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

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

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

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范文第1篇

2004年我公司被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确定为本市创建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试点企业之一,并参加了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的草拟工作,目前我公司已进入自查整改阶段。在创建过程中,对于我们已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企业来说,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质量标准化这两者之间关系显得尤其重要,本文结合创建工作对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两者之间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一、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区别

第一、安全质量标准化采取强制原则,而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采取自愿原则。

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是指企业具有健全、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并通过实施严格管理,使企业各个生产岗位、生产环节的安全质量工作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的要求,使企业生产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满足广大从业人员对自身安全和文明生产的愿望。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已于2005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并印发了《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和《机械制造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机械行业企业要按照此标准要求,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这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要求的重要体现。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通过周而复始地进行PDCA循环,即“计划、行动、监察、改进”活动,使体系功能不断加强。它要求组织在实施管理体系时始终保持持续改进意识,对体系进行不断修正和完善,最终实现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职业病及其损失的目标。组织是否实施该标准,是否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取决于组织自身的意愿。

第二、安全质量标准化是管理标准,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管理方法。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一个标准,它分为基础管理评价、设备设施安全评价、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评价三部分,它对每一项管理活动、每一台设备设施、每一个作业环境的评价都有明确的量值规定,以此来判定企业是否达到安全质量标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套企业管理的做法和程序,它表达了一种对组织职业健康安全进行管理的思想和规范,主要强调系统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即通过建立一整套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机制,旨在控制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是与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并列的三大管理体系之一,这种体系是科学的、有效的、可行的,而且与组织的其它活动及整体的管理是相容的。

第三、安全质量标准化有起点要求,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没有起点要求。

安全质量标准化适用于各类机械制造企业,采用千分制考核,分为三个等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不少于900分的为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不少于800分的为二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不少于600分的为三级。也就是说,考核分不到规定的分值就不能达到相应的安全质量等级。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用于所有行业,旨在使用一个组织能够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改进其绩效,它并未提出具体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准则,也未作出设计管理体系的具体规定,也就是说不管这个企业是事故低发单位,还是事故高发、频发单位,都可以建立体系。

二、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联系

第一、都是强调预防为主、持续改进以及动态管理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安全管理从传统的经验型向现代化管理转变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安全管理从事后查处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利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科学方法和动态管理,可进一步明确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通过持续改进,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治理和整改,降低职业安全风险,不断改善生产现场作业环境。

安全质量标准化中通过“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管理,以及对重要危险源制定应急预案”,从源头上加强了对职业风险的管理,采用动态管理方式,降低了事故事件的发生概率,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第二、都是强调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我国已建成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对于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行为,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障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标准中所列的考评条款是根据国家和行业法规、标准以及安全健康的有关规定编制的,企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就是以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为底线,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是预测、度量系统的安全性、规范性、科学性的依据,是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的一条最基本的保障线。

遵守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也是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组织通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等活动的实施确保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并对法律法规遵守情况进行监视检查。这与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精神完全吻合。

第三、安全质量标准化是建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它相当于体系运行中的作业指导书,可以为危险源的辨识、运行控制、绩效改进提供方法和手段,它的产生使体系的具体化更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有利于体系的有效运行。

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标准化体系;建筑施工管理

一、建立安全责任管理体系,强化责任落实

施工企业应该针对各部门以及人员,制定出相对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这样的话,目标考核管理才能得以实现,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企业的各部门以及人员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中,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这样的话,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就必须要制定出来,工作的目标需要有所明确,并且还要配合其他机构和部门,只有这样,各部门之间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这样的局面才是最和谐的,在安全管理中也达到了全员参与的目标。

2、可以有效地调动有关部门及人员的积极性。在施工单位中的每个部门,安全职责的规定都是存在其中的,究竟要怎么样才能很好地履行这种责任,制度和管理在其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很好地提升,这样的话,在安全中,各级人员都能够参与,并且对其引起重视。

3、考核与经济挂钩。考核各部门以及人员责任的履行状况,还要检验安全目标的实现情况。要结合工资和奖金,只有这样,各级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才能被激发出来,将企业的安全工作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若是大家都能够对安全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事故的发生频率也就会逐渐减少。

4、抓好安全责任的落实,使企业所有人员都有自我安全荣誉感和参与感。若是能够很好地实现安全目标,自信心和成就感也就会随之增长起来,全体人员的安全工作热情也被激发出来,这样的话,违章、隐患、事故的出现就会减少很多。

