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营企业信息安全

民营企业信息安全

民营企业信息安全

民营企业信息安全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民营企业信息化政府

电子政务主要是指借助于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府部门的管理活动,包含政府部门内部、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的通过信息网络的在线信息交流与服务。电子政务所借助的电子信息技术主要为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电子政务的五个领域分别为: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事)业,以及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互动,而这五个领域又可以分为五个不同的相互关联的领域,即政府对政府、政府对企业、政府对居民、企业对政府、居民对政府。政府机构各部门实行电脑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帮助提高政府在行政、服务和管理方面的效率。政府从被动服务于经济转变为主动服务,企业、公民可以不受地点、时间限制,了解政府的方针政策,接受政府的管理。地级市电子政务为民营企业的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提供支持环境和对接方式,民营企业与政府可在网上互动,完成一个事务处理的全过程。地级市政府要给企业提供服务,电子政务如果跟不上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要求和发展水平,政府的服务也会成为一个障碍,如果满足了这些要求,政府的效率就会提高,城市的发展就会加快,城市信息化的水平也就会相应提高。相反,如果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缓慢,应用水平低,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合理,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就会增加民营企业办事成本,并严重影响着地级市政府的电子政务实施。

电子政务环境下民营企业的运作

笔者针对地级市电子政务与民营企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区域选取浙江省某一电子政务建设具有一定代表性与民营企业较为普遍的地级市,范围覆盖该地级城市所辖的城区和县六个区域,本次调查由于范围面广、地理位置较为分散、信息种类繁多,以问卷形式为主,辅以实地考察、访谈和查阅有关资料等形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它们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电子、化工、医药等。各行业选取的样本分布状况如表1,这些行业占该地级市制造业总产值的很大比例,代表了目前该地级市制造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调查对象分布状况见表2,从调查对象看,本项调查吸引了大批企业信息化相关人员参加,基本反映了民营企业中与信息化相关的各类人员的综合意见。

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之一电子商务可以使企业大幅降低产品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利润,提高市场竞争力。这主要通过减少差旅费(许多事情通过电子政务就能解决)、减少行政及销售人员、减少广告费用等途径来实现。民营企业通过网络实时了解市场瞬息万变的动态需求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的生产计划,以便获得最佳效益。但是,民营企业实际应用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范围较小。在被调查的民营企业中,接入互联网的企业占84.4%,建立网站的企业占74.9%,开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企业占35.4%,利用网络了解政府的方针政策,接受政府管理的企业(含利用自己企业接入互联网或专网的计算机进行报关、报税的企业)占26.3%,从事网上采购业务的企业(含有采购)占9.2%,从事网上销售业务的企业占7.4%。调查结果表明,在开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企业中将近10%的企业能较充分利用地方政府、机关掌握的社会信息资源,各种电子化、网络化的证明文件和办事流程,增加了办事服务的渠道,改变了民营企业过去办事“跑腿”成本高、不方便、效率低的局面,减少了企业办事环节,节省了企业成本,提高了企业办事效率;互联网应用水平较高的民营企业,企业的管理水平、市场开拓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业务流程重组等等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优化。

但是,调查中发现,不少民营企业对于电子政务的真正内涵还缺乏认识,普遍存在以下几种错误认识: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政府部门是为了赶时髦,是向上一级领导汇报的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企业为了迎合政府部门领导,买几台计算机,接入互联网或建立本企业网站就完事了,而没有意识到电子政务对当今本企业乃至经济社会的影响和冲击;第二种是对电子政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和艰巨性缺乏清醒的认识,认为自己的产品不是什么高新技术产品,生产过程简单,用过去传统“跑腿”办事,企业照样能生产和经营,眼前企业运营状况也不错,用不着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的应用;第三种是企业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重管理轻服务,重电子轻政务的思想。另外,不少民营企业电子政务的应用水平低。主要体现在:应用网络平台进行事务处理与商务活动的少;缺乏高层次的信息管理中心或知识管理中心,不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信息集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将企业内部与外部联系起来,没有充分了解政府的政策方针和有效地利用政府网上提供的服务。当然,由于电子政务建设中遇到了诸如法律制度环境欠完善、缺乏完善的企业信用保障体制、信息安全与信息公开存在矛盾等问题,出现了许多不尽人意的现象。这些因素影响着电子政务的建设和推行,同样也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电子政务环境下民营企业发展模式的变革

民营企业外界环境力量相互加速或支持,或者削弱或延迟其他力量对于现有组织的作用,因此,民营企业组织总是处于这些力量的不同组合所产生的一种不连续变化之中。民营企业自身的管理只有符合新环境的要求,加强政策研究,对市场发展变化保持高度敏感,根据新的形势适时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发展策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充分利用发展起来的电子化给自身企业带来真正的实惠,才能起到管理好企业的作用,否则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电子政务时代民营企业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快政府部门、社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民营企业自身发展模式与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发展中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建设: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首先领导是关键,领导是“一把手工程”,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宣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其次,建好局域网与企业网站,搭建信息化的平台并将其完善,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办公,转变观念,增加对企业信息化的投入。第三,积极探索适合政府、民营企业情况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运用方式,切实发挥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作用,加强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应用,以现代先进技术改造企业传统产业,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企业信息共享与安全保密

