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养猪市场研究

养猪市场研究

养猪市场研究

养猪市场研究范文第1篇

近年来,市畜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畜牧兽医局的指导支持下,立足地方畜禽种质资源优势,以科技为支撑,通过建立地方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培育双向机制,创新先期开发、与企嫁接两步走的开发机制,深入挖掘地方猪种的科技文化内涵,走出了一条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产业开发和特色文化建设的新路子。“十一五”期间,累计出栏特色品牌肉猪10万头,生产加工特色猪肉产品4500吨;加工、销售黑山羊100万只、黑鸡150万只、黑兔10万只。特色畜禽资源的保护、培育及开发取得初步成效。

一、建立地方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和新品种培育双向机制,奠定发展特色品牌畜牧业的种质资源基础

(一)强化科技支撑,着力实施保种工程,地方特色畜禽品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一是实施猪保种工程。猪是我国华北型优良地方猪种,具有五千多年的饲养历史。几十年来,为保护好这一种质资源,各级各部门围绕猪保纯、选育和利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组织了七次猪种调查、三次大规模的猪种普查。1973年和1978年相继建立了两个保种场,并先后两次组建了含6个血统、36个母祖系的保种群体。组织科研人员实施猪保种选育、性能测定与利用等研究,先后完成了61项有关猪种质资源研究课题。通过30多年的保纯选育,猪的遗传性能更加稳定,其肉质和繁殖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肌内脂肪含量11.6%,经产产仔数15.1头;种群数量不断扩大,现存栏核心群400头、扩繁群1000头,社会生产群10000头。成为我国繁育优质商品肉猪的宝贵种质资源和生产特色高档猪肉的首选猪种。2005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重点保护畜禽种质资源,2006年被农业部列为部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2009年“黑猪”获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内权威专家赞誉为“华北第一猪”。

二是实施黑山羊保种工程。畜牧部门围绕黑山羊的保护和利用,组织组建了黑山羊育种研究所。依托该所从保纯、选育入手先后完成了“黑山羊保纯选育”、“黑山羊高繁品系培育及配套技术研究”等15项课题。通过工作,有效保纯了黑山羊这一优良种质资源。2009年,黑山羊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在抓好保种选育的同时,研究了圈牧饲养条件下肥羔生产技术,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规避了放牧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通过技术推广和示范引导,黑山羊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生产水平与养殖效益大幅提高,全市存栏常年保持在30多万只,年出栏20多万只。

(二)强化科技创新,着力实施育种工程,为特色畜牧业增添良种资源

在做好地方畜禽品种保护的同时,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新种质的培育,为特色畜牧业发展增添了良种资源。一,以猪为基础,通过导入国外猪血缘、定向培育等手段,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培育出了肉质好、繁殖力高、适应性强的优质肉猪新品种--鲁莱黑猪。2005年,鲁莱黑猪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2006年被省局确定为全省“十一五”期间主推畜禽品种。二,以猪、鲁莱黑猪和国外猪种为基础,通过品系选育,培育出了优质肉猪配套系--欧得莱猪配套系和鲁农I号猪配套系,并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通过省级鉴定和国家品种审定。三,运用现代动物遗传育种理论和生物技术培育出了具有全身被毛白色,耳尖、鼻尖“三点黑”标记外貌特征的鲁莱黑耳长毛兔,2004年通过省级鉴定。四,利用黑山羊品种资源,引入国外品种,运用常规育种技术和现代选种手段培育的山羊新种质--鲁波山羊已呈现出显著的优良品种特性。五,以培育高档特色品牌肉鸡、满足高端市场需求为目的,利用我国优良地方鸡种,定向培育的肉质香醇的优质肉鸡专门化品系---吉山黑鸡,目前已完成三个世代的选育。六,以肉质特性为主选目标,定向选育的雪野黑兔,其明显的黑色外貌特征和优良的肉质、繁殖、抗病特性成为我市新的优良种兔资源。这些品种都具有耐粗、抗病和优良的繁殖、肉质特性,是全市加快高效特色畜牧业发展的优势畜禽资源。

