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法制教育的认识

对法制教育的认识

对法制教育的认识

对法制教育的认识范文第1篇

一、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使我认识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政府法制工作才能开创工作新局面。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被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贯穿于十六大报告始终的红线和灵魂。十六大报告指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开创这一伟大事业新局面的重要保证,同样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因此,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府法制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贯彻到政府法制建设中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政府的立法、执法监督等各项工作,推进政府法制工作上水平。政府法制工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于把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法定程序变为法律规范,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府法制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还要求新世纪新阶段的政府法制工作必须适应实践的变化和时展的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使政府法制的各项工作有新举措、新创造,努力开创政府法制工作的新局面。

二、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使我认识到不断增强做好政府法制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才能开创工作新局面。

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在十六大报告中有着一系列重要论述。把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之一;把“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指出,小康社会是一个“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的社会;把法制建设和法制文明纳入了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的范畴,强调“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进一步阐明了法制建设和党的领导、民主政治的内在联系,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是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政治文明的高度阐述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搞好新形势下的法制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政府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法制机构是政府领导在法律事务方面的参谋、助手、顾问和工作机构,在立法、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与应诉等方面担着重要职能,在推行依法行政工作中,起着组织、协调、规划、指导的作用。具体到我市而言,政府法制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发展、创新、稳定、为民”的总要求,为推进“五大战略”,破解“七大难题”,打造“平安杭州”,引领“和谐创业”,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在全省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头作用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完成此重任,靠的是法制战线的广大党员永保共产党员先进性。因此,我们每一个政府法制工作者要深刻认识新世纪新阶段政府法制建设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永保共产党员先进性,不断增强做好工作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推进政府法制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和坚定性。同时,根据政府法制工作在我市改革和发展全局中的定位,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不断解决思想和工作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创政府法制工作新局面。

三、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使我认识到加强政府立法、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才能开创政府法制工作新局面。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二O一O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是十六大报告对政府立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仅要有“量”的指标,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质”的要求和提高。同时,还要求法律体系的构成要素相互之间不应该产生矛盾和冲突,即上位法与下位法之间、同一位阶的法律规范之间都应该是相互协调、和谐一致的。这就要求在政府立法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快规范和调整社会变革中形成的急需用法律调整的新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如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立法,完善私人财产保护的法律制度,不断填补立法领域的空白,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另一方面,要着重提高政府立法的质量,在立法工作中一以贯之地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体现国家的整体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的关系;从

我国国情出发,总结政府立法的实践经验,同时大胆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为我所用,从而不断提高政府立法工作水平,使制定出来的法律规范切实管用,真正发挥其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规范、引导、保障和促进作用。

十六大报告强调:“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同时指出:“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一系列论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很强的针对性,进一步阐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执法监督的重大意义,即它是落实“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重要保障,是推进依法行政,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迫切需要,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权力运行机制,保证权力正确行使,防止和避免权力腐败的必然要求。行政执法是构成整个执法活动的重要内容。加强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是政府法制机构的主要的和基本的职责。因此,永保共产党员先进性,就是要从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高度进一步强化这一职责,特别是要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行政权和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其一,由于抽象行政行为和行政决策活动本质上也属于一种实施法律的活动,因此要加强对抽象行政行为和重大行政决策的前置审查和备案审查,确保其合法性,从而保证法律的严格实施;其二,要通过强化行政复议、处理行政投诉、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改革等途径,加强对具体行政行为和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及时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其三,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具体的监督程序和制度,促进政府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和经常化,保持其连续性、稳定性,防止和避免监督工作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不断增强政府监督工作的实效,确保政府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四、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使我认识到跳出四个圈子、增强四个意识和,实现三个转变才能开创工作新局面。

