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康复护理的措施

康复护理的措施

康复护理的措施

康复护理的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护理干预;心理护理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妇女乳腺癌的患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并有逐渐上升的趋势[1],而且年轻患者越来越多。根据病情的发展大部分患者选择乳腺癌根治术,而乳癌根治术必须切除患侧乳腺、胸大肌、胸小肌、腋窝淋巴结及结缔组织,由于切除范围广,常常并发术后出血,腋窝皮下积血积液、皮瓣坏死、患者上肢水肿及活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对患者术后愈合,早日康复及将来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对41例青年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护理,针对其损伤大、渗出多的特点对症施护,本着保证有效引流的护理,有效抬高患侧上肢预防淋巴水肿及渐进式功能锻炼的原则,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康复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1例,年龄27~55岁,平均42岁,已婚36例,未婚5例。左乳癌18例,右乳癌23例,接受改良根治术11例,根治术30例。住院时间17~32d,均在术中行快速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其中35例于术后第3w开始进行化疗。3例术后因皮下积血积液至皮瓣坏死延期愈合。2例因患侧肢体淋巴水肿致上肢轻度的功能障碍。

1.2方法

1.2.1心理护理干预 乳腺癌手术患者,有迫切的手术治疗意愿来拯救生命,又因手术切除使躯体功能的完整性丧失,使患者作为女人的感觉和自尊心受到威胁[2]。所以我们必须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人性化服务的核心就是要尊重和理解患者,给予关爱[3]。①深入浅出地向患者介绍有关乳腺癌预后与手术知识,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②多接触患者,鼓励患者诉说感受,引导患者多想好的一面,保持乐观情绪,减轻内心的失望和痛苦。③以同情、支持的态度,用劝导、启发、鼓励、消除疑虑和提供保证等交谈方法帮助患者认识问题,改善心境,提高信心。④让恢复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介绍治疗经验。⑤对未婚女性更应表示极大的同情和理解,消除其不能结婚的顾虑。⑥对已婚者,要作好丈夫的思想工作,鼓励丈夫经常陪伴患者,让其感受到爱的温暖,从而振作精神。⑦告诉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对健康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走出疾病的阴影。

1.2.2术后一般护理干预 术后应去枕平卧,暂禁饮食6 h后取半卧位可进流食,并抬高患侧上肢,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至病情稳定,以早期发现有无出血、休克等特殊的病情变化。每6 h测量体温1次,监测有无术后伤口感染。对麻醉作用过后切口疼痛的患者,应根据其特殊情况选择合适,采用针剂或药物止痛。护士在执行各项操作时除语调轻柔、动作轻巧外,还应向患者耐心解释,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使患者正视现实,配合整个治疗过程。

1.2.3保证有效引流的护理干预 乳癌根治术后,为了使皮肤愈合良好,避免发生皮下积血积液,术后应放置引流管,并用胸带加压包扎。为了保证有效引流,41例患者均采用负压器连接引流管,压瘪减压器,塞紧减压器塞形成负压引流。负压引流是一种主动引流,通过负压作用,将创口内渗液吸出防止发生皮下积血积液致皮瓣坏死,减少继发感染,同时根据患者需要调节负压,妥善固定,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引流量超过100 ml/h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引流管一般放置5~10 d,引流液颜色变浅、24 h少于10 ml局部无积血积液可考虑拔管。本组患者中有3例因减压器塞张开未形成负压引流致皮下积血积液致皮瓣坏死。

