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麻醉医学论文

麻醉医学论文

麻醉医学论文

麻醉医学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臂丛神经麻醉下中医肩关节松解治疗肩周炎体会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又称冻结肩、粘连性肩关节炎、五十肩等,该症多由于肩关节软组织病变,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的慢性疾病。多见于50岁左右的人群,临床治疗多采用理疗、药物等方法,我科自2008年以来采用神经麻醉下中医肩关节松解治疗肩周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12例肩周炎患者,男46例,女66例,年龄41~70岁,平均55岁;病程3~20个月,左肩68例,占60.71%;右肩37例,占33.04%。双肩同时患病7例,占6.25%。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采用臂丛神经麻醉下中医手法松解关节治疗肩周炎;对照组56例采用推拿治疗。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

1.2 诊断标准 病程3个月以上,患者肩部疼痛,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重,患肩内旋、外旋均<40度,外展<70度。经药物、物理等治疗1个月以上,效果不佳。排除骨质疏松、骨肿瘤、骨折等病。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患者坐位或仰卧位,医者立于患侧药学论文,用揉法、拿法、滚法,放松患侧肩部肌肉,按压肱二头肌长肌腱沟,揉按肩井、肩隅、秉风、天宗、肩贞、肩内陵、曲池、合谷等穴;以肩关节为轴心,用环转摇肩法,使肩关节做被动的顺时针、逆时针的环转摇动,幅度逐渐增大,以患者能忍受为度;用拿、揉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放松肩部,滑利肩关节,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5次为1个疗程。

1.3.2治疗组 患者取仰卧位,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1~1.5mg/kg,以1.5%利多卡因于患者肌间沟入路作臂神经丛阻滞麻醉,麻醉起效后一手按住肩部,另一手握住上臂内外旋转肱骨头,尽量后伸和内收,手法应由轻到重,反复多次,直至肩关节活动度达到正常范围。手法松解时要注意后伸<40度;上举<170度;外展<80度;内收<30度;水平旋前<6O度。松解完毕后吸尽关节腔内积血,并在关节腔内注入局部封闭药曲安奈得40mg。卧床休息6h后开始采用棍棒、攀墙等辅助锻炼。每次20min以上,每天3~5次。双肩患者应单边治愈后再治疗另一侧。

1.4疗效标准 优:肩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无疼痛,肩外展达90度;双臂上举,中指尖高度差为0;患肩内收、内旋、屈肘,第二掌骨头可以达到T10棘突水平以上。良:肩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改善,活动时疼痛减轻:肩外展大于75度,双臂上举中指高度差小于5cm;第二掌骨头触及L2棘突水平以上。差:治疗后功能无明显改善。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率的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64%优于对照组78.57%,差异明显(χ2=6.24,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总有效率%

治疗组

56

35

18

3

94.64*

对照组

56

16

28

麻醉医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麻醉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31-0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医学专业毕业生完成院校教育之后,在经过认可的培训基地中,以住院医师的身份,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规范的培训[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为了提高临床医师队伍的整体机能水平,从而提高医疗质量,更好的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2]。住院医生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医师的有效途径,是专科医师培训的必备前提和基础[3]。自2010年上海市卫生系统统一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我院麻醉科成为麻醉科基地之一,至今已连续招收3届麻醉科基地住院医师,并已有一批住院医师顺利出站。本文将对如何提高麻醉科基地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质量进行初步的探讨。

1.问题与现状

目前我科已招收3批基地住院医师共23人,详见表一,其中包含本科学历、硕士学历和博士学历等不同学历层次,同时麻醉科专业毕业的仅占39.1%(9/23);院校教育中麻醉学相关课程理论课时仅有10-15学时,临床见习仅4学时,大部分基地住院医师麻醉相关理论基础薄弱;而在毕业前的实习中麻醉科仅作为选修的科室,不是每一个医学生都会选择,同时实习的时间仅为2周10天的时间,导致基地住院医师的临床操作技能比较薄弱。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合格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这些前期理论知识和实践基础还远远不够。麻醉学涵盖的范畴非常广泛,包括了诸如麻醉解剖学、麻醉生理学、里学、麻醉设备学、临床麻醉学、疼痛学及危重病医学等,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更是牵涉到如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同时要求对于手术各科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熟悉各种手术的大致情况以便于与手术医师的良好协作。在掌握广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对于临床操作技术也有很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麻醉医师必须熟练掌握气管插管等气道保护技术,深静脉穿刺埋管技术、动脉穿刺埋管技术、硬膜外穿刺置管技术、蛛网膜下腔穿刺技术以及各种神经阻滞技术,而目前B超等影像超声技术也在麻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对我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原则上博士培训1年,硕士培训2年,本科培训3年。面对以上种种教与学的矛盾,如何在1-3年之间提高我们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这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与提高。