二、建立安全组织保障体系,加强组织领导

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应建立以专门安全管理机构为核心的全员参与的模式,建设部于2008年5月下发了《关于印发〈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的通知》(建质[2008]91号),明确了安全机构的专门化、权威化。同时要求施工项目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加强了施工项目的安全组织保障。

建筑施工点多面广, 安全生产管理时效性强,施工生产存在临时性。要抓好安全工作,安全管理机构必须要切实履行职责,把企业安全的管理制度落实到项目及工人, 真正地把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落到实处。通过努力,避免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在保障能力建设的同时, 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特别是法人代表的安全意识及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当重要。领导重视也是施工企业搞好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基本条件。因为,安全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机构、人员、资金、技术、层级管理等等,这些都需要领导的协调及决策。因此,领导的重视程度, 对施工企业是否能搞好安全生产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安全机构要切实履行职责,是抓好安全工作的基础保障。

三、建立双层管理双层约束的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制约机制

当前,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并不是很强,这样看来,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工作效能也就不会很强,通过分析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在建筑工地的从业人员对于安全意识并没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更严重的是根本没有这项工作的能力,反而还要继续做这份工作,在上岗之前也没有接受过任何岗前培训。因此,在现场中施工的人员也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就成为出现最严重的现象。通过调查施工生产安全施工,我们发现出现事故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因为上面所提到的这些违规现象造成的,这就说明,当前在施工现场出现事故的最主要也是最多的原因就是人员没有对安全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在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都应该将安全意识灌输到自己脑中,使安全生产文化意识、劳动技能和安全防范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的提升。所以,双层约束管理方式在建设安全管理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即:主抓项目对班组及工人的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机构的组织管理。做到双管双落实。把安全工作沉到项目、沉到班组、沉到工人。这样的话,全体人员才能都被调动起来,上面的违章现象也才不会再发生,杜绝麻痹侥幸思想,使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现法制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真正地完善了建筑施工安全保障制度,体现了安全施工的核心理念。

四、建立激励安全措施管理体系,强化经济制约手段

目前施工企业的安全激励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经济手段。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经济手段不失为有效的安全激励手段。但仔细分析还可看出,安全激励方式还存在重罚轻奖,以罚代管的问题。奖励和处罚的目的一致, 都是通过对后果的强化来改变人的行为。前者通过对人的鼓励强化安全行为,后者通过对人的负刺激来抑制不安全行为的出现。但若二者使用不均衡,则效果不会等价。目前尽管很多施工企业也进行安全奖励, 但奖励的力度和频度都无法和处罚相比,这样不能激励工人的积极性。所以经常的奖励和对违规的处罚对保持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已形成的安全行为也有可能逐步退化。

因此,在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激励手段方面,提出奖惩均衡的激励模式,即使奖励的效果和惩罚的效果等效,也可简称为“等效”安全激励模式。

参考资料:

[1] 韩联峰,李海鹏.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J].价值工程. 2010(27).

[2] 李占云,赵国安,范秀蓉.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J].现代职业安全. 2009(08).

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安全生产标准化 环境、职业健康管理体系

一、安全管理要求概述

2010年4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自2010年6月起实施,之后,相关部门下发了各行各业指导意见、实施指南等,进一步规范完善了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与考评要求,2014年施行的新《安全生产法》中,第四条明确提出“生产经营单位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如何有效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将其与本单位现有安全管理体系相融合,成为了各个单位关注的焦点。

环境和职业健康(Environment Health and Safety以下简称EHS)管理体系,自GB/T24000与GB/T28000实施以来,成为了很多企业安全管理的模板,代表着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最高层次。我单位于2010年通过了EHS管理体系认证,在以往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了院EHS管理体系,以目标指标、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等要素作为系统设计依据,各要素间存在很强的逻辑关系,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承前启后,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近年,随着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日趋严格与完善,越来越多的行业与企业需求在以往的安全管理体系中,增加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要求,将标准化工作引入和延伸到安全工作中来,要求企业生产的各岗位、生产环节的安全生产工作,必须符合法律和安全技术规范等要求,使单位生产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满足职工安全健康与文明生产的要求。这在本质上与EHS体系要求是一致的。但在新形势下,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EHS体系相比安全生产标准化具有继承性、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创新性的新特征。因此,只有全面、正确地理解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内涵,才能很好的将标准化运行与以往安全管理体系融合,真正将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融入到日常工作之中,杜绝形式化、烧牌さ认窒蟮姆⑸。

