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学护理

中医学护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学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医学护理

中医学护理范文第1篇

1、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对于护理专业的认识度还不够,因此没有重点发展这一专业,很多人在心理上觉得医学院校就应该重点培养高级医师与护士,护理行业在部分人的心理还没有被列入医学的部分,因此对于大部分院校的中医护理学,很多人是疏忽的,甚至选择这一专业的学生也比较少,这也是造成我国中医护理行业人才缺失的一大原因。

2、其实护理专业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比其他专业更多,因为要面对不同症状的患者,因此中医护理专业的学生和工作人员就要掌握比医师、护士多的知识量,所以面对特别繁重的学习任务,这一专业的学生压力就比较大,因此这一原因也导致我国中医护理学的学生无法承受,最终放弃学习,或者学的不够专业。

3、我国目前的教育水平,对于中医护理行业研究的还不够透彻,因此学生所学的课程并不全面。中医护理学科要结合中医学的基础,还有简单的了解西医的护理专业、并且包括针灸、按摩、拔罐等知识的学习,但是在一些方面我国的中医护理学专业知识简单的渗透一小部分,学生无法完全掌握,最终导致毕业生无法胜任中医护理这一行业,造成人才的缺失。

4、由于场所、资金的不足,因此校方对于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课程过少,学生无法真正了解每个知识的应用,在中医护理学中穴位和手法十分重要,因此实践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大部分学校对于实践问题只是停留在学生看着老师操作,自己不能动手,课后参照书本记忆性回顾老师讲的内容,这样即使只是背得再扎实,也无法真正领会中医护理专业的技能。

5、对于我国中医护理专业的课堂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仍然还停留在老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的方式,课堂上学生参与得过少,这样就导致学生眼中缺失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的枯燥也是造成我国中医护理学科不发展的原因之一。

二、我国中医护理学该如何发展

1、首先是人们对于中医护理学的认识,校方在招生时要宣传护理学科的重要性,以及毕业后人才的走向问题,这样才会吸引更多学生主动选择中医护理专业。并且校方也要重视这一专业学生的学习以及课程设置。

2、对于中医护理专业血刺学习的过程中,会涉及很多方面,因此要结合专业需要开展相关课程,把中医护理学涉及的教学内容都逐步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这样才能让本专业学生全方位发展,达到培养更多人才的目的。

3、增多学生实践的机会,校方应该多与中小型医院联系,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医院学习,这样更容易受到环境的熏染产生对护理专业学习的兴趣,也更容易扎实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4、在课堂上老师要多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对于中医护理学中所学的穴位和按摩手法,让学生互相按摩,把彼此想象成医院的患者,这样实践起来更容易消化课堂所学的知识,然后让合作的学生指出对方的优缺点,互相取长补短,结合起来对于知识的掌握就更加详细和牢固。

中医学护理范文第2篇

1.1拓宽医学视野,更利于疾病认识

西医学与中医学分属不同医学理论体系,并且在治疗方法与医学思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过中、西医学所面对的对象与最终目标是相同的。在《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中,恰当引入中医护理理论,将中西医优点相结合,可有效拓宽医学学生知识面,养成中西医相结合的逻辑思维,如胆结石、肠梗阻等病症的治疗措施讲解时,可在西医学病理讲解的前提下,引用中医里不通则痛,而通则不痛的医学理论进行解释。又如肿瘤治疗措施讲解中,可强调中医的治疗措施,同时结合西医中的放化疗及手术治疗,这样能有效减轻患者放化疗中的毒副作用,积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1.2中西医优势结合,更利于患者护理

在现代护理学中,向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是主要内容,外科护理教学中,将中医护理理论引入护理程序当中,让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更好地结合渗透,可为患者解除病痛打下坚实基础,例如,我国中医里的四诊合参,可融入现代护理的评估环节,运用健康评估方法获取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文化等资料,并运用望闻问切等方法,全面获取患者资料,便于护理人员能及时发现病患问题。在护理方法上,可把大量简便有效的中医护理方法引入到外科护理教学当中,例如,乳痈可应用大剂量的炒麦芽水进行煎服,也可运用芒硝进行局部外敷,以终止患者乳汁的分泌。又如为了促进患者外科腹部术之后,恢复肠蠕动,除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外,还可用针刺患者的足三里穴位,以缓解患者的腹胀问题。

2中医护理理论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做好中医护理理论与外科护理相结合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当中,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具体的预先安排,教师只有充分认真准备,教学才会收到预期效果,在外科护理学的各章节教学中,应仔细剖析每章节内容,尤其是基本的概念及重难点等,将中医护理理论方面的知识有机融入其中,并尽量用最准确文字进行层次归纳整理,从生理解剖至健康教育、由浅入深、从理论至实践,逐层展开,让有关的中、西医理论点充分展示,并且条理清楚。

