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配音的方式

配音的方式

配音的方式

配音的方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审美多元化;发展历程;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41-0053-02

1 电视广告配音艺术的缘起及作用

从最初的口头广告到现代的报刊广告、广播广告、电视广告等,广告的载体和形式在不断进化。电视广告以其收视率高,传播面广,声像兼备,诉求力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并且兼具娱乐性,具有一定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的特点成为各种广告形式的主流。我国第一条电视广告参桂补酒广告播出于1979年1月,之后瑞士雷达表、白云边酒、雀巢咖啡等广告相继播出,引领我国进入了电视广告时代,随之我国的电视广告配音艺术应运而生。

配音对于电视广告来说可以起到补充画面、解释细节、渲染气氛、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作用,这些都是画面无法单独做到的。电视广告配音还起到补充人物内涵、塑造企业形象的作用。配音能够使观众透过画面更深刻的理解人物,而画面往往只能通过恢弘的场面表现企业的规模和现代化的生产线等具象内容,诸如企业精神、宗旨等抽象内容的表达就迫切的需要配音的介入了。最重要的是,配音能够起到揭示主题的作用。对于电视广告而言,配音揭示主题的作用比画面直截了当得多。例如奥迪2012款A6L轿车的电视广告中,画面以奔驰的骏马体现新款奥迪A6L强劲的动力和操控性优势,又以广告主人公阅读书籍的静态画面体现这款轿车的舒适性和稳定性。以上产品特性都是靠画面表达的,但本广告最让人记忆犹新的却是最后也是唯一的一句配音“创想改变未来,全新奥迪A6L”,只用了一句,就揭示和深化了主题,成功的表现出新款奥迪A6L不断超越和进步的内在核心竞争力。

我国的电视广告配音艺术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现在电视上已经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广告配音作品,不仅能够与欧美日等行业先发国家的作品相媲美,而且一些已经实现了超越。

2 我国电视广告配音艺术的发展历程

我国电视广告配音艺术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摸索期、模仿期、试错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

在内地电视广告配音发展初期,从业者普遍不知道该用哪种声音和表达形式进行配音,这时的电视广告配音艺术尚处于摸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的电视广告配音形式单一,只需把广告语朗读清楚即可,如东方齐洛瓦冰箱的电视广告:“每当我看见天边的绿洲,便会想起东方齐洛瓦。”曾经流行的诸如“省优、部优、国优”等,都是当时电视广告配音的经典语句。

80年代末,港台较为成熟的电视广告配音模式传入内地,内地广告从业者争相模仿,如香港配音艺术家冯雪锐的作品雀巢咖啡的电视广告“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保洁公司“世界一流产品,美化您的生活”等,配音轻松自然、温柔亲切。内地的电视广告配音开始注意情感的表达,如白云边酒的电视广告:“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舟直上天。白云边酒,历史悠久,香醇高雅。”配音中,对于广告词中诗句处的处理运用了诗朗诵的方式,抑扬顿挫,情感丰富。

90年代初,内地的电视广告趋于成熟,配音样式更加丰富。当时的电视广告已不再局限于对产品的宣传上,很多企业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对企业形象的包装和宣传上。此时的电视广告配音注重语势磅礴、恢弘大气,多运用器宇轩昂、掷地有声的男声,如大红鹰集团的电视广告“大红鹰,胜利之鹰”,利群集团的电视广告“利群,永远利群”等,这种在今天看来有些“用力过猛”的配音方式在当时被广泛认可。

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10年代初,受众的审美逐渐生活化,电视广告配音抛弃了“用力过猛”模式,更为深沉、稳健和庄重。如哈药集团电视广告中的“三精葡萄糖酸锌,三精制药”,普利司通轮胎电视广告中的“给你更卓越的表现,普利司通”等等。此时的电视广告配音在总体庄重、稳健的基础上,不再过度渲染爆发力,而是含蓄深沉,致力于为人们留下回味和思考的空间。

