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急诊护理安全

急诊护理安全

急诊护理安全

急诊护理安全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急诊护理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应用效果

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病种繁多,病情危重且进展迅速,并发症及临床病死率均居较高水平。在急诊科日常工作中,分诊是一项重要环节,可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但因急诊应对的突发事件如创伤、意外事故等远高于门诊,且患者流动性大,护理人员背负着沉重的工作压力,难以准确预测风险事件、制定防范措施[1]。故加强分诊安全管理,减少医护纠纷,对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意义重大。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组200例选自我院急诊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加强分诊安全管理后的患者,其中男104例,女96例;年龄21岁~43岁,平均年龄(33.4±2.3)岁。对照组200例选自2013年6月—2014年6月实施常规分诊管理的患者,其中男106例,女94例;年龄20岁~42岁,平均年龄(33.8±2.4)岁。2组患者对本次试验均知情同意,排除有意识障碍、沟通障碍者。组间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病例应用常规分诊管理方案;观察组实施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具体步骤如下。

1.2.1急诊环境管理

急诊与门诊区域需明确划分,设醒目标识,避免患者误入,干扰医护人员正常工作。急诊除分区安排患者就诊外,功能区与诊室需设清晰标识,在醒目位置挂分诊流程图,以节约患者询问时间。

1.2.2风险管理

积极开展安全管理培训,使护士增强预防措施,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定期开展风险教育,使护理人员对本岗位高风险性质有正确认识,做好风险信息收集,相关风险事件需及时通报,以增强识别风险的能力。对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备,降低护士工作负荷,防范工作繁重增加护理风险。

1.2.3制度及语言行为管理

遵循首诊负责制,如遇到急诊资源有限或接诊患者困难的情况,需向护士长和科主任及时汇报。制定分诊规范服务用语,提高沟通技巧,维护和谐护患关系。

1.2.4法律法规管理

组织分诊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另外,可结合医疗纠纷案例开设讲座,提高护士防范意识。

1.2.5分诊业务能力培训

制定合理、科学、有效的分诊标准;分诊岗位由高年资具丰富急诊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以保障分诊准确率。患者被送至急诊科后,需迅速接诊,询问病情。对急救车运送的患者,需与随行医生做好交接,评估病情;危重且凶险者,立即送抢救室。

1.2.6加强监督管理

设监控系统及意见箱,对患者诉求及时了解并针对性处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1.3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发放调查问卷,包括护理服务态度、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等,共100分,分值越高,效果越好。满意度:发放调查问卷,包括服务态度、分诊技术等,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u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在急诊分诊工作中,环境、护理人员自身、患者及家属、急诊工作内容等均为风险因素。急诊接收的患者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大,另外,还需接待咨询者,使分诊护士工作量加大,对需就诊的患者有所忽略[2]。另外,患者病种繁多,空气质量差,若护士防护意识不强,可增加医院感染风险。同时,护理人员繁重的工作量会影响工作态度,引发患者不满,或患者及家属焦虑抑郁感严重,遵医性不佳,易滋生不满情绪,均可影响护理质量。针对上述状况,本文观察组应用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先规范急诊环境,设置清晰的分诊流程标识;减轻分诊护士工作压力,另外,合理配备人力资源,可激发工作热情;加强风险管理,重视感染等危险事件防控,可确保患者及医护人员安全,减少医患纠纷;做好制度和语言行为管理工作,为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学习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使各项操作有据可查,除规避风险外,还可防范纠纷;行业务培训和监督管理,可从根本上增强护士工作责任心,确保分诊工作安全、有效进行。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在急诊护理中应用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姚荷英,沈喜,王春燕.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64-66.

急诊护理安全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急诊室;护理工作;质量管理

1 急诊室内存在的护理风险

1.1常见的高危因素

1.1.1高危人群 根据有关统计显示,护理缺陷大部分由低年资护士引起,比重为91%。和其它科室相比,急诊科的工作更加繁忙、紧张,很多护士均不愿在急诊科久待,因此,急诊科内多数为新进护士或低年资护士。这些护士由于工作经验较少,业务能力及应急能力也较低。

1.1.2高危环节 在开展急诊工作时,以下环节最易出现管理漏洞:患者流动管理、交接班环节、医护合作环节、护理记录环节、医疗报告等。

1.1.3高危时段 通常医院的工作高峰时段集中在上午9~11点,下午18~23点。在高峰时段,患者较多,护理人手不足,因此,此时的护理质量比较薄弱,难以满足所有患者的要求。