(三)强化产研结合,着力打造地方畜禽种质资源共享平台,为特色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探索地方畜禽资源共享机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是发挥地方畜禽种质资源优势,加快特色畜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市充分发挥在畜牧技术研究特别是地方猪保护利用等方面的优势,组织市种猪繁育场,联合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六润食品有限公司等24家科研、企事业单位,于今年3月在成立了“地方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猪、大蒲莲猪、烟台黑猪、沂蒙黑猪、里岔黑猪、五莲黑猪等重点地方猪种的种质进行联合研究,挖掘遗传基因资源,为种质资源科学利用创造条件,也为加快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突破在地方猪资源保纯、选育及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瓶颈,解决产业化开发的共性技术问题,支撑和引领地方猪产业技术创新,搭建了高位平台。同时,依托黑山羊育种研究所的技术优势,成立开泰山羊资源研究中心,先后引进川中黑山羊、简阳大耳羊、辽宁绒山羊、济宁青山羊、鲁北白山羊、文登奶山羊、波尔山羊等国内外优良品种,初步建立起了全省首个山羊种质资源库,为培育优质山羊新品种、推广商品肉用山羊优秀组合提供了种质资源保障。

二、创新地方特色畜禽利用两步走的产业化开发机制,努力打造特色品牌畜牧业研发生产基地

(一)探索产业开发机制,特色品牌肉猪产业实现新突破

一是先期开发,打造品牌。为加快猪产业化开发进程,市畜牧兽医局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猪产业化开发方案》,组织成立了“市鲁莱黑猪研究开发中心”,注册了“黑猪”、“鲁莱黑猪”动物商标和“莱黑”牌猪肉产品商标。形成了以“三个体系”为基础的特色品牌肉猪开发机制。一,通过扩建猪、鲁莱黑猪核心场、建立18个二级扩繁场和36个生产场(户),形成了400头的一级核心群、1000头的二级扩繁群和10000头生产群的特色品牌肉猪繁育体系。为特色品牌肉猪生产提供了资源保障。二,采取“公司+基地”的养殖模式,以生产绿色、无公害特色品牌猪肉为目标,发展林下、山场等自然放牧和无公害圈养,保证了猪肉产品质量,建立起了特色品牌优质肉猪自然生态养殖体系。三,研制特色加工工艺,聘请国内肉质研究权威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研究制定了一套科学的屠宰、分割、剥离、加工、包装、运输、销售规程。自主开发出了黑猪冷鲜肉、烤肉、风味香肠三大系列20多个品种的产品。同时通过宣传推介、节日礼品销售、建立专卖店等形式组织经营销售,建立起了成熟的加工销售体系,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品牌基础。

二是创新运营机制,与企“嫁”接,做大做强品牌肉猪产业。为做大猪产业,2008年将猪和鲁莱黑猪的繁育、生产,猪、鲁莱黑猪的动物及产品名称、商标的使用权和繁育、饲养、加工控制技术转让给六润食品有限公司。六润食品有限公司投巨资加快猪的产业化开发。目前,建设养殖基地37个,在济南等大中城市进入银座连锁超市,并开设专卖店8家,年出栏、屠宰猪、鲁莱黑猪2万头,加工、销售特色猪肉产品1000吨,猪的产业开发形成规模。

(二)借鉴特色肉猪开发模式,加快黑山羊等其它优势畜禽的产业开发

市畜牧兽医局借鉴先期特色肉猪开发的经验,组织成立了“市三黑一花特色畜禽研发中心”。中心按照先期开发,打造品牌,成熟一个开发一个的发展思路,加快肉羊、肉鸡、肉兔特色产业开发。先后制定了黑山羊开发方案和吉山黑鸡、雪野黑兔育种及产业化开发方案。注册了“三黑”、“吉山”黑鸡、“雪野”黑兔等动物商标和产品商标,建立起了黑山羊、吉山黑鸡、雪野黑兔育种场和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并通过研究饲养、屠宰、加工质量控制技术规程,实施全方位市场宣传推介等措施,推进了产业开发。预计今年屠宰、加工黑山羊2万只、吉山黑鸡5万只。鲁色品牌畜牧业研发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三)研究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提高特色畜禽产品质量