至此,我国的电视广告配音艺术已经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成熟期,在广告词内容解读、用声技巧和情感把握上,形成了独有的风格和特色。

3 我国电视广告配音艺术的发展现状

时至今日,受众审美标准逐渐多样化,从业者们因时而变,对原有的电视广告配音方式进行迭代,开拓出更为新颖、多元的电视广告配音方式。一时之间,“厚重型”、“优雅型”、“活力型”、“温馨型”等电视广告配音方式纷纷出现。

“厚重型”配音,往往情感凝重,气足声实,多选用男声来呈现,是企业类广告常用的配音方式,常见于结尾标版配音中,如中国移动通信的电视广告结尾处“中国移动通信”一句,以实声为主,中气十足,声强不破。力求彰显力量的美感。

“优雅型”配音,多运用男女中低音,配音时声带松弛、咬字轻柔,虚实声相结合,富有弹性,整体感觉较为舒缓高贵,该类型配音多用于高档消费品和奢侈品电视广告的配音创作。如国窖1573的电视广告:“你能听到的历史,126年;你能看到的历史,164年;你能品味的历史,430年。国窖1573。”三个排比句中,配音者在前两句处做足铺垫以突出第三句,声音状态松弛中夹有力道,节奏舒缓雅致。

“活力型”配音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主要基调是惬意、幽默、愉悦,声音明亮、洋溢激情。如中国移动通信旗下动感地带品的牌电视广告:“没错,我就是MZONE人”声音放松,无雕琢的痕迹,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标准。

“温馨型”配音用声轻柔,语气亲切,更生活化,让受众体会到浓浓的人情味,往往能做到不着痕迹的推广商品,多用于日用品、保健用品广告中。比如人们所熟知的 “维维豆奶,欢乐开怀”、《石头记》的电视广告“世上仅此一件,今生与你结缘。”两则广告的配音声音温和,略有沙哑,虚声较多,语气满载温情,唤起了人们对于广告所营造氛围的向往之情。

4 结论

受众审美的多元化倾向决定了电视广告配音类型的多样化。除以上列举的四种电视广告配音基本类型,还有诸如“前卫型”、“力量型”、“体验型”等多种多样的电视广告配音类型,虽然从量上来看,这些配音方式还不足以称为一种成熟的配音方式,但这些较为小众的配音类型的确为当代的电视广告配音艺术开拓了新的空间,注入了新的活力。综上所述,电视广告配音艺术作为广告本体形态的重要元素,其产生和发展是由经济、社会、文化、社会心理、受众审美所决定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文化、心理、审美的变化,此艺术形式也必然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全球视野中积极培育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电视广告配音艺术。

参考文献

[1]伍振国.影视表演语言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2]曾志华.电视广告配音对品牌形象构建的影响[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10:82-84.

[3]王明军,阎亮.影视配音艺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4]伍捷.广告配音的个性化表达[J].中国传媒科技,2013,24:23-24.

配音的方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 动漫配音教学 课程 师资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开设动漫配音课程的高校数量迅速激增,遍及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据保守估计,大概有150多所院校将动漫配音纳入了本科课程学习中。①在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动漫配音教学改革的成败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和学生专业水平的高低。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出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的教学目标,动漫配音课程也在不断改革其课程教学模式。

一、动漫配音课程起步较晚,涉及面广

从动漫配音课程的教学实践来看,动漫配音对高校教师和学生同时提出了高要求,熟悉动画的专业知识是基础,在实际配音学习中,要熟练运用播音技巧,才能使二者相得益彰。但全国高校动漫配音课程的现实是,动漫配音课程的开设起步较晚,发展快,但整体水平提升较慢,这一客观现实的制约使得高校的动漫配音教学难以较快地打破教育坚冰,真正打开教学局面。同时,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泛,不仅个人思想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养、教育背景、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心理素质等因素制约着学生认知框架的构成,而且必须熟练运用播音知识和技巧,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动漫配音课程的“教”与“学”。而这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配音技巧以播音专业技巧为基础,这些知识都是经过日积月累而形成的,难以一蹴而就。只有全面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开展动漫配音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改革并不仅仅是授课形式的改变、教学模式的创新,授课形式及教学模式转变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动漫配音课程的教学,提高课程含金量,培养出对于动漫配音有领悟、有研究、有技巧的学生。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以提高动漫及配音的整体水平为基础的。

