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麻醉对外科手术的重要性

麻醉对外科手术的重要性

麻醉对外科手术的重要性

麻醉对外科手术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手术; ; 选择; 合理; 分析

手术治疗是医疗科学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手术治疗中选择使用对于手术的成败至关重要,也是手术治疗中缺一不可的环节。为了进一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者对本院9875份手术治疗病历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分析,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病历9875份,分别涵盖了普通外科、骨科、胸科、妇产科、泌尿科、脑外科、口腔科、五官科等手术种类。

1.2 方法 采用数学原理与统计学方法对病历进行性别、年龄、手术种类、麻醉方法、用药情况等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手术患者情况 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9875例,其中男5102例(51.7%),女4773例(48.3%),年龄3 d~89岁。平均43岁。

2.2 手术种类 普通外科2617例,占26.5% ;骨科1435例,占14.5%; 胸科681例,占6.9%;妇产科1819例,占18.4%;泌尿科1203例,占12.2%;脑外科741例,占7.5%;口腔科342例,占3.5%;五官科1037例,占10.5% 。

2.3 手术麻醉用的药品 吸入全麻药有异氟烷,恩氟烷(安氟醚、恩氟醚),七氟烷等;静脉全麻药有盐酸氯胺酮注射液,丙泊酚注射液,咪达唑仑注射液等;局麻药有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盐酸丁卡因注射液。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等。

2.4 手术麻醉用药分布 根据不同的手术选择适宜的药品。

3 讨论

吸入全麻药是指经气道吸入后,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入血而产生全身麻醉是药物[1]。吸入全麻药大部分以原形经肺呼出而被清除。19世纪四、 五十年代美国、 英国用乙醚、氯仿作为吸入成功的用于外科手术[2]。20世纪50年代开始应用氟烷,20世纪90年代临床开始应用地氟烷(地氟醚)、七氟烷(七氟醚),从而使吸入逐渐发展成较为理想的吸入全麻药的要求。静脉全麻药是直接将输入血液循环内产生全身麻醉作用,血药浓度的高低直接与麻醉的效果相关,可单次静脉注射产生全麻或泵注而维持全麻。局部是一种能暂时、完全和可逆地阻滞神经传导功能的药物。在手术麻醉用药中,大多数都是复合麻醉才能达到理想、安全、舒适的麻醉效果。

从本次调查看出,在9875例患者中,男性5102例,占病例总数51.7%。在1656例老年人手术麻醉中[3],男性997例,占病例总数60.2%。在327例神经阻滞麻醉中[4],男性187例,占病例总数57.2%。在施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这可能与身体机能、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所承担的家庭责任、工作性质以及劳动强度有关,在施行同样的手术治疗中,大多数男性使用的剂量都大于女性的用量,这可能与多数男性的生活习性抽烟、饮酒有关。关爱生命,重视健康,不仅仅是医药界职责,而是整个社会的职责。

吸入常用的为恩氟烷和七氟烷,前者主要用于身体各部分的大手术麻醉,后者可应用各种手术尤其是在儿科、口腔科等有独特价值,七氟烷对呼吸道无刺激性、麻醉迅速平稳、麻醉深度易调控、不引起过敏反应等优点。静脉全麻药氯胺酮在麻醉手术中使用普遍、使用说量最多,因为它是惟一具有镇痛作用的静脉全麻药。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长效局部,具有起效快、阻滞完善、肌肉松弛好、药物用量小、作用持续等特点,在手术麻醉中使用广泛,特别在产科应用很受关注,它对心脏的毒性小,对母婴影响小[5,6],比较适用于剖宫产麻醉,能提高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

手术治疗能快速、及时、有效、科学地挽救生命,手术治疗是医疗科学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次调查分析结果看出,手术麻醉用药具有可操作性与合理性。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今天,手术麻醉用药还应做到更安全、更有效、更经济,进一步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临床用药须知.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8.

[2] 任占杰,张成明,黄爱杰,等.吸入发展历程中的哲学思维.当代医学,2009,15(7):67-68.

[3] 李雁,时金华.1656例老年人手术麻醉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6,12(3):242-243.

[4] 郭林,杨柳,廖康来,等.327例神经阻滞麻醉下膝关节镜手术效果分析.重庆医学,2007,36(3):254-255.

麻醉对外科手术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麻醉医师  自身素养  业务水平  地位  作用  挑战

        近几十年来麻醉学得到迅猛的发展,现代麻醉学已发展成一门研究麻醉镇痛、急救复苏及危重症医学的综合性学科,麻醉亦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代麻醉医师,作为外科手术的先锋,亦面临着新的挑战。

        1  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一位优秀的麻醉医师,首先必须具备优良的品德及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还应具备良好的气质和性格特征以及良好的专业素质及心理素质。由于他面对的是不同专业的手术医师,而且要相互配合完成各类手术,所以作为麻醉医师,应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并具有很好的协调能力。

        2  业务水平

        2.1作为一名麻醉医师,首先,他应该是一名合格的全科医师。麻醉医师应该对内、外、妇、儿、传等各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体征、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指导手术病人的术前准备、麻醉的选择及术中用药。

        2.2各级医院应严格实行临床麻醉执业人员准入制度。麻醉医师必须持有临床《医师资格证书》,严禁不具备医师资格的人员从事临床麻醉,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麻醉医师应不断学习加强“三基三严”训练,进行规范化培训,熟练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以提高麻醉医师自身素质,加强业务学习,进行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使自己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

        现代麻醉学是一门与基础医学密切结合的临床学科,在相关学科发展的同时,麻醉医师也在孜孜不倦地探讨手术对机体的影响和麻醉药的作用机理,死亡与复苏的规律,了解生命过程急性非常时期的变化,以指导临床实践。所以麻醉医师应不断学习各分支学科的相关知识,拓展知识领域,及时进行知识更新。

        2.3由于医疗器械价格的大幅度下降,麻醉监护设施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由于大部分监护设施属进口设备,因此要求新时期的麻醉工作者应积极学习外语及计算机等一系列边缘学科的知识,不断武装自己,以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

        2.4每位麻醉医师,无论工作多么优秀,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总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这时当事人往往会感到惊慌失措,考虑问题常常丧失了逻辑理性,这就需要大家有一个团队精神,迅速反应,特别是一些专家或科室高年资医师应担负起抢救病人的责任,以尽量减轻对病人的损害。

        2.5麻醉与手术历来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的两个不同侧面,不停地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 

麻醉科与手术科室之间的目的(术中平顺)和利益(经济收入)是一致的,这就是合作的前提,具体方法:(1)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同舟共济;(2)无论是手术医生还是麻醉医生,都应严格执行保持性医疗制度;(3)术中说话一定要注意方式与方法;(4)各科主任之间的关系要不断地协调,经常需要全方位的沟通;(5)出现问题,关键时刻敢于据理力争,做到有理、有节、有利。

       3  自身地位

        作为一名麻醉医师,对自身的地位应有一个清楚、明确的认识。长期以来,麻醉战线的医务人员都在辛勤地耕耘,默默地奉献。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无名英雄”的社会与经济地位都还很低。普通人群及患者,甚至很多医务人员对麻醉工作都了解不多,甚至一无所知。

        鉴于此,我们应该提高麻醉科在综合医院中的地位和作用。麻醉科在综合医院的手术科室中位于一个举足轻重的“中轴”的地位,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医院领导考虑到麻醉科的重要性,时常往“中轴”加油或加润滑剂,可以说半个医院(整个手术科室)就呈现一个良性的循环。

