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康复护理的目标

康复护理的目标

康复护理的目标

康复护理的目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优质护理;康复科;应用价值;目标管理

康复医学科是医疗机构在康复医学理念指导下,应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的专业康复技术,开展预防、诊断与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患者功能障碍的科室[1]。近年来,脑卒中、严重创伤等可致功能障碍危重症发病率不断上升,功能障碍患者例数也随之增多,人们对康复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康复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涉及运动康复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某院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康复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康复科收治患者29例为常规组,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25~79岁,平均(68.2±9.2);肢体运动功能复健4例、脑卒中后遗症康复15例;选取2013年1月~8月收治患者30例为优质组,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7~81岁,平均(66.8±10.0)岁;肢体运动功能复健4例、脑卒中后遗症康复1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功能缺失、康复目标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患病前无认知、运动障碍;②符合康复科收治条件;③未接受过相关康复治疗。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安排统一的康复小组,负责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常规组护理采用责任护理制,优质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

1.2.1 常规组 由护士分管患者,全程护理,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主要负责病情观察、生活护理、健康教育,与康复小组相互配合,落实康复治疗计划,指导患者完成治疗内容,利用评价表完成评价。

1.2.2 优质组 ①开展培训:?开展学习培训,充分了解优质服务的内涵,务必使每一个护士提高对优质服务的重视;?为提高康复效果,对护士进行康复知识培训,提高其综合护理能力,培训时间2个月左右,掌握康复疗法实施、评定方法,掌握治疗技能,如步态分析、语言功能评定、作业分析、理状态评估等:?培养护士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制定更加规范服务标准,并不断完善:?将原有服务标准进一步细化,并落实至护理目标之中,如常规护理服务项目细则,等;?注重细节完善,查漏补缺,护士在开展护理过程中,不断查漏补缺,完善服务标准。?提升服务内涵,实施目标式管理:明确每一项护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并以此为立足点不断丰富服务的内涵,如对患者实施生活护理时,应以患者需要为目标。④追求个性化护理:康复科患者病情各异,病因、病情、功能障碍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康复条件基础也存在较大差异,护士在开展护理时应在康复计划的基础上,充分照顾患者个体情况,如性格、情绪、文化水平、心理需要,护士需细心观察,与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⑤贵宾式服务:?康复科患者经济水平相对较高,生活优越,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护士工作难免吹毛求疵,提供贵宾式服务非常必要,护士应注重仪表着装,宜简洁大方,注重仪态,宜端庄稳重;视场合情景,选择合适职业态度,如实施技术操作时应稳重,实施生活护理时,应真诚友善,等;?维护病情环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改造病区环境,避免物品杂乱堆放,整理相关器材器械;尽量维护病区环境的安静、整洁,禁止护士窃窃私语,除治疗护理需要外,避免在病区内走动,创造相对独立的病区环境。

在患者出院前后测评ADL生活能力指数、患者满意度(对治疗康复情况评价、对护士评价)。

1.3观察指标 ADL评分、患者满意度(康复质量评价、护士评价)、护理不良事件(并发症、死亡、护理差错、意外事故、医患纠纷)。

1.4判定标准 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共14项指标,其中躯体生活自理量表6项、工具日常生活能力8项。评定可分为总分、分量表、单项三个部分;满分64分为正常;单项4分为正常,2~3分为功能下降,0分表示完全丧失,分值越高,代表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强,凡有2项或2项以上项目评分≤2分,或总分

1.5统计学处理 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

3讨论

康复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康复医学科设置条件也较苛刻。关于康复疗法的研究较多,其路径、方法已基本成熟,但不同医院实施效果仍存在较大差异,提示影响康复效果的因素较多[3]。

本次研究中,优质护理注重医护一体化、提升护士综合护理能力,注重挖掘康复护理内涵,注重挖掘患者心理、生理等综合需要,注重创造维持和谐的病区环境使患者心理舒适,细节管理以规避风险因素,以达到实现护患和谐、提升生活细节活动锻炼量、促康复治疗工作落实的目的。结果提示,实施优质护理之优质组患者功能障碍恢复良好,恢复效果优于常规护理之常规组,护理不良事件例次率低于常规组,患者满意度显著上升[4]。

参考文献:

[1]张庆梅.优质护理在康复护理服务模式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9):161-162.

[2]金娟,刘守国.ADL评估量表在康复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2,38(20):2495-2497.