二、动漫配音师资知识结构较单一

动漫配音课程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是语言能力和专业技巧,还包括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呈现,包含内在的动画、播音专业知识以及外在的播音技巧两个方面,因此需要进行全方面的研究。对于配音能力,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均制约着他的认知框架的构成,影响着他对于配音情感的表达和配音技巧的运用,决定着其配音的质量与品格。而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是丰厚的人文修养、练达的表达能力、独特的个人领悟的外在显现。在师资方面,动漫配音由于课程所属专业的模糊性,教师基本是动画专业或是播音主持专业科班出身,很难二者兼顾。这种单一的师资知识构成反映在实际教学中很容易“顾此失彼”,对学生产生“偏科”的不利影响。不仅如此,教师的知识构成单一,也会使动漫课程的教学深入度不够,课程教学也会陷入不求甚解的尴尬境地。长此以往,则会使提高动漫配音课程的含金量以及提高动漫配音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成为空谈。

三、动漫配音课程设置随意,教学缺乏活力

在实践教学中,动漫配音课程设置较为随意,没有系统的知识教学体系,甚至出现了“因人设课”的现象。高校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形成具有本校特色和专业特色的课程设置,这种随意性致使该课程难以总结规范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这也使教改“创新教学模式”的口号实践难度增加,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工作岗位的要求。由于课程设置的不规范性,也使得课程教学缺乏新意,一味地采取传统模式,不敢进行创新,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社会实践要求脱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缺乏活力。教学改革是为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真正提高课堂质量,完善“教”与“学”的道路,而科学的课程设置和完善的课程知识结构是实现教学改革的基础和重中之重。

动漫配音如何突破教学改革瓶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高校应加大对动漫配音课程的重视和扶持力度。艺术教育是高成本教育,需要给予更大的投资。动漫配音作为一门起步较晚、知识面广的新兴艺术课程种类,更加需要高校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学上的重视。这种重视体现在动漫配音具体教学上,就是要加大对于该课程的财政投入与扶持,保证课程教学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动漫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提供优越的硬件配备。

第二,高校应健全动漫配音教师培养机制,不断拓展该课程教师的知识构成。动漫配音作为一门年轻的艺术课程,在知识含金量方面毫不逊色于其他学科,这使其对于师资的要求更加严格。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要紧扣时代脉搏,了解动漫配音专业现状,全面掌握最新的动漫配音技巧。对于高校来说,要重视该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对后备优秀教师的培养工作,为动漫配音课程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师资基础。

第三,高校要不断完善动漫配音课程设置。要以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技能型动漫配音艺术人才为最终目标,不断完善课程及专业设置,使动漫配音课堂具有规范性和全面性,保证动漫配音课程教学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配合下有计划地开展。在重点强调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要给予教师足够的自由和扶持,使之不断摸索创新出更加合理、科学、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灵活调整课时数量和实践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在实际教学当中实现课程改革,优化课程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动漫配音专业人才的培养。

结语

动漫配音作为一门年轻的兼具动画文化与播音技巧的艺术课程,其注重的不仅是语言能力和技巧,还包含内在的动画、播音专业知识以及外在的播音技巧两个方面。只有全面提高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开展动漫配音课程的教学改革,真正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出优秀的专业配音人才。

注释:

①引自中国传媒大学丁俊杰教授在中国高教学会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筹)第一届理事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

参考文献:

[1]马欣.对当前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思考[J].现代传播,2009(3).

