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审计实务

财务审计实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审计实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审计实务

财务审计实务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经济活动;真实性;合规经营

前言: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活动形式多样,审计报告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通过财务会计人员以财务角度出具信息,反映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与客观事实还有一定差距。未来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从根源上把控的更加准备、我国审计向业务数据真实性发展。现阶段审计活动,在经济活动合规的基础上,更要去数据的真实有效性,企业的会计信息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态,通过定性、定量的分析,了解企业的目前的发展态势。

一、导致传统审计活动失实的原因

(一)原有的审计方式审核范围小、时间短、查看数据信息面狭窄。以为的只是以财务报表为参考依据,审计单位通过审核财务报表从而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但如果企业提交的财务报表具有虚假性,那么财务报告不可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审计者也无法得出有效的结论。现代的审计活动,不仅仅从财务报表中获取会计信息,还从大量的凭证、账目、实体业务等会计资料中查看、分析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减少企业虚假信息的提报。现代审计方式更加合理和客观,对于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具有客观现实意义,在顺应市场发展的形势下,有效控制要求经济活动的运营。

(二)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盲目性。利润是企业所追求的,企业更加追求利益的绝对化,减少支出,某些单位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通过在账目上虚构会计信息,隐藏其真实的市场行为,减少税收的支出或者避免税收的支出,也是导致财务报告失实的原因之一。个别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例收受回扣、套现等违法行为,使的财务会计信息呈现的非事实性,违背了客观有效的原则。

二、审计活动怎样提高市场主体会计行为的真实性

(一)审查信息更加全面。不再单一的审核企业财务报表,通过更加细化的财务数据查询。通过原始凭证、明细账目、发票等入手,查看企事业单位是否存在虚构会计活动、篡改账目、虚开发票,是否通过修改账目达到是财务信息合法化的目的。

(二)审计人员加强学习,具有专业的财务知识,总结审计经验,把握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完备的财务知识体系和审计方法的架构,强大的业务分析能力。可以在审计活动中发现问题、深入挖掘业务、通过定性、定量分析,了解经济活动的实质,得出Y论。建立一支具备高素质的专业的审计人才队伍,是我国目前审计工作的需要和市场发展的要求。

1.查看发票的来源,检查发票的有效性,通过收入、发票、销售货物三方印证发票是否与经济行为相一致,是否存在虚开增值税发票、逃税避税的行为。检验发票的真实性,是否是伪造发票。从业务角度着实分析业务流程,查看发票的有效性,是否违背了客观事实,是否填开正确。

2.查看利润表是否存在虚构现象。通过分析各会计因素间的联系,根据企业现阶段运营状况分析企业利润表的真实性,横向与同行业其他单位相比,纵向与这一单位以往经营活动相比较,是够存在利润过高的行为。查看利润与收入水平是否相符。是否存在认为减少利润,隐藏经济事实的问题。通过其他会计要素分析凭证、账目的真实有效性,根据企业实际状况分析提供数据的真实性。

3.通过各项财务指标,综合分析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采取更多的财务指标,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单位的运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查看各项财务指标间是否对应,分析企事业单位的盈利情况,检验审计报告是否真实。

4.有重点的盘查账目调整的地方。着重查看账目中修改、更正了的地方,核对这些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存在,为什么进行调账,其调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加以分析。

(三)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审计过程是一个庞大、任务艰巨的活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必须秉承严谨端正的工作态度,在审计过程中严格按照我国审计法的规定,严格审核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真实有效性。

(四)打击一切违法违规的会计行为。审计人员担负这审核监督的责任,在审计过程中要严格自律,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能,及时发现问题、提报问题,坚决一查到底,追究违法违规人员的责任。确保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保障企业运营的合规性。如果企业存在较大违法违规现象一定要坚决抵制,也是对企业的负责,企业的违规经营往往将企业陷入困境,及早的发现问题,整改问题,规范企业运营,也是对企业的保障。

三、结论

全球一体化更加明显,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各企业运营压力加大,审计业务的拓展,有利于更加有效的监督企业的运营,加强企业的管理,这是审计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搞好审计工作是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企业更好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章琳一.审计意见对信息使用者经济决策的影响[D].江西财经大学,2015.

