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法学专业的理解

对法学专业的理解

对法学专业的理解

对法学专业的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主线”;专业课程;教学方法

高等院校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不同于基础课,它涉及相关技术领域内的大量专业知识,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设立的学业类别。各专业的教学内容都体现着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专业课程教学的核心要素是以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理论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实际工作中能够灵活应用所学习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科学创造潜力为目标。课程内容具有专业性强、抽象概念多、逻辑关系和知识层次复杂等特点。同时,一个专业方向中的各门专业课程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与交叉衔接现象。

一、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

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以及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环境条件所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传递学科信息的一个整体。在这其中,课堂教学环节所采取的教学方法的重要地位显得十分突出。理想的教学方法应该能够有效地把教学中的各种任务、层次、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协调,让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有一个不断认识和逐步提高的过程。

目前,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一般采取按教材章节逐一讲解的方式进行,普遍存在前后不够连贯、拼接痕迹较重、真正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的教学案例较少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不仅不利于教师教学,也不便于学生学习。具体反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会是:一门专业课程结束后,不少学生对课程所讲授的主要内容仍然不够清晰,概念混淆,前后章节之间的关系模糊,因果关系不明确,不能很好地把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出现学完后面忘记前面的现象。另外,一些主要知识点往往只出现一两次,不易深化和真正理解,只能是~知半黄中伟,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教育计算中心工程师。解,缺乏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领域只能够大概了解,在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不能很好地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更谈不上独立思考、创新和探索。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

二、“主线”式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思路的提出

如何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关注程度,激发学习兴趣,改善上述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注意把握两个关键环节:一是在课程前期就应该让学生对新课程有尽可能多的了解、认识;二是帮助学生理顺概念之间的关系,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开始学习课程的时候如果能够较好地把握课程的主要内容,较全面地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范围和前景,紧抓课程主线,明确课程目的以及概念之间的来龙去脉,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好铺垫,从而获得更加满意的教学效果。

为此,笔者通过多年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主线”式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所谓“主线”式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就是:先把专业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从头至尾纵向勾勒出课程的“主线”,然后利用新课程的前几个学时,对“主线”上的主要知识点先期进行较完整的介绍,重点描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关系,同时结合课程主要内容穿插一些简单实用又容易理解的实例,并围绕主要知识点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安排学生查阅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把这样一个环节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环节进行突出和强化。这一教学环节的时间长度可占到总课时数的5%~10%。然后,在具体讲解各章节内容时,围绕“主线”的各个知识点和相关问题横向展开,进行更加详细、深入地讲解,同时注意对主要知识点的合理重复讲解,每次重复并不是简单复述,而是在上次涉及到的内容基础上适当增加知识的覆盖范围或应用领域。

作为对一般按章节分步教学方法的一种改进,按“主线”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新课程开始就对主要教学内容有个整体上的认识和映像,这对教师进一步讲解和学生下一步学习都是一个很好的铺垫。同时特别强调专业课程的整体性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便于学生对整门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概念的掌握。

三、“主线”式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特色分析

根据学习心理学理论,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和发展智力都存在一个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存在一定的发展规律。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显然不能只是采用按章节平铺直叙的方法进行,而应该把与课程相关的素材进行加工,营造本课程的理论和应用知识环境,形成新的语言材料。特别应采取更具鲜明特色的教学方法,通过对课程重点内容和概念的合理有序、逐渐深入、适度重复地讲解,并结合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联想。让学生大脑受到反复刺激,并产生清晰的印象,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完成对概念的记忆,进而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做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信息加工、归纳和总结等方面的学习和思维方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主线”式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核心目的是在开始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前期阶段,就让学生对全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有一个较完整地了解。特别注重主要知识点的演变过程和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并能够清楚认识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的应用情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掌握专业知识的渴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勤于思考、认真查阅资料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把“要你学”变为“我要学”,为课程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有针对性地重复和逐步深入地讲解主要知识点的内容,对主要知识点是逐步强化认识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课程中主要概念的了解、认识和理解。