1.2.4有效抬高患侧上肢预防淋巴水肿的护理干预 患者术毕回病房即开始将一软枕置于患侧上肢下,使肘关节高于肩部、手腕高于肘关节、患侧上肢与床面成30°,直至术后10d,至少10 h/d卧于床上使用软枕。结果判定:①水肿:术后患侧上肢周径与术前之差大于1.0 cm。②活动及疼痛情况:以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方法为标准,患侧上肢术后1~3 d手指可屈伸、腕关节可回转、肘关节可屈伸;术后4~7 d上肢可前伸上下摆动;术后8~10 d上肢可上举过头摸至对侧耳朵,肘关节可摆动,上肢可上下左右摆动。患者在规定天数内达到以上标准且无疼痛为活动好、无疼痛,反之,本组一例因不能有效抬高患侧上肢致淋巴水肿,由于水肿疼痛致使活动受限或活动时感觉疼痛为活动差、疼痛。

1.2.5患肢渐进式功能锻炼 乳腺癌根治术须切除患侧的乳腺、胸大肌、胸小肌、腋窝淋巴结及结缔组织,由于切除范围广,术后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功能锻炼,将会造成患侧上肢的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应鼓励其术后的功能锻炼。故术后1~3 d早期使用健身圈,促进肢体血液回流防止手指肿胀,主要应锻炼手、腕部及肘关节的功能。可做伸指、握拳和屈肘等锻炼。当拔除皮瓣下负压引流后患者开始下床活动到出院为止主要为肩关节的锻炼。肩关节的锻炼主要防止腋窝周围组织瘢痕挛缩,影响上肢功能。由于此时接近腋下切口处的瘢痕组织尚未形成,故早期锻炼可使三角肌、斜方肌和背阔肌尽快恢复功能。这是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功能锻炼的重要一环。锻炼方法:①术后3~4 d患者可坐起开始进行屈肘运动。②术后4~7 d解除固定患者上肢的胸带后可练习患者手掌扪及对侧肩部及同侧耳廓的动作。③术后9~10 d已拆除切口缝线,此时可锻炼抬高患侧上肢,直至可与肩平;术后14 d练习将患侧手掌置于颈后使患侧上肢逐渐抬高至患者自开始锻炼时的低头位,达抬头挺胸位,进而能以患侧手掌越过头顶并接触对侧耳部为止。为了扩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此时还可做扶墙锻炼加强抬高患侧上肢的功能。患者出院后,应继续坚持患肢的功能锻炼,为了进一步使各项动作协调、自然、轻松,还可以进行以下功能锻炼[4]:①上肢旋转运动:先将患侧上肢自然下垂,五指伸直并拢,自身体前方逐渐抬高患肢至最高点,再从身体外侧逐渐恢复原位。注意上肢高举时要尽量伸直,避免弯曲,动作应连贯,亦可从反方向进行练习;②上肢后伸运动:患者应保持抬头挺胸,此外,患者还可在日常生活中制定提、拉、抬、举物体的各种负重锻炼,以增强患侧上肢的力量,使其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1.2.6出院指导干预 患者出院时,要向患者做好健康指导,告诉患者应注意的事项,避免在患肢进行医疗行为,预防患肢水肿,继续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及时复诊,定期化疗,把治疗和护理方案记录在出院病历上,嘱咐家属密切患者的心理和病情变化。乳腺癌患者经治疗出院后第1~5年,每6个月来医院随诊复查。5年后,每年随诊复查1次直至终生[5]。

2结果

41例患者除按乳腺癌根治术术后常规护理外,对刀口负压引流、有效抬高患侧上肢及渐进式功能锻炼进行了重点观察和护理。3例因负压引流器塞张开引流器不能维持有效负压,引起皮下积血积液致皮瓣坏死延期愈合,2例因术后不能有效抬高患侧上肢致患侧肢体淋巴水肿,因疼痛不能早期锻炼引起患侧上肢轻度的功能障碍,36例术后恢复较好,未发生并发症。