财务审计实务范文第2篇

财务审计教学目前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局限于传统的讲授和个案教学。而财务审计很多流程式操作是需要实践环节辅助认识,由于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对财务审计职能岗位、审计程序、审计技术方法缺乏感性认识,从而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教材乏味。在教学中一直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难懂、难考,教学效果差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难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财务审计这门课程一直未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该课程一直从属于会计专业。在这种情况下,各大专院校普遍重视“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和“校外实训基地”的研究与开发,“财务审计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几乎没有。笔者曾经在2009-2011年对我校会计系1000多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70%的学生认为财务审计理论多、枯燥、抽象、难以理解,25%的学生认为,财务审计理论理解了,但不知实际如何操作和运用,只有5%的学生认为比较好理解。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不知什么是工作底稿,80%的学生不知工作底稿如何编制。其主要原因是:财务审计普遍采用“满堂灌”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从而导致课堂上严重抑制学生的思维能力。目前,能采用的只是案例教学,而案例教学综合性、系统性差,比较分散,所以无法从总体上领会财务审计工作的精髓。财务审计实践教学目前的主要问题是:

1.思想观念传统化。很多高职高专院校不重视财务审计课程教学,存在“重会计、轻审计,重理论、轻实务”的状况。有些院校只开会计专业,没有审计专业,而财务审计课程一直是“大会计”专业下的主要课程,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二是财务审计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及综合性学科,融汇会计、税务、统计学、经济法、计算机等理论与方法,它与这些学科相互渗透、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所以财务审计课程难度较高,本科院校将财务审计课程一般安排在三年级,高职高专院校一般安排在快毕业的最后一年。由于有的学生会计基础不扎实,再加上有较多的学生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有的学生临近毕业又要找工作,时间紧张,心里不踏实,导致许多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积极性不高,学校领导对这门课程也不重视。

2.高职高专培养方案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目前,高职高专在课程设计上,没有体现出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过分强调理论教学,重视说教和灌输,在实践环节上蜻蜓点水,非常肤浅,没有深度和广度,没有发挥出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特点,不能满足社会和执业界的技术需求。

3.财务审计实践教材严重滞后,不能满足时展的要求。一方面由于我国会计准则随着经济发展在不断完善、补充和修改,导致审计准则、制度、政策也处在不断修改和完善中,从而使财务审计教材、实践教材都无法及时更新,也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致使有些内容失去了应用的价值。另一方面,我国审计实践发展较晚,审计课教师难以获得第一手资料,财务审计教材和实践教材内容陈旧,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再加上财务审计课程内容条块分割、逻辑性不够清晰,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系统把握。财务审计理论内容太多,各种理论互相穿插、渗透,导致学生一方面产生厌倦情绪,另一方面难以一次性理解透彻。

4.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很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实践工作经验,缺乏必要的调研和实习。经调查,在财务审计方面具有“双师型”教师的学校平均仅占3%左右,这种现状使得财务审计教学只能停留在表面。财务审计模拟实验室对教师具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懂得审计实务,还要懂计算机技术,不仅要懂会计电算化,还要懂计算机操作技能而真正适应这一要求的教师却是凤毛麟角。

5.财务审计模拟实验成本高,设计难度大。会计模拟实验室实验资料,只需要一个典型企业一个月的业务,从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填制和整理,到明细账、记账凭证汇总表,再到登记总账,最后到会计报表的填制就可以了。财务审计一般采用逆查法,先从会计报表审计,再到账簿、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审查时间一般需要一年或一年以上,所以财务审计实验资料时间跨度较大。实验资料除了会计实验所需资料以外,还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合同、契约书、协议章程等,除了准备正常资料以外,还要设置“审计障碍资料”同时根据审计目标,还要审查账实是否相符,需要对现金存货、固定资产、证券资产等通过盘点法以证实它的存在性。而实物资产的配备难度较大,它需要对银行存款、往来款项以及债权、负债采用函证法以证实它的存在性和所有权的归属,有时还需要直接观察法等其他方法来证实资产的存在。此外,一个单位一年以上的会计资料,企业一般不愿意给予提供,因为这会涉及到商业秘密的问题。同时还要注意数据间的连续性、相关性与钩稽性,这就使得资料的筹集难度增大。随着计算机审计在实践中的应用,对财务审计实验资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要充分考虑电算化财务审计模拟实验对数据和资料要求,不仅准备模拟手工资料,还要准备电子财务审计数据,要购买软件、计算机等,所以财务审计设计难度较大,需要耗费一定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同时硬件设备成本也较大。