康复护理的目标范文第2篇

湖南湘雅博爱康复医院神经康复中心,湖南长沙 410008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康复单病种限价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工作方法。方法 采用同期队列研究对比传统组(未实施临床路径组)与路径组(实施临床路径组)的护理效果。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Batthel指数评分),疾病相关康复知识掌握度,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结果 路径组较传统组可提高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效果P<0.05,疾病相关康复知识掌握度提高,P<0.05,单次住院总费用下降986.33元,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改善提高脑卒中患者ADL,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推广。

[

关键词 ] 临床护理路径;脑卒中;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b)-0113-03

[作者简介] 康杜新(1982-),女,汉族,湖南冷水江,本科,主管护师,主要研究康复护理及护理管。

目前,由于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生活节奏变快,压力加大,人口老龄化,出现脑卒中的患者越来越多,年龄也日趋年轻化。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致死率缓慢地持续下降,然而存在躯体障碍的幸存者不断增加。幸存者中约有3/4 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给患者本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s, CNP)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 年代早期,是一种先进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1]。临床路径是指医疗健康机构的一组多学科专业人员(包括医师、临床医学专家、护士以及医院管理者等) 共同制定的、针对某一特定的疾病或手术的、标准化的照顾计划[2]。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各专业协作配合,确保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服务,同时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保证资源合理及有效的使用,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缩短住院时间[3]。临床护理路径要求通过护理专家小组的协商来设计最佳的治疗计划,避免了由于护理水平不同造成病人的护理效果不同,减少了护士临床处理的随意性。脑卒中康复临床护理路径是否能提高卒中治疗的效果,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或家属教育依从性,国内外在实施后评价不一。我们在实施脑卒中临床护理路径后,对其进行评价,了解对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

1纳入及排除标准

1.1纳入人群

①市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②2013年1月1日以后发病住院或有新发病灶者,病程不超过180 d。

纳入病种:为脑血管病,ICD10码:I60.0-I69.8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出血(非创伤性,含高血压性、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血管畸形破裂、梗死后出血等);非他非创伤性脑内出血;脑梗死(动脉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及闭塞、栓塞、分水岭梗死等);中风,未特指为出血或梗死;入颅前动脉的梗死或狭窄,未造成脑梗死;颅内动脉(前、中、后、基底等)闭塞或狭窄,未造成脑梗死;其他脑血管病;其他部位的疾病所引起的脑血管病。

纳入标准:①生命体征平稳;②神经科专科处理结束;③脑卒中相关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或平稳;④接受系统康复诊疗后仍存在较重的功能障碍,有并发症或合并症,如意识或认知障碍、气管切开状态、吞咽障碍等,需继续住院康复治疗。

1.2排除标准

急性心梗;各种原因所致心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常规康复训练者;严重感染未控制者;同时伴有严重症状的明确诊断血液病、恶性肿瘤、精神病或精神症状患者;各种原因所致肾功能较差,Cr>177 umol/L者。①住院时间<7 d,未能进行两次康复功能评定者;②路径组在入院后因各种原因未能按临床路径进行治疗者;③病历资料欠完整;④出院后失访者;⑤标准住院天数:22~30 d。(视病情轻重而定);⑥住院总费用参考标准:18000元。患者自费比例分别为:在职人员15%,退休人员10%将在本院2013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收治的脑卒中患者,根据长沙市医保脑卒中康复单病种试点政策,将符合试点条件者纳入路径组组138例,其不服条件者定位传统组156例,应用临床路径实施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2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本科从2013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脑卒中患者中符合长沙市医保脑卒中单病种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2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经济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方法

传统组给予传统的神经康复科护理工作流程对病人进行护理。常规护理工作流程包括:责任护士进行:健康教育,包括介绍病区环境,规章制度及常规的医学疾病知识,康复训练指导,出院宣教;每天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路径组采用临床路径模式进行护理。临床路径由脑卒中专科医生、治疗师、护士长和专科护士共同制订,分工执行;护理队伍结合脑卒中临床路径制定出护理临床路径实施细则:由当班护士、责任护士及护士长组成三级护理管理模式,根据住院天数,明确每天的工作任务,并在相应路径执行单上签名。

具体护理路径执行细则如下。

2.2.1入院当天①入院护理评估:基本资料、吞咽能力判断(洼田饮水试验)、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认知功能、言语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全身营养状态评估、压疮高危评分、二便失禁评估、心理社会评估。②入院宣教:包括病房环境、设备、设施、规章制度、作息时间、饮食就餐、病区主任护士长、管床医生与责任护士、责任治疗师等。③测量生命体征。④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⑤协助医生安排并落实康复评定。

