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案例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案例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案例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工程经济学 课程设计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4.046

Abstract Curriculum desig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cultivat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curriculum design of engineering economic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curriculum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targe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the status quo of engineering economics curriculum design work, gives some help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basic link building measures, we hop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ourse design work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 engineering economics; curriculum design; teaching effect

0 引言

工程济学是工程管理类(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科平台课程,是由工程科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具有理论面宽、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适宜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课程设计是工程经济学实践教学的一个主要形式,通常是在理论课程结束后,集中安排一周的时间来进行该项工作。课程设计的主题多采用“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其任务是让学生对某个具体的工程项目(通常是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案例)进行经济评价,学生要收集、整理、估算项目的基础数据,编制相关财务评价报表,计算相关经济评价指标,再根据工程项目财务评价的内容分别进行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生存能力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据此给出经济评价的结论和建议,并形成完整的经济评价报告。

1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分析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理论教学效果。在课程基本理论的教学环节中不难发现,工程管理类(尤其在土木工程学科背景下)学生经济方面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存在“重计算轻分析”的心态,对一些知识的掌握比较模糊,他们知道净现金流量和利润的概念,却总搞不清二者的关系;他们知道折旧是固定资产转移到成本中去的价值,却想不通为什么折旧可以用于归还欠款;他们会计算净现值、投资收益率指标,却不会用这些指标来分析方案的经济效果。而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很难在工程经济学有限的课时讲授中交代清楚。

课程设计以工程项目经济评价为主要任务,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即是对工程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全面综合运用,当面对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时,反而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探寻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使原本模糊的知识变清晰,使原本片段的知识融会贯通,将知识掌握得更为深入和扎实,为学生日后从事实践工作、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或相关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其掌握从事建设领域相关决策分析的基本技能。工程经济学是强调实践应用性的一门学科,该学科的产生源于对工程师所肩负的经济责任的认识和需求,是为工程师提供的一套系统的用以分析工程项目经济性的方法。

目前,工程经济分析方法已经成为工程建设过程中科学决策的有效工具,并得以广泛应用,无论是在项目前期的投资决策阶段,还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运用工程经济分析方法研究工程项目活动的代价及目标实现程度,并在此基础寻求实现目标的最有效途径,可以有效节约资源,使工程项目建设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工程建设领域的相关的注册工程师考试中,也体现出对工程师,尤其是从事项目管理类工作的工程师,所必须具备的工程经济分析能力的要求。

因此,通过课程设计,着眼于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经济分析方法的重要应用领域――建设项目前期决策阶段的经济评价工作,让学生完成一个源于实际的工程项目案例的经济评价工作,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在工程建设、项目决策、工程咨询等领域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2 影响课程设计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

在课程设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影响了课程设计的实施效果。

(1)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抄袭复制现象较多。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同学的理论基础较差,在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时较为吃力。另一方面,课程设计通常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成员完共用一个工程项目案例,尽管教师为了保证每个成员能独立完成工作,会在在参数的设置上进行一些调整,使每个同学的计算数据都有所差别,但是这种区别性对整体计算的影响较小,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借鉴的情况还是较多出现。这就使得一些自觉性较差的同学不能通过课程设计获得应有的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受益面缩小。

(2)计算过程耗时较多,准确性低。项目财务评价的过程首先是基础数据的估算和财务评价报表填制的过程,是一个涉及到十几张表格的庞大数据系统,数据和数据之间的关系庞杂,有些情况在理论课教学时只是较简单的说明,而在实际操作时却有很多具体的表现,因此,对数据的整理和计算耗时较多,而且极易出错。这种情况使学生在工作中容易本末倒置,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纠结于一个一个的具体数字的计算,而忽视了对于项目整体的把握,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也容易消耗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对课程设计结果的评价较为困难。课程设计成果的质量一般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评价,一是数据、指标计算的准确性,二是项目经济评价报告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其中,对计算准确性的评价较为困难,因为在十几张财务评价表格中,其中一个数据的错误,就可能使所有表格的数据都发生错误,所以仅仅通过最终结论来判断学生的应用能力是不合理的,这就需要老师寻根溯源,找到学生最初发生错误的那个知识点,并以学生知识点的错误率作为最终评判的依据。由于一名教师可能要指导几十份的课程设计,就使得这种评价工作量巨大,很难保质保量地实现。