6.财务审计模拟实验及校外实习基地的开发缺乏足够的资金。建立财务审计模拟实验除了设计难度大以外,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比如,对存货、现金、固定资产的盘点,对往来款项的函证等,而这些在实验室里是不能满足需要的,只能通过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弥补。联系校外实习基地需要有大量的资金作保证,但财务审计课程一直从属于大会计专业教育范畴,在“大会计”的观念下,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只重视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开发,而对审计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的开发却不重视。所以很多院校财务审计实验室建设及实习基地的开发,由于缺乏资金,还处于探讨阶段。

二、财务审计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

围绕财务审计实践教学的理念,形成“案例教学+校内模拟实验+校外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要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以培养审计专业技术为主线设计课程,将财务审计课程一分为二。其中,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够用为度,加强实践性教学,在课时分配上,要尽量增加实践课时的比重,达到60%以上为最佳,突出高职高专实践性教育的特点。1.单项实训主要是通过案例教学实现的。案例教学法要求专业教师提炼和采用审计实践中的一些典型的例子,对原理、理论和道理进行解释,将审计理论知识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让学生深入审计情境的现场,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一方面有利于审计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的审计思维模式和审计职业的洞察力。财务审计课程内容一般分成两块:一块是审计理论和方法,内容较少;一块是审计实务,内容占90%左右。在审计基础理论和方法这一块,笔者认为,主要以理论讲述为主,再结合案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审计实务方面,主要以案例讨论、案例分析为主,案例分析旨在说明哪些违背了审计准则、会计制度、法规,说明存在的问题和弊病。案例讨论旨在说明解决的措施和途径,做哪些调整分录。但这种案例教学比较机械,没有设置多种情境,不能培养学生审计的应变能力。为此,在教学中只有做到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2.综合实训包括模拟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财务审计实验教学能使学生有贴近现实的感觉,犹如身临其境,切身体会到财务审计理论的内涵。审计模拟实验就是先确定一个被审计单位,以该单位的会计核算为基础,采用适当的审计的流程和方法,完全模拟实际工作中的做法。在获取审计的证据、出具审计报告的实验过程中,通过审计约定书的编制,审计计划的编制,实施审计,编写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等实践操作过程,熟悉财务审计的全过程。同时还要加强内部控制的评价、审计抽样、实质性测试,以及各种审计方法和概念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审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审计不再感到抽象,获得对审计的直观的认识,并能在毕业后迅速进入工作角色,满足工作要求。

三、财务审计实践教学的对策

1.改变观念,重视财务审计实践教学。教育部已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希望高职高专重视这项工作,培养“顶天立地有本事的人”,因此高职高专必须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会计、轻审计的观念,重视审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开发。对于建设审计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所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一方面要指定专人负责,并派专人去会计事务所、企事业单位、审计机关进行审计实践,尽快完成审计模拟实习资料的设计,联系好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战演练的基地;另一方面要增加经费的投入,保证有足够的资金,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2.组建一个知识结构搭配合理的研发小组。无论是单项实训,还是综合实训,无论是案例教学、模拟实验室建设,还是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所以要成立研发小组来专门研究组织、设计实践教学。首先,案例教学特别是在案例选择上,既要符合教学需要,还要新颖、有时代感,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必须由研发小组搜集、组织设计案例,并编成案例习题集,以满足教学的需要。特别是审计模拟实验室建设,需要配备整套财务背景资料和一到两年实际的财务数据与电子数据,同时还需适用配套的工作底稿。由于实践资料的收集时间跨度大、技术性强、知识面广,所以要求研发人员不仅有丰富的会计、审计理论知识,还要熟悉电算化会计及计算机操作技能。只有组成这样知识结构合理的研发小组,才能为审计实践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财务审计实务范文第3篇

随着我国现代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控股企业中,管理会计体系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企业管理的方式更加趋向科学化与合理化。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以往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中,盛行“吃大锅饭”的发展特征,广大的工人群体“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广大的在职员工群体的工作积极性并不高,缺乏个人奋斗的思想意识。因此,在当今时代市场经济改革发展竞争模式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推行国有企业财务审计改革,目的就是在于强化对于内部基层员工的个人绩效考核,强化“按劳分配”的个人收益分配方式,革除以往经济统计模式中的随意性和含混性,避免出现“按需分配”的国有企业发展误区。

