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配音员入门知识

配音员入门知识

配音员入门知识

配音员入门知识范文第1篇

花了钱购买器材, 花了力气安装它们, 最后产品的优势却没有发挥出来,失望的心情可想而知。其实这样的案例多不胜数,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 发烧友又如何避免投入与收获不成正比呢?

如何选取合适的器材

选取适合自己的器材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即是适合个人口味, 同时间又能够在自己家庭环境发挥的器材。然而读者们往往因为自身经验和知识不足, 对个别器材的特性和器材间的匹配不甚了解,无法界定甚么是最合适器材, 导致产品未能发挥最佳效果。

店员不一定可靠

对器材不太了解的发烧友通常希望从店员方面获得建议,可是基于不同原因, 店员们的建议往往不太可信. 首先入行时间短的店员自身经验不足,经验较好的也可能只局限于自家卖场的产品。最重要的是不同卖场的主打产品不同,商家常以返点奖励的形式鼓励销售员重点推荐某品牌,造成店员只顾推荐高返利的产品,却忽略用家的真正需要。最后的情况是,即使店员拥有专业知识和操守,因缺乏对用户家居环境的认识, 最后也无法建议理想的器材组合。

电器特性的配合

打造一套影音系统,首先要注意的是器材间的电器特性匹配,简单举例,使用低灵敏度的喇叭需要配合高输出的功放,如果配合低输出的功放效果之差无需冗言。电器特性由于不难找到, 只要厂商不是有意隐瞒, 一般不难理解, 只要放多一点耐心和时间学习便可。

效果的配合

除了电器特性的配合,还有一个抽象的指针,是个别器材效果的配合。举例,如果放大器本身中高音偏多,而喇叭亦有相同音质倾向,匹配后的效果只会变得刺耳而非享受。

影音系统必须连接不同器材才能够获得效果, 通常是讯源再加上回放器材, 就以音响系统为例, 包括信源(CD机)、放大器和喇叭,三种产品各有自己的音色倾向,我们所得到音色其实是上面三种不同产品的综合结果。事实上不但器材各有特性,之间的接驳线材亦有差异,因此最终的音质往往也变成未知数,造成匹配上的困难。有些资深玩家更会把放大器分为前置和功率放大,又把CD分为转动部份和解码器, 把原来已经复杂的匹配问题搞得更复杂,如果经验不够,最终效果必定难以操控。

就算是资深玩家或者是销售人员也未必有机会试尽不同器材,对于缺乏经验的入门发烧友,在最初选购产品时出现失误是常有之事。因为音色的配合是最困难的部份,需要懂技术和有经验的专家才能解决。

器材与家居环境间的配合

配音员入门知识范文第2篇

一直以来,声音制作在电视节目制作中有着十 分特殊的地位,在以《舌尖上的中国》、《爸爸去哪儿》 为代表的先锋纪实类节目的影响下,国内电视节目的 声音制作技术也进入了继《中国好声音》、《我是歌 手》等音乐演唱类节目大浪潮后的一段新的篇章。 国内电视纪实类节目的声音制作逐渐向电影制作技 术上靠拢,与电影制作团队相比,电视台有着它独特 的团队结构和节目制作特点,本文针对这些特点分析 了电视纪实类节目声音制作的流程与需要注意的 问题。

2电视纪实类节目的声音制作流程

2.1电视纪实类节目的声音要求

通常,电视纪实类节目中的声音主要由“语言” “音乐” “音效”构成,它们往往左右着观众情绪的变 化以及对节目的理解和感受,因此,对于在声音制作 上也就有着独特的要求。

2.1.1语言

大多数纪实类节目的语言分为“画外音“节目 内语言‘背景语言”三类“画外音”一般指由解说 演员对节目内容进行的画外讲解,或者由节目内人物 进行的画外独白,在制作中,这类声音要求在听感上 要靠前,要求无喷音、无破音、无口水声,嗞音和气息 声不宜过大,尽量避免“近讲效应”也要注意不宜过 尖、过硬,应有温暖惑“节目内语言”指节目中的采 访对白、演员对白等,这类声音要求制作时考虑画面 景别,适当调整声音的大小与均衡“背景语言”通 常以环境效果的角色在节目中体现,制作时要求对这 种语言声音“模糊”化,让这种声音尽量融入环境内。 2.1.2音乐

电视纪实类节目中的音乐素材从功能上可分为 “主题音乐”与“背景音乐”两种“主题音乐”一般指 能够在艺术效果上表现节目内容情感的音乐,通常在 片头、片尾及特殊主题镜头处使用,这类音乐要求旋 律清晰、主题突出。“背景音乐”指衬托在其他声音 中的音乐,这类音乐主要作用是烘托气氛,要注意音 乐速度与镜头速度的配合,要注意音乐色彩与节目主 题的配合,要注意旋律走向与节目情感的配合,要注 意编曲配器与节目内容的配合。