1、更新观念,突破障碍,跳出四个圈子,增强四个意识。一是跳出单向思维的圈子,增强全方位思考问题的意识。单纯看自己,我市政府法制工作这些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放在全国大范围来审视,与全国日益发展的法制工作的形势要求差距又是非常明显的。尽管我市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政府法制监督等方面工作,但其他一些兄弟省、市的政府法制工作某些方面比我们突出、领先,即使我们做得好的几项工作,如果没有新的发展,也将不进则退。这样比较,就能看到自己正确的位置,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二是跳出就业务论业务的圈子,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政府法制工作事关全局,政策性、综合性非常强,如果不了解大局,对国家和本省及市的大政方针学习不够,就不能正确处理全局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政府法制工作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从事政府法制工作,要站在党委、政府的角度上看问题。无论是立法、执法监督、还是行政复议,都不能就业务论业务,而必须放在整个大局中加经审视、把握,自学地贴近中心,服务大局。三是跳出传统习惯的圈子,增强开创性工作的意识。作为政府法制机构,不能被动地等领导指示,不能仅限于应付领导交办的事项,而应当增强超前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主动为党委、政府谋思路、提建议,使政府法制工作既具有前瞻性,又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四是跳出自我封闭的圈子,增强学习借鉴的开放意识。只有深入研究国家和本地发展的大形势,才能找准政府法制工作的定位,有效发挥职能作用;只有横向纵向相互比较,才能看到思想、工作上的差距;只有按照“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要求,才能找准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上的突出问题,并切实加以解决,形成聚精会神干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只有永保共产党员先进性,才能真正做好我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法制保障工作。

2、行使职能、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实现工作上的三个转变。第一,要实现工作思路的转变。政府法制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经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的层级监督为基本手手段,经规范行政执法为主要内容,全面加强政府法制建设。一是要增强工作的计划性。要在认真研究地方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站在全局的高度对政府法制建设进行规划,确定阶段性工作目标,使每个时期工作都按照总体计划开展,这样工作才能更有效。二是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首先,对行政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层级监督。要体现监督主体的主动性,应注重在“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上下功夫。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行政执法行为不规范的问题,政府法制机构应积极主动的措施,加强对行政的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其次,政府法制机构的工作要主动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要善于找准不同时期法制工作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切入点。再次,提高对宣传政府法制部门的行政职能和工作成果。三是要增强工作的创新性。新形势下,在规范行政执法推行依法行政的工作中,在为经济发展创建优良法制环境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情况、新问题。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增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研究新课题,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机制,使政府法制工作充满活力,与时俱进,有为有位。四是要增强工作的服务性。为政府和政府领导提供法律服务是政府法制机构的重要职责。随着形势的发展,政府工作对法律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政府法制机构要履行好法律服务的职责,必须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法律专业人才,建立灵活快速的服务机制,根据政府的工作动态,搞好服务预测,及时提出法律资政建议,对政府领导提出的比较复杂的法律问题,能及时依法进行研究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经得起推敲和考验的法律服务建议。对政府工作部门的法制机构以及下级政府的法制工作也要及时提供指导服务。五是要增强工作的全面性。政府法制机构的业务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应当按照永保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规定要求,全面认真开展,这样才能履行好职责,发挥好职能作用。第二,要实现工作重点的转变。职能和地位的变化必然导致部门工作重点的转变。新阶段政府法制机构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广泛深入开展行政执法层级监督工作,认真规范本辖区内的各类行政执法行为,组织办好行政执法培训班,提高全体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创建优良的法制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实现这一工作重点的转变,需要走出两个认识上的误区:一是顾问机构误区。政府法制机构为政府和政府领导提供顾问咨询服务和承办政府的应诉事务是常规性工作,而非重点工作。二是复议即监督的误区。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系统内进行层级监督的一种有效手段,但不是行政执法监督手段的全部,行政复议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主要体现为“事