企业在网上介绍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查询订单处理信息,不仅可以节省开支,调整客户服务人员与客户的关系,吸引新的客户,而且也会使客户更满意。另外,企业常常收集和存储有关客户和产品的信息,放入只有拥有一定权限的员工才能读取的数据库。目前,不少民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应用中,普遍存在对信息安全缺乏重视,安全设施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和对安全教育不够重视等问题,给信息安全留下许多隐患。民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必须重视建设安全保密体系,如防火、防盗、防病毒、加密、安全控制与监控、访问控制、数据备份与恢复、安全管理等。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与再造

信息化导致组织结构变革的同时也引起了诸如工作模式、营销模式、管理模式的变化,为了保障企业的业务在新的企业环境中更加有效,必然要进行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再造。由于实施风险巨大,因而先进行局部的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局部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逐步推进,可以使企业尽早地看到成果,同时还可在企业中营造乐观、积极参与变革的气氛,减少员工的恐惧心理,以促进ERP在企业中的推广和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人力资源管理

民营企业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组织结构优化时,人力资源的管理相应地发生了改变。在金字塔结构中,人员是按职能安排到位的,在扁平式结构中,被授权的员工组成工作小组,组织鼓励员工扩大自己的工作内容,加强员工素质和能力的培训,提高员工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信息专业技术人才是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既懂IT技术又熟悉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是民营企业信息化的保障。民营企业在人才问题上的最大困难是缺少既懂企业管理、信息管理、商务、政务等知识和应用技术,又熟悉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稳定信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民企发展对地级市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的影响

目前,电子政务的优势日益明显,电子政务的应用与实施提高了政府行为的效率以及科学化水平,使政府的经济决策、战略目标的实施与社会各部门的系统管理都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进行,政府在电子政务平台的情况下很多职能重新定义、分配和组合,电子政务为体制改革带来新的机遇,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民营企业应用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范围不断扩大。但是,地级市电子政务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远的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开拓创新的意识,也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民营企业在电子政务的应用平台上要实现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部门提出了的要求和建议,主要可概括为:

网络通信线路速度、带宽、费用方面进一步改善,解决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技术问题。

整合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实用性较强、分类更细、更新及时的信息数据库,丰富网络资源,促进信息交换,加强信息沟通。

组建企业信息化联盟,为各企业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为企业提供各种专业技术咨询,规范各种信息系统的软硬件,提高兼容性,组建行业标准。

精心策划业务,积极推进公共服务。

整顿和规范地方政府现行的政务流程,对行政审批方式、行政执法和行政征收方式、行政组织形式以及行政决策机制等进行必要的改革,为进一步实施电子政务奠定较扎实的基础和搞好环境建设。尤其要克服“条块分割”、“系统封闭”等各自为政的陋习。

加强信息监管和安全防范,规范企业信息市场。

广泛推广本地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先进的管理模式,立足行业需求,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先进的、适用的应用软件,推出行业有效的管理软件,以加快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

提供成功案例和应用成果供观摩、学习、借鉴,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提供对企业内信息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训和指导。

建立一支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广队伍,扎扎实实地帮助民营企业逐步建立或升级信息系统,并建立专门机构,为民营企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应用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余醒.电子政务如何转型[J].中国电子商务杂志,2003,9

2.方美琪.电子商务概念(第2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民营企业信息安全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民营企业 ;信息化;政府 

abstract: e-government for private enterprises to provide e-commer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for the docking of the environment and way of private enterprise and government can interact on-line to complete a transaction process.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level the city to study, analysis of e-government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the growth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the e-government environmen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l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its advanced electronic cities chief building. 

key words: e-government; private enterpris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overnment

前言

   电子政务主要是指借助于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府部门的管理活动,包含政府部门内部、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的通过信息网络的在线信息交流与服务。电子政务所借助的电子信息技术主要为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电子政务的五个领域分别为: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事)业,以及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互动,而这五个领域又可以分为五个不同的相互关联的领域,即政府对政府、政府对企业、政府对居民、企业对政府、居民对政府。政府机构各部门实行电脑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帮助提高政府在行政、服务和管理方面的效率。政府从被动服务于经济转变为主动服务,企业、公民可以不受地点、时间限制,了解政府的方针政策,接受政府的管理。地级市电子政务为民营企业的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提供支持环境和对接方式,民营企业与政府可在网上互动,完成一个事务处理的全过程。地级市政府要给企业提供服务,电子政务如果跟不上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要求和发展水平,政府的服务也会成为一个障碍,如果满足了这些要求,政府的效率就会提高,城市的发展就会加快,城市信息化的水平也就会相应提高。相反,如果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缓慢,应用水平低,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合理,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就会增加民营企业办事成本,并严重影响着地级市政府的电子政务实施。 

电子政务环境下民营企业的运作 

笔者针对地级市电子政务与民营企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区域选取浙江省某一电子政务建设具有一定代表性与民营企业较为普遍的地级市,范围覆盖该地级城市所辖的城区和县六个区域,本次调查由于范围面广、地理位置较为分散、信息种类繁多,以问卷形式为主,辅以实地考察、访谈和查阅有关资料等形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它们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电子、化工、医药等。各行业选取的样本分布状况如表1,这些行业占该地级市制造业总产值的很大比例,代表了目前该地级市制造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调查对象分布状况见表2,从调查对象看,本项调查吸引了大批企业信息化相关人员参加,基本反映了民营企业中与信息化相关的各类人员的综合意见。 

