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技能型人才培养

技能型人才培养

技能型人才培养

技能型人才培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技能大赛;影视后期制作;激发兴趣;技能型实用人才

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可以说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大突破和创新,它不仅让师生专业技能水平得到了一次提升,而且也体现了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去年笔者有幸参加了职教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技能大赛,颇有感触,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感想。

一、开展技能大赛的必要性

(1)技能大赛提高了师生的知识面。技能大赛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给我们一个可以和其他院校进行交流的机会。通过自己的技能展示、熟练掌握软件的程度、与选手之间的竞争,总结积累竞赛经验,既提高了技能,也拓宽了师生的视野,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2)技能大赛的开展使师生积累了经验。参加技能大赛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很多师生在平时操作时较好,但是一参加大赛就紧张,操作马马虎虎。如果能多次参加技能大赛,不仅会使师生在技术上得到提高,而且在心理素质方面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培养了师生的综合素质。最重要的是积累了宝贵的参赛经验,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打下坚定的基础。

(3)技能大赛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技能大赛使用的软件是最前沿的,也反映了新的技能需求和标准。通过比赛我们提高了技能,也向企业的发展方向靠拢。开展技能大赛前,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技能,并组织学生全面学习技能要求和相关标准。这样不仅促进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更新,而且也改进了教学方法,使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给自己充电,从而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

二、影视后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技能大赛给我们提供了锻炼成长的机会,我们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发现了avid media composer在操作方法上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完成了对课程目标的确定以及教学方向的确立。avid media composer有很强的特技效果,但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可是在我们学习中还会出现很多问题。现就avid media composer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如下分析。

(1)在字幕中加特效。字幕工具本身就是一种特效,在特效中再加特效就不能直接操作。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分两种方法进行,第一种是按住alt键加特效或选中该视频轨道按delete键删除字幕特效,然后再加其他特效。第二种是双击视频轨道,在子层中加特效。

(2)两张图片过渡的特效。如果两张图片的帧数很短,特效的效果较长,此时会出现源不足的提示,那么我们就要改一下特效的帧数,使之匹配。在特效编辑器中更改特效的帧数,很多学生都没有注意到它的位置,所以往往在操作中会出错。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训练过程中我发现,原来成绩不是很突出的学生,操作却表现很好。在观察完成案例时心思细腻,总能发现细微的问题,并能得当地解决问题。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这种教学方法是否适合这种教学模式,是否能带动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潜能是否能进一步开发?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兴趣重视起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中,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眼球,提高学生的兴趣。avid media composer是影视后期的一种软件,与电影是息息相关的。用电影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把握教学课堂,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情境,如:先放一段广告,让学生考虑用什么方法制作;截取一段电影,让学生进行分析、操作。用这种方式上课,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中职的学生普遍贪玩、好动,虽然从理论上说这是个缺点,但是正是他们的活泼好动才能更好地展现他们的创新意识。所以,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动”起来,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只有说才知道他的思维方式,他们是否具有创新性思维。鼓励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问题就要勇于讨论,让学生都能阐述自己的想法,最后大家齐心协力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创建和谐共同体。剪辑大师Randy Magalski说过:“在当今这个尽可能将内容推至正式播出前最后一刻的时代,唯有Avid Media Composer才能提供给您如此卓越的稳定性和质量保证。在这方面,其他任何产品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很多著名大师对Avid Media Composer评价较高,我们要让学生知道Avid Media Composer的实用性,学好这个软件为学生今后找工作又多了一条路。在课堂中建立自主探究式学习、分组合作式学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并在课堂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四、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技能大赛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技能型实用人才,良好的实训基地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

Avid Media Composer实训室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学生机比较慢,打开Avid Media Composer软件要等一会儿,所以要配备较强的硬件。二是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很多学生带着食品、饮料进入实训室,不仅环境差了,而且学生也会借此偷懒,不认真学习。所以,在课堂中要严加管理,带领学生维持好卫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综上所述,技能大赛让我们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经验,使我们在学习中发现了问题,并进行了思考、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在今后的比赛中,我会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并以此为平台,逐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为教育教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立莹,张宏亮.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热背后的冷思考[J].青岛职