1.2制度落实不到位 尽管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制度,但不少规章制度却未严格执行,导致工作中常常出现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等问题。另外,对"三查七对"制度也未认真落实,时而出现打错针、输错液体等问题,也不重视巡视工作,导致不能及时处理一些护理问题。

1.3急救仪器管理不到位 急诊科工作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不强,不重视对急救仪器的管理。交接班环节不严,出现未备齐相关药品与器材,仪器损坏后未及时维修等问题。

1.4不能正确处理危重患者 在处理急、危、重患者时,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不能准确评估,无法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风险,导致在转运患者的过程中不能根据病情变化而实施有效的抢救措施。

1.5护理记录方面 护理人员的文书水平较低,在记录护理信息时,毫无条理、主次不分,导致护理记录不全面、不准确,未能体现出护理的重点内容,也不能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及具体的疗效。

2 加强急诊科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的对策

2.1加强岗前安全培训,提高服务意识与法律意识 急诊科应结合科室特点,制定培训考核制度,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共同学习相关规章制度,如《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护理差错制定标准及处理方法》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1]。由护士长于每月末组织科室安全质量会议,选取典型实例或反面事例进行讲解,以强化全体护士的安全责任意识,从而起到举一反三、警示教育的效果。此外,还可在早会时间宣传一些法律法规,从而让科室护士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患者与自身的利益。

2.2加强细节管理,提高管理质量

2.2.1重视对年轻护士的业务技能培训 年轻护士由于工作经验少,业务知识掌握不全面,导致护理水平也不高。针对这一问题,应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在业务方面的领军作用,由她们负责对年轻护士的指导培训工作,让年轻护士的业务能力能得到提升。一方面能调动年轻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能向经验丰富的老护士学习,便能有效提高整体科室的护理水平。作为一名合格的急诊护士,必须要熟练掌握急诊业务知识。因此,在培训过程中着重加强相关急救技能的培训。同时,还要学会熟练应用各种急诊设备,如除颤机、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洗胃机、吸痰机等[2]。

2.2.2增强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 在交接班时,护理人员应完成交接班记录,并告知交接护士患者的具体情况。在输液过程中,应认真核对有关信息是否正确,避免出现注射差错,并把好三关:用药关、查对关、输液关。另外,为输液患者制作巡视卡,为重症患者制作交接班卡,进一步加强细节护理,让患者信任我们,增强安全感。导诊护士要注重自身业务技能的提高,并增强责任感,从而能准确、及时地估计患者的病情程度。导诊护士必须增强以患者为中心的意识,面对问题,保持沉着、冷静,耐心周到地为患者服务,使他们能尽快得到救治。

2.2.3加强护理监控,形成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 急诊科应成立专门的安全质量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责任务护士、护士、责任组长为成员,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监督。对急诊室护理工作进行每周、每月、每季度的检查,从而把牢安全质量关,确保及时查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进一步强化科室人员的"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意识[3]。另外,小组成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并定期开展关于急救工作的模拟演练。对于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护理问题,护士应及时向上级报告,确保及早查出安全风险。

2.2.4实施弹性排班制,保证护理质量 急诊科的工作任务重,强度大,并带有明显的季节性与时间性。通常春秋两季的就诊人员较多,每天晚上的17~23点也是患者的高峰期。根据这一特点,应采取弹性排班工作制,在就诊高峰时段安排更多护士参与。可实施双班制排班,以确保患者就诊时有充足的护理人员,从而使抢救更及时、到位。节假日也应科学分配护理人员。

2.2.5准备足够的科室物资,并积极和患者交流 急诊工作的明显特征就是快,争分夺秒地救治患者。因此,要准备好各种急救物品、药品、器械,并保证器械能正常运行。对物资管理可实行责任制,让大家分工协管。对待患者,急诊护士首先要保持冷静,沉着应对,切忌手忙脚乱。同时,护理人员要多和患者交流,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使他们更好地配合护理工作。

3 讨论

医疗安全质量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医院急救工作的主要阵地,急诊室必须注重对护理安全质量的管控,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为患者提供更高效、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急诊护理安全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急诊;安全隐患;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679-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急诊科具有快速、突发,不可预测性等特点,是护理风险高发的科室[1],而医疗行为是一项复杂性、高风险,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针对急诊科护理不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使急诊护理工作更安全、快捷、有效,最大限度的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