3讨论

3.1乳腺癌患者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单纯临床症状的缓解或消失,只能作为疗效评价的一个方面,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善和恢复也成为评价疗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了解和重视乳腺癌患者不良心理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躯体疾病的治疗和术后生存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2皮瓣坏死的原因 乳腺癌根治术后腋窝、皮下积血积液是导致皮瓣坏死的常见并发症,其最常见的原因除手术时游离皮瓣太薄,切除范围大,皮瓣游离不够致皮肤紧张度过高,造成皮肤供血太差,使术后皮瓣坏死液化外,术后能否有效引流都可导致腋窝皮下积血积液致使皮瓣浮起引起皮肤液化、伤口感染、皮瓣坏死。主要原因就是术后引流不能持续负压吸引,护士在观察和护理时全凭经验。本组1例患者因减压器塞张开,不能维持有效负压致皮下积血积液致皮瓣坏死延期愈合。而负压器除维持负压外还因其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患者携带下床活动,因其透明护士根据其刻度随时记录出血量,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3.3有效负压引流减少并发症 乳腺癌根治术后对于切口要妥善固定、加压包扎,并注意患侧上肢外展功能位,保持敷料清洁干燥,特别要重视胸部切口的引流和腋下引流。保证负压引流管在持续负压状态,应避免引流管扭曲、打折;活动时应将引流管固定好,防止早期脱落;引流管不宜过高,防止引流液倒流,造成逆行感染。护士应准确记录负压引流量和性状,发现引流量过多时要及时通知医生警惕发生术后大出血,过少时要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3.4有效抬高患侧上肢预防淋巴水肿 淋巴水肿是指液体及血浆蛋白在脉管外组织积聚,是乳腺癌根治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淋巴和血液回流障碍而引起,除了与手术方式、腋窝淋巴组织清除等因素有关,患侧上肢水肿也与术后护理有密切关系,而有效抬高患侧上肢是预防淋巴水肿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组发生2例就说明有效抬高患侧上肢的重要性。所以,经向患者讲解软枕的作用和使用的必要性,基本能够主动使用软枕。有效预防淋巴水肿的发生,且有助于水肿消退,减轻痛苦,促进恢复患侧上肢的活动。而且由于使用软枕较为舒适,因此患者依从性好,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3.5渐进式功能锻炼能明显改善患者上肢功能 乳腺癌根治术须切除患侧的乳腺、胸大肌、胸小肌、腋窝淋巴结及结缔组织,由于切除范围广,易损伤其周围血管神经和肌肉,使患者术后出现肩部僵硬、肌肉萎缩、患肢功能障碍,功能锻炼能促进全身和局部血液运行,促使病理产物吸收和排除,从而减轻疼痛,加快患肢消肿,有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上肢功能,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4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是治疗乳腺癌较理想的方法。在临床上除手术操作外,乳腺癌根治术术后心理护理及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是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通过对41例乳腺癌患者采用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应用负压引流、有效抬高患肢预防淋巴水肿及患肢渐进式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早预防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春梅,任敏,赵小波,等.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研究进展[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9):16-17.

[2]于艳静,王金香.乳腺癌患者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成因[J].护理研究,2005,19(12A):2554.

[3]王秀梅,范秋霞.人性化服务的内涵及在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6B):1035.

康复护理的措施范文第2篇

南宁市第六人民医院,广西南宁 530003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妇产科所接收的8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进行随机分配,包括行专业系统的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及产后康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以及仅仅进行普通的健康知识及常规康复护理的对照组,并在产后3个月时进行随访,查看盆地功能康复护理的效果。结果 产后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组的肌力测定级别达3级及以上例数为35人,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尿失禁、性生活满意度和盆腔器官脱垂等各方面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具有较好的促进与改善作用,而且可以明显减少产妇的尿失禁现象,降低了产妇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概率。

[

关键词 ] 护理干预措施;产后;盆底功能;康复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a)-0036-02