特色畜禽只有在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进行饲养才能最好的表现出其优良的品质特性。近年来,市在开拓优势品种资源的同时,积极研究探索出了生物发酵床养殖、林下养殖、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放牧养殖5种生态养殖模式,并在全市应用推广。目前已发展和改造生态养殖场(基地)1600个,生态养殖畜禽比重达40%。为进一步提高肉质品质,对其饲养标准、日粮组成、管理规程开展深层次研究与应用,特色畜禽产品质量得到提升。

三、探索和建立地方畜禽科技文化保护体系,障显特色品牌畜牧业发展的文化内涵

一个产业如果缺乏文化内涵,就没有发展力和创新力。在加快地方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同时,畜牧部门积极挖掘以猪为代表的种质资源所体现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并初步建立起了地方畜禽资源文化保护体系。去年,市畜牧兽医局在各级各部门支持下,投资建设了猪科技文化馆。文化馆总面积340平方米,布置展板100多幅,馆藏猪工艺品和实物、标本、骨骼、模型、传统饲养设备100余件;搜集保存有关文献记录、历史资料、育种档案等2000多份。同时制作完成了《猪》及《特色畜禽品种资源介绍》专题片。是目前全省唯一科学、系统展示猪品种文化的形象展馆和科普基地,为猪特色产业的持久发展注入了活力。

四、强化产业发展保障机制,为特色品牌畜牧业发展提供支持

养猪市场研究范文第2篇

荣昌是一个养猪大县,养猪产业在荣昌县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2002年荣昌县农业总产值为14.6亿元,而生猪业产值就达4.5亿元,占整个农业总产值的30.8%。其中外销仔猪162万头,产值近亿元;种猪巧万头,产值2400余万元;肥猪60万头,产值4000万元;出口猪肉产品3600吨,产值3800万元。在农民人均纯收人2556元中,畜牧业占了1100元。如何做大盘强生猪产业,提高养猪效益,是困扰荣昌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经过几年的探索,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发展外向型生猪产业,是提高养猪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我们的做法是:

一、充分发挥传统优势

荣昌是全国三大优良地方猪种和世界优良地方猪种一一荣昌猪的发源地和主产区,是全国最大的仔猪生产基地和外向型仔猪销售市场。县境内有驰名中外的西南农业大学荣昌校区;有祖国大陆唯一的国办养猪科学研究院一一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有部级重点种畜场一一重庆市种猪场;有中国农大饲料研究所猪营养研究中心等畜牧教学、科研、生严单位。1998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这些传统资源和技术优势,是荣昌生猪产业发展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荣昌县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两院一场”畜牧科技和人才优势,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加大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充分发挥地方优良生猪品种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产品,鼓励科研人员进入市场,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利用畜牧科技城的影响力,建好科技示范区,做好先进适用科学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利用工作,提高生猪产业的科技含量,努力形成农科教、产学研、贸工农一体化,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科技与产业相结合的特色经济之路。

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培育和壮大以开发猪肉为原料的产品,培育和发展一批像渝兴食品公司一样的猪肉加工、食品制造的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生猪产品,进一步提高生猪的商品率,以此带动生猪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农民增收。在发展方向上,突出大(规模大)、高(科技水平高、附加值高)、外(市场导向向外)、强(带动力强、辐射力强)。在经济主体上,不拘一格,不拘形式,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国有、民营、个体、合营、股份合作、中外合资、外资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并举。在经营模式上,探索和实践“办工企业+农户”、“流通企业+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农户”、“专业市场+农户”等多种模式。在经营机制上,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处理生产、加工、经营等几者的关系,采取合同契约、股份合作、资产参与以及联产、联营、合股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在投资渠道上,政府可在项目资助、科技风险投资等方面予以支持,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和通过银行信贷作为资金来源渠道。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食品加工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装新型产业化企业。

