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外阅读的想法

课外阅读的想法

课外阅读的想法

课外阅读的想法范文第1篇

提倡学生课外阅读,也不是放任学生天马行空,在纷纭复杂良莠杂存的阅读文本中盲目涉猎。应该加强指导,帮助学生保证阅读的质量和效益。人人认为,以下的指导工作应该力求到位:

1.课内课外结合,优势互补

课外阅读并不是孤立的,它是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应该提醒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要适当结合课程内容,这样课堂教学就自然起到了指导课外阅读的功能。反过来,课外阅读又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了课内知识的学习。这种良性循环使课内课外产生了强烈的互补效应。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进一步理解课内所学的知识,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进而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珍爱生命”时,鼓励学生阅读较为浅显的《科普知识百科全书-生命知识篇》、阅读知识与感情交融的冰心的《谈生命》、阅读丰富诱人的法布尔的《昆虫记》等等,都有助于扩展和加深关于生命的认识和感受。因此,课堂教学是“必须”的,而课外阅读则是“必要”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做好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发挥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利用课外阅读的补充优势,才能进一步增强思品课的思想教育功能。

2.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积极撰写思品小论文,培养思想品德意识

课外阅读中读写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效。第一,要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要求学生注意圈、点、勾、画以加深印象,必要时应做好摘录,并组织交流,以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第二,指导写读书心得。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但这还仅仅是阅读的初级阶段,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撰写阅读心得的指导,要求学生定期写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慨与独到见解,发表自己观点。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鼓励和要求学生把所读材料中的正确观点、典型事例、焦点现象以及热点问题进行相应的记录,积累属于自己的思想素材。

3.开展综合阅读实践活动,提升思想品位

通过一个阶段的课外阅读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成果,心得体会;也可以组织辩论会、新闻会、时政讲座;办手抄报、黑板报、墙报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高学生认识、判断、分析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看到社会生活中的正与反、美与丑、是与非,并能自觉地与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自觉树立良好的是非观、价值观,进一步发扬优点和长处, 较正缺点、弥补不足。

4.实施有效评价,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反馈,可以促使学生不断调控自己的课外阅读行为,改进课外阅读策略,激发出学生更强大的课外阅读动机。

进行模糊评价,立足学习进步。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思想进步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堂学习的评价方法那样运用听讲效果、感知程度,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挥程度等要素进行评价,而要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从总体上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进行评价等,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只要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

大量的课外阅读常常促使学生开始独立地提出质疑,发表不同的看法。教师应鼓励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用审视的眼光、批判的态度从书中汲取养料,并以主人的态度运用和创新,达到“书为我用”的境界。

注重过程评价,着眼素质提高。课外阅读是一个“外引素材,内化感知,提高素质”的过程,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成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评价建议”指出“对学生思品课程的学习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据此,应坚持渐进性的评价原则,在追求课外阅读评价的结果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对课外阅读过程的评价。

课外阅读的想法范文第2篇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中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课外阅读,同时对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目标要求进行了明确,但对课外阅读的的方式和手段并没有提出具体建议,这给学校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提供了很大的拓展空间。农村中学由于地域、师资、家庭环境、阅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活动很难有效开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笔者在农村中学任教近二十年,对学生渴望获得更多的课外阅读机会的心情和家长、教师对课外阅读的限制颇有感触,故以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为主题进行探讨。

一、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结合多年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笔者简单介绍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条件差,阅读量有限

农村初中学生大部分因家庭条件限制,而没有足够的钱去购买自己想看的课外书;家长也几乎认识不到课外阅读的意义,所以不支持学生购买和阅读课外书。从学校的角度看,有的初中根本没有图书馆,有图书馆的中学主要依靠社会爱心人士捐赠,而由于人手、制度等管理问题,图书馆也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许多语文教师受升学考试的压力,过于强调课本精读的重要性,他们宁愿让学生多背课文、多做练习,也不愿预留给学生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所以,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条件很差,一些学生依靠同学间的相互借阅来满足课外阅读需求,这显然是不够的。