2.2.2 2~10 d①每日护理评估:评估ADL、吞咽功能、压疮进展及转归、了解血、尿、大便常规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清楚肺部及泌尿系情况、抑郁及焦虑量表评定心理状况。②根据康复评定落实康复治疗项目(首次带患者至治疗部、熟悉环境、对应治疗师及治疗项。③定时测量生命体征。④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⑤常规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⑥二便失禁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ADL指导、良肢位摆放、行预防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知识宣教、康复健康教育。

2.2.3 11~23 d①每日护理评估:评估ADL、言语、吞咽功能、压疮进展及转归、功能恢复进展。②定时测量生命体征。③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④常规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⑤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行预防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知识宣教等并发症的预防、康复健康教育、二便失禁指导、心理护理、ADL指导、发音训练及吞咽困难等康复护理。⑥辅助器具的选择与使用指导。⑦满意度调查。

2.2.423~30 d出院前一天,具体天数视患者病情而定。①出院指导与宣教(包括用药指导、康复锻炼指导、出院手续的办理、费用的结算、出院流程等);②协助办理出院手续;③满意度调查。

2.2.5 出院后的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服药,饮食、继续康复锻炼、功能恢复进展,定期复查等)各个岗位分工协作,取长补短,保证各项工作在既定时间内有明确责任人完成。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按照路径的细则进行护理工作,护士长对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的工作进行日常检查监督,纠正补充。

2.3 评价指标

比较2组患者健康教育依从性、住院医疗费用、护理质量满意度、ADL的改善的影响

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2个样本均数差别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两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比较,干预组在穿衣、进食、洗澡、入厕、转移等方面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卒中在国际上已经是继心血管病"肿瘤之后排名第三的致死原因。中国卒中的发病率排名居世界第一,我国第三次国民死因调查结果表明,卒中已升为中国国民的第一位死因。美国每年新增卒中患者约60万,直接和间接医疗支出超过650 亿美元[5-6]。目前认为,卒中患者发病1个月内为恢复早期,发病1~3 个月为恢复中期,发病 4~6个月为恢复晚期,超过 6个月即为后遗症期.卒中的康复治疗应分期分级进行。卒中三级康复治疗体系即根据卒中后疾病恢复的不同阶段而设立。按照我国卫生部的要求,三级康复医疗包括在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神经内科、骨科和康复医学科的急性期康复治疗(一级康复治疗),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或康复中心的稳定期的中期康复治疗(二级康复治疗) 和社区康复医疗机构的恢复晚期及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三级康复治疗) [7]。卒中的康复医疗也应建立起相应的康复治疗体系。伴随卒中康复治疗三级体系而来的,是在各级机构内应当建立规范的、有承接关系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单病种临床路径。为此,我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率先在长沙市开展脑卒中康复临床路径,并进行规范的单病种管理。

本研究结果提示实行单病种管理后,路径组患者ADL能力、住院费用较传统组减少986.33元,同时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达到90.41%优于传统组的72.47%。路径组较传统组可提高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效果显著,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8]。疾病相关康复知识掌握度提高,P<0.05。本次研究的结果页表明,在临床路径下,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师指示后才为病人实施治疗护理, 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病人亦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 主动参与护理过程, 增强了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增加了康复知识,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康复进程中,从而密切了护患关系, 达到了最佳护理效果, 护患双方相互促进, 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结合的工作模式。护理管理者也可通过护理路径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精心治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降低了住院医疗费用。

所以根据本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将脑卒中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的经验进行推广,并且应当考虑患者从三级康复医院或综合医院康复科出院后的社区管理。虽然经过规范的康复后,患者的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功能独立性、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但是想在20多天的住院时间里达到完全自理,或达到患者可能达到的最理想水平,甚至重返工作岗位,那还有一定的差距。剩下的工作,必然要由社区康复中心来完成。因此我们有必要为这些患者制订一个到社区以后的康复路径,以后社区康复工作者易于掌握。

[

参考文献]

[1]周红,张丽芬,王际容.临床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当代护士,2012(3):137-138.

[2]袁剑云,英立平. 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8.

[3]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 (1):59-61.

[4]陈小慧,周作霞.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及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23-125.