2.2中医护理理论知识的贯穿应用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评估是项连续系统的资料记录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将西医学中的交谈法、观察法与护理检查等和中医护理中的望闻问切四诊相结合,对外科护理学中的各章节进行护理评估,让护理资料收集更为客观全面。同时,可用中医学里的护理知识对外科护理进行内容补充,尤其是中医里的辨证护理及整体护理观念,可与现代护理观念相融合,便于护理诊断的确定。在护理计划当中,可把中医护理基本原则有效融入到护理计划中,其实中医西医的护理诊断排序原则大致相同,都是根据首中次优来设置先后顺序,把中医的急护其标,缓护其本,标本兼治等原则有效融入外科护理讲解中,对于患者现存生理心理及社会问题进行启发,采用中西医中的有效护理措施,并运用中医护理方法对护理措施进行充实。同时,依据外科疾病特征,将中医特色和现代护理理论的优势进行结合,如饮食调护中,可突出辨证膳食护理,尽量做到药食相辅,病食相宜,以提升疗效。

2.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贯穿中医护理理论

在《外科护理学》的护理教学中,其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及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师对学生的护理认识起引导作用,教师可将中医里的整体观念与人本思想贯穿到外科护理工作中,将传统中医护理理念与外科护理理论进行结合,以培养学生在护理工作中的分析解决能力。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方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可运用情景模拟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及角色扮演等教学法,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护理知识,教学中,也可原文引用,激发学生对中医理论学习的兴趣,如说明饮食护理方面的重要性时,可引用中医著作《素问•热论》中的原句进行说明。又如讲解脑卒中的护理知识时,可运用典型病例的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具体的病理,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对病例中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在讨论当中,能使学生的总结、分析归纳及语言表达等能力达到综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4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中医护理理论

外科护理学的见习与课堂教授大致是同步开展的,我校的见习医院师资力量是较为雄厚的,也是经国家相关教育部门进行过教学评估的,其临床实践也更为规范,在各科室当中,均有教学秘书、专职教师来带教,学校教师依据见习疾病特征与护理原则,对教学内容、目标与方法进行合理设计,尤其是在实践过程中,要合理贯穿中医护理方面的理论,如乳痈疾病,学生对病患实施评估、健康教育及查体的时候,教师要给予指导,尤其是中医里的四诊八纲理论,教师要适当给予启发,利用不同方法进行不同病情的辨证护理,把课堂理论知识应用至临床实践当中,以强化学生的护理知识,锻炼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给毕业生奠定良好基础。在学生毕业实习时,也强化中医护理方面的知识,为外科护理教学提供中医护理时间方面的可能,当学生在西医医院进行实习时,可侧重外科疾病手术前的准备与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并参与重症、急病患者的监测工作,积极参与腹腔引流管及胸腔闭引流管等管道护理工作。当在中医医院进行实践时,要突出中医方面的护理特点,如对于晚期的肿瘤患者,可用水针治疗法,这比镇痛剂注射效果好;对于肩周炎患者,可采取中药熏蒸的治疗法,让中医护理法在临床上充分发挥优势,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实践结束的时候,让学生用中医理论思维书写份外科护理病历,以巩固学生的护理知识。

3结语

中医学护理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培养中医护理人才,提高护理质量,走特色中医护理之路。方法本文通过分析基层中医院护士学习中医护理知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集中理论授课、科室自学、强化训练等多种形式,强化护士学习中医理论与技能。结果培训合格率达95%,全院各科室均将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临床中。结论对培养中医护理人才,提高护理质量,充分发挥中医护理优势,促进中医护理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西医护士:中医护理;问题:对策

中医一贯重视护理,主张竺分治疗,七分护理”,在养生保健,情志,给药,饮食与临证护理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护理已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为了加速培养高素质的中医护理人才,适应中医事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对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进行系统化中医培训学习,并在临床广泛开展中医特色护理,目前我院培训合格率达95%,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学习中医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介绍如下。

1问题

1.1缺乏专业的中医护理人员

当前中医院中的护理人员,大部分是西医护士,中医院的中医护士比例只占全院护士的10%左右,其余80%的西医护士中医知识匮乏,尤其是对中医的基本理论、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和中药知识了解甚少,直接影响护理质量。

1.2开展中医护理操作受到制约

中医护理操作在临床上的开展受各方面的制约,护士只能单纯的执行医嘱,中医护理操作项目必须由执业医师下达医嘱,护士无权下达操作的医嘱。大多数医院里,针灸、推拿、穴位按摩等这些中医特色的护理技术操作都由推拿、针灸、理疗科的执业医师进行,护士也无从操作,影响了中医专科护理技能的提升,制约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顺利开展。