三、搞好产业基地建设

进一步搞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在益众公司和昌元良种猪繁殖场两个洋二元杂交母猪制种场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尽快完善制种场的有关设施、设备,增强制种能力,在巩固现有种群数量的同时,加大引种力度,扩大优质瘦肉型母猪的规模;根据发展布局,改建、扩建一批人工授精站,积极引进、饲养杜洛克等外种公猪;在抓好荣昌猪保种选育的同时,大力推广“仁洋二元”杂交母猪的饲养,开展“上洋二元”商品猪生产,进一步扩大PIC优质肉猪生产基地。进一步搞好规模养殖基地建设。鉴于农户传统的养猪习惯规模小、布局乱、效益低的实际,在全县现在的盘龙PIC优质猪养殖基地、土二元杂交猪生产基地、土三元生猪基地的基础上;努力扩大优质瘦肉型杂交母猪养殖基地,加强发展专业养殖大户的力度,加强对疾病、药残、毒残的监控,建立起一批与现代集约养殖、大流通和大市场的要求相适应的规模养殖基地,加大发展优质肉猪规模养殖大户的工作力度进一步搞好饲料和兽药基地建设。新建、改建、扩建一批饲料生产企业,扩大饲料生产的规模;力争突破20万吨的单班生产能力;加大研究、开发饲料添加剂和兽药新品种的力度,进一步提高饲料和兽药的科技含量;力争现有的13家兽药生产企业在2005年前全都达到cMP要求;进一步规范饲料兽药市场业主和商的营销行为,充分挖掘饲料兽药市场的潜力;以投资1.5亿元的西南地区最大的“渝西饲料兽药批发交易中心市场”为载体,把荣昌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饲料兽药批发市场

四、努力创新利益机制

一是建立价格引导机制。收集周边县市乃至重庆市内外的仔猪价格信息,每天在县电视台和《荣昌报》上公布,及时通报仔猪价格;挂牌公布当天周边仔猪价格及本地交易价格,农户可根据公布的信息自由选择交易点。二是成立专业生产合作社,加强对生猪生产的指导,承担种猪配种、组织饲料供应和仔猪收购等社会服务性工作三是发展企业与农户订单养殖,使企业与养殖农户之间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四是推进社会化服务,健全畜牧生产体系,切实搞好生猪的基础防疫、品种改良和养殖技术的指导和服务工作。

养猪市场研究范文第3篇

与高校联手 培育新品系

新五丰以生猪产业经营及出口业务为主业,涵盖活猪养殖出口、种猪、饲料、兽药及生物制品、肉食加工等项目。

2002年10月,新五丰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申报成功。2004年6月9日,新五丰正式上市,提出“安全优质猪”概念。此后,新五丰从国外引进原种猪,进而与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合作,运用国家一流育种技术,开始培育自己的新品系,以高质量产品适应市场需求。

为研究新品系,新五丰非常注重市场调研。新五丰技术总监周庆华说:“每个区域市场需求不一样,针对香港这一块市场,消费者不喜欢肥厚肉质,许多生猪的肥肉在屠宰就丢掉了,造成浪费。因此,我们就要明确区域消费者需求,提高生猪养殖瘦肉率,但不能使用瘦肉精,这就必须靠技术,培育瘦肉型新品系,比如大白猪、长白猪等。”

研究饲料 降低成本

从国外引进的种猪对饲料的要求与本土猪种不一样,它需要的是玉米、豆粕、鱼粉,而国内市场缺乏这些原料,饲料原料必须从国外进口。

据周庆华介绍,新五丰在引进新品系时就开始对饲料进行研究,通过公司科研人员不断努力,取得了新成果――低蛋白饲料,它的好处是对大豆的需求降低,饲料配制的成本下降。能量蛋白通过氨基酸来平衡,蛋白的使用量下降,低蛋白排出来的物质含氮、磷比较少,排出的粪水容易处理,对环境的污染也比较小。

周庆华告诉记者,每年一头母猪消耗300公斤饲料,40万头母猪一年要消耗12万吨饲料,每吨饲料降低成本20至50元左右,利润空间就有几百万,这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利润空间。

创新养殖方式

原先一家一户的饲养方式,生猪患病的概率低,而现在规模化养殖,出现了新问题,疾病防控难度加大。对此,新五丰对整个生产模式和工艺进行了技术创新。

从2007年开始,建立专门的母猪场,母猪、仔猪分开饲养,成功率大大提升,这种饲养方式被称作为“分胎多点批进批出”。

加大品种推广力度

在新品成果转化上,新五丰加大力度进行示范推广。2009年3月,公司在耒阳地区首批实行“公司+农户”经营项目,新品种示范推广成效显著。

周庆华算了一笔账:“饲养一头猪得到的优惠有100多块,农户一年养两批,大约500头,一年可以挣到5万块,这比去外面打工强得多,大大提高了农户养殖的积极性。”