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之一电子商务可以使企业大幅降低产品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利润,提高市场竞争力。这主要通过减少差旅费(许多事情通过电子政务就能解决)、减少行政及销售人员、减少广告费用等途径来实现。民营企业通过网络实时了解市场瞬息万变的动态需求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的生产计划,以便获得最佳效益。但是,民营企业实际应用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范围较小。在被调查的民营企业中,接入互联网的企业占84.4%,建立网站的企业占74.9%,开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企业占35.4%,利用网络了解政府的方针政策,接受政府管理的企业(含利用自己企业接入互联网或专网的计算机进行报关、报税的企业)占26.3%,从事网上采购业务的企业(含有采购)占9.2%,从事网上销售业务的企业占7.4%。调查结果表明,在开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企业中将近10%的企业能较充分利用地方政府、机关掌握的社会信息资源,各种电子化、网络化的证明文件和办事流程,增加了办事服务的渠道,改变了民营企业过去办事“跑腿”成本高、不方便、效率低的局面,减少了企业办事环节,节省了企业成本,提高了企业办事效率;互联网应用水平较高的民营企业,企业的管理水平、市场开拓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业务流程重组等等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优化。

但是,调查中发现,不少民营企业对于电子政务的真正内涵还缺乏认识,普遍存在以下几种错误认识: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政府部门是为了赶时髦,是向上一级领导汇报的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企业为了迎合政府部门领导,买几台计算机,接入互联网或建立本企业网站就完事了,而没有意识到电子政务对当今本企业乃至经济社会的影响和冲击;第二种是对电子政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和艰巨性缺乏清醒的认识,认为自己的产品不是什么高新技术产品,生产过程简单,用过去传统“跑腿”办事,企业照样能生产和经营,眼前企业运营状况也不错,用不着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的应用;第三种是企业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重管理轻服务,重电子轻政务的思想。另外,不少民营企业电子政务的应用水平低。主要体现在:应用网络平台进行事务处理与商务活动的少;缺乏高层次的信息管理中心或知识管理中心,不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信息集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将企业内部与外部联系起来,没有充分了解政府的政策方针和有效地利用政府网上提供的服务。当然,由于电子政务建设中遇到了诸如法律制度环境欠完善、缺乏完善的企业信用保障体制、信息安全与信息公开存在矛盾等问题,出现了许多不尽人意的现象。这些因素影响着电子政务的建设和推行,同样也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电子政务环境下民营企业发展模式的变革 

民营企业外界环境力量相互加速或支持,或者削弱或延迟其他力量对于现有组织的作用,因此,民营企业组织总是处于这些力量的不同组合所产生的一种不连续变化之中。民营企业自身的管理只有符合新环境的要求,加强政策研究,对市场发展变化保持高度敏感,根据新的形势适时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发展策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充分利用发展起

来的电子化给自身企业带来真正的实惠,才能起到管理好企业的作用,否则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电子政务时代民营企业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快政府部门、社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民营企业自身发展模式与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发展中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建设: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首先领导是关键,领导是“一把手工程”,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宣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其次,建好局域网与企业网站,搭建信息化的平台并将其完善,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办公,转变观念,增加对企业信息化的投入。第三,积极探索适合政府、民营企业情况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运用方式,切实发挥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作用,加强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应用,以现代先进技术改造企业传统产业,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企业信息共享与安全保密 

企业在网上介绍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查询订单处理信息,不仅可以节省开支,调整客户服务人员与客户的关系,吸引新的客户,而且也会使客户更满意。另外,企业常常收集和存储有关客户和产品的信息,放入只有拥有一定权限的员工才能读取的数据库。目前,不少民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应用中,普遍存在对信息安全缺乏重视,安全设施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和对安全教育不够重视等问题,给信息安全留下许多隐患。民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必须重视建设安全保密体系,如防火、防盗、防病毒、加密、安全控制与监控、访问控制、数据备份与恢复、安全管理等。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与再造 

信息化导致组织结构变革的同时也引起了诸如工作模式、营销模式、管理模式的变化,为了保障企业的业务在新的企业环境中更加有效,必然要进行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再造。由于实施风险巨大,因而先进行局部的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局部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逐步推进,可以使企业尽早地看到成果,同时还可在企业中营造乐观、积极参与变革的气氛,减少员工的恐惧心理,以促进erp在企业中的推广和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人力资源管理 

民营企业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组织结构优化时,人力资源的管理相应地发生了改变。在金字塔结构中,人员是按职能安排到位的,在扁平式结构中,被授权的员工组成工作小组,组织鼓励员工扩大自己的工作内容,加强员工素质和能力的培训,提高员工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信息专业技术人才是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既懂it技术又熟悉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是民营企业信息化的保障。民营企业在人才问题上的最大困难是缺少既懂企业管理、信息管理、商务、政务等知识和应用技术,又熟悉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稳定信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民企发展对地级市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的影响 

目前,电子政务的优势日益明显,电子政务的应用与实施提高了政府行为的效率以及科学化水平,使政府的经济决策、战略目标的实施与社会各部门的系统管理都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进行,政府在电子政务平台的情况下很多职能重新定义、分配和组合,电子政务为体制改革带来新的机遇,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民营企业应用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范围不断扩大。但是,地级市电子政务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远的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开拓创新的意识,也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民营企业在电子政务的应用平台上要实现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部门提出了的要求和建议,主要可概括为: 

网络通信线路速度、带宽、费用方面进一步改善,解决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技术问题。 

整合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实用性较强、分类更细、更新及时的信息数据库,丰富网络资源,促进信息交换,加强信息沟通。 

组建企业信息化联盟,为各企业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为企业提供各种专业技术咨询,规范各种信息系统的软硬件,提高兼容性,组建行业标准。 