1急诊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1从患者的角度

1.1.1法制观念增强

随着《医疗事故处罚条例》的颁布实施,患者和家属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越来越强,急诊病人病情变化快,工作预见性难,容易造成工作忙乱,医务人员态度急躁,解释工作不细致,处理上不及时,记录上不完善,常规护理不到位,是产生护理纠纷的导火索。

1.1.2期望值过高

急诊患者病情危急,家属对急诊医疗的期望值特别高,同时对病情不够了解,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家属无法理解,易迁怒于护理人员,引发医疗纠纷。

1.2从医患双方的角度

1.2.1医患沟通不充分,服务态度生硬

来急诊科就诊的多为急重病人,他们往往表现出心情烦燥,且痛苦不适,其家属也表现为情绪紧张和激动,他们此时需要的是关爱、体贴和安慰。护士由于长期的紧张工作,缺乏同情心,对病人态度冷漠,不能耐心地听取和回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不能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不及时告知所采取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病情交代不够清楚或对患者及家属反映的病情不予重视等,极易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一旦诊疗效果不佳,极易发生纠纷。

1.3从护理人员的角度

1.3.1护士的法律意识淡薄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用法律来衡量医疗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不断增强。而急诊医务人员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尽快解除患者的病痛和抢救患者的生命,从而只注重抢救措施是否及时到位、护理技术操作是否及时到位,往往忽略了相关的临床护理观察记录,重做轻记现象比较普遍,如记录时间与实际时间不符、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对病情变化及采取的护理措施记录不及时等,即使在护理工作中没有失误,但由于护理记录的缺陷在医疗纠纷中承担了本不应该承担的责任。

1.3.2规范制度落实不到位

急诊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最高的一类就是不落实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如抢救前物品准备不充分、不齐全或是抢救后不及时补充,使得抢救工作忙乱而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个别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表现在执行医嘱、进行各项治疗前不认真进行“三查七对”,交接班不认真,巡视不到位,病情变化发现不及时,安全防护不周到,护理纪录不认真或漏记、错记, 抢救器械不及时消毒等。

1.3.3专业技术不熟练

目前急诊护理人员趋于年轻化,工作年限短,临床锻炼少,缺乏工作经验,护理技能不熟练 ,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明显不足,有的缺乏对复杂病情的判断能力和预见性,有的缺乏处理特殊事件的应急能力,有的缺乏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能力,对各种基本技术操作不熟练, 静脉穿刺不能做到一针见血,洗胃前胃管插不进时,急救药品使用不及时,对病情观察不仔细,患者病情突变,医生不在场,护士不能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家属有可能认为是护士技术不过关,延误了治疗,增加了病人痛苦。

1.3.4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

对病情危重的患者多采取先紧急救治,后建立病历文件,在急救过程中,护士不能完全做到将各时段的病情及落实的护理措施记录下来,往往事后补记,造成护理文件书写不及时,不全面,缺乏真实性,记录时间与治疗时间不一致,有时使关键的内容漏记等。即使在护理工作中没有失误,但由于护理记录的缺陷,在医疗纠纷中承担了本不应该承担的责任。

2护理管理对策

2.1加强法律意识及风险意识

高度重视,加强安全管理的教育,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罚条例》,《护士条例》,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章制度,使每位护士学法、知法、守法,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积极主动应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和医院的合法权利。出现安全隐患,及时加强防范,每月定期进行差错事故分析讨论,制定防范措施。

2.2规章制度的实施与管理

科学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是防范医疗事故及纠纷的良好基础,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的保证,完善护理部领导下的层级管理机制,严格把关,建立信息反馈制,强化护理安全的超前管理意识;狠抓易发生差错的几个环节,如突发事件、节假日、交接班时、护士新上岗等,成立护士长及护士骨干组成的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对护理工作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督促对检查中出现的护理缺陷及时组织讨论,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减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突出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2.3加强护患沟通,优化服务质量

尊重患者的权力,患者的权力包括医疗护理保健康复的享有权,疾病的认知权和知情同意权,自由选择权,享有隐私权,监督自己医疗护理权益的实现权,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充分尊重病人的这些权利,对护理行为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应有预见性,自觉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关心体贴病人,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善于和不同层次、不同性

格的病人进行沟通,通过语言情感交流,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2],面对病人及家属的负性情绪及过激的言行要给予谅解,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2.4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急救技能

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每月组织护理人员业务学习,反复训练专业急救技术,加大执行和考核力度,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使每一位急诊护士都具有较全面的护理知识与病情观察能力,熟练掌握各种急救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能配合医生开展各种危重病人的急救和护理工作,同时,还必须掌握各种急救的监护技术。