新品种推广,农户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周庆华说:“农户对技术不了解,我们派出技术员,一个技术员管15至20个农户,现场服务,防治疾病,解决技术难题。所有生产资料由公司投入,包括猪苗、服务、饲料、疫苗,农户养殖风险降低了,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打响生态农业攻坚战

目前环境污染是制约整个畜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也是技术研发的重点。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十分必要,如果环保问题不解决,企业则难以生存。

2009年6月,新五丰牵头承担“适度规模清洁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两年时间,公司把环保放在重要位置,在清洁养殖技术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针对养殖环保问题,新五丰在国内外进行调研,凝聚技术力量,成立合资公司专门处理生猪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对污水、粪便、死猪、臭气进行处理,形成有效、专业的运作,猪粪运用技术转化成有机肥,废弃物再利用。新建的猪场着重考虑环保因素,未雨绸缪,减轻后续环保压力。

新五丰采取典型示范的形式,一个村发展多家示范户,派驻技术人员去指导、服务。新猪舍修建要进行地域选择和环保设计,使排放的猪粪水有消化的地方,确保没有污染,排出来的猪粪水作为菜地、果园、鱼塘的肥料。对农户而言,资源循环利用,经济效益提高了;对企业而言,环保的压力也减轻了。

严把食品安全关

养猪市场研究范文第4篇

针对近年来乳酸菌制剂在河南省鹤壁市畜牧业生产中应用逐渐增多的现象,鹤壁市畜牧局专门组织相关人员就乳酸菌制剂的生产、使用情况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在探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的对策与建议。 一、乳酸菌制剂应用概况 乳酸菌是一类能以糖为原料,发酵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总称。乳酸菌作为一种新型的微生态饲料添加剂,以其无污染、无残留、安全可靠、不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利用,已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的热点。近年来,美国及西欧一些国家相继禁用或限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这为微生态制剂的研发利用创造了有利契机。我国对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研究乳酸杆菌、芽孢杆菌为主,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高、发展较快,市场需求量大。目前,我国生产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厂家有400余家,每年生产和使用的微生态制剂近4000吨,如果按我国的饲料市场规模估算,每年约需2万吨以上,因此,乳酸菌制剂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乳酸菌制剂的作用 1.补充有益菌群,维持动物肠道菌群平衡。饲喂乳酸菌制剂,既可有效地补充消化道内乳酸菌,又可通过对微生物群落的调控,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使有益菌在数量和作用强度上占绝对优势,从而抑制有害菌在肠道的繁殖、定植和吸附,保持菌群的平衡,有效地防止菌群失调症发生。 2.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畜禽生长生产。乳酸菌在动物肠道内生长繁殖,为动物机体提供多种消化酶(如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等)、B族维生素、氨基酸及未明促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促进胰液和胆汁的分泌,有利于机体对饲料的消化吸收,促进畜禽生长。同时,乳酸菌等产酸益生菌能提高机体对钙、磷和铁等元素的吸收率。 3.刺激免疫系统,提高机体免疫力。乳酸菌制剂是良好的免疫激活剂,低剂量的持续刺激能有效地提高干扰素和巨噬细胞的活性,通过促进B细胞产生抗体和提高巨噬细胞活性等刺激免疫力和提高抗病能力。 4.净化肠道内环境,改善养殖场所环境卫生。乳酸菌可减少氨和其他腐败产物的生成,中和大肠杆菌内毒素等毒性物质,形成消化道内膜性有益菌群屏障,排出的粪便中还含有大量的活性菌体,可利用剩余的氨,降低粪便臭味,减少环境污染。 