        医院领导对科室的重视程度还有赖于:(1)麻醉科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科室的严格管理;(2)努力搞好医、教、研工作;(3)麻醉科主任在医院和中层干部中的地位、威信和影响。

        在现代麻醉学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通过板报、橱窗、网络、报刊及新闻媒体来进行宣传,使人们对麻醉专业的一般知识有所了解。麻醉学专业性很强而且风险性很大,我们呼吁卫生主管部门应进一步明确麻醉医师的社会与经济地位,考虑对麻醉医师的职业风险进行投保,适当提高保险金额;建议普及麻醉前谈话、签定麻醉前协议书,出版规范各种麻醉技术、麻醉操作、麻醉用药指南,以尽量减少医疗纠纷,避免麻醉医师无谓地受到患者及家属的指控;同时麻醉医师在围麻醉期应严格执行各种麻醉技术操作规程以及用药原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下,恰如其分地掌握麻醉深浅,最大限度地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4  现代麻醉医师应发挥的作用

        麻醉医师总是在最危重、最紧急的关头出现在病人身边,不仅肩负着病人的安危,而且还要为手术等治疗过程创造良好的条件。麻醉操作应规范、熟练,麻醉方法应灵活多样;正确地判断和处理常见及少见的麻醉并发症,更重要的是要预防这些并发症;麻醉用药要合理、正确,恰到好处,保证药物对脏器功能影响最小,最好能使各种药物的副作用互相抵消,在现有条件下,选择最佳、最合理、最熟悉的麻醉方法;不断学习,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了解及追踪国内外麻醉学动态及发展趋势,开拓创新,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善于发现问题,更善于总结经验。

麻醉对外科手术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近日,本刊携手新浪健康频道进行了一次主题为“你了解麻醉吗”的网络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 您的性别?

女74.4%

男25.6%

2. 您的年龄?

31~59岁62.8%

30岁以下32.7%

60岁以上4.5%

3. 您了解麻醉是怎么回事吗?

不了解52.9%

了解47.1%

4. 您认为麻醉师和麻醉医生是一回事吗?

不是41.3%

不知道37.2%

是21.5%

5. 您知道麻醉的常见种类吗?

不知道68.6%

知道31.4%

6. 您知道麻醉医生平时都干些什么吗?

不知道84.3%

知道15.7%

7. 您知道除手术以外,重症监护、创伤急救、无痛诊疗等多个领域均离不开麻醉医生吗?

知道55.2%

不知道44.8%

8. 您如果要做肠镜、支气管镜、膀胱镜等检查,会选择无痛检查吗?

会78.0%

不会22.0%

9. 您认为全身麻醉对孩子的智力有影响吗?

有66.4%

不知道25.1%

没有8.5%

10. 您知道为什么手术前需要作麻醉术前访视吗?

不知道67.3%

知道32.7%

11. 您认为医生要求患者家属在麻醉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是为了什么?

医生履行告知义务,让家属了解麻醉的主要风险,并同意实施麻醉69.5%

医生想推卸责任,万一出了问题,让家属承担责任 21.1%

不知道9.4%

12. 您认为麻醉安全吗?

不知道40.8%

安全32.3%

不安全26.9%

13. 你认为在手术中,麻醉医生的作用是什么?

除了让患者无痛,还负责生命体征的监护,保障患者的安全68.2%

打麻醉,使患者无痛18.4%

不太清楚13.5%

14. 你听说过“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这句话吗?

没听说过70.4%

听说过29.6%

从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1. 人们对麻醉这门学科的认识明显不足(52.9%的网友表示不了解麻醉是怎么回事、68.6%的网友表示不知道麻醉的常见种类)。

2. 人们对麻醉医生的工作几乎完全不了解(84.3%的网友表示不知道麻醉医生平时都干些什么、58.7%的网友认为麻醉师与麻醉医生没有区别、44.8%的网友表示并不了解麻醉师的工作范围早已不局限于手术室内)。

3. 人们对麻醉安全性存在担忧(67.7%的网友对麻醉安全性持怀疑或否定态度、66.4%的网友表示全身麻醉会影响孩子的智力

4. 人们对麻醉的常规工作流程存在认识误区(67.3%的网友表示不了解麻醉术前访视的意义所在、21.1%的网友认为术前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是医生想推卸责任)。

5. 人们对舒适医疗的需求非常迫切(78.0%的网友表示会选择无痛胃镜、肠镜等舒适诊疗服务)。

去年底,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自编自演的一段视频——“麻醉style”爆红网络,引来数十万网友围观,赢得无数掌声和赞誉。正如他们在歌中唱的那样:“大街小巷都不知道我们是在做啥,冬天夏天拖鞋短袖像在沙滩度假,为了患者保驾护航让他们都不疼啊,还能醒来继续板沙(‘板沙’是武汉话,意思是‘折腾’),这就是麻醉呀,心肺复苏歌中穿刺都会的专家呀,生命体征歌中变化都注意的专家呀……”对广大普通人而言,麻醉是一个让人觉得熟悉而又陌生的领域,麻醉医生则是一群长期待在手术室里、带点“神秘色彩”的特殊医生,对于他们的工作,大家仿佛知道一些,又仿佛什么都不知道。

麻醉是怎么一步步发展而来的,麻醉的常见种类是什么,麻醉的安全性如何,为什么麻醉医生可以让人“说谁就睡,说醒就醒”,麻醉真的是“打一针、睡一觉”那么简单吗,麻醉医生每天都在忙些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麻醉专家们的说法。

专家简介

姚尚龙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麻醉与危重病教研室主任兼麻醉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麻醉机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症治疗、心肺脑复苏和体外循环损伤机制研究工作。

袁世荧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兼ICU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危重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麻醉学会常委。擅长围手术期患者的复苏、心跳骤停患者的心肺脑复苏、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对各种类型的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防治,以及呼吸机治疗各种类型呼吸衰竭等具有独到研究。

张诗海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麻醉学会常委,湖北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主要从事麻醉学和疼痛治疗的临床和研究工作,擅长神经外科、心血管外科、腔镜外科的临床麻醉,以及危重患者救治。

武庆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气道管理组委员,中华医学会产科麻醉学组秘书,中国医师麻醉学医师分会秘书。主要从事围术期重要脏器保护的相关研究,擅长心脏手术麻醉、小儿手术麻醉和危重病例麻醉。

张晓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教授、主任医师,湖北省医学会疼痛学会委员,武汉市疼痛学会秘书。擅长神经外科、心胸外科,以及腔镜外科麻醉,特别擅长急慢性疼痛的治疗。

毛卫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教授、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美国心脏学会会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50余篇,参编多部麻醉学教材。

麻醉,医学发展的“助推器”

姚尚龙 张诗海

在麻醉发明之前,人们在疼痛面前束手无策,只能采取针刺、冰冻、放血、饮酒和使用草药等方法缓解一部分疼痛,不仅止痛效果不好,还可能有生命危险。 那时候,手术如同一场酷刑,患者必须忍受巨大的痛苦。对患者而言,是继续忍受疾病折磨,还是接受痛苦不堪的手术治疗,是一种极其艰难的抉择。