精心策划业务,积极推进公共服务。 

整顿和规范地方政府现行的政务流程,对行政审批方式、行政执法和行政征收方式、行政组织形式以及行政决策机制等进行必要的改革,为进一步实施电子政务奠定较扎实的基础和搞好环境建设。尤其要克服“条块分割”、“系统封闭”等各自为政的陋习。 

加强信息监管和安全防范,规范企业信息市场。 

广泛推广本地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先进的管理模式,立足行业需求,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先进的、适用的应用软件,推出行业有效的管理软件,以加快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 

提供成功案例和应用成果供观摩、学习、借鉴,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提供对企业内信息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训和指导。 

建立一支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广队伍,扎扎实实地帮助民营企业逐步建立或升级信息系统,并建立专门机构,为民营企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应用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余醒.电子政务如何转型[j].中国电子商务杂志,2003,9 

2.方美琪.电子商务概念(第2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民营企业信息安全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营物流企业;风险;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6-0074-02

1 新型风险源分析

1.1 物流发展阶段转型造成的风险

1.1.1 市场竞争能力不足风险

我国物流市场进入门槛低,民营物流企业多不胜数,但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远未形成。随着外资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和国有企业转型成功,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众多民营物流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将是生存和发展问题。在整个转型阶段,外部社会环境变化复杂,油价居高不下,经营成本不断上升,民营物流企业赖于生存的价格优势恐将难以保持。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服务网络覆盖和支持能力、对市场变革深刻理解和应对的能力显然不是大多数民营物流企业所具有的,有些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淘汰。

1.1.2 法律法规政策性风险

标准化、规范化是现代物流服务的重要特征之一。近年来,我国正在逐渐加大物流标准、法律法规制定和宣传推广力度,已取得明显成效。按照国家有关部门文件基本精神,针对民营物流企业将会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并纳入国家物流产业政策法规体系,这必然会加强对民营物流发展动态的检测和分析,对民营物流企业服务监管将日益严格。但现阶段直接具有操作性的物流法律法规层次较低,法律效力不大,给物流企业运作带来较多潜在政策性风险。

1.2 物流服务一体化造成的风险

1.2.1 供应链管理风险

民营物流企业从单一功能向综合性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也要求民营物流企业提供从供应地到消费地的一体化服务。这种服务使民营物流企业逐渐向客户提供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迈进,在此过程中由于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供应链管理风险问题应运而生。

(1)时间风险。存在不能满足物流及时性带来的延时配送责任风险。在JIT原则的要求下,物流企业延时配送往往导致客户索赔。从实践中看,客户索赔的依据大多是物流服务协议。也就是说,此时民营物流企业承担的是违约赔偿责任。

(2)安全风险。货物安全风险尤为普遍,一些贵重物品如手机在航空、铁路等垄断性公共物流平台丢货现象较多。但铁路和航空部门最高仅按每公斤几元到20几元的价格赔偿,也不在保险公司投保范围内,物流企业不堪重负。货损货丢经常发生在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和配送环节,发生原因比较多样化,既有主观原因(如操作设备不当、野蛮装卸),又有客观原因(如运输路况差货物相互挤压损坏)。

(3)合作风险。一是业务外包风险。民营物流企业由于资源所限,很难完成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有些环节需要委托合作伙伴来具体实施。如果选择的合作伙伴实力不够、信誉不好等,这些都可能导致整个供应链发生破坏的风险。另外,作为物流链的组织者,其业务外包仅通过合同来约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但在很多情况下,物流企业与外包商只是临时合作,很难签订完整的合同。这种情况在运输过程中经常出现,只有一纸运单,出现事故后很容易产生纠纷。二是信息传递风险。供应链运作成功的关键在于节点企业间信息有效传递,但在实际中经常出现信息传递的不准确性和不及时性,这将使节点企业间不能很好的沟通,常常导致错发货运、订单延误等风险。另外,现行的物流作业过程单证复杂多样。货运单据的不统一,也造成了企业信息管理困难和行业内部信息的流动障碍,这必然也会带来信息传递风险。

1.2.2 特种货物监管缺失风险

(1)货物属性不明风险。民营物流企业为了保护客户隐私,只要客户提供的货物具有完整包装,将不在检查检验检测货物属性,在托运过程中也根本不标明货物属性,这给物流过程带来较大潜在风险。例如,不法分子抓住这一漏洞,利用民营快递寄送,公安机关一旦查获,物流企业必然承担连带责任。

(2)货物运输事故风险。民营物流企业基于自身条件所限,对货物跟踪监控可能不是很及时,特种物流安全管控措施不到位,造成传统物流服务可控性差。加强特种货物物流环节管理安全在我国已具有紧迫性,此类事故每年给国家造成几十亿元的损失。如经常见诸新闻媒体的危险品跨区域运输作业发生泄露事故给社会公众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又如在食品物流链上每个运营者、每个环节都面临“食品安全风险”并负有责任,春节中日“毒饺事件”再次给特种物流运输安全提醒。

1.2.3 环境污染风险

我国和谐社会和循环经济的构建对物流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谐社会要求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相处,环保得到更加重视。如何在现代物流中贯彻循环经济的理念,绿色物流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民营物流企业聚集在城市边缘的物流基地(园区)、货运市场,物流活动集中。物流活动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交通拥堵、机动车排放尾气、噪音污染等。根据环境保护法,污染者需要对不特定的社会公众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3 规模扩张“瓶颈”造成的风险

民营物流企业在逐步完成原始积累之后,相继在规模化成长过程中在发展战略、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决策机制等面临各种“瓶颈”,由此带来的战略风险、网点建设风险、金融风险等。