配音的方式范文第3篇

    以往录音的记录工具基本都是开盘式录音机,录音的效果和质量得不到保障。因为开盘式磁带的技术指标原因,声音的音质会受到影响,声音还原性差,不停地反复录制,磁带胶片容易掉磁消磁使声音走音变调。另外模拟录音方式录下来的声音频率范围窄,声音的动态范围小,影响了声音的艺术性。随着音频工作站的广泛应用,声音通过数字化处理,即在数字状态下进行记录,电路范围比模拟录音处理得大,每秒传输的码率高,数字录音不会出现磁带录音造成的杂音,其音源品质非常高,记录的量也多,信噪比高,具有一定的保真度。

    2缩短了录音周期

    模拟录音方式是把声音电信号通过磁头转换成磁场保存在磁带上,录音过程中总是伴随着成百上千遍的磁带快进快退。通过快进快退磁带才能找到所需配音的位置,录音人员和配音的工作效率不高,一个场景可能要录一两天。一部九十分钟的电影基本上要录一个月才能完成。用数字音频工作站来录音,因为它的首要特性是非线性,减少了频繁倒带的问题。它可以随机存取,调节声画同步变得非常容易,抓取声音片段十分容易,只需沿时间线移动就能轻松准确地找到需要到的位置。应用数字音频工作站录音,一个月能轻松地录制两三部电影。

    3节目的存储和传输变得很方便

    过去一部九十分钟的电影要九个开盘带来储存声音,要专门找地方存放;随着译制片的增多带子也就越堆越多,外出交流十分麻烦。节目交流传输均需要耐心地逐盘翻录和运输,需要花费的时间特别长。现在的数字音频工作站是以磁盘为主要记录载体,存储容量大,声音以不同的文件格式被存储,48KHZ采样、16bit线性PCM编码的数字音频信号,每分钟每轨的数据量是5.76MB,IGB的存储量可以存储173分钟单声道48KHZ采样16bit量化的数字音频信号。照这样计算一个小小的硬盘就能存储上千部影片的声音文件,易存储易携带,而且声音文件的传输速度也快,大大加快了音频节目的储存和交流速度。

    4声音整理

    在以前传统的译制节目中不存在声音整理这一步。传统模拟设备采用的是线性剪辑,在录音的同时就要求了每位配音演员要将口型等全部对好而且不能有一点杂音,有点瑕疵就要全部从头再录一遍。基本是配完一部片子也就完成了一部片子的制作。基本上没有后期编辑声音的技术设备。配音演员将一种语言的片子配上另一种语言,由于语言的不同发音和说话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再加上演员配音时在听到原片人物发声时到他自己说话时有一个时间延时,口型会错位。有时配音过程中发错了一点语音,全场段的配音只有重新录制。这种重复的录制配音,译制人员的工作往往非常繁琐。有了音频工作站这些都不影响继续工作,配音演员可以很轻松地完成配音工作。配音完成后技术员就要对片子进行清理声轨、口型对位工作,清理前期录音过程中的杂音和不要的声音,将每句话和人物口型对位以达到声画同步的目的。这些都是以往传统的模拟录音方式所不能达到的。

    5声音的后期编辑

    编辑之义为《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声音的后期编辑是译制片制作的关键,对前期采集到的声音素材按照作品整体要求或编导的意图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这是录音后期必须做的工作。影视作品是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产品。录音编辑要考虑声音的清晰度、丰满度、柔和度和保真度,确保声音的完美艺术性。而从技术上讲又必须对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响度、均衡度等作正确调整。传统编辑是基于磁带的线性记录方式,一般只能按编辑顺序记录,即便是插人编辑也只能修改声音,而不能改变时间长短,所以修改起来极不方便,大多数片子从样片到定稿都要经过多次编辑,大大降低工作效率。数字音频工作站的剪辑沿用了早期声音剪辑工艺中的波形可视化效果,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感觉、听觉及视觉共同来完成编辑工作,而且这种编辑方式是无损剪辑。

配音的方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Sibelius;配器;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089-01