2.研究与实施

为了阐述的方便,将整个培训过程人为的分成若干个阶段,但这些阶段也是相互交叉,彼此间没有实际的时间分界线。

第一阶段:培养麻醉科临床工作思路

做每一件事都有各自相应的先后顺序,临床麻醉工作也不例外,高效安全的开展麻醉工作离不开有条不紊的逐步实施每一个步骤。在刚进入麻醉科时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逐步熟悉各项麻醉操作技术的操作流程,麻醉从开始到结束所有过程步骤,对于新进麻醉科住院医师快速熟悉麻醉工作,更好地进入临床工作状态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比如要为某个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就必须在术前了解患者病史、进行相关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辅助检查,排除麻醉禁忌;麻醉实施前做好物、插管所需各项设备的检查准备、麻醉机、监护仪等的检查准备;麻醉实施时诱导插管等操作;手术过程中的麻醉维持;手术结束后麻醉复苏;复苏后患者的转归;术后的镇痛等。在麻醉实施前都应该通盘考虑这些步骤,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保证临床麻醉的安全。假如思路不清、盲目实施,就可能在诱导时才发现患者存在禁忌如频发室性早搏,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血管意外,对患者造成伤害;又比如完成气管插管后才发现麻醉机没有检查,麻醉机不能正常工作可能造成患者缺氧等。因此在开始阶段需重视工作思路的养成,熟悉掌握相关流程。

第二阶段:培训各项临床技能

麻醉科作为临床科室,有很多临床操作技术需要我们学习与掌握。早日掌握临床各项操作技术也能增强新近住院医师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有利于他们的成长。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从简单的操作开始逐步培养动手能力和手感,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以后复杂操作技术的学习,开始阶段挑战难度高的技术如困难气道等,可造成新进住院医师的畏难情绪,产生负面的心理负担,对其成长不利。每一项操作技术的掌握都离不开自己实际操作,而一定的操作次数是操作成功的前提。Kopacz等[4]研究发现蛛网膜下腔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在实际操作45-60例后可达到90%的成功率,显著高于操作20-25例的成功率。在开始学习阶段注重各项操作的规范性及其操作要领,严格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操作有助于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操作失败时带教老师和住院医师一起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不断完善。比如在经口气管插管时严格遵循将舌推向左侧可更好的暴露声门、提供最佳的视野;向上向前提拉咽喉镜,可避免损伤患者的牙齿。因此在培训操作技能时应遵循由易到难、规范操作,并保证一定的数量。

第三阶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麻醉学既有广博的理论知识也有大量临床操作技能,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这一过程其实不仅仅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也贯穿于我们整个麻醉工作生涯中,也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真正体现。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逐步的积累。开始阶段可根据第二日所需实施麻醉的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理论学习,第二日麻醉实施时将理论与实践互相对照,可以促进理论的理解同时也知道不同操作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对操作要领有实际的体会。比如针对小儿麻醉可预先学习相关的小儿禁食禁饮规定,麻醉诱导药物药理,液体补充等的理论知识,实施麻醉时回忆相关的理论指导临床,相互印证,可加深理解与记忆,可让新进住院医师较快的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麻醉医师。在住院医师自学的过程中,带教老师可实时指点,同时我们科室在科主任的统筹下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小讲课取得了很好地效果。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不断扩展知识面,不断学习相关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不断关注新的知识和技术,争取做到基础扎实、操作过硬而又与时俱进的新型麻醉人才。