农村初中学生在周末和假期有许多的作业,学生的负担较重;此外农村学生还要承担一定的家务,部分学生还需要从事强体力劳动,很少有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因此,农村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时间非常有限,阅读量与城市中学生相比严重不足。

(二)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

从教师的角度看,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是学校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语文教学侧重课内训练,重视课本基础知识的传授,而淡化了课外阅读、忽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从笔者和学生的交谈可以看出,有的学生还是想主动阅读的,但由于如何阅读、阅读什么。教师缺乏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会使学生更加不喜欢课外阅读,对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日渐淡薄;其次,会逐渐使语文课外阅读处于无序低效状态,削弱学生阅读综合能力;最后,助长学生阅读流于形式、浅尝辄止的学习习惯。

从家长的角度看,农村初中生的家长或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大部分家长是高中及以下学历,还有一部分甚至仅有小学1-2年的学习经历,有大学学历的学生家长可谓凤毛麟角。近年来,很多农村劳动力转移至沿海城市,青壮年均不愿意在家务农,所以农村初中生的监护人多半是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不仅对晚辈的学习指导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还因过分溺爱导致学生懒惰、任性。所以,农村初中生的家庭环境根本不可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从家长或监护人那里也几乎得不到有关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方向引导。

(三)阅读方向偏离,方法缺失

有一定阅读条件的农村学生,他们阅读的内容很少是名著或国学精粹。据笔者了解,农村初中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主要是按照个人爱好和心理需要,例如男生喜欢看武侠、暴力、侦破方面的小说,女生喜欢看言情小说。当然,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方向偏离课程目标的主要原因,还是引导不力的。如果学校和教师能抽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学校、家庭和社会能更多地关心中学生的成长环境,那么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就会走上正常道路。

尽管部分教师和学生能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在努力拓展阅读范围和空间,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缺失,事倍功半。例如,一些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基本只能做到“眼到”,而做不到“心到、口到、手到、眼到”,阅读从来不做笔记,读了也就完了,不会思考和总结,因而谈不上应用。众所周知,边读边思、边写边记、边记边用是课外阅读的好习惯,精彩段落、词汇如果能摘抄下来并熟记,是能运用到作文中和阅读中的。由于阅读方法不当,使课外阅读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二、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不断提高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一)努力创造课外阅读条件

1.借助多方力量多渠道解决阅读资源问题

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对农村中学教育的投入,为学校配备相应的读书馆,配置尽量丰富的书籍或者加大图书管理的经费。学校也可以主动向社会寻求帮助,让各界爱心人士加入到为农村中学捐赠书籍的慈善活动中;也可以通过加强和家长的交流,鼓励他们为学生购买课外书籍,在家为学生营造适合阅读的环境。此外,学校应充分发挥网络等外界资源平台,让学生学会通过网络进行课外阅读活动。

2.鼓励班级图书角建设

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所带班级学生建设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尽可能把拥有的有益书刊带到班级,供同学们相互阅读。学生提供的书籍由班委负责登记和管理,可以制定《班级图书借阅制度》、《班级图书奖励制度》等,明确图书借阅、遗失或损坏、归还等办法。班级图书角的建设、规范图书管理能充分发挥图书的价值,从而实现课外阅读资源共享。

3.鼓励学生开展互换阅读活动

班级图书角局限于班级内,如果能在整个中学内实现师生之间的图书互借、互阅,那么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将更丰富。语文组的教师可以统一思想,共同组织图书互换阅读活动,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借阅课外书,让课外读物在全校师生中流动起来。借阅的图书,学生将会更加重视和珍惜,毕竟借书有时限规定,如果不及时看就可能没有机会,从而可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

(二)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和帮助

语文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掌握课外读物选取原则和应重点阅读的内容。

1.课外读物选取原则

第一,引导为主原则。语文教师首先要尊重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自主选择课外阅读的材料,不能禁止阅读或限定阅读范围。巧妙引导原则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主动去阅读自己喜欢的读物。只有学生自身认为有些书不可以阅读,才会主动思考语文教师的引导,自然就会自主参考教师的推荐。