2对策

2.1选拔精英理论授课

由护理部统一购买呻医临床护理备要》①《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②(以下简称《常规》)等学习书籍,西医护士人手一册,作为培训教材,邀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毕业的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医师及中医基础好,教学能力强的护师或主管护师担任教师,进行系统集中授课,每月1~2次。并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记忆。

2.2科室内部学习

各科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本科室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中医健康教育处方,科室的中医业务学习计划每月不得少于2次,护士长对学习后的相关内容每周晨会提问3^4次,以强化记忆。

2.3技术培训落到实处

参照《常规》,将常用的技术操作规程制成白话文,细化操作流程,使护士关注操作细节,方便训练。然后选拔善于交流、操作能力强的护士,每人强化训练1~2项,再向科室总代教及护士长进行示范培训,再由她们向科室护士示范,反复训练,确保人人达标,根据科室性质,开展中医技术操作每科不少于两项。

2.4形式多样,强化记忆

广泛开展中医护理业务查房、举办中医护理专题讨论会、中医护理病历评比。每科室都配备针灸挂图、针灸人仿真模型,便于直观记忆经络的走向、腧穴归经、定位、主治等。平时经常开展岗位练兵,操作竞赛活动,给护士构筑磨练和提高的平台。

2.5及时评价指导

根据20]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简称《指南》)的要求,护理部成立中医护理质量专项考核组织,按照《指南》的评价方式方法进行评价。内容包括:中医专科专病的护理质量,包括指导患者建立顺应四时与动静结合的生活起居习惯,调畅情志,合理膳食,合理用药:中医护理常规的执行情况,包括四诊方法运用、辩证施护等:中医护理操作情况,护理部平时按人数比例抽查考核,每年对全院护士进行中医理论和技能考试各两次,理论85分、技能95分以上为合格,成绩记入护士定期考核档案。同样,护士长对护士进行月考、季考,以训练护士的中医技能操作水平。并进行记录、评价、指导,作为年终评优评先参考。

中医学护理范文第4篇

实践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能够迅速适应临床工作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必须重视综合技能的培养。一名合格的中医院校临床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更需要熟练地掌握各项临床操作。为此,我校将《常用护理技能操作》课程引入到非护理专业的医学生教学中,以期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下就自2005年以来,对我校部分非护理专业医学生开设了任意选修课《常用护理技能操作》(以下简称《常护》)的相关情况及所取得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我校非护理专业的医学生,主要是针灸推拿、骨伤、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全科医学等临床专业的医学生,《常护》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也就是实习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开设。

1.2 教学内容

市面上护理操作方面的教材比较多,但大多实用性不强。我教研室老师根据我校学生的自身特点编写了校内教学讲义,根据其将来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精选教学内容,主要参考我校四年制护理本科班所用教材,如人卫版《基础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等,凝炼出临床最常用、与医生工作最密切相关的内容。主要包括各种注射法、静脉输液与输血、动静脉采血术、穿脱隔离衣、无菌技术、鼻饲、生命体征的测量、体温单和医嘱单的记录、危重患者的抢救、PICC、外科换药术、止血包扎术、外科洗手、烧伤、冻伤和电击伤等的急救等20余项教学内容。

1.3 教学方法

我校《常用护理技能操作》课程共计45学时,每次课3个学时。其中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为1∶2。授课教师选择近3年来一直承担《基础护理学》教学,讲师及以上职称的中青年教师承担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理论课采用全程多媒体教学,借助电教片和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教师讲解相关理论内容,学生明确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等,初步掌握操作方法。

实验课采用改良式PBL技能教学模式和情景教学法,以临床真实病例导出教学内容。教师示教操作技术并强调注意事项,学生练习时采用角色扮演法、下课前回示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各种注射技术、生命体征的测量及插胃管等操作,要求学生互相练习,真人实做。

1.4 考核办法

通过形成性教学评价,我们将学生的课堂出勤率、课堂学习活动、形成性课后练习的反馈、以及实验技能、理论考试成绩等都纳入评价体系中。

1.5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分别在课程结束后、实习结束返校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临床带教老师对学生满意度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不记名,问卷回收率99.2 %。

2 结果

学生选修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很大,选修班级也呈逐年增加。通过临床带教老师的反馈,开设了《常护》课的班级学生相比较于没有开设该门课班的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上手更快,无菌观念、动手能力和急救处理能力均较强。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也提高,99%的学生认为实习前开设《常护》课十分必要,拓展了自身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使自己能更好的适应临床见习和实习。特别是无菌操作、隔离技术以及常用的急救技术,95%的学生认为填补了自身知识的盲点。