技能型人才培养范文第2篇

著名人力资源专家王通讯认为:"产业结构决定人才结构,但人才结构对产业结构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力。"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从"潜人才"到"显人才",需要一个脱颖期。要抓住人才创新的火花,坚持不懈地培养。自从我国制定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之后,创新型人才便成为新时期的领军人物,尤其是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进程中,创新型人才的引航作用不可替代。而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不可低估。随着世界经济的升级和发展变化,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作用日益凸显,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都已经将人才培养确定为国家战略,依靠人才全力打造国家的"软实力"。从传统的单一操作技能向高科技含量、复合技能转变,要求大学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

(一)一般职业能力

所谓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学习能力、文字及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肢体协调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等。另外,任何一个行业的工作都具有社会性,因此,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也都必不可少。

(二)综合职业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通常是指一个社会人在进行工作时所必备的"关键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四点:

1.跨职业的专业能力,主要是指对数学、测量方法、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操作运用能力。

2.方法能力,包括收集和筛选信息能力、制定工作计划能力、独立决策与实施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社会评价的承受力。

3.社会能力,是指团队协作能力、交往与沟通能力。

4.个人能力,包括职业道德、责任意识等。

二、外语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为了提高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能力,拓展外部发展空间,中国进一步实施了"走出去"的战略。同时,国外投资和企业也不断涌入中国寻找发展机会。一方面,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新格局,客观上为外语专业毕业生创造了就业岗位和机遇。另一方面,这种形势也对外语专业大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外语专业大学生应该努力获得以下几种能力。

(一)外语能力

外语能力是外语专业毕业生从事涉外特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是支持他们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能力,是非外语专业毕业生所没有的能力。外语专业学习周期长,见效慢,要形成外语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非一朝一夕所能办到。所以,尽管非外语专业出身的人也能掌握一门外语的一般表达,但进入专业领域工作,就需要准确而得体的表述,非外语专业人员无法从容应对。例如,同样是处理服务外包领域的信息,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只能处理与技术有关的部分工作,而日语专业毕业生则能经过技术培训和指导做对日软件测试、客服等准确的业务信息处理工作。

(二)创新能力

外语专业毕业生从事的特定岗位工作不是只要外语优秀就能干好。虽然除了非常尖端的高科技等领域,一般行业大多都有外语专业毕业生可以做的工作,但是要长期在某一岗位工作,没有很强的创新能力,是无法真正胜任的,更谈不上发展。

(三)学习能力

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基本上都是跨界的工作,只有具备了快速学习、迅速更新知识、迅速迁移所学知识到新的工作领域的能力,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突飞猛进的行业、科技的进步。

三、外语专业第二课堂活动

(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

第一课堂重点培养专业技能,是职场上直接表现出来的显性技能,而职场上需要的综合基础能力不是只针对某一行业或某些岗位的职业能力,而是普适所有职业的一般基础职业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仅靠课堂学习是无法实现的,需要在第二课堂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历练,潜移默化培养。在具体职业活动中,随时随地需要综合职业能力支撑专业能力的发挥,这样才能完成复杂而具体的工作。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模式最好的设计就是模拟职场活动。

(二)第二课堂的设计

1.结合专业特点通过组织外文歌曲比赛、外语演讲比赛、外语作文比赛、外语书法比赛、外语知识大赛、影视配音、外文辩论大赛、翻译比赛等专业比赛和举办外语文化节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

2.紧贴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查阅外国社会文化、风土人情资料,组成不同的外语兴趣活动小组,制作、展示课件或短片;参与外语教师的学术讲座和学术研究;参加外语角活动,与外教直接沟通交流;参加诸如模拟联合国、达沃斯、商务谈判等工作情景的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拓展学习半径,丰富学习内容,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3.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第二课堂活动,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

(1)按语言基础和能力分组可以打破学年组限制,重点关注语言基础和语言能力来进行分组。不同年级混同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会如真实公司一样,如何与新人和比自己先入公司的前辈打交道;语言能力相当的学生在一组做相同的活动,可以提高活动效果,达到预期目的。每期活动目标也要随着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不然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和动力。

(2)尊重学生个人意愿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点,老师不可以为了活动的目的而刻意安排学生参加哪类活动,否则就会影响学生的活动兴趣,适得其反,达不到活动的目的。

(3)结合职业走向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能力,活动项目从策划设计、角色分工到组织协调、活动安排、跟踪、结果总结都要师生共同参与。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总结点评,专家组评议,并当场反馈给学生。