古代麻醉,在探索中前行

古代中国的麻醉技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早在石器时代,中国人已开始用针、砭石和竹针刺激身体的某些部位,以缓解疼痛。春秋战国时期,《内经》记载有针刺治疗头痛、牙痛、耳痛、腰痛、关节痛和胃痛等。其后,针刺止痛发展为针灸,成为了中国医学史上的一项国粹。早在公元2世纪,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以进行腹腔手术。公元652年和1596年,孙思邈和李时珍分别在《备急千金药方》和《本草纲目》中介绍了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虽然中草药麻醉因无法控制药物剂量而充满了危险,但在古代仍不失为一种先进而有效麻醉方法,并且给现代麻醉以启迪。

在古埃及,患者不得不在清醒状态下进行截肢和切除术。后来,西方人也发现了某些草药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如罂粟、古柯叶、毒参茄根、莨菪等。不过,这些草药与曼陀罗花一样充满毒性,由于无法控制合适的剂量,常常会发生手术还没做完,患者却已被毒死的惨剧。后来,人们又发现在不清醒或昏迷状态下实施手术,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会降低,于是便采用很多残酷的方法来缓解疼痛。

乙醚麻醉,近代麻醉的开端

在发明之前,近代外科学几乎“无力前行”。那时候,医生和护士必须将患者牢牢地捆在床上,在患者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中,尽快完成手术。正因为如此,通常只能做些简单而粗糙的手术。

近代麻醉起源于一种会使人发笑的气体。1772年,英国化学家约瑟夫制成了氧化亚氮,即“笑气”。最初,笑气被认为是一种“瘟疫气体”。然而,年仅20岁的英国化学家戴维则不顾专家意见,潜心研究这种瘟疫气体。结果发现,这种气体不仅不会传播瘟疫,还能缓解疼痛,能让人感到欣快并笑出声来。遗憾的是,笑气的止痛效果虽好,但由于没有继续研究下去,笑气沦为上流社会贵族们的“”。

乙醚麻醉的成功标志着近代麻醉史的开端。1846年9月,牙科医生摩顿在乙醚麻醉下成功拔除坏牙。同年10月,他在美国麻省总医院成功演示了一次乙醚麻醉,由著名外科医生乔恩从患者下颌部成功切除一个肿瘤,轰动全世界。摩顿也因此被认为是临床麻醉第一杰出人物。其实,麻醉“第一人”始终存在争论。早在1842年3月30日,美国乡村医生威廉森·朗曾使用乙醚麻醉为一名年轻患者切除了颈部肿块,只因地处偏僻,直到1849年才报道。为了纪念威廉森·朗完成世界上第一例全麻手术,美国将每年的3月30日定为医师节。

之后,乙醚统治了麻醉界110年。不过,人们也逐渐发现吸入有三个缺点:易燃烧和爆炸、毒性作用,以及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抑制作用。

现代麻醉,更安全更有效

随着药物的不断更新换代,现代物正朝着安全、快速和短效的方向发展。麻醉医生可以精确地调控患者所需要的物剂量和麻醉持续的时间,真正做到让大多数手术患者“说睡就睡,说醒就醒”。比如,静脉物异丙酚的特点是快,麻醉快、苏醒也快,普遍用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也常用于麻醉中、手术后与ICU病房的镇静,以及无痛胃肠镜检查中。

与此同时,全面、细致的麻醉监测也大大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另外,随着麻醉深度监测技术的不断出现,医生可以通过探查脑电波的波动来判断患者的意识,精确判断麻醉深度,既能减少因麻醉较浅导致患者在术中过早苏醒,又能避免过量导致苏醒延迟。

总之,随着麻醉方法和仪器设备的改进、检测技术的进步、各种新药的出现,麻醉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已大大提高。如今,麻醉已是一项很安全的技术。发达国家麻醉死亡率大概在20万分之一,我国麻醉的死亡率也正逐渐接近这一水平。

手术治病,麻醉“保命”

张诗海 刘苹

很多人简单地以为,麻醉就是“打一针、睡一觉”。实际上,这种理解并不确切,麻醉远非如此简单。从医学角度讲,麻醉是通过药物和/或其他医疗技术设备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的目,为外科手术和其他医疗检查提供条件。

麻醉医生干些啥

“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这句俗语很到位,形象地描述了麻醉医生在一台外科手术中的重要作用。在手术台上,外科医生的工作仅是在病变部位“动刀”,而麻醉医生则需要根据手术刺激的大小来调控麻醉深度,使患者处于无痛和安全的平衡状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当出现紧急情况,如大出血时,麻醉医生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管理好患者的重要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神经系统、肝肾功能等,常被誉为“无影灯下的生命保护神”。麻醉医生不仅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处理突况的能力,还需要具备比其他专业的医生更为广博的理论知识,如病理、生理、药理、内科、外科、妇儿、麻醉等,堪称 “外科医生中的内科医生,内科医生中的外科医生”。

常见麻醉分类看

目前常用的麻醉方法有三种:全身麻醉、区域阻滞麻醉和局部麻醉,每一种麻醉分别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和操作方法。麻醉的作用机制是在人体特定的部位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打个比方,神经系统好比是办公的电话网络,大脑是交换机,神经为电话线,感受疼痛的身体各部位是电话机。只要把传递(疼痛)信号的电话线(神经)阻断,交换机(大脑)接受不到信号,电话机便不响了(身体感受不到疼痛了)。

全身麻醉时,麻醉医生可以通过呼吸面罩或气管导管让患者吸入全麻药物,也可以通过静脉途径给予静脉物,目的是使患者在手术期间没有意识、知觉和其他任何感觉。全身麻醉的过程大致可分为: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和麻醉苏醒。打个形象的比喻,全麻的整个过程好比是飞机飞行。飞机起降是最危险的阶段,麻醉诱导和麻醉苏醒同样如此。所谓麻醉诱导,是让人由清醒转为昏睡状态。当然,这种昏睡状态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睡眠,而是接近昏迷的意识消失状态。麻醉医生通过使用好几种药物,像“组合拳”一般,把患者“打入”麻醉状态。由于没有意识、全身肌肉松弛,患者丧失自主呼吸能力,故麻醉医生还要将气管导管插入患者的气管内,并连接麻醉机,持续地以机械力量为患者提供氧气及麻醉气体,保证患者在麻醉状态下不会缺氧。所谓麻醉苏醒,便是“由梦转醒”的过程。当物在体内被代谢殆尽时,麻醉状态便不能继续保持,人便进入麻醉苏醒阶段。当患者睁开双眼,听到医生呼唤,全身肌肉力量恢复时,麻醉医生会拔出气管导管,并将患者送入麻醉后监护室(PACU)观察至少半小时以上。待患者确认清醒,便能安返病房。

区域阻滞麻醉时,通常用于消除身体大面积部位的疼痛,患者在术中保持清醒状态,但不会感觉到任何痛苦。最常用的区域阻滞麻醉是“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即俗称的“半身麻醉”,均在后背的适当位置进行穿刺注药,适用于下腹部和下肢的手术。

局部麻醉是将直接注射到手术部位,以达到消除疼痛的目的。比如拔牙时,医生会先在患者牙根附近注射一些局部物,以减轻拔牙带来的疼痛。

患者配合很关键

麻醉与手术能否顺利进行,除了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外,患者的配合也十分重要。患者首先要树立信心,相信医生,全身放松,消除紧张情绪。过分紧张、睡眠不好,会导致手术当天血压波动,影响手术进程。其次,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术前禁饮、禁食,以防呕吐、误吸。第三,带有活动假牙的患者要取下假牙,以防麻醉插管时脱落,误入食管或呼吸道。

此外,不同的手术、不同的麻醉方式,所采取的也不同。腰麻和硬脊膜麻醉,通常是采取坐位或侧卧位进行操作的。当医生和护士摆好后,患者不要随意移动或改变,若有不适或疼痛,可告知医生,切忌在麻醉医生操作时变动,以免影响操作。

答疑解惑:麻醉会使孩子变笨吗?