二、国有企业财务审计改革的背景

党的十三中全会在助力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发展的经济座谈会议上明确指出:必须要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力度,放开步、迈开腿,克难奋进,将国有企业的经济领域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来抓。为此,党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国有企业财务会计领域的改革工作,逐步推行了新版《公司法》和《证券法》的改革活动,国有企业在按照生产资料发行债券时,应该加强自身企业发展方向的市场性考虑,时刻关注市场经济领域的变化特点。

三、提高国有企业财务审计工作效率的措施

(一)恪守公正客观的工作原则

由于国有企业管理中审计工作,是实现经营活动中财务内控的重要方法,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各大国有企业的发展规模与改革方向。为了让国有企业财务审计活动真实地反映国有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基本状况,国家经济发展改革委员会推行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严格督查企业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推行“恪守公正”和“追求客观”的工作原则,保证国有企业内部的生产部门、审计部门和经济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都能够实现互相独立、互相监督制约和互相帮助支持。

(二)强化对于日常经营中细节化的管理

在当今时代的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下,我国的国有企业内部财务运转呈现出一种新型的资金流转动态体系,每日的资金流数量不断加大,各种网络背景下的B2B(企业对企业)的业务往来数量加剧。在国有企业财务审计部门在工作中,要进一步强化对于日常经营活动细节化的管理。对于管理层的日常办公用品购置活动,应该进行严格的登记入库工作。并且,为了实现财务审计的客观性,一定要按照“票物对应”的方式展开,根据企业内部采购部门所开具的采购生产材料的发票、供货单等具体材料证明,来实现国有企业管理层面的工作环境监管。只有按照严格的财务审计的相关流程开展工作,才可以继续展开针对于基层企业内控人员资金流向方面的信息登记和造册工作。

(三)规范企业经营活动的审计流程

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就是将信息流程的各项细节进行科学整合,实现会计财务信息与其他非财务信息的集成,通过电算化的会计信息算法,将企业内部各个领域的生产和经营大数据上传到公司信息库,可以供全公司员工实时共享,并且为企业内部决策和外部信息管理的提供比较准确和及时的会计业务统计信息。针对企业经营中的审计工作,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政府颁布了《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为企业审计活动中的操作步骤进行了规范化操作。

(四)重视国有企业财务审计的时效性

为了体现国有企业财务审计的时效性,企业的高层领导必须要对审计局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审计操作中作出规范,不断向其提出新的工作标准,以其使其符合现代化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对审计部门的基层工作人员,企业应该将他们组织起来,定期进行《会计基础》、《会计道德》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培训工作,保证审计部门能够严格执行财务审计的各项措施,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审计工作效率。通过提高审计信息决算的质量,减少由于会计信息失真而造成的错账问题。从而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以“审计部门监督”、“内部员工监督”和“管理会计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

四、结束语

财务审计实务范文第4篇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是指国有独资、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工业企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财务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的审计监督。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第四条审计机关对企业会计报表的下列内容进行审计监督:

(一)会计报表的种类、格式、编制是否符合规定,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

(二)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反映的内容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及时;

(三)合并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规定,并遵守一致性原则,合并报表单位是否符合规定的范围,合并报表单位会计报表的内容是否真实,并经过审计;

(四)会计报表是否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帐簿\\\\编制,帐表是否相符,报表间具有勾稽关系的数字是否相符。

审计机关应当注意分析会计报表中的异常项目,查明截止日后发生的对本年度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会计事项,并运用其专业判断、审计经验及内部审计成果,确定审计的重点或范围。

第五条审计机关对企业会计帐簿的下列内容进行审计监督:

(一)帐簿设置是否完整、全面;

(二)帐簿反映的内容是否真实、完整、准确,记录是否及时、清晰,是否采用正确的更正方法;

(三)帐簿反映的经济业务是否与记帐凭证相符。

第六条审计机关对企业会计凭证的下列内容进行审计监督:

(一)记帐凭证是否附列全部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金额是否一致;

(二)原始凭证反映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合法;

(三)会计分录是否正确,摘要是否清晰、明了,凭证填写格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四)会计凭证的审核、传递、归档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第七条审计机关对企业资产审计监督的内容,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

第八条审计机关对企业流动资产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是否真实存在,并为企业所实际拥有;

(二)各项收支或增减业务是否合法,记录是否完整;

(三)存货计价是否正确,计价方法的采用前后期是否一致;