[5]Demaerschalk BM,Hwang HM,Leung G. US cost burdenof ischemic stroke: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AmJ Manag Care,2010,16(7):525-533.

[6]Ovbiagele B,Nguyen-Huynh MN. Stroke epidemiology:advanc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disease mechanism andtherapy[J].Neurotherapeutics, 2011,8(3):319-329.

[7]单春雷,余滨宾,励建安.建立规范化的卒中三级康复治疗体系[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9(6):281-284.

康复护理的目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焦点解决模式;脑出血;生活质量;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5(b)-015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olution-focused mode nursing on the quality of lif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19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treated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 (99 cases) and the solution-focused group (99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self care ability score, SAS score, SDS scor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were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nursing, the scores of self care ability, quality of life, SAS and SD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After nursing, the scores of self car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nursing, but the scores of SAS and SDS were significant lower,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fter nursing, the scores of self car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solution-focused mode group were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 while the scores of SAS and SDS were significant lower (P < 0.05). Conclusion The solution-focused mode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relieve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which is beneficial to functional recovery and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Solution-focused mode; Cerebral hemorrhage; Living quality; Anxiety; Depression

脑出血是指因非外伤引起的脑实质出血,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具有病症急迫、病情严重、进展快速、并发症多等特点,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1-2]。脑出血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变化,降低了患者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焦点解决模式是近年来临床上新出现的一种护理模式,其核心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该方法主张使用正向、朝向目标、朝向未来解决问题的观点来改变患者的不良现状[1]。本研究选取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以下简称“我科”)2015年1~12月收治的198例脑出血患者,探讨焦点解决模式对其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198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诊断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4]。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99例,男65例,女34例;年龄36~68岁,平均(46.20±11.75)岁;出血部位:基底节35例,脑室24例,脑叶19例,小脑11例,脑干10例;出血量为(43.50±1.58)m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0.45±10.58)分;发病到入院时间为1~7 h,平均(3.55±1.45)h。焦点解决模式组99例,男68例,女31例;年龄37~69岁,平均(46.50±11.20)岁;出血部位:基底节33例,脑室25例,脑叶20例,小脑10例,脑干11例;出血量为(43.65±1.98)m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1.15±11.20)分;发病到入院时间为1~9 h,平均(3.85±1.65)h。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脑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为首次发病;②行颅脑CT或者MRI检查后确诊为脑出血;③入院48 h后神志清醒;④具有基本的读写能力。排除标准:①严重的心、肝、肾脏系统疾病者;②恶性肿瘤患者;③合并颅内感染患者;④意识不清,不能完成本次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常规护理组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评估意识状态,观察瞳孔变化情况、语言表达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了解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状态,注意对患者呼吸道的管理,注意临床服药规律性。①心理疏导:护理人员首先要了解患者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让其多进行思维情感和行为的自我护理和评价。让患者自己拟定目标,通过自身的认知领悟,提高患者对于脑出血病情的认知,调动患者的心理资源和正能量,促使其将注意力集中在配合康复训练和临床治疗上。对于过于担忧康复进程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做好健康宣教,安抚好不良情绪,让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②社会支持:召集相似病情患者进行病情讨论,护理人员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协调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消除其焦虑、孤独感,类似病情患者可进行比较,提高康复训练的积极性。③做好康复指导:让患者每天主动进行康复训,包括关节、肢体的主动活动,有能力的条件下进行的更换,做好床上肢体的摆放,加强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和生理功能的锻炼。

1.3.2 焦点解决模式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医疗护理小组采取焦点解决模式进行护理干预。首先成立5人的焦点解决模式干预小组,均通过康复知识和焦点解决模式培训并考核合格。护理过程共包含描述问题、构建具体可行的目标、探查例外、给予反馈、评价进步五个步骤。①描述问题:在患者入院第1天详细了解患者的资料,并向患者及其家属描述其在康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与患者一起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此增强患者恢复的信心。②构建具体可行的目标:深入了解患者的家庭状况、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康复的需求以及对于恢复的期望,并与患者及其家属一起设立康复目标。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给予鼓励和指导,并制订详细的运动方案,同时争取患者家属配合执行。③探查问题并解决:总结并与患者分享以往康复成功的体验,对康复后功能的改善以及病情的好转进行假想,以增强患者及其家属的恢复信心。该过程中护理小组需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创造积极可行的交流方式,如讲座等,加强患者之间的经验交流,分享康复过程中的心得。④实施反馈:探讨目前阶段的康复目标进展情况,总结患者的优势及在此过程中体现出的能力,并以称赞和表扬的方式反馈患者,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向预设的康复目标努力。如果患者的康复效果不理想,可以鼓励患者不要气妥,适当改变并尝试新的行动,并予以支持,增强其信心,向康复目标努力。⑤评价进步:对于患者预后的总体康复效果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总结经验,并设定新的康复目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症状体征等,并以“刻度化”的方式向患者提问。另外,通过非量化指标对患者的整体状态进行评价,细化康复目标,从而更加直观地反映患者的进步,促进其向更高的目标奋斗。