对法制教育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于高校法制教育的性质。现阶段主要观点认为高校法制教育不是单纯的法律知识教育,而是全面的法律意识教育,属于德育范畴。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中,明确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列为四年制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必修课之一。但实践中对这个问题还有不同的看法,主要观点有:(1)高校法制教育有其独立性,不应从属于道德教育。[1]张晓敏认为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应当还高校非法学专业的法制教育之独立性地位。[2](2)法制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刘颖认为法制教育确定了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推动了公民教育的发展与实践,是公民教育行进过程中的重要环节。[3]关于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标。主要观点有:(1)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标主要是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4](2)高校法制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培养知法、守法、护法的大学生,这是我国高校法制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培养的前提和关键。[5](3)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6](4)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终极价值目标应当是人的全面发展。[7](5)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并帮助其树立法律信仰。[8]还有论者认为高校法制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育大学生的法治信仰。[9]高校法制教育的体系与内容研究关于高校法制教育的体系构建研究。代表性观点有:韩世强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应当是兼容“意识”、“知识”和“行为”于一体的法律素质构建,其教育的真正发挥必须依赖一套健全完善的实现结合机制。[10]黄青燕认为应当建立法制教育的衔接机制,实现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相结合,课程教育与校园法制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11]高校法制教育内容,主要集中体现于“基础”课程之中。主要观点有:(1)高校法制教育内容要突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核心地位。黄文艺认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高校法制教育中具有核心地位,应致力于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培养法律思维习惯,形成坚定的法律信仰,增强依法办事能力。[12](2)应当调整法制教育相关教学内容。沈蓉等认为增加有关经济法内容的教学应当是高校法制教育的客观要求,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新经济形势下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13](3)完善“基础”课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构建实用型的法制教育内容体系。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应当能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和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还要能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法律问题。[14]

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和原因研究

在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和原因的探讨方面,许多学者都通过相关的问卷调查进行研究。1.高校法制教育的不足。颜素珍等对南京地区的高校大学生的法律素质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15]郭先根认为,目前高校法制教育缺乏领导组织机构和合理规划,法制教育课程尚未作为一门必修课正式列入教学大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仍然持续存在。[16]孙勉认为各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重视道德教育,而忽视法制教育,表现为重劝导轻约束、重自律轻他律、重扬善轻抑恶,其直接后果是“站得高、行得低,说得多、做得少,口气大、效果小”。[17]2.大学生法治信仰的缺失。一些研究者通过深入实地的调研,结合调研数据深刻剖析了当代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的困境及其根源。如谢山河、黄章华主持的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18]张雪芹对转型期大学生法治信仰的调查。[19]王美君以武汉市非法律专业大学生作为抽样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分别从基本情况、法律认知、法律服从及运用、法律权利意识、法律心理以及法治教育对被调查者进行调查。并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大学生在法律意识上的共性特点进行了总结。[20]王西阁认为受传统法文化的影响,法律工具主义思想很难内化为主体对法的动力,传统“无讼”思想也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意识中对法律的轻视。高校法制教育的不足,法制教育单一的途径和高校学生管理行政色彩过浓以及社会现实支持的欠缺都有碍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形成。[21]高校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研究高校法制教育的方法途径是学界研究最多的问题。具代表性的观点有:1.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观点在学界已形成共识。陈大文认为,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新理论为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22]余国政分析了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融合的客观基础,并从教育观念的变革、课程改革、教师素质结构的改善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先德教”和“后法教”分层的教育等四方面来实现两者的融合进行了探讨。[23]2.不断创新高校法制教育的教学方法,深入研究比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的开展。黄文艺认为除了法制教育中常用的案例教学法之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还可以采用比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24]王康康、徐延平认为,应当利用主流传媒对大学生进法制教育;充分利用大学课堂,发挥课堂教学在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大学校园环境,将无声的熏陶与有声的教育相结合;走出校园,开辟第二课堂。[25]3.开展比较研究,借鉴国外法制教育的经验。李俊杰比较研究了中美两国法制教育,认为在理论上可以借鉴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实践上值得借鉴的有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等经验。[26]车雷研究了英国的学校法制教育,认为其教学内容的选择侧重于与公民身份密切相关的法律,强调公民意识的养成;法制教育能够有效利用社会法律资源,为学生提供富有意义的实践教学机会,极富启示作用。[27]4.紧跟中国法治进程,及时调整更新教材内容。“05”方案之后“,基础”课教材经过几次修订,对法律基础部分的内容有所完善,使理论更加联系实际,贴近学生。陈大文认为,“基础”课教学应当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内部关系,正确认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8]5.法制教育的方法途径应当体现人文精神。林国强认为,法治信仰的培育方式应当注重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29]蒲鸿志认为青少年法制教育面临人文精神缺失的困境,忽视青少年的主体地位,导致法制教育的功利化。法制教育方法的人文向度是一种创新,强调沟通、感悟、互动和体验。[30]6.重视法制教育网络化的研究和实践,主张利用网络这个新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弥补传统法制教育的缺陷。任莉莎在硕士论文中详细论述了增强我国高校网络法制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并提出从三个不同的层面着手探索增强实效性的具体途径。[31]7.优化校园法制环境,营造校园法治氛围,突出高校管理中的法治取向。黄蔡芹认为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言行能产生强烈的致导作用,优化学校法制环境能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起到潜态的影响作用,提出了校务公开制度、学代会制度等途径。[32]王西阁认为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中存在人治色彩浓厚、行政化趋向严重的现象,对法制教育产生不良影响。高校管理必须秉承法律至上、权利本位、民主自由等法治精神,依法治校,实现高校管理的法治化。要健全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大学生权利救济制度等。[33]张庆旭则从诉讼法学的角度专门研究了高校学生处分申诉制度的修正与完善,为保障学生权利、实现校园法治提供了有益参考。[34]