2.1.3音效

电视纪实类节目中的音效一般可分为“环境音 效”和“动画音效’。“环境音效”指画面现场环境声 及动作声,制作这些音效时要求声场真实、声像合适、 均衡合理、大小适当。‘动画音效”指与画面特效相

配合使用的音效,这类音效多数由软件制作而成,在 制作时,应注意这些音效的声画同步问题及大小 问题。

2.2纪实类节目声音制作的4个阶段

基于以上声音制作要求,为了提高声音制作质 量、做好录音工作、弥补拍摄期录音的不足以及处理 好所有声音的综合呈现效果,与影视声音制作类似, 电视纪实类节目的声音制作一般分为4个阶段,即: 前期准备、前期录音、后期录音和后期制作。每个阶 段的工作,都将对节目最终的声音质量产生重要的 影响。

2.2.1 前期准备阶段

一个好的声音制作团队,要在节目前期策划时 就介入并参与讨论。声音制作总监要设计节目的整 体声音录制、制作计划,评估音频设备需求、分析制作 难度与确定制作流程。这点十分重要,是影响节目成 形后声音质量的最关键的因素,是必不可少的,但是, 目前国内各电视台各栏目组往往在节目形式、内容确 定后,在即将进行节目拍摄的前几天才考虑到技术部 门的介入,有的时候,这种流程往往存在一些隐患,尤 其对于声音制作部门来说,越早参与节目设计就会有 越多的时间与精力为节目做出更多的贡献。

2.2.2前期录音阶段

一般来说,节目的前期录音指的就是一个录音 师和一到两个收音师为节目进行录音,节目拍摄的前 期录音直接影响了后期制作的难度与效果。前期录 音技术人员需要了解同期录音设备的原理及性能,需 要知道拾取点声源与面声源要使用哪只传声器、领夹 传声器要夹在胸前还是头顶、超指向传声器要距离演 员头部上方多远才刚好不会入镜、1 GB的空间会储 存多长时间的“48 kHz,24 bit”的立体声素材、30 m外 的枪声要滞后画面多久才会被拾取到等,而对于这些 问题,制片人与节目导演需要知道的只有一件事:这 个岗位的技术人员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黑龙江电 视台拍摄的纪录片《秋沙鸭》的前期录音中,笔者使 用了一种基于CobraNet协议通过网线传输音频信号 的系统设备,这种设备的相关知识和技术的专业性十 分强,当然节目导演是不需要知道这些技术的。

2.2.3后期录音阶段

后期录音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前期录音时效果不 理想或没有被录到的声音素材进行录音。它包括语 言与效果声的录音,其工作量视不同的节目和节目制 作总监对节目的要求而不同,在电影后期录音中,有 时要将所有的声音全部重新录制一遍,这在电视台纪 实类节目的制作中显然是无法实现的。但是对于在 对类似纪录片的画外解说或者动画音效等素材的录 音来说,后期录音是必要的。

在后期录音阶段,语言的录音包括录制解说词与 节目对白的补录,这个工作要在录音棚中完成,人员 定岗和技术手段决定了录音质量,录音师会控制演员 的语速、情感和音色,在对白补录时,录音师还要把握 声画同步问题以及与同期录音情感的统一问题等。 设备方面,通常采用2 ~3只传声器来进行不同距离 的拾音,其中一只传声器最好与同期录音时使用的传 声器是相同的品牌与型号,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音色 的统一和声场的一致。

音效录音包括拟音和对真实的声音效果进行录 音两方面。拟音一般由录音师在拟音棚对1 ~2位拟 音师的动作和道具所发出的声音进行录音,这个工作 是声音制作部门的内部工作,它要求录音师与拟音师 有较强的专业技术,不同的拾音距离和不同的拾音制 式也会录制出不同的声音效果,当然,具体情况都是 根据镜头画面和节目内容而定的。在对真实声音效 果进行录音时般会走出录音棚,到同期录音的地 点或与同期录音环境相似的地点进行录音,例如在黑 龙江电视台2014年金帆奖声音专题奖二等奖作品 《日本关东军要塞》的后期录音中,笔者开车到山林 里用立体声传声器录制了多段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 森林中的环境素材,目的就是为了表现森林画面的真 实感。

2.2.4后期制作阶段

在后期制作阶段,要做很多事情,配乐师要在有 上万首音乐的素材库里找到一段与节目感情相当的 音乐,对白剪辑师要将前期录制的千万句对白中的每 一个字调整合适,音效剪辑师要对前期拾取的音效加 入大量的效果器处理并将它们与每一帧画面对齐,混 音师要对数十轨声音进行处理并调整好每一时刻的 声音比例与音色。以上这些工作的具体操作细节,在 这里不一一说明,只简单介绍他们的工作内容,在他 们每个工种的工作中都要对整个节目审听5遍以上, 其工作量与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因此笔者也此呼吁广 大电视同行要对声音部门的工作更加重视。

