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麻醉护理的相关知识

麻醉护理的相关知识

麻醉护理的相关知识

麻醉护理的相关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麻醉师;护理配合

随着现代护理的不断发展,对手术室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巡回护士除配合手术外,还需配合麻醉医生开展工作,同时,其对于麻醉工作的配合也是衡量手术室护士业务素质的一方面,也是在手术室内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和内容.手术室护士在麻醉的过程中担负着大量护理配合工作,不仅要求掌握各科室护理技术,同时对麻醉工作也要有一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因此要求护士要具备全面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各种操作功能,才能更好地完成和麻醉医生的配合,顺利完成麻醉手术工作.

1临床资料

由于我院每年接收手术患者有数千例,而全院的手术室护理人员和麻醉师人数有限,其工作较为繁忙,劳动强度较大,这些因素就要求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要有一个非常默契的配合,以保障术前麻醉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整个手术的圆满完成。2012年在我院有1809例手术患者,男性有1128例,女性有681例,其中,全身麻醉671 例、椎管内麻醉910 例、局部麻醉228例,年龄最小为6个月,最大为94岁。在我院进行的每例手术均有一个麻醉师进行麻醉工作,因此,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的配合十分重要。

2 麻醉护理配合方法

2.1 麻醉前护理配合 将手术室温度调节至22℃至25℃,湿度为50%左右,以利于维持患者的正常体温。严格按照制度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部位进行核实,并对麻醉前用药进行检查。同时告知患者在术前禁止进食和水,若患者有假牙应去掉,不可佩戴贵重物品等。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对其讲解麻醉的和配合方法,以消除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紧张心理,以便更好的配合完成整个手术。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为保障麻醉和手术的补液、输血、给药等需要,手术室护士应建立正确的静脉通路。为保证麻醉抢救用药的快速使用,应采用静脉套管置针和三通。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及时调节输液的速度,同时认真与麻醉师核对各种药物的应用。

2.2 麻醉中护理配合 手术室护士应熟练掌握各种物的应用和性能以及麻醉方式,做到在与麻醉师配合时心中有数,以避免忙中出错。配合麻醉师将麻醉用药、吸引管、氧气以及各种检测设备的准备。

麻醉前,手术室护士配合麻醉师将患者的摆好,告知患者应做好相应的配合,以保证麻醉操作能够顺利进行。麻醉后,手术室护士应配合麻醉师及手术医师共同将患者的摆好,保持其呼吸顺畅,将手术视野充分暴露出来,避免患者的骨突部位和神经损伤部位受压,患者在术中感觉较为舒适。

由于物对人体的的呼吸系统、中枢神经及循环系统均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因此手术室护士应积极配合麻醉师,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血压、呼吸、尿量、脉搏、出血量等变化,相应的给予麻醉师合理的配合。

2.3 麻醉术后护理配合 术后手术室护士应用温盐水将患者皮肤上的血迹轻轻擦拭,然后为患者盖好被单,配合麻醉师把术中的所用药、输液量等做好记录,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在患者返回病房后,手术室护士应与病房护士交接好患者所施手术基本情况以及术后麻醉的注意事项。如有创伤性监测,应准备好特殊用品,按照无菌操作,同时应观察和及时处理并发症。

3 结论

手术室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工作环境,需要严格按照特定的工作流程进行操作,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医学知识、临床护理知识,同时还要了解麻醉学相关知识,掌握麻醉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以及麻醉意外处理方法,更好的与麻醉师进行配合,使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期。

对于进行手术患者来说,手术的安全成功与否是患者及其家属最为关注的事情,因此加强手术环节中的麻醉护理配合工作,是保障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非常重要的条件。作为手术室的护士,不仅要很好的配合麻醉师顺利完成麻醉工作,而且还要具有扎实的护理基本功、高度的责任心和冷静的紧急应变能力,同时对各类抢救设备和检测仪器应熟练操作,对、镇疼药、肌松药和抢救药要熟练掌握用法、用量,分工明确,与麻醉师积极配合,预防和处理各种在手术过程中的意外发生,切实有效的提高麻醉安全性,使手术患者成功完成手术,并成功完成手术,痊愈出院。

综上,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良好的护理配合能够提高麻醉的质量,对保障患者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麻醉护理的相关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循证护理;临床用药;应用