1.3.1 战略风险

民营物流企业受历史阶段影响,个体私营性质和家族制管理现象比较普遍。随着企业规模和市场范围的扩大,原有的经营模式、治理机制和管理机制已经不适应发展的要求,由于民营企业家的局限性、随意性往往易导致企业经营战略决策失误,造成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1.3.2 网络建设风险

民营物流企业经过10多年超常规发展,资本积累已经达到一点规模,开始转向更大范围区域或全国性区域设立分支机构铺设服务网络。由于民营物流企业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程度差,其服务一般不具有可复制性,必然造成建设的网络并不是每一个都能成功。另外,有的地方规定,物流企业设立分支机构要在当地找“挂靠单位”,强行要求进入指定经营地点,硬性规定车辆台数,不分企业状况缴纳押金等。这些地方出于地方利益保护,其限制性措施严重制约了民营物流企业的集团化与规模化进程。这种网络建设风险越是在二线及以下城市表现越明显。

1.3.3 金融风险

(1)民营物流企业体制灵活,发展较快,自有资金实力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又缺乏相应的抵押物,企业经营所必须的融资问题十分突出,不分民营物流企业陷入民间借贷等非正规渠道,造成了企业经营的风险及国家金融秩序的混乱。

(2)较多民营物流企业正在尝试开展物流金融增值服务,在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向客户提供结算和融资服务,但民营物流企业普遍缺乏金融服务意识,难以保证资金运作的安全与效率。开展物流金融服务企业必须有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否则潜在风险较大。

(2)物流企业与货主之间的应收账款拖期问题也比较严重,造成物流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加大了经营成本和风险。

2 新型风险防范对策及建议

在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型物流风险,民营物流企业风险防范的关键在于消除风险的不确定性,制定正确的战略,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和规避各种风险暴露。在市场有利于情况下,甚至于将风险转化为机遇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2.1 提高物流信息分析能力,预防风险

(1)时刻关注国家物流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投资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对各项政策的研究,既有助于民营企业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又有利于其根据政策变动及时调整经营战略,有效预防新型物流风险。

(2)现代物流业是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新兴产业,物流信息网络建设是当前民营企业竞争的焦点。但总来来说,我国民营物流企业还比较落后,对物流信息分析能力较弱,企业经营决策更多依赖于企业家主观判断和个人能力。从长远来看,有必要提高民营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一般来说,信息手段越健全,信息反馈越充分,对确定因素的预防性就越强,信息处理能力也越强,物流管理所面临的风险就越小。

2.2 创新物流风险管理机制,控制风险

(1)通过风险因素分析,建立物流风险评价系统、决策分析系统、异常报警系统,从制度上引领企业走向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控制风险发生的概率。

(2)引入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实施有效的物流服务跟踪监控,建立动态物流安全管控检测与分析,减少服务离散性、偶然性、随机性,实现现代物流服务可视化。

2.3 与保险公司构建战略联盟,转嫁风险

现代物流诞生伊始,保险即得到了民营物流企业的青睐。民营物流企业可以与保险机构组成战略联盟,通过双方的协作,形成双赢局面。目前我国物流业广泛应用的保险险种主要是财产保险和货物运输保险,这两种保险都是针对物流过程中的单个环节进行的。保险机构有必要改进服务方式和手段,开展面向物流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开发针对现代物流一体化的物流保险解决方案。

2.4 制定物流风险控制预案,降低风险

由于政策法规的滞后性和现代物流的复杂性,民营物流企业在规模经营、网络发展中要对新型物流风险发生有充分的准备,增强物流安全与弹性,制订应变措施和应对风险的工作流程,建立健全风险应变机制,以便在风险难以避免和转嫁的情况下,企业有能力承担最坏的后果,将损失有效地控制在企业自身可接受的范围内。

3 结论

总之,现代物流服务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经济活动。在现阶段,民营物流企业不要因为过分关注传统意义上的风险,而忽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带来的新型物流风险。本文仅对新型物流风险产生原因及防范进行了分析,有必要对现阶段产生的新型物流风险及其变化规律深入研究,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构建合理的风险防范体系,促进民营物流企业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组.我国民营物流企业发展调查报告[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

民营企业信息安全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 农业 信息化

农民做为弱势群体,在与外界各个主体沟通过程中,农民由于获取信息能力弱,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这将会给农民为代表的低收入者带来损失。[1][2][3]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农民信息利用程度成为目前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农村发展建设,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农业信息化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由于信息及知识越来越成为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生产活动,培育和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促进农业发展,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对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农业信息资源,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的过程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信息科技类企业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1.1融入性

信息科技类企业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融为一体,进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

1.2效益性

信息科技类企业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能够帮助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大幅度减少农业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效益。农民充分利用得到的技术和信息提高农业生产率,帮助农民规避市场风险,减少自然风险带来的损失。

1.3引导性

信息科技类企业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信息引导,可以促进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的改善,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竞争力增强,促进农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信息科技类企业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2011-2015)》(征求意见稿)、《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基本要求,《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提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内容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农业生产信息化、农业经营信息化、农业管理信息化和农业服务信息化五个方面。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农村发展建设,为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中的应用而服务。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应围绕农业生产信息化、农业经营信息化、农业管理信息化和和农业服务信息化四个方面内容。

2.1服务于农业生产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生产信息化建设侧重点为:种植业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设施农业、园艺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显著提高;养殖业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业信息技术应用逐步扩大。