3需要注意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声音制作的各个时期,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很多的,下面将详细说明,并列出一个纲要供 读者参考。

3.1总体需要注意的问题

    3.1.1时间问题

事实上,每一个制作部门都需要更多的制作时 间,但是在多数电视纪实类节目的制作中,留给声音 部门的制作时间是相对最少的,这个现象贯穿在整整 4个制作阶段当中,因此,与其说是时间上的问题,不 如说是重视程度上的问题,只有为声音设计和声音制 作留出适当的时间,声音制作团队才会为整个节目锦 上添花。

3.1. 2人员问题

在国际上,电影声音制作团队会将工种分得十 分细,基本岗位如下:声音制作总监、声音导演、现场 录音师、录音助理、现场拾音师、线材整理员、特效录 音师、ADR对白录音师、拟音师、拟音录音师、对白剪 辑师、音效剪辑师、配乐师、词曲作家、音乐录音师、音 乐混音师、后期混音总监、后期混音师、终混师等。笔 者在这里逐一列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与国内声音制 作情况对比,在国际上,以上岗位除两个‘‘总监”外, 其余岗位均为3人以上的制作团队;而在国内,_般 情况下,以上所有岗位需要完成的工作都会由2 ~5 人来完成。因此你才会为《王牌特工:特工学院》掏 腰包买电影票,因此你才会为《魔戒》的声音效果所 震撼。所以,国内从电影的声音制作到电视纪实类节 目的声音制作是否也需要一套更为合理的团队,这是 值得深思的。

3.2各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

3.2.1前期准备阶段

在这个时期,声音制作负责人会为制片人与导 演指出许多技术与设备上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拍 摄需要使用多少指向传声器与领夹传声器以及它们 的品牌与型号、拍摄时需要的音频技术人员的数量、 拍摄时应该为录音师预留多少时间、可能涉及到对白 补录的演员与场次、是否需要环绕声制作、是否需要 音乐创作、是否需要更多的音效录音与拟音、配乐的 风格与配乐师的人选问题、声音后期制作需要多少时 间与多少人员等,对于以上这些问题,任何一位电视 工作者都会知道它们对节目拍摄、制作的顺利与否以 及节目制作预算的影响是重大的。

以下是前期准备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

(1) 一定要有前期准备,越早介入节目策划

84 2015年第39卷第10期 越好;

(2) 导演对节目拍摄交待的不够充分一设备 不够、场地不明、要求不清楚等;

(3) 各部门需要配合“服、化、道、光、电、 摄”要与声音部门互相考虑;

(4) 确定好各时期各工作岗位的人数。

3.2.2前期录音阶段

对于前期录音技术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录音系统 和录音流程。不同的节目场次会使用不同的系统与 设备,通常来讲,在如今的数字时代,传声器、调音台、 硬盘录音机与监听耳机是必不可少的,而每个场次需 要使用哪款耳机、哪款传声器、多少通路的录音机、便 携调音还是机架调音台,这些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 析,系统也会随之不同。这里可以确定的是录音流 程:‘搭系统、调节输入输出路由、校对千周、评估环 境、测试传声器、录制小样、监听带后、做场记、录音、 补录、录素材、整理素材、备份”另外“早点到、晚点 走”,以上这些是每次录音的统一步骤,也是一个录 音师专业精神的体现。

以下是前期录音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

(1) 环境与设备噪声的控制;

(2) 拾音设备的使用与拾音距离的把握;

(3) 分轨记录;

(4) 提醒采访记者提问时对准传声器;

(5) 素材拾取要充足;

(6) 录音质量要合格一不要出现过载、过小、 频率失真等情况;

(7) 注意录音流程一搭系统、调节输入输出路 由、校对千周、评估环境、测试传声器、录制小样、监听 带后、做场记、录音、补录、录素材、整理素材、备份;

(8) —定要监听带后声音,素材一定要备份。 3.2.3后期录音阶段

事实上,在对演员进行录音时(无论是语言还是 歌曲),一个熟悉剧本内容和情感的监棚人员是十分 重要的,在电视台的工作流程中,有的时候节目部门 会直接希望把剧本文本交给录音师,而对录音情感的 掌握也由录音师来决定了,这里要阐述的就是录音师 的职责问题,一个好的录音师的确会分析剧本(歌 曲)内容和把握演员情感,但是就像纪录片的配乐师 面对的问题一样,在对节目内容的理解上,并不是每 次都与制片人或者节目导演不谋而合,而不同的录音 演员也会对剧本的表达有不同的理解和处理方式,因此,大家需要一个充分理解节目内容以及“说得算” 的人,录音师和录音演员的意见只可作为参考,这样 做的目的是不再返工和节省制作成本,毕竟都是在做 二度创作,但会从专业的角度尽全力地说出自己的想 法,因为这是自己的专业与工作。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问题是素材的稀有性,有 的声音基本只有一次录音的机会,所以推荐录音师多 布置一些传声器并采用分轨录音的方式记录在多轨 录音机上,例如在录制一次火箭发射的声音时,如果 只有一只传声器在记录,但它却过载了,那么只有等 到下一只火箭发射时才会有可能再次拾音了,但这可 能是三年以后的事了。