1.4 观察指标

所有调查量表均在患者入院后第1天(护理前)及入院后3个月(护理后)进行评价,调查量表均由患者亲自填写。

1.4.1 自我护理能力评价 参考文献[5],利用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量表评价脑出血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情况,主要包括脑出血相关知识、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康复知识水平4个方面,每项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越强。

1.4.2 心理状况评价 ①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6]评价患者抑郁情况,按中国常模结果,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8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抑郁程度越严重。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6]评价患者焦虑情况,采用4级评分,根据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程度越严重。

1.4.3 生活质量评价 使用SF-36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7],主要观察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状态、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维度,每个维度评分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脑出血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各项目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护理干预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各项目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提高,且焦点解决模式组提高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1。

2.2 两组脑出血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护理干预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且焦点解决模式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2。

2.3 两组脑出血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护理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提高,且焦点解决模式组提高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3。

3 讨论

焦点解决模式是在临床上获得广泛应用的一种心理干预模式,由最初的临床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发展成为护理康复领域的一种常用方法[8-9]。焦点解决模式应用的核心之一是充分尊重个体、相信自身的资源和潜能,这也是该方法与传统问题解决模式的一大区别[10]。传统的康复护理模式往往注重向患者灌输如何进行功能锻炼的知识,而容易忽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往往缺乏具体行动而收效甚微。焦点解决模式则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弥补了传统康复护理的不足之处,充分提升患者的应对和适应能力,挖掘患者自身的能动性,提升患者的参与度,容易被患者接受[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前常规护理组和焦点解决模式组脑出血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各项目评分、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护理干预后两组脑出血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各项目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低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与以往研究结论基本一致[17-18],说明两组脑出血患者通过有效的护理,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绪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本研究显示,护理后焦点解决模式组脑出血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各项目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提示焦点解决模式在改善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绪方面优于常规护理。焦点解决模式以鼓励性语言作为载体,帮助患者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建立起最终适合患者自身的护理方法,进而提高康复效果[19-22]。焦点解决模式的核心是所设定的治疗目标由患者自己选择,并且患者拥有改变资源的权利,护理人员持尊重、合作的态度,向着属于患者自定目标的方向前进。由于脑出血严重的患者往往伴有较严重的意识障碍和精神障碍,通过语言难以与之沟通,这给焦点解决模式护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研究中此类患者均排除在外,这也是本研究的局限性之一。另外,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工作节奏普遍较快,而焦点解决模式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因此,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提示在培训过程中要加强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的培训,同时合理分配时间,以避免降低焦点解决模式实施的质量。

综上所述,焦点解决模式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英兰,杨胜甫.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对青光眼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5,14(6):24-27.

[2] 段笑那,刘学文.焦点解决疗法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4):3889-3891.

[3] 叶丽萍,叶碎林,梁燕飞.护理路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质量及领悟社会支持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5):77-79.

[4]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5] 郭丽娜,刘遥郭启云,等.中文版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8):1009-1013.

[6] 段泉泉,胜利.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9):676-679.

[7] 李鲁,王红妹,沈毅,等.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109-113.

[8] 杨晓梅,刘凌,唐金凤,等.应用焦点解决模式于老年COPD合并抑郁患者的成效[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 31(12):2217-2219.

[9] 廖震华,王文强,丁丽君,等.抑郁症共病焦虑障碍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5):552-555.

[10] 罗春,付益,黎开谷.康复治疗对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术后重型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9):2412-2414.

[11] 邓永莲,陈宗宁.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6(11):1453-1454,1509

[12] 刘红梅.Orem自理理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20):3063-3064.

[13] 胡晓琳,游桂英,李继平.社区中青年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6):1523-1525.

[14] 叶惠娟.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疾病杂志,2014,17(15):48-50.