三、乳酸菌制剂使用现状 鹤壁市在畜牧业生产中较大范围应用微生态制剂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2008年以后,随着该市生态环保养猪法的推广和国家环保部发酵床养殖示范工程项目在该市的实施,该市30多家大中型养猪场除了在发酵床中添加微生态制剂之外,也全部在饲料中添加应用微生态制剂。 近几年,该市畜牧业生产中使用乳酸菌制剂的养殖场户呈逐渐增多趋势,主要集中在生猪和蛋鸡两个行业,一部分养殖场户是“试一试停一停”,也有少部分场户开始坚持使用。浚县惠元种猪场就是坚持使用的一个例子,这个种猪场除了在新建的发酵床猪舍的猪群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外,还在原来的非发酵床猪群中全部恢复添加了含有乳酵菌的微生态制剂,并对非发酵床的断奶仔猪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微生态制剂的断奶仔猪饲养45天,比不添加的仔猪多增重3千克,并且料肉比由1.82∶1降低到1.67∶1,同时粪便臭味也明显下降。浚县谊发公司(生猪企业)、山城区柳江公司(蛋鸡企业)等一些大型畜牧企业近几年也开始坚持全群全过程使用微生态制剂,其所使用的产品多为国内大型生物科技企业的产品。大用公司种猪场近4年来也对不同厂家的微生态制剂进行了不间断的饲喂试验,浚县的燎原种猪场、兴达牧业公司等生猪养殖企业也在进行饲喂试验,意在降低饲料原料成本,降低疾病发生几率。经对该市各养殖场户的调查,无论养殖规模大小、不管是哪个企业生产的产品,养殖场户普遍认为使用微生态制剂在预防畜禽疾病、提高饲料转化率、提升畜禽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或多或少都有积极的效果。 四、问题分析 从笔者实地调查和查阅资料的情况看,尽管通过十几年的宣传推广,乳酸菌制剂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从整体上看,还处于研究与应用的发展阶段。目前畜牧业生产中应用乳酸菌微生态制剂还存在一些问题。 1.使用效果不稳定。调查中,该市使用的养殖场户多数感到乳酸菌制剂效果不稳定,或达不到所期望的效果。分析其原因,一是乳酸菌制剂本身的生产工艺、生产条件(如温度)要求严格,导致了不同乳酸菌制剂生产厂家、不同批次的产品质量不稳定,甚至产品质量达不到应有的标准要求;二是一些养殖场户因对微生态知识欠缺,在使用过程中对其产品质量控制不好、数量把握不准;三是目前微生态制剂产品市场混乱,欺诈性宣传及假劣产品直接影响了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效果;四是养殖场户对抗生素的滥用影响了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效果。抗生素滥用对含有活菌的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效果构成严重威胁,致使常规的合格微生态制剂使用效果不佳。 2.养殖成本增加。该市多数养殖场户认为使用乳酸菌制剂增加了养殖成本,这也是一些养殖场户“用一用、停一停”的主要原因。据不完全调查,目前该市养殖场户使用的河南、安徽、山东、福建等地的乳酸菌制剂的价格从每千克几十元到二百元不等,使用乳酸菌制剂的场户,每千克饲料增加成本在0.045~0.2元。尽管各养殖场户都知道应用乳酸菌制剂会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养殖效率,但一些中小规模的养殖场户因不做详细的统计、记录,往往直观地认为使用乳酸菌制剂会增加饲料、人工等养殖成本而决定放弃。面对络绎不绝的乳酸菌制剂产品推销人员,他们的做法往往是“不要钱试验时使用,试验结束后要钱时就停止使用”。 3.畜禽产品市场的优质优价机制还不完善。一方面是使用乳酸菌制剂增加了养殖成本,而另一方面养殖场户生产出的安全优质畜禽产品在市场上得不到优质优价,这也是制约乳酸菌制剂推广的一个主要原因。调查中发现,按照最低价位每千克饲料增加0.045元的成本计算,按照全程使用3∶1的饲料报酬率,每生1千克鸡蛋、每增长1千克毛猪,仅饲料成本就分别增加0.135元,而目前的市场价格用与不用却都是一个样,从而影响了乳酸菌制剂的推广应用。一些养殖场户反映,如果使用乳酸菌制剂的鸡蛋、毛猪的收购价格每千克能比正常价格增加0.2元,他们将会全部使用乳酸菌制剂。#p#分页标题#e# 4.对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虽然近年来国内大量的试喂饲养试验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大部分的研究停留在使用效果上,对饲用乳酸菌制剂的作用机理、使用方式、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活菌制剂在保存、饲料加工、运输中容易失活,使用方法和剂量应用不准确等。 五、对策与建议 鹤壁市畜牧系统将加强微生态制剂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并加强对使用乳酸菌制剂的养殖场户的技术指导与服务,调动其积极性,提高广大养殖场户使用乳酸菌生态制剂的科学性、自觉性。鹤壁市畜牧局正在组织该市生猪、蛋鸡等养殖场户开展乳酸菌制剂应用的对比试验。为下一步的大面积推广取得科学数据支撑。鹤壁市畜牧局还将充分利用上级的扶持、鼓励政策,对先行先试的养殖场户给予畜牧业相关项目、相关资金的优先支持。