以下是后期录音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

(1) 注意近讲效应与喷麦问题;

(2) 要多只传声器分轨录音;

(3) 不要过早地Stop,录音要有尾音,

(4) 不要只用监听音箱,有的时候戴耳机才会发 现问题;

(5) 注意配音节奏;

(6) 最好不要由节目部门的人员或者配音演员 操作设备;

(7) 明确对监棚者的要求;

(8) 明确对配音演员的要求;

(9) 注意录音师的职责,适当地给出建议。

3.2.4后期制作阶段

在电视台的工作流程中,声音的后期制作往往 是整个节目制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当然,这种做法的 科学与否还是有待论证的,但是,对于已存在的这种 情况,依然有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建议节目部门在 将声音素材交给声音制作部门时最好统一格式, 要知道,在数字时代,对于某些专业声音制作软件 而言,同一段内容、不同采样率的声音素材放在一 起会产生不同的调值与时长,如果素材格式不同, 就意味着男主人公在某段节目的声音突然变得尖 了一些或者低沉了不少;建议整个节目的声音制 作统一质量出口,最好在整个画面结构完成后交 给声音制作部门做一次母带混音后再合成成片, 这样可以确保播出质量;建议尽早将粗剪片交给 声音制作部门,在真正进行声音制作前,有很多事 情要做,至少多看几遍片子,这样能够更充分地了 解节目内容。

以下是后期制作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

(1) 给声音制作充足的时间;

(2) 给声音制作部门的素材要统一格式;

(3) 提倡建设台内音频网;

(4) 理解节目部门提出更改配乐内容的要求, 但建议最好不要更改3次以上,配乐师会“花眼” ”

(5) 建议有一个统一的声音质量出口。

3.3合理的流程与团队

这个问题放在最后阐述的原因是,在前面的介 绍中,读者朋友们已经对电视纪实类节目的声音制 作与电影声音制作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 这里,笔者将提一些展望。

既然电视纪实类节目声音制作的4个阶段是 必不可少的,而我国的相关行业正处于发展时期, 国内许多制作团队并没有足够的意识和人员来做 声音制作,同时,国际声音制作团队的制作流程与 团队结构又给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与问题的答案, 那么,现阶段将要做的就是如何走向这个“目 的地”。

值得欣慰的是,像文章开头所说,国内已经有一 些电视纪实类节目的声音制作团队完成了高质量的 声音制作,如《舌尖上的中国》、《爸爸去哪儿》等。这 说明在电视行业中,我国已经有一部分走在前面的制 作团队了,可能他们也并没有分工十分地明确,但是 他们已经为指出了方向,这些制作团队的先锋前辈们 是更靠近、也是更只持前文所说的“目的地”的。笔 者认为,应该适时推出“电视声音制作岗位构架标 准”与“电视声音制作流程规范”来促进声音制作流 程与团队的发展,希望该建议能够得到行业专家们的 关注。

配音员入门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电影;电影配音;配音演员;译制片

一、中国电影配音的辉煌及重要性

中国当代电影配音事业起步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中国社会精神文化生活匮乏,每年国内生产的影片难以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人民渴望更多精彩的外国电影进入中国。在期盼中,前苏联电影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影片陆续搬上中国银幕,但其电影产量依然不能满足人们对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化市场复苏升温,世界优秀影片开始陆续登陆中国。电影配音事业伴随外国影片在中国传播,逐渐蓬勃发展起来。电影配音演员也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同时,电影配音演员的艺术成就逐渐得到了艺术界和电影界的认可。

一批优秀的电影配音艺术家开创了中国电影配音事业的巅峰,成就不朽的艺术传奇。“你是……简!”《简•爱》中失明的罗切斯特与简•爱劫后重逢,罗切斯特动情的声音破空而来、催人泪下,一时道尽中年男人历尽沧桑的喜悦和无奈。这个声音来自配音大师邱岳峰,一个沙哑低沉却又如此具有魔力的声音,让罗切斯特这个角色深入人心。邱岳峰用自己的声音诠释出罗切斯特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在特征,让观众看到、听到一个真切的罗切斯特,这部电影也成为黑白片中的经典。

