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命的成全

生命的成全

生命的成全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电力企业;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 全生命周期成本; 成本归集

一、我国电力企业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电力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在成本分析方面,传统的成本分析仅分析某一阶段的成本,而忽略了其生命周期内的其他成本,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则重点关注全生命成本管理的全过程。例如,设备采购时,采购价格往往仅是设备生命周期内成本的一部分,而后还会发生安装成本、维护成本等,大量事实证明,这些成本往往占了设备成本相当大的比重。因此,要从资产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考虑成本,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二)电力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对策

总体而言,目前电力企业的资产成本管理需要打破传统模式,以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为指导,从全生命周期成本角度重新审视电力企业的资产成本管理,研究资产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成本归集,改善成本管理,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和最优性,以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基于LCAM的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

(一)LCAM及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简介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Life Cycle ASSet Management简称“LCAM”)以实现资产的可靠性、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和生命周期成本综合最优为最终目标。LCAM起源于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LCC),是其管理理念的发展和丰富。

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论是一种成熟、先进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理论。它的先进性一方面表现在核心理念的先进,即追求生命周期内总成本最低便是该理论的核心和灵魂所在;另一方面表现在其研究方法的科学与严谨上,即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各阶段成本等进行预测和分析,以达到科学合理地进行项目实施的目的。

(二)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的主要内容

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模型分析对象、成本分解结构、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预测方法。

1.确定电力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业务分析对象。基于LCAM模型,从业务和资产两个维度确定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分析对象,总结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重点应用的业务场景,并据此选取总价值占总资产比例大、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重要性高的设备资产类型作为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设计关注的资产对象。

2.确定电力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资产分析对象。根据业务分析对象,从电力企业统一的设备资产目录中选出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研究所关注的设备资产对象。

3.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分解结构及构建过程。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分解结构对应后期对成本分析时的数据结构,它包括了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所有成本范畴相关的成本。按照资产全生命周期四个阶段的特点和成本分解的完整逻辑,全生命周期成本可按照以下五个层次进行分解,如图1所示。

这是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分解方法和思路,其核心是确保从项目整体和全生命周期的角度保证数据和信息的流通与共享。

上述的成本分解结构可用于对所有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数据的收集。综合该方法思想而确定的电力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最终分解结构示意如图2所示。

4.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核算方法。资产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是:设计合理的核算方法,将成本分解结构中列出的生命周期各阶段发生的成本项目,通过归集或分摊的方式记录至具体资产,从而实现对核心资产历史成本支出的多维度统计和分析。

5.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的预测方法。为了满足各应用决策的要求,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中预测方法的设计应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明确成本预测一般程序;分析各个应用主题的预测关键点;详细描述具体成本项的预测方法等。

6.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的目的与意义。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是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综合最优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全生命成本的预测分析与管理控制,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

三、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归集与分摊方法

(一)设计思路及原则

在设计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归集与分摊方法时,需要把握以下原则:1.成本效益原则:尽量采用归集方式记录成本,无法归集或归集成本过高再采用分摊方法。2.重点突出原则:重点对运行期成本进行分析和设计。3.简便易行原则:方法的原理易于理解、可操作性高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二)规划设计期

规划设计期发生的成本包括项目前期费用以及设计费。若确定该阶段成本费用化,则不计入资产价值。若确定该阶段成本应该资本化,需要先按项目概预算结构进行归集,到项目竣工决算时再按照一定比例分摊到单个资产,形成资产价值。

(三)设备采购及工程建设期

项目竣工决算形成设备资产的价值包括两部分:一个是直接归集的价值,设备采购期发生的成本费用与设备资产相关应直接归集到具体的设备资产上;另一个是分摊的价值,需要先按项目概算结构计入在建工程,分析其与哪些项目可能形成的资产相关,然后进行分摊。

(四)生产运营期

设备资产生产运营期的成本主要包括:

