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西方艺术文化差异

中西方艺术文化差异

中西方艺术文化差异

中西方艺术文化差异范文第1篇

1.东方艺术创作的写实与认识

东方艺术家们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创作过程中强调主观与客观的统一,重视眼、心、意的结合,作品中突出表现了意中有象,象中有意、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境界。东方艺术创作虽然也要面对客观事物,但是在事物与艺术审美融为一体之后,艺术创作已经摆脱真实,蜕变为一种精神上的物化方式。从自然物象来说,事物与艺术审美来说,这种交汇的方式并非不知,而是不必去知。所以,东方艺术创作并不重视艺术作品的客观构成,不讲究焦点透视,较为注重散点构成,不重视刻画具体,讲究轮廓勾勒,东方艺术重视二维变化不讲究三维空间,重视欣赏者的感受,不重视创作的物力重心这就是东方艺术创作。

2.西方艺术创作的写实与认识

纵观西方艺术创作史可以发现,西方艺术创作主要分为两大派别,一派是写实派,一派是抽象派。写实派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对事物把握具有客观性,这种科学、真实的精神贯穿于创作的始终。艺术家对事物的观察研究主要是写实,艺术创作需要固定的视点、环境,换言之,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不能随便改动对象的位置,而且还要严格依照光学和物理原理,将艺术作品准确地体现在三维空间当中,科学的还原事物,同时,在创作中还可能运用到透视、解剖等专业知识来衡量艺术的准确性。抽象派的创作喜欢极端路线,其创作主要是将事物扭曲,追求抽象的视觉效果及夸张的装饰,还有些抽象艺术家仅仅通过颜色、几何形状来表达个人的艺术情感,甚至是创作过程中的某些潜意识心里。由于抽象派对艺术的夸张和变形,西方后现代主义的作品基本上都与现实相背离,挑战传统道德。上文简单介绍了东西方艺术创作基点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异域文化的解读方面不应该在误读、曲解、偏见、贬损中去玩味异域文化中的“异”,或者是按照自己所想臆造出文化中的“异”,在不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本质和内蕴上,是不可能了解作品中的美感的,这非常不利于东西方艺术的交流和对话。任何一种站在文化霸权和话语霸权歧视的立场上对文化差异的曲解都只能让文化交流陷入一种误区。东西方艺术交流中,任何民族文化都具备无可代替的优越性与长处。

二、结语

中西方艺术文化差异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绘画 建筑 雕塑 园林 异同

1、中西艺术的差异及根源

总体来说,中国传统艺术是写意的--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大多是自然在人心里的感受。绘画多写意,音乐重感受,书法写胸臆,舞蹈讲合一;西方古典艺术是写实的--注重的是对自然的重现,反映的大多是自然的真实情况或运行理论。绘画多写实,音乐重和鸣,舞蹈表情绪。

中西建筑之差异分析。中西建筑文化的不同,从根本上应理解为中西文化传统的不同。一般认为:中国文化重人,西方文化重物;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西方文化重科学与宗教;中国文化重融合、统摄,讲究并存与一体性,西方文化重不同时代的独特精神,凸显各种流派的个性特质等等。中国传统建筑多以土木结构为主,侧重于空间的群体组合和序列转换,注重环境气氛的营造意境含,追求和谐统一,柔中带刚,表现出强烈的是世俗理性精神和政治伦理观念;西方建筑多采用石质材料,气势恢宏,注重造型和空间的变化对比,刚中带柔,带有浓郁、神秘的宗教气息。