3 讨论

3.1 开设《常用护理技能操作》的必要性

3.1.1 使医学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临床见习和实习

由于临床医生和护士的工作范畴没有十分明确的划分,有些医院如插胃管、静脉采血、PICC等护理技术由医生来完成。另一方面,中医院校的学生毕业后走入临床工作岗位,用人单位普遍反应无菌意识淡薄[1],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急救处理能力不强[2]。有些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甚至连最基本、最简单的测血压都不会,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学校、医院更加注重医学生临床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中医院校的医学生掌握常用的护理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3.1.2 紧扣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项目,为学生顺利通过考试奠定基础

我校非护理专业医学生毕业后大多要考中医执业医师和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证,而中医执业医师和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项目中,有着为数不少的操作题均为护理操作。如无菌技术操作、穿脱隔离衣、安全搬运患者、戴无菌手套、导尿、插胃管、外科换药、心肺复苏等。因此开设《常护》课程,有利于学生更早、更好地掌握这些操作,为日后的从业资格证考试打下良好基础。

3.1.3 培养学生中医人文精神和爱伤观念

中医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仁”,“仁”即“仁爱”,是对患者的恻隐之心、怜爱之情,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3]。为了培养学生的中医人文精神和爱伤观念,部分护理操作如各种注射法、静脉输液、插胃管、搬运患者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真人实做,让学生相互进行医患模拟训练。学生亲身感受插胃管的痛苦体验和注射时的痛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感同身受”这四个字的含义。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能更加体恤患者的痛苦,从而苦练基本功。将“大医精诚”的理念――精湛的技术和仁爱之心发扬光大。

近5年来开设《常护》课程的学生普遍反映,所学到的常用护理操作无论是在临床工作还是日常生活都是十分有益的。我校开设《常护》课程以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开设《常护》课程可以显著增强我校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一方面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能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些常用临床操作,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实现从医学生到临床工作者的转变。另一方面使医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能够从整体医疗护理的观点出发,实现医疗和护理的无缝隙对接。

参 考 文 献

[1] 张弛,谭生奎,姚洪武,等.中医学生临床思维与动手能力存在问题分析.中医教育,2006,(25)3:20-22.

中医学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形势下;中医药学;临床护理;药学服务

随着临床护理模式的不断创新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需求的增加,医院对护理人员所需具备的综合能力要求不断提高[1]。与此同时,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理念的确立,很多疾病的治疗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2]。目前,很多医院的护理人员多毕业于西医院校,护理知识也是以西医为主。在中西医结合的新形势下,护理人员必须提高对中医药的认知,能够将中医药学与护理学有机结合,提高其药学服务能力,保证中药的使用安全[3]。本文探讨新形势下中医药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医院于2019年9月开始采用中医药护理模式,随机选取2019年3~8月的100例为对照组,2019年9月~2020年2月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20~75岁。观察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23~77岁。护理人员共35名,均为女性;年龄24~43岁。学历:大专10名,本科18名,本科以上7名;护士与护师15名,主管护师15名,副主任护师5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中医药学实践与服务指导。(1)注重对护理人员进行中医药知识的指导:由中药房药师对护理人员进行中医药药学服务指导,包括常用中药的名称、种类、用法、用量、中药配伍禁忌、中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等,结合患者特点,普及中医药知识。如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瘀血形成有关,治疗方面可采用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的药物,如舒血宁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香丹注射液等,提高护理人员对中医药药物使用的认知,提高中医药的合理使用率。(2)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中医药具有“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等优势。结合患者的疾病类型,向患者进行中医药知识宣教,提高患者的保健知识及疾病预防意识。如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向其普及中医药知识,告知如何稳定血压、血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时间。(3)重视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指导护理人员合理为患者使用推拿、按摩、针灸、刮痧、耳穴埋豆、中药熏蒸等相关护理技术,发挥中医护理的技术优势,促进患者早日康复。(4)注重临床护理资料收集,积极进行护理科研:注意收集中医药使用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如单纯西医护理与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患者住院时间和症状改善的影响;中成药使用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为护理科研提供依据,保证中药使用安全。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护理服务满意度和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药学服务的评分。护理服务满意率参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评价体系》,包括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率为非常满意率与基本满意率之和[4]。药学服务能力参照《药师药学服务胜任力评价标准(试行)》中的相关内容确定。理论评价包括个人素养、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内驱力等,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药学服务能力越强[5]。实践能力通过护理人员的日常用药指导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药学服务能力越强。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χ±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2.35±1.15)d,短于对照组的(15.80±2.06)d;医疗费用为(5852.95±247.45)元,少于对照组的(6396.55±305.26)元(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药学服务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对护理人员的服务理论和实践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