①服务于种植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种植业信息化的宗旨为推进现代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发展精准农业;实现设施园艺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集约化。将现代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射频识别系统等)在大田种植生产的应用,建设农田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土壤墒情气象监控系统、智能灌溉系统、测土配方施肥系统、作物长势监控系统、病虫害监测预报防控系统等大田种植信息系统。将现代信息技术在设施园艺中的应用,建设温室环境监控系统、植物生长管理系统、产品分级系统、自动收获采摘系统等设施园艺信息系统。

②服务于养殖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养殖业信息化的宗旨为积极推行健康养殖方式,实现集约养殖场健康养殖的智能化管理。将现代信息技术在养殖业生产的应用,建设设施养殖环境智能监控系统、联合选育网络辅助决策系统、饲料配方辅助决策系统、动物健康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和动物疫病诊断与预警辅助决策系统等;建设推进船舶自动识别(AIS)、捕捞作业系统、船舶自动导航系统和渔船管理系统。

2.2服务于农业经营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经营信息化建设侧重点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

①服务于农业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企业信息化的宗旨为提高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营销、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化水平,推动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将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应用,推进农业企业使用企业资源计划ERP、业务流程重组BPR等管理信息系统,引导国有农场使用地理信息系统。

②服务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的宗旨为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会员管理、财务管理、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及成员培训管理,为合作社提供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农资市场价格和质量信息,实现生产在社、营销在网、业务交流、资源共享。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能力,降低运营成本,促进农民增收。将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的应用,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管理平台。

③服务于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的宗旨为减少交易中间环节,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将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的应用,建设粮、棉、油、禽、肉、蛋、水产、蔬菜、花卉、茶叶等重点农产品在物流配送、市场、管理、交易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

④服务于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的宗旨为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配送物流,完善农业电子商务体系。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生产、流通、交易、竞价、网上超市等服务。

2.3服务于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侧重点为:农业资源管理、农业应急指挥、农业行业管理、农业综合执法等基本信息系统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

①服务于农业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宗旨为加强对耕地土壤质量、肥料肥效、农田土壤墒情等内容的监测;实现对不同类型草地生态系统资源、植被长势、生产力、工程效益、草原利用、草原火灾、鼠虫灾害、生态环境状况等全方位的监测;养殖水面面积、养殖结构、水面质量进行监测。服务于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②服务于农业应急指挥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应急指挥信息化建设的宗旨为及时掌握农业重大自然灾害、草原火灾、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渔业船舶水上安全、农业重大动植物疫情疫病、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等农业突发事件信息,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农业公共事件的能力,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对农业造成的损失,保障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建设农业应急指挥信息系统。

③服务于农业行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行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宗旨为对农业各行业进行动态监测、趋势预测,提高农业主管部门在生产决策、优化资源配置、指挥调度、上下协同、信息反馈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建设农情(包括农、牧、渔、垦、机)管理信息化、农村集体资源管理信息化和农产品加工业监测分析和预警服务平台。

④服务于农业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的宗旨为完善农药、种子、饲料、兽药等经营许可证审批流程,实现行政许可审批信息化,提高审批效率。实现信息报送、投诉举报受理、监管工作记录、案件督察督办、档案管理等功能。建设和完善行政许可审批信息管理系统,重点重点建设化肥、农药、种子、饲料、兽药等行业的执法信息管理系统。

⑤服务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的宗旨为实现监测数据即时采集、加密上传、智能分析、质量安全状况分类查询、直观表达、风险分析和监测预警。建设覆盖部省两级行政管理部门、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和固定风险监测点三方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管理平台。

2.4服务于农业服务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宗旨为广大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用户提供政策、科技、市场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服务。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服务信息化建设侧重点为:部、省、地市、县四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建设。

综上所述,信息科技类企业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应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融为一体,帮助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大幅度减少农业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效益。根据农业信息化建设项目为依托,从农业信息服务需求入手,围绕农业信息规范化采集、智能化处理和精准化服务,开展了的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力求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目前服务的重点为:创建三维模型农情信息标准体系的构建方法;建立具有自学习能力的作物生产测报智能建模方法,提高了测报的准确率;研发主动性推送信息服务系统、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农产品价格信息预测分析系统等软件,探索建立多级网络型、普适终端自助型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实现了基层信息个性化、协同式精准服务。

参考文献:

[1]熊尚鹏.关于农业信息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8.

[2]刘金爱.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现代情报,2009.

民营企业信息安全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有化;民营企业;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0)06-0053-04

一、经济环境变化再次推动民营企业国有化改制

在我国,95%的企业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中95%的是民营企业,伴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的民营化改制,我国民营企业国有化改制也在不断推进,2007年的金融危机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在某些领域和某些地区加速了这一进程。2008年以来,中国钢铁业的整合一直未曾间断,山东、广东、河北和广西钢铁集团先后挂牌成立,行业整合力度明显加大。为应对全球经济波动和衰退,我国钢铁产业加快了兼并重组和产业结构升级,将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结合起来作为实现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选择。煤炭、石油、电力等资源领域的国有企业兼并民企的“再国有化”案例也不断涌现,出于对安全生产的考虑和集中产能的需要,似乎也为晋煤“国有化”找到了合适的理由。当大量“小而全”的企业在同一个集群中存在、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危及集群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一家民营企业成为一个地区产业规划实现的障碍时,民营企业的“国有化”似乎再所难免。产业结构调整成为民营企业国有化改制的一个充分理由。