1.运行维护成本。根据简便易行的原则,应用电力企业作业成本法研究成果,对运行成本进行核算。

2.修理成本。修理成本中的材料成本和外委成本占修理成本比重较大,应采用直接归集的方式核算;其他修理成本为间接费用,按照作业成本法的思想进行成本分摊。

3.技术改造成本。技术改造成本的核算是先将资产价值转入在建工程,按照工程建设及设备采购期成本核算方式归集项目成本,待转资环节时将新增资产价值作为技改项目成本。

4.损耗成本。损耗成本的核算是将设备类资产在运行过程中损失的电量量化为经济数据。

5.故障成本。故障成本主要是将因设备类资产故障造成的非计划停电与用户损失赔偿,分别量化为经济数据并直接归集至具体资产,同时扣除将故障损失的保险赔偿也直接归集至资产的成本。

(五)退役报废期

退役报废期发生的成本费用主要包括清理费用、税金等。退役报废费用发生时应直接归集到具体资产卡片上。若是为多个报废资产发生的处置成本或处置收入,则需要根据个别资产净值占报废资产净值总和的百分比确定分配率,计算分摊到个别资产上的退役期成本费用。

四、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在构建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完成后,需要按照资产生命周期成本分解结构的要求层层收集数据,由各相关部门收集补充完成最终的原始数据。

(一)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待收集数据分析

按照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分解结构的要求,需要明确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具体数据收集项。其中规划设计阶段需收集的成本数据包括:项目前期费用、项目设计费用等。设备采购及工程建设期包括:工程前期费、建筑工程费等。生产运营期包括:运行成本、修理成本、技改成本等。退役报废期包括:处置成本、处置收入等。

(二)历史数据收集

原始数据无疑是任何分析的最重要基础,如果原始数据不准确,那么任何模型和精细的分析都无法给出准确的结果。

1.专业部门可提供的数据。可提供数据的专业部门主要包括专业的供应商和施工单位等。许多设备及建筑部件的数据信息都可以从专业的制造商和供应商那里得到。

2.模型数据。模型的关键是在于降低复杂程度,直达核心部分,模型的建立在整个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中是很重要的。

3.历史数据收集。一个好的数据收集者必须对历史数据非常了解,并且要知道从何种途径可以获得它们。收集历史数据的主要途径和来源包括:企业自身、国内外同行业、政府部门、图书馆、网络、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大专院校等。

(三)未来数据积累

未来数据积累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正在发生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分析。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建立全生命周期成本数据库的方式将成本数据在系统中收集和沉淀下来。数据库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利用历史数据信息进行投资决策、项目设计、项目实施、生产运营以及退役报废等工作。

(四)对数据的分析

虽然强调了数据收集的质量以及各种不同的数据收集方法,但由于种种实际原因,依然会存在大量数据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的情况。因此,要根据全生命周期成本数据的质量来合理地选择分析预测模型方法,选择的依据如图3所示。

上述分析框架有以下好处:1.能够识别真正需要的和可以被使用的信息和数据的概貌;2.能够帮助决策者以更客观、科学、系统、快速的方式获得估价成本数据,避免主观因素的过多影响。

(五)对数据的应用

数据收集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这些数据,为未来的决策提供支持。通过数据的收集,利用适当的模型方法为未来成本进行全生命周期成本的预测;在数据达到一定丰裕度的情况下,可以将已有的较为科学完整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案例作为标杆,对未来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控制和优化。

1.生命周期成本的预测。全生命周期成本预测的完整过程是:(1)拟定预测目标;(2)引入假设和约束条件;(3)建立成本分解结构;(4)选择成本预测方法;(5)收集和筛选数据;(6)选择和建立成本预测模型并计算;(7)成本不确定性分析;(8)成本分析报告。

上述八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步骤是选择和建立成本模型并计算。

2.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和优化。在成本历史数据非常详实且足以形成完整案例的情况下,可以将这些案例进行分析提炼,将成熟、科学的案例打造成一套完整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衡量标杆(详见图4),用以指导未来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

使用上述方法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全生命周期成本数据库。对于资产全生命周期内的每个阶段,选择适当的预测模型,预测全生命周期成本,作为该阶段全生命周期成本的一个标杆,所有阶段标杆总和可以作为整个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的目标。对于某一个新建项目,可以通过标杆比对的方式来判断该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可对成本进行总体和局部的控制,可以达到成本控制的精益化。

五、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的应用说明

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将其充分地运用到生产实际中去,为电力企业在成本预测和成本控制方面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但是在推进应用的过程中,由于条件、环境等的限制,也会存在一些潜在的难点和阻碍,这里作简要分析。