二、安全生产标准化与EHS体系的异同

作为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方式与手段,安全生产标准化与EHS体系二者既相通又各有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二者均是通过对企业生产各环节要素进行管理,持续改进安全形势,以达到安全生产目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与EHS体系都是针对不同的企业,要求企业结合实际或视能力确定方针和工作目标,在生产过程中,对风险进行控制,通过隐患排查等方式,不断消除隐患,做好教育培训、应急管理等工作,自觉的不断完善提高自身的安全能力和水平,是一个长期持续渐进的过程。

2、二者建立的原则与要求存在差异。EHS体系建立的原则是在企业自觉自愿基础上,体系的建立充分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需求或为保证生产经营活动规范运行,EHS体系作为一套推荐性的标准是非强制执行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是强制性的要求。它是政府或企业的上级为强化安全生产管理,迅速改变企业安全生产现状,而采取行政手段强制推行的一种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和规范。用行政强制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一个必须执行的管理标准或规范,是一种被动执行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起点规定的比较明确,起点和终点有一定的局限性,评价审核过程中主观意识和行为的做法较浓厚。

3、二者运行的侧重点与适用性不同。

EHS体系重点通过对企业的系统化的要求,完善管理制度,促使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可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运行的侧重点在于通过标准规范不断加强现场安全,但其适用期短,政府、企业的上级需要视发展和变化及时完善修订规范或标准。

三、安全生产标准化与EHS体系融合要点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国际的认可性,是显示生产经营单位管理层次水平公认的证据,它的宣传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与认可性。安全生产标准化对企业改变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具有突击性的作用,直观、通俗、易接受和使用,是强制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依据。

因此,EHS体系与标准化是具有很大互补性的,有很好的可融合性,是一个框架与内容的结合,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主要可通过以下几点来做好体系和标准化的融合:

第一、在内容上,EHS体系作为融合的基础与框架,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在EHS体系的要素中,明确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必须要素。例如,体系要素之一为“目标、指标”,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同样要求建立安全生产目标、指标,可将二者要求进行对比,将安全生产标准化特有的要求丰富到体系要求之中,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这也是体系持续改进自身的要求。

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范文第4篇

关键字:标准化;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

中图分类号:TE8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标准化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它直接为安全生产的各项任务在质和量两个方面提供了共同遵循和重复使用的准则。同时标准化在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中,也是基础,在《安全生产法》中有多处提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从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全使用、检测检验,危险物品的生产、运营、运输、储存、使用和处置废弃,从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生产经营单位的停产整顿甚至关闭都涉及到标准。可以说安全标准处于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位置,具有技术性法律规定的作用,是法律法规的延伸。要使安全生产各项法律法规得到切实的宣贯实施,就必须重视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标准体系。

1、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1.1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重要性

滨南采油厂多年来一直将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但由于目前涉及安全生产的标准陈旧,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另一方面现行安全生产标准工作滞后,难以适应安全生产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工作,理顺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使安全生产标准的制(修)定工作科学化、合理化。必须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重复运用标准化的基础和支撑手段,通过标准化的引领和协调作用,从意识、法规、政策、制度、技术以及组织行为、机制、措施等各个方面入手,明确安全生产的发展目标,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纳入标准化管理,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程序化、定量化、系统化,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1.2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内容

我们建立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目的,一是为企业安全生产和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提高提供保障;二是建立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符合生产实际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为安全生产提高技术支持。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六部分三个层次八个子系统。六部分包括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三个基本层次,第一层为安全生产的方针、目标和法律法规,第二层为安全生产的通用标准、技术标准和节能管理标准,第三层为安全操作标准。八个子系统:风险、隐患、应急、流程、技能、责任、文化、情绪子标准体系。

图一:集输大队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框架结构图(六部分)

安全生产标准体系

图二:集输大队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层次图(三个层次)

图三:集输大队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子系统结构图(八个子系)

1.3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建立

1.3.1确定建立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建立是为了满足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需要。建立安全生产标准体系首先要建立方针目标,然后围绕目标的实现,制定、修订、实施体系,使体系目标明确、科学有效。