3 提升课程设计教学效果的基础环节建设

笔者认为,要想解决上述问题,除了要加强课程设计的过程指导和管理工作,以下几项与课程设计相关的基础工作的完善将会有效提高课程设计工作的教学效果。

3.1 要进一步完善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案例库的建设

课程设计案例库中收集整理了来源于实际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案例或经济评价案例,并在原案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编,使之能够适应课程设计工作的需要。

首先,应该充实案例库中案例的数量,减少多个学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经济评价的情况,有利于控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抄袭借鉴现象。其次,注意项目类型的选择,将生产性建设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作为案例库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是因为这两类项目经济评价相关的知识点是各类相关考试中的重点,另一方面,这两类项目也是学生在日后工作中较多面对的建设项目类型,所以以这两类建设项目为对象进行经济评价工作可以使学生取得更多的收获。然后,要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合理的改编,要将收集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经济评价报告)的形式改变成可提供给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的任务书的形式,一是要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案例的基本概况;二是要抽离出必要的基础数据,作为学生计算的基础;三是要设计出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要能够尽可能广地涵盖所学知识点;四是还要对案例中的一些数据进行调整和更改,比如将过长的建设期缩短,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工作量。

3.2 要提高学生的Excel应用能力

Excel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简明的表格编制功能和丰富的财务函数,可以轻松完成工程项目财务评价数据的统计整理、财务评价指标的计算工作。而且,完成的表格可以实现自动化分析,该功能在不确定性分析环节的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只需要通过变动某个不确定性因素就可以实现整套表格和计算指标的数据更新,极大程度上减少了计算工作量,有利于降低计算失误率。

因此,应该在进行课程设计工作前就让学生掌握Excel软件在工程经济评价中的基本应用方法。对于没有条件单独设置实验课程的,教师可以将Excel的应用方法灵活穿插到授课过程中,比如对于时间价值的计算、评价指标的计算这类比较简单清楚的函数运算问题,可以通过课堂演示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编制财务评价报表这类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可以将案例讲授结合演示操作进行,有条件的可以将这部分内容搬到机房学习,让学生有机会边听边看边操作,在不额外占用课时的情况下,提升软件应用能力,确保课程设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3.3 建立工程经济电算化分析平台

工程经济电算化分析平台是利用Excel软件编制的能够进行工程项目财务评价自动化运算的一整套财务评价运算系统。只要在该系统的参数页面输入评价项目投资、收入、成本、税率、借款及还款方式等所有相关参数,就可以输出一整套的财务评价报表并计算出各类评价指标值。

利用该平台的自动化运算功能,在布置课程设计任务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案例有限的情况下,对案例的基础参数进行较大范围的组合调整,在一个案例基础上衍生出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的多个可供评价案例,有利于确保课程设计过程中每个人都能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该平台还可以帮助教师进行课程设计成果的检验,提高课程设计成果检验的准确性,并有助于降低教师在该环节的工作量。

此外,电算化分析平台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项目财务评价的技能,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或在从事工程项目前期决策方向的毕业设计时,该平台也可以帮助其完成相关计算或检验工作。

4 结束语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是促进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工程经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一个基础环节,为了保证该环节教学目说氖迪郑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课程设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积极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完善课程设计案例库建设、采取提高学生excel应用能力的相关措施、建立工程经济电算化分析平台等工作,为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的实施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平台,有效提高了课程设计环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

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而言,经济法课程显得尤为重要。会计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要扎实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又要具备相应的经济法律知识,并且在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上要善于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面临的法律问题。如果说职业院校学生要具备“双证书”[1];那么,会计专业毕业生就需要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得会计专业职业任职资格,而经济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则是必考内容。因此,经济法课程对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法律素养尤为重要,对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更为重要。但现实中很多学生认为经济法课程比较枯燥,有很多法律知识点需要死记硬背;经济法授课教师讲授起来也有难度,学生不容易理解,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高职高专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现象特别严重,一些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相对较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另一方面是职业院校经济法教材的体系包括经济法基础理论、市场组织法、宏观调控法及市场规制法等内容,整个体系庞杂、内容繁多;在教学上,教师注重单向的传授而缺少和学生的交流沟通,使得学生经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2];考核方式采用单一的期末集中闭卷考试,所采用的题型一般包括最传统的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等几种形式,考核的重心偏向于学生对基本法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课程考核方式,造成平日不学习的学生仅需利用考前的突击复习便能考试过关,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实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与企业职业岗位无缝对接,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改革应依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以会计实际岗位需求来确定经济法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来设置教学内容,以法律知识运用能力培养为目标改进教学方法,以实际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评价为重点设置考核方式等四个方面进行。