为音乐作品进行配器是一项复杂而艰辛的劳动。传统的配器工作中,面对着谱纸要准备做大量的抄写任务;当作品临时有大部分的调整和修改时需要多次重新抄写乐谱;如果作品需要给乐队演奏,就需要抄写各个分谱;完成作品配器需要的工作量实在太大了。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传统创作手段、方式和思维的优化是大势所趋。随着一些绘谱软件的出现,纯粹用计算机完成音乐创作原稿的方式愈来愈被作曲家们所运用。以Sibelius为代表的音乐软件越来越受作曲家们的青睐。

一、认识Sibelius软件

1987年,就读于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双胞胎兄弟Ben和Jonathan Finn开始了Sibelius的开发工作,花费了六年的时间,开发了一个功能强大、智能的音乐程序。1993年大学毕业的双胞胎兄弟开始创建公司,销售他们的音乐软件,客户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2006年Sibelius被Avid公司收购。目前Sibelius更新到了Sibelius 7版本,2011年推出的中文版是Sibelius被Avid公司收购前后推出的第一个官方中文版,这对于英语水平不强的人来说无疑是福音了。

相信不少人一定很熟悉Word软件吧?Sibelius软件就相当于音乐中的“Word”!这样说一点也不过分,由于Word软件的出现取代了手写文章的方式,我们可以用更快的速度、更美观的形式处理文稿;而对于音乐工作者来讲,运用Sibelius不但可以比在五线谱纸上手写快许多倍的速度进行音符输入并方便的修改,同时可以即时听到演奏效果,而且打印出高质量的乐谱。

Sibelius软件具有功能强大、智能,操作简单的特点,它是世界上最畅销的音乐软件之一。

二、运用Sibelius提高配器工作效率

(一)对乐器法的直观性呈示

配器首先要了解乐器法,即熟悉乐器的性能、音域及各种演奏技法,这对于大多初学者来说是吃力的一件事情,而利用 Sibelius 进行配器可以填补这些方面的不足。比如:Sibelius的错误检查功能可以大大节省您的时间。比方说,所写音符的音域超出了该乐器的演奏范围, 则超出范围的音符将用红色显示, 提醒您作适当的调整;对于移调乐器的记谱这一配器初学者面临的难题,在Sibelius中变得非常容易,其“显示移调乐器调号”功能,能实现移调乐器调号在总谱中的自动转换。

(二)方便的乐队编制模板

在配器实践中如何了解和掌握为不同类型和编制的乐队配器,涉及到乐器的选择和分组搭配,是一件比较费神的工作。在Sibelius 软件里预制了各类风格常用的乐队编制模板,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模板,大大节省了自己创编乐队的时间。在配器的过程中也可以实现乐器的替换或是随需要增减乐器,对乐器分组可随意进行拆分重组,适应更加个性化的配器需求,所有这些在 Sibelius 中修改起来非常的方便。

(三)自动化的配器模式

合理运用Sibelius里的自动化配器模式,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比如:Sibelius能将四部和声自动生成弦乐、木管或是铜管四部,将四部和声自动分给两行谱圆号乐器组等等,这些手段可以在配器中片段使用,提高配器工作的效率。

(四)实时试听配器效果

传统配器工作中,手写完谱面后要听到自己作品的效果,需要花费高昂的经济费用请乐队演奏。运用Sibelius配器则可以实时听到配器效果。在Sibelius中自带了管弦乐队中常规乐器的音色,乐谱上的每一个音符和与其相对应的强弱记号、演奏法记号、速度等都能实时听到,声音虽然不能和真实演奏相比拟,但是它可以帮助配器者在写作时就能够粗略听到自己的音乐,可以即时试听了解配器效果的优劣,从而不断实现修改的可能,非常便利。

(五)快捷多样的成品输出模式

Sibelius软件针对用户的需求可以将乐谱输出为图形、MIDI、音频和网页的格式,便于交流使用。特别是对于多行谱的乐队作品,Sibelius提供了强大的乐谱总谱及乐器分谱的导出和打印功能。可见,在类似管弦乐队等较大规模和编制的乐队配器的过程当中运用Sibelius软件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是巨大的。

