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经济发展质量 问题 对策研究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经济发展总量问题,其不断通过各项政策刺激地方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经济发展总量不断实现高速增长,但是新时期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和经济社会及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发展质量问题逐渐成为当前我国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质量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传统的经济发展思想根深蒂固、实体经济发展乏力、缺乏完善的政策法规和市场竞争机制等,这都使得我国经济发展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必须要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充分提升新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长期发展。

二、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总量轻质量思想根深蒂固

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而言,经济发展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发展方式。长期以来,我国都在重视经济发展总量,不断通过各项政策干预,最大程度上刺激经济的增长,而忽视了经济的发展质量,使得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社会价值观缺失等问题显得日益严重。虽然新时期我国政府不断强调经济发展质量,但是各级政府为了完成既定的经济发展目标,更加重视经济发展总量。这种思想在未来还将长期存在,其对新时期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彻底化的修正。

(二)各级政府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不足

实体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性保障。在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过程中,我国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缓慢,相关企业的利润较低,发展成本不断高企,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其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显得十分严重。这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视和扶持力度不足造成的。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其实体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其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因此这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三)相关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政策法规作为引导和规范,而经济发展质量对相关政策的依赖性更强。当前,尤其是十以来,我国政府不断重视经济发展质量问题,但是目前仍然出台一系列完善的政策法规对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严格的规定,使得我国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方向,依旧沿用着传统的发展模式,在不断激化的国际市场中,我国经济增速整体在下降,如果再不以相关政策引导各地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将会使得我国的整体国际竞争力受到很大的不利影响。

(四)缺乏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其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目前我国的市场竞争机制还是畸形的、不完善的,因此对我国总体的经济发展质量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垄断性的企业占据市场主要地位,其具有政策等方面的垄断优势,而中小企业和民间资本难以全方位的参与到市场竞争和经济发展中,使得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难以得到全面提升,这是十以来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新时期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三、新时期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思想

经济发展思想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十分显著,就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来看,过于重视经济发展总量带来的问题不断增加,给我国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思想,一方面可以根据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实际和未来的经济发展目标,本着经济发展质量第一的原则改变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思想,使其能够充分服务于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思想,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对其进行改进,通过先进的经济发展思想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

(二)提升各级政府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从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其经济发展的质量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扶持,所以对新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而言,实体经济的发展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因此,各级地方政府一方面要通过出台地区经济发展政策,通过税收等优惠政策扶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使其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发展能力,实现各方面的创新,增强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应该通过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制度对各级政府的关于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相关行为进行监督,使其能够从意识和行动方面充分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三)完善经济质量相关政策法规

当前,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受到传统经济发展思想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需要较长的周期。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当前的经济质量相关政策法规,一方面中央政府要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完善统一化的指导性政策,在保证经济保持既定速度发展的同时,提升经济的发展质量,同时要通过完善的法规政策严格监督地方政府的相关行为,充分提升各级政府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各级地方政府也要不断完善相关的地方经济发展政策法规,对经济发展质量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引导,使其充分迎合十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政策。

(四)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市场竞争机制

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一方面要在政策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使其能够充分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使其能够拥有与大企业同等的市场地位,进一步增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活力,提升经济发展的活力。另一方面要使得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竞争机制引导民间资本充分参与到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中,活跃我国的资本市场,使其充分发挥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功能,拓宽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路径,进而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在国际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四、总结

从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来看,经济总量的提升并不能提升经济的发展质量,因此必须要从彻底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思想、提升各级政府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完善经济质量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市场竞争机制等方面出发,在保证经济发展总量不断提升的同时,最大程度上提升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以此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产品质量的重要性;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TU201.2 文献标识码: A