专家观点:当我们为小儿实施麻醉前,家长们经常会紧张地询问:“全麻会让小孩变笨吗?”实际上,现代麻醉采用的全身物均是对人体影响极小、作用可逆的药物,手术后可经人体代谢完全排出。每年全世界有数百万人次使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经多年实践证明,只要在专业医生的正确使用下,没有证据表明全身会对智力造成明显影响。

答疑解惑:为什么说,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

外科手术有大有小,而麻醉则没有大小之分,设备的维护、麻醉方式的选择、药物剂量的控制、急救设备的配备,在任何手术中都必须严格执行。在手术室,每天都有患者因同样的疾病“开刀”,但麻醉处理方式可能完全不同。同样是阑尾炎,手术方式差别不大,但患者的全身状况可能有很大不同,麻醉方式和风险也可能有很大差别。比如,同样是阑尾切除手术,为一名年过九旬,患有糖尿病、冠心病的老人实施麻醉,麻醉医生所面临的风险和压力,远比为一名20岁的年轻人实施麻醉要大得多。麻醉医生常说,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

麻醉谈话:医患沟通,保障安全

许强 武庆平

麻醉谈话其实是麻醉前访视的一种通俗说法。手术之前,麻醉医生会询问患者及其家属很多问题,目的是为了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和重要器官功能、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力,以便选择合适麻醉方法和药物。一次良好的麻醉谈话可以使患者以最佳状态迎接麻醉和手术的挑战,为患者的安全保驾护航。

麻醉谈话,谈些啥

麻醉谈话的内容主要包括麻醉的安全性和麻醉的危险性。通常,麻醉医生首先会向患者及家属强调麻醉的安全性,让他们了解现代麻醉技术已相当成熟,发生麻醉风险的概率已大大降低,因麻醉导致的病死率基本上低于万分之一,以便其增强信心、减轻焦虑情绪。

当然,一旦发生麻醉风险,还是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总则第十一条指出: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因此,麻醉医生在谈话中也一定会强调麻醉风险,并且向患者具体说明其身体情况可能导致的风险,如糖尿病导致血糖紊乱的风险、心脏病导致循环紊乱的风险、肺部疾病导致呼吸障碍的风险等。不少人认为,麻醉医生一再强调麻醉风险是吓唬患者、推卸责任。实际上,麻醉谈话并不是医生为了推卸责任,而是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麻醉签字,别误解

在麻醉谈话期间,患者及其家属需要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某些患者及其家属认为,签署知情同意书是麻醉医生为了推卸责任,患方处于弱势地位,不管愿不愿意,都得签字,否则只能放弃手术。其实,患者及其家属的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不能免除医生的责任。麻醉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只表明术前患者已经获知各种风险,并愿意承担这种风险,并不能作为医生医疗行为无过错的依据。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得到患方的签字,只能说明患方同意实施医疗行为,并不能免除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一旦违反医疗原则所应承担的责任。大家需要认识到,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和患者应该是为了战胜病魔而共同战斗的伙伴,谁都不希望发生风险或意外。

麻醉准备,积极配合

在麻醉谈话期间,麻醉医生会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交代麻醉前的各种准备工作,患方应配合做到以下几点,以确保麻醉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在麻醉前访视期间,麻醉医生会询问许多问题,患者一定要主动、详细、如实地向医生汇报,不隐瞒病情;其次,患者应努力配合麻醉医生做好术前准备,积极调整心态,缓解压力,轻装上阵,必要时可服用一些镇静安眠药;第三,尊重麻醉医生的工作,不对麻醉医生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第四,麻醉前或麻醉中积极配合麻醉医生,有异常或不适情况,积极与医生沟通,否则尽量保持安静;第五,术后积极向麻醉医生反馈信息,如麻醉效果如何、术后疼痛情况、有无麻醉后并发症和合并症等,以便麻醉医生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麻醉风险:要重视,不要被吓倒

武庆平 付笑飞 汪平

自1858年John snow首先报道了麻醉死亡事件后,麻醉安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与警惕。此后,许多国家也相继报道了麻醉相关死亡率。近年来,随着医学发展、监测手段的完善,以及麻醉医生水平的不断提高,麻醉相关死亡率逐年降低。目前,发达国家的麻醉相关死亡率已降至万分之一左右。

所谓麻醉风险,是指在麻醉过程中所发生的患者生理功能遭受严重干扰而危及生命的事件。麻醉风险可发生在围术期的任何时间,若麻醉医生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比如,术中若发生血压剧烈波动,可能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如心梗、脑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可能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危及生命。

主要风险:“并发症”与“意外”

麻醉并发症是指麻醉医生在实施麻醉期间,因物或操作导致患者出现与麻醉相关的另一种疾病。比如,困难气管插管可能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饱胃患者行急诊手术可能在麻醉诱导或苏醒期间发生呕吐,甚至误吸。但麻醉医生主观上不存在过失,且采取了尽其所能的防范措施。总体而言,麻醉并发症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与接受麻醉带来的正面作用(成功进行麻醉进而完成手术)相比,利大于弊,患者没有必要过分担心麻醉并发症。

麻醉意外是指在麻醉工作中,由于无法抗拒的原因(患者体质或特殊病情)导致患者出现难以预料与防范的不良后果(死亡、残疾、器官功能障碍等)。也就是说,尽管患者死亡、残疾或组织器官损伤发生在麻醉期间,但并不是由于麻醉医生的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直接造成,麻醉医生主观上不存在过失。当然,麻醉意外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但发生概率很低,大约万分之一。

“制度”是“安全”的保障

从术前访视、术中管理,到术后随访的一系列完善制度,是麻醉安全的必要保障。通过术前访视,麻醉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身体状况、罹患的外科疾病、合并的内科疾病等,以便评估麻醉风险,做好术前准备。比如,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必须降至8.3毫摩/升以下、抽烟者需戒烟、肺部感染者需控制感染等。术中管理包括麻醉医生对患者的观察和仪器的监测。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会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瞳孔反应、皮肤颜色和温度等。术后随访包括患者意识的恢复、对疼痛的反应等。术后镇痛则根据患者的疼痛反应来实施。若疼痛反应剧烈,则需追加镇痛药物;若疼痛反应不剧烈,但恶心、呕吐等镇痛药物副作用明显,则需减少,甚至停用镇痛药物。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麻醉学的发展,麻醉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高龄、合并多种慢性病不再是麻醉的“”。当然,从安全角度考虑,麻醉仍有一定禁忌。比如,近期(6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死是非心脏手术麻醉的绝对禁忌证、穿刺部位感染或凝血功能异常是椎管内穿刺操作的绝对禁忌证。

特别提醒:为尽可能保证麻醉安全,患者应充分相信并配合麻醉医生,如实告知自己的既往病史。麻醉医生对病史了解得越详细,麻醉准备也越充分。患者若存在一些合并症,如高血压等,应配合医嘱,将血压降至合理范围,以免因压血压波动而增加麻醉风险。

对待“风险”,别走极端

面对麻醉风险,患者及其家属通常会有两种表现:一种是过分担心,有的患者担心“麻醉后醒不过来”,而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殊不知,情绪波动本身会导致血压波动,增加麻醉风险。另一种是毫不重视麻醉风险,对麻醉医生一再强调的风险不屑一顾,不配合进行术前准备,血压或血糖也没有调整到最佳状态,极易发生麻醉风险。

答疑解惑:“全麻”和“局麻”,哪种更安全?