中西方绘画之差异分析。东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了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和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除在材料及工具的使用上的差异外,在创作方法和审美观念上也存在根本性的不同。西方绘画由于受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摹仿说”的理论影响,故西方绘画一般重形似、重再现、重理性;而整中国画注重的是情感表现,注重“以形写神”,“气韵生动”。创作方法上西方绘画重写实、以块面塑造形体、强调焦点透视;中国绘画重写意、以线造型、追求打破时空界限的散点透视。此外,中国画讲究将诗、书、画、印有机地组合在一个画面上,从而形成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中西方雕塑、园林艺术的特点。西方雕塑的出现首先也是作为建筑艺术的装饰而出现的。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是为死人服务的艺术,而西方大多的人像雕塑是为活人欣赏的艺术,显示了 二者在目的和功能上的不同。中国园林强调曲径通幽、含蓄曲折、虚实相生、天人合一。西方园林则已几何规划园林,讲究开阔、宽敞、通透。这与西方重理性思考,重数理几何的科学性等文化情结有关,而阿拉伯的伊斯兰园林则完全以《古兰经》中四条河流为造园的理念。

2、中西方艺术之共性

首先,中西艺术都重技巧。但西方对技巧的是重视归于完美观念的:一方面竭力设计完美的形式,已达到最高的理想;另一方面采取一种客观科学的立场引入透视法、解剖学进行极尽真实的描绘,以给人最真实的幻象。中国之重技巧,却以主体和天地的生命感通为统帅。西方艺术以技为道,技艺高超,被誉为“天才”;中国艺术以道化技,以技入自然为至上。其次,中西艺术都有“意在笔先”的追求。西方艺术的“意”,是一个形象的完整构思;中国艺术的“意”却是当下心神与天地神会。因此,西方艺术的创作是情景置于眼前,再借幻觉的技术把它描摹出来,创作过程是冷静的、精细审慎的、绵长的;中国艺术的创作是有形合于无形,创作过程是活跃的、大而化之的、即时的。象征性和寓意性是中西方雕塑共同拥有的艺术特色。同时,中西建筑的共同点就是两者都有非常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3、中西方艺术发展之现状

当代中国艺术发展概况:中国当代艺术按不同时期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7年(1949-1966);的十年(1966-1976);结束后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1979至今)。“17”年的艺术主要是表现出朴素的、蓬勃向上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精神,并具有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时期的美术带有狂热的红色政治色彩的伪现实主义和伪浪漫主义;而新时期的艺术展现出了开放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术的多元格局。

对于西方而言,即后现代艺术主义,大多说人认为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继续与发展,而更多人认为它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抛弃审美走向文化观念,常常以锐利的锋芒直接介入各种社会问题的批判。后现代的各种艺术形态都充满了对古典主义艺术与现实主义艺术的颠覆,借艺术的衣钵来反艺术。这就是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基本情况。

艺术无国界。无论中国艺术还是西方艺术都是人类灿烂文明的最好见证及全人类最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双方应在继承各自优秀传统艺术的同时加强交流、相互借鉴学习,并进行大胆创新,从而创造出更加璀璨的人类艺术!

参考文献:

[1]肖鹰.中西艺术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西方艺术文化差异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书法传播;书法接受;书法普世性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但这份经典的“文化大餐”千百年来却只属于中国或一些和中国文化有渊源的东方民族。当下,书法在国际上的影响还不及中国音乐、舞蹈和绘画等艺术形式,原因在于中国书法的和而不同的民族异质性。

“中国现当代书法的西向传播经历了以蒋彝为代表的‘自说自话’、以熊秉明为代表的‘引西润中’和以学院派为主的‘中西互渗’三大阶段,当前,中国现当代书法西向传播的最新基础为中国专业书法教育体系。”[1]在中国现当代书法史上最早向西方异域文化地区传播书法的学者是蒋彝先生。蒋彝先生用英文编著了《中国书法》一书。在此书中,蒋彝先生多半是以中国本土的理论话语对西方人推介传播中国书法,例如在结尾处蒋先生用“石涛画论、易经、八卦”等中国文化阐释书法的美学精神。

熊秉明先生1968年起在巴黎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从事书法教学,历时十余年编撰《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一书。熊先生使用西方文艺理论术语重新建构中国书法理论使得中国书法向西的传播更进了一步。例如在“缘情派”的分析中,熊先生使用西方的表现主义、心理分析等理论分析中国书法创作,以“浪漫主义”、“酒神精神”、“丑怪”“疯狂”等西方艺术理论术语来阐释中国书法的创作形态类型,这种“引西润中”的阐释手段,极大地提升了西方人理解中国书法的可能性。