我国的民营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民营企业高速发展的背后,带有明显民营企业特色的内部管理问题逐步显现出来,2007年以来的全球经济衰退使得不少民营企业资金严重缺乏、经营困难、发展举步维艰,这当中也包括一些创造了一定的民族品牌、拥有核心技术、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保住这些“本土化”、“民族化”的种子,国有企业、当地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对这些民营企业实施兼并重组。保护本土企业和本土品牌成为民营企业国有化改制的又一个充分理由。

二、国有或国有控股民营企业的基本特点

无论是出于产业结构调整还是保护民族品牌的需要,被国有化的民营企业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 被国有或被国有控股的地方民营企业往往具有一定的行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甚至还是行业的龙头企业。对这样的民营企业实施并购重组,将会极大地优化地方产业结构,增大地方企业的行业竞争能力,如2008年11月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与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重组。2007年,日照钢铁实现生产能力1 100万吨钢,利润超过50亿元。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2008年公司实现500亿的销售收入,利润将突破100亿元。就单厂产能来说,已是山东最大的钢铁厂。而在山东钢铁集团的发展战略之中,第一条便是“突出沿海、优化内陆、精品与规模并重”,可见日照钢铁对于山东钢铁集团的重要性,所以“山东钢”控股“日钢”是必然选择。

2. 被国有或被国有控股的地方民营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实力,具有一项或多项核心技术和专利。对这样的民营企业实施并购重组,产品的良好成长性将会在某一领域带来工业技术持续性进步的影响,如河北东方久乐汽车安全气囊有限公司的国有控股改制。“东方久乐”从1991年潜心研发安全技术,经过15年奋斗,研发出多项安全气囊技术,取得了在汽车安全气囊核心部件气体发生器和电子控制单元ECU方面的诸多国家专利近20项,并形成产业化,是目前国内唯一掌握汽车安全气囊系统核心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产业化的本土企业。2007年7月实施国有化改制,改制后的公司注册资本3.5亿元,主要股东是河北省信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国投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等国字号企业,合计控股80%以上。

3. 多数被国有或被国有控股的地方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为主,规模小、产品单一。除“日照钢铁”这样的规模企业以外,多数实施国有化改制的民营企业规模较小、产品较为单一,在管理模式上或多或少地以家族式管理为主。这是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共性,当企业走向规模化发展时,滞后的管理水平就成为阻碍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因素。

三、实施国有化改制后的民营企业内部管理仍存在的问题

(一)一些固有缺陷的延续

由于多数被国有或被国有控股的地方民营企业是从家族式企业发展而来,所以家族企业具有的一些固有缺陷不可避免地被改制后的企业延续和继承,体现在公司财务管理、人员激励、现场管理、制度建设、战略选择等方面。

1. 企业内部管理模式高度集权,即所谓“老板式”内部管理模式。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老板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老板的决策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老板的发家史就是企业的发展史。老板式管理模式具有决策果断、权威性高等优点,但高度集权、缺乏监督、我行我素、盲目决策等往往是民营企业发展的致命缺陷。

2. 企业人员的管理问题。由于其前身多数是家族式民营企业,所以无论是企业管理人员还是一般员工,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缺乏专业的管理及操作理念和技能。加之多数管理人员是裙带关系,容易彼此产生利益纷争,勾心斗角无心管理,企业实际上管理涣散;由于企业缺乏持续的激励机制,普通员工素质较低,流动性大且本土化特点明显,岗位技能培训开展少而且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效果。当然,我们不能说企业老板不重视人才,恰恰相反,脱身于民营企业的老板往往“求贤若渴”,不惜重金“挖人才”,著名的“职业打工者”唐骏高达亿元的年薪就是例证。但集权型和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往往无法为这些人才创造市场化的专业的工作环境,使他们难以施展拳脚,创造性的管理往往半途而废,有理说不清。

3. 企业缺乏完整地管理制度体系。集权式内部管理模式的必然结果就是制度建设的缺乏,企业日常管理多数情况下靠的是“言传身教”、口授式管理,大事小情全听老板一句话。应有的采购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销售管理制度、员工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少之又少。有些企业有制度,但零散、片面、一事一议而不成体系,制度间相互重复甚至相互矛盾,制度执行起来效果不好。有些企业制度建设的初衷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制度东抄西抄形同虚设,操作性差(如ISO认证的一些制度要求)也不去执行。当然近年来绝大多数的中小民企老板已愈来愈注重企业的组织管理和制度化建设,有的甚至在这方面还作了较大的投资,但我们必须正视多数企业的现实结果都不太理想。

4. 企业战略选择游离,缺乏长远谋划。什么热搞什么,企业的发展战略定位不确定、目标不明确。曾经有一个不错的民营企业,靠发展汽车核心配件起家,后来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又转而搞火力发电,继而又搞多晶硅开发,2000年又雄心勃勃要搞风电建设,最终因人才流失、资金严重短缺,东搞西搞把企业搞垮了。

(二)国有企业与原民营企业在管理模式上新的矛盾

实施国有化改制后,原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在很多方面不适应国有企业的管理,体现在企业文化、制度建设、企业战略、人员管理方式等诸多方面需要融合,改制初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不适应,这些不适应会产生政策实施困难、职工抵触等许多新问题。在这方面主要是向国有股东或国有控股股东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原民营企业要痛下决心,需要进行管理模式的更替。