文化相对匮乏的20世纪70年代、80年代,邱岳峰用自己独特的声音和对人物的把握带给了观众愉悦。时至今日,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依然对邱岳峰配音的影片念念不忘。或许,邱岳峰配音的电影已经不再是原著的电影,而是经过艺术再加工的具有独立艺术形态的作品。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是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部和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的黄金时代,也是电影配音事业最辉煌的时期。长影是我国最早开始译制配音外国影片的制片厂。从1948年夏着手译制外国影片到1989年初,40年来,共译制和为四十多个国家的776部影片配音,其中主要是故事片,也有少量的纪录片、科教片和美术片。肖南、白玫、白景晟、陈汝斌、陈光廷、陈占河等一批老一辈配音艺术家开创了长影电影配音时代的辉煌,成为共和国电影配音业界的骄傲。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是与长影并驾齐驱的电影译制厂,30岁以上观众的童年是在他们动人的声音中度过的,我们熟知的邱岳峰、毕克、尚华、于鼎、童自荣、刘广宁、曹雷、杨成纯、乔臻、丁建华、李梓、苏秀、盖文源、翁振新等,都是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的著名配音艺术家。

这些优秀的电影配音艺术家为电影配音事业创造了不可磨灭的辉煌,整个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外国电影主要是通过配音来与中国观众见面的,电影配音成为重要的艺术形式。没有这么多优秀的电影配音艺术家,就没有中国配音事业辉煌的过去,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艺术体验、极具艺术表现力的声音刻画了一个又一个为观众津津乐道的人物,这些人物伴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也伴随着那代人的成长。

二、中国电影配音的衰落及原因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译制片配音的风光不再像过去那样辉煌,观众的欣赏口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8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更青睐原汁原味的原著电影,他们认为这样能够更好地感受电影的真实。因此,他们最喜欢的影片变成了中文字幕。进入新世纪之后,译制片配音更成为可有可无的影视附件。据不完全统计,当今中国大城市的影院中,一般进口大片原版与译制版配音的比例为1∶2,有的甚至达到 2∶3,也就是说,总体上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愿意看原版电影。新浪网在 2000年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有70.37%的观众赞认为看字幕片胜过译制片,并且这些观众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大城市和发达地区,是我国电影消费的主要地区。

一批优秀的老配音艺术家相继退居二线,有的甚至已经与世长辞,电影配音演员面临青黄不接的现状。长影、上影译制片厂的辉煌伴随着优秀的配音艺术家的离开和辞世,出现了经营困难、译制片质量下降等问题。

(一)电影音响技术发展迅速,配音难以诠释全部的声响效果,电影配音演员整体配音水平下降严重

观众之所以更加喜欢原版的中文字幕电影,关键因素是:原生态电影的音响效果好,演员语言面貌和影片场景搭配协调,原生态的明星声音对观众吸引力较大。电影音响技术发展迅速。以立体声为例,90年代后期,SR声迹和数字声迹技术、次低音扩展技术、环幕、球幕、巨幕等电影技术,都为电影音响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国外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更加注重音响效果,采用了很多先进的音响技术,我国电影配音技术和艺术水平对译制片的音响效果难以全部展现,影响了观众对译制片配音电影的好感。过去,电影配音之所以能够对电影有很大的影响,观众更加认可配音之后的电影作品,关键因素是那个时期的电影音响效果不如现在,音响内容比较单一,配音相对直接简单,不需要外在的音响技术过多干预。目前,音响技术越来越复杂,效果越来越好,让配音演员难以驾驭,甚至出现了配音降低了电影的原生态声响效果的问题。当代配音演员在声音条件、声音控制和电影语言把握上与老配音艺术家存在较大差距,不能诠释出电影人物的全部内涵。

(二)新时期,观众有更多途径去欣赏电影,尤其是网络,国外电影能够更加快捷地传播,这使得电影配音往往跟不上传播的速度

80年代中期以前,看译制片是绝大部分中国观众接触外语片的惟一途径,这种卖方市场的垄断成就了译制片配音艺术家的成就,提升了配音艺术家的社会地位。随着科技进步,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中国观众接触原声外语片的途径开始增多,盗版光碟、网络下载、卫星电视等。再加上外语学习热潮,一部分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更喜欢欣赏原版电影。这些具有时代特征的因素,导致了译制片配音不再像过去那样必不可少。