20世纪90年代已来,中国书法西向传播的中坚力量是从事书学研究的“学院派”。走在书法外向传播前沿的学者以陈振濂、邱振中、王冬龄、朱青生为代表,他们将中西艺术的理念在书法教育中得以融会贯通,这种探索在一定程度上超越蒋彝先生书法传播立场的封闭性,拓展了熊秉明先生传播书法的开放性。

尽管众多书法学者和书法家在书法的西向传播上作出了各种努力,但书法在西方的接受并不尽如人意。面对这种局面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中国书法在西方的接受远不如中国音乐和绘画?中西艺术的区别在哪?西方艺术家在审美过程中重视直觉、重视逻辑、重视法度、求“真”。所以他们的作品,特别是古典画派总是可以写实,甚至以“三角量之”,创造出符合0.618原理的艺术作品。而中国艺术家恰恰相反,他们重视审美过程中的感受、悟性。重视想象,尤其重视内心的体验。

在这里我们仅从文化传统差异和审美心态差异两点对中西艺术思维差异做简要分析。

文化传统上的差异表现在“西洋文化的基础在希腊,西洋绘画的基础也就在希腊艺术。希腊民族是艺术与哲学的民族,而它在艺术上最高的表现形式是建筑与雕刻。希腊的庙堂圣殿是希腊文化生活的核心。它们清丽高雅、庄严朴质、尽量表现‘和谐、匀称、整齐、凝重、静穆’的形式美。远眺雅典圣殿的柱廊,真如一曲凝住了的音乐。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视宇宙的基本结构,是在数量的比例中表示着音乐式的和谐。”[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艺术影响最大最深远的当属老庄道家思想,尤其是庄子。徐复观先生认为:“老庄所建立的最高概念是‘道’,他们的目的,是要在精神上与道一体,亦即所谓的‘体道’,因而形成‘道的人生观’ ,抱着道德生活态度,以安顿现实的生活。”[3]当西方艺术家手拿圆规、三角尺做着精心测量的时候,当达•芬奇在人体解剖室兴致勃勃地求证着 0.618 的时候,中国的艺术家们却徜徉于自然山水和社会万象之间,并从中汲取艺术灵感与创作激情。

审美心态上的差异。西方艺术家们的视野开阔,空间感强烈,例如埃及金字塔里的甬道,希腊的雕像,最能体现这种西方人的空间感。而这种开阔的视野和强烈的空间感,导致他们对外部世界的关注,所以,西方艺术家笔下关于人类起源、历史、战争、宗教以及神的内容,占了很大比例。而在中国,长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形成了一种比较封闭、单调的人文环境,加之中国圣哲们 “推倡‘反己之学’,强调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强调生命的超越” [4]使得他们“多偏于平和与内在,多偏重于内在的精神修养,尤为注重表现内在神情气韵、意境格趣”。 [5]所以,中国的艺术家大都表现得感情丰满而细腻、多愁善感。

我国书法艺术强调“中和之美”,契合了 “贵和尚中”的儒家精神。儒家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价值理念,也正是追求“中和之美”和“充实之美”,认为“不全不粹,不足以为美”。这种“以平和为贵”的艺术表达,正是儒家“和合”思想的完美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一理念可谓博大精深,它是对目前世界主流价值观单极思维的补充与纠正。军事上,安全困境预设下的军备竞赛增加了所有国家的不安全担忧;政治上,极端的政治诉求和膨胀的民族主义日益成为潜在的冲突导火索;文化上,文明和的差异成为地区动荡的深层诱因;生态上,工业化进程引发自然和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从根本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和”的价值观为当今许多全球性危机提出了启发性的解决方案。“和”从阐释上具有鲜明的中国儒家文化特色,从运用上却拥有可以推及世界的价值观意义。