四、“主线”式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步骤

这里所说的设计步骤是指采用“主线”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任课教师课前准备教学内容时的几个步骤。它一般包括:把握学生已掌握的专业知识情况;围绕课程大纲,分析教学内容,确定课程“主线”;围绕“主线”的主要知识点引进实际应用实例;围绕“主线”,提出思考问题:准备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

1、把握学生已掌握的专业知识情况

对于专业课任课教师来说,只有对学生的起始知识水平有了正确的了解,才能因材施教,采取恰当的教学措施,组织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接受和应用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在开始准备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时,首先要根据专业培养计划,了解学生曾经学过的相关专业课程,并与曾经教过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师

和即将学习本课程的学生进行沟通,掌握学生对已学过的专业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尽可能全面地把握学生已掌握的专业知识情况。

2、围绕课程大纲,分析教学内容,确定课程“主线”

接下来应该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进行仔细分析,提炼教学的主要内容,按照教学大纲所确定的课程核心知识点和关键内容,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前后关系以及理论概念的来龙去脉,分析学生难于理解的理论知识,确定应该重复和深入讲解的内容和范围,结合专业技术的发展趋势,按照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从头至尾纵向勾勒出课程的“主线”。此外,由于目前可选择的专业教材并不一定完全符合教学大纲的内容需要,因此还有必要进行补充,例如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图书资料和专业网站等。

3、围绕“主线”的主要知识点引进实际应用实例

在讲解课程“主线”的主要知识点时,尤其应该突出各专业知识在实际应用领域中的情况、作用和发展趋势,并结合实际应用,安排讲解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应用实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因此,选择的应用实例应该尽量简单而且容易理解,最好是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不求过多的理论知识,但应该保证具有一定层次,并能够通过适当努力便可以实现的应用。

4、围绕“主线”,提出思考问题

围绕“主线”的每个知识点提出有关应该引起学生注意、思考和分析的若干问题,这些问题之间应具有较强的层次性和连贯性。同时安排学生课后围绕上述问题查阅资料,进行简单分类、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5、准备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

最后,围绕“主线”准备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这部分应该是按照教学大纲所形成的完整的教学内容,是依据“主线”横向展开的内容,同时应该计划好主要知识点重复的次数以及展开讲解的广度和深度。

五、“主线”式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效果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运用“主线”式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对两届工程网络专业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进行教学实践,取得较明显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学生对全部课程各知识点的把握,能够更好地理解、分清不同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反映原来觉得枯燥乏味难于理解的理论知识其实并不难理解掌握。

2、由于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初就对学习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了解,对关键知识的应用范围、领域有了清楚的认识,而且接触到一‘些应用实例,因此学生上课积极思考、学习主动性明显加强,课堂气氛活跃。同时学生在掌握课程内容的前提下,能够主动查找有关参考资料进行自学,广开视野,扩大知识面。

3、围绕“主线”对主要知识点的多次强化,并不断深入地讲解,学生对所讲解的内容理解更加透彻,记忆更加牢固。在本教学方法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在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上也有明显改善,大部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显著提高。

4、通过课后答疑发现,学生能够提出更加深层次的问题,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改善。此外,在课程进行到一、两周的时候,就有许多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围绕课程内容自行搭建网络试验环境。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种现象在没有实行“主线”式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之前的几届学生中,只有在课程进行到最后的实训阶段才会出现,因此,能够说明通过本教学方法的改进,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快进入学习状态。

对法学专业的理解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文章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各个专业面对社会需求开设非专业课程的必要性以及对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的“旅游企业会计”课程,教师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几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企业会计在非专业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理解、掌握、运用能力。 