当前,越来越多产妇出现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此疾病现已引起社会及医务人员的广泛重视。可以说,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了妇女的生活质量,现有许多报道指出,适当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将有可能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促进其康复,笔者结合多年的妇产科临床经验,针对本院的80例初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下面将就此展开论述,现将研究报道叙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妇产科2012年9月—2014年2月期间所接收的产后6周在我院进行复查的8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年龄范围为22~36岁,孕周为37~42周,均为单胎产妇,且全未出现妊娠合并症、急性、慢性传染病。医务人员根据产妇的自身意愿,将其随机分为40例观察组与40例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孕周、健康状况等方面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及饮食常规护理干预 ①对这两组产妇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尤其注重对产妇进行盆底肌保护的健康教育,例如在产后一个月内应当多加休息,避免劳累,禁止盆浴,在两个月内禁止同房等,避免在产褥期出现感染。另外,必须向产妇说明在产后应当避免负重,尽量不要久坐或就蹲,避免过度增加腹压。

②对这两组产妇进行饮食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在产后多食用蔬果,健康饮食,尤其禁止喝酒、抽烟、饮用浓茶、咖啡及其他辛辣食物。

1.2.2观察组产妇的护理干预措施 依据观察组产妇适应症和禁忌症制定护理治疗方案。盆底肌锻炼方法:作缩进肛门动作,每次时间≥3 s,之后放松。持续15~30 min,2~3次/d电刺激法:电刺激强度必须检查以患者耐受,感知不到疼痛为前提。

1.3观察指标

于产后3个月测定2组产妇盆底肌肉张力(0~5级,级别愈高,表示恢复效果愈好),问卷调查其尿失禁、性生活满意度等,POP-Q评分评价盆腔器官脱垂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孕妇产后3个月盆底肌力比较

2组产后3个月盆底肌力测试评分情况比较,可以明显发现观察3级及以上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2组产后3个月盆底肌力比较(n)

2.2 两组产后3个月随访尿失禁、性生活满意度和盆腔器官脱垂情况比较

2组产后3个月随访尿失禁、性生活满意度和盆腔器官脱垂情况比较,如表2。

表2 两组产后3个月尿失禁、性生活满意度和盆腔器官脱垂情况比较

[n(%)]

3讨论

根据临床资料表明,当前我国的已婚育女性中有40%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一般表现为产妇在产后出现子宫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状况,这是由于患者在妊娠期由于子宫增大,对盆底慢性牵拉引起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盆底支持结构出现缺陷、损伤,最后引起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及性功能障碍等盆底功能障碍。

关于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方法,目前有Kegel盆底肌训练、阴道哑铃、电刺激、生物反馈等,但鉴于以上医疗护理器械在基层医院尚未得到完全普及应用的现实,本文针对观察组进行盆底肌评估,并进行盆底肌锻炼,加以电刺激疗法的专业系统化护理治疗进行护理干预;而对照组仅仅是进行普通的产后健康教育及常规的康复护理。主要探讨了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结果发现应用盆底肌评估加盆底肌锻炼,辅助电刺激疗法的专业系统化护理治疗的观察组产后3个月随访盆底肌级别≥3级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提示该护理疗法对促进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产后6周以后的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包括盆底肌肉的针对性训练,能够减轻轻度及中度子宫脱垂,阴道膨出,对因生育引起的各种尿失禁疗效显著,阴道紧缩度增强,性生活质量提高,腰背痛症状减轻,因此可以据此制定盆底肌治疗个性方案,借助电刺激疗法和常见的康复体位巩固训练,在基层医院有明显的推广应用价值。

[

参考文献]

[1] 杨继忠,刘静华,蒋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干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2(17):124-125.

[2] 苏曰华,刘萍,崔福鸾.阴道正常分娩对盆底组织的影响及产后康复治疗措施探讨[J].吉林医学,2011,32(3):446-447.

[3] 赖俏红,黄惠芳.120例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25):13-14.

[4] 易念华,刘海意,乔福元,等.武汉市初产妇盆底肌力调查及产后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24(5):361-363.

[5] 高原,李雯华.产后盆底康复的个体化治疗100例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8),936-939.