中国书法是东方的特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它记载着文明、传承着精神、创造着辉煌、代表着和谐。它是一个经历几千年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完整文化体系,具有深奥的学术性和研究范畴;它积累的文明与文化产生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并影响了其周围民族和周边国家,而这种强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不含有任何的强加性和侵略性的主观意图。中国书法所承载的文化人格理想与希腊人的理想是相同的,它们表现出共通的普世性价值。

书法文化能够调适人的心理,抚平人类生存的焦虑,调适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弥合西方竞争文化带来的对抗、反抗、暴力和自我戕害。中国书法不仅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和情感依托,它的这种普世性审美经验也同样有可能成为全人类的审美经验,为人类提供差异性的文化认同。中国书法的形而上价值在西方现代性面前凸现出来,并将成为对人类灵魂的安顿和终极关怀,成为解决西方世界技术理性冲突的钥匙。

参考文献:

[1]屈立丰.论中国现当代书法的西向传播[J].宜宾学院学报,2010(10).

[2]宗白华.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A].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 416.

[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l: 124.

中西方艺术文化差异范文第4篇

    不同戏剧特征论的中西方戏剧观

    在戏剧特征论方面,中国传统戏剧观念注重寻求戏剧艺术与其他文学样式的共通特征,探讨戏剧艺术与其他文艺样式的相互联系。而西方传统戏剧观念倾向于发掘戏剧艺术有别于其他文艺样式的个性特征,探求戏剧艺术自身的本质特性。西方戏剧观念认为戏剧是以语言为媒介,利用人物的动作对现实生活的摹仿,以达到净化和陶冶感情的社会效果。它在社会文化中由于摹仿的媒介、对象和方式的不同,与音乐、图画、诗歌区分开来,具有独特的地位。西方传统戏剧特征论认为,戏剧艺术的本质特征在于它与其他文艺样式的差异性。中国传统戏剧特征论却恰恰相反,认为戏剧艺术的本质特征在于它与其他文艺样式的类同性。西方戏剧家认为本质是个性,中国戏剧家则认为本质是共性。

    中西戏剧特征论的迥然不同是由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所决定的。西方把宇宙视为外在于人的对象,祟尚“人神对立”的宇宙观。西方人习惯于同中见异的思维模式。通常以冷静科学的理性态度,认真地审视外部世界,细致地观照内心世界,把现象与本体划为两端,自然和人世分为二物,强调对立双方的剥离式的分析与综合。因而西方戏剧家对戏剧特征的探讨,采用的是把戏剧艺术从宇宙万物中逐层剥离、独立出来的办法,戏剧艺术的本质特征在于它与其他文艺样式的差异性。中国古人把人和宇宙看成互相包容、和谐统一的整体,提倡“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源,这一本源在不断运动变化中产生出各种形态的事物。即一切事物的本质是同一的、不变的,只是本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产生出万事万物。因此,我们古人通常把内心与外物、现象与本体、自然与人世视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强调对立双方的和谐与统一、渗透与协调。这种异中求同的思维模式使中国戏剧家在探讨戏剧特征时,倾向于寻求戏剧艺术与其他文艺样式的类同性,以此揭示戏剧艺术的本质特征。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侧重于求异性不同,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偏向于求同性,这决定了中西戏剧家对戏剧特征的探讨,分别选择了差异性与类同性的不同方面。