[15] 徐春霞,任桂荣,梅彤林,等.心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J].河北医学,2015,21(9):1420-1423.

[16] 宋玉慧,何冰娟,高欣,等.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3, 30(9):1704-1706.

[17] 刘美.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8):131-133.

[18] 邹宏文,阳艳萍,张书平.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脑出血后忧郁状态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22(3):225-227.

[19] 蔡群,何秀云,傅武平.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和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5):584-585.

[20] 王艳芳,祝秀玲.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4,4(2):123-124,132.

[21] Lovato N,Gradisar M. A meta-analysis and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leep and depression in adolescents: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J]. Sleep Med Rev,2014,18(6):521-529.

康复护理的目标范文第4篇

中医康复是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理论,利用传统康复护理的方法,配合康复医疗手段,使形体和精神能尽量地恢复到原来的健康状态。而健康教育路径是为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据标准健康计划为某一类患者制定在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的路线或表格[1],能指导护士有预见性、主动性开展工作,并使病人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疾病护理过程,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2008年12月-2011年7月我科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中医哮喘康复健康教育路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从2008年12月至2011年7月甘肃环县中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20例,入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9岁;实验组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67岁,两组均有5年以上支气管哮喘病史,城镇(乡)居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两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2组均以中医整体护理为基础。

1.2.1 对照组 采用遵医嘱常规进行治疗护理,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按医嘱完成每日的治疗护理工作,并进行入院宣教,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随机口头宣教,出院健康指导,由护士长做最后评价。

1.2.2 实验组 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实施中医特色护理疗法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包括:成立中医哮喘康复健康教育路径小组,由专科责任护士进行全程指导并与辅助护士协作,应用治未病理论,以健康教育路径表为基础,以健康教育单为标准,完成检查、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并及时记录,护士长进行随机检查评价。制订中医康复健康教育路径表:参照美国Marion andMeriolean[3]的护理结果分类框架,应用中医哮喘康复护理疗法,以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制订中医康复健康教育路径表。见表1

表1 中医哮喘康复健康教育路径表

时间 中医哮喘健康教育内容

入院1h

入院2h

入院当天

入院2-4d

入院3-5d

入院6-9d

出院当天 1.介绍病区环境,安排病室,责任组长自我介绍

2.评估患者哮喘症状和气喘程度、肺功能、活动耐力、用药依从性,患者的心理状态、自我照顾能力、生活环境、有无接触变应源等

1.患者入院时多呈哮喘发作期,可使用解痉平喘,改善肺通气等功能的药物治疗

2.治疗前向病人讲解背肌针、平喘雾化吸入法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手段和作用,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使其背部肌肉放松,利于操作,以期达到理想疗效

1.介绍检查、治疗、化验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并由辅助护士陪护到相关科室检查

2.向病人讲解哮喘的诱因、怎样控制发作及治疗、药物吸入目的、技巧及注意事项等

1.教会病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哮喘的触发因素和发作的先期症状学会有效环境控制,戒烟,避免被动吸烟和预防呼吸道感染

2.指导患者自我检测病情,学会哮喘发作时紧急自我处理方法,学会利用峰速仪来监测自我的PEFR值,做好哮喘日记

1.饮食调护:饮食宜清谈、营养易消化、少量多餐,忌油腻、海鲜发物、口味过重及辛辣刺激性饮食,避免饮酒、吸烟等不良嗜好,以免诱发哮喘

2.治未病教育:嘱患者避风寒、慎起居避免感染。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

3.根据中医哮喘分型的辩证结果分别采用穴位针刺疗法以化痰定喘和中药汤剂温服

发放中医哮喘健康教育处方包括:哮喘基本常识健康教育处方、中西医药物使用健康教育处方、治未病健康教育处方、七情健康教育处方、饮食调护健康教育处方、调正气健康教育处方

强化以上健康教育内容,指导病人做呼吸操,讲解院外继续使用吸入疗法的目的、意义,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复诊计划等,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1.3 评价指标 出院前一天由护士长、责任组长负责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1)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测试2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得分≥80分为达标,否则为不达标。(2)采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2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得分≥90分为满意,否则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 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组比较采用X2检验, P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达标率 实验组健康教育达标、疾病认知以及相关技能掌握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2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调查结果 例(%)

组别 例数 健康教育达标 疾病认知 相关技能掌握

试验组 60 58 ( 96.67) 55(91.67) 56(93.33)