一、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的辩证关系

1.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产品质量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起点,是企业经营循环中的主要因素,是企业各项工作的综合反映。这里的产品质量是指产品在使用时能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一个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决定着企业有无市场,决定着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是连接企业和用户消费者的纽带和桥梁,是企业为社会所接纳的必由之路。因此,企业必须“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种求发展”,狠抓产品质量,把质量摆在第一位。我国国内的一些生产优质品牌的企业,之所以能蜚声国内外,在外界条件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产品畅销不衰,效益不断增长,企业不断发展,它们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把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

例如:目前被确认为全国首批质量免检产品——“大庆牌”尿素,就是其中的代表,大庆石化公司化肥厂生产的“大庆牌”尿素,自投产以来,在生产中严把质量关,连续二十五年达到100%,在化肥市场站稳脚跟,赢得用户,拓宽了市场,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形象。与此相反,有的企业由于不重视产品质量,放松质量管理,片面追求数量和利润,在生产中不能严格按质量标准生产,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用户,不顾信誉等,结果产品被挤出市场,企业的名声扫地。例如:九九年一月四日,綦江彩虹桥垮蹋事件,这个“豆腐渣”工程造成四十人死亡,十四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六百余万元。质量事故不仅造成经济损失,并且严重地损害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

2. 产品质量也是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站稳国内市场的前提

人们常说产品质量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敲门砖”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以日本精工集团为例,瑞士钟表可谓世界著名,是老牌的钟表王国,而瑞士钟表的霸主地位随着日本“精工”的迅速崛起开始动摇。五十年代后期,“精工”已发展成为大型企业——精工集团。六十年代初,精工退出“马贝尔,手表在国内钟表精确度竞赛中连夺三年锦标,成为日本最畅销的钟表之一。精工集团的战略决策就是向高、精、尖发展,以求优取胜。一九年的东京奥运会精工从石英951 二型表结束了瑞士“欧米茄”表连续17次独占奥运计时权的记录,在奥运会上大展风彩,赢来各方赞誉,成为日本产品的代表。高质量的产品,独一无二的技术使得精工集团在竞争中不断壮大、发展,最终成为钟表行业的巨人,由此可见,要使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参加竞争过硬的产品质量是前提和保证。

3. 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我们看到产品质量确实对企业相当重要,但企业更重要的另一面是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好坏决定着企业的存亡。这里的经济效益是指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之间的关系。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经济组织,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实的职能。因此,就实质而言,企业都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赚权利润为目的的。经济效益好,有了资金,就能购置新设备,采用高新的检测手段,改善工作环境,在生产过程中提高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好,我们就有经费来研究,开发新产品,改进产品的设计、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反之,经济效益不好,没有足够的资金运转,决策者往往也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甚至只有顺其自然了。可见经济效益的好坏影响着产品质量,关系着企业的存亡。产品质量越高,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就越高,即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是成正比的,有了可靠的产品质量,满足用户的需求,产品才有经济效益,否则就无经济效益可言。产品质量是经济效益的基础和核心,经济效益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和目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和竞争的加剧,大型企业、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各展风彩,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呢? 我认为:只有产品质量,经济效益两手抓,提高产品质量,增创经济效益才能使企业走向繁荣。

二、怎样才能做到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1. 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注意调查研究,加强产品经济分析,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创效益。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用户对产品适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所以,了解、掌握市场和用户对产品的适用性的需求和期望,是企业从事经营生产活动的前提,企业必须通过市场调查研究,收集用户信息,为开发设计提供依据;掌握市场动态,为质量决策提供信息;把握市场竞争形势,为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竞争能力提供情报;研究市场环境,为开拓和占领市场指明方向。因此,把调查研究市场作为产品开发一系列质量活动的起点,是保证适销对路的首要环节。

产品设计不仅应该满足一定的技术要求,而且在经济上还必须合理,考虑经济性,讲求经济效果。提高设计质量,降低成本是增加产品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管理,节能降耗,保质量,增效益

经过检验,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正式投产后,生产管理如何决定着能否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对做好生产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①企业以人为本,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因素进行严格控制,对保证产品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人在生产中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加强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提高员工对产品质量的认识,增强员工的经济效益意识,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不折不扣的完成工艺才能确保加工质量。