2.5护理文件的书写与管理

急诊抢救护理记录在医疗纠纷中是举证倒置的重要依据,树立证据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把好抢救记录文书的质量关,抢救危重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把就诊时间、抢救时间、生命体征、抢救用药情况随时记录在草稿本上,后在六小时内据实补记。每天由专人核对抢救室内的时钟,使抢救时间、仪器记录时间及护理记录时间一致;护士长每天检查危重病人的护理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传达到每一位护士,每月护理查房时将记录本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整改意见,纠正护理文书中的潜在护理风险。

2.6急诊抢救室的各种药品、物品、设备管理:

急诊科是一个应急部门,认真做好抢救仪器设备的交接与管理工作,急救物品、器械、药品要时刻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要求每班都要检查所有的抢救仪器,抢救药品,确保仪器完好率达100%,所需物品准备充足, 抢救仪器设备的管理,要做到责任到人。

2.7营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管理者在加强检查督促的同时也应给护士人性化的关爱,合理排班,新老搭配,帮助解决护士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

3体会

护理管理是一门艺术,护理管理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3],护理管理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学习。在护理工作中,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医患沟通,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防范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护理安全隐患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只有从管理的角度对各种安全隐患进行预测和防范,采取积极措施,避免安全隐患,才能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 周秀华,张静.急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0. 3]

急诊护理安全范文第4篇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见的治疗手段,而门诊又是静脉输液量最大的部门,确保输液安全是门急诊护理管理的工作重点。它可以有效地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发生。尤其是小儿静脉输液,具有穿刺难度大、用药剂量少等特点,短时间内大量地输液容易出现护理缺陷。对此,本科从2008年1月起,加强了护理安全管理,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院急诊科有医生8名,护士20名,负责急诊科及全院各科(除了感染科外)的门诊留观输液和危急患者的抢救,分为两个输液区,一般小儿输液区(每天只开8AM到12N);急诊科输液区,设抢救床2床,留观床12张,座椅120张,配备有中心吸氧、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心肺复苏仪、呼吸机、洗胃机等,2007年以来平均每天的门诊输液患者为370人次。采用下列安全护理管理措施:选用的滴管是由江西洪达医疗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注射器由江西庐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和素质培训;建立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合理的操作流程,把好查对关;弹性排班;设计合理的配药环境,加强配药安全管理;固定地方静脉穿刺;把好登记关加强查对管理;加强护士的岗位培训。

2 结果

通过上述护理安全管理,本科护理质量明显提高。2007年1~12月共留观输液121 069人次,发生护理缺陷12起,占留观输液人数约0.009 9%;2008年1~12月共留观输液146451人次,发生护理缺陷5起,占留观输液人数约0.003 4%;2008年较2007年护理缺陷减低了65%。

3 讨论

3.1 输液用具选择的管理 输液用具是否完好是保证输液安全的前提。为了输液安全,我院选择用的滴管是由江西洪达医疗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注射器由江西庐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经环氧乙烷灭菌,无菌无毒,无热源的一次性无菌物品,保证了输液用具的安全。

3.2 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和素质培训 在护理工作中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定期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帮助护士树立安全防范意识,使其意识到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性,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时刻保持一种“如履薄冰”的工作态度,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使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充分注意自己的行为,学会运用语言技巧,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同时还应该注意到护理细节问题,要充分认识到细节处理不佳是引起纠纷的重要因素。

3.3 建立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制度可以约束人的行为,制定输液管理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操作前洗手戴口罩,加药,接药后签名,签输液卡等。加药做到一瓶一注射器一消毒。这样杜绝了一次性无菌物品再次使用而使液体受污染引起输液反应,避免了由此而发生护患纠纷的危险。

3.4 合理的操作流程,把好查对关 我们把病区分为三个区:第一个为接待登记区,第二个为加药区,第三个为静脉注射区。程序是:患者取药后把药物及治疗单,病历送到护士站接诊台登记区进行登记,根据病情缓急轻重(急诊,抢救者除外)进行查对病历、治疗单,然后转抄贴瓶小输液单,并加编注射号。有肌内注射、皮内注射、灌肠的一齐执行。加药区护士取贴瓶单后负责贴瓶和查对治疗单和小输液单。执行配药,签名后送注射区。注射区护士按编号再查对后进行静脉穿刺,注射后送患者到留观床或坐椅上。各班护士各施其职,既有分工又相互合作。形成了程序化一条龙操作流程。