第四阶段:全面提高初步具备上级医生指导下完成麻醉的能力

经过上述阶段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新近住院医师逐步掌握临床麻醉的基本操作技术、相关理论知识,熟悉麻醉的操作流程。这一阶段带教老师可以在自己的监控下逐步放手,让新进住院医师独立完成麻醉,针对麻醉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点评和指导,使其操作更规范正确。在麻醉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启发性的提问,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给他们创作独立思考的机会,提高独立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是在带教老师的监控下完成的,一旦住院医师没有及时解决,带教老师可及时提供帮助并指点,在保证临床麻醉安全的前提下又提高了住院医师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术中高血压、低血压、早搏等可让住院医师先提出解决方案,在带教老师认可情况下实施,通过临床实施后达到的实际效果可加深对各种心血管活性药物的药理特性的理解,进一步熟悉他们的实际药理效果和相互间的不同点和优劣,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这样在带教老师的帮助下,在保证麻醉安全的前提下,住院医师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不断提高解决麻醉实施过程中实际碰到的问题的能力,全方位提高使自己初步具备独立完成麻醉的能力。

3.结语

通过以上四个阶段的培训学习,使得麻醉科新进住院医师在理论知识、实际临床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大幅度的提高,使得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具备了独立完成麻醉的能力。这不但提高了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同时也使得麻醉科住院医师步向思路清晰、理论扎实、操作过硬的合格麻醉师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晓枫,梁万年. 医学教育学制学位与专科医师的培养[J]. 心肺血管病杂志,2006,25: 125-126.

[2]林岚,余杨,黄震,等. 浅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J]. 西北医学教育,2009, 17 (5) : 1030-1031.

[3]张爱莉,薛迪,沈昭在.上海市医师专科培训的可行性调查策略研究[J].中国医院信息,2002,6(10):3539.

[4]Kopacz DJ, Neal JM, Pollock JE. The regional anaesthesia ‘learning curve’. What is the minimum number of epidural and spinal blocks to reach consistency? [J].Regional Anesthesia and Pain Medicine 1996; 21: 182-90.

作者简介:

麻醉医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临床麻醉学;临床带教;教学改进;质量提高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031-02

临床麻醉学包括临床麻醉、重症监测与治疗、心肺脑复苏和疼痛治疗等内容,麻醉科工作范畴不断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拓展[1]。不断培养麻醉专业优秀人才,提高麻醉质量、手术质量,为手术期病人的生命安全提供质量保障,是每个教学医院麻醉科医师的职责[2]。本文就麻醉学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供今后在教学中参考,从而提高临床麻醉学的带教质量。

一、临床带教中的体会及存在的问题

1.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麻醉科是这些工作的承担者之一。近年,麻醉学硕士研究生、规培人员及进修学习的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加之临床医学专业的实习生,这些人群学习背景不同,来源地不同,因此,需针对不同实习人员的专业背景和基本情况,制定出“大同小异”的带教计划。

另外,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麻醉专业实习生应完成的学习目标有:麻醉前访视及用药;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及制定麻醉计划;麻醉实施及术中管理;掌握麻醉特色技术;心肺复苏;使用麻醉设备及处理一般设备障碍;术后镇痛[3];培养沟通能力。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善于思考、喜于交流的积极性。指导老师需“因材施教”,耐心指导和帮助学生去实现学习目标,并对学习的效果进行定期抽查、考核。

2.理论结合实践,重视实习思想的转变。(1)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由于理论学习与临床实习之间时间跨度大,而麻醉专业的实习又是一门对动手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要求较高的临床学科。因为理论学习阶段的操作对象多停留在模拟设备,所以学生刚开始实习时,好奇心和新鲜感会导致学生爱动手,重操作,但不能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甚至有时候会出现错误的操作。(2)加强医德教育。树立“厚德载医”的医疗观念,把医德教育贯穿于临床教学的全过程[4]。进入实习岗位,要尽快转变思想。在实习的过程中,带教老师要对学生进行麻醉科医师职业道德教育,教会学生关爱患者,设身处地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老师应以身作则,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例如进行访视或检查时,态度和蔼可亲,微笑面对,首先做自我介绍,如:您好,我是您的麻醉医生,现在来了解一下您的情况。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做耐心解释,消除患者手术前顾虑。在临床医疗操作的过程中,从患者身上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时,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通过医学生与患者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临床实践的目的。