第二,倡导经典与流行作品并存的原则。在遵循引导为主的原则前提下,教师也不能完全放任自流,要在篇目选择上遵循经典与流行作品并存、各取所长的原则。农村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的教育和熏陶。优秀篇章的思想精髓和精神内涵能帮助农村初中学生摆脱落后的思想观念,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辨能力。例如,除了倡导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等经典作品外,网络当红小说、科幻小说、动漫图书等也可以让学生适当涉猎。

2.适当推荐阅读书目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推荐好书,具有深刻思想和教育意义的古今中外经典著作或者是具有时代精神、迎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新世纪佳作,都能使农村初中学生培养优良的品德修养以及高雅的审美情趣。笔者认为,从类别上看,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中外名著,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人与海》、《鲁滨逊漂流记》、《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可以推荐教材延伸阅读书目,例如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介绍《水浒传》,学习《在烈日和暴雨下》介绍《骆驼祥子》,由《阿Q正传》介绍《呐喊》,由《皇帝的新装》介绍《安徒生童话选》;还可以推荐时尚读物,例如由电视剧《人间四月天》推荐徐志摩和林徽因诗集,由韩寒现象推荐《三重门》等,还可推荐《读者》、《小小说选刊》、《中学生阅读》、《青年文摘》等杂志。总之,推荐书目供学生参考,可以让学生对课外阅读方向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把握。

(三)纠正阅读方向,强化阅读方法指导

1.教师要及时开展阅读督查工作

为了避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偏离正确的方向,语文教师要及时了解和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首先,教师要督促学生勤写读书笔记。语文教师应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本摘抄本,专门摘抄学生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优美片段,并每周写一个阅读心得体会,教师每周检查一次,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及时、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分层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可以为不同语文基础的学生提出课外阅读发展目标并指明努力方向。

2.传授良好的阅读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教会学生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笔者经过教学实践,总结出综合运以下方法比较适合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1)精读、跳读与略读法。这是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阅读方法。精读法中,教会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并辨别使用朗读涵泳法、疑问思辨法和比较阅读法;略读法更适合学生的课外阅读,因此要教会学生掌握浏览默读法、提纲挈领法、搜寻猎读法等,使学生能轻松阅读;跳读法适合阅读浅显的简短报刊、杂志等,让学生掌握大概信息就行。(2)基本功培养法。快速查字(词)典:对于不懂的字词,学生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在字词典中查出;目录查阅:通过书籍目录快速搜寻需要或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能依据个人的需要快速选读;注释查看: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查看书下注释或者是书后注释,让学生及时了解不懂的内容。(3)勤记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中,书写能强化对所写内容的记忆,帮助学生促进思维发展。例如,笔者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要及时圈出不懂的生字词,划出不懂的句子和段落,抄写好词好句并朗诵,写出读后感。(4)勤思法。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外阅读之前就对阅读内容进行设想,让学生边读边思、边思边学,这样就能在阅读中抓住关键事件和主题思想。

三、结语

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开展好语文课外阅读在农村中学有一定的困难。然而,针对阅读条件差、阅读量有限,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阅读方向偏离、方法缺失等问题,只要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条件,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和帮助,相信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各种问题将能得到很好解决。

参考文献:

[1]张良田.初中语文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课外阅读的想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 课外阅读指导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158-01

近些年来,虽然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逐渐认识到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要性,了解大量地进行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储备丰富的知识,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但是从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来看,很多学生不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刊物,很多学生在阅读时,只选择带有故事情节的书刊,读书的目的也只是为了追求书中好奇、有意思的故事情节,这样的读书方式并不能从课外读物中获取到应有的知识和收获,由此看出,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还并不到位,导致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很难有所收获。因此,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阅读喜好来制定出相应的阅读指导方案,加强阅读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内容,使学生真正学会阅读,这样才能多读书、读好书,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和收获。

1 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并且具有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好奇心等特点,他们的独立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还比较差,不能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因此,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情况,组织各年级学生凭自己的爱好去选择图书,然后由教师帮助审核,挑出适合学生的图书,并且告诉学生适合他们阅读的理由,这样学生在以后选择时就会注意到所选课外读物的思想内容以及语言文字的特点。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亲密相关的一些读物,如《金色童年》、《假日行动》等,这些刊物的特点是语言较为亲切,并且描写的情节与学生的生活相近,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定期组织学生订阅适合自己的报纸和杂志,这样有助于避免选择内容上的盲目性,使学生更容易读到适合自己的刊物。

