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急性呼吸道症状表现

急性呼吸道症状表现

急性呼吸道症状表现

急性呼吸道症状表现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急危重症; 呼吸复苏; 呼吸阶梯性疗法

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1-0128-02

doi:10.14033/ki.cfmr.2015.21.068

急危重症患者作为急诊常见类型,一旦处理不当,严重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对其进行复苏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临床治疗中,当患者入院后,需及时给予氧气支持,并进行呼吸复苏,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呼吸支持技术在临床急诊中得到广泛应用,可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有临床研究证实应用急诊呼吸阶梯性疗法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呼吸复苏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由此,笔者所在医院对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实施呼吸复苏治疗,采取急诊呼吸阶梯性疗法,现将其结果进行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伴有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症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24~82岁,平均(54.2±3.4)岁;其中非创伤性疾病者31例,创伤性疾病者18例;伴有呼吸心跳停止症状18例,呼吸道烧伤14例,多发伤12例,濒死状态10例,脑卒中7例。对照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25~83岁,平均(55.6±3.5)岁;其中非创伤性疾病者30例,创伤性疾病者19例;伴有呼吸心跳停止症状19例,呼吸道烧伤12例,多发伤12例,濒死状态10例,脑卒中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伴随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治疗方法进行呼吸复苏,就诊时临床医师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并参照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呼吸支持疗法,如使用呼吸机、人工呼吸等。观察组采取急诊呼吸阶梯性疗法,具体包括,(1)第一阶段:呼吸支持治疗,帮助患者摆放合适,及时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并对患者的呼吸复苏效果进行评价,随后将患者正确摆放于抢救床上,让患者身体与头部尽可能保持在同一个轴面上,临床医师为患者开放气道,提升患者呼吸道通畅度,同时呼吸过程中清除口腔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从而解除其呼吸道内的梗阻情况。(2)第二阶段:有针对性进行吸氧治疗,对低血压症患者,对其进行面罩给氧或鼻塞给氧;对呼吸道损伤患者,进行有创性通气给氧;对呼吸困难或心跳停止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给氧[2]。(3)第三阶段:根据患者的气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对患者伴有呼吸道原发性损伤的情况,需立即切开其气管,并在切开气管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患者喉部的损伤,注意控制出血量,并及时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对伴有咽喉阻塞的患者,需立即进行气管穿刺,切开气管,建立人工气道,保证患者呼吸通畅。(4)第四阶段:建立人工气道,采用机械呼吸机通气治疗,或者使用简单的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治疗。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的呼吸复苏人数,并记录所有患者从治疗开始至呼吸稳定的时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复苏率及呼吸稳定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呼吸复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5505,P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3 讨论

急危重症患者是急诊科医护人员经常面对的患者,此类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难、低氧血压等症状,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3]。因此选择有效的呼吸支持法,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

传统临床上进行呼吸复苏时,临床医师主要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及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呼吸支持法,临床实践证明传统呼吸支持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也可能导致呼吸支持疗法失败[5]。随着呼吸支持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实践中,阶梯性呼吸疗法得到广泛开展,其可实现从简单到复杂,从徒手到机械的一系列呼吸治疗过程。与传统呼吸支持治疗相比,阶梯性呼吸支持疗法具有以下特点:(1)根据患者病情合适的呼吸支持疗法,其中应用频率较高的则属于低阶梯的呼吸支持疗法;(2)呼吸治疗过程中参照患者的原发病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发展趋势,为下一个阶梯呼吸治疗奠定了良好借基础;(3)由同一名临床医师完成阶梯性呼吸支持治疗,缩短抢救准备时间,同时阶梯性呼吸支持治疗也可减少患者出血量,提高抢救成功率[6-7]。因此,在阶梯性呼吸治疗中,第一阶段进行复苏,可促进呼吸功能的恢复;第二阶段进行有效吸氧;第三阶段进行气管插管,可保证呼吸通畅;第四阶段给予呼吸机支持,可维持吸氧。

经本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的呼吸复苏率为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3%,且观察组的呼吸稳定恢复时间(42.56±3.83)min,优于对照组(58.78±5.67)min。可见对急危重症患者采用急诊呼吸阶梯性疗法进行呼吸复苏,可提高复苏率,起效较快,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许章华.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28(20):127-128.