1.3.2将涉及安全生产领域的各项标准进行分门别类,形成了8项子系统。

风险定位测评管控子系统:每一个生产作业点面的风险值、风险等级及其责任人标准化体系。

隐患排查治理跟踪子系统:每一个生产作业点面上的每一处隐患的排查治理跟踪的规则标准体系。

预警应急救援管理子系统:每一个重大风险临险的预警应急救援管理规则标准体系。

行为过程流程管控子系统:每一个存在有风险的生产作业及其管理的流程化标准体系。

标准化培训技能保障子系统:保障生产安全的作业和管理达标的员工素质技能培训管理规则标准体系。

安全责任监督管控子系统:保障生产安全的作业和管理规则标准贯彻落实的问责规则标准体系。

安全文化理念子系统:保障生产安全的员工观念意识发展所需的安全文化管理规则标准体系。

心理情绪疏治管理:保障生产安全的员工心理情绪疏治管理规则标准体系。

1.4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完善

为切实建立安全标准化体系,我们根据六部分三个基本层次八个子系统,从标准、目标、责任、措施、考核等环节入手,逐步建立完善了安全标准化工作体系,对照新标准逐条逐项进行自查自纠,对查出的与新标准不符的,制定措施,落实人员,全面整改。

1.4.1建立完善了与之相配套的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职能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每年层层签订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目标责任保障体系。

1.4.2根据实际和标准化要求,先后修订完善了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作业等40项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现场作业许可、事故事件报告、危险化学品装卸、变更管理等工作程序;完善了安全教育、安全检查等管理台账;整理了各类检测检验报告等资料。对作业现场,重新制作安装了各类安全警示标志牌;配备齐全了各类劳动防护用品及用具;配备齐全了各类报警设施;根据防爆等级进行了区域划分;对各类办公设施进行了定置化管理;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了辨识并实行领导承包管理、修订了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了演练等等。

1.4.3根据标准体系内容进行文字编辑和订正。在集输大队所辖站库进行试运行,并收集各项目论证意见,分析确定意见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根据论证意见,进行体系内容的补充和调整;汇集定稿,审校,印刷,装订。

2、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应用

标准体系的实施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任务。集输站库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实施主要以体系建立(纸质资料体系)、督导检查、隐患治理、限期整改等形式实现提升效果。

2.1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实施

我们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每个过程和环节都和标准有机衔接,形成一个闭环系统。通过动态管理保持标准体系的适用性、时效性、先进性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自我良性循环发展为根本。因此,为保证标准体系的持续有效性和提高标准化工作效率,对标准体系的实施我们不断的认真策划。通过进行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等对各生产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实施过程中按照P-D-C-A的有效管理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定结果,制定出安全整改计划和措施,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绩效。

2.2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监督

标准体系实施监督是对标准宣贯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处理的活动。是促进标准宣贯执行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执行力的一种措施,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标准体系实施监督的主要内容有:已实施的标准宣贯执行情况;标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可行性和适宜性。标准体系监督的形式主要以集输大队安全监督工作的开展为主体。标准体系监督的方式主要是按照监督的主要内容进行监督、标准化审查、现行标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可行性和适宜性的情况反馈。

2.3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在集输站库的应用

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建立为安全管理工作提高了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通过标准体系中的标准体系表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目前本单位安全生产运行各环节的标准运行全貌,将标准体系和检查督导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标准体系的指导性对照标准检查问题。

集输站库建立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主要围绕:安全生产目标建立岗位节点安全标准体系表技术标准工作标准,最终形成适合生产实际需要的安全标准体系。例如稠油首站根据办公区、油罐区、分离器区、加热炉区将全站确定了229个安全监控点,每个监控点都建立的相应的标准体系,形成了工作有标可循,检查有章可依的安全网。我们将安全生产标准体系贯穿于集输生产运行的各个环节,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近两年,集输大队联合站储罐维修、工艺改造、关键装置维修等项目从施工到正常投产运行,每一个环节都在有效的安全标准体系下运行,从而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实现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目标。

3、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建设的注意事项

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建设需要从生产实际出发,通过动态管理应保持标准体系的适应性、时效性、先进性及可操作性。

3.1充分发挥职能组织和引导作用

相对于其他标准体系来说,安全标准体系是一个全新概念。为切实保证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建立开展,领导重视,应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日常的管理工作。并定期召开会议,对照标准,从制度建设、现场管理、人员教育、档案管理等方面,安全部门牵头、其他专业部门配合,将每个要素落实到分管部门、分管人员。定期组织召开HSE例会,重点检查各级人员的责任落实及进展情况。

3.2全员参与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础

全员参与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础,各级部门都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将安全生产目标分解至班组和个人。对各级人员责任的履行情况每月进行检查、考核。形成了全覆盖、无缝隙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3.3加强安全生产体系内容培训

随着新进员工、外来施工人员增多等实际,同时随着安全管理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针对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内容应制定详细的教育培训计划,对安全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新上岗人员、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外来人员等进行定期培训,宣贯安全标准体系内容。