对照组 60 42 (70.00) 40(66.67) 43(71.67)

X2 值 15.36 11.37 9.75

P值 <0.05 <0.05 <0.05

2.2 患者满意度 试验组57例,达标率95.0%;对照组满意度

47例,达标率78.3%。试验组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2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组别 例数 满意 不满意

例数 % 例数 %

试验组 60 57 95.0 3 5.0

对照组 60 47 78.3 13 21.7

注:2组比较,X2=6.49,P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哮病范畴,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虽然近年来出现许多研制治疗哮喘的新药物和新的治疗手段,但是哮喘病的发生在世界范围内并未因此而降低,其病死率在逐年攀升,所以哮喘不仅给病人带来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而且由于易反复发作、甚至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加病情的严重程度增加,使患者失去治疗疾病的信心,哮喘给社会、家庭及个人带来严重的负担,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哮喘的治疗具有方法特殊、专业性强,需要长期坚持的特点,但是据调查,相当部分患者未能够坚持长期治疗,这与患者及家属对本病的认知不足、自我护理保健意识较差有关。而传统常用的健康教育方法是随机口头宣教和书面条文式或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以上做法往往不考虑患者的需求,只把它当成一项任务去被动完成。在改变患者及家属知识结构、态度及行为上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常常流于形式[4]。通过实施中医哮喘康复健康教育路径,充分发挥了中医护理特色,有计划、预见性有针对性实施,运用中医异病同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理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并结合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为哮喘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病人在入院当天使用中医哮喘康复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相应的康复护理和穴位治疗等特色中医康复护理疗法,从而降低哮喘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更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护理的能力,使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增加。

参考文献

[1] 杨桂涛.临床护理路径[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8,17(1):1-3.1.

[2]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132-138.

[3] Marion J.Nursing outcomes classification.St Louis Mosby,2000:3-39.

康复护理的目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康复护理;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R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88-02

在当今大力推行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康复服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康复护理是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要。为使我国康复护理跟上国际康复护理发展趋势,做到基本上与国际接轨,并逐步满足广大病、伤、残者康复护理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康复护理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1 康复护理教育现状

1.1多数临床护士没有接受系统的康复护理教育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业务逐渐普及,患者的病死率下降,病后残疾者及老年慢性病患者不断增加,为他们恢复残存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的能力、改善生存质量成为护理的重点。因此,以往的临床护理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需要规范的康复护理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然而,目前各级医院康复医学科学的护士多数来自其他临床专业科室,没有经过系统的康复护理知识和相关的康复护理技能培训,她们在工作中仅能对患者实施疾病基础护理和少数的康复护理技术,如呼吸训练、排痰训练等,无法运用正规的康复护理治疗技术做好临床常见的康复护理工作。

1.2国内只有少数院校开设康复护理课程

我国在2002年8月第一次出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康复护理学》供护理专业使用1,但是,目前大多数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只把康复护理课程列为选修课2,,王元娇的教学现状作了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将康复护理设为必修课的占16,9%,将康复护理设为选修课的占48.5%,未开设康复护理课的占34.6%。

1.3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康复护理教育的质量。康复护理学老师既要懂护理学知识,又要有全面的康复学知识及康复护理技能。我国康复护理学老师大多来自其他教研室,他们中的部分人仅通过康复专业短期的培训和进修 ,缺乏临床康复护理的经验,无法保证康复护理学的教学质量。

1.4康复护理教材及技术操作规范有待统一

目前开设康复护理学的院校较少,教材多以自编教材为主,缺乏统一的教材。同国外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义肢矫形等专业教育教材的系统性、全面性及其发展状况相比,教材还在自编、混用的状态,这将制约国内康复教育的发展3,康复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目前尚无统一的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这势必会对临床护士及护理院校学生的康复护理技能的提高造成一定影响。

1.5部分院校康复护理实验室建设尚未起步

国内康复医学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而康复护理学刚起步,为使康的复护理教育做到基本上与国际接轨,让护理院校学生掌握熟练的康复护理技术,学校应具备设施完善的具有康复护理特点的实验室,国内只有少数院校开设康复护理课程,更谈不上实验室的建设。