(三)优秀的配音演员匮乏,配音演员缺少老一代配音艺术家的奉献精神和钻研态度

优秀的配音演员匮乏源于配音演员待遇低,2009年,中国城市电影票房收入达到62亿元,外国电影占43.4%,国外电影在中国的票房收入总计26.9亿元,按照进口大片原版与译制版的比例为1∶2来计算,那么仅占17.94亿元。17.94亿元与我国整个电影市场相比,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配音电影市场的持续低迷,让从事电影配音的演员收入锐减,很多电影配音演员心浮气躁,都希望通过配音能够被导演看中,转行进入电影演艺一线。另外,中国外语片市场为了防止盗版,给配音演员的时间相对较少,三五天就要出成品,这使得配音演员难以深入揣摩电影的内涵和人物形象,更没有联系和寻找感觉的时间,这种条件下产生的译制片必然不能满足观众日益提升的审美需求。

三、中国电影配音的现状及对策

是不是电影配音就要成为历史?是不是当代的电影配音演员无法超越老一辈配音艺术家?是不是我们就要靠字幕来观看外语片?这些疑问是当代中国电影配音是否应该存在的根本性问题。从历史发展来看,电影配音具有强大的艺术力和群众基础,电影配音不是简单地把译文读出来,尽管目前有些电影配音存在滥竽充数的现状,很多非配音专业演员也在从事着配音工作。但是,要清楚地认清,配音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对电影再加工的艺术,其中包含的不仅仅是声音,还有对作品的理解,对人物角色和内心的把握,通过配音演员的融入,使角色具有艺术再升华的可能。老一辈配音艺术家已经为我们成功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只要当代配音演员多加学习,多加体会,必然会超越老一辈艺术家所取得的成绩。

高层次知识分子尽管喜欢看原版外语片,或者是字幕电影,但是,以英语为主体电影,知识分子并不能完全驾驭英文电影里的用语,因为英语电影中存在的很多俚语是非英语专业人难以理解的;外语片还包括法国的艺术片、宝莱坞的歌舞片等,法语和印度语虽然也具有相当的普及性,但是能够达到观看程度的,毕竟还是少数。另外,中国广大农村的电影市场依然主要依赖电影配音,这些原因都预示着中国电影配音事业不会消亡,而且还将迎来发展的机遇期,只要牢牢把握住这次机遇,中国电影配音必将迎来一次新的跨越。

(一)提升配音电影质量,规范电影配音市场,增加配音演员的工资福利待遇

目前,之所以观众对配音电影产生不良的反应,关键在于配音电影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音响效果不能和原声电影相比。提升配音电影的质量关键在于规范电影配音市场,完善电影配音制度,对于那些粗制滥造的配音电影要坚决下架,对于不具备配音资质的小团体要坚决取缔,宁可损失部分市场,也要确保电影配音产品的质量。

配音电影的产品质量和配音演员息息相关,优秀的配音演员能够艺术化提升人物的典型性,增加人物的内涵,尤其是能够增加中国元素,贴近中国观众的生活。但是要想培养和留住这些优秀的配音演员,一方面要提高配音演员的待遇。配音演员属于艺术工作者,他们的工作具有独一性和不可替代性,要根据他们的劳动,给予对等的报酬。要激活我国电影配音市场,逐渐取消国家对外语片配音的垄断制度,让有实力的电影企业进入该领域,增加竞争,提升配音市场规模,增加从事配音事业的个人和公司收入。

(二)积极采取配音与字幕声画同步的翻译模式

目前,要想重新树立配音电影的良好形象,推广配音电影市场,就必须要迎合当前字幕电影的需求,让配音与字幕共同出现在电影里,既保障一部分喜欢配音电影的观众,又能满足对字幕电影有偏好的观众需求,这样才能在既有的市场条件下,开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创造出发展的机遇。

(三)建立专业的配音演员培训机构,在一些大学里开设配音课程,社会上要更加关注配音演员的成就,增加配音奖项

配音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各种台词的词序、语调、重音都不相同,其韵律和节奏的变化,潜在的内心动作,特殊的情绪烘托,都需要外在意义强化到语言的内在渗透中来。这些都需要配音演员有多年的磨炼能驾驭,根本就不是所谓“棚虫”的业余配音演员可以驾驭的。大学要根据电影市场的反馈和需求,开展配音课程;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设立配音专业,或者在音响专业内开辟配音方向,从而培养出更多的配音专业人才。为推动电影配音事业,应加大电影配音奖励规模,各大电影节加开配音电影奖项,鼓励电影配音演员创造更多好听的译制片。

[参考文献]

[1] 李南.影视声音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2] 金丹元.电影美学导论(复旦博学•当代电影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配音员入门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加强培训;防误操作;现场监督

安全管理工作是各行各业的第一基础,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精神,从加强培训、防误操作、现场监督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能有效解决安全管理反复无常的状况,以及生产一线员工倒闸操作、防误管理执行不严等重点问题,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一、加强各级员工的安全意识