[2]朱元记,罗伟冰,彭迎,等.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9):35-36.

[3]刘玲翠.用急诊呼吸阶梯性疗法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呼吸复苏治疗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29(2):180-181.

[4]黄镭.急危重症患者使用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9):145-147.

[5]胡雄伟.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7):42-43.

[6]左旋,郑小刚.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急诊抢救时采取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4):108.

急性呼吸道症状表现范文第2篇

掌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合理用药的原则。

熟悉:上呼吸道感染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为外鼻孔至环状软骨下缘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临床类型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烧灼感甚至鼻后滴漏感。可伴咽痛、头痛、声嘶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轻度畏寒、不适等,一般5~7天痊愈,有并发症者病程迁延。

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表现为咽痒和灼热感,咽痛不明显。咳嗽少见。急性喉炎临床表现为明显声嘶、讲话困难、可有发热、咽痛或咳嗽,咳嗽时咽喉疼痛加重。有时可闻及喉部喘息声。

急性疱疹性咽峡炎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为1周。咽部充血,软腭、腭垂、咽、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伴红晕,多见于儿童。

急性咽结膜炎表现为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多发于夏季,由游泳传播。儿童多见。

急性咽扁桃体炎起病急,咽痛明显、伴发热、畏寒,体温可>39%。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有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流行性感冒 由流行性流感病毒引起,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等中毒症状。呼吸道卡他症状轻微。分为单纯型、肺炎型、中毒型、胃肠型。肺炎型者表现肺炎,甚至呼吸衰竭;中毒型者表现为全身毒血症,严重者可致循环衰竭;胃肠型伴有腹痛、腹胀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偏低,伴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者可有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以及核左移。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所见。一般无需进行病原学检查。

诊断依据鼻咽部的临床表现,结合血常规及胸部x线检查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需要与初期表现感冒样的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见表1。

治疗原则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同时戒烟、多饮水、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防治继发细菌感染。

对症治疗发热、全身疼痛可应用解热镇痛类药物。卡他症状明显和可用伪麻黄碱治疗。咳嗽严重者可予以止咳药治疗。

抗茵药物治疗 目前已明确普通感冒无需使用抗菌药物。除非有白细胞升高、咽部脓苔、咳黄痰和流黄鼻涕等细菌感染证据,可选用口服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脂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

抗病毒药物治疗无发热,免疫功能正常,发病>2天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防止滥用药物造成病毒耐药情况。

中药治疗应用具有清热解毒和抗病毒作用的中药有助于改善症状和缩短病程。

常见并发症少数患者可并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一支气管炎。以咽炎为表现的上呼吸道感染,少数可继发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病毒性心肌炎等。支气管哮喘

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重症哮喘的诱因及临床表现、急救原则、缓解期社区防治。

熟悉:支气管哮喘的病因、流行病学特点。

了解: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峰流速仪和呼吸机的使用。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流行病学 目前,全球哮喘患者约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哮喘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哮喘可能致命。规范化治疗可使接近80%的哮喘患者得到很好的控制,工作生活几乎不受疾病的影响。每年5月的第1个周二为世界哮喘日。

病因哮喘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患者个体及外界环境的影响是发病的危险因素。①哮喘与多基因遗传有关。②环境因素:各种特异和非特异性吸入物,如尘螨、花粉等;某些食物,如牛奶、海鲜类等;某些药物,如心得安、阿司匹林等;其他,气候变化、运动、妊娠等。

发病机制哮喘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可能存在以下机制:①免疫一炎症机制,抗原通过免疫介导而导致变态反应,哮喘存在多种炎性细胞、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气道炎性反应;②气道神经调节失常,表现为β肾上腺素受体功能低下和迷走神经张力亢进,α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反应性增强;③气道高反应性,表现为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

临床表现 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有时咳嗽为唯一的症状(咳嗽变异型哮喘),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呼气音延长。轻度哮喘或严重哮喘哮鸣音可不出现。