品分为全身和局部品两大种类。通常品在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等,使用和贮存应严格管理。由于麻醉科护理人员缺乏品的药剂学及药代动力学等相关知识,缺少对一些用药新技术的认识,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和用药不当事件不断增多,甚至因此引发医患矛盾等[1]。为此,本研究做了相关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麻醉科2014年使用品的手术患者1891例为对照组,此阶段不主动推行循证护理干预,仅做数据指标收集;2015年使用品的手术患者1895例为观察组,此阶段主动推行循证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性别、年龄及基础病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麻醉用药隐患 收集整理麻醉科近3年发生麻醉用药差错及用药缺陷所有案例,集中组织召开学习讨论会议,利用头脑风暴法、鱼骨图及根本原因分析等质量管理工具,全科所有职工畅所欲言,并予以记录。①处理医嘱的相关问题,医生护士间缺乏交流,存在医嘱执行上的遗漏;②药房领药过程中及科室药品保管的问题,药房人员发放药物出现错误,与病房药班护士核对有误;科室药品存放条件不够规范;③给药及观察中的问题,护士执行治疗过程中三查八对不到位导致用药差错;④用药安全管理滞后的问题,科室对用药差错的管理仍是处罚为主的形式,常常回避管理问题,重处罚,轻改进分析,导致差错的发生不敢上报、隐瞒不报或拖延上报等[2]。

1.3循证护理措施 对照组遵医嘱常规护理麻醉用药,观察组根据科室剖析的护理用药安全隐患,结合相关文献,制定麻醉科麻醉用药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3.1完善科室麻醉用药安全管理制度。将科室麻醉用药安全纳入科室重要议事日程,科室成立麻醉用药安全管理小组,明确各自职责。采取经济奖励措施鼓励科室职工上报麻醉用药不良事件,并及时展开讨论采取改进措施。

1.3.2加强培训及考核,不断提高护理人员麻醉用药相关知识。

1.3.3规范操作技术,保障麻醉用药各环节安全。护士必须严格执行麻醉用药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及现配现用的原则;选用合适的输液器具;详细询问过敏史;给药途径准确;防范配伍禁忌;注意给药间隔时间,维持血药浓度;注意补液速度等[3]。

1.3.4增进医务人员之间沟通交流。护士在执行医嘱中,若发现医嘱差错或有疑问时应及时与医师沟通确认或更正。

1.3.5规范病房药品保管的安全管理。并按有效期时限的先后顺序存放使用;各类品的瓶签与药名相符,标签明显、清晰;严格执行清点制度,每天清点量,每周检查药品的质量[4]。

1.3.6加强患者麻醉用药知识的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清楚物的名称、剂量、用法、时间、作用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鼓励患者参与治疗过程并对治疗或操作有疑问时提出质疑,及时反映用药后的自我感觉。另外,加强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相互沟通,以便达到对药物治疗的共同理解,从而增强患者的理解、参与和依从性,最终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目的。

1.4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麻醉用药差错和用药缺陷发生例数及发生率。用药差错是指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预防事件,导致用药不当或患者受损;用药缺陷是指患者用药前由护士核查出错误,未进入患者体内;在咨询相关麻醉专家的基础上,科室自制《麻醉医师对护理麻醉用药质量调查问卷》及《麻醉医师对护理麻醉用药质量调查问卷》,共20题,每题5分,总分100分,90分及以上为满意,每月分别向对照组与观察组30名麻醉医师及60名手术医师进行护理麻醉用药质量调查问卷,统计麻醉医师及手术医生满意度。

1.5统计方法 收集两组患者用药差错、用药缺陷及麻醉医师及手术医生满意度等相关资料数据,审核无误后数据录入Excel,用PSS 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差错、用药缺陷、麻醉医师与手术医师满意度比较,对照组1891例使用品手术患者中用药差错发生17例、发生率0.90%,用药缺陷25例、发生率1.32%,麻醉医师对护理用药满意的307名、满意度85.28%,手术医师对护理用药满意的598名、满意度83.06%;观察组1895例使用品手术患者中用药差错发生2例、发生率0.11%,用药缺陷3例、发生率0.16%,麻醉医师对护理用药满意的334名、满意度92.78%,手术医师对护理用药满意的655名、满意度90.97%,两组相比较P均