高校法制教育的原则和规律研究

对法制教育的认识范文第3篇

一、教师转变观念,教学中加强渗透法制教育的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认为工作只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认为小学数学主要是教学生数字运算和简单应用题,与法制教育关联不大,认为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应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等与法制联系紧密的学科的事情,不把法制教育内容放在其教学工作内容之中。

在当前小学教育体系中,小学数学居于中心地位,对学生们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法制教育要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鉴于小学数学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意义重大。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意识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不只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等与法制联系紧密的学科教师的工作,而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的教学任务。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的重大意义,把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并且在教育教学中认真贯彻执行。

事实上,在新课改培养目标下,小学数学教材设计了大量生动活泼的情景,许多教学情景都含有潜在的法制教育元素,教育性极强。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和强化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在备课和教学实施过程中积极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法制元素,开展数学教研活动时要将此列为研讨内容。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如讲授《认识人民币》,通过给学生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配以图片说明,指出人民币的特征和防伪标记,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体会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有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相关内容,教学生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结合课本中练习辨识交通标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内容,学生通过讨论,增强对交通标志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提高交通安全意识,遵守道路交通规则。在学习统计知识教学《统计与可能性》时,结合课本练习“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情况摘要”和“上海市的空气质量日报情况摘要”以及对空气、空气污染、空气与人体健康、空气污染指数,以及空气质量状况的介绍,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有关法律知识,教育学生爱护环境。

二、教师加强学习,提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能力

法律意识的形成源于生活,为了在课堂中渗透教材中所蕴含的法律知识,抓好法制教育,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学习和研究,提升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能力。

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学法懂法,提升自身法律素养,每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列为学习内容,去研读领悟。只有教师知法、懂法,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自觉地向学生讲法,否则就可能对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的契机“视而不见”。

另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也要深研教材,善于研究教学活动,在相应教学内容、环节、形式中去发现契机。法制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教师要关注社会与生活,注重调查研究,讲究方式方法,善于创设话题,把法制教育寓于数学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在苏教版教材中,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结合课本中有关纳税习题和纳税知识的介绍,安排学生进行调查,了解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地渗透法制教育,不但让数学教学不再枯燥,也让学习过程更加有趣,学习结果更加有效。

三、教师把握好度,以免将数学课变成法制课

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明确数学知识的传授与法制教育的关系,应以数学知识为主,法制教育为辅。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握好度,法制教育不应占用太多教学时间,以免将数学课上成法制课。课堂上,渗透法制教育在内容上要尊重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要以数学知识为基础,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分量上要恰到好处,不可为了渗透而渗透,切忌不顾数学知识牵强附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既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忽视教学内容中蕴藏的法制教育元素。教师要明白渗透法制教育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非设置专门时间来进行法制教育,在课堂中渗透教育的内容根据数学教材内容确定。

教师无需改变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也无需重新编印专门法制教材。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没有固定时间,教学中很多内容都可以找到法律知识的渗透点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教学《位置与方向》时,结合课本练习“紧急疏散平面图”,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法律知识。教学“千米和吨”时,结合课本中练习“如果每人每天节约2千克水,一个三口之家一年大约可节约多少吨水?了解你家每月的用水量大约是多少吨,你家有哪些节约用水的办法,在小组讨论”以及废纸回收利用问题时,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的法律知识和环保方面的法制常识,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以及注重环保的好习惯。教学数量单位《千克和克》时,在指导学生通过天平称出一千克的重量告诉学生“公平交易,诚实做人”的同时,也可以告诫学生法律的本质就是追求公平正义。