专家观点:麻醉方式本身并不存在绝对的更安全,只有更适合。麻醉方法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及手术范围。若患者一般情况很差、手术很小,则局部麻醉比全身麻醉安全。因为局部麻醉用药简单、剂量小、术后代谢快,患者能迅速从麻醉状态中恢复。反之,若手术较大,患者一般情况较平稳,则全身麻醉更安全。因为大手术对机体的刺激较强烈,会引起剧烈的神经系统反应,需要强效的物来减轻刺激,保证手术的平稳进行。

麻醉医师:危重症抢救的“急先锋”

袁世荧 付朝晖

近年来,麻醉医生的工作范围从单纯的临床麻醉向重症监护、创伤急救等多个领域扩展。

重症监护,与死神赛跑

即使不是学医的人,只要提起医院,一定知道医院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科室。如果有人问:“知道ICU是什么吗?”也许有人会说:“ICU是个很神秘的科室,住进去后就像进了监狱,不许跟亲人见面……”也许还有人会说:“千万别住进ICU,住进ICU等于下了死亡通知书了……”或许,还会有人说:“ICU?那不是韩国艺人张根硕唱的一首歌吗?”

显然,大众对医院的ICU知之不多。ICU,是Intensive Care Unit的英文缩写,指的是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目前,国内医院的ICU大部分由麻醉科管理,属于麻醉科的一个分支学科。ICU就是将危重症患者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期得到最佳救治效果的医疗护理单元。

ICU通常由麻醉医生管理,聚集了医院最优秀、最专业的麻醉医生和护士,也汇集了所有最高端、先进的医疗仪器,不管是硬件设备,还是医疗技术,ICU都处于医院的“最顶端”,是衡量医院救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挽救患者的生命,使其平安度过了危险期,为治疗原发疾病赢得了宝贵时间,这正是ICU的重要意义所在,也是每一位ICU医生的首要职责。

创伤急救,为生命保驾护航

随着危重症医学的发展,麻醉医生除了参与临床麻醉、重症监护等工作外,还普遍参加各种创伤急救工作,如重大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的创伤救治工作等。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全国多家医疗单位迅速组织精兵强将赶赴灾区开展医疗救助。医疗队一般由骨科、急诊科、麻醉科(包括ICU)等科室的医护人员组成。在灾区,麻醉医生可以为重大手术保驾护航,使手术得以顺利完成,也可以为那些疼痛难忍的伤员实施镇静、镇痛治疗,以减轻他们的痛苦,耐心等待救援。

答疑解惑:麻醉师和麻醉医生是一回事吗?

专家观点:不是。“麻醉医生”是具有行医资格的临床医生,“麻醉师”通常指的是麻醉技师,两者有着严格的等级差距。

舒适医疗:人文关怀的体现

杨婷 毛卫克

麻醉的发明是20世纪末改变人类命运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如今,人们已不再满足于手术时无痛,更期盼从检查、诊断到治疗的整个医疗过程,都能在无痛中完成。于是,舒适医疗应运而生。

目前,各国医学组织都在积极倡导舒适医疗,无痛医院的建设也在进行中。在国外,舒适医疗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舒适内镜诊疗、术后镇痛、分娩镇痛,以及牙科、烧伤诊治、肿瘤消融治疗、放射介入治疗、创伤后疼痛治疗、无痛皮肤科诊疗等。与此同时,我国无痛诊疗的数量也大幅上升。以我院为例,无痛诊疗数量从过去的每月一两百例,快速上升到现在的每月两千多例。无痛诊疗的快速发展给患者就医带来了福音,也为提高我国的医疗质量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舒适医疗,让就医更轻松

舒适医疗能够减轻,甚至消除患者的痛苦和恐惧,使患者对诊疗的满意度大幅提高。比如,无痛内镜使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安睡,不会有任何恶心、反胃等不适感觉;术后镇痛使患者免受手术后伤口剧烈疼痛的折磨,避免因疼痛导致的心率加快、血压上升、烦躁不安、抑郁焦虑等问题;分娩镇痛能减轻准妈妈在分娩过程中感受到的疼痛,减轻分娩时的恐惧与产后的疲倦,使产妇在最需要休息、时间最长的第一产程得到“休养生息”;无痛人流使患者能在安静入睡、无疼痛的状态下手术,避免以往因疼痛、紧张、恐惧、躁动、挣扎等造成子宫穿孔、吸宫不全、漏吸,还能减少对迷走神经的过度刺激,避免人流综合征的发生。

麻醉医生,舒适医疗的“主角”

舒适医疗的常用药物包括:静脉(如丙泊酚、依托咪酯)、麻醉性镇痛药(如芬太尼、吗啡)、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塞莱昔布、氟比洛芬酯、帕瑞昔布)、局部(如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吸入(如七氟烷、氧化亚氮)等。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重计算药量,通过静脉输注或者吸入的方式进行麻醉,使患者安静入睡,并能够耐受各种检查。在整个检查过程中,麻醉医生会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以保证其生命体征的平稳,并根据检查的需要进一步追加物。

舒适医疗,安全第一

尽管舒适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疗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实施麻醉后,患者可能出现心率下降、血压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等问题,麻醉医生需要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发现上述问题,及时使用阿托品提高心率、升压药(如麻黄素,甲氧明)升高血压,以及使用面罩吸氧来改善缺氧等。此外,无痛诊疗也有一些副作用,如头晕、嗜睡、呼吸抑制、镇痛不全、恶心呕吐等。

在接受无痛检查和治疗前,麻醉医生要充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过敏史和用药史。患者要做基本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必要时,还需做心脏彩超和肺功能检查等,以便麻醉医生评估麻醉风险。随后,患者需签署麻醉同意书,并完成预约登记。

在接受无痛诊疗前,患者应禁食6小时,禁饮4小时,以减少术中发生呕吐和误吸的风险。操作结束后,患者需要在配备吸氧设备、心电监护和负压吸引设备的观察室复苏,待神志完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呼吸循环稳定、呼吸空气时脉搏氧饱和度(SPO2)>96%或不低于术前水平,且无恶心、呕吐、头晕、疼痛及出血,可自己行走(有家属陪同)时,方可离院。需要强调的是,接受无痛诊疗的患者必须要在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成人陪伴下才能离院,尤其是老年和体质虚弱的患者。

答疑解惑

问:我最近感冒了,有些流鼻涕、咳嗽,可以做无痛胃肠镜吗?

答:近日有发热、咳嗽、鼻塞、流涕者,应暂缓无痛胃肠镜检查。因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多,且气道敏感性增高,很容易因分泌物堵塞和呼吸道痉挛而导致气道梗阻,甚至窒息,危及患者生命。

问:做完无痛检查后,可以开车回家吗?

答:接受无痛诊疗的患者必须在完全清醒以后,且要在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成人陪伴下才能离院,24小时内不得驾驶机动车和从事高空作业。

问:做无痛胃镜后,多久可以吃东西?