3.5 弹性排班 门诊输液是医院对外服务的窗口,由于就诊高峰相对集中,容易形成输液高峰,而每位家属都迫切希望自己的亲人能尽快地输上液体,易导致单位时间忙乱,甚至引起护患之间或者患者之间的争执,根据留观输液统计,上午9时至下午13时;下午15时至19时是输液高峰时段,根据这个特点,改变传统的排班制度,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对护理的要求。合理调整各班职责,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排班制度[1];实行弹性排班,在这两个时段增加2~3名护士,这样缓解了工作压力,保证护理服务质量,避免忙中出错等情况发生,同时更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

3.6 设计合理的配药环境,加强配药安全管理 配药安全管理是输液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输液患者多,用药品种多,易造成配药室的凌乱和配药台面的拥挤,根据这一情况,本科购置了一批塑料筛。并规定了患者将药和治疗单放到接诊台时,按照先后逐一将药物放于塑料筛内,转抄医嘱者按先后顺序组逐筛转抄小输液单排好,然后加药护士按先后逐筛进行贴瓶加药,避免了药物混放,难以寻找。既提高了配药速度又避免配错药的情况发生。配药护士配药前常规查对,发现异常再次核对病历本或者及时反馈给登记护士,然后将小输液单贴在瓶上,再进行加药。因用注射器加药易引起胶塞落入瓶中,故配药后常规检查液体以便发现有无杂质,配药后在输液单上签名和时间,插上输液管后按编号顺序逐筛送静脉注射区。

3.7 固定地方静脉穿刺 在门诊留观输液中,静脉输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特别是小儿,小儿静脉穿刺具有血管小,不易固定,小儿恐惧不合作,哭闹,家长要求高等特点。所以在儿科穿刺不成功往往是引起纠纷和矛盾的导火索[2],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和保证护理安全,我科采取了固定地方集中静脉穿刺和一次穿刺失败采取换位法的方法。每天由临床经验丰富、穿刺技术过硬的护士负责穿刺。年轻护士负责协助,如果一次穿刺不成功,就采用换位进行注射,即甲护士一次穿刺不成功后由乙护士执行再次穿刺,力求做到一人一针穿刺。避免一个患者同一护士反复穿刺所引起家属不满而诱发纠纷。同时要求注射前必须认真查对,防止忙中出错。因小孩喜欢哭闹,陪伴小孩前来注射的家人多,有时护士叫一个患儿的名字时而另一家长误听成呼叫自己小孩,抱着小孩前来注射。由于现代人比较时尚,同名同姓的小孩比较多。因此,给患者穿刺时询问患者的名字时应该用“你的小孩叫什么名字”“是男是女”“年龄多大?”而不能问:“你是某某名字吗?”以免患者听错[3]并告知家长有几瓶液体,穿刺固定后由护士送到病床或坐椅上,并交代注意事项。

3.8 把好登记关加强查对管理 针对门诊病种复杂,儿科用药量少,用药种类多,家长又特别紧张焦虑的特点。要求登记班护士不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还要熟悉各科用药知识,剂量,在查对时除了将病历本、治疗单,药物进行查对外,还要注意医生是否开漏或者开出不合常规的医嘱。如有可疑之处,一定要找到医生核实清楚才能执行。严禁盲目执行医嘱。2008年1~12月登记护士共查出治疗单与患者不符38例。查出不合常规的医嘱30例,均给予纠正,避免差错的发生。

3.9 输液过程的管理 设置1~2名护士为巡视班,其主要负责不断在输液区巡视及时更换液体,每次更换完液体在液体上签名和时间,把好输液过程的每个环节。当巡视到有病情况变化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10 加强护士的岗位培训 本院规定在临床工作满3年以上的护士才能调入急诊科。由于医院不断发展,年轻护士较多,年轻护士精力充沛,身心素质好,比较能够胜任急诊科的护理工作,但他们经验不足,技术水平稍低,因此,本科制定了每月进行业务学习1~2次,每月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一次,成绩与年度考核挂钩。

门诊的输液是一门非常繁琐细致的护理工作。必须要护士树立高度的安全护理意识,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精湛的技术水平,良好的服务态度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才能让患者和家属满意,减少护理缺陷发生,保证门急诊输液安全。

参 考 文 献

[1] 采静波.实施整体护理中改进护士排班的做法.护理管理杂志,2004,4(1):57.