3 讨论

护士是实施医疗行为的一线人员,也是杜绝用药错误的最后关口。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护理品的使用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管理措施,科室护理用药安全管理小组的督导作用改正了过去常规护理质量检查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全科加以重视并纳入科室议事日程,积极持续改进。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麻醉用药护理工作中采取循证护理综合干预措施,积极分析近些麻醉用药护理差错及缺陷案例,查询文献,在咨询相关麻醉专家的情况下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切合实际的一系列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降低差错及缺陷发生率,提高医师满意度,进而保障医疗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就医质量

参考文献:

[1]安国彦.2010~2012年某院患者品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5(16):3347-3347,3350.

[2]唐辉,侯宁.医院用药差错的系统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3):256-261.

麻醉护理的相关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麻醉科医护人员;锐器伤;干预

近年来有关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害及防护问题已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可对于麻醉科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伤害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本人对我院16名麻醉科医护人员近年来发生锐器伤状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管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16名麻醉科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年龄28~48岁,平均38岁。工作年限4~18年,平均工作年限8年。学历:硕士研究生4人,本科8人,大专3人,中专1人。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法,内容包括:有无发生锐器伤;发生损伤的具体环节;麻醉科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包括进行高危操作时有无戴手套、受伤后的处理情况、有无向科主任或护士长报告等。发放的调查问卷16份,回收有效问卷16份,有效率100%。

2 原因分析

2.1 锐器伤发生的情况 在16名调查对象中有8人发生过锐器伤,发生率50%,发生锐器伤的次数为1~3次,其中65%的人被污染锐器损伤。

2.2 锐器伤发生的具体环节

2.2.1 参与操作的麻醉科医护人员没有及时、 规范地进行废弃锐器处理,而且废弃锐器处理时操作不规范,如用手回套针帽或分离针头 、用手直接抓取皮肤缝针或破皮的尖刀片等,导致误伤。

2.3 麻醉科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 本次调查显示,麻醉科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仍然较薄弱,有12.5%(2/16)的人在进行高危操作时未戴手套;有31.25%(5/16)的人在锐器伤发生前不知道患者有无血源性传播疾病;4名发生锐器伤的麻醉科医护人员存在发生锐器伤后伤口处理不规范现象,仅有37.5%(3/8)的人发生锐器伤后向科主任或护士长报告。

3 对策

3.1 加强麻醉科医护人员的岗前培训,提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 麻醉科是麻醉手术患者的必经场所,各类疾病、 病毒的密度相对较高,近年来出现较多手术患者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病毒(HIV)携带者,麻醉科医护人员在麻醉或穿刺操作后整理穿刺包敷料及锐器物品过程中,极有可能被HBV或HIV携带者的血液污染的注射或穿刺针头、 皮肤缝针、 破皮尖刀片等锐器损伤。据文献报道[1],某医院14名卫生员上岗前进行了体格检查,均为健康无HBV携带者,工作期间相继6名卫生人员感染了HBV。麻醉科医护人员也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并往往忽视职业安全防护。因此,应加强对麻醉科医护人员的岗前培训,并将职业安全防护知识作为考核的重点内容,通过严格、正规的刚前培训与考核,强化麻醉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

3.2 建立健全职业防护管理系统,实施有效的管理对策麻醉科应制定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以及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建立职业暴露登记、报告管理制度,如发生锐器伤需应用预防药物治疗,科主任或护士长要做好跟踪观察,定期督促受伤的同事抽血检查,以免影响治疗效果。科室尽可能为大家提供充足的,易取的、 安全性能较好的防护用具如乳胶检查手套 、防护眼镜等。医院还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对无抗体仍未注射乙肝疫苗的医护人员应组织其进行注射,降低其对疾病的易感性。

3.3 加强麻醉科医疗废物的管理,制定安全可行的操作程序首先,强调禁止用手分离污染的针头 、穿刺针和注射器,禁止用手直接弄弯或弄直针头,禁止用双手回套针头帽,严禁用手直接抓取锐器,在进行高危操作前应了解患者有无血源性传播疾病,使用后的锐器应立即丢弃至利器盒内。一旦发生锐器伤,应按规范处理伤口,首先在伤口周边轻轻挤压,同时用肥皂水和自来水进行冲洗,然后用碘伏消毒并包扎伤口,及时报告科主任或护士长并登记,同时到医院感控科备案,视患者的检查结果,必要时注射人体免疫球蛋白。