②对产品的原材料严格的控制管理。毛坯不能有缺陷,有缺陷的毛坯绝对不能上机床,毛坯给加工留的余量要适当,做到既能满足加工要求,又不会造成原材料浪费,达到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③加强对产品工件的管理。在加工过程中,各序的工件必须有它固定的存放位置,各就其位,井然有序,便于下序的工作及管理。对于不合格品也应分情况处理,对确实不能修复,无法挽回必须报废的废品,应立即与其它产品隔离开来,送入废品库;对于需返修、返工或可回用的产品也要另外存放,便于组织返修或采取补救措施。

④加强技术改造,增加质量投入。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科技落后生产设备陈旧,技术水平低以及由此导致的产品质量低劣。要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就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提高产品质量,企业就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改造技术和更新设备,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设备先进是提高质量的最有效途径,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对于确保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是不容忽视的。

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范文第3篇

教师在成人高教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成人高等学校对于教师的奖励机制不健全,导致一些优秀的师资力量流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人高等教学水平。现有的教师对于学生的管理缺少一定的责任意识,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教学方式不合理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水平。近年来成人高等学校的生源质量有所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水平,导致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质量难以得到有效地提升。

2.市场经济下成人高教管理的改革建议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社会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成人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成人高教管理工作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1)树立相对完善的高教管理理念

成人高教管理工作与市场经济发展是紧密相连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需要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培养能够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才。在今后的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中需要树立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能够真正了解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促进成人高教工作的顺利开展。成人高教管理工作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人才培养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联系。高教管理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学生的教学和生活进行管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丰富高教教学资源

高等院校成人教育与市场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联系,在今后的高校教育管理中需要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资源,更好地为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服务。高校成人教育中一些学科可以积极吸收社会资源为自己所用,提高其教学质量,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可以聘请各行各业一些优秀的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教学,不仅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另外,成人高等教育中还可以实现学校与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可以通过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学校与社会资源的联合办学,将学校的教育资源与社会的各行业进行有机结合,这不仅仅有助于成人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时还有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

(3)完善高教培养目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新兴起了一些新的产业,对于人才的需要也逐渐多样化,成人高教管理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培养目标,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需要根据市场经济需要建立相应的培养机制。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应该进一步完善,改变以往仅仅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模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够培养多元化的人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需要。

(4)提高高教管理人员素质

成人高教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也应该进一步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高教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人高教管理中需要进一步引进一些高素质的教学人员,培养能够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另外需要转变现有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的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作为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需要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能够树立积极健康的观念,在传授教学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怎样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逐渐受到关注,仅仅依靠专业技术是难以得到良好的发展的,一个领导者和一个优秀的员工都需要积极健康的道德素养,才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3.结语

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北部湾经济区 会计市场 会计资源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该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之间将形成巨大经济体,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成为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该自贸区的建立,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中国和东盟各自的经济发展,扩大双方贸易和投资规模,推动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市场的形成。会计市场是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资源是各市场主体达成市场交易的重要媒介和能动性要素。当国与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投资、资本流动不断增加时,双方需要大量及时有用的会计资源,因此,随着中国―东盟之间区域性市场体系的不断扩大,必然要求我们建立一个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会计市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国内唯一一个有条件跟东盟国家在海、陆都有交流与合作通道的省区,是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门户、前沿和桥头堡;其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地带和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在我国构建面向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会计市场时占据了天时地利,我们应抓住机遇,立足北部湾,研究如何构建一个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会计市场。