3.强化岗位责任感,培养临床应变能力。(1)增强老师的带教意识,强化学生的岗位责任感。“传道、授业、解惑”自古以来都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热爱医学事业和教育事业。学生刚进入实习岗位,对临床比较陌生,会感到胆怯甚至无从下手,作为带教老师应富有责任感,耐心指导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当然也存在有些带教老师并不愿意接受教学任务,不主动带教或者敷衍了事的现象,甚至有的带教老师把学生当作“跟班”,让学生做自己的私事,或单纯地从事麻醉病历书写、开处方等辅助工作,而不进行临床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传授,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恶劣的影响,容易使学生积极性受挫。(2)就业和考研也对临床实践教学产生很大冲击[5]。许多医学生为了适应人才市场的竞争,选择继续读书,必然导致精力分散,不能安心实习。特别是在实习后期,学生参加各种考研辅导班或招聘会,个别学生甚至以考研、找工作为借口,迟到、早退、旷课,实习质量难以保证。所以,有必要增强老师的带教意识,强化学生的岗位责任感,要求学生不能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确实要离开时必须征得老师的同意。只有处理好学生的实习与升学或者找工作的关系,才能保证实习质量,又能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3)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和冷静果断的职业素质。麻醉学是一门对理论和实践要求都很高的学科,操作风险高、对设备依赖程度大。麻醉医生每天面对的都是情况复杂的手术患者和需要急救复苏的患者,许多异常情况可能随时发生,这就要求麻醉医师除了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扎实的临床业务能力之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由于实习生对临床的操作训练较少,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指导老师耐心引导他们,注重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及职业素养,强化临床操作训练。

4.重视麻醉安全教育。麻醉技术是一项高风险的医疗技术,麻醉安全问题是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和麻醉医师共同关心的头等大事。因此,必须强化学生的麻醉安全意识。反对“重操作”、“轻管理”现象,即把兴趣或者重心放在麻醉实施上,而疏于监测和术中管理病人。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带教老师要时刻对学生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在麻醉过程中严禁擅离职守、严禁看书玩手机。

二、对教学改进的思考和建议

1.集中授课,全面了解基础理论和技术。采用集中授课的教学模式向学生详细介绍了麻醉科的规章制度、工作范围及人员安排等等,让学生尽快适应科室的学习和工作,实现实习思想的转变。

针对不能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学生,我们还安排了麻醉专业基础知识的培训,包括麻醉前访视及评估、麻醉方法的选择,常用物的选择和使用、常用麻醉方法的实施、麻醉基本操作、麻醉常见并发症的处理等,使学生能尽快熟悉相关专业基础及临床理论。我们在工作前可以指定一些理论知识让学生复习,在工作中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最后通过临床实践再进行深刻讲解。这样有利于同学们在临床实际操作中不断巩固已经掌握的麻醉理论,提高麻醉质量。上述措施在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健全临床带教组织和管理制度。提高教学的质量依赖健全的临床带教组织、完善的管理制度。例如,形成分级带教管理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设置监督制度及考核奖惩制度。首先为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制定固定的指导教师,由院内科教部门监管,把临床带教纳入医院的年终考核体系,并安排一名督导老师专门对带教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对医学生所在科室实习计划的完成情况、医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检查和综合考评,评选出一部分优秀的临床带教老师和优秀实习生,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增强临床医生的带教意识。

3.临床麻醉学技能示范教学。针对刚进入麻醉科的实习生,绝大多数人未进行过临床麻醉相关的操作,难免产生畏惧。指导老师可以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临床麻醉学教学示范,重要操作可手把手进行示范,并细致地介绍操作过程、操作难点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另外,在临床教学结束后,老师要布置一些讨论作业,要求他们利用课本、文献、网络等查询相关信息,再抽出一定的时间对病例进行讨论。讨论的同时,结合临床病例,能够达到加深学生印象、强化理论的效果。经常组织病例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对教学示范中学到的东西进行充分理解和吸收。另外,营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双向互动,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

4.应用现代设备、多媒体等优势教学。针对医学生的特点,可以更多地应用影像、动画、挂图、模拟教材等方法,增强学生的感官感受,给学生以发挥思维想象的空间。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实验室的气管插管模型、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技术、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的实施等,使学生对麻醉前沿的发展有一定了解,而且增加了实习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会现代化麻醉的魅力。

三、结语

必须高度重视临床实习质量,并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麻醉学科的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朱秋峰,袁红斌,蒋京京,叶军青,石学银,王来根.麻醉科进修医生临床带教的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6,15(4):261-261.