四、第二课堂活动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

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可以完成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完整塑造。首先需要学生们积极参与,既要合理分工又要通力合作。这个过程着重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计划性以及系统思考能力、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集体攻关获得,教师只需适时给以引导。学生没有依赖,就会变得主动,这就实现了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寻求知识方向的转变,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同步提升。学生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不仅拓展和强化了专业知识,更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而促使其内在潜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有效发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外语文化节活动,自己解决演出服装、创作剧本、音响设备、场地、舞台设计和布置、模拟资料的编排、角色的分工、课件的制作、现场录制、后期制作等等环节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这些活动,能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协调沟通配合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这与职场活动很相似,能有效地提升进入职场后解决各种难题必需的知识结构、扎实的外语专业基本功和较强的应变能力。

五、结语

技能型人才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技能型人 才培 养模 式科技支撑和引领 产业全过程

由遍布全球的“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用科技支撑和引领产业全过程。而高技能型人才的严重匮乏,制约了产业开发和创新,加快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选拔和培养一大批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等高技能型人才迫在眉睫。职业技能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直接、与人民群众的利益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担负着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既然是教育,那么其必须遵循其教育规律和特点,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真正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基础的高技能型人才”,就成为自身改革发展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所以,技能教育型院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造就一大批服务于生产、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应用性高级技术人才。

1、职业技能人才队伍现状

(1)技能人才含义:高技能型人才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不断变化的一个动态概念。当今的高技能型人才除了掌握主流的技术技能外,还要不断了解技术发展的前沿,能够从事智能化高新技术的运用与维护等劳动,是技能与智能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2)技能人才现状:目前,中国高级技工人才严重短缺,尤其是技师的培养远远跟不上时展的需要,这已成为近年来中国人才结构的一大薄弱环节。中国的高级技师约50%进入中老年,在制造业中所占比例不到4%,只是发达国家的1/8左右。中国每年有600万人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但参加高级考试的不足10%。在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中,求人倍率较大的是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技师、求人倍率上升幅度较大的还是高级技能师和高级工程师。

2、培养手段与实践

高技能型人才作为人才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政府、教育部门等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其重要性也凸显出来。事实证明,技能教学型院校具有鲜明的办学方向和特色,都是将“职”或“技”写在自己的招牌上。技能教学型院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造就一大批服务于生产、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技术工人。所谓“一线”、“应用”、“高素质”“高级技术人才”都是强调就业能力这一核心,从培养目标出发,技能教学型院校必须致力于专业与企业岗位的需要紧密结合,必须致力于专业职业技能基本和专业性的结合,必须致力于把握今后几年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必须致力于研究市场所需求的专业群,必须致力于高新技术成果的引入和掌握,必须致力于“高技”、“绝技”的传承与创新。

3、培养对象目标

要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就需求有高质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但高质量的实训基地,需要高投入,这在目前技职型院校办学经费普遍不足的情况下,仅靠学校自己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想办法创新。而解决实训基地建设中的困难,提高实训基地建设质量,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最好的办法就是校企资源共享、共建办学。打开校门,走出去,请进来,建立起较为紧密地校企合作平台,合作办专业,合作办班,真正实行近距离办学,有针对性的办学。

目前,校企资源共享、共建办学的类型大致有三种:一是引入企业资源,在校内建立校企公用的实训基地。生产技术代表了行业的先进水平,引入企业资源,在校内建立校企公用的实训基地,即节约了学校的办学资金,又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接触到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拓展培养学生能力的空间,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职业能力提高的有效保障。三是相关学校资源企业化,不断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能力。

4、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内容与方法

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向综合职业素质发展,精一门专业技能,会几门相关技能,走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之路。在强调个性技能达标的同时,也要创造条件使个人绝技得到创新和发展。为此,对职业资格鉴定也应由单一工种逐步向复合工种转变,由就业型向创业型转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快速发展,在用人上即越来越细化,又越来越强调综合能力了。职业资格鉴定必须以产业界的需求、生产和技术实际设置为考核目标。能力的培养主要分为:一是突出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紧密结合;二是注重专业经验与专业智能的紧密结合;三是强调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职业标准紧密结合;四是传统技能技巧与推广先进技术应用紧密结合;五是检查知识的运用和技能技巧的掌握水平紧密结合。要达到以上五个紧密结合必须在教学教法上进行改革。