答:做完无痛胃镜后2小时,方可进食温的半流质,如稀饭、面条等,暂时不要吃辛辣、过烫或过冷的食物,也不要一次性吃太多,以免引起胃部不适。

麻醉镇痛:术后不再疼痛难耐

胡娜 杨燕 姚尚龙

目前,疼痛已被纳入继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之后的第5大生命体征。自从有了手术治疗以后,疼痛就与患者如影随形、时刻相伴。提起手术,人们立即会联想到手术后令人恐惧的疼痛。

疼痛在使患者产生痛苦感觉的同时,本身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如影响机体自主神经系统,使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上升;影响情绪,导致烦躁不安、忧郁,进而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和体力恢复;影响内分泌和激素水平,扰乱机体内环境等。因此,消除或减轻手术后疼痛,意义重大。

镇痛治疗,麻醉医生的“驾轻就熟”

传统术后镇痛方法为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止痛药,如阿片类镇痛药、局部、非甾体抗炎药等,用量偏大,不良反应较多,止痛效果不确切。

目前最常用、效果最好的术后镇痛方法是患者自控镇痛(简称PCA技术)由患者根据自身的镇痛需要,自行控制镇痛药的给药时机和速度(次数),达到“按需给药”的效果。

PCA的原理是采用微电脑控制,由麻醉科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设定镇痛泵上的各项技术参数(如总药量、一次按压给药量、锁定时间等),使镇痛药在安全、有效的范围内由患者自控给药。当患者稍感疼痛时,只需按动镇痛泵的按钮,镇痛药便可通过导管慢慢输入体内,量小、输入均匀,使药物在体内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PCA的按压次数和药物用量可由患者自我调节,使镇痛药可以“按需供应”,以最小的剂量达到最佳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按需供应”的“需”是“相对的需”,并非患者不停按压,镇痛泵就会不停给药。一次按压给药后,有一个锁定时间,在此期间,患者若再次按压,是不会继续给药的,即镇痛泵在短时间内是“冻结”的。

PCA常用的镇痛药物包括:麻醉性镇痛药(吗啡、芬太尼、舒芬太尼、曲马多、氯胺酮等)、非甾体抗炎药(如氟比洛芬、帕瑞昔布等)、局部(如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布比卡因等)。

根据给药途径,可将PCA分为静脉PCA、硬膜外PCA、外周神经阻滞PCA和经皮PCA。通常,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麻醉方式选择相应的给药途径。比如,全麻患者一般选用静脉PCA、硬膜外麻醉剖宫产的产妇一般选择硬膜外PCA等。

术后镇痛,并非一定要“安全无痛”

术后镇痛的目标是显著减轻疼痛,把术后疼痛控制在一个患者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并尽力把副作用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因手术部位、创伤程度及患者自身状况不同,对于镇痛效果的评价不能以“完全无痛”为标准。由于术后镇痛是不需要达到麻醉级别的,故认为使用了“镇痛泵”就应该完全无痛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答疑解惑

问:术后镇痛泵一般使用多长时间?

答:由于术后疼痛主要集中在术后24~48小时内,故镇痛泵一般使用至术后48小时左右,由专业医护人员拔除。

问:术后镇痛费用高吗,如何预约术后镇痛?

答:由于每家医院使用的镇痛泵种类(国产或进口,静脉PCA或硬膜外PCA)和镇痛药物不同,术后镇痛费用不等,一般为200~2000元。术后镇痛工作一般由各医院麻醉科负责,患者可于术前签署麻醉同意书时提出申请,签定术后镇痛同意书后,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安排术后镇痛治疗。?

六、术后镇痛效果评估

问:接受术后镇痛治疗的患者需要注意些什么?

答:经多年研究证实,术后镇痛是安全有效的,但某些镇痛药物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少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呼吸抑制、尿潴留、镇痛不全、下肢麻木等问题。

为更好、更安全地享受术后镇痛服务,患者需注意的事项有:保护镇痛管道不受污染;防止镇痛管道脱落;PCA泵按钮必须由患者本人控制,家属不能代替患者给药;若有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适,应及时告诉医生;如怀疑微泵有问题,不能擅自拔除镇痛管道或拆开镇痛微泵,应请专业医护人员处理。

疼痛诊治:慢性疼痛无需再忍

冯丹 张小洺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给疼痛的定义是: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觉和情感体验。这个定义既简单又抽象,疼痛其实是一种情感体验,人人都懂,但似乎很难准确描述。疼痛既是机体对创伤或疾病的反应,也是疾病的症状。

简单来说,疼痛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是人体受到创伤、手术,以及突发性疾病等引起的疼痛;慢性疼痛则是由于脊柱关节退变、神经损伤、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等引起。

疼痛科,麻醉科的分支

慢性疼痛的诊治是新兴的医学领域,而麻醉医生是最早进入慢性疼痛诊治领域的,也是目前慢性疼痛治疗的主要力量。在我国,许多医院的疼痛科是麻醉科的亚学科,也是治疗慢性疼痛的专业科室。

慢性疼痛的常用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神经阻滞、椎管内阻滞、痛点注射、微创介入治疗等。其中,神经阻滞、痛点注射、微创介入治疗都涉及到各种穿刺操作,而穿刺操作是麻醉医生的特长。因此,麻醉科医生在慢性疼痛的治疗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疼痛治疗,麻醉医生“得心应手”

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长期的慢性疼痛会导致患者丧失工作、学习,甚至生活的能力,并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疾患。

比如,中、重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若保守治疗无效,可采取微创介入治疗。微创介入治疗是在X线或CT引导下,将细穿刺针穿刺到椎管内突出部位,采用射频、等离子、激光、臭氧等方法,将突出的髓核组织消融,从而解除突出的髓核对神经的压迫,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微创介入治疗需要进行椎管内穿刺操作,而椎管内穿刺是麻醉医生的特长。麻醉科医生经常做腰椎硬膜外阻滞麻醉、腰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椎管内的解剖结构非常熟悉。

再比如,对于顽固性晚期癌痛患者而言,椎管内植入式药物输注系统可有效缓解剧烈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椎管内植入式药物输注系统是将一根导管植入椎管内,将镇痛药物直接注入椎管内,强效镇痛。该方法与麻醉医生经常做的椎管内麻醉很相似,只是在给药途径上有所变动。因此对于麻醉医生而言,该操作非常容易。

误区:“封闭针”对身体有害,不能打

点评:“封闭针”是痛点阻滞的俗称,就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疼痛部位,以达到止痛的效果。其实在世界范围内,“封闭针”是应用最广、性价比最高的慢性疼痛治疗方法。

所谓“封闭针”,其实含有局麻药和少量激素的药物。局麻药起到快速镇痛、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少量激素能显著抑制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阻断疼痛的致病机制,显著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封闭针”中的激素成分能阻断慢性疼痛致病机制的恶性循环,不光治标,更能治本!许多腱鞘炎、肩周炎、肌肉劳损、足跟痛、腰背肌筋膜综合征的患者,仅需打一次或两次封闭针即能“搞定”,安全有效。

当然,“封闭针”也不能滥用。由于含有少量激素,故“封闭针”不能长期应用,一般每年使用5~6次,不会有明显副作用。若连续使用三次而疗效不佳,就不应继续使用。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者,应慎用。