[2]张蓬勃.麻醉学科临床带教体会和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5):961-963.

[3]叶茂,徐颖,柏林,徐红珍.麻醉专业毕业生的技能目标与实现策略[J].医学教育探索,2004,3(2):48-49.

麻醉医学论文范文第4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2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23-01

医疗纠纷是困扰临床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探讨专科医疗纠纷的敏感因素已成为专科建设的重要内容。笔者根据临床工作经验,总结麻醉科常见医疗纠纷的原因,并展开讨论、分析,希望能引起共鸣。

1 可能引起麻醉科纠纷的原因分析

1.1 局麻、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

1.1.1 麻醉者不熟悉手术病患的病历、各项检查结果,盲目麻醉。

1.1.2 用药的剂量、方法不当,尤其是对老年、儿童、身体状况欠佳,高敏性或特异性体质,解毒功能低下的患者,剂量、速度适用不当。

1.1.3 局麻药掺入肾上腺素浓度过高致局部组织坏死。

1.1.4 颈丛阻滞或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造成全脊麻。

1.1.5 臂丛阻滞造成气胸。

1.1.6 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发生断针、折管。

1.1.7 感染。

1.1.8 局麻患者因精神紧张而致晕针、虚脱、惊厥、癔病发作、高血压脑病发作。

2 全身麻醉

2.1 用药量过大,麻醉过深造成不可逆状态。

2.2 术后复苏或复苏不全,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2.3 静脉麻醉误入动脉造成肢体坏死。

2.4 吸入性全麻药损伤咽喉、上呼吸道、眼。

2.5 麻醉术操作失误致严重后果。

2.6 出血性休克、血管栓塞、药物过敏及其他原因的猝死。

2.7 麻醉过程中擅离职守。

2.8 急诊手术饱腹患者呕吐窒息。

2.9 气管插管按常规操作出现牙齿脱落、鼻出血、唇出血、喉头痉挛,喉头水肿,声门损伤,支气管痉挛。

2.10 肌松药高敏致长时间无呼吸。

2.11 按无菌技术和消毒要求操作仍有术后感染。

2.12 麻醉过程中的各种穿刺、插管按常规操作仍发生并发症。

2.13 人工冬眠过程中发生心室纤颤、人工冬眠合剂用后体表出现结节包块,复温期皮肤烫伤等并发症。

2.14 低温麻醉已按常规操作,仍发生心律失常,体温过低,低血压,寒战,冻伤,反应性高温。

2.15 体外循环发生的难以避免的并发症。

2.16 术前不访视患者,没有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

2.17 没有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缺少很好的医患沟通和告知义务。

2.18 违背麻醉术常规操作失误,对麻醉深度观察不够仔细。

2.19 不认真查对,认错、用药剂量、途径错误。

2.20 麻醉监测、麻醉管理不严密,对术中麻醉并发症不能及时诊断或诊断失误,处理不当或处理错误。

2.21 手术结束时对患者放松观察。

2.22 在患者呼吸、循环功能恢复没有达到要求时,急于送回病房。

2.23 患者送回病房时,麻醉师没有向患者家属、值班医生详细认真交接。

2.24 对全麻或急危重患者,麻醉师未能亲自护理,过早拔除气管插管。

2.25 对患者的药物过敏史没有认真地了解,做过敏试验的没有按规定试敏。

3 应对措施

3.1 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尽快建立麻醉专科医师培训体质,强调准入制度。我国目前专科医生培训体质尚处于探索阶段,许多麻醉医生不是医学院校麻醉专业毕业,不少医生进入麻醉领域后,不能得到系统的麻醉专科理论培训,对麻醉领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还不是十分清楚,理解片面。所以,首先应尽快建立专科医生的培训制度,人才和技术准入制度;其次要加强目前已经从事麻醉专科医生的专科理论学习,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规范临床诊疗行为,特别要重视内,外,妇、儿科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及时补充专业知识的空白点。

3.2 具备良好的医德和过硬的技术。

3.3 麻醉科的设备应达到标准。

3.4 认真执行麻醉知情告知制度。

3.5 严格对品的使用和管理。

3.6 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学习,提高法律意识。

3.7 重视医疗文书的书写管理。

麻醉医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临床麻醉学 多模式教学方法 临床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202-02