(四)流动资产项目在会计报表上反映是否恰当。

第九条审计机关对企业长期投资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长期投资是否真实存在,并为企业所实际拥有;

(二)投资业务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协议、合同有无损害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计价核算是否正确,投资收益核算是否及时、正确;

(三)长期投资效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四)长期投资在会计报表上反映是否恰当。

第十条审计机关对企业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固定资产是否真实存在,并为企业所实际拥有;

(二)核算是否及时、正确,计价是否正确;

(三)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采用是否合法,折旧计提是否正确;

(四)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在会计报表上反映是否恰当。

第十一条审计机关对企业在建工程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在建工程是否真实存在,并为企业所实际拥有;

(二)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核算内容是否正确、合规,有无挤占或漏计在建工程成本的行为;

(三)已完工程是否及时办理交付使用手续,竣工决算是否正确;

(四)在建工程年末余额是否正确,在会计报表上反映是否恰当。

第十二条审计机关对企业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商誉等无形资产是否真实存在,并为企业所实际拥有,核算是否及时、正确,计价是否正确,摊销是否符合规定;

(二)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和其他长期待摊费用核算是否正确,摊销是否合理;

(三)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在会计报表上反映是否恰当。

第十三条审计机关对企业负债审计监督的内容,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第十四条审计机关对企业流动负债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预收帐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应付利润、预提费用等形成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偿付的及时性、合规性,及其记录的完整性;

(二)验证流动负债余额的正确性,在会计报表上的反映是否充分。

第十五条审计机关对企业长期负债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项等形成的合理性、合法性,本金和利息偿付的及时性、合规性,及其记录的完整性;

(二)长期负债使用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三)验证长期负债余额的正确性,在会计报表上的反映是否充分。

第十六条审计机关对企业所有者权益审计监督的内容,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第十七条审计机关对企业实收资本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是否经过验资,有无中途抽走资本的行为;

(二)实收资本投入的比例结构是否合理、合法;

(三)实收资本增减业务是否真实,并经过严格审批;

(四)实收资本是否已在会计报表上恰当反映。

第十八条审计机关对企业资本公积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资本公积的来源是否合法,股本溢价、资产评估增值、接受捐赠等业务是否真实,核算是否正确,记录是否完整;

(二)资本公积在会计报表上反映是否恰当。

第十九条审计机关对企业盈余公积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税后利润是否按规定提取盈余公积金,数额是否正确;

(二)盈余公积的使用是否合法;

(三)盈余公积的核算是否正确,会计记录是否全面、完整;

(四)盈余公积在会计报表上反映是否恰当。

第二十条审计机关对企业未分配利润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未分配利润构成是否真实、合法,数额是否正确;

(二)未分配利润在会计报表上反映是否恰当。

第二十一条审计机关对企业损益审计监督的内容,包括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

第二十二条审计机关对企业收入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产品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形成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其记录的完整性;

(二)企业各项收入在会计报表上的反映是否恰当。

第二十三条审计机关对企业成本、费用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生产成本、产品销售成本、期间费用(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形成的真实性、合法性,计算的正确性,及其记录的完整性;

(二)所得税的记录是否完整、正确,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是否正确,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的采用在前后期是否保持一致,递延税款的确认、计量和转销是否符合规定;

(三)企业成本费用在会计报表上的反映是否恰当。

第二十四条审计机关对企业利润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营业利润(含其他业务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形成的真实性、合法性,计算的正确性,及其记录的完整性;

(二)可供分配的利润确定是否正确,是否按国家规定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三)企业利润在会计报表上的反映是否恰当。

第二十五条审计机关依照国家有关企业工资和社会保障基金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企业工资内外收入(含经营者)、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等消费基金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第二十六条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后,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资本结构,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第二十七条审计机关可以根据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审计工作需要,有重点地组织对企业进行专项审计、行业审计。

第二十八条审计机关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照规定的期限,如实提供以下资料:

(一)会计报表、帐簿、凭证及其他有关会计资料;

(二)年度财务计划;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四)经营活动的统计资料;

(五)企业章程、法人证明,以及各种企业登记等资料;

(六)其他有关财务收支的资料。

第二十九条审计机关制定审计计划、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和取证、提交审计报告、出具审计意见书、作出审计决定、管理审计档案,以及进行专项审计调查等事项,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审计机关对已经审计过的企业实施审计时,要对前次审计结果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审计机关可以根据需要,对被审计单位安排后续审计。