对法制教育的认识范文第4篇

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培养主要通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三种途径实现。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高校法制教育的主旨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即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法律知识、法律意识、用法能力是法律素质的三项基本要素。同时,新疆高校法制教育也具有不同于内地高校的特殊之处。

(一)法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区,高校也都是各民族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民汉合校的模式。而且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占有相当比例。一般有50%左右,部分南疆高校多达70%~90%。新疆高校法制教育对象的多民族性必然带来文化背景的多样性。不同文化类型的学生无论在语言、风俗习惯,还是思维方式、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心理状态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性明显区别于内地高校法制教育对象的相对单一性。同时,文化背景差异性也使得各民族学生间在遇到这样或那样矛盾时会特别敏感。如果处理不及时、不得当,就会引发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冲突,从而影响学校的稳定,甚至可能被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利用。法制教育对象的多民族性,还表现在教育过程中适用语言的多样性。新疆高校目前大力推行汉语教学,课程学习以汉语为主,但在日常生活中,各少数民族学生主要使用本民族语言。由于在校学生语言交流的多样化,在法制的宣传教育中对教育内容往往还需要使用本民族语言加以阐释,以使其内化和加深理解。

(二)法制教育目标及任务的特定性

国家对高校法制教育性质和目标历来有政策倾向:法制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五五”普法规划指出:“法制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然而,在新疆高校,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一并承载着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培植尚法理念、普及法律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塑造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合格接班人的重任。如此以来,就赋予了新疆高校法制教育特定目标与任务。通过法制教育要使大学生懂得在新疆搞“”、民族分裂是危害国家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是宪法和法律明文禁止的,要使大学生明确反对民族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更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三)法制教育内容的本土化

2006年开始,高校法制教育主要依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开展。该课程以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为主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法制观。新疆高校法制教育除了涵盖上述内容外,还需紧密结合新疆特殊区情,有针对性地解决新疆的实际问题。在基本法的宣传教育中,更要重点突出与民族自治、、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有关的法律。国家民委的统计显示:我国除了有关民族的专门法律以外,其他法律中直接涉及民族问题并有相应规范条款的也占到1/5左右。这必然要求在新疆高校法制教育中必须做到法制教育工作的一致性与民族性、统一性与区域性、一般性与重点性、普遍性与针对性相结合。一方面,高校法制教育工作应遵循党中央的指示,在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原则、教育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与全国高校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法制教育不走样;另一方面,必须充分考虑新疆高校法制教育的民族性、地域性、特殊性,在教育的某些内容、教学用语、教育形式、教育重点等方面贴近新疆大学生思想实际,贴近新疆社会的实际。

(四)法制教育地位的独特性

在新疆,高校法制教育除实现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目标外,还由于复杂的现实环境和斗争需要,承载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这决定了法制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下,法制教育在高校处理民族问题、和谐民族关系、维护校园稳定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同时,大学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法律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点。这就要求必须彻底转变高校中普遍存在的“法制教育”没有自身独立地位,次第于“德育教育”的定位认识。克服在课时比例减少后出现的“道德优位,法律削弱”的认识误区。在新疆高校,法制教育应与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并列为三大教育主题,具有独立的教育地位①。