一、会计市场的含义和构建目标

(一)会计市场的含义

要构建一个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会计市场体系,首先需要明确会计市场的实质,本文所指的会计市场即为会计资源市场,是会计资源交换的场所,是对会计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的方式和手段。这里的会计资源应包括会计信息、会计人才、会计服务,具体可划分为会计信息子市场、会计人才子市场和会计服务子市场。我们虽将会计市场进行具体划分,其目的只在于想分析会计市场的个别特征,从而认识会计市场的本质特性,但这绝不意味着会计市场的3个组成部分是相互分离、各自独立的,实际上3个分市场之间存在天然联系,其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的情形使得缺乏任何一个市场都会使会计活动出现断层,并使市场机制的作用难以得到正常发挥。我们必须将会计市场视为一个完整而统一的有机整体,在此基础上对3个既相对独立又互为衔接的会计资源市场再进行研究。同时,会计市场内容还具有发展性,随着新的会计资源出现,会计市场将继续延伸。

(二)会计市场的构建目标

基于以上定义,可以提出构建目标:提高北部湾地区会计资源质量和利用效率,促进会计资源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内的优化配置和有效管理,协调会计活动过程中各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节约社会交易成本,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充足,会计信息高效有用,形成专业、有序,竞争、开放的运行格局,能有助于扩大我国会计市场范围,推动北部湾经济区以及中国和东盟各国经济发展和双边关系深化。

二、构建北部湾会计市场体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对中国――东盟会计市场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和北部湾经济区会计市场的研究仍处于空白状态。而中国――东盟自贸区还是北部湾经济区都是初步建设并蓬勃发展的新兴经济圈,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新的会计问题,因此,该会计市场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推动相关会计理论和会计应用研究的发展。

(二)有利于加快和促进整个广西的开放和发展

北部湾经济区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地带和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对北部湾会计市场体系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企业融入东盟,扩大中国会计市场的范围,而市场范围的扩大就会带动会计教育规模的扩大,带动会计服务产业组织的扩大,带动会计信息使用范围的扩大,并使北部湾乃至中国的会计资源在国际市场上接受检验,促使我国提高会计资源质量,进而为积极融入国际竞争提供便利。

(三)有助于完善北部湾会计市场环境

该会计市场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我国与东盟各国企业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有利于会计信息的相互可比,降低会计资源使用的交易成本,促进更高质的会计服务标准形成,促进相互投资的发展,更好的推进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各国的合作开发,推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市场体系。

(四)有助于培育与中国―东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会计人才,优化和改进北部湾经济区的教育模式

经济发展需要人才,会计人才市场是会计市场的组成部分,该会计市场的构建能促进北部湾高校与东盟各国财经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为我们培养合格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和提高教育水平提供很好的平台。

三、构建过程中需解决的关键点

为了构建目标理想会计市场,需要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研究,除了分析会计市场的定义、范围、特点、职能以外,还需了解市场机制在会计市场中的功能和运作效用,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关注市场机制运作

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要求所有商品要素都要进入市场,会计人才、会计信息和会计服务是具备商品一般特征的市场要素,必须进入市场,并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优化配置,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现实需要。会计市场环境不同,其市场机制功能作用程度也就不同。因此,我们需立足现状,分析会计市场机制对会计活动的影响,解决目前北部湾经济区存在的市场失效问题,以利用市场机制来加强中国―东盟会计市场管理,提高会计资源质量与利用效率,促使会计资源充分流动和互惠交易,形成会计市场的良性发展。

(二)促进北部湾会计市场的对外开放

任何一个成熟的市场都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会计市场国际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对外开放可以促使会计资源实现全球范围的合理配置,从而完善世界市场体系。因此我们的会计市场要在会计市场国际化的高度进行构建,该会计市场应是全方位、多形式的双向开放市场,最终目标应是形成国际化的大市场。在人们的认识中,开放较强调的是“引进来”而忽视“走出去”,这种认识本身就会因市场交易的不对称而导致形式的不合理或不公平,因此,我们的会计市场建设必须重视“走出去”。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由于东盟各国经济情况不一样,市场开放程度也不一样,必须分析各国的市场准入政策,从有利于中国――东盟双边经济贸易和谐发展的视角去探寻发展扩大我们会计市场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有利于本国和东盟双边经贸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有利于加快各自会计市场国际化的步伐。