(一)不同电力企业的管理基础不同。

不同电力企业的管理基础各不相同,如电力企业内部的规范化管理程度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顺畅程度都会差异较大,这就导致了各电力企业对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的理解各有差异。

(二)要保证历史数据的真实可靠

历史数据的积累必须扎实、可信并具有延续性、全面性和代表性,否则成本模型的应用就有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应用效果就要打折扣。

(三)要建立适宜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应用的机制

要真正发挥成本模型的作用,就需要建立与应用配套的各种机制,如政策完善、组织保障、系统支持等,从机制上为成本模型的应用营造良好的环境。

从电力企业长远发展来看,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应用将越来越普遍。需要注意的是生命周期是长期概念,更需要考虑的是未来成本,更需要考虑的是在一个固定、完整的时间区间内,同类不同型资产的生命周期总成本的大小,以此来判断和选择最优方案,以实现电力企业的成本最小,效益最大化。

六、总结与展望

(一)总结

本文对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首先讨论了基于LCAM的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接着介绍了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归集与分摊的方法,有了模型和方法论的基础后,着重讨论了数据对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研究的重要性及数据的具体收集方法和应用前景。

(二)展望

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未来电力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研究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继续对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分解结构进行深入研究;2.继续深入研究数据收集的有效方式和拓展成本数据的应用领域;3.开展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评价工作;4.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要不断适应内外部环境的新变化。

总之,电力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应用课题,本文通过对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较全面的研究,希望对电力企业在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方面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电力企业深入实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帅军庆.电力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 戚安邦,孙贤伟.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3] 董士波.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12).

[4] 郭春明.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估算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5.

生命的成全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全生命周期; 环境成本; 成本控制

人类社会的 发展 依赖 自然 和生态环境的支撑,同时又对资源存量和环境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企业产品的生产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企业产品生产所需的原料来自于自然资源;企业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企业产品在其最终废弃时会对环境产生或大或小的负面影响。据统计,造成全球环境污染70%以上的排放物来自制造业,而且产品报废后所造成污染的70%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已经被决定了。因此,从企业产品生产经营的角度看,要使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有必要从产品的设计原材料获取-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产品使用直到报废的生命周期全过程进行环境成本的分析和控制。

一、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的现状

(一)环境成本的定义

1998年,国际 会计 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在日内瓦召开了第15次会议,主题是讨论通过了《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这是目前国际上第一份关于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系统完整的国际指南。此公告提出:“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对于企业环境成本的定义,这是国内目前普遍认同的观点。

(二)环境成本控制的含义

对企业而言,环境成本控制行为不仅要实现 经济 效益目标,同时还应实现一定的社会效益目标。所以,环境成本控制是指企业通过对环境成本核算提供的环境成本信息的基本分析,采用一定的方法,通过对环境成本形成过程中所有因素的控制,以达到环境法规的要求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进而实现环境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最优的双重目的。

(三)全生命周期思想应用于环境成本的国内研究

全生命周期思想应用于环境成本方面的研究国内主要有:徐瑜青、王燕祥、于增彪等在对生命周期全成本法进行了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实施全成本法的可行性,认为全成本法是环境成本计划与控制的有效方法。谢家平、孔令丞、陈荣秋等在分析产品多生命周期的闭环物流链的基础上,借鉴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概念,建立了基于环境价值链的绿色产品设计成本分析模型。王寿兵、王如松等提出了生命周期环境成本评估方法;张蓉、王京芳、陶建宏运用生命周期法对环境成本进行了合理的分析;肖序提出基于生命周期思想下的作业成本法核算环境成本;葛晓梅等建立了基于生命周期的产品环境成本分析模型;李虹等提出基于循环经济的产品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控制;林万祥等提出了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评估法,并就其具体评估过程进行了探讨。

(四)企业对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和不足

目前大多数企业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成本观念,认为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范围只限于生产过程,往往在产品设计阶段缺乏环保理念,销售阶段缺乏环保方面的宣传和营销,对于产品使用阶段和最终废弃阶段的环境成本更欠考虑。这种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使用成本和废弃成本,没有实现环境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最优的双重目的。因此,企业应转变观念,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全过程进行环境成本的分析和控制。