[6] 邓海英,刘芬,胡建梅.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的护理研究[J].医学信息,2011,24(9):24-27.

[7] 朱兰,郎景和.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策略[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12):793-794.

[8] 邓海英,胡建梅,刘芬,等.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的护理研究[J].医学信息杂志,2011,24(9):601-602.

[9] 王雅贤,刘颖琳,陈少青,等.产后盆底肌肉训练对改善盆底功能的作用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8):593.

[10] 符白玲,邓惠贞,罗燕琴,等.盆底肌肉康复器预防早期产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杂志,2009,7(7):1911-1912.

[11] 王凤珍,张虹霞.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用于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作用的分析[N].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0):3248.

[12] 邓晓云,张海燕,吴秀娜.女性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技术应用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杂志,2011,24(12):627-628.

[13] 丁立新.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妇女239例临床疗效分析及意义[J].临床医学,2012(7):72.

康复护理的措施范文第3篇

1.脑血管病早期症状

脑血管病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甚至严重时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也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 在我们的周围,都可以看到不少的脑血管病患者不停地被疾病所困扰着,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的不便与压力,因此,我们要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脑血管疾病早期症状都有哪些呢?

①经常性头痛、头晕、耳鸣。

②思维缓慢,反应迟钝,记忆力减弱,注意力不集中,是脑血管疾病的前兆,必须及早治疗。

③失眠、多梦、睡眠质量差。

④蹲或坐着站起时头晕得厉害。

⑤手指尖或手指发麻,摸东西没感觉,甚至洗手脚时对水的温度反应迟钝。

⑥舌头经常发麻、发僵,说话不利索。

⑦嘴角常感到湿润或情不自禁流口水。

⑧偶尔感到腿发麻,需按压或拍打方觉得好转。

2.脑血管病的预防

据 2007 年 5 月中国卫生部公布的最新资料,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以脑卒中为代表的脑血管疾病是第二大死亡原因,仅次于肿瘤。脑卒中一旦发生,后果严重,非死即残,致残率高,脑卒中遗留长期严重的躯体和精神伤残。那么预防脑血管的发生,就必须了解,脑血管在什么情况下、什么基础上发生,我们称这种 “情况”、这种“基础”为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并治疗这些危险因素,就可达到预防脑血管病发生的目的。

目前我们已经掌握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第1 类是不可纠正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种族,性别和家族史;第 2 类是可以纠正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糖尿病,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血脂异常和心房颤动(AF) ;第 3 类是一些可能潜在的危险因素: 如肥胖,体力活动少,过度饮酒,高凝状态,激素替代治疗等。

脑血管病三级预防介绍:

①一级预防:如果个体只存在上述危险因素一种或几种而没有脑血管的先兆或表现,我们把它列为一级预防对象,积极治疗存在的危险因素,同时定期监测其它危险因素的发生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尤其高血压病的预防最为重要。

②二级预防:个体已存在危险因素且已出现中风先兆如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给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严重脑血管病发生, 为二级预防。

③三级预防:对已患中风的病人,早期或超早期治疗,降低致残程度,清除或治疗危险因素,预防再发,为三级预防。

3.研究对象

对天水四0七医院神经内科 2011年3月―2014年5月收住的脑卒中患者160例,年龄在55-65岁,男性80例、女性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男性40例、女性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症处理;试验组根据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同时家属及患者共同参与,预测将来会出现的问题,给于提前预防,三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

4.研究结果

采用此护理措施的患者及家属能够认识到该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发病后的后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护理,可有效减少此疾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能够认识到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学习康复训练的方法,参与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病情变化,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而且医疗费用大幅度下降。

疗效判定标准:是利用表1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运动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得出结果。

5.讨论结合结果进行分析、解释!