人的意识决定行动,在安全培训工作中,首要开展安全意识(教育)培训。坚持“理念为先”原则,重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结合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提出与企业相符合的安全文化内涵,强化员工安全思想教育,增强员工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安全工作氛围,让员工在思想上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1、精心组织安全生产文件的宣贯工作。为了使在岗员工深刻领会文件精神,统一思想,及早布置和落实各项工作,把各类安全生产文件贯穿于每年安全生产工作的始终。

2、充分利用三级安全监督网会议,举办各种知识讲座。县级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为加快安全管理“一体化”建设步伐,保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在县级供电企业顺畅延伸,提高县级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实现管理到位。

3、以“服务”淡化“权力”,主动积极开展安全管理制度宣贯工作。为了避免个别员工因对规章制度不熟悉造成诱发事故的机理,我们分批次地组织各生产部门、各班组的管理人员、班组长、班组安全员、工作负责人进行安全相关制度的宣贯,让广大员工都知晓并落实于实际行动中,加深了各级人员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对规章制度的认识,提高了各级人员自我安全防护的能力。

4、召开班组长安全生产座谈会,共同探讨预防事故对策。坚持安全生产管理“关口前移、重心向下”的思路,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放在班组、放在现场。由安全管理人员主持召开班组长安全生产座谈会,针对同行发生的事故进行讨论,深入分析事故原因,寻求杜绝类似事故发生的良策。班组长结合本身实际工作,推心置腹地畅谈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对策。

5、通力合作切实做好安全培训建库工作。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为确保有效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使培训教育工作取得实效。我们积极推广“每日一问、每周一题、每月一考”的滚动式、针对性的培训模式。目前已使用相应的安全培训系统,搭建起了培训平台,相关安全知识建库也基本完成。

二、加强生产一线员工的安全技能培训

1、倒闸操作是改变电网运行方式的重要手段和高危作业,电气误操作严重威胁人身、设备、电网的安全。为强化规范生产一线员工的倒闸操作行为,组织生产一线员工学习观看倒闸操作规范流程录像,将标准的操作程序和规范的执行行为细节首先印入员工的头脑。为推动班组倒闸操作规范化培训,开展现场模拟操作“标杆”培训,在班组树立倒闸操作技术标杆,在多次的模拟操作中,不断强化员工的规范倒闸操作行为。

2、强化录音操作,实行操作录音监督。制定工作标准,要求操作人员必须对操作前核对设备名称、编号和位置,操作中唱票复诵等进行全过程录音,将形成的声音文件及时上传,以便备查。一直以来,我们安全管理人员不仅到模拟操作现场进行实地的操作指导,而且还核对操作票抽查操作录音,对发现操作术语不规范的,我们及时教育纠正,保证倒闸操作的全程规范。对于配网专业,我们试行配电操作过程录音制度。组织各运行班组学习《配电操作语音记录管理实施细则》等有关防误操作的规章制度,试行配电操作过程录音,并实行操作录音监督,有效地监管操作人员的不规范操作和违章行为,促进了配网倒闸操作的规范化,为配网倒闸操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开展防止误操作的管理工作

防止电气误操作,要从人员思想、作风和行为上入手,以抓好电气操作接发令、填票审票、模拟操作、实际操作和操作结束报告“五个环节”和抓好防误装置、录音装置、接地线、设备标示和图纸资料“五个管理”为重点,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

1、加强监督防误装置的管理和维护。防误闭锁装置是倒闸操作的技术保障,一旦失灵,将会给倒闸操作留下重大安全隐患。为实现电气倒闸操作“零解锁”,根据防误操作专项整治工作计划,对各级生产单位的防误装置进行了检查。开展变电站微机防误闭锁装置的台帐建立和闭锁逻辑的核对工作,完善闭锁逻辑整定、规范管理流程,确保五防装置运行完好率100%。同时与维护单位签订维护协议,加强微机五防专业维护。配电专业进一步加强配网地刀锁的管理,重新修编配网开关柜地刀锁管理制度,成立配电地刀锁管理小组,实施地刀锁解锁由地刀锁管理小组同意后方可解锁,有效控制带电合地刀等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2.全面核查设备标示,监督完善安健环设施。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将检查配网设备的安健环情况列入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对不合规范的设备名称标示牌、各类警示牌,监督各生产单位作计划进行更换;针对10kV、0.4kV设备编号的修编原则,对相应修编的现场运行规程的相关部分,和设备标示更换情况进行了清查;严格监督完善开关、刀闸“分、合闸”颜色规范管理,确保设备标识清晰、明确,严格硬件设施的统一规范标准,减少误操作的机率。

四、加强现场安全监督

1、有序开展各项安全大检查工作。为了确保电力的有效可靠供应,一方面组织员工做好设备维护工作、精心安排运行方式,另一方面有序开展安全大检查工作,提前部署,严格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了元旦、春节、“五一”和“十一”等节假日期间的安全可靠供电。