诊断标准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②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③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④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⑤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有下列3项中至少1项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昼夜PEF变异率≥20%。符合①~④条或④、⑤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备注:①支气管激发试验一般适用于通气功能在正常预计值>70%的患者。如FEV,下降≥20%,可诊断为激发试验阳性。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诊断标准:FEV·较用药前增加≥12%,且其绝对值增加≥200ml;PEF较治疗前增加60L/分或增加>120%。③呼气峰流速(PEF)及其变异率测定PEF可反映气道通气功能的变化。哮喘发作时,PEF下降。若24小时内PEF或昼夜PEF波动率≥20%,也符合气道可逆性改变的特点。

分期

急性呼吸道症状表现范文第3篇

摘要: 目的:分析并总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以及防治与护理的效果。方法:对自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 例,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与护理措施。结果:大部分病人接受及时有效的防治与护理措施后病情得到及时控制,最终治愈出院;个别患者因为体质差、入院就诊时间较晚或防治与护理不当造成病情反复。结论: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一定要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观察。该病的发病率与反复率均较高,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提高疗效非常重要。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防治;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常见病,发病原因大多为病毒感染,常见的有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以及腺病毒等;也有因细菌感染而引发的,常见的细菌有肺炎球菌、链球菌以及金黄葡萄球菌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均有发病,特别是冬春季节的感染患者更多[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通常为发热、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部疼痛以及头痛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表现为畏寒、乏力、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全身性症状[2]。 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 例,其中男73 例,女47 例;患者年龄在12~76岁之间,平均为36岁。其中,单次发患者37 例,多次发病患者83例;其中65例患者为每年单次发病,55例患者为每年反复多次发病。 2 临床症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差异较大,轻者仅表现为鼻部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或伴有咽部疼痛、嗓子痛、微咳等症状。重者如果感染发生在鼻及咽部,患者将出现咽痛、发烧、咽后壁淋巴组织充血与增生、扁桃体发炎等情况,有些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现象。发热一般持续2~3 日,严重者将达到1 周左右;严重的患者其体温可达39~40℃以上,患者同时感到寒冷、头痛、腹痛、全身无力、出现呕吐、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需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求患者加强营养与多多休息,稍有疏忽的患者其感染将会扩大或蔓延至邻近器官,极易引发肺炎、支气管炎以及中耳炎等并发症。通常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3~4d 内能够痊愈,部分患者可达2~3 周。 3 治疗方法 病毒性感染可选择专门针对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细菌性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其它种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因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扁桃体炎或咽炎患者,使用青霉素治疗效果较理想;对于经过2~3d治疗后仍无效的患者,应考虑是否有其它病原体感染,例如,支原体感染等。当患者出现高热时,可用冷毛巾湿敷头部,勤更换,能够有效控制高热惊厥。一般的退热药,例如少量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也有效果。对于伴有鼻炎的患者,为保证呼吸通畅,需要休息好,可在进食及睡前使用鼻药[1-3]。 4 防治措施 加强自身锻炼,多呼吸新鲜的空气,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合理饮食,平衡膳食。冬季可食用高热量、高蛋白质类的食品,合理补充维生素,蔬菜与水果能够增抵抗力。根据温度增减衣服,适应气候冷热改变,衣服不要过多,以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2-4]。经常通风,经常换气,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避免病源感染。可以使用减毒病毒疫苗,疫苗能够激发鼻腔和上呼吸道粘膜,使其分泌IgA 抗体,使呼吸道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增强。 5 加强护理 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呼吸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要求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同时要清淡易消化,还要给予充足的水分;患者处于发热期时,必须要卧床休息并严格按照发热常规进行护理;严格执行呼吸道隔离并使呼吸道通畅;必须及时清除患者鼻腔内的分泌物;测量患者体温、呼吸、脉搏等,及时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耐心地向患者讲授卫生知识,积极对其进行宣传教育[3,4]。 6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感染部位为鼻、鼻咽和咽部。该病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总数的90%左右。当病毒入侵机体上呼吸道后,该处的黏膜抵抗力降低,导致细菌可以入侵,同时可出现化脓性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冬春季节较多,但全年都能发生。该病的临床轻重程度差异较大,潜伏期一般为2~3d 或更长。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对于病毒性感染患者,选择专门针对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细菌性感染患者,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其它种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4,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由于鼻咽感染能够波及周围器官,有时鼻咽部的原发病的症状消失,而其并发症却出现加重现象,因此,一定要对上呼吸道感染进行综合的分析与

[1] [2] 