养猪市场研究范文第5篇

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和区域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生猪饲养量的不断增加,大量废弃物给周围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导致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同程度制约了当地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近几年,各地为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在控制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方面取得较好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促进我省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采取有效措施,实行综合治理

1.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治理力度。各地为控制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采取各种措施。如杭州市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20xx年6月,市政府批转了市农办、市农业局和环保局联合提出的《杭州市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全市三年内全面完成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重点对现有养殖场污染进行综合整治,削减敏感区域的饲养总量,推行清洁生产和生态化养殖。嘉兴市政府20xx年11月下发了《嘉兴市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切实做好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明确目标与任务,要求到20xx年底,存栏生猪100头以上的60%养殖户,生猪粪尿采用无害化方式处理,其它散养户要以外送或联建治污设施的方式,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到20xx年底,所有存栏100头以上的养殖户必须全部采用无害化处理方式,其它散养户的生猪粪尿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100%,并落实了行政、法律、技术及资金贴补等有效措施。通过各方协同努力,畜禽粪便污染管理已进入有序状态,对减少农村面源污染,改善投资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增加投入,开展综合治理。近几年,各级为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省、市、县各级多方筹集,增加投入进行污染综合治理。如秀城区由部、省及市、区共同投资122.2万元,已建成沼气池6只,厌氧发酵池1100立方米,年可处理养殖污水6.4余万吨,年供沼气10.8万立方;嘉善县在姚庄镇星轮村进行养殖污染治理试点的基础上,完成了全县9个养猪万头村的整治,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海宁市采取“3个1”扶持政策,即每建一只沼气池,市财政补助1000元,乡镇财政补助1000元,饲养户自己承担1000元),在规模养殖场中全面推广沼气池无害化处理猪粪尿技术,经过近两年努力,使85%的规模养猪场实现粪尿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平湖市结合当地实际,采用三格式无动力厌氧发酵技术,到目前为止,已基本完成了对存栏生猪200头以上规模场的粪尿污染治理。杭州市在禁养区范围内已关闭苗猪市场2个,养猪场8个,养牛场6个,削减生猪108024头,占总量的40.8%,削减奶牛2191头,占总量的41.5%;限养区内已关停7个规模养猪场,其中已搬迁2个场,削减生猪13790头,占总量的48%;非禁养区内已有10个规模场实施污染治理,实现了达标排放,占总量的43.2%。

3.建立畜牧小区,实行生态养殖。多年来,在各政府重视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省畜禽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已形成了以规模养殖为主体的畜牧生产新格局中。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部分养殖场畜禽粪尿处理不当,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为此,省农业厅多次研究如何解决畜牧养殖污染问题,提出了建设畜牧生态小区,以解决农村因畜禽养殖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20xx年在省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开始进行畜牧业小区建设试点工作,20xx-20xx年在试点的基础上安排1300多万元,建立了30个畜牧生态小区。实践证明,畜牧小区建设实现统一规划,集中饲养、统一污染处理等方法,不同程度地解决了农村因畜禽养殖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4、研究和推广养殖场污染防治综合配套技术。近几年,不少生产科研单位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进行了不少研究,已取得了不实用技术,在防治环境污染上产了积极作用。去年,为加快配套技术研究,省农业厅和省科技厅安排200万元,联合对畜禽养殖场及畜牧小区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技术进行了联合招标,目前项目已组织10多个单位进行联合攻关。其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从五方面进行,一是从畜禽营养学等角度,研究提高饲料的环保型饲料,减少粪尿的排放量。二是从利用的角度研究畜禽粪尿的综合利用方法如加工成有机肥,使粪资源化,三是研究生物和化学的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农用标准或直接排放标准。四是研究畜禽养殖场清洁生产技术,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主要产生污染的环节实行全程控制,达到控制和防治畜禽养殖可能对环境的污染。五是研究新型的环境保护型的畜禽舍。