配音员入门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歌剧;《卡门》

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083-01

《卡门》根据梅里美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了吉普赛女郎卡门因情变被杀的故事,是一部典型的法国现实主义题材歌剧。像其他的法国歌剧一样《卡门》采用了对白的形式,而没有使用意大利正歌剧中的宣叙调,使剧情发展更环环紧扣,更具叙事性。全剧戏剧冲突鲜明,人物性格也很鲜明,作曲家善于运用不同的动机音乐来塑造人物形象,并采用西班牙地方曲调,使全剧充满了浓郁的西班牙风格,更接地气。全剧以歌曲、进行曲、舞曲等音乐体裁为主题,使音乐充满了勃勃生机。

一、卡门中的“自由主义”精神

卡门是一个的女人,但是作曲家比才并没有用一些很的音乐语言去描绘她,而是用非常美妙、快乐的音乐,去表现卡门。我认为歌剧《卡门》所要表现的正是这样一种崇尚自由的理念,爱情的自由,生活的自由,正如卡门所唱的那样:“无处非国家,意愿即法律,沉醉在自由中!”其实爱与不爱本无所谓对错,无所谓道德。爱情本就该是自由的,人生亦是如此。

二、卡门的“死亡动机”

卡门序曲,以节奏鲜明欢快的西班牙斗牛曲风格,为人们所喜爱。而当斗牛士音乐有了明确终止以后的一段音乐却与之前形成了鲜明对比,那就是长达1分14秒的“死亡动机音乐”,大提琴低沉的声音仿佛述说着不详的预感,打击乐器的“哐哐”声,就像死亡的脚步在部部紧逼,又像死亡钟声的召唤,更像人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的心跳声,音乐在不协和音程中结束,仿佛在暗示着卡门不幸的结局。而这段死亡动机,除了序曲部分出现了一次以外,在整部歌剧里一共出现了四次,每次出现在音色音量上都有着不同的处理。

第一次出现,是在卡门第一次见到唐.荷西的时候,当时卡门刚刚唱完著名的咏叹调《爱情像一只自由的鸟儿》全场都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而当卡门看到唐.荷西时音乐突然变得不协和,充满紧张感,此时的“哐哐”声,较之序曲里面的死亡动机,音量弱了很多,可以理解为卡门对唐荷西的一见钟情,所以有心跳声,然而作曲家用这种沉重的心跳声告诉卡门:你对唐荷西心动,是非常危险的。就像宿命一样,卡门注定要死在唐.荷西的刀下,短短的死亡动机之后音乐马上又回复到欢乐的状态。音乐用它特殊的抽象的语言,向人们诉说着一切未知的苦与乐。

第二次出现,是唐荷西因卡门而入狱,出狱后来看卡门,而两人产生冲突,唐荷西要回军营报道,而卡门希望他留下来陪她,在唐荷西唱《花之歌》之前,又出现了“死亡动机”,音乐主奏乐器变成双簧管,主旋律上方还飘着一个尖锐的音色,充满诡异阴森的感觉,此时的“哐哐”声,预示着死亡的脚步正向卡门靠近。作曲家仿佛在劝说卡门:“不要再劝说唐荷西和你一起走,让他留在军营,否则你将招来杀身之祸”。之后,唐荷西就演唱了那首著名的咏叹调《花之歌》。

第三次出现是唐荷西离开了军队,追随卡门成了一个大烟贩,他在途中偶遇斗牛士,产生了妒忌之火,与卡门发生冲突后,他的未婚妻告诉他母亲病危,他决定回去看母亲,并威胁卡门:我们还会再见面的!这时又出现了“死亡动机”音乐,音响中加入了铜管乐,比前面几次都更宏大,并且在尾音处出现了变化,预示着唐荷西内心的变化,他已经对卡门动了杀机,有力的“哐哐”声,是唐荷西因嫉妒、愤恨等众多因素而发出的心跳声。也象征着卡门嗅到了自己已经身处危险之中。

第四次出现是卡门来到斗牛场为斗牛士助威,在场外遇到唐荷西,此时的唐荷西已不再是当初那个一身戎装的士兵了,而是一个非常落魄,内心又极度绝望的人,他的内心充满了因爱而来的怨恨与嫉妒。配器中既有弦乐也有铜管乐,给人急促感,仿佛唐荷西与卡门激烈的内心活动,动机音乐与唐荷西的歌声形成一个对话的形式,“哐哐”的心跳声没有了,仿佛预示着卡门的心跳也将停止跳动。唐荷西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祈求卡门与他和好,而卡门将唐荷西送她的戒指无情地丢给他,此时斗牛场内传来胜利的凯歌!唐荷西最后的一点尊严也没无情地扯去,于是用利刀将卡门杀死,卡门的死伴着斗牛场内的凯歌,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卡门的悲剧性。

三、从《卡门》看歌剧中配角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