急诊护理安全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 R47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277-01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危急病人抢救的阵地;急诊抢救护理质量是衡量每所医院整体水平、服务质量、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急诊科医务人员肩负院前、院内抢救、急诊处置、留观病人、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等繁重任务;医护人员超负荷劳动,精神压力大,护理队伍年轻,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时刻受到威胁,病人及家属对突发疾病或意外缺乏思想准备,容易发生医疗纠纷。针对急诊护理工作面临的许多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对策。现介绍如下。

1 把好预检分诊质量关 预检分诊是一项技术性较高的工作。应由具有一定临床实践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急诊病人就诊的特点是单位时间内病人比较集中。而就诊的病人都认为自己的病情比较重,迫切希望能优先诊治。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护士有较强的病情判断能力和协调能力,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及时处置各类病人。分诊护士在急诊大厅中间站位。看到有病人进入急诊大厅应立即出迎或推车搀扶病人,将其送至相应的就诊区域看病。急诊区别于一般就诊者,如应先处置后挂号,常规测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急病人所急,及时安置病人,并使病人得到处置后再补办挂号,同时也缩短候诊时间,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2 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急诊科护理人员常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且工作环境相对医院其他科室较复杂,人身安全系数低,高年资护理人员多已调离急诊科。护理队伍相对年轻化,新护士多。处理问题能力弱,首先应从加强护士学习着手。护理部通过组织安排,以进修、集中培训等方式,提供护士继续学习的机会。科窜通过定期的考核、考查,督促护士加强护理理论学习和急救技能的培训。护理人员也应加强自学,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通过培训.提高急诊护士对病情的判断能力、应急能力、与病人和家属的沟通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要求无论是给病人治疗、护理或者抢救。均要给病人或家属解释到位。如与车祸病人沟通时,要对病人有高度的同情心,诚恳解答家属提出的问题,以解除病人及家属焦急的心情。护士要及时与病人或家属沟通所用的治疗护理费用,以免引起误会造成纠纷。

3 强化护士的服务意识和法制意识 有些护士服务意识差,治疗护理操作不认真。护士每天面对和救治的危急诊都很多,容易产生心理,以致对病人的反应不重视、操作和治疗不认真、言辞和行为不谨慎,给病人及家属留下不好的印象。有人对12所医院急诊科护士调查,结果显示,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1]。为此,护士应从自身查原因,主动更新思想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做到仪表端庄、态度和蔼、病人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病人主动给予帮助,同时规范急诊护士的日常用语和语气。尽管有一些相关护理的法律、法规出台,护士本身没有对此引起足够重视.不懂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病人与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距离拉大,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理记录不及时或欠准确、欠完善、涂改等在医疗纠纷处理中造成医院败诉。医院采用案例分析、专题讲座、发放相关资料等形式,组织护士学习,使其了解护患双方在急诊救治过程中所拥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使护士在工作中尊重病人权利的同时也维护自身利益。

4 减轻护士负担 急诊科护士因其工作特殊性,产生的有关负性心理相对明显。针对病人增多、病种繁杂、工作忙碌、精神压力大等问题,我院对急诊一线护士实行政策倾斜,增加护士编制、提高绩效工资、改善急诊工作环境;实施弹性化、科学的排班制。我院急诊实行分组排班,每组设副护士长1名。对本组人员负责调配,做到闲时有人歇、忙时有人顶的合理分配原则。既加强了繁忙时间段人员力量,又保证了护士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以满足急诊病人就诊的需要。

5 保护医护人员人身安全 急诊所收治的病人多数病情严重,常常需要就地立即抢救,形成了开放式医疗环境。在这种开放式医疗环境下,医护人员对病人所实施的抢救治疗、护理工作,家属均亲眼目睹,使医护人员的身心经常承受巨大的压力。另外,急诊的外伤病人许多是因打架斗殴受伤而来,常常有人尾随至医院实施报复。有时医护人员稍加劝止就招致拳脚相加,甚至以凶器相威胁。为了使医护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及避免法律纠纷等,医院应在急诊设置24小时保卫值班,并安装监控系统,安排行政人员坐班,一旦出现冲突给予及时处理。综上所述,急诊护理安全包括医疗安全和医护人员人身安全。护士应树立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在医院其他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友好协作下,以优质的服务、坚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术服务于病人,以有效减少医疗纠纷和避免护患冲突。

参考文献

[1] 唐绍辉,马洪钊.急诊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0,12(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