2 营造读书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若想要学生乐于阅读,自主阅读,那么就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营造读书氛围,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很多教师大概已经注意到,小学生很难对带有知识思想的刊物提起兴趣,反而更偏爱漫画或幽默的课外书籍,他们在阅读漫画时总是津津有味。为了能够让学生选择能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课外刊物,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著名作家的书籍,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曹文轩的书,并向学生介绍认识曹文轩,这样学生便了解到曹文轩是诗人和作家,他的儿童文学作品带有非常优雅的韵味和美好的幻想。接下来,教师可以向学生朗读一段《青铜葵花》,学生瞬间被吸引到故事当中,在课下时纷纷跑到图书馆去借这本好书,迫不及待想要一睹为快。由此看出,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对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上好阅读指导课

很多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理解不到位,或者不明白课外阅读的真正目的,这都是因为教师没有上好阅读指导课的原因。阅读指导课,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的阅读进行专门的指导。在阅读指导课上,教师要清楚的让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与课上阅读的区别,使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目的和意义,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益的书籍,以及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阅读指导课上和学生就某一本课外书籍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们各抒己见,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对课外阅读的理解做出总结,由此一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高涨,使学生保持饱满的阅读热情。

4 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

正确的阅读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效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应重视培养学生养成的正确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对于较短的文章,教会学生精读和泛读,并对文中精彩的段落进行熟读;对于较长且故事性强的文章,要求学生泛读,并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使学生明白不要盲目阅读,要分清阅读的重点和难点。另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在平时课外阅读时学会积累与运用,将读到的精彩段落和语句摘抄下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翻看,加强积累和记忆,这样不仅能够巩固阅读的效果,从而还能够提升写作能力。

5 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课堂阅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指定的课本内容进行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但是仅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来学习语文阅读知识是不够的,语文课上教师在讲解课本内容时指导学生掌握的阅读方法以及正确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也是有所帮助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阅读教学时,要将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注意点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在课堂中理解到的阅读知识充分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以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6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对加强学生的写作和交流能力都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不能只盲目的发号施令,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通过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习惯来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并且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利用课堂所传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同时,在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凤英.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2009(22):84-85.

[2] 张敏.课内悟方法 课外求发展―― 课外阅读指导案例[J].小学教学设计,2006(13).

[3] 王永.引领孩子在梦想中徜徉―― 如何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J].教育艺术,2007(4).

课外阅读的想法范文第4篇

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情趣、动机、兴趣等心理因素也都直接起着调节作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不是让学生机械地复述原文,而是通过学生兴趣盎然的“品味”,从认读――揣摩――自培――练习――学会――会学等一系列的阅读实践活动,达到培养学生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纳能力、评价能力的目的。

认读能力是指学生能准确、迅速辨认语言文学符号,并基本理解表面意义的能力,它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学习语文和汉字本身的特点,置身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文字和词汇。

理解能力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核心,是指学生在认读文字符号的基础上,凭借原有的知识,经过比较、联想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去“品味”读物的内容、思想、感情、意境、情趣等方面的能力。

吸纳能力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调节心理因素,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把读物中对自己有益的知识信息吸收并贮存在大脑中的能力。

评价能力是以理解能力为基础,在学生大理阅读,不断积累之后,对读物的内容、思想等方面做出理性评价的能力。

现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谈几点我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朗读和背诵的习惯和能力

阅读教学,实际上是以阅读文章为主,将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融为一体的综合训练。因此,阅读教学的重心应放在“读”字上,(包括朗读和默读)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促进。课堂上应尽可能多的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尽可能增加学生的读书机会,创设各种读书环境,让学生自由地读,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使学生读出情(感情),读出形(形象),读出意(意境),读出味(品味),读出神(神韵),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背诵是小学生的重要语文能力之一,也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背诵训练,交给学生背诵的方法,如理解式背诵,复述式背诵,再造想象背诵等。培养学生背诵佳词妙句,古诗韵文,精彩片段的习惯和能力。学生读得多,背得多,就能达到用丰富的书面语言来丰富学生不丰富的口头语言,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来规范学生不规范的口头语言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勾、画、圈、点、批,以笔助思的习惯和能力