2 加强康复护理教育对策

2.1开设在职短期康复护理培训班

随着康复医学向临床的不断渗透,以及整体护理模式在各级医院的普及,康复护理将成为各种老年病、慢性病的常规护理内容4.每个临床护士都应掌握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方法以及基本的康复护理技术,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临床护士缺乏系统的康复护理知识的技能,开展短期康复护理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可根据医院工作的特点,并结合神经科、心血管科、骨科、老年病科等临床专科的需示,具有培训资历的学校可以利用康复护理的教学资源,举办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康复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班,使临床护士掌握规范的康复护理技术、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及社区康复护理等知识与技能,并建立考核机制,与有关部门合作颁发专科护理证书

2.2护理专业学生的康复护理教育

康复护理教育要从学校护理专业教学开始,各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均就开设康复护理课程,并确立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康复护理的专科地位,学校完成护理教育基本课程后,应进行康复专科护理知识学习,让广大护理专业学生接受系统的康复护理教育,为毕业后开展临床、社区康复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2.2.1适当增加学时 康复护理学教学总学时应达到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时间各占一半,康复护理基本技术和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教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内容,在课时分配上应突出重点。

2.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理论的讲授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分配上应突出重点,让学生学完理论后可用此理论解释康复护理技能训练中的实际问题。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采取示教、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角色模拟练习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实践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在每节理论学习后,安排实际操作训练。通过反复的现场演示以及分小组进行模拟训练,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实践训练,使学生能够尽快掌握康复护理基本技术和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熟悉康复护理治疗技术,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帮助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达到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

2.2.3改革考核方法 采取“理论考核成绩+实践课平时考核成绩+实践课期末考核成绩”的形式。理论考核:重点考核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课平时考核方式:阶段性复习考核、随堂抽查考核、创新能力考核等;实践课期末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康复护理基本技术及临床常见康复护理技能。

2.3康复护理师资队伍建设

2.3.1培养护理专业教师 对新上岗及转岗的教师常规进行刚前培训,相关专业的理论培训和临床康复科室的进修均应达到6个月以上。上岗后仍应开展相关专业继续教育,参加校外各种会议进行学术交流,不断增加和更新专业知识,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安排专业教师轮流到教学医院康复科参加临床工作,定期轮流到国内外领先医院进行参观、学习和进修,以提高教师的康复护理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并且与各自从事的临床康复和教学工作的相关行业学会保持密切联系,以便掌握最新的专业动态,获取前沿学科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安排资深老师指导青年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将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带领年轻教师承接科研课题。支持和鼓励中青年老师接替老老师在社会各级学术团体中的工作,扩大青年教师的社会影响,提高他们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在实践中选拔和培养类别采用不同的经费投入办法。

2.3.2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注重教学学术水平的提升,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掌握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基本知识、教学的方法和规律,才能高质量地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可通过以下途径提高康复护理教师教学水平:一是为教师创造各种条件,二是制定各项支持政策;三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的发展,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扩大学生的眼界。从教学角度,对教师准备的教案目标是否突出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并差距,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同行评估重在教学态度、教学技巧不同,教师同行的重点一般放在教师对本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掌握本学科最新知识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等方面。

2.4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教材的基本构成包括目录、正文、作业、实验、图表、附录、索引各注解,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业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7.康复护理学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教材、教学大纲及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在教材建设上主导思想先解决教材的有无问题,再实现教材的优化配套。各类学校选用的教材内容应符合自己学校学生的特点及专业培养目标,有利于老师把握授课深度、学生掌握授课内容。另外,可由全国或各省大医院选派长期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和护理教学的中青年护理专家编写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做到既要注重理论性,又要注重实用性,既可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及康复护理技能考核,又可作为在校学生康复护理实践课考核标准。

2.5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

康复护理的实践训练要有专门的实验室,如对患者进行转移的训练、呼吸训练、辅助排痰及日常生活能力等训练,都需要一个安静、适宜的场景。实验室建设以分步实施和重在实用为原则,条件不成熟时可先利用康复治疗专业的实训基地,不断添置接近临床实习所必备的器材和设备,如牵引床、站立床、红外线、低中频治疗仪等,以达到模拟实习的效果,使康复护理与临床护理相结合,促进现代护理的全面发展。

康复护理是从基础护理中发展起来的一门专科护理技术,是一个新兴的专业,不可避免地存在不成熟或缺陷之处,今后还需紧跟临床专科护理岗位的变化趋势,不断完善康复护理教育,为培养符合新一代康复医学与护理学实际需要的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桂荣,施宇、赵明惠。康复护理现状与教育模式初探[J]吉林医学,2007,28(8):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