二、新疆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法制教育载体及课程教学

1•各高校的法制教育内容庞杂,系统性、连贯性不强,重点不突出。法制教育中存在替代现象。目前各高校法制教育对部门法的学习主要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载体,此外就是校纪校规的教育。笔者选取了在新疆比较有代表性的6所高校:新疆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昌吉学院,喀什师范学院、和田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和田师范专科学校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中少数民族学生145人(占43•03%),汉族学生192人(占56•97%);文科生132人(占39•2%),理科生205人(占60•83%);本科生234人(占69•44%),专科生103人(占30•6%)。共发放问卷355份,回收有效问卷337份,占问卷总数的96•2%。调查显示:目前高校的法制教育涵盖了基本的法律、法规。在内容设计上高校法制教育与中小学法制教育基本相同,缺乏延展性和系统规划。同时,各项比例都不高,又表明法律知识种类繁多,但重点不突出,教育中对与新疆社会稳定密切相关的法律,如:刑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宗教法规政策等,选项比例反而较低,说明不是所有学校都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内容地进行教育。问卷调查中,有54%的学生选择校纪校规,是各选项中比例最高的。这说明学生平时接受的校纪校规较多,有清楚的认识。但这一排序也反映出一定的问题,各校在法制教育中较为突出的是校纪校规的教育,相反刑法、民法等基本法的选择比率最低,存在着以校纪校规替代国家基本法的教育倾向。同时,民汉学生教育一刀切,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法制教育存在替代现象。调查中没有一所高校能有针对性地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设计本土化的适应少数民族认知水平的法制教育内容。均是不分地域、不分民族统一开展法制教育。

2•各高校法制教育的渠道单一,教育方法与形式有待创新,需增强实践性、针对性。新疆高校进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是法律基础课和新生入学时的校纪校规教育。法律基础课的课时和内容是教育部统一安排的,无法调整。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调查显示,有75%的学生认为课程理论性太强、实践教学太少,还有52%的学生认为教学方式单一。在法制教育方式上,46%的学生认为,法律基础课理论教学、常规普法教育和校纪校规教育占主导地位,其他的法制教育形式,如:定期的法制教育讲座、“3•15”、“12•4”法制宣传教育、法庭旁听则较少,分别占28%、27%、16%。此外部分学生还表示有教材内容陈旧重复、缺乏针对性、课时安排短、讲解不透彻等问题。调查中还反映出教师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

(二)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1•大学生对法制教育在维护新疆稳定的作用上认识较清。法制教育在新疆不仅具有一般意义上的维护稳定、推进法治建设的作用,也是抵御“”破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法宝。调查显示:经过多年的法制教育宣传,绝大部分大学生(89%)都能明确地认可“法制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成为具有法律意识的公民,从而保障社会稳定”的观点。仅有11%的学生对此不予认同或认识不清。

2•大学生学法、用法的自觉性普遍较低,法制教育对实现培养大学生法律素养目标效果不明显。自2006年以来,高校法制教育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关法制的内容仅两章、四课时,明显偏少。课程教学目的重在培育尚法理念和提高法律素养。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更多的要靠学生课余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养成法律意识,尊法、守法、用法。统计数据表明,学生在自觉养成法律意识方面还比较欠缺。有7%的学生在课堂之外根本不会主动学法,有69%的学生较少自学,仅有23%的学生自觉学习充实法律知识。说明学生在学法问题上存在功利主义心态,更愿意把时间和经历花在专业课的学习上,而忽视人文包括法律素养的培育。同时,在自觉守法、用法、护法方面,调查显示,只有13%的学生有经常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的意识,有55%的同学只是偶尔使用,还有32%的同学根本不用或不知道怎么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

(三)大学生基本法律知识水平

大学生经过数年的普法教育,理应掌握了基本的宪法、刑法、教育法、行政法律法规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知识。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组问题以考察大学生对上述部门法知识掌握的程度。结果令人堪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应隶属于行政法渊源,统计结果表明,只有24%的学生选择正确,而绝大部分学生将其错误地归于宪法、刑法、民法之中,还有11%的学生根本不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该问题只有55%的学生选择正确,有32%的学生错误地认为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有11%的学生认为是国家司法机关。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而受处罚的行为是一种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但只有40%的学生认识正确,其他学生则错误地认为是违反民法、刑法或违宪行为,另有5%的学生则根本不知道。通过上述法律知识点的考查可以看出,高校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有待大力提升。法制教育的实效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改进高校法制教育的思路与对策

1•必须站在依法治国方略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新疆高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构建和谐社会都需要不断提高公民和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塑造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成员的法律素质。因此,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法制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营造依法治国的法律文化环境,使法律意识成为全社会的主导意识。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新疆依法治国的中坚力量,不仅应懂得法律知识,更要树立起法制观念、契约观念、权利义务观念、用法护法观念等现代法律意识。这是新疆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也是新疆文明、进步、发展之需要。