一、通过企业实地调研,从会计岗位实际需求来确立经济法的教学目标

(一)加强会计岗位职业证书考试能力的培养

国家制定会计职业等级标准和会计职业分类,高职高专会计课程应当依据企业实际会计工作岗位的需要来设置。我国《会计法》第38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链接“会计专业”与“会计职业”之间的桥梁,是进入我国会计行业的职业准入制度。会计专业的毕业学生只有努力学习通过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具备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资格;在会计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中,经济法及经济类相关法律知识是必考科目之一。因此在经济法的教学中有必要与这类资格考试挂钩,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加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证书考试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

对于注重和强调实践操作的职业技术教育来说,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关键,“会做比知道”更重要,在课程设置中应更多考虑的是“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了什么技能”,而不仅仅是“通过学习,学生对知识了解什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在讲授经济法课程时,教学目标是通过授课让学生明白掌握法律知识之后能做什么,怎么做,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比如,通过“票据法”的学习,学生要学习支票、汇票等相关票据的基本知识,掌握票据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及法律关系的知识,理解并掌握如果发生票据纠纷之后当事人通过什么途径如何来主张权利;通过学习弄清楚不同票据的填写,以及因票据填写不规范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并且知道如何防范不良后果的产生等。

二、围绕教学目标来设置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

(一)基于会计专业相关资格考试的内容需要

来设置教学内容现阶段,高职高专学生参与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都需要考经济法及经济法律基础的知识。经济法授课教师应综合考虑高职学生理论知识较差的实际情况,其在校期间主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才会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因此授课教师在设置《经济法》教学内容体系时应参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初、中级会计师考试大纲的要求,对教学内容作必要的选取。

(二)基于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来制定教学内容

经济法授课教师要打破一贯的学科体系进行法律知识的选取,在制定教学内容时需要进行企业调研,弄清企业会计岗位工作人员主要从事的涉法工作任务有哪些,根据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需要哪些法律知识,从而来安排教学内容。实践中,会计工作岗位学生要用到的经济法律知识主要有: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等市场规制法律制度;物权法、担保法、票据法、破产法、合同法等企业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市场主体法律制度[3]。这些法律制度中,有些属于狭义经济法领域,有些属于民商法领域,会计专业的经济法课程内容选取不能仅限于狭义的经济法学科体系范畴,民商法中关于合同法、担保法、债权法等相关法律制度还必须要包涵在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满足现实工作中对会计专业人员实际岗位工作能力的需求,才能够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

(三)基于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课时设置来优化教学内容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经济法课时设置一般较少,多为40节左右,但会计专业经济法包涵的内容非常多不仅有狭义的经济法还包涵有很多民商法的内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法律基础知识、法律素养本来就不强,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在有限的课时下如何完成教学任务是一大考验。授课教师只能选择优化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为重点和非重点。教师如果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授课教师应集中讲解重点内容,而对非重点内容通过布置案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课后自学掌握。比如《合同法》教师重点讲解合同的签订、合同的履行、合同的违约及救济方式;而对于合同的基本原则、合同的分类等内容可通过学生自学解决。

三、以法律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为目标选取教学方法

(一)通过典型案例进行教学

经济法课程中普遍的使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课程中使用可以在现实的法律问题和法律条文中搭起一座桥梁[4],通过案例的讨论能很好地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但案例教学法是否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在于授课教师选取的案例是否与所讲授的法律知识点高度一致、教师导入案例的时机是否恰当及设置的问题是否科学。假如选取的案例不合适或者案例的导入不恰当,就不能很好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尽量选择与学生将来从事工作岗位相关联的案例,例如选取企业会计或出纳等财务人员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作为案例;或是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身边的案例,特别是要选取那些平时生活中因当事人不经意的行为却触犯了法律规定,给自己、他人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例,这样的案例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在案例的表现形式上,尽量图文并茂,集中给学生放案例视频,便于学生能更好的代入到案例的情节中去,印象深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体上说,经济法案例教学时,选取的经典案例一定要适应所讲授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通过引导,让学生深入思考来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所学法律知识的能力[5]。