三、结语

Sibelius不是专为出版社与作曲家设计的,就如同Word软件不是专为出版社与作家设计的一样,Sibelius具有强大的音乐功能,只要我们使用得当,它适用于每一个音乐工作者和学习者,特别对于我们进行类似配器等繁重的音乐创作工作更具有强大的助力。

基金项目:湖北工程学院教学研究项目《Sibelius软件在音乐学理论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编号:2012024。

参考文献:

配音的方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合唱;电影配乐;艺术表现

合唱艺术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它以人声为表现工具,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感情,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具有音域宽广、音色丰富、力度变化大、音响层次多、表现力强的特点,较之其他的音乐形式有着独特的优越性。因此自公元前9世纪。合唱就成为古希腊音乐的首要特征,成为西方音乐的发端,更是西方古典音乐的基础。从早期的宗教艺术,到后来的歌剧艺术、交响音乐以及当代的多元化音乐艺术,合唱贯穿了整个西方的音乐文化历程,成为人类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上世纪早期开始,合唱这种古老的音乐形式又成了电影音乐这种新型艺术的重要内容,合唱以其自身悠长的历史内涵,丰富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在电影这种现代艺术中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一、合唱在电影配乐中的历史源流

合唱与电影的合作并不是自电影产生就开始的,早期的电影音乐中纯器乐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电影配乐逐渐进入了交响化的状态。然而正是作曲家们这种交响化的创作思维,合唱这种具有交响化风格的声乐形式受到重视。1938年普罗柯菲耶夫为电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创作的配乐,为增加表现力,普罗柯菲耶夫在片中使用了合唱,这部作品不仅成为台唱史上的名作,也是电影史上的扛鼎之作。自此,合唱以其卓越的表现力迅速地在电影配乐中普及,至今短短几十年的历程中,电影音乐中合唱的精妙使用不断出现,合唱在电影艺术表现中作用不断增强,成为电影配乐的重要形式。

二、合唱在电影音乐中的功能展现

合唱艺术在电影音乐中的作用是多样的,既可以营造气氛、渲染氛围,也可以体现剧情,表现故事背景,增强影片的戏剧力,在各种类型的影片中都有所体现。

1 营造气势

合唱是一种群体人声的音乐形式,可以表达出强烈的激情,甚至可以与管弦乐队中的铜管抗衡,也可以表达出深深的抒情甚至超过抒情性很强的弦乐。Ⅲ在烘托气氛,营造恢宏的音乐气势上有着突出的表现,常采用声画同步的手法出现在史诗性大片中。如1995年的史诗巨片《第一武士》,作曲家戈德史密斯在描绘亚瑟王告别的一场戏中,就使用了大编制的混声合唱团来烘托气氛,达到了令人振奋的效果。又如在我国的史诗影片《荆轲刺秦王》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成功地使用了合唱这一手法。在描写战场的一段配乐中,衬托于撼动山川的鼓声中,铜管乐整齐的滑音之后,影片中响起幽远的合唱声,使音乐立即产生了严峻而遥远的气息。这种电影配乐的创作成为这部电影音乐中非常出色的一笔。此后,这种用合唱营造气势的配乐形式经常出现在这类古装大片中,如电影《英雄》中合唱的使用。

2 渲染氛围

合唱不仅能营造影片气势,还在渲染影片氛围上,效果明显,如在魔幻片、惊悚片中的使用。1976年,配乐大师戈德・史密斯为魔幻片《凶兆》(The Omen)制作了配乐。为了表现影片中的魔幻色彩,戈德・史密斯在整部影片用了超过60%的合唱作为配乐。他还借用了奥尔夫著名的《卡尔米娜・布拉那》中的开场大合唱,营造出庄严神秘的魔界氛围。因为此片配乐的成功,戈德・史密斯获得了他的第一座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此后,在1982年的惊悚片《鬼驱人》(Poltergeist)中,戈德・史密斯再次使用了合唱这一形式来渲染影片的氛围。正因为合唱在渲染氛围中鲜明的表现力,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合唱、铜管、电子音效成为魔幻大片的传统配乐形式。