20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进行改革,把中等教育、高等普通专科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转轨,使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层次,引起社会重视,同时也给高等职业院校从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社会的各种不同需要培养各种有用人才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崛起及其进一步发展,将极大推进中国教育体制变革,在人才培养上将更加突出人才规格的专业技能性和岗位指向性。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注重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构建综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教学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即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思想品德等全面素质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会动脑”,具有思考判断能力;“会动口”,具有沟通表达的能力;“会动手”,具有操作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精神,为步入实际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二、酒店管理专业开设“旅游企业会计”课程的必要性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依据,对不同类型专业人才确定的教育与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发展,在教育模式、专业领域课程设置上就要完全摆脱传统学科教育的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领域课程设置要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生的个体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交织在一起的,人才知识结构的确定不但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而且还要适应社会发展,使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操作、职业行为、自我发展能力等得到全面提高,以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同时,高职院校专业领域课程设置还要满足岗位技能需求,体现专业知识、应用知识与技能操作的系统性,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各专业在开设专业课程之外,还要开设非专业的技能性、实用性课程,以满足高职院校培养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如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就业岗位主要是旅游企业、宾馆、酒店等单位,并不直接从事会计工作,但酒店管理专业在开设专业课时,也要开设“旅游企业会计”课程等非专业课程,让学生了解、掌握宾馆、酒店的经营管理理念,为将来更好地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酒店管理专业“旅游企业会计”课程的教学方法

1.提高学习兴趣,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旅游企业会计”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也是会计入门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会计有基本的概念,产生兴趣,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认识、发现会计现象,体验会计问题,再结合旅游企业经济活动过程,让学生去学习、思考会计知识。笔者在讲授课程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会计与我们生活的紧密相关,提出学生在家是否注意到在日常生活当中有会计问题发生的问题,好多同学都想到了父母每月的工资、开销、结余,还有同学联系自身说出自己每月生活费用如何利用的问题,这样引起学生学习会计的极大兴趣,也明白了社会人要掌握一些会计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财和生活。联系酒店管理专业特点,提出假如你是某酒店部门经理,总经理让你承包中餐部或西餐部,要求你一年上交一定数额的利润,你能不能去承包的问题,同学对此问题产生浓厚兴趣,有的同学说能包,有的同学说不能包,有的同学提出了一年能有多少顾客,给工人薪水等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利润的含义、构成,预算一年必须做多少业务、接待多少人次顾客、成本费用控制在什么水平,才能完成总经理下达的利润指标。再提出假如你是餐饮部经理,你能拿出一套餐饮成本控制方案吗?每个餐厅的保本销售额为多少?这些与会计密切关系的酒店管理专业的问题,学生会积极思考,发现只有通过学习会计知识,才能解决这些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他们潜在思维能力的释放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2.采用通俗讲解的教学方法,便于理解和掌握。“旅游企业会计”教材中,会有许多会计专业名词,这些名词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就有些难度,教师在实际讲授过程中,要对专业名词通俗讲解,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总觉得会计专业知识很难懂,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如在学习“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等专业名词时,学生都理解不了,为什么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称为“会计对象”,要具体化就称为“会计要素”,再按不同经济内容进行分类又称“会计科目”,针对这个问题笔者采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讲解:学院培养教育的学生总体称为“会计对象”,按系部对学生具体进行划分称为“会计要素”,各系部把学生按专业、班级进行分类称为“会计科目”。学生对身边事物都是很容易理解的,通过这种方法对专业、难懂的名词进行的讲解,效果很好,有利于学生对专业名词的理解和掌握。

3.明确教学重点,采用重点式教学方法。对比会计专业的学生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企业会计时,教授目的是有所不同的,会计专业的学生是为了学好“如何做账”,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是为了学好“如何算账”。在讲授“旅游企业会计”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结合专业的培养方向和就业需求,有侧重点地来讲解教材。如“旅游企业会计”教材大致可以分会计核算基础理论部分、会计核算一般业务部分、旅游企业利润核算部分、财务会计报表部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对于第一、二部分,要以通俗易懂的方法给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掌握会计的理论概念和基础知识;对于第三部分,采用启发、举例等形式,对旅游企业如何增加收入、控制费用、提高利润等重点进行讲解,教会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如何算账”;对于第四部分,也是有重点地讲解如何分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于怎样来编制报表不做重点讲解就可以。采用重点式的讲解方法既保持了会计体系的完整性又突出了旅游企业和酒店管理日常业务核算,便于学生掌握学习重点,也达到了酒店管理专业设置“旅游企业会计”课程的目的。

综上所述,酒店管理专业开设“旅游企业会计”课程,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从学生、专业和培养重点的实际出发,采用适应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行讲授,以达到教学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侯颖.旅游企业会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邹广严.关于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9(23).