(二)通过模拟“工作任务”的方式进行教学

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经济法课程的教学中应加入实际操作环节。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结合会计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根据讲授课程内容为学生设置一些典型的“工作任务”。比如,在整个公司法学习完毕后,把全体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分别模拟公司发起人或企业合伙人,通过模拟设立公司或合伙企业,让学生学习制定公司章程或合伙协议;在合同法学习完毕后,布置签订“买卖合同的工作任务”,让学生模拟签订合同,让学生知道如何履行签订合同手续,弄清楚合同的具体内容,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掌握合同违约后,当事人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法律救济途径以及如何解决各种法律纠纷。学生通过模拟参与完成“工作任务”,加强对法律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进而增强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

(三)通过模拟法庭进行教学

模拟法庭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可以形象、直观地再现法庭审理过程,使学生印象深刻,有利于更好的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但设置模拟法庭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首先,模拟法庭教学最好放在理论课全部结束之后进行。因为高职高专学生法律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在学生学完了经济法的全部理论知识后,学生对经济法的基本法律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后,才可能具备开展模拟法庭的条件。其次,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为开展模拟法庭教学做一些准备。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证据规则的规定,掌握法律规定的“原告就被告”、法院管辖权、“谁主张谁举证”等基本的原则,只有这样模拟法庭的法庭调查环节才有可能正常进行;在诉讼程序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点介绍民事书及民事答辩书等相关法律文书的写作。再次,在开展模拟法庭时要做到,选取完整的法庭审理视频,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法庭审理的视频,使学生先了解法庭审理完整程序;选取具有真实性、典型性、身边性的案件,最好是社会上当前发生的一些网上引起热议的案例,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以实际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评价为重点设置考核方式

期末闭卷的笔试是会计专业经济法的主要考核方式之一,闭卷考试主要是对基本知识点的记忆能力及基本理解能力的考查,并不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实际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7]。笔者认为,经济法的考核评价既要考查学生对经济法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考查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既要对学生经济法律知识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查,也对学生在整个经济法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考查,不能只是单独采用试卷考核方式,在考核时要把学习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结合起来。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学生对老师提问的回答情况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模拟法庭、案例分析、完成工作任务的表现更能清楚的反应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上几种考核方式可以完成学生对法律知识理解运用能力的考核;而闭卷笔试可以考查学生对经济法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一些重要的理论知识点的掌握。只有设置多种考核方式,才有可能比较客观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综合反应学生学习效果。

五、结语

综上,在经济法教学实践中如何既保留经济法的特色和理论体系,同时又能与会计专业具体岗位工作任务相衔接,让学生对经济法律知识能够熟悉掌握、融会贯通,是经济法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的课题。进行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离不开教师,要保证经济法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要提高经济法教师的专业能力。在实践中绝大部分的经济法教师一直在学校工作,并没有财会企业的工作经历,经济法授课教师有可能自己对会计专业的涉法工作任务就不了解,那么无论如何也组织不好经济法课程教学。所以,要进行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并确保经济法课程的顺利实施,就一定要增加教师的社会实践机会,选派优秀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进一步熟悉会计相关岗位的涉法工作,从而不断提升实际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提升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水平,做好经济法的教学改革工作,培养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晓兰,杨小峰.高等职业院校推行“双证书制”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5(35):23.

[2]孙秀伟.探究高职会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实践教学[J].科技信息,2011(28):29.

[3]张莉.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改革探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105.

[4]罗冬娥.高职会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能力培养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5):109.

[5]喻靖文.高职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做合一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11(32):76.

[6]梁芷铭,傅远佳.高职法律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优化[J].教育与职业,2012(5):124.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程经济学 课程设计 选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b)-0120-02

The research on the topic of engineering economics curriculum design

LIU Yang ZHANG Xiaoyu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 China)

Abstract:Course exercise is a process that is finished by students themselves and a combination of curriculum theory with practical application,which is arranged after the theory teaching.As a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economics,engineering economics is very practical.So the course exercise of engineering economics must has enough representativeness,guidance and integrity to be able to make students master its application and also the ability to comprehend by analogy.In combination with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of engineering economics courses exercise and summarized problems based on the student’s reflection, this article explains how to choose a good topic of courses exercise.