技能型人才培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新型技能;发展历史;构成要素

[DOI]10.13939/ki.zgsc.2017.10.150

1 企业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发展历史

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高层次的管理人员,还需要对创新和技能加以充分利用的创新型技能人才。创新型技能人才是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所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其发展历史才短短几十年,但其发展速度却使得社会大众充分了解了其内涵。对于企业来说,创新是企业战胜竞争对手,在发展道路之上越走越远的基石。在企业之中,创新型技能人才主要以技师、高级技师为主,他们在技术工艺改进、设备操作等方面不断创新。他们的创新行为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还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新”已成为我国的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首先,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之中不断提出了“创新”和“技能”的重要性。2005年11月,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总理的讲话强调了我国制造业中创新的缺乏和高技能人才的匮乏。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其次,各行各业中的决策人和执行者,或者是普通群众,都把创新贯彻到日常生活与工作之中。

“创新技能型人才”则是一个更为专业化的概念,于20世纪初,它才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首次提出“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概念则是在2006年,文益民、周劲松、彭跃合著了《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探讨》。该文指出,“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不光是熟练的高级技术工,还应该具有创造性地使用所学技能的能力”。从书中的定义可知,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即能够有效地利用其所学的理论技术,运用智力从事创新劳动的人才。

随后,关于创新型技能人才的文章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内,使得人们对这一概念有着更加透彻的理解。截至2012年11月11日24时,先后有10篇与“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概念相关已发表的论文。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数据。其表述包括“创新型技能人才”“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等,这些文章从不同的研究方向与研究角度探讨了创新型技能人才问题,包括创新型技能人才的特征特色、培养途径以及发展状况等,给社会大众了解创新型技能人才提供了更为开阔的视角。

2 企业创新型技能人才的构成要素

(1)扎实的理论知识。知识是人们对客观实在物的认识成果,它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从概念可知,知识是人类在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之中,逐渐了解了客观实在物的特点,相互关系和发展规律,从而形成了对客观实在物的这样的或者那样的认识,这些认识经过检验、过滤和筛选,并以一定的符号体系的形式如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才形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科学知识。①

创新不是虚无缥缈无边无际的想象,而是需要建立在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的知识组合、转化及运用。因此,企业创新型技能人才首先是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功底的人才。他们基本上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在高校自由的学术氛围之中学习新知识,培养了创新能力,才能运用所学知识在企业的发展之中进行创新活动,推动企业的发展。

(2)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型技能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同时也能创新地利用其知识储备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实现知识应有的价值。创新型技能人才摆脱了“只会学,不会用”的困境。他们不是重复单一的体力劳作活动,而是随机应变,善于利用其知识去除多余的程序,把复杂的劳动程序简单化。

在实践活动中,创新型技能人才敢于尝试,勤于动手,敢于挑战一成不变。正如先辈所说,“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才能在实践之中强化理论知识。因此,在当下的高校教育之中,不管是文科教育还是理科教育都极其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文科的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同时要深入专业相关领域,进行调研或者实习的活动。理科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先辈的实验经验,同时要扎根于实验室之中,不断动手,强化自身的动手能力。与此同时,当下的学生也认识到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他们热爱旅行,在旅途之中自己动手,增加自身的生活经验,强化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企业创新型技能人才只有拥有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3)强大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两方面。在学习能力方面,创新型技能人才不仅注重单一的技能培训,而且重视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创新需要有对各专业领域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能力。所以,在实践学习过程之中,创新型技能人才不是总专注于单一的领域,相反,他们注重锻炼身体,强健体魄;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他们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也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以开阔视野,拓眼界。在心理素质方面,创新型技能人才不断突破自我,承认失败,重头再来,这是一次又一次凤凰涅的过程。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之中,创新型技能人才不断实践其创新的想法,即使这些想法一次次失败,遭受到难以言说的挫折、失败、沮丧。但是他们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他们坚持到最后,没有放弃,他们仍然敢于重新尝试。这样的心理素质方能铸就新的发展高度。

3 我国对企业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1)学校的教学活动是关键。教育是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关键环节。《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国家从政策上支持,学校也应在教学活动中积极为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做出贡献。