经过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死亡率分别为45%和40%,致残率分别为50%和45%,治愈率分别为5%和15%的对比,可以证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症处理;试验组根据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同时家属及患者共同参与,提前预测预防,收到的效果较明显,所以我们应该做到让家属及患者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危害性,加强其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人们能够认识到减少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发病率的因素及发病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提高人们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提前预防疾病和加强患病后的护理,使其早日康复,可以有效减少医疗的投入。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提高人们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提前预防疾病和加强患病后的护理,使其早日康复,可以有效减少医疗的投入。

②使人们认识到脑卒中对人类造成的后果。

③使人们了解脑卒中给社会及家庭造成的经济及精神负担。

康复护理的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结直肠癌;围术期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3(b)-109-02

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是源于心脏外科手术的一种崭新的外科理念[1]。旨在通过一系列围术期护理措施,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减轻患者痛苦和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康复速度,降低死亡率[2]。为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及效果。笔者对本院68例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6月~2010年11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同意接受加速康复外科治疗和护理措施的患者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为29~75岁,平均为(52±16.5)岁。其中,升结肠癌9例,横结肠癌7例,降结肠癌5例,乙状结肠癌6例,直肠癌7例。同期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的患者34例。男17例,女17例,年龄为31~78岁,平均(54.5±15.8)岁。其中,升结肠癌7例,横结肠癌5例,降结肠癌8例,乙状结肠癌8例,直肠癌6例。

1.2 方法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组:术前晚6~10时口服800 ml 12.5%葡萄糖溶液,麻醉诱导前2 h再口服400 ml 5%葡萄糖溶液(10 min内喝完),肠道准备需指导患者使用开塞露、乳果糖排便;不放置鼻胃减压管;选取半衰期短的进行静吸复合麻醉;术中切口尽可能小,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1次;为预防体温过低,可采用温水冲洗腹腔;不放置腹腔引流管;术晨常规放置导尿管,术后3~5 d拔除;清醒后6 h协助患者取左、右侧卧位或半坐卧位,每2小时更换1次。鼓励患者术后早期在床上进行屈膝、伸髋或坐起等自主活动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自行翻身或下床;术后第3天指导下床活动。术后12 h经鼻空肠营养管滴入少量0.9%NaCl溶液,24 h后开始逐渐增加肠内营养液至足量。术中经硬膜外或静脉使用镇痛泵持续镇痛72 h。

常规护理组:常规术前禁食8~12 h,术晨保留胃管,术后48 h肠外营养,待肠道功能恢复(排气、排便)后可适当饮水,循序渐进进流质软食。术后疼痛无法忍耐时给予镇痛剂。

1.3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两种护理方法对各指标的影响如表1所示,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的观察组胃管留置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显著少于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P

3 讨论

对结直肠癌患者给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是指在围术期运用FTS理念,依据循证医学证据进行的一系列优化护理措施[3]。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提倡术前宣教围术期各阶段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应对方法,使患者在术前有身体上和精神上有充分准备;针对患者术后因手术创伤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及焦虑、饥渴、烦躁等不良反应,快速康复外科护理采取术前术前6 h禁食,术前2 h禁水,术前2~3 h开始给予口服葡萄糖;术中给予镇痛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减少护理减轻或阻断神经传导带来的手术应激反应;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护理和早期活动护理,增加患者肠蠕动和肺活量,促进切口处及下肢血液循环,避免术后发生深静脉栓塞;对患者术后液体治疗需避免大量静脉补液,尽量于术后早期2~3 d停止,如患者清醒,则可给予少量多次饮水;帮助患者尽快康复[4]。同时,在围术期加强心理护理,使患者在对手术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克服恐惧、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以积极、乐观、自信的态度面对手术和康复治疗,从而尽早恢复健康[5-6]。本组对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和常规护理方法护理结直肠癌围术期患者的各指标进行了比较,观察组胃管留置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李艳华,程黎阳,谢正勇,等.快速康复外科新理念在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12(5):109-112.

[2]刘春远,王海波.快速康复外科在结直肠手术的应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7,41(3):12-14.

