目前江安县的现状来说,农民对于家庭在儿童成长中的特殊地位普遍没有意识到。因此,提高留守儿童父母或其受托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就显得尤其重要。父母应该通过电话等方式加强与子女的联系,让他们享受到伟大的父爱与母爱。在管教孩子方面,应采用民主、科学的方式;对于青春期的儿童,应帮助他们解决其烦恼;父母要树立正确的男女观,消除封建落后思想的影响。

(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学校是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文化知识、劳动技能、价值观念、政治观念、社会规范,以培养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公民的机构,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在这里,孩子可以受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我们应重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功能。

目前,江安县有许多学校不太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缩减思想政治课时,教师不是专职教师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多方面 采取对应措施,加强留守儿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及道德观的教育,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的“四有”新人。加强对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以形成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等良好道德品质。对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应给予及时纠正、引导,把不良行为扼杀在摇篮里。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给予其正确指导,让他们快乐而轻松的度过人生美好的时期。对于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以爱为“药引子”,消除他们情绪上的障碍和人格上的障碍,形成知、情、信、意、行等方面健康的状态。对此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及时掌握其心理动态。设立心理咨询室和心灵驿站,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尽量给每个留守儿童以帮助。

(三)社会要广泛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社会生活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规范有助于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与道德观念。而社会对江安县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度不高。因此,我们应呼吁社会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和关爱,让留守儿童在充满爱的社会大家庭中健康成长。如严格规范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的经营;发展、搞活乡镇企业,就地解决农民工就业;建立更多“爱心驿站”,呼吁社会各界人士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等等。

(四)加大财政对学校教育的投入力度,有效改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对留守儿童健康心理的形成是有利的。而江安县下属许多镇的中小学的硬件设施普遍比较落后,住宿条件相对较差。因此,财政投入应着力解决学校硬件设施,改善住宿条件,使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五)留守儿童自身要有自立自强、积极向上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