    不同戏剧社会功能的中西方戏剧观

中西方艺术文化差异范文第5篇

这种文化传递和交流的产物逐渐使传统文化发源地产生了危机感,这种急于找回文化独特性和唯一性的想法体现在了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中。批量生产、大同小异的设计产品,只会一味地追求统一性,回避了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这样单一平庸的设计已经不能够再引导艺术市场,取而代之的是独特的民族审美思想和地域特色结合的独具个性的设计作品,这将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就一个地域来说,独具地域特点和民族的设计作品也能充分显示出地域特点和民族文化,将当地的人文特点和现代设计艺术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设计风格,不仅保护了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也促进了艺术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2以中西方现代艺术设计差异为例反应地域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1)艺术设计理论的差异。从设计理论上来看,现代艺术设计发源于西方,所以西方的技术设计理念一直从20世纪初就基本延续着包豪斯的理论而发展,贯通始终并不断改善和增补。但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起步较晚,并且是由着传统工艺发展再结合西方艺术设计的影响而形成,因为发展时间短,并且受西方影响太重,并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设计理论体系。(2)艺术设计表现手法的差异。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的影响可以说体现在中国文化和艺术发展的方方面面,当然对于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理念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儒家学说当中“天人合一”“尚中”和理性思想,在现代艺术设计理念中体现在实用主义,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严格严肃的风格,具体体现在设计作品中的是:严格的对称结构、多以方正形状为主等等,主要是在表达浑厚统一和平衡工整。而西方与东方因为传统思想的不同,在设计理念上就产生出许多差异。西方一向遵循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理念,在设计中注重突出科学精神,善于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并且因为西方经济崛起早、市场自由化发展完善,它的设计理念更加倾向于符合市场需求,随着大众审美的转变而做出改变。因为强调文化自由的氛围,所以在设计上并没有很明确的理念,主要是以彰显个性为主,奔放自由,没有固定模式。这种表现手法的差异也可以表现在设计中对于色彩运用的不同风格上。色彩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强化艺术效果、增加美感,还可以传达艺术信息、增强视觉冲击。中国在技术设计上依旧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多使用浓墨或淡彩来创造出多彩的设计效果,并不太注重于光感,而是尽可能地表现出物体的本色,有时会经常使用单一色彩或对比强烈的双色来表现本色、生动。而西方在色彩的使用上没有具体统一的风格,西方设计师由于各自设计风格不同,在色彩的使用上也大相径庭,多以强调个性为主,也注重于从色彩上强调地域和民族文化。(3)技术方面的差异。中国拥有许多传统的工艺技术,这些传统也有一部分被现代艺术设计所吸收融合,但这仅仅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因为现代艺术设计在中国的崛起主要是受到西方的影响,所以在技术方面,中国大多也是遵循西方的模式,还在寻求艺术与科技的统一。然而西方国家因为工业革命崛起较早,在工业技术和经济上都较为发达,所以在技术方面较为领先,实现了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的巧妙融合。另外一个方面,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也不如西方,西方拥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设计者能够享有很好地保护自己的设计成果并且拥有很好的技术支持。这也鼓励了更多的设计师勇于创新,鼓励了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

3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状况

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近些年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不断提高和完善我国技术设计水平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意识到西方艺术设计对我国的影响太过于深远,继续这样下去,设计风格只会逐渐趋同于世界各国,逐渐找不到我国独有的设计风格,无法体现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也无法形成我国独有的设计体系和风格。面对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不断发展的现状,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因此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化逐渐取代本土化,本土特色逐渐被削弱甚至消失,这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来说并不是一种好的现象,因为只有存在差异才能叫作创造,否则只能叫作模仿和跟风。现代艺术设计不能受制于全球一体化的作用,文化和艺术需要多元化发展。但在此期间,也存在有一些民族一味强调本土文化,忽视和排斥外来文化,拒绝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把自己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之中,不能学习外来文化也无法发扬本国文化。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发展必须要把握好大趋势,面对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要善于学习其他国家优秀的设计理念,但不能仅仅只是照搬,如何将外来优秀文化和我国几千年悠久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做出独具特色的优秀设计才是新生代设计师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传统文化中,哪些精华需要保留,又有哪些内容需要进一步创新,这些都可以在设计的过程中成为思考的重点。艺术设计是社会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新一代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新能力和艺术水平的体现,艺术设计的反战需要符合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主流价值,提供大众所认同的艺术价值,摸索出将本土精神和外来观念完美的道路。在实践中,中国传统元素在设计作品中的体现往往十分出彩。使东方特有的神秘色彩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时也融入现代化设计元素和理念,只有这样的设计才能促进国际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并且传播我国优秀的地域文化特点。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