临床麻醉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同时它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麻醉医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具备过硬的临床技能,因此,临床实践教学在麻醉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既能巩固和加深理解理论知识,也能训练扎实的临床技能。现在我国对临床麻醉学见习教学方法仍旧采用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们对医学生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麻醉学教学的需求。我院对48名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的临床麻醉见习进行了多模式教学带教尝试,现将教学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名本校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随机分为两个组,传统教学组(n=24):理论授课结合麻醉临床见习。多模式教学组(n=24):案例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联合模型训练结合麻醉临床见习。

1.2 方法

1.2.1 传统组教学方法

传统实践课采用经典的教学模式,即先由教师示教,然后学生练习,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考核评价的3段式教学法。

1.2.2 多模式教学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完全模拟麻醉科医生的工作流程,在见习前一天,由带教老师选取典型的需要行手术麻醉的病人作为见习的病例,由老师指导,同学们自行术前访视病人,制定完善的麻醉计划,并在第二天的见习中观察带教老师是如何实施麻醉的。

(2)问题式教学:带教老师根据临床经验结合现有的病例,设计一个与术前访视病例相关的PBL,要求学生利用教科书、图书馆的专业杂志书刊、互联网等途径,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向教师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咨询、也可以将重点细化,组内相互协作查阅资料来解决问题。在讨论中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以及见习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包括麻醉前访视与评估麻醉方法的选择麻醉实施及麻醉管理)进行交流及探讨此过程中带教老师负责掌握讨论进行的深度及时间,最后由教师进行分组总结。

(3)模型训练教学:麻醉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很多的临床操作技能和创伤性操作。手术麻醉见习完后,对基本的技能有了基本认识后,由带教老师将学生分为6组,每组4人,先集中由带教老师在模拟系统上进行讲解示范,然后各组学生练习,带教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练习结束后各组选取1名代表,教师及学生通过对几名代表的操作评价发现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以加深印象,巩固所练习的技能操作,并在课后进行了气管插管术和心肺复苏的比赛,这样经过反复练习,强化记忆,牢固掌握全部

1.3 教学效果评估标准

分为两个方面:技能操作考核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和学生对改革后教学方法的评价。技能操作考核和理论考试成绩采用统一评分方式,满分100;而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则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问卷自制,学生对调查项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选择满意中立及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教学方法评价采用c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理论成绩、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传统教学组合多模式教学组的理论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分别为(68.6±8.5,96.3± 3.6)分,明显低于多模式教学组的理论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74.3±9.4分,93.8±4.1分)(P

2.2 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与传统教学组相比,91.7%学生喜欢多模式教学方法,95.8%的学生认为多模式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95.8%学生认为多模式教学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P0.05)。

3 讨论

临床麻醉教学有其特殊性,第一,学时短,课程多,学生要接收的信息量大[1],如何在短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领会、理解并融会贯通是我们教学的重点。第二,操作多且难,如何将课堂所学到的知识与临床实际联系起来,并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我们临床麻醉见习的难点。如何有效的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将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为将来的麻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麻醉教学一直探索的课题[2]。

通过学生模拟麻醉医生的工作流程,包括术前访视真实的麻醉病例,制定麻醉计划,见习麻醉实施,以及围绕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可以将案例教学和问题是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的联系起来。学生在术前访视病人前,先要复习课堂上所教授的如何术前访视病人,要根据病人的各种病例生理状态如何进行术前准备和术前评估,如何根据病人及手术情况制定完善的麻醉计划,以及在随后的见习中同学们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种见习方法是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体,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模型训练中可以高标准严要求的对各种麻醉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和考核,以及在课后举行了心肺复苏和气管插管术等比赛,这样经过反复练习,强化记忆,使每个学生在情景训练中都充分发挥,牢固掌握了全部内容。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多模式教学,学生不仅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更好,他们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也相对更优秀。同时多模式教学还培养了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学习互动和团队的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问题式教学结合模型训练教学能充分发挥各个教学方法的所长,在临床麻醉学见习教学中有机的结合,既能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又充分的训练了学生的临床技能,即关注了教学中的重点,又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