二、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控制

(一)全生命周期的含义

全生命周期成本(wlcc)是指产品从开始酝酿,经过论证、研究、设计、发展、生产和使用一直到最后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所耗费的研究、设计与发展费用、生产费用、使用和保障费用及最后废弃费用的总和。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控制就是采用全生命周期法控制环境成本,不再局限于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成本,而且包括了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使用直至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的环境成本。这既有利于挖掘企业内部潜力、降低成本、保持成本优势,更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根据真实的成本资料有效地进行生产经营决策。

(二)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的重新分类

对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分析,可将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分为以下5个阶段:设计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使用阶段和报废阶段。根据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每一阶段企业直接和间接承担的环境成本具体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企业产品各生命周期阶段的活动均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此处所划分的各类环境成本既包括企业直接承担的内部环境成本,也包括了需要企业间接承担的外部环境成本。这种环境成本划分方式修正了传统成本会计系统下环境成本扭曲分配的问题,使产品的环境成本正确地分配到特定产品的各个生命周期阶段上。企业只有深入到产品各阶段界定环境成本,才能发现产品各个阶段成本发生的不合理之处,才便于寻求改进方法,以降低企业的总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三)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控制

1.建立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控制流程

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分析,并就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和产生的废弃物进行跟踪检测,就产品的生产销售、使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从摇篮到坟墓”式的全过程的评价和分析,针对不同的生命阶段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尽可能有效地预防环境成本的发生,从根本上控制环境成本的支出。

然而, 企业 不可能无限制地降低环境成本而不顾自身 经济 利益的减少,其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里能承担的环境成本是有一定限度的。企业应对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评估,确定所能承担的目标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的范围,并以目标环境成本为基础,进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设计,有效预防将来环境成本的发生,在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实施控制。由此,建立如图1所示流程,进行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的控制。 

2.确定目标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

目标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的设定主要是针对标的产品的特性,确定一个在目标利润下的目标环境成本。企业首先要搜集消费者对产品环境效益要求的信息,并进行加工整理,以此作为企业设定目标环境成本的 参考 标准;然后,企业要进行市场研究,根据市场目前和将来的需要确定标的产品的主要功能、需求量、消费者愿意为产品环境效益改进所支付的价格;并根据企业中长期的目标利润计划,考虑产品环境效益改进带来的投资报酬率和现金流量等因素确定最终的目标利润,从而估算出产品的目标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目标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的设定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企业既要接受下游企业或消费者传递来的环境成本降低压力,又要通过采购环节将成本降低的压力传递给上游企业,又要考虑来自于上游企业对目标环境成本的调整意见,并将自身的目标环境成本调整意见通过销售和顾客服务环节传递给下游企业,如此反复。

生命的成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5-0169-02

随着我国加大在建设领域内的投资,近期,国家投入4万亿资金用于基础建设,面对这种情势,业主方的成本管理成为市场竞争中的重点。针对建设工程的全生命周期内的成本管理,必须始终贯穿于建设工程的整个过程。主要包含了工程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及运行维护阶段,做好对每个阶段的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1 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精细化管理概念

1.1 全生命周期成本构成

建设工程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主要由土地、资金、建造及管理等四个方面成本构成。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费用的利用率,减小不必要成本的支出,确保资金利用达到最优。

业主方通常利用下面公式进行价值评估:

V=F/C,其中V指工程性价比,F\指工程的性能、收益,C指成本或花费。

企业利用上述公式,结合建设工程实际情况,对工程的价值进行评估,做到资金使用的最优化。

1.2 项目成本管理方法――目标成本管理

目标成本管理主要包括目标成本与动态控制。目标成本要以经验数据库、市场情况为基础,实现对目标成本的动态监控。目标成本管理的动态控制就是PDCA循环,如图1。

图1 成本管理动态控制PADC循环

2 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2.1 项目决策阶段的成本管理

项目决策阶段是通过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实际操作性展开相关讨论,对多种建设方案进行详细的对比,最终决定最优方案的过程。科学的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是以合理的项目决策为基础的,项目决策的合理、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给建设工程的成本管理带来不利。决策阶段的成本管理任务主要由业主方相关管理小组承担,是整个成本管理工作的第一步,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因此,编制的成本管理计划应该全面考虑工程全周期内的各种因素,比如材料价格的涨跌变化等,使成本估算工作对控制项目成本发挥重要作用。除此之外,项目决策阶段还应具有长远眼光,考虑工程建设完成后对环境等的影响。