Keywords:engineering economics course exercise topic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由建设工程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研究如何在尽可能小投入的情况下获得尽可能大收益,在技术上可行的情况下选择经济上最合理方案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科学,也即是一门研究如何在工程上实现省钱的科学。所以它在推动国家建设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若能将它的理论完美地契合于生产实际,这势必为我国建设事业的资源投入实现一个良好的配置。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所给定的案例完成特定的财务辅助报表和财务基本报表从而计算出反映项目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的指标,并据此再结合风险分析以评价建设项目是否可行。因为项目评价的本质和方法万变不离其宗,所以此课程设计对将来的实际工作有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在该课程设计选题的问题上,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以使学生能对经济评价有个全方面的掌握。

1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的概况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给出一个具体的建设项目的案例,要求大家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的各种专业知识和与工程有关的基础知识填写各个财务辅助报表和财务基本报表;进行该投资项目全部资金以及自有资金的盈利能力分析,计算包括全部资金和自有资金的所得税前(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和投资回收期在内的指标;进行该投资项目全部投资和自有资金投资的清偿能力分析,计算包括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在内的指标;进行该项目的财务生存能力分析;对项目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并绘制盈亏平衡分析图;对项目进行敏感性分析并绘制敏感性分析图。通过上述计算过程和分析过程,评价项目是否在财务上具备可行性。

2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的目标

在学习完工程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后,学生们虽然已经基本掌握了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基础,但是其动手能力仍然离我们期待的相差甚远,他们拥有计算各个指标的能力,进盈亏平衡分析能力,进行敏感性分析的能力,也能根据计算出的指标分析项目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是否达到要求。可是对于具体表格的填写却存在着很大问题,一谈到与表格挂钩的问题思维就产生混乱,甚至在逐年计算利息的基础上又重复地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另外在将各个部分组合成为一个整体时,也即将所学过的知识运用于一个整体性很强的案例时,学生们往往无从下手,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为了解决无法将理论运用于实际中的问题,我们在理论教学完成后安排一个为期一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课程设计,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一个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通过一个课程设计我们希望学生们学会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经济评价,能独立填写各种财务基本报表和辅助报表,计算相关指标,对指标所反映的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进行分析,对项目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将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综合起来考虑建设工程项目的可行性。

3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的选题原则

选择与专业有关的经济评价案例。工程经济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各种涉及到大规模投资的建设项目都有进行经济评价的必要,比如电网改造工程经济评价,防洪工程经济评价,水利防洪工程经济评价等等。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将来就业所面对的工程项目却大部分是房屋建设项目和公路建设项目,所以我们在选择经济评价案例的时候应该选择评价房屋建设项目和公路建设项目作为案例。面对原理熟悉的项目,同学们不仅能更快找到入手的思路,也能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感悟到更多,使得完成课程设计所取得的收获效果更多。

选择难度适中的经济评价案例。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人们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达到目标的概率很大,那么人们就会很有信心去完成它,并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惊人的能力。可是如果人们发现完成目标的可能性不大,那么他们的信心将受到很大挫败,因而在工作中表现得很消极。[1]另外由于课程设计的时间只有一周的时间,所以选择的经济评价案例不宜过难。同时课程设计选题也不应该过于简单,太简单往往是由于忽视了实际情况中的很多因素,这样会造成案例的失真,使课程设计与生产实际偏差过大,产生的作用太过微小[2-3]。

计算期不宜过长。工程经济学各种财务报表中每一年数据的计算方法都是一样的,只要从第一年开始根据上一年年末数据和本年产生的数据逐年进行计算就能得到计算期内各年数据。所以说增加计算期并不能增加课程设计的难度,可是却极大的增加了设计的繁琐程度。在加大学生们的工作量的同时却没能起到好的锻炼作用,所以案例的计算期不宜过长,可以选取15年以内的一个合理期限。

所选案例应涵盖所有所授知识重点。所选案例应该包括工程经济学在实际工作运用中的常用知识点,通过课程设计的动手操作,学生应该掌握投资估算,总成本估算,折旧摊销计算,利润与利润分配计算,还本付息计算,现金流量计算,相关评价指标计算,不确定分析等多个环节的计算以及作图与说明。