(三)完善会计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在构建目标会计市场过程中,需进行会计市场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加强监督管理。会计市场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一种法制经济,因而会计市场机制的有效作用同样需要全方位的市场监督体制来保证,否则将会导致会计活动的混乱,因此需要健全会计市场法规体系。同时,在不断完善会计服务市场法规体系的过程中,还应在保障本国利益的前提下,遵循和平共处原则,并向中国――东盟自贸区签订的各项协定以及WTO的GATS(服务贸易总协定)要求逐步靠拢,以便与国际接轨。

(四)构建适应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的北部湾会计信息市场

为经济决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是会计的目标之一,会计信息是国内、国际进行投资、筹资、资本运营等决策的重要依据。随着中国与东盟经济的发展,要求会计信息来源真实可靠,传递及时到位,使用相关多用,而北部湾地区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难以达到上述目标,这对构建适应自贸区发展的会计市场十分不利。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如何完善会计信息市场,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扩大会计信息使用范围,提高传递效率,降低成本,使中国――东盟相互间的贸易与合作更为顺畅和谐,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五)构建适应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的北部湾会计人才市场

会计人才市场是会计市场的组成部分,会计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面对中国――东盟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会计业需要大量通晓国际惯例的人才。谁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国际化会计人才,谁就获得了会计市场上未来发展的空间。而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北部湾经济相对落后,存在高素质人才缺乏、人才整体质量不高、人才教育相对落后等问题。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北部湾经济区的建立,广西的会计行业将面临新挑战和更加激烈的竞争。为了实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规划,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会计人员。解决人才需求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培养,二是引进。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是当务之急,而培养人才则是长久之计。人才的培养主要靠的是教育,因此我们需加大对会计教育的智力投资,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推进会计教育的国际化,培养能够适应国际挑战的会计人才,形成人才层次复合化、知识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不断提高会计人才的素质,并对会计人才市场的未来发展提出设想,不断完善与中国―东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北部湾会计人才市场。

(六)构建适应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的北部湾会计服务市场

会计服务是会计活动不可缺少的构成环节,以往人们说到会计市场,往往等同于会计服务市场,可见会计服务市场是会计市场的一个典型代表部分。它是对会计服务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的运行机制,是会计服务商品交换的场所和会计专业服务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在会计服务市场上所提供的商品主要有审计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税务服务、资产评估服务等。随着经济发展,会计的外部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验证会计信息、提供会计技术的会计服务也越来越重要,因此要想建立目标会计市场,会计服务市场的研究必不可少。目前北部湾存在会计服务行业整体素质不高、业务单一、服务质量较差等现象,我们应针对问题,对如何促进专业技术服务社会化,深化会计服务改革,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升本地区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扩大服务业规模,拓展服务领域,实现多元化经营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提高北部湾会计服务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在东盟乃至世界会计市场上占据一席之位。

同时,会计服务市场完善也需要合格的服务人才,而当会计服务水平提高了,就能提供更高质的会计信息。3个会计市场的构建绝对不是独立进行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这也再次证明了会计市场是一个完整而统一的有机整体。

主要参考文献:

[1]朱丽.会计市场及其规范浅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7).

[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读本[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要荣慈.我国会计市场刍议[J]. 中国农业会计, 2007(4).

[4]房林中、黄义.会计市场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J].经济问题,2005(4).