2.2 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

项目设计阶段是建设工程由计划变为实体的重要工作阶段。做好设计阶段的相关工作,能在最大程度上缩减工程成本的支出,提升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所以,要进行周密详细规划,严格执行相关设计审批制度,使建设工程的设计符合工程成本管理的要求。

(1)国内的设计工作通常由建筑师等专业人员来完成,更加重视建设工程的功能,对于其经济因素考虑的较少。如果在设计阶段有成本管理人员参与,使设计工作从开始就考虑工程的经济因素,做到每一项设计工作经济最优化。同时,投资成本一旦确定,建筑师等专业人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采用经济效益与设计工作相匹配的方案。

(2)使用设计招标的方式,尽量选择经济性最优的设计方案。建设工程主体部分及其附属部分尽量一块招标,采取多家设计单位共同竞争的方式,积极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经济、功能等方面的对比。如此,既能选择专业素质较高的设计单位,又能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在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功能的基础上,达到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

2.3 招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

招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需涉及到工程决策、设计、施工、运营等多个环节,在整个程序没多大的变动,但在详细内容尤其是招投标评审人员的选择等方面则要求较高的专业性。业主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这个阶段成本管理的工作。

(1)必须全面考虑投标企业的施工能力、市场信誉、财务资金能力等,对各工程的投标企业进行严苛的资格审核。

(2)评标人员以“固定量、竞争费、市场价”为基础开展评标工作。“固定量”是指在满足建设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所需消耗,评标过程中若投标文件出现比市场定价低的情况,企业为了获标而采取低于工程成本的方式投标,那么视为废标,无效投标。“竞争费”是指考察投标企业的实力,考虑企业管理费、利润等竞争费,但对国家强制规定费用不得用于竞争,比如安全文明施工费等。“市场价”是指考虑市场风险的基础下,投标使用当时当地的人工、材料等单价。

(3)建立投标企业的相关档位,比如业绩、信誉等,对于那些信誉不良、资质不符合的企业,将之加入黑名单,避免以后同其合作。

2.4 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

(1)全力减少设计变更。建设工程施工阶段,许多原因能引起设计的变更,相应的引起工程量的变,必须要减小设计变更量。一是严格禁止故意采用设计高标准,使得工程量加大,增加资金投入,除了影响项目工程功能等需要变更的情况,通常情况下禁止设计变更。二是针对必须进行设计变更的,其涉及的费用,必须经业主方、施工方、监理方三方面共同签字方能有效。三是业主方可安排相关管理人员进驻施工现场,实时掌控工程变更情况,做到对建设工程成本的有效管理。

(2)强化施工现场签证程序的严密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的颁布与实施,增加了工程量计价、工程款支付、索赔证据、竣工结算等内容,业主方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此规范执行签证程序,保证签证的不遗漏,确保最终成本核算的正确性。

(3)提升业主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建设工程成本管理中,人的因素最为重要,所以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显得很有必要。定期开展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制定合理的检查制度,落实奖惩制度,及时奖赏,及时惩罚,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同时,积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不仅熟悉相关法律知识,而且精通专业技能。

2.5 竣工阶段的成本管理

项目完工后必须尽快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竣工结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施工合同、招投标文件、施工的工程量清单等进行最终的核算,最终体现业主方在成本管理工作方面的成效。同时,进行项目竣工总结工作,积累经验,为未来的建设工程的成本管理提供参考。

2.6 运营维护阶段的成本管理

业主方往往忽视建设工程运营后的成本管理,降低建设工程运营经济效益,提高了成本,如图2所示。

图2 费用与维修关系图

从上图可知,投入一定的维修资金,不仅能提高建设工程的安全性,还能提升其经济性。

3 结语

业主方应对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不仅考虑建设工程的决策、设计、施工等成本,还应重视运营维修成本,做到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成本支出最低。业主方的成本管理直接关系着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如果缺乏成本管理意识,那么会增大成本管理难度,不利工程的顺利建设。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制定合理的成本管理计划,实现资金高利用率,实现建筑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国强.基于范式转换角度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5):148-151.