误区:止痛药治标不治本

点评:临床上常用的镇痛药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非阿片类中枢镇痛药(如曲马多等)、阿片类镇痛药等。非甾体抗炎药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不光能抑制疼痛,更能抑制各种炎性物质的产生,不仅治标,更能治本,广泛用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引起的疼痛。非阿片类中枢镇痛药(如曲马多等),适用于中度以上疼痛。曲马多除了镇痛作用外,还具有抗抑郁、抗焦虑、改善睡眠等作用。阿片类镇痛药常用于癌性疼痛的治疗。研究表明,良好的镇痛治疗能显著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肿瘤的免疫力,显著延长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对于癌症患者而言,抗肿瘤治疗和镇痛治疗同样重要。

误区三:疼痛忍忍就过去了,不需要治疗

点评:疼痛是身体出现疾病的信号。90%以上的疾病会导致身体各部位的疼痛。比如,导致背痛的常见原因为过度劳累、扭伤等。不过,肺部肿瘤、肝脏肿瘤、胰腺肿瘤、脊柱肿瘤、腹膜后肿瘤等恶性疾病也会导致背痛。再比如,大多数时候,肩部疼痛是肩周炎所致,但是心肌梗死、肺部肿瘤患者同样也会有放射至肩部的疼痛。因此,当身体出现疼痛时,不要强行忍受,而应积极寻找引起疼痛的原因。特别是老年人,如果出现无明显诱因的疼痛伴消瘦,吃止痛药无法缓解,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积极寻找导致疼痛的原因,以免贻误病情。

高压力、高强度、高风险是这个行业的特点。然而,相对于其他临床科室,麻醉科却最不为大众所了解。一台手术很成功,患者及其家属会对手术医生感激涕零,但很少有人会想到麻醉医生的默默付出。实际上,正是有了麻醉医生的严格把关,手术医生才能放心大胆地进行手术,患者在术中、术后的生命安全才能得以保障。可以毫无疑问地说:如果没有麻醉技术的快速进步,就没有外科水平的高速发展。

当然,随着麻醉技术的革新,麻醉医师也逐渐走进了大家的视线,而不仅仅局限在手术室。各种无痛技术,如无痛人流、无痛胃镜、无痛支气管镜等都需要麻醉医生的参与,而无痛门诊及ICU的设立更是给麻醉医生一个与患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延伸阅读:特殊人群麻醉

曾锐 陈敏 姚尚龙

小儿麻醉

家长往往对小儿麻醉有顾虑,特别担心“全麻”药物对孩子智力有影响。实际上,在西方发达国家,“全麻”几乎是儿科手术的唯一选择,即便是几分钟的小手术,也选择“全麻”。因为“全麻”安全性高,不仅患者无痛苦,监测也方便,一旦发生意外,也便于抢救。同时,任何新药进入临床使用前,都要对其进行长期、严格的临床实验,包括毒理学试验,副作用大的药物不可能通过审批。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机构以及资料表明,在正规麻醉操作下,麻醉对孩子的智力会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

目前,国内大多数儿科手术也采用全身麻醉,这项技术已基本成熟,在正规医院、有资质的麻醉医生管理下,患儿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既然“全麻”安全性高,那么否意味着小儿麻醉没有风险呢?答案是否定的。小儿麻醉的风险比成人要高得多,因为孩子的器官发育不完善、功能不健全、身体代偿功能较成人差,所以更容易发生麻醉意外。

家长应积极配合麻醉医生的术前访视,麻醉医生只有在充分了解孩子既往病史、身体状况,再结合体格检查和各项化验检查等,才能作出麻醉安全性评估,并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和物,减少意外发生的机会。家长要认真倾听并执行麻醉医生交代的注意事项,如术前禁食等。术前,6个月以下患儿须禁食牛奶4小时,禁饮果汁、糖水2小时;6~36个月患儿,须禁食固体食物6小时;36个月以上患儿,须禁食固体食物8小时、禁饮3小时。对于急需手术的饱胃患儿,家长应向麻醉医生如实陈述患儿吃了什么、吃了多少,以便麻醉医生在权衡手术缓急和麻醉安全后,作出合理选择,并采取相应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意外发生。

分娩镇痛

麻醉对外科手术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患者 护理方式 实施心得

手术室是外科疾病治疗的重要场所,而手术室护理工作对于手术的顺利开展以及患者的快速康复十分重要,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麻醉护理十分重要。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麻醉护理是减轻对患者的不良应激和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顺利开展和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1-2]。手术室麻醉护理要求患者、护理人员、麻醉师和医师之间的密切配合。本研究将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的104例手术室麻醉患者,随机分组每组52例。常规化护理服务组对于手术室麻醉患者予以常规的手术室麻醉护理,预见性护理服务组则在常规手术室麻醉护理的同时采取预见性的护理对策以预防和减少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比较两组手术麻醉成功率;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术后睁眼时间;护理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了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方式及实施心得,具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的104例手术室麻醉患者,随机分组每组52例。当中预见性护理服务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3.24±2.89)岁。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18例,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12例,眼科手术的患者10例,产科手术的患者8例,五官科手术的患者4例。麻醉等级I级17例,II级23例,III级12例。体质量42~78 kg,平均体质量(57.89±2.55)kg。常规化护理服务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3.78±2.81)岁。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19例,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12例,眼科手术的患者9例,产科手术的患者8例,五官科手术的患者4例。其中麻醉等级I级17例,II级24例,III级11例。体质量42~80 kg,平均体质量(57.13±2.54)kg。两组资料P>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化护理服务组对于手术室麻醉患者予以常规的手术室麻醉护理,预见性护理服务组则在常规手术室麻醉护理的同时采取预见性的护理对策以预防和减少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1)麻醉前护理。在麻醉前给予患者关于疾病知识、手术和麻醉知识的介绍,以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针对手术麻醉方案开展分析和探讨,明确麻醉护理的隐患问题,针对隐患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在麻醉之前评估心理状态: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了解每一个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制订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计划,由专业心理科医师及心理咨询师对护理人员进行训练,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理论能力以及心理干预能力。(2)麻醉过程护理。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进一步进行知识宣教,说明麻醉的注意事项和麻醉后机体的感受,促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3-4]。在麻醉过程,需要全程陪护,密切配合麻醉师的工作,并加强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维持输液的通畅性。麻醉用药后需要监测患者体温、血压等情况,维持静脉通路通畅,为输血、补液等提供良好的条件,保证麻醉和手术顺利开展。(3)麻醉后护理。术后需要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脱落。做好患者的保暖护理工作和皮肤清洁工作,护理动作轻柔,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术后在麻醉恢复后,需要指导患者早期进食和下床活动,加速恢复进程[5-6]。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麻醉成功率;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术后睁眼时间;护理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5.0软件分析统计数据,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计数资料通过组间行χ2检验后用[n(%)]表示;计量资料通过组间行t检验后用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2 结果2.1 手术麻醉成功率

预见性护理服务组的手术麻醉成功率更高,P<0.05。预见性护理服务组的手术麻醉成功率是100%,而常规化护理服务组的手术麻醉成功率是86.54%(45/52),其他7例患者需要追加麻醉药物。

2.2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

护理前两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比较,P>0.05;护理后预见性护理服务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优于常规化护理服务组,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分析

2.3 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术后睁眼时间

预见性护理服务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术后睁眼时间优于常规化护理服务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术后睁眼的时间分析

2.4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预见性护理服务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化护理服务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P<0.05。3 讨论由于医疗条件和标准的不断提高,医学界对手术室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麻醉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7-8]。将麻醉学与护理学结合起来的交叉学科可为麻醉专业培养更多的护理人才。由于麻醉师对麻醉知识的掌握程度较高,能够做好麻醉护理工作,所以专业护理人员更显突出。但是我国一些医院的手术室没有麻醉护理专业,在手术过程中,护士往往承担着这个责任。有些医院麻醉科医师也同时负责相关护理工作。经过持续临床分析发现,麻醉护理甚至可以决定手术的最终质量。所以,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尤其重要[9-10]。