麻醉护理的相关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麻醉安全管理 忽视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1-0139-03

1. 前言

现代麻醉学至今已经有100多年历史,随着对疾病认识的加深,各种先进监护设备的出现,世界范围的麻醉安全大大改善[1]。麻醉的质量是保证手术效果和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技术措施。而麻醉的安全管理对于保证麻醉的质量是极其重要的,由此可见麻醉安全管理在实施手术中的重要意义。麻醉安全管理应该致力于保证麻醉的质量、保证手术的效果、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患者满意度。伴随着手术的难度增加以及手术范围的扩大,麻醉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工作的范围也日益拓展,麻醉师的工作压力也随之不断地加大,风险责任也日益增加。在这种大环境下,与麻醉学科相关的麻醉安全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麻醉界、医疗行业甚至是社会各界对于麻醉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都在不断提高。麻醉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已经不容忽视。只要是实施手术,必然会面临着出现意外以及风险的可能性。这是导致麻醉工作本身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在麻醉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其安全性管理、强化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水准,采取各项可行的措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性。

2. 麻醉安全管理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现代麻醉学的发展已经有一个世纪的漫长历史了,不论是基础理论的研究、还是麻醉人才的培养,先进仪器设备的出现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

2.1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不够细致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不细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术前探访的质量不高。麻醉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前的探访是一个极其必要和极其关键的环节,主要是对患者的既往病史、体格检查阳性体征及特殊检查等做一个整体与全面的了解。但是,很多麻醉医生对于患者的术前探访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术前探访不仔细,因此对于手术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足够的准备。这些准备工作的不到位很容易形成手术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第二,很多工作人员对于麻醉知情同意的具体含义缺乏足够的了解与重视。麻醉医生在让患者及其家属签订麻醉知情同意书之前必须要严格遵守工作的流程,注意向患者提供正确与合理的信息,运用自身极其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高超的麻醉技术增加患者手术成功的信心,减少患者的焦虑感和不适感,在各方面与患者达成共识,以使患者可以较好的配合治疗。但是,这一项工作的执行还是很不利的,很多麻醉医生不够重视或者采取不合格的工作流程。有些麻醉医生选择了口头知情同意。当遇到意外发生的时候,这样极易引发医患纠纷。第三,手术相关的物品准备不充分。麻醉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意外发生,因此我们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准备好充足的药品。在做硬膜外麻醉、 臂丛麻醉及静脉复合麻醉时, 没有准备好抢救物品, 如气管插管、 喉镜、 心肺复苏药物等, 以至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因准备不充分而手忙脚乱或者耽误治疗时机影响救治,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术前没有认真检查麻醉机及其管路, 致使术中出现回路漏气、 钠石灰失效等。

2.2麻醉记录缺乏科学性与严谨性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该重视麻醉记录的书写规范与书写质量。如果在日常的工作中麻醉记录书写的质量与规范不能保证, 在以后发生医疗事故时,往往会导致责任难以界定和自身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因为不完整和不充分的麻醉记录不能够作为相关证据。即使在实际的手术过程中没有麻醉差错,患者所出现的问题与麻醉过失无关,但是在缺乏足够相关证据的时候,在法律上仍然会被界定为麻醉过失。

2.3手术中和手术后思想过于放松

在手术中很容易出现诸如呼吸抑制、阻滞平面过高、气管插管脱管或接头脱开等情况,这些情况极易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此时,如果麻醉师不在现场,或者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及时的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这些时候都是很容易出现抢救危机的时刻。还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在用药前没有进行认真的核对与检查,致使用药错误。另外,手术后观察不仔细在送回病房的途中也很容易出现意外。有些患者在实施手术时进行的是全麻,自主呼吸需要在手术后一段时间才可以恢复。在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之前切忌过早的盲目拔管,避免出现严重缺氧。面对一些特殊患者时,更应该密切注意,在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避免出现血压过低的情况。