观察。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提高疗效非常重要,千万不要以为上呼吸道感染是小病而轻率对待。 童雅培, 王筱敏. 诊疗与护理常规[M].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张梓荆. 常见病毒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防治(专家笔谈)[J]. 中华儿科杂志, : (): . 蒋东波, 等. 白细胞介素 水平及其对白细胞介素 等的调节作用[J]. 中华儿科杂志, : (): . 刘清泉, 王晓翔, 蔡阳平, 等. 清气透表法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例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 . 陈永辉. 儿科疾病中西医治疗[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文章屋在线 wzk.co

    

急性呼吸道症状表现范文第4篇

关键词:猪肺磷脂;辅助通气;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进行性呼吸困难,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机械通气法,本文主要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接受猪肺磷脂注射液与辅助通气联合治疗临床价值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60例,收治时间为2013年1月~2016年1月,采用动态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0例患者。

实验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5/15,日龄平均值为(1.23±0.20)d;对照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7/13,日龄平均值为(1.03±0.23)d。

两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基本资料相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仅接受单纯的辅助通气治疗,如果患者的不良症状比较轻,则可以为患者实施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初始PEEP设置为6~8cmH2O,氧浓度在0.5~0.8之间,经皮氧饱和度为90%~93%。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将PEEP调整至2~8 cmH2O,控制吸氧浓度在25%以下。经过治疗后,采用X线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检查,如果患者的肺部透过度增高,接近于正常,则停止为患者实施辅助通气治疗;如果患者存在胸部明显隆起(呼吸时)气胸发生可能、反复呼吸暂停以及呼吸困难症状无显著改善的情况,则将气管插管与呼吸机连接,为患者实施治疗[1]。

实验组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接受猪肺磷脂注射液与辅助通气联合治疗,辅助通气治疗措施与对照组一致;猪肺磷脂注射液预热至37°,用药量为100 mg/kg,清理患者的呼吸道之后,进行气管插管,将猪肺磷脂注射液注入患者的体内,完成注射后,为患者实施加压通气5 min(复苏气囊),这样可以促进猪肺磷脂注射液的均匀分布,之后继续为患者实施辅助通气治疗。经过治疗12 h之后,如果患者的不良症状没有得到明显的缓解,则重复为患者用药,总计用药次翟3次以内。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治疗后的PaO2、PaCO2、PaO2/FiO2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治疗疗效(显效:疾病得以控制,不良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疾病改善,不良症状缓解;无效:与治疗前基本无差异)[2]。

1.4数据处理 全文研究数据均严格录入SPSS 2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用(x±s)表示两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的PaO2、PaCO2、PaO2/FiO2水平,采用t检验;用%表示两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的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使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疗效 实验组新生儿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效19例,有效9例);对照组新生儿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20.00%(显效15例,有效6例)。两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

2.2 PaO2、PaCO2、PaO2/FiO2水平 两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PaO2/FiO2水平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2.3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照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颅内出血(2例)、肺出血(3例)、肺气漏(2例)、呼吸暂停(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6.67%(14/30)。

实验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颅内出血(1例)、肺出血(1例)、肺气漏(1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5/30)。

两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属于呼吸系统综合征,经常发生于新生儿中,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等,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因呼吸衰弱而出现死亡的情况。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的不良症状进行纠正意义非常重大。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可以较好的改善患者的肺部顺应性,进而治疗患者的呼吸困难状况。但是长期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会出现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慢性肺病,肺出血、气漏等不良的并发症。

导致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因素为感染和/或缺氧因素导致肺表面活性物质进一步灭活缺乏,因此,对患者实施猪肺磷脂注射液补充治疗意义非常重大,可以起到改善患者肺泡表面张力,肺顺应性以及氧合功能的作用,从而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的肺动脉压力,避免出现持续性肺动脉高压,肺淤血,肺水肿等情况的发生[3]。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猪肺磷脂注射液与辅助通气联合治疗的实验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其治疗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后的PaO2、PaCO2、PaO2/FiO2水平均与单纯辅助通气治疗的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猪肺磷脂注射液与辅助通气联合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治疗中应用,具有非常高的临床价值,特别有利于患者不良症状的改善,降低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减轻患者的肺淤血状况,对改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的预后意义非常重大。

参考文献:

[1]晚期早产儿/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协作组.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4,52(10):724-728.