对法学专业的理解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GIS技术的不断发展,GIS已经成为与地理空间信息有关的各行各业的基本工具。本文在分析非GIS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目标、专业学科背景等问题的基础上,对非GIS专业地理信息系统教学中从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考试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对非GIS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非GIS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

1、非GIS专业开设GIS课程的必要性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1]。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兴起,经过50多年的发展,GIS已经渗透到与空间信息相关的各个行业,成为各个行业解决问题的基本工具,从而使得GIS专业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由于GIS是一门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2]。相对于GIS专业的学生,非GIS专业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对GIS先行课程如计算机、地图学、地理学、测绘学、数据结构、数据库等知识不甚了解。导致非GIS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抓不住重点,觉得理论性太强,学习很吃力,和本专业联系不大,不敢兴趣。所以非GIS专业的GIS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必须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进行设置。

2、课程教学安排的探讨

非GIS课程的设计应紧密结合本专业,使学生掌握GIS的基本概念,熟悉数据的组织和管理常采用的方法,掌握空间数据的采集、输入和编辑等基本内容和方法,熟悉GIS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以GIS软件为基本工具,解决自己所学专业领域实际问题。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根据专业需求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实纲,确定合理的课时、学分、授课方式、实验内容等,根据专业需求进行内容的筛选,在理论课和实验课之间进行合理课时分配,确定考核形式和要求。

2.1教学内容组织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型边缘学科,其显著特点是多学科集成,涉及的知识面广,发展与内容更新的速度快,渗透性和空间抽象性强,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变化大。对于非GIS专业而言,由于专业课程的限制,在基本知识缺乏的情况下,对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和筛选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在编制非GIS专业的教学大纲时,应考虑非GIS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让学生了解GIS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对GIS有基本的认识与了解。同时,让学生熟练掌握GIS的数据来源,利用GIS专业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和编辑、空间分析以及GIS产品的制作与输出的方法。了解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模型与建模等部分内容。培养非GIS专业学生利用GIS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意识,增强学生利用GIS处理本专业基本问题的能力。

2.2理论教学模式

非GIS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宜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理论课程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教学行式上,采取讲解、演示、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相结合,针对不同专业需求,选择相应的学习形式,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GIS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对比学生熟悉的选课以及查询成绩的教学管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让其了解其他管理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非GIS专业开展GIS课程的目的是为其专业提供一个GIS分析手段,最终目的还是要用来解决其专业领域的问题。因此,在讲解GIS在本专业的具体应用时,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使学生熟悉利用GIS解决实际问题的流程和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与特点。但是,在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应选择学生所学专业领域相关的应用案例。

2.3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

上机实验是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重要环节,许多内容如数据采集、编辑、空间查询与分析、地图的编制与输出等都必须通过实验,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同时激发同学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实验内容设计除与教学内容同步外,还应与相关专业紧密结合,最好是以学生所学专业问题为实验目标,选取适量的实验数据,通过GIS的不同专业软件操作,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软件一般选择比较成熟的ESRI公司的ArcView软件和ArcGIS软件。从简到难,要求学生对这2款软件的界面、基本功能以及一般的空间分析功能能够熟练的操作。针对不同专业需求,实验的具体内容应尽可能地与其专业知识相结合。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GIS知识,与专业相结合来解决专业领域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学生对GIS理论知识和本专业之间的联系。通过这样的实验课程,不但加深了对GIS的基本功能的了解,而且能够利用GIS工具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2.4考核方式上选择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模式、拓宽在GIS领域的知识,就必须改变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使考试方式灵活多样。要抛开传统的对课本内容死记硬背,出现高分低能现象的考试形式,针对非GIS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本身的特点,可以采用如课后作业、实验成果、读书报告、设计、考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成绩按一定比例分配的考核行式。这样使学生能抛开课本,养成随时查阅相关资料的习惯,并能分析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为了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针对考试的内容要合理的选取:除了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还需要考核学生与实验相关的软件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分析能力。通过这样的形式,改变学生临时抱佛脚的不良学习风气,能较好的体现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结束语

由于GIS本身的特点以及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以及GIS空间分析能力的不断提高,使得GIS被越来越多的专业所应用。然而针对不同专业和技术背景的人员,对GIS的理论及应用的掌握是有所不同的。非GIS专业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从多环节进行合理的设置和优化。另外,加强GIS授课者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其相关专业水平,也是促进GIS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 汤国安.赵牡丹.杨昕.周毅等.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 边馥苓,我国高等GIS教育:进展、特点与探讨[J].地理信息世界,2004.