3. 做好麻醉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

3.1加强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麻醉医生要将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向患者作出详细的介绍,并且要求患者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确认。但是,这种告知也应该遵循一定的限度,对于那些发生几率很小的并发症,或者那些没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便没有必要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对于在实施麻醉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各种风险,都应该予以详细的解答,必要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统计学资料作为依据加以更加详细的说明。当手术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时便可以对情况进行灵活处理,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此时所采取的麻醉措施和治疗措施可以不经过患者的及其家属的知情与同意。这种情况在法律上是受到保护与允许的。此时,医生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修改知情同意的具体内容,但是这些内容都应该在相关的材料中加以记录与说明,并且要及时的告知医院的法律权益保护人。

3.2保证麻醉记录的可使用性

麻醉医生要加强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手术操作、用药等环节的操作严谨性与科学性,还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另外,病人生命体征变化、气管拔管等情况都应该在记录中有所体现,并且这些记录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保证记录的真实性和及时性,有效性和科学性。一些描述性的信息记录也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在手术后同样可以补充。一旦有意外事件发生,不管结果是否对患者造成伤害我们都应该作好记录。

记录的结果要保持客观性,不应该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恐惧、激动或者他人的暗示等外界作用。记录的内容也可以包括在场的其他人员的意见等。麻醉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是极其重要的,应该保持其原有的清晰度与完整性。因为,这是处理医疗纠纷和进行事故鉴定的有力的举证材料和强大的法律依据。同时,也是提高麻醉的质量,保证手术的效果,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医疗事故处理中,修改过的麻醉记录是不能够对指控进行有效辩护的。当麻醉记录的内容出现缺项时,应该及时的予以修正或者补充,此时应该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原则,要有修改的时间记录和相关人员的签名。

3.3注重手术后的观察与探访

手术过程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麻醉师工作的终止,即使是患者在手术后已经完全清醒麻醉师的工作也还没有结束。术后观察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由于麻醉师的疏忽大意和对于术后探访工作的忽视,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等意外情况的实例屡见不鲜。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术后的观察与探访。

3.4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麻醉师要具有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具有很强烈的敬业精神。同时,麻醉师还应该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及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争取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同时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另外,麻醉师还要从思想上重视术前访视,在手术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了解,对手术的大小及难易程度、手术中对麻醉的特殊要求等做一个完整的规划,制订完善的麻醉预案,充分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各种防范和处理措施采用合理的麻醉方法,慎重选择物,最大程度减轻麻醉对患者的不利影响。麻醉医生要从内心深处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与相关的操作技能,掌握相关临床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和处置问题的能力,避免差错事故,以赢得广大群众的重视和支持、外科医生的理解和配合。

4. 结语

麻醉医生应该牢牢记住无论手术的大小,麻醉工作都不应该放松。任何一个手术和任何一个操作,只有需要麻醉便都会存在风险和意外情况。即使是在麻醉的方法非常简单的情况下也仍然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麻醉人员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麻醉工作的重要性,从行动上积极地做好麻醉工作。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和技术素养,增强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感,保证麻醉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手术质量。

参考文献

麻醉护理的相关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手术;麻醉;护理体会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和现代护理的不断发展,对手术室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士不再是单纯的台上的器械配合及台下的巡回,对麻醉工作的配合也是衡量手术室护士业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已经成为麻醉及手术成功的必要前提。手术室护士在围麻醉期不仅要求掌握各种护理技术,做好麻醉前、中、后的准备及护理工作,而且要懂得麻醉基本知识、原理,以便更好地完成和麻醉医生的配合,协助麻醉医生处理麻醉过程出现的各种情况,保障患者安全,顺利完成麻醉手术工作。下面结合手术室工作多年的经验浅谈围术期麻醉护理体会:

1 麻醉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手术作为重大的心理性、躯体性应激源可通过心理上的疑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动,从而造成心理和躯体的不适,甚至导致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 这些反应如过于强烈,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会直接干扰麻醉和手术的正常进行。一般病人不了解有关麻醉知识,多有紧张、恐惧心理。因此,麻醉前探望病人时,根据其病情,掌握其主要病情的心理特征,与病人交谈时态度要热情、诚恳,向患者介绍自己是手术、麻醉时的护士,通俗易懂地介绍所使用的麻醉以及需要患者如何配合,麻醉时的感觉以及麻醉所产生的效果,使患者对麻醉有初步认识,做到心中有数。