4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具体案例

项目概况:某新建电子配件厂建成后拟生产目前市场上所需的计算机配件,设计生产规模为年产100万件。该项目拟两年建成,第三年投产,当年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0%,第四年达到90%,第五年达到100%。生产期按12年计算,计算期为14年。经估算,该项目建设投资总额为5700万元(不含建设期利息),其中:预计形成固定资产4910万元,无形资产490万元,其他资产300万元。该项目的流动资金估算总额为1150万元。建设投资分年使用计划按第一年投入2000万元,第二年投入3700万元;流动资金从投产第一年开始按生产负荷进行安排。该项目的资本金为2110万元,其中用于建设投资1700万元,其余用于流动资金。建设投资缺口部分由中国建设银行贷款解决,年利率为6%;流动资金缺口部分由中国工商银行贷款解决,年利率4%。根据市场分析,预计产品的市场售价(不含税)为80元/件。本产品采用价外计税,增值税税率为17%,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税率分别为7%和3%。该项目正常年份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费(不含税)为5000万元;据测算,该项目的年工资及福利费估算为150万元;固定资产折旧费按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年限为12年,残值率为5%;无形资产按10年摊销,其他资产按5年摊销;修理费按折旧费的40%计取;年其他费用为320万元;项目在生产经营期间的应计利息全部计入财务费用。建设投资借款在生产经营期按全年计息;流动资金当年借款按全年计息。所得税税率按33%考虑,盈余公积金按税后利润的10%计取。设基准收益率为15%;基准投资利润率和资本金净利润率分别为20%和30%;基准的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分别为7年和10年;中国建设银行对这类项目所要求的借款偿还期不能超过6年。

设计内容:对该项目进行财务评价分析计算基础数据,编制辅助财务报表,编制基本财务报表。计算财务评价指标,分别进行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分析,指标包括: 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静态和动态投资回收期。对项目进行风险分析,通过计算产量、生产能力利用率、单位产品售价的盈亏平衡点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分别就经营成本和销售收入变动(假设变动范围为±10%,变动幅度为5%)时对项目内部收益率的影响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要求找出因素变动的临界值、绘制敏感性分析图等。从财务评价的角度,全面分析判断该项目的可行性。

设计要求:设计成果要求全部手写,书写工整,图表清晰,格式、装订规范;计算应有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分析评价要有理有据,论证充分;按时提交设计结果。

5 结语

该文在结合指导课程设计的实践经验和总结学生集中反映出的问题基础上阐述了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选题的重要性。在考虑课程设计目标的情况我提出了课程设计选题的原则。最后本文对课程设计案例进行了一个举例,以期给读者的实际工作带来一些启发,也方便大家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1] 孟戈.基于激励理论的《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案例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09(27):247.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专业认证;教学改革;管理学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113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209- 03

管理学与技术经济分析课程是工程类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科学和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具备初步的解决工程项目管理实际问题和技术经济评价的能力,适应工程领域经营管理的需要。基于工程类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基本培养要求,管理学与技术经济分析课程必须满足5个最基本的学生毕业要求指标点:能够在考虑社会、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前提下,识别完成设计任务面临的各种制约条件,并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具备就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为此,笔者针对传统管理学与技术经济分析教学过程中尚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学习成果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改进策略。

1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管理学与技术经济分析课程教学通常是大班授课,工科专业重视程度不足。教学过程中以理论教学环节为主实践环节为辅,教学环节会面临“老师少学生多”的尴尬,难以做到基于结果的教学模式。从授课教师角度看,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过多,难以照顾到学生个体学习需求,教学结果不易评价。从学生角度看,学生无法获得授课教师的个性化辅导,进而学习成果大打折扣。这种由“概念到概念、理论到理论”的教学内容,容易造成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管理学知识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性得不到体现,也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卓越计划”等培养目标不一致。总结以上传统管理学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理论联系实际不足,学生难以将学到的管理学理论与专业项目管理实践结合起来,缺乏解决实际项目管理与工程经济评价的能力。

对于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初次接触管理学理论与方法,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概念,使之由抽象变为具体,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使用案例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先灌输管理学的理论知识,而是从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评价的案例入手,然后再归纳出管理学理论点。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感性入手到理性分析。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案例驱动教学中心在于学生的“学”,而不是老师的“教”。它以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评价案例的实用性为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和模仿案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传统“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转变,案例驱动教学法显示出强大的活力、促使学生明确管理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采取案例驱动的教学方法,由实际的企业项目管理与经济性评价案例提取出本章的理论教学的内容,在理论内容学习完成后再将之用于解决工程案例中。