[3] 邬伦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 陈建飞等.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 贾泽露.非GIS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思考[J].测绘科学,2008.33(5)230-232.

对法学专业的理解范文第4篇

一、专业汉语课程特点

目前的专业汉语课程具有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广泛、专业词汇教学困难三个特点。

1.教学目标明确

与预科汉语相比,专业汉语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即培养留学生听、说、读、写的言语技能,能够满足留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基本交际需要。专业汉语是为了留学生的专业学习而开设的,所以教学目标更加明确、统一。

2.教学内容广泛

学历教育阶段的留学生需要学习很多门专业课,所以专业汉语的涉及范围极其广泛。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为例,到了第三学期,学历教育阶段的外军生长军官留学生要自主选择专业,可供选择的专业有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大气科学等。专业汉语涵盖理学、工学、军事学、社会科学等众多学科,所以生词数量骤增,词语难度随之增加。专业汉语教材《基础专业汉语》要求留学生必须掌握4500~5000 个普通词汇,2000~2500 个科技词汇 ,1500~2000 个专业词汇 ,以最低词汇量算,总计 8000个词汇。庞大的生词数量使留学生理解、记忆和运用汉语的难度加大,教师教学用时增多。

3.专业词汇教学困难

专业汉语词汇种类多、数量大,所以造成专业词汇教学困难。

在进行专业汉语教学时,专业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已经不能简单地透过字面进行解释了。在教学词汇时,教师不仅要联系与词汇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背景,还要讲清词汇特定的汉语含义及其适用的语言运用环境。尽管汉语教师已经具备了全面的汉语知识和对外汉语教学能力,但是对于军事、理工专业的知识了解不多。因此,在备课时,教师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研读专业书籍,即使这样,教师也不能确保正确解释一些艰深晦涩的专业词汇。

二、立体互动教学法

专业汉语教学的立体性很强,多点、多面是它的突出特点。从教学内容来看,每一节课涵盖一个专业的内容,体现出立体性;从教学对象来看,每位留学生都有其特点,对同一课的学习,不同的留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也体现出立体性。专业汉语教学就是无数纵横交错的系统综合体,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学方法必须体现立体性。

立体互动教学法的实质就是利用新教育理念、新技术手段和新教学方法,把教师与留学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学与考核紧密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丰富的、互动的教学模式。采用立体互动教学法,有利于高效实现教学目标,开放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最终提高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三、立体互动教学法在专业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1.目标立体化

随着年级的提升,留学生对专业汉语的需求不断增长。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为例,一年级学员注重专业词汇的积累,二年级学员注重专业词汇的运用,三年级学员需要用汉语撰写毕业论文。依据学员所在年级,教师可把专业汉语的教学目标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教材内容应适应这三个层次的需要。初级教学目标是让留学生掌握四千个左右的基础专业汉语词汇以及与之相应的语法知识和语用知识,具备看懂本科专业领域专著和论文的能力;中级教学目标是让留学生准确无误地了解专业领域篇章,具备运用专业汉语词汇在专业领域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高级教学目标是让留学生具备运用专业汉语进行论文写作的能力。

2.内容立体化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留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为例,在教学“专业汉语哲学”时,为了解决哲学专业教学内容繁杂与教学时数较少的矛盾,教师要妥善安排教学内容,可以详细讲述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略讲与其他课程重复交叉的内容,不讲资料性部分,甚至可以把略讲和不讲的部分留给留学生自学。

3.方法立体化

立体互动教学法彻底打破了传统的“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以留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调动了留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留学生的学习效率。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导入策略。如把动作演示、互动猜词、语境填空、偏误纠正等方法导入专业汉语教学环节中。 这样一来,有效激发了留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减轻了留学生学习新词语的难度。