[3]徐忠凯,郑春宁,孙少川,等.快速康复外科技术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J].山东医药,2008,48(44):45-46.

[4]徐红.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结直肠癌围术期护理的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5):79.

[5]张华,赵林,王子卫,等.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腹腔镜结直肠癌围术期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0,39(13):1761.

康复护理的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戒酒 康复 复饮 原因分析 应对策略

酒依赖和酒滥用是当今世界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有研究发现酒精滥用与高离婚率、暴力犯罪、交通事故、自杀明显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酒依赖、酒中毒、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呈大幅度上升趋势。2001年国内12地区调查为0.1%,2004年国内7地区调查为0.68%,而2005年国内9个城市15~65岁四种职业人群的调查平均患病率为37.27%。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戒酒疗法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发展。大部分嗜酒者通过系统的治疗告别了酒依赖,但也有少部分康复出院后一年内又复饮而再次入院。我们对此进行了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04年5月~2007年5月间在我科收治的戒酒患者40例,进行出院跟踪随访。40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慢性酒中毒后诊断标准,均为男性(因我科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8~71岁,平均(40.5±7.1)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8人(占20%),初中20人(占50%),小学及以下12人(占30%),其中农民24人(占60%),工人及其他16人(占40%);饮酒史5~45年,平均(19.8±9.2)年,每日饮酒量0.3~1kg,随访中未复饮者28例(占70%),复饮者12例(占30%)。

2 复饮原因分析

2.1 缺乏有关酒方面的知识 酒精系神经物质,是一种麻醉剂,对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长期或大量饮用,易出现依赖、酒中毒性精神障碍,甚至引发心脏、肝、肾等器官的功能损害及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如神经组织慢性病变、多发性神经炎、视神经变性等,但绝大部分病人及家属尤其文化程度较低的病人缺乏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

2.2 缺乏良好的家庭支持 病人出院后,未按医生指导去做,一是不能坚持服药,二是不能改变以往的生活方式和不良习惯,家属只知道怨天尤人,殊不知酒精已损害了他们的身体及神经,个人饮酒的方式及对饮酒量的控制能力下降,若听到的是家属的一味指责,势必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而重新饮酒。

2.3 心理因素及人格特征 嗜酒者病前人格特征常为被动、依赖、自我为中心,易生闷气,缺乏自尊心,对人疏远,有反社会倾向。嗜酒者中反社会人格可达50%。有人饮酒的目的是借酒浇愁,通过饮酒缓解现实困难和心理矛盾引起的焦虑。

2.4 与病人的饮酒史及初饮年龄有关 从以上资料分析,病人饮酒史越长,初饮年龄越小,越容易复饮。

2.5 与病人自身的生活环境和事件有关 相当一部分患者嗜酒是因为生活上遇到坎坷或不近人意的地方,出院后这些事件和矛盾仍然存在或出现新的矛盾,病人又缺乏相应的积极的应对措施,以饮酒麻醉自己来逃避现实。

2.6 与家族性饮酒有关 部分病人家庭成员有每天饮酒的习惯,而病人出院后未脱离此环境,又缺乏自控而复饮。

2.7 与患者的文化程度及职业有关 以上资料可见,病人文化程度越低,复饮率越高,务农者明显高于其他。

2.8 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 由于长期过量饮酒,病人的性格改变较大,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大多 出现抑郁情绪,若出院回归社会后,周围对其不理解,甚至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均导致他们借酒浇愁而最终导致复饮。

3 应对策略

3.1 明显的酒依赖患者必须要住院戒酒,且要将病人与酒源完全隔离,其目的主要是对抗容易出现的戒断反应,对抗早期戒酒阶段的艰难、痛苦的而易重新复饮的渴求。

3.2 教育戒酒者家庭成员要理解酒滥用是一种疾病,只靠一般治疗是不能完全治愈的,家庭及社会的支持对病人的康复起决定性作用。要教会家属正确的应对技巧,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这样病人才不会受到孤立和拒绝,相反会得到理解,彼此沟通,使病人能振作精神,克服困难,持续戒酒,从而达到控制复饮的目的。