二、控制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的生态方式

我省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防治基本上以“方便、经济、有效”为原则,以综合利用为主,设施处理为辅的方法,大致可以划分为七类:

1、“果(林、茶)园养猪”。猪粪尿分离后,猪粪进行经发酵生产有机肥,猪尿等污水 经沉淀用作附近果(林、茶)园肥料。此类模式占规模猪场的20.3%,主要分布在中、大规模猪场。优点是养殖业和种植业均实现增产增效,缺点是土地配套量大,部分场污水处理不充分。

2、“猪—沼—果”。猪粪污水经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沼液用于果树、蔬菜、农作物。此类模式占规模猪场18.5%,以家庭养猪场应用为主。优点是实现了资源两次利用。

3、“猪—湿地—鱼塘”。猪粪尿干湿分离,干粪堆积发酵后外卖,污水经厌氧发酵后进入氧化塘、人工湿地,最后流入鱼塘、虾池。此类模式占调查数的14.6%,但大部分猪场污水未经过人工湿地处理,直接进入鱼塘、虾池。优点是占地较少,投资省,缺点是干粪依赖外售,污水使用不当会影响鱼虾生产。

4、“猪—蚯蚓—甲鱼”。猪粪尿进行干湿分离,干粪发酵后养殖,蚯蚓,蚯蚓喂甲鱼,污水用于养鱼。此类型的有5个场,占调查数的0.8%。优点是生态养殖,投资省,缺点是劳动强度大。

5、“猪—生化池”。粪尿干湿分离后,干粪堆积发酵外售,污水经生化池逐级处理,或经过过滤膜过滤后外排。此类型有8个场,占调查数的1.2%。此类模式占地少,但运行费高。

6、“果园养鸡,稻田养鸭”。利用承包的果园、林地放养土鸡,改善肉鸡风味,提高肉鸡售价,鸡粪基本满足果园有机肥需要;肉鸭及青年蛋鸭在早稻收割前野草长籽期、早稻割后、晚稻割后这三个时间段养殖,以稻田放牧为主,啄食野草、谷粒等食物为生,鸭粪直接还田。此类模式占我省肉鸡和鸭养殖量的40-60%。

7、“牛、羊—牧草”。粪尿进行干湿分离,干粪堆积发酵后还田种牧草,污水厌氧发酵后入田肥牧草。此类模式占我省牛羊养殖量的80%以上。

三、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控制对策

从立足生态建省,实现畜禽养殖污染减量化、生态化、资源化目标出发,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控制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1、合理规划,统筹安排畜牧用地。畜牧产业区域布局要按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进行统一规划,把畜牧场与农田、鱼塘、园地一并规划。养殖场(或小区)建设提倡与农田(水田、旱地)、茶(果、桑)园、养殖水面和山林统一布局,实行农牧结合的生态经营模式,力争粪尿全部就近消化。原则上按1亩(耕地、园地、水塘)5头猪(1 头牛、10只羊、60只禽)的标准配套规划建设现代化畜牧场(畜牧小区),努力实现从传统农业“资源-畜产品-废物排放”的生产过程向“资源-畜产品-再资源化”生产过程转变。

2、应用畜禽养殖清洁生产技术。清洁生产是将畜禽养殖污染预防战略持续应用于畜牧生产全过程。首先采用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通过生物制剂、饲料颗粒化、饲料膨化或热喷等技术处理,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尤其是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并抑制、分解、转化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其次应用科学的房舍结构、生产工艺,实现固体和液体、粪与尿、雨水和污水三分离,降低污水产生量和降低污水氨、氮浓度。

3、加快生态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各地实施表明,畜牧小区的建设对改善农村环境产生了良好的作用。各地要十分重视畜牧小区建设,建设一批配套土地和一定污水处理设施的畜禽养殖小区,以吸引中、小规模户进场饲养,实现养殖场与村庄分离,改善农村环境。小区要选择合适的生态养殖模式,采取农牧、林牧、渔牧、肥牧结合等方式,实行生态养殖,促进农村畜禽养殖场环境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