3 展现故事背景

西方的合唱脱胎于基督教,作为基督教的产物,具有浓重的宗教情结。从中世纪合唱作为宗教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宣传宗教教义、体现宗教精神,到文艺复兴时期教堂合唱走向顶峰,合唱的产生和发展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因此,作为宗教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合唱常常出现在宗教类型的影片中。如1986年的英国影片《教会》(Mission)。为了表现影片中的传教内容,作曲家莫利克尼就使用了合唱的形式来演唱圣歌。

同时,为了体现影片的历史背景,配乐家们也常采用“仿古”的手法,用合唱来体现特定的历史时期,或是增加影片的古典风格,如1998年的影片《伊丽莎白》(Elizabeth)。影片将历史上真实的都铎王朝伊丽莎白一世的事迹作为蓝本,以文艺复兴为故事背景。这一时期,教堂合唱和世俗合唱是西方的主要音乐形式,并都达到了一个巅峰阶段,所以为了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特殊风格,配乐大卫・希斯菲尔德(Da-rid Hischfelder)就在影片中大量的使用了合唱,营造了特定的历史氛围。

4 体现剧情

合唱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可以由各声部单一的基本音色叠加成无穷多的复合音色,也可以由演唱方式的改变调配成适应音乐需要的各种变化音色,可以随着影片内容、风格的不同而变化不同的音色,体现出人类的不同感情情绪,从而成为影片人物刻画的重要工具。如在1989年的美国影片《光荣的战役》(Glory)中,配乐者詹姆斯・霍纳就在影片中多处使用了合唱来刻画映衬人物的内心感受。影片开始的一场戏描绘的是战争开战之前。此时霍纳采用了鼓乐伴奏的合唱形式,气势磅礴,体现出主人公激昂的斗志。当镜头转换到战后战地医院的场景中时,凄凉的合唱随即响起,配合着主人公茫然惊慌的表情。刻画出主人公此时痛苦无措的心境。紧接着出现的宴会场景中,迷惑不明的合唱弥漫着,体现出主人公从战争残酷到宴会奢华转变过程中的迷茫。短短几分钟的开场戏中人物的语言并不多,合唱却无处不在,它是主人公心灵的独自,随着人物思想、情绪的改变而改变。此时的合唱已不仅仅是一种演唱形式,还是影片剧情表述的重要工具。

又如影片《魔戒3:国王归来》中,在弗罗多和山姆奄奄一息的一场戏中,战争开始了,合唱出现,平稳但坚定有力,然而配乐在慌乱的战争中,不时地后退、消失,但在最混乱的时候合唱与号角嘹亮的响起,人世间所有的仇恨与苦难得到了升华。此后,当魔戒被熔化后,合唱再次响起,画面中一片温暖祥和的中土大地,音乐圣洁、庄严。此段配乐中的合唱,不单纯的只是烘托气势,而是随着影片情节的变化而出现。而且每一次的出现又因为故事情节的变化而转变形象,巧妙地融入影片情节的陈述之中,成为影片表现的重要工具。

5 增强戏剧力

合唱有着丰富的音色、多彩的音量、宽广的音域、多样的形式,可以增强戏剧效果。如在1993年影片《辛德勒的名单》(Sehindlegs list)中。影片讲述的是关于犹太民族的故 事,合唱是犹太民族非常喜爱的音乐体裁,所以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在影片中多次使用了不同的合唱形式,这些巧妙的使用为影片增添了强烈的戏剧性。在表现焚尸场面的一场戏中,作曲家原创了一首合唱曲《牺牲我们的生命,我们就得到了生命》来配乐。在可怕的场面中,用极具表现力的合唱来渲染气氛,产生了鲜明的声画对比效果。形成了激烈的反差,增强了影片画面的戏剧力度,使电影的表现具有深刻的震撼感。此外。当影片黑白的镜头中出现红衣女孩独自慌乱地行走在街上,不知世事时,片中却响起一段童声合唱的犹太宗教音乐《耶路撒冷的神》,恰当地描绘出红衣女孩的形象特征,却又展现出她的心理感受。在无声的画面中传达出强烈的视听感受。巧妙地形成了声画对位的效果。