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市场经济;检验;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更高一级的学校输送优秀的生源,衡量一所学校成功与否的标准是升学率。指挥棒是国家的考试制度,学校教育始终围绕这一标准进行。

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标准是社会接受度。指挥棒是市场经济的有效需求。学校教育始终围绕市场经济进行。

职业技术人才的市场经济需求量很大。特别是目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制造业的重心向我国转移,高级熟练型工人的市场经济需求存在较大的缺口,给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尽管目前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学校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并且绝对生源数量在不断下降,但是前途依然十分光明。这是因为高级技术型人才在制造业中占据较大份额,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制造业仍然不可或缺。

光明的前途需要靠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职业技术教育是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教育形式,其人才需求的数量与种类要靠市场经济调节,具有变化较快的特点,所以职业技术教育应紧跟市场经济需求,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谁先把握了市场经济,谁就在竞争中取得先机,动作快者才能切到更大的蛋糕。以生存谋求发展,还是以发展促进更好的生存,不同的发展观念对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速度存在较大的影响。速度的快慢对规模教育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而规模教育是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相对优势的条件之一。从较大范围看,在目前职业教育还没有形成规模的情况下,谁的发展速度快,谁就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速度并不单以数量取胜,还要看质量,并且关键是质量。前者是生存的保证,是短期目标,后者是发展的保证,是长期目标,也是衡量市场经济接受度的主要指标。市场经济接受度的提高是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肯定,同时质量的提高对数量的增加起到促进作用。

市场经济是现实的,也是无情的,它只承认胜利者,容不得人情与亲情,唯一承认的就是实力。不是在竞争中发展,就是在竞争中被市场经济淘汰。

职业技术学校的实力就是教育质量,能够培养出优秀的技术性人才,以此获得良好的社会声望,以及用人单位(市场经济)的较高评价。所以衡量职业技术学校实力的强弱,知名度和美誉度是两项重要的指标。

现代传媒业的发达,使得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范围大大加强,要做到广为人知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要获得较高的美誉度则是要苦练内功。学校保障了毕业生的就业安置,给了学生一个饭碗,但是却无法保障学生能否端得起这只碗,以及这只碗究竟能够端多长时间。这一问题解决不好,职业技术学校就时刻面临生存的危机。足够的生源,并且生源的获取要靠拉动战略实现。这就给职业技术教育的长远发展提出了一个问题:短期效益和长期战略。保持一定的办学规模和提高毕业生社会接受度是职业技术学校的两大主题。要让毕业的学生真正经得起市场经济的考验,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培养合格(优秀)的毕业生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毕业生是否合格(优秀),市场经济是衡量的唯一标准,而不是其他。所以长远看来,衡量职业技术教育成功与否,市场经济是唯一的标准。

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是当务之急。

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存来自学生,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也来自学生,既然市场经济是检验成败的唯一标准,那么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也应该与市场经济接轨。做到这一点,就是要提高教育质量,确保培养优秀人才。

提高教育质量不是一句口号,并且单靠外驱力也难以完全实现,最主要的还是内驱力。内驱力的建立,就是要转变观念,树立市场经济意识。

首先是忧患意识。动力来源于压力,压力来源于危机感。市场经济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市场经济中的参与者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青蛙效应告诉我们:在相对安逸的环境里,缺乏对环境的敏锐危机感,就会逐渐丧失一个人的进取精神,等到发现原有的优势散去,真正的危机来临时,犹时已晚。一家公司的经理每天让员工思考同样的问题:我们的工资从何而来,最终的答案只有一个:来自于我们的客户。产品得到客户的有效认可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做不到这一点,任何劳动都是无效劳动。职业技术教育的产品(服务对象)是学生,毕业的学生只有得到用人单位(市场经济)的认可,教育的成果才能真正体现出来,才能有我们辉煌的今天,我们的明天才会更加辉煌。

其次是竞争意识。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竞争的资本是人、财、物,竞争的结果是获取更大的市场经济份额。人才永远是竞争中的第一资本。高素质的竞争型人才是最具有活力的发展动力。市场经济法则告诉我们,不是在竞争中前进,就是在竞争中消亡。市场经济中的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竞争意识。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衰减的周期越来越短,如果学校教育不能和市场经济步调一致(仅就知识而言),培养出来的学生就缺乏竞争力。这就给教育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不断学习,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