第三十一条审计机关对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接受财政补贴较多或亏损数额较大的企业,以及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其他企业,应当有计划地定期进行审计。

第三十二条审计机关有权要求企业按照规定,报送社会审计机构、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报告。

审计机关每年应抽查一定数量由社会审计机构、注册会计师出具的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报告。

审计机关发现社会审计机构、注册会计师出具的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报告有不实和其他违法、违规问题的,应当依法予以纠正,并责成注册会计师协会对有关社会审计机构和责任人员进行处理。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原则适用于对国有交通运输、邮电等企业的财务审计。

财务审计实务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 资源节约 财务 审计

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生产最主要的组织者、管理者以及实施者,在促进经济转型、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资源节约,财务与审计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财务与审计的概念

(一)财务的概念

财务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资金运动过程中所体现的经济关系,最主要的是指财产和债务,也就是资产和负债。

(二)审计的概念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是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相关法规和制度,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有效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财务在企业实现资源节约中的作用

(一)财务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对资产的购置、经营中的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等进行管理。它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本身的重要性以及复杂性,使其在企业管理中,并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需要众多部门共同协作,是与其他部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特别是企业生产中,它融入到企业生产中资源利用的每一个环节,并通过信息反馈,使生产者对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和改善,使生产工艺有效改进,生产效率明显提高,而资源消耗显著降低。因此财务管理最主要的目标便是使得企业利用最少资源获得最大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实现资源节约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财务管理实现资源节约的重要手段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财务管理可以通过有效措施,更好地实现资源节约的目标。第一,可以通过对企业实施全面的财务预算管理,从而有效控制企业的资源消耗。该方法主要是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实施细化管理。将企业的各项规划、目标、方针等全部融入到财务预算中,使其统领全局。其他项目的计划方针等,则要根据财务预算进行科学制定和实施,从而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二,建立财务范围分级管理责任制度。也就是说将财务渗透到企业管理中的每一方面,通过层层分解,使每一个部门都承担其成本、资金等各项财务指标,从而促使各个部门也积极的参与到资源节约中来,从整体上推动企业实现资源节约。第三,完善企业资产管理制度。也就是说当资源被有效的利用并产生新的资源,如产品、半产品等之后,加强对其管理,从而有效防止资产流失,实现资源节约。

三、审计在实现企业资源节约中的作用

(一)审计管理的目标

企业进行审计管理,最主要的是通过对经济效益的审计,从而得到相关方面结果的分析、监督、评价以及反馈等。企业审计管理中对总体经济状况实施审计主要表现在看企业在资源消耗之后,是否能够完成企业原先预定的生产经营目标。对主要的经营业务进行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实际消耗的资源的使用效率进行专项分析和评价。对企业主要经营业务资源利用进行审计,主要是对生产材料、能源、资金、劳动力等方面的利用效益进行审计。虽然企业审计管理没有财务管理对其资源进行分析、评价等明显和直接,但不难看出,进行审计管理最主要的目标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以实现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实现资源节约的目标也是一致性。

(二)审计实现资源节约的重要手段

对企业来说,实施审计管理,是有效促进企业实现资源管理最后一道防线,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项举措。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对其实施审计管理最主要的措施主要有:第一,对企业的采购业务以及经济合同进行审计。审计其采购计划是否正确,采购合同是否合法,采购计划是否完成等,通过对其进行审计,来有效分析企业进行资源采购的价格是否合理,防止企业以过高的价格进行采购,从而实现企业在该方面的资源节约。第二,对企业的生产业务进行审计。主要是查看其是否按照相关计划科学生产,查看其完成情况如何,产品质量如何,生产过程中的组织管理的水平如何等等。通过对其进行审计,从而确保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得到高效利用,降低资源消耗,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和设备的更新换代。第三,对企业的销售业务进行审计。主要是看其销售方式是否科学、合理,销售的费用利用情况等等。通过对其进行审计,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资金回收率,防止资金流失,从而为企业进行新一轮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总之,对企业主要经营活动的资源利用进行审计,能够准确分析出资源消耗的大小,找出问题所在,提出有利于实现资源节约的措施和方法。

四、结语

总之,财务与审计在企业实现资源节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更好地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审计管理,既是实现企业资源节约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企业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内容。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要以此为发展重点,不断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