四、实施国有化改制后企业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的对策

由于新老问题的出现,改制后的民营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发展战略

解决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游离不定的问题是个大问题,改制后企业内部应该就发展战略达成高度一致,明确长远目标和发展方向,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都要以战略为中心予以开展,合理估计自身发展前景,不能急功近利,要往前看。在企业战略建设上,企业文化的发展十分重要,多数民营企业没有提炼和总结自己的企业文化,改制后的企业应该围绕发展战略建设企业的文化,通过文化凝聚人心,激发企业的创造性,成功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成功的一半甚至多于一半。

(二)优化组织架构

民营企业的弊端是机构设置不科学、岗位职责不明确,老板集权型管理。改国有后,企业要在组织架构上进行彻底改革,健全机构、完善岗位职责划分,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协作的组织体系。坚决扫除一切阻碍企业科学发展的人员、岗位、机制。对国有控股的企业,当然首先要更换的就是原民营企业老板,在机构设置上,一个重要的部门应该是企业管理部。原民营企业老板管理一切,不需要设置该部门,改制后的企业由于规模的扩张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应由企业管理部来从事企业日常的管理工作(如制度建设、激励考核、企业文化、宣传教育等),改变民营企业式的各职能部门各管一块、其实各都不管的现状,把企业老总从琐碎的日常管理中解放出来。在部门和岗位职责的描述上应该明确,不同部门、岗位职责划分边界要清,不留两不管地带。比如制度建设就由企业管理部负责,现场管理就由车间负责,财务管理由财务部门负责,人员管理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等,各部门内部不同岗位也要明确职责权限,各司其职、各管一块、相互制约。

(三)健全制度建设

制度缺陷是民营企业的通病,我们曾经调研过一个改制后不久的企业,基本上没有多少制度,公司层面上的制度有一些但也不系统,基本上一事一议。公司的岗位职责虽然描述很详细,但实际工作中并不采用,只是为了满足认证要求;单位或部门层面上的基本没有,偌大几个车间,管理制度只有不足一页纸且没有章法,那也是为了符合6S的要求。所以实施国有化改制后的民营企业要在制度建设上下大功夫,补好这一课。制度建设应该在公司(企业)、部门(单位)两个层面上予以完善。对改制企业而言,重要的是要健全授权管理和激励制度,这一制度是民营企业的短板。良好的授权和激励,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制度建设与组织架构密不可分,没有制度组织架构就是个空架子;没有合理的组织架构即使有制度也会流于形式。

(四)建立持续的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培养的高度就是企业战略的高度,一个企业的长治久安和发展壮大,归根结底要靠人才,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留不住人才、后继无人的窘境,尤其缺乏那些中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造成民营企业人才流失严重、人才流动性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多数民营企业缺乏持续的人才培养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员工在企业工作看不到希望,对未来的良好愿景企业不能给予,加之企业文化建设落后,使员工缺乏与企业荣辱与共的情感,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员工们普遍有一种“打短工”的心态,干几天算几天。笔者认为,对于实施了改制的民营企业来说,人才的培养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引进人才,其次是培养现有人才。

在人才引进上企业不可以盲目引进,要看他有没有真本事。一个主要的方面就是考察他的就业经历,如果有在大企业管理的经验最好,企业就值得“重金”挖过来。另外就是关于人才后续培养的问题。很多企业重金挖一些其他企业的优秀的管理者,但是这些人来后就有些水土不服,主要是人才引进后的培养没能跟进。正如:橘子生淮南是橘子,生淮北就是栀子了!企业人才培养的另一方面,体现在对现有员工的培养上,尤其要注重对一线员工的培养,这是一个企业长远发展的人才基础。千里良驹不是一日促就,人才培养是个较长的过程,但就人力成本而言,培养现有人才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引进人才。而且企业对现有人才的培养不仅是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培养,同时也是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培养。

(五)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上,多数民营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实施ERP管理的为数较多,但许多企业是对ERP等系统断章取义。企业为了节约研发资金,只开发系统的主要模块,其实大部分基础工作还是手工或人员来处理,没能理解或熟知信息化的含义,数据自动生成和自动审核等功能根本没有体现。现有的信息化程度实在有限,达不到管理的要求,其实根本就不是信息化。改制后的民营企业要加大信息化管理投入,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在信息传递和信息反馈上提高共享能力,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另外,企业要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自身管理信息的安全性,提高全体员工的保密意识。尤其是那些企业内部的工艺数据、财务数据、决策数据,一定要保证其不外露。笔者调研过一个改制不久的企业,其产品的成本数据要依据客户的要求定期给对方“披露”,而且是按照客户提供的格式化条款,企业财务人员说这是“行业惯例”。进一步调研才知:该企业产品价格从2000年的每套4800元,到今天已不到每套2000元。此外,企业还可能遇到诸如黑客、病毒、人为损毁等使数据遭到破坏的情况,所以信息安全是一个企业信息化管理上水平的重要条件。

总之,民营企业戴上“国有”这顶帽子需要进行许多实质性变革,企业要善于思变,抓住机会取长补短,以达到优势互补的双赢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陈松林.看一个民营企业的改制[J].决策咨询,2002,(10).

[2]兰国海,等.关于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6).

[3]李静.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探讨[J].财经论坛,2007,(9).

[4]徐雪华.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失效的原因分析[J].嘉兴学院学报,2005,(12).

[5]孙东生,孙光磊.关于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2).

Analysis on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Issue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affer the Nationalization Reform

Yuan Zhizhong1, Zhai Liyan2, Chang Youxin1

(1. Accouhtant School, Shijiazhuang Economy Academy, Shijiazhuang 050031, China;

2. School of Economy and Trade, Shijiazhuang Economy Academy, Shijiazhuang 050031,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