2 改革教学模式,增强管理知识在工程领域的操作性

传统的管理学课程教学,通常以教师课堂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实践经验的学生在短时间内仅能按照教师要求完成习题演练,很难全面掌握分析企业管理或者工程项目管理实际问题的技巧和思路。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师讲得过多过细,教学任务虽完成了,但学生难以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没有了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工程观念的教学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教育”“持续质量改进”和《华盛顿协议》毕业生能力要求,是国际工程教育大力推崇并践行的先进理念和权威标准。推动管理学与技术经济分析课程从传统投入导向、课程导向教育模式向成果导向教育模式实现转变,以此不断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创新是工程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管理学与技术经济分析教学要紧密联系工程实际,全方位落实创新要求,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把创新教育融入工程教育“血液”,贯穿于工程人才培养各个环节,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管理学与技术经济分析课程教学,面向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树立通识类课程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学观念。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该课程已逐步形成“课堂教学、案例驱动教学、网络教学和过程性考核”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立体化教学结构。在课堂引用案例驱动教学法,由企业管理和工程经济案例导入基本概念,理论推导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一些案例背景资料由学生课下自学、课堂讨论完成,既节约了有限的课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强化管理学实践教学,提高学生问题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工科学生特点,我们在教学当中运用案例驱动教学法,强化课外学习利用QQ等在线即时通讯工具进行讨论,解决课后答疑问题。在管理学课程中,将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领域内的新理论、新技术融入工科类专业管理学教学实践,改变原来“以课堂教学为主,期末一张卷”的教学模式,建立了案例驱动、编制“工科类专业管理学课程”习题库系统、实施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新课程教学模式。

3 改革学习成果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

按照OBE面向结果的教育理念,管理学与技术经济分析学习成果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描述,使其能表述该成果所要衡量和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管理学学习成果若要符合清晰确定的标准应注意以下几个细节:①管理学学习成果的描述应分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成果描述应该是与管理学的某个知识模块相对应,最终成果描述是管理学课程对于工程类专业学生培养最终能够达到的目标和能力的描述。二者表述的重点应该分别是单一知识模块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②文理交叉的学科性质决定了管理学课程的具体教学成果的描述方式应该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量化考核的成果描述起来简单明了,但考核结果僵化,容易产生一刀切的弊端,而有些学习成果只使用定性的语言进行描述,这类描述的解读空间较大,容易产生分歧。

传统的管理学学习成果评价模式主要为考评方式,主要是由期末试卷成绩占70%和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由出勤次数和作业成绩构成。这种考评方式易造成学生只注重期末卷面成绩,而轻视学习过程,也易造成学生以死记硬背方式应付期末考试,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了达到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对学习成果评价方式进行了相应改革,将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结合起来,建立了新的学习成果评价体系,以代替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考评方式。为了适应工程类专业评估的需要,体现过程化教学管理。将学习成果评价方式确定为期末成绩占到40%和平时成绩60%。学习成果评价体系由以下环节构成:

(1)案例分析报告,运用市场营销和战略管理方法对于工程技术方案进行外部环境分析,撰写企业战略环境分析报告。将教学班组成不同案例分析小组,开设管理案例研讨课,由各组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阐述理由。运用人性假设、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激励理论等理论对团队成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能够运用战略管理和市场营销的知识与业界同行及不同专业背景的社会公众和谐沟通和交流复杂工程问题。

(2)技术经济课程设计,对于具体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能够设计具体的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程序,评估技术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利用经济决策的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决策,提交盈亏平衡分析和决策树分析的作业。能够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进行工程项目经济性评价,进行资本时间价值计算,运用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经济评价指标。能够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了解工程项目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构与内容。

(3)习题库在线考核,秉承工科教育认证的“成果导向教育”和“持续质量改进”的培养原则和《华盛顿协议》毕业生能力要求。建设教学过程性管理模式,建立管理学在线习题库,注重以过程性考核为主;改革教师教学内容和方式,实行以“案例驱动教学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性管理模式。“在线习题库过程性考核”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况和阶段性学习成果多方面、多形式、分阶段的考核,它不仅关注学生质量的持续改进,也是实现“成果导向教育”的保障手段,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综合考核制度,目的是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变被动式学习为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期末闭卷考试,期末闭卷考试作为一种传统有效的考核方式,依然予以保留。期末闭卷考核可以将整门课程的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核的一种有效方式,主要考察学生对于企业管理理论的理解及解决项目管理问题的方法等综合能力。由于对于课程考核方式作了综合设计,期末考核成绩在总成绩当中的比重适度调低。

4 结 语

管理学与技术经济分析是工程类专业学生的管理类通识教育课程,能够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要求,能够运用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分析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识别完成工程任务面临的各种制约条件,并对工程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该课程有利于学生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更是锻炼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工程经济意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卓越培养计划”目标作为指导,对于工程类专业的管理类通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学习成果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探索,以提高管理学与技术经济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建强,吴辉.面向工程教育的“电工学”课程建设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z2):35-38.