急性呼吸道症状表现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急性气管炎  支气管炎  护理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感染是此病常见的发病原因。其中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包括腺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肺炎支原体、衣原休也是本病的致病菌。理化因素刺激属于非生物致病因素,主要是由于吸入某些刺激性较强的物质所致。常见致病因子有粉尘、冷空气、刺激性气体(强酸、强碱、某些挥发性溶剂)等。吸入能够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有机粉尘或真菌孢子等。除上述主要病因外,过度劳累、着凉也可诱发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气管-支气管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分泌物增加。炎症消退后,气管-支气管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多能恢复正常。

    (二)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初期以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发热时可有头痛、乏力等症状;炎症累及支气管黏膜时,可有咳嗽和咳痰,这是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表现;开始以干咳为主,~天后,可咳出黏液性痰,随病程发展可转为脓痰,偶有痰中带血;有时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咳嗽,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胸腹部肌肉疼痛,咳嗽可持续~周,甚至更长时间;伴支气管哮喘时,可有喘息、胸闷和气促,听诊肺部可闻及哮鸣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簦??婪置谖镌龆嗍保?椒魏粑?舸植诨蚩晌偶案墒??簦?人浴⒖忍岛罂上?В?奁渌?⒎⒅ⅰ1静≈⒐睾吞逭魅缜ㄑ硬挥?勺???灾??苎住

    (三)诊断要点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通过症状和体征、胸部X线片、血常规检查、病毒抗体检测和痰细菌学检查作出临床诊断。胸部X线检查可无异常或有肺纹理加深。

    (四)治疗原则

    此病一般无需住院。如有合并症或有其他慢性病史的病人可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处理;对于咳嗽剧烈者,可用止咳祛痰药物治疗,但需慎重使用镇咳药;对有支气管痉挛喘息症状者可适当应用茶碱类或β-受体激动剂;对有发热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或应用解热镇痛药物治疗;应用抗生素要有病原学检查依据,否则不宜作为常规使用药物。 

    (五)护理

    .护理评估

    ()病因评估  询问病人健康史,发病原因、与周围环境因素的关系,以便帮助病人识别疾病的危险因素。

    ()病情评估  主要是对病人呼吸道症状、体征,如咳嗽、咳痰、头痛、乏力、胸闷、气短和发热等,以便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具体内容包括:咳嗽性质,如干咳、阵发性或持续性,伴随的症状及影响因素等。

()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重视程度,评估是否掌握疾病预防及注意事项,同时,注意病人所伴随的相应的心理反应,如呼吸道症状导致病人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变,胸闷、气短所引起的紧张和焦虑等心理状态改变。

    .护理诊断  病人可存在的主要护理诊断与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常见护理诊断基本相似,但与个体差异有关。护士可根据病人不同相关因素提出确切的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通过护理要使病人能够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缓解症状,维持病人舒适状态。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对老年人群患病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老和变化。其肺泡数量减少,且泡壁变薄,泡腔增大,弹性降低,呼吸功能也不断下降,对缺氧和呼吸系统的调节功能也随之减低,咳嗽反射减弱,免疫力低下,使老年人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加之老年人常患有其他慢性病变,如脑血管病等,一旦卧床,并发

  

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其护理要点如下。

    ()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咳嗽、咳痰,多应用化痰药物治疗以稀释痰液,便于咳出,禁用或镇用镇咳药,以防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抑制,甚至昏迷。加强体位护理,勤翻身、叩背或其他物理排痰法。当出现症状时,应尽量取侧卧位。一般健侧卧位利于引痰,可左右交替卧位。

    ()观察生命体征  注意呼吸、脉搏及节律的改变,注意痰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如发现病人精神不振或嗜睡、懒言、不喜活动或呼吸困难及发绀等出现,应高度重视,急查血气分析。

    ()正确指导老年人用药  按时服药,正确使用吸入药物或雾化吸入器,定时留取痰标本,及时检查痰细菌培养,及时调整抗生素的应用。

     .健康教育

    ()嘱患者及时休息,多饮水,注意保暖。

    ()增强体质,防止感冒。

    ()对吸烟者,指导忌烟。

    ()改善劳动与生活环境,减少空气污染,避免接触或吸入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