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之中,在理论知识及技能创新方面都要加以重视。首先,在理论知识的培育中,要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只有学生有强烈的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他们才能产生创新动力。这就需要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破除陈规,具有批判精神,敢于创新、不按固有的惯例行事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生理论学习过程之中,应鼓励学生发现理论中存在的问题,并大力支持学生解决问题。其次,在创新技能培养上,学校要有效利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操作能力,例如,在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之中,教学人员不仅要教会学生“怎么做”,还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新实验方法,验证实验结果。学校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过程之中,都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学生才能真正发挥其创新能力。

(2)社会各方的配合是重要一环。企业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不是依靠国家政策、学校教学活动就能够完成的任务,而是需要社会各方相互合作,共同完成。2006年,同志发表讲话指出,“培养和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社会各方也要积极为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做出努力。

为了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家庭、企业等也需要积极做出贡献。就家庭方面来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家庭教育上,不应压制学生创新思维的成长,而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就企业来说,应积极配合学校,提供适宜的实习岗位给学生,支持学生在岗位之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大胆创新,切身实践。只有家庭、企业等各方积极配合学校、国家政策法规,才能为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企业创新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淮春.现代思维方式与领导活动[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7.

[2]张振元.“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相关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地,2013(10).

技能型人才培养范文第5篇

一、供电企业加强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是加快推进“两个转变”的迫切需要。在当前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加快推进“两个转变”、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实施人财物集约化管理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的新形势下,管理和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供电企业,不仅需要“高、精、尖”的各类专门人才,更需要具有双重任职经历、双重资格证书、双重技职能力等复合型技能人才。为此,供电企业必须审时度势,积极拓展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通过人才的轮岗交流、双师培养和拓展打造等,逐步建立培训、考核、聘用、待遇一体化的激励机制,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方略,以适应和满足加快推进“两个转变”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是优化技能人才结构的迫切需求。当前,供电企业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供电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已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化,即从业型人才向创造型人才转化,这就要求我们的供电员工应具有多种专业知识、多项业务技能、多方应变能力,才能适应当今职业和技术的迅猛发展,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因此,我们必须在供电企业现有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技能人才结构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异质性,建立健全衡量技能人才“复合”程度的考核评估体系,努力在培和育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成长绿色通道,培养造就大批能力宽泛,“学”、“术”合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二、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供电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中,由于在技能人才使用培养方面缺乏长远观念,育人和用人互动性不强,致使复合型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相对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一岗多能”的复合程度较低

一些技能人员不能适应岗位高素质要求,技能单一化,知识面较窄,动手能力较弱。有些人通过努力,虽然取得了学历文凭等证书,但由于没有真正地扩展自己“一岗多能”的业务技能,往往只是增加了企业人才数量比例,却未能提升“一岗多能”的复合程度,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效益难以真正地显现出来。

2.技能人才开发形式单一

近年来,供电企业通过后续学历学习、技能鉴定、专业培训等形式,投入了大量的培训资金,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广大职工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缓解了部分用工的紧张程度。但仍有部分职工虽然经过培训取得了高级工、技师证书等,但业务技能水平却没有实质性提高,很大原因在于技能人才开发机制缺乏创新性,致使员工参加培训为的就是取证,只注重考试结果,而不是培训过程,过多关注理论灌输,而不是业务技能水平的有效提高。

3.任用机制不够灵活

由于供电企业一般都是垄断的国有企业,内部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员工的岗位流动性较少,一般技能人员缺少多样化实践锻炼的机会,其应变能力和“一岗多能”比较弱。加之一些企业在技能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上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一岗多能”的技能人才相对短缺,大大降低了供电企业发展中人员的配置效率。

三、培养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复合型技能人才不是简单地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管理经历、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证、拿到高校毕业证和技能上岗证的拼盘式组合,而是需要供电企业将技能人才再加工、再磨砺、再培训、再教育,进行高端复合。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和途径,使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有机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衔接,从而达到有效的融合和共用。

1.对相近工种班组复合重组,搭建造就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平台

随着电力生产过程的优化和劳动组织扁平化,按专业工种对应设置生产作业班组的固定思维模式被逐步打破,这在客观上为供电企业相近专业工种班组的兼容复合重组提供了条件。因此,供电企业可通过兼容复合重组,对部分班组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工种,按照优化后的流程确定重组后班组的职责范围。如将修试中心开关班和变压器班的工作职责合并,整合成变电检修班;将输电中心线路运行班、线路检修班的工作职责合并,整合成输电运检班。重组后班组工作范围和内容的扩张丰富,使一线技能人员在本班组工作范围内就有机会学习另一门专业技能,自觉地不断对新技能、新工艺进行交叉互补性学习,在工作实践中增长相关专业知识,促进自身业务技能复合及专业拓展,达到精一、懂二、会三的复合效果。