[2] 戚安邦,孙贤伟.论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范式的科学转换[J].南开管理评论,2005,(8):73-78.

生命的成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已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

引言:已有建筑进行绿色化改造后,可使改造后的建筑物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及合理的使用空间。“四节一环保”绿色化发展做为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思想和运动,已经被全世界广泛接受,并且成为了当今包括生态、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科学的前沿领域之一[1]。已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是绿色化的进一步发展,其快速的发展对我国建筑业绿色化、绿色化发展战略目标的达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研究与分析已有建筑绿色化的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对于实现建筑行业绿色化设计、绿色施工、绿色制造等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已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全生命周期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环境成本的构成,构建了环境成本评估模型,并且就其参数计算做出了相关讨论

一、已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构成

绿色化发展的前提条件可以简述为:当前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子孙后代资源为基础[2]。在绿色化发展的理论体系中,环境成本是评价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能否协调发展的关键指标。它不但能够分析、测算与揭露环境成本本身,还可以评价环境成本投入的经济效益与环保效果,对绿色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此,如今的中国正在被工业化、程式化浪潮所席卷,分析与评估就已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环境成本,优化对现有建筑的改造方案对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化发展目标十分重要。

所谓已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是指,其从准备阶段、施工阶段、运营维护阶段和报废阶段,分析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要的全部费用[3]。从含义上看,环境成本的主要构成为:自然资源耗损成本或者环境质量降级成本,以及环境保护相关成本。因此,可以给已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测算做如下定义:通过计算已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各个阶段的环境成本,更有利于现有建筑对绿色化改造方案的选择。

二、已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下的环境成本分析

在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下,对现有建筑物改造的各个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进行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已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环境成本管理可划分为事前规划阶段、事中控制阶段和事后管理阶段。事前规划阶段是指全面考虑整个绿色化改造方案,把未来可能的环境支出进行分配摊销并计入到改造成本预算系统,提出各项可行的施工方案[4]。对各项可能的方案进行价值评估,以控制环境成本为目的去选择方案,即未来现金消耗最少的方案。事中控制阶段就是在改造进程中,制定适当的改造时间和改造范围,为了避免因环境污染而追加的成本采取有利于环境的技术及工艺。事后处理阶段就是对现有建筑进行绿色化改造后,应对其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确保绿色化改造方案和技术能够完全的实施和有效合理的应用,其维护费用的这些支出均应计入环境成本。

已有建筑物在绿色化改造后的各生命周期阶段活动均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只有深入到各阶段界定环境成本,才能发现其不合理之处,提出解决意见及改进办法,以达到降低环境成本的目的[5]。

三、已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基于全生命周期法环境成本测算函数

(1)设计阶段成本

式中, 为改造方案设计阶段总成本; 为改造方案设计阶段基准设计费用; 为改造方案设计阶段环境设计成本。

(2)施工阶段成本

式中,C总为已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总体费用;TC为已有建筑基准改造费用;I0为绿色化改造环境成本;pi和ci分别为绿色化建筑所使用的第i种绿色化材料的单位价格和单位施工费用;si为节能建筑所使用的第i种绿色化材料的数量;k为节能建筑所使用的绿色化材料的种类[6]。

(3)维护阶段成本

式中, 为已有建筑在第t年的能耗成本;

四、结论

已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全寿命周期环境成本的分析与评估,对我国建筑业绿色化发展战略目标的达成具有关键的作用。通过分析与研究可以发现,借助相关评估模型与分析方法,包含建已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方案的设计到该建筑物的拆除等,全寿命周期环境成本可以被系统地分析与评估;同时,受环境污染类型、程度、环境管理水平、基础数据积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分析与评估的模型与方法亦非一成不变[7]。因此,在项目绿色化改造方案的设计、选材、施工等实践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其评价模型与评估方法,尽可能得到科学合理的评估结果来辅助决策。且通过函数测算公式,可直观的观察到,环境成本在总成本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后期环境的经济性收益,也是评价其价值性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朱道斋.建筑节能减排政策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2]石超刚.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