[2]张立巍.基于OBE理念的高校经管学科实践课程体系优化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3):106-109.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案例范文第5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1―0151―02

1引言

随着科技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的重要性。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数学这门课程已经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利用数学这门学科工具可以解决很多经济管理类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因此,对于经理管理类的专业有必要开设经济数学这门课程,并且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经济数学这门学科也很好的促进了经济管理类的学科的进一步的发展。

作为独立学院的经管类专业,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状况,因此从经济数学教材编写到教学内容,再到教学形式等方面都应具有针对性,这样才会更有利于独立学院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和形式重视的是演绎推理,逻辑理论性强,而且大多数教师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授课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难免显得枯燥无趣,尤其经济数学是经管类专业的一门课程,教学对象是经管类的学生,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学生是文科出身,数学基础薄弱,逻辑推理能力差,因此,如果采用传统的数学教学形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对经济数学的厌学情绪。鉴于此种情况,作为经济数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创传统的数学教学形式,譬如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并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或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教学实验及数学建模等。至于其他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本文主要讨论案例式教学法在经济数学中的应用。

2独立学院经济数学中的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就是将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相关实际的例子,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意在培养学生的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在经济数学教学中应渗透这种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教学案例的选材

在经济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适当的选取相应的案例,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经济数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这门工具学科的重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针对案例的选材做进一步的讨论分析。

2.1.1案例应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点的背景

在案例的选取上,应针对独立学院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特点,并结合经济管理类的相关专业知识,选取相应的教学案例。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增加对专业知识的认识。

例:假设某工厂生产某种产品x个单位时的总成本函数C(x)=1000+10x+0.01x2(元),若该产品每单位的售价为30元,求其边际成本函数及在产品销售平衡的状况下的边际利润函数,并求产量为800个单位时的边际利润,并结合经济管理类的知识说明其经济意义。

解析:随着经济类的学科知识的发展,经济量化分析已经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手段,这与数学这门工具学科在经济中的应用是分不开的。边际成本,边际利润这两个概念都属于经济学的范畴,同时又与数学中的导数密切结合,因此,该例题很好的体现了数学在经济学上的应用。

2.1.2案例的难易程度应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独立学院的学生相比于重点院校的学生而言,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选择案例时不宜太难,应偏向中等或中等偏下的水平。同时,案例还应该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得学生容易理解接受。

2.1.3案例的选取应尽量贴近实际生活

贴近实际生活的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同时,使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学以致用。

2.1.4案例的取材应符合相应的教学内容

选取的该案例应和本章节所讲授的数学知识点保持一致,不能偏离教学内容,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也更能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

2.2案例教学的设计过程

传统的数学课程的教学主要以逻辑推理、演算为主,一般采用讲授法。而独立学院的经济数学的教学对象,既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他们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对于传统的数学课堂,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在教学设计中采用案例式教学,就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案例式教学的教学设计进行探索研究。

2.2.1案例在教学设计中的位置

一般而言,在案例教学的数学设计过程当中,案例可安排在课堂教学中的三个环节之中:导入环节、教学过程环节、总结环节。当案例安排在导入环节中时,此时的案例起到的是导入新课的作用,为后面讲授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做好铺垫工作。同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教师进行主要内容的授课。当案例设计在教学过程之中时,此时的案例可看做是对主要知识点的应用。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案例设计在本节课的总结环节时,则该例题可以是对本节课的知识点的延伸,考察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2.2.2案例教学注意的事项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事项:

首先,案例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应是从容易的,再到复杂的,这样易于被学生接受,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其次,教师应注意调节课堂气氛。在案例的选取时应尽量生动,同时,增加师生的互动。在教学过程当中,体现教为主导,学位主体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最后,可与其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例如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可用多媒体演示教学案例,这样更加生动贴切,还有助于学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