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安全标准化 管理理念 精髓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科学系统的目标管理模式,它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分析生产安全风险,建立预防机制,健全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各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和标准,并持续改进,控制生产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内容上看,是具有战略性系统整合能力的动态管理过程,是全面开发企业安全管理潜能,提高企业安全,促进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一、切实搞好企业资源整合

安全标准化科学系统的特点:体现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在当前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性高度。

1.安全管理理念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最终目标

战略性安全管理理念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最终目标,是站在健康和环境的高度,超出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抛开了企业做为个体的角度,将企业个体放大到整体的层面上来谋化设计。实际上这个终极目标也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或者说得能长久生存的无上法则。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是以突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为宗旨,注重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立足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风险管理和预防事故发生的思想,充分体现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健康、安全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与生产经营单位其他方面的基础管理有机结合。WwW.133229.cOM是长远性战略意义的安全管理理念,通过制定、传达、评审、修订、识别、提升、跟踪和沟通等方式,使组织战略逐步得以定位和实现。它要求企业以发挥协同效应为原则,梳理部门职能和关键岗位职责,设立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建立起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

2.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优势是资源整合

安全生产标准化与传统的安全管理本质的差别在于战略的关系。传统的安全管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通常与组织战略、组织文化、管理者的承诺和支持等相脱离,但这些组织中的背景因素,对于成功地实施安全管理影响越来越大,安全管理必须能够衔接组织战略和企业日常管理工作,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能够完成这一任务,并且能够将企业所有的资源整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齐心协力,实现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健康、安全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为企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二、动态循环,推行全程沟通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是由若干个元素组成,这些元素又划分为若干个子元素,是根据系统原理和持续改进的要求进行动态管理。

1.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是一个动态循环的管理系统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是由若干个元素组成,这些元素又划分为若干子元素,是根据系统原理和持续改进的要求,引用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pdca循环进行动态的循环管理。动态循环管理的理念使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蕴涵着不竭的动力。

pdca循环,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既适用于整个工程项目,也适应整个企业及内部科室、工段、班组和个人。安全标准化各子元素按照策划、执行、符合、绩效四个方面,都有自己的pdca循环,层层循环,形成大环套小环,小环又套更小的环。大环是小环的母体和依据,小环是大环的分解和保证。各子元素的小环都围绕着上层元素的要求朝着同一方向转动。通过循环把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彼此协同和促进。

2.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是一个全程沟通的管理系统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建立了一个高效的沟通平台,沟通贯穿整个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系统,且形成闭环,出问题能够有条理、按程序地解决。该机制传达信息及时,有效落实法律法规、制度、标准,信息的及时传达和管理高效、通畅,使生产过程各种风险得到有效的掌控。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沟通系统能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员工们能主动参与管理,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开展客观评价,发挥员工潜能

1.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全面评价为安全管理精细化提供了条件

安全标准化的全面评价功能,塑造了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实质是对企业安全管理的全面评价,含概企业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和人员。该标准化作为评价体系,为全面、准确、真实的认识安全现状提供了有效方法,为发现和解决问题打下良好基础。改变了传统安全管理中模糊定性认识的评价方法,引入新的准确定量认识的评价方法,全面掌握了企业的安全现状,使安全管理工作尽快转移到,以危险预防、预控为中心的现代化安全管理轨道上来,实现对危险的有效控制和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企业在人、机、料、法等环节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为企业安全管理精细化打下了基础。

2.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员工潜能得到充分释放

通过安全标准化体系的有效运行,开展全面的安全评价,职工的潜能被激发出来。安全标准化体系对员工培训不生硬,员工不是填鸭式被动的接受,是人性化、自愿的接受,并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员工安全意识和素质得到了提高。

四、全员参与,实现全面提升目标

安全标准化全员参与的要求,体现了该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员工素质提升是跨越式的,安全绩效是显著的。安全标准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在安全标准化运行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标准化的建设工作,不是一蹴而就,要长期不懈努力。从安全目标和方针的建立,到生产工艺环节;从高层管理到基层员工,都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在控对象。方针和目标的变化、生产工艺的变化、法律法规的变化、制度的变化、规程的变化等,需要企业员工了解和掌握。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能有效的检索出薄弱环节,发现问题,能及时修正,保证全体员工能力的有效提升。安全标准化的良好运行,能确保企业员工每天每人做好每一件事,能真正达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要求,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安全管理状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