在麻醉配合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术前访谈。手术室护士要耐心地向患者解释急诊麻醉的细节,尽可能回答一些麻醉和手术方面的问题,满足患者的基本要求,及时、有效地与家属沟通[11-12]。家人的关怀与安慰对患者也很重要,能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接受麻醉与手术,积极配合,使手术更好地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和患者交流时,多用鼓励和安慰的话语,缩短患者和护士之间的距离,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确保手术顺利进行[13-14]。(2)手术室准备。首先需要对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以便于操作。患者处于麻醉状态时,会显露在物理环境中。与此同时,患者不断输液,液体低于体温易引起患者发生寒颤。再者,由于麻醉原因,患者对体温的调节能力降低,室内温度过低会使患者迅速散热,不利于后续手术。若手术室温度过高,手术室的相对湿度会比较低,影响唾液分泌。尤其是注射阿托品等药物后,患者会有明显的口干、舌干感,会影响呼吸黏膜的状况。同时也说明,对手术室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控制,既是保证手术正常生理体征的基本条件,又是手术后恢复的基础。手术室的温度通常要调到22℃以上,相对湿度应为65%左右。(3)麻醉医师与护士的配合。麻醉剂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甚至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同时也是决定后续操作过程能否按要求正常进行的关键因素[15-16]。因此,在需要手术时,护士与医师密切合作,严格遵守标准操作程序,以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患者进入手术室时,应在麻醉前取下各种饰物。佩戴假牙的患者还应摘除假牙,并将假牙放置于指定位置。另外,还要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及麻醉方式进行核实,并协助医师测量患者生命体征。静脉穿刺、建立一定数量的静脉通道,随时补充患者体液,保证手术及麻醉的顺利进行。手术室护士还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配制各类药品,贴上药品名称,并放置于指定位置。全身麻醉醉过程中护士要陪患者,以语言或动作安慰患者,经常与患者沟通,让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手术过程,避免不必要的忧虑和不良情绪,配合麻醉医师完成麻醉。完成麻醉程序后,患者应该保持与手术一致的体位[17-18]。

手术室麻醉患者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以往常规护理工作往往注重基础护理,忽视了对患者的全方位护理和对风险和安全隐患的规避。因手术室麻醉患者安全隐患较多,对护理人员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19-20]。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属于前瞻性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可结合手术室麻醉患者情况和以往经验,明确可能出现的风险,尽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最大限度确保手术室麻醉患者的安全和手术顺利开展[21-22]。

麻醉对外科手术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为有效改变以上问题,兴化市人民医院尝试走“以科室考核为突破口,自下而上推行绩效考核,在形成绩效管理雏形后再以顶层设计形式在全院自上而下强力推进、不断完善”的绩效之路。

明晰科室工作特性

2008年,医院首先提出了“坚持以绩效管理为主线,成本核算为基础,综合考核为手段,提高积极性为目的”的薪酬分配原则,鼓励各科根据本科室特点进行有益尝试。其中麻醉科针对科室的现状与工作特点率先行动,通过自行设计的量化考核系统实施科室绩效考核管理,取得突出成效。

麻醉科的工作领域几乎涉及医院的各个科室,对及时性要求较高,工作也是根据各科的随时需要来决定,工作性质呈现较大被动性。繁忙时人员严重不足,空闲时又显人员富余。如何既保证工作紧张有序,又适当减少人员编制以提高效率,需要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即必须制定合理、较完善的制度和客观衡量标准认定工作业绩,让他们劳有所得并体现出风险和质量。如此,才能体现制度和标准面前人人平等。

确定绩效考核指标

麻醉工作面对的是患者的安全,所以确立考核的指标不仅仅是单纯的计件计量制,更要注重体现工作中的风险和质量,这样才不至于误导员工一味抢争工作量而逃避高风险的工作。兴化市人民医院麻醉科的量化指标涵盖十大方面,部分指标见表1。

第一,患者的年龄。患者的年龄是围手术期的不可变危险因素之一。不同于手术操作,麻醉工作安全除了考虑手术因素外,还要考虑到与患者年龄相关的全身情况,因为麻醉操作和管理均与此密切相关。因而,麻醉不同年龄档患者,医生将得到相应分数,特别需要关注小儿以及高龄患者。

第二,病情轻重。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情况评估(ASA分级),共分为5级,其中级别越高则麻醉风险越大、分值越高。凡达到ASA Ⅲ级以上患者,必须在手术当日晨会上通报讨论,以确定麻醉方案、明确注意点,否则不予得分。这也能够督促麻醉医生更充分地完成麻醉前访视。

第三,麻醉时间。麻醉时间不但决定工作量,而且时间越长,麻醉管理难度加大,因此工作时间是一项既有质也有量的考核指标。加之考虑到医院当时手术台不足、麻醉科人手不充分,而且工作时间主动权在外科,导致连台、拖台、加班手术较多的现实情况,凡在正常上班外的非工作时间段麻醉操作则分值加倍。

第四,手术麻醉的急缓程度。急诊手术麻醉往往受到时间限制,不能完全将患者的生理病理状况(即病理性危险因素)调整到最佳状态,致使急诊手术麻醉死亡率为择期手术的2?3倍。可见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对麻醉医生有更高的要求,故凡急诊手术额外加3分。

第五,麻醉方式。不同的麻醉方式具有不尽相同的风险与技术含量,因此相应分值各有差异。例如,小儿全麻分值高于椎管内麻醉,这也正是考虑到小儿全麻风险大且手术时间又短,而医生更愿意选择成人阑尾炎、剖宫产等手术的缘故。

第六,紧急气管插管。手术室外气管插管十万紧急与重要,麻醉科接到请求后必须尽最大可能、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紧急气管插管虽然仅短短几分钟,但分值并不亚于一台大手术。例如,一位86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夜间突发心脏呼吸骤停,插管过程以30分钟计算,得23分(年龄5分;ASA V级,7分;急诊,3分;时间,3分;科外紧急气管插管,5分),而手术时间为1小时的普通剖宫产只得6分(麻醉方式,3分;时间,3分)。

第七,特殊操作。包括双腔气管插管、有创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测定、喉罩等,每操作一个都给予相应分值,目的在于加强监测、提高安全、鼓励实施新技术与新项目。

第八,交班与否。由于麻醉人员不足,加之经常连台、拖台,为缓解连班或夜班时段“医力”不够,科室鼓励麻醉不交班。除拖班时间分值加倍外,倘若交班,除了自己的时间分属于自己外,其他分值一律由交接班者平分,即使接班后的麻醉时间仅有几分钟。

第九,麻醉质量与服务。除了由质控员进行麻醉质控评分外,麻醉科还向外科医生和患者发放调查表调研麻醉质量与服务的优劣,因为他们同样拥有发言权。

第十,科室规章制度的执行。由于个人有了分数,若违反科室制度,如迟到、早退等则可以扣分;再如,麻醉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的职责之一是严密监测和及时处理患者的异常生命状况,脱岗与旷工都是违反工作制度,但脱岗造成的后果比旷工要严重更多,故脱岗一次扣100分,而旷工扣50分,这就是麻醉科的工作特点。

量化绩效考核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