2•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优化和拓展法制教育内容,突出地域特殊性(1)从大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将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有关新疆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法规和保障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的相应法律、法规作为新疆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对解决多民族国家统一、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调查显示,约有62%的大学生对此是不了解或存有疑惑的,只有通过系统的教育才能使大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明白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为前提的,其自治权属于特殊地方国家权力,不享有脱离国家的独立权利。它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基于民族差异为实现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保障少数民族政治参与权而在民族聚居区域设立的制度,更是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重要制度保障。同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向少数民族提供了保持自己特色的形式,又为他们发展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提供可选择的手段①。

(2)在基本法的学习中着重突出关乎新疆稳定和攸关大学生的内容。在刑法的学习中突出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利罪等重点罪名理解与掌握;同时,对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区分违法与犯罪、此罪与彼罪。在宪法的学习中让学生不仅了解国家的性质与政权组织、结构等,重点是让学生正确地理解把握公民的权利与公民义务。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一般身份与特殊身份中的权利与义务的不同。学习宣讲计划生育政策,使新疆大学生正确理解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懂得计划生育是提高民族素质、脱贫致富、实现新疆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实行计划生育不是针对哪个民族的,而是每个中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任何人、任何民族都不能享有特权。

3•丰富法制教育形式,不断拓宽法制教育课载体

必须转变过去单一由基础课承载法制教育主渠道的现状,依托基础课为核心,构建一系列法制教育的课程体系,真正使法制观念在大学生中实现入脑、入心、入行。建议结合新疆实际,编写有针对性的新疆各高校法制教育专门教材,作为基础课辅助教材。以往新疆高校发生的危安案件中,有不少涉案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清醒的认识,对犯罪的后果没有准确地预见,稀里糊涂地沦为阶下囚。在教育载体和路径上,高校的法制教育可以通过“进学校、进院系、进班级、进支部、进社团、进宿舍”的渠道,真正将法制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各层面、各环节。

对法制教育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法制教育;渗透

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以小学学科教学内容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活动平台,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相关的法制知识和法制理念;而法制教育的学科渗透又是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呢?

一、理解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周围的一切新鲜事物他们都会感到好奇,但是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有限,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留守儿童比例较大,再加上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的侵袭,少部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极易在学习生活的道路上误入歧途。如有的违反校规校纪,破坏公共财物、公共设施;有的打架闹事;有的甚至小偷小摸,敲诈勒索……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而法制教育又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势在必行。

二、充分挖掘数学学科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

要想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就要根据数学学科的教学规律和特点,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法制教育因素, 寻找法制教育的渗透点,把法律知识自然融入到数学教学之中。如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0页“8和9的认识”主题图,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告诉学生:种花是为了美化环境,图中的优美环境是通过大家的热爱和保护得来的。因此,每个小朋友都要学会保护周围的环境。再如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2页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情景图,可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知识,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自觉遵守交通安全的良好习惯。

三、以游戏活动为教育平台,在游戏中渗透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是当前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借助情境教学,结合数学游戏活动规则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如: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在学生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后,我让学生将自己的铅笔、文具盒,橡皮、转笔刀等标出价格,利用学具人民币进行买卖物品游戏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对人民币的兑换,面值的大小加深了认识,同时还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人民币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教育学生不能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不乱花钱等法制教育。又如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前、后》,教学时我设计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前后的位置关系,同时又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让学生知道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样,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以游戏活动为教育平台,穿插渗透法制教育,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法制意识

在数学课堂上,创设与法制有关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法制渗透,是老师们追求的最佳效果,这让法制教育富有了“趣”的生机与活力。如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千克和克”的认识,在教学时,我一边指导学生通过用手来感受1千克和1克的重量,一边告诉学生:一克物品很轻,但一克的危害却很大,这样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远离”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的危害。又如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搭配》中一题:有豆浆、牛奶、蛋糕、油条、饼干和面包。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1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在学生说出早餐搭配方案统计时,可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穿插其中,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

五、结语

法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和几堂课就能解决的事情,只有在平时教育中加以重视,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深化、细化法制教育。并把传授科学知识同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筑起一片纯洁的法制蓝天,让他们在蓝天下快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