3.3 加强支持性心理治疗 了解病人的饮酒史及生活处境,分析病人的心理状态,向病人讲明酒中毒的原因及危害,帮助病人排除对抗治疗心理,同时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使他们认识到继续饮酒对生活质量的危害,对家庭及社会造成影响,努力提高患者戒酒的积极性,主动性,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帮助患者适应不能饮酒的生活模式。

3.4 出院后,要求家属为其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患者回归家庭及社会后,让家属了解复饮的相关因素,使患者尽可能脱离以往不利康复的生活环境,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从感情上同情关心,工作生活上给予帮助和支持,鼓励他们的微笑进步,用工作、休息、体育、娱乐充实其身心。鼓励其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有条件时可组织各种戒酒活动,由十名左右酒依赖者及戒酒者参加,让有成功戒酒经验的依赖者把自己的亲身体验和经验教训传授给参与者,激发其持续戒酒的愿望和信心,促进其家庭功能、职业康复及社会适应。

3 护理措施

3.1 做好住院时支持性的心理护理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成功的关键。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和修养,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给患者以安全感和信任感。酒依赖患者大部分是在强迫下来住院戒酒的,首先护士要向病人讲明酒依赖的病态发展趋势及住院治疗的必要性,戒酒的治疗经过。护理人员在生活上给于关心照顾、心理上安慰,减少或消除病人的恐惧、焦虑情绪,使病人尽快熟悉环境并安心住院。

3.2 人格障碍的心理护理

患者表现情绪不稳、以自我为中心,执拗、易激惹、常无理取闹时,护理人员应有耐心,要有控制自己情感的自制力,在感情上接纳包容他们,把他们当亲人对待,用温暖和关心的语言、坚定沉着的态度、宽容理解的胸怀取得他们的信任,缓和他们的情绪,在不违反原则的基础上尽量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决不能因患者的粗暴无理使自己流露出厌恶鄙夷或恐惧情绪,而引起患者的逆反心理和敌对情绪。低自尊者,他们一方面缺乏自尊,另一方面又需要自尊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其内心充满矛盾和顾虑。此时工作人员应尊重他们,在生活上关心帮助他们,设法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自觉配合治疗。

3.3 戒酒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患者在戒酒过程中运用生理性厌恶刺激疗法,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厌恶行为心理治疗原理,积极配合医生并给予有效的语言暗示。在此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药物反应和情绪变化,从心理上给予鼓励和支持,当病人出现情绪不稳、焦虑、易激惹、四肢震颤、行走不稳等戒断症状时,护士要耐心向病人讲解戒酒方面的知识,关心体贴病人,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并鼓励病人积极参加娱乐活动如看自已喜欢的电视剧、打乒乓球、打扑克、玩跳棋、象棋、听音乐等等转移注意力,减轻或消除其负性情绪,达到治疗的目的。

3.4 患者家属的心理指导

家属的支持与合作对患者戒酒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向家属宣传病人入院后有强烈的饮酒欲望,在戒酒期间病人如果复饮会对其身体造成损害并影响戒酒效果。所以要求家属配合,不要给病人偷带酒喝,并要求家属遵守病房规章制度。酒依赖患者多产生自卑、脆弱、孤独等一系列负性心理,他们渴望得到社会、亲人、朋友的理解、关心和支持,故亲朋好友多陪伴患者精神上给予鼓励。患者出院后仍需要家属亲友的监督和帮助,反复解释戒酒需要一个过程,会有一定的痛苦,个人的决心和毅力是戒酒成功的关键,外界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告诫病人要勇于面对困难,树立戒酒的决心和勇气,最终达到戒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