[3]林万祥,王晔.环境成本管理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4]瞿燕.上海地区既有办公建筑绿色化改造实践及性能对比分析[J].建筑节能,2013

[5]David Hansen,An R&D Guide and Multiyear Plan for Improving Energy Use in Existing Commercial Buildings,[J]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2004

生命的成全范文第5篇

恶性伤害与安全事故频发,生命教育因此为全社会所期待而因需升温。我国生命教育之所以越来越为人们所共同关注,保障未成年人的安全健康之所以成为政府解决民生需求的头等大事,皆因其生命成长之必要,安全需求之紧迫。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精神生命之健康发展问题重重,其自然生命之安全保障隐患多多,教育政策制定与教学实施尚未实现统筹性部署安排。安全危机使我国刚起步几年、尚“发育不全”的生命教育不得不仓促上阵。此时,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的科学体系还没有完善建立;大多数生命教育还没有同学校教学形成有机融合与良性互动,蕴含生命教育核心价值的安全教育尤其是精神生命之健康成长的根本性教育,在此环境下难以充分体现出无可取代的教育实效。未成年人安全健康现状堪忧,安全教育缺失的生命教育难承未成年人生命之托。目前,我国中小学尚无全国统一的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的教学体系,安全教育只好“零打碎敲”,而且“应付型、功利性”的形式化比较严重,而国家及多数省市又没有统一安全教育课程教学要求,难免学校的已经进行的生命教育与安全教育形成两层皮,互无推动,实效不佳。我国多数没有开展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地区和学校,则连这一点都谈不上了。所以安全教育这条主线,贯穿生命教育的主体过程,是教育国情使然,教育现实使然,教育需要和发展使然。

二、学校生命教育与某些学科内容交杂使其分散弱化,致“安全教育”地位凸显

与世界广博意义的生命教育比较,我国学校教学内容相对狭窄,理想的“生命教育”尚须理性面对不甚理想的“安全现实”。全球意义上广博的生命教育包罗万象,教育范围涵盖十分宽广。我国的生命教育则有相对特殊的具体情况,生命教育在被学校教学“德育、思想品德、法制与社会、心理健康、自然”等固定课程较大范围地分担后,所余内容才是中国式生命教育的骨干核心,而这些内容多与安全教育密切相关(如:健康教育、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皆与安全教育息息相关)。于是安全教育越来越有力地成为学校“生命教育”课程内容的中坚。学生安全技能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必须依靠学校生命教育的科学渗透和专项安全教育的共同配合予以实现。目前已有的中小学生命教育教学体系中,其他学科教学难以全面深入的传授系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学校安全教育必须学科独立单列,相对合理系统地整合生命教育及其他学科中之安全教育内容,同时结合生命教育相关教学内容的渗透融合,全方位促进青少年生命品质与健康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完善新时期未成年人安全教育,将极大丰富

学校生命教育的核心内涵社会安全环境隐患与家庭期望的巨大压力,让学校安全教育拓展了生命教育的深度和广度。独生子女时代家庭对孩子安全健康无以复加的关注和要求,往往不能理性面对我国生命关怀环境建设的“先天不足”。社会与家庭安全教育的残损破碎,让学校教育背负了更加沉重的责任包袱。所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保障孩子们安全的学习环境与传授给他们健康成长的知识和技能,将极大地丰富我国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的内涵,也终将形成中小学(幼)校、家庭、社会各界相得益彰的生命与安全教育结构体系,探索出符合我国中小学生命教育与安全教育相互促进发展的成功途径。实施未成年人的生命关怀,需要安全教育伸出温暖臂膊。未成年人的安全保障和学校的安全管理监管利剑高悬,在难以推卸的安全责任重压下,学生的安全保障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教育土壤里,首先要结出“安全健康”的生命果实,生命安全无存,教育成长何在?生命与安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全力促进未成年人珍爱、保护生命与安全知识、技能有普遍增长,其安全健康成长因此而终生受益。为此,学校安全教育必然成为生命教育的“生命线”,挑起护卫学生精神生命和自然生命教育这副重担,这是符合我国教育现实与国情和民意的现实之举。

四、我国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教育亟须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