2.开展职称和技能等级双取证,促进复合型技能人才良性发展

结合工作实际,一方面积极鼓励、扶持一线生产岗位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凭借自身优势积极参加技师、高级技师技能等级的考试、考评,并在其取得资格后及时聘任,发放津贴。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校企联办、个人自学和选派半脱产等形式,培养、帮助生产岗位的技师、高级技师参加学历教育学习,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办法,视学业成绩进行分级奖励,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在达到申报资格的前提下,优先安排他们参加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并及时落实相关待遇政策。通过交叉性和异质性的培训、考核、聘用、待遇等一体化激励,不断培育和扩建双证人才队伍,提升“一岗多能”的复合率,促进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的良性发展。

3.实施轮岗实习导师带徒培养制度,加快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健康成长

近年来,大批高校 毕业生不断地充实到供电企业生产一线,为使他们尽快成为理论和实际均达标、“学”和“术”兼备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在其一年的见习期里,有计划地安排其到所在单位的每个班组进行定点跟班实习,并采用“一对一”的导师带徒的方式,选拔具有过硬操作技能和良好工作业绩的各类技师作为导师,签订师徒合同。在轮岗实习和导师带徒过程中,以现场实际为教案,以工作项目为课题,实行计划推进,其所在班组和单位进行分级督导、督查,定期考评,并根据考核结果兑现不同标准的实习补贴和带徒津贴。以此不断磨合新进高校生所学的知识技能,把握各个班组岗位的专业特点和业务技能,丰富其实践经验,促其加快向复合型技能人才转变。

4.开展复合工种技能竞赛,培育优秀复合型技能人才

复合工种技能竞赛是对专有工种技能竞赛内容的扩充,要求参赛选手必须同时参加两个专业工种的技能竞赛,选手以本专业工种为主,自选第二工种为辅。其分值权重比例按6比4形成综合总成绩。竞赛主要依据“供电企业岗位技能培训考核标准”,分类对供电企业各岗位技能人员应掌握的安全和业务知识技能进行考核,重点侧重于现场操作技能的竞赛。参赛选手通过主、辅两个工种的理论特别是技能的比拼,在每个主专业工种中,综合总成绩第一名的员工为本专业“复合工种最佳操作手”,并给予一定的月度奖励补贴。通过每年度各主专业复合工种最佳操作手常态竞赛评选,不断在技能员工中实施以赛促学、以学促培的技能评价复合机制,以此鼓励和引导供电企业员工跨专业学习钻研业务技能,培养和发现优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5.加强岗位交流和轮岗锻炼,不断增强“一岗多能”的实效性

在努力拓展内部人才市场,实行竞争上岗,促进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同时,建立常态的岗位交流和轮岗制度。一方面将能力强、潜力大的机关专职管理人员释放到生产一线,创造条件使其学专业、钻技术、增长才干,以其丰富的岗位综合能力服务一线。另一方面,将一线岗位懂技术、会管理的技能人才充实到核心业务管理岗位,结合实际压担子、训练能力,不断加强他们的专业管理、组织协调和开拓创新能力。通过岗位交流和轮岗锻炼,有效地实现育人和用人的互动、专业和技能的复合、业务与管理的衔接,丰富其实践经验,扩展其工作视野,提高其复合效率,不断增强“一岗多能”的实效性,促使他们尽快成为懂生产、会管理、精业务的高效能复合型技能人才。

6.强化业绩考核管理,发挥业绩考核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激励作用

建立以技能人才多岗位工作标准为基础的复合型业绩评价体系,量化“德、能、勤、绩”四个纬度的考核指标。其绩效数据主要通过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年度业绩考核和能力评价表,以及他们对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贡献率、个人的各类培训档案、取证等级、职称资格、工作总结等进行采集。在考核过程中,采用“月度考核,年终归积”的办法,按个人自评、直接主管评价、监督修正三个层次组织实施。并将业绩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专业评审、人力资源配置、评优评先等相结合。在客观评价中引导技能人才跨专业、跨岗位、跨部门地拓展业务技能,在主观激励中促进专业技能队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