1.2麻醉前用药:根据医嘱协助配药,配好的药品应标明药名、剂量、浓度,并在针头上套好原药安瓿,整齐地排放在无菌治疗盘中,以便备用。常用鲁米那、阿托品、杜冷丁、冬眠灵等药物,以达到镇静、止痛、降低基础代谢,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及神经反射的应激性,减少麻醉用量,预防和对抗某些的不良反应或中毒。因此,麻醉用药后注意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情况。

1.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嘱其排空膀胱。嘱患者除去身上的装饰物,摘除活动假牙,帮助病人更换手术衣裤。给予术前用药后,将病人接人手术室或用推车接病人进入手术室。病人接入指定手术单位后,首先要查阅病历,认真核对病人的姓名、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法。了解病情及各种化验单、皮试结果、术前用药、禁食、禁饮情况等。

1.4 手术室的环境准备: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维持病人正常体温的基本保证。室温过高、相对湿度过低时,患者可有口唇、呼吸道黏膜干燥,干渴难忍的感觉,同时明显增加不显性失水量。室温过低时,不仅引起寒战等不适,而且可造成凝血功能障碍、苏醒延迟、免疫功能下降、心律失常等,采用吸入麻醉后亦易并发肺部感染。故手术时护士应根据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做好适当的调节,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D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 一50%,所输液体尽量要经过加温处理,尤其儿童和老年人尽量常规下体温监测。

2 麻醉中护理

患者入室后,手术室护士应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喧哗以及给患者心理上造成不良刺激。麻醉实施前手术室护士应向患者解释并协助麻醉医生摆好实施麻醉的正确,以便于麻醉顺利进行,这是使麻醉及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患者麻醉后,由于全身或部分肌肉松弛,运动及感觉消失,保护性反射也已消失,患者失去自身调节能力,因此的变化可导致呼吸和循环等生理功能紊乱。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及脉搏等变化及时分析判断,及早发现病情动态随时配合麻醉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理。此时根据麻醉师的要求帮患者摆放,以既符合手术操作需要,又不影响生理功能且舒适为原则,各种支撑物的安放位置、着力点和固定点,应不妨碍呼吸动作,不影响静脉回流,无软组织及神经受压或牵拉,同时保护好各关节部位。术中如果患者清醒,应经常询问患者的感觉,必要时调整患者肢置、按摩受压部位等。

3 术后护理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后或者麻醉中辅助药应用过多或用量过大均会导致病人苏醒延迟,为维持呼吸道通畅常将病人头侧向一侧以利于口腔、鼻腔内分泌物排出,必要时应进行吸痰处理。

3.2 确保病人安全:麻患者在术后苏醒过程中,都有交感神经兴奋性症状,同时绝大多数病人对气管导管的刺激不能耐受,而出现呛咳、躁动、挣扎等痛苦表现。此时巡回护士要守护在病人身边,必要时正确使用束缚带固定病人的肢体,防止病人因躁动而导致坠床、导管脱出等不良后果,避免训斥或强行制止。待病人完全清醒后与术者、麻醉师共同护送回病房或ICU,与病房护士认真做好各种管道及生命体征的交接班,并告知患者家属术后及注意事项。

克服患者的抑郁反应 根据手术患者的性格、年龄、体制的差异以及术前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主动地给予不同的心理援助,可以通过患者的语言,掌握他们的生理需要,合理及时给予解决。对于他们提出手术方面的问题,在治疗原则下,给予科学的解释,使他们正确认识疾病及术后一些不适感。消除一些不必要的疑虑,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术后治疗,坚定健康信念,争取早日痊愈出院。

3.3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术后患者非常重视维护自己的治疗成效。积极避免出现新的意外。护理人员在各项工作中应满足其需要安全的心理,做到五心即热心、关心、精心、细心、耐心,以取得患者的信任。确保饮食富有营养,以保证体力,迅速恢复。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的密切配合是确保手术麻醉工作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手术室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娴熟的应急能力,随时和麻醉师一起积极地预防和正确地处理意外情况,从而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高效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倩,曾小燕. 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mini-PCNL病人焦虑情绪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