以笔助思,即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要强化“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能力呢?一是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笔在文中的重要或关键字句上圈、点、勾、画、批。二是在读的过程中,摘录佳词妙句,写读书笔记或作简要批注。三是会查工具书,除了自觉查阅字、词典外,还应学会查阅图书目录和参考资料。勾、画、圈、点、批不仅在课内要求,而且在课外要求,逐渐内化为学生的习惯和能力。

三、培养学生品词评句的习惯和能力

学生不会品词评句,严重地影响了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意境、情趣的理解、体会。作者写文章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我们读文章也是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必须对语言文字有较深入地理解。

四、培养学生善于联系的习惯和能力

阅读教学中有许多知识存在着联系,如在教学中,能巧妙地组织这些联系,从知识的联系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会有很大的帮助。

五、培养学生想象的习惯和能力

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通过想象,把话变为画,让学生头脑中浮现出优美的意境。培养学生想象的习惯和能力,一是要引导学生逐字、逐句理解好。二是留给学生充足的想象时间。三是创设安静的环境,留给学生开阔的空间,让学生在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中去驰骋想象,拓宽思维空间。

课外阅读的想法范文第5篇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关于课外阅读的意义,众说纷纭。“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等。对儿童而言,首先是要诱发他们课外阅读的欲望,我的做法是: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社交能力和语言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想象力强,求知欲旺盛。他们能够有条不紊地将自己的想法或听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有人说一本好书足以培养孩子终身的阅读兴趣。课外读物的选择、推荐,都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和年龄特点。也可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进行类似唱儿歌、猜谜语、演故事、说笑话、画成语、赛诗会等丰富的语文活动。在这样有趣的活动中,搭建展示阅读才能的舞台,同时还提高了课外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营造阅读氛围

在一个优雅的氛围里,人的言谈举止也会不由自主地优雅起来。要想让孩子喜欢阅读,自主阅读,有效阅读,读书氛围的营造非常重要。

(1)设立班级图书角

在班级中设立图书角,是一个很老土的办法了,很多家长反映,给孩子买了许多书,可他就是不爱看。而一旦让每个孩子从家中带来一两本课外书成立一个“角”后,情况就迥然不同了。不同风格、种类的书籍不仅开阔了孩子的眼界,丰富了孩子的阅读范围,那种看别人的书的愉悦感更促使孩子不断地去阅读、阅读、再阅读。

(2)保障课外阅读时间

阅读是需要时间的,在语文课时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怎样抽出时间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挤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和交流。如每节课开头5分钟可进行古诗、三字经的诵读;每周用一节早读课进行读书心得交流、好书推介等活动。

(3)渲染、烘托阅读舆论

平时经常在学生面前大力表扬爱读书的孩子,当有孩子在造句、说话、回答问题时引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经典词句时,更要抓住不放,大加赞美,要让孩子知道,课外阅读不但能增加知识,更能让自己彰显魅力。在开家长会时,不要错过向家长介绍阅读的重要性、指导方法科学性的完美机会,要力争转变家长只重分数不重能力的培养观念,赢得家长的配合,帮助家长和孩子制定课外阅读计划,鼓励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好书,一起交流读书心得,一起成长进步。

三、掌握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对小学一、二年级孩子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孩子掌握阅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培养孩子耐心、尽心、静心、精心地阅读态度。

其次,教给孩子一些简单易做的阅读方法。孩子一开始课外阅读,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跳读、浏览等,要求不宜过高,贵在养成习惯。

(1)圈圈画画。内容可以是优美的短语、比喻句、拟人句、精彩对话、感兴趣的知识等等。

(2)剪剪贴贴。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在可能的情况下,根据自己需要,把感兴趣的图片或内容剪下来,收集在一起,有序地粘贴在设计好的纸片上,配上插图和注释,制作成独具个性的图画书或百宝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