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语境,利用语境来讲解词义。设置“语境”的宗旨是帮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他们的语用能力。 因此,在设置课堂语境时,教师一定要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帮助留学生理解、掌握和辨析词语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强调的语境不仅包括情境语境、单句语境,还包括上下文的语境。语境教学能有效地帮助留学生理解、记忆和运用汉语,有利于快速提升留学生的语用能力。

4.与相关专业进行“互动”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与相关课程进行“互动”。教学专业汉语的教师不可能精通所有专业的内容,所以要想实现教好专业汉语的目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与相关课程进行“互动”。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为例,在教学法律时,专业汉语教师可以结合法律专业课程与法律专业的教师共同模拟法庭,鼓励留学生运用学到的有关法律的专业词汇审理案件。这样一来,不仅课程之间得到了互补和共长,还节约了课时,真可谓一举两得。

5.让留学生互动学习

专业汉语的学习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也是留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留学生除了听教师讲授,更重要的是自己去思考、体验和建构知识。另外,留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也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营造交流合作的学习环境,鼓励留学生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共同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为例,在教学通信专业知识时,教师可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在任务前期准备阶段,教师导入“智能手机”这个话题,由于问题贴近生活,能够快速引发留学生的共鸣。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iPhone会的片段,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任务中期实施阶段,教师要求留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读懂课文大意,理解生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在任务后期应用阶段,教师应精选拓展词汇,把留学生分组,让他们合作理解词汇的意思和用法,并安排留学生在下节课讲解这些词汇。这样的互动式学习,不仅调动了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还激发了留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法学专业的理解范文第5篇

(一)教学内容上,存在学生的专业化需求与“通论式”讲授方法之间的矛盾

经济法学与经济学和管理学联系极为密切,对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成为学生学习专业的必要部分。经济学、管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专业的课程安排和设计都是围绕着该培养目标展开的。然而,目前的教学却是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仍然追求全面讲授,这样就使对经济法的学习与对专业的学习发生了脱节,教师对学生最需要了解、掌握的专门领域的经济法知识常常蜻蜓点水,无法深入。因而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应该区分不同的授课对象因材施教,即使使用的教材相同,也应把握好不同的侧重点。

(二)教学方法上,存在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之间的矛盾

经济法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采用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动脑思考,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的深化,它受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课时有限,同时学生又缺乏相关的法学基础知识,这就使本来应该有机结合的理论讲授和案例教学之间产生了矛盾,理论讲授不够,则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理解不透,无法独立分析、讨论案例;而教师详尽讲授固然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理解,但因讲授占用了大量时间,学生没有足够时间在课堂上自由分析、讨论案例,这又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对经济法课程失去兴趣。

(一)施教学生专业背景的独特性

法学院的学生一般都是在学习了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等专业基础课,并具备了一定的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法学思维方式后,才开始经济法课程的学习。而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则是以自身核心课程为基础构建专业知识体系,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以本专业知识为基础运行的,专业背景的不同使非法学专业学生缺乏基本的法学理论知识,在刚开始学习经济法课程时会面临入门难、理解难、分析难等诸多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花费大量时间讲解法律基础理论和术语,这不仅影响了教学的流畅性,而且还占用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使得教与学都显得比较吃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意识到受教学生知识背景的特点,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其次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同时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融合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思维特点提升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的差异性

法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从事法学研究或从事法律实务,而非法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从事经济、管理岗位的职业,两种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其教学目标和要求的较大差异性。[1]笔者认为,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以经济、管理知识为核心,懂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具体应该达到三个目标:

1.具有经济法律意识。经济法的教学首先定位于树立“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的理念,其次是提高学生的经济法律意识,增强守法、用法意识和法律责任感。

2.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增加宽度,降低深度。非法学专业学生学习经济法的重点应该是“懂”而不是“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熟悉经济法的相关基础知识,较全面地了解经济、管理领域的相关法律规范,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法律解决简单的经济法律问题,即可谓“懂”。

3.授之以“渔”。杜威曾指出,学生在学校获得知识的真正目的是,当他需要的时候,能寻求怎样获得知识,而不是知识本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善于变换教学方式,开启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不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针对性