合唱在电影的的功能表现是多样的,既有背景式的,如上述的第一、二种功能,主要用于烘托,渲染;也有叙述式的,如上述的第三、四、五种情况,此时的合唱已经参与到了影片故事情节的展现中,比之前两种情况,对影片的影响更加的深刻。

三、合唱在电影音乐中的多样表现形式

合唱在电影中多是以无声源的主观音乐出现,配乐者们在电影中主要还是利用了它的音乐特性,而非表演形式。纵观合唱在电影配乐中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却风格鲜明,顺应着电影内容或是风格基调的要求,配乐中的合唱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

1 电影配乐中合唱多样的伴奏形式

电影中的合唱既有无伴奏的形式,也有器乐伴奏的形式。如在荣获第58届奥斯卡最佳配乐奖的影片《走出非洲》中,在描绘农场劳作的戏中,与画面同步的就是无伴奏的男声合唱与女声合唱。器乐伴奏的合唱也是电影配乐中常用的形式,并且多样,既有交响伴奏的合唱,也有现代电子音乐的伴奏形式,如在《魔戒3:国王归来》的开始处,合唱被处理得圣洁宁静,就在这种氛围中响起了恍惚的电子音响,表现出大地的颤抖,咒语的吟喃。然而适应于合唱本身织体的多层性,器乐伴奏的合唱尤以交响伴奏的合唱比较普遍。

2 电影配乐中合唱多样的音色表现

根据剧情的需要,影片中合唱的音色是多样的,童声合唱、男声合唱、女生合唱、混声合唱、多元性合唱都有表现。如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中就大量出现了童声合唱;而《魔戒》中的战争场面则多是混声合唱的(混声合唱是史诗、魔幻大片中常用的手法,多用于烘托气势、营造氛围);此外,女声合唱也是常用的演唱形式,同样是在《魔戒》中,当精灵女王出现时,在一片暗嚣的神秘音效背景下,影片中飘然出女声的合唱,带着浓重宗教吟诵般的音乐风格,女声合唱低沉、坚毅、庄严,这种低沉的音色非常自然地连接到此后的铜管乐器中,如此自然和协的音色转接可能是其他声乐器乐形式无法达到的,这正是合唱这种声乐形式成为魔幻电影配乐常用手法的重要原因。

3 电影配乐中合唱来源的复杂性

作为电影中的音乐,合唱的来源是多样的,既有原创的,也有非原创的。如《辛德勒的名单》中的合唱《牺牲我们的生命,我们就得到了生命》就是作曲家专门为影片创作的,是原创音乐。而《王者之剑》中的《卡尔米娜・布拉那》就是由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创作的,早于影片就已经存在,属于非原创的合唱作品。不仅如此,电影配乐中的合唱还存在着原创与非原创相融合的情况,如在1995年的影片《红字》(The Scarlet LeHer)中,配乐约翰・拜里对作曲家巴伯《弦乐柔板》的改编。《弦乐柔板》原是巴伯的一首四重奏的慢乐章,后来巴伯自己将它改编成弦乐版本,在《红字》中拜里则将它改编成了一首合唱。这样的合唱配乐形式,即保留了原作的艺术特点,又根据影片风格进行了艺术再加工。这样的电影音乐来源比之其他音乐形式的音乐来源显得更为复杂。

这些多样形式的合唱配乐形式,体现出了电影配乐的艺术特征:为电影整体艺术而服务。电影中优秀的合唱形式都是根据电影内容的需要而设置的,它可以成为气势烘托的工具,也能成为情节表现的手段。呈现出完美的视听效果。作为西洋古典音乐的重要基础,合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形式表现,因此在电影配乐中,擅长使用合唱的作曲家多是科班出生,他们都接受过正规的欧洲传统音乐的教育。有着良好的古典音乐功底与修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