在我国,经济法虽然已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但它的基本理论尚未成熟,基本体系也还没有定型。目前出版的各级各类经济法教材,不管是体系的编排还是经济法律内容的选用,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要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知识建构的需要,而不能采取大一统的讲授方式。[2]例如,会计法、审计法对于会计专业学生是必须学习的知识,而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这些就不是必须具备的;同样,对外贸易法也不一定是会计专业学生所必须学习的内容,而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安排。

(四)授课教师专业知识的复合性

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丰富,不仅涉及到法律而且还涉及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法律理论基础,对经济、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也要熟悉,这样才能做到对法律法规的深入理解和对知识点的准确把握。特别是需要对学生讲解最新颁布的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时,教师对知识的准确把握至关重要。所以,在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授课教师的选任和培养方面应注重教师知识背景的复合性,教师应当构建以法律知识为核心,懂经济、懂管理的较全面的知识体系。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改模式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下的经济法教学改革模式应该是更加现代化,更注重实际,更加多元化。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是体现新时期教学特点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环节,也是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3]

(一)确立重情趣、重创新、重实践的教学理念

重情趣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堂上的互动性,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一理念一方面要求教师选择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摒弃传统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把法律看做生活终极意义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另一方面应逐渐减少教学过程中的唯学术化的倾向,努力使经济法还原回社会现实之中。重创新就是着力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要确立这个理念,必须实现以下转变:

1.实现教学思维的转变,即变单项思维为多元思维。通过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预测性思维、多值性思维、战略性思维,以提高他们的敏锐性、求异性、独到性和想象性。

2.实现法学教学观念的转变,即变狭义的学科教学为广义的学科教学;变适用性教学为适应性教学。

3.实现法学教学模式的转变,即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现代开放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据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潜质,分别予以诱导启发,解放学生的天资和才干。重实践就是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深入企业、公司,加深对专业领域中的各项工作与我国有关法律的理解,深刻领会法学的社会价值,认真克服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本专业的实际工作中去。

(二)根据专业特色选取经济法教学内容,确定知识体系

专业特色可以说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生存、发展的必需,只有通过差异竞争、补缺竞争,才能在高等教育市场上立足,才能得以长足发展。那么作为基础性主干课程的经济法当然也必须要“契合”专业特色,为专业的“特”增色,由此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如我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其定位是面向区域,为地方经济服务,因毕业生就业的领域主要是外贸,外贸离不开交易及其法律形式———合同,在其经济法课程中,就应当有足够的课时讲授合同法、担保法,并力求与国际货物买卖规则、贸易术语结合起来。同时,还要考虑到地方经济的需求,譬如惠州电子产业发展迅速,是区域经济的重心之一,那就还应该有知识产权法的内容,并结合国际技术贸易专业课知识。让学生掌握行业、区域经济活动中需要的经济法基本知识及其应用技能,并使之与相关专业课知识相衔接,形成互补,完善学生有特色的知识结构,满足学生的专业化需求。

(三)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的层次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高校传统的经济法教学多以讲授为主,缺乏实用性和互动性。由于经济法教学内容丰富、抽象,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若只采取讲授的方法,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经济法课程基本上开在本科一、二年级阶段,相关前期课程开得很少,学生的前期基础知识几乎空白,这些因素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特别是对那些知识面相对来说较窄的新生,若教师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结果只能是收效甚微。本科院校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可采用如下方法。

1.讲授法。讲授要精,要把握每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善于置疑设问,启发学生思考,恰当归纳演绎。教师要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本质和规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教材的重点。另外,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讲授难点,以使难点不致阻碍学生系统地获取知识。

2.案例法。案例法是国外较为流行的教学方式,比如美国哈佛大学积累了5万个以上的案例,规定每个本科生必须掌握200个以上的案例。[4]案例法可以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信息交流,变学生被动接受为学生主动学习,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的好方法。在经济法课程讲授方法上不能只重理论,应当穿插一些简短的案例介绍和分析。虽然存在学时过少和教学进度的压力,但不能忽略对现实问题的讨论和分析,不能由于学时太少而减少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实际案例的介绍,而只对基本理论进行讲解。否则,其结果不仅不能弥补课时不足的问题,反而使学生更加觉得这门课程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总之,对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讲授经济法,应尽可能突出案例教学和可操作性,增强其对法律的感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