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范文第1篇

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标准化问题

统筹指导缺失,导致系统标准的制定滞后。我国档案计算机管理技术的应用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已起步,并迅速普及到众多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90年代以后,电子文件大量出现,电子档案管理日益成为广泛需要。然而,我国档案计算机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直至90年代末才刚起步,严重滞后于实践发展;虽然定标工作已经起步,但进展缓慢,已制定出台的相关标准寥寥无几,内容缺乏系统性、配套性。从现状看,国家规模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已异常重要,却尚未被提到战略高度引起足够的关注。

各自为政,系统、数据不兼容。近年来,由于各自为政,独立开发,使各机构的档案管理基础软件标准不一,造成档案信息资源的分散孤立,难以共享;同时采集数据的内容、质量标准各异,良莠不齐,形成基础数据结构的鸿沟,造成信息资源整合上先天困难。这种现状之下,必然造成极大的人力、物力浪费,并拖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一方面由于各地区、各单位自行其是,互不沟通,技术研发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盲目研发,各地区、各单位出现了大量非兼容的系统和数据库,档案信息化运行中的文件格式、数据内容、库结构的规定各不相同,形成了“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影响到档案信息的共享,制约了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三是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效益,不仅因大量低水平技术重复研发使总成本拉高,更由于日后随着相关标准的实施,新系统研发、原数据库转换等,必然要进行二次投入。

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明显的自发性,随意性。如何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基本由各单位自主决策,各地区、各单位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大部分单位的档案信息化系统是自行建成的,这就导致了极大弊端:一方面,工作的随意性、任意性,致使信息化建设“十里不同天”,发展程度极不平衡,信息共享问题无人负责,严重影响总体效应的体现;另一方面,档案信息化建设缺少有效的协调和指导,各地区、各单位只能在盲目摸索,人为提高了成本,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

现有档案管理标准与信息技术契合度低,导致高新科技利用水平低。我国现行档案管理标准体系基本是针对有形档案资源来制定的,缺乏专门针对信息化条件下的管理标准,从而严重制约了高新技术设备在档案工作中的利用水平。

解决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标准化问题对策

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贯彻标准化先行的原则。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应仅仅囿于个别和局部,解决具体的微观问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必须面向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全局,坚持标准先行的原则,把工作重点从解决具体、局部操作问题转向标准的制定、实施上来,有力提升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指导力度。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已是大势所趋。各级档案部门都应通力合作,协力构建全国统一的网络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而在网络环境下,要实现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构建统一的网络档案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平台,使之能联结各个应用系统,从而为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创造基础条件,就必须做到所有入网的档案信息都执行统一的数据标准,形成统一的逻辑数据库。因此只有提供关于信息资源系统整合的一系列完整的标准,并在资源的开发,产品化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加以遵循,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理想整合。所以应围绕标准化来推进信息资源的整合,坚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先行原则。

从技术角度看,制定更加符合信息技术设备应用的标准体系,必须由档案专业部门配合掌握现代化高端技术的大型集团进行操作。解决档案数字化中的标准化,一方面,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掌握着档案管理的专业技术,是档案管理方面的技术权威,能够最大限度的把握标准制定中的档案科学要素;另一方面,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有对档案工作监督指导的责任,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统筹部门,在政策制定、组织贯彻等领域经验丰富。因此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标准体系的制定必须有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导。对于高新技术革新的利用,甚至对于高新技术发展的预判,必须仰仗控制现代高端技术的大型集团,比如数字技术方面知名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世界上数字管理研究方面出类拔萃的大型企业等。只有他们才是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和现实应用的领头羊。有了他们的参与,档案信息化建设技术标准的制定才能把握高新技术发展的脉博,跟上时代的潮流,不至于落后科技发展的步伐。针对现有标准在适应信息技术方面尚显宽泛和灵活性过大的问题,应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进行调整。从理论上调整,使档案工作标准化中的各项规范,进一步严格,缜密和格式化。档案从以卷为单位改为以件为单位就是非常大的改进,简化了整理,深化了检索,为自动化处理设备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应用铺设了坦途。从应用上做文章,专门制定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急需解决的标准和规范。例如档案管理软件开发方面,可以出台一定的规范文件,对数据标准和信息类型作出详细的规定,一方面确保信息共享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不同组织、单位所开发出的软件的应用水平。

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标准化;信息化;会计

财政部在2011年9月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简称《纲要》),该《纲要》是指导未来五年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文件第八条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为会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助力。应该看到,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会计软件和管理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标准相对落后。

在国内,无论是会计审核准则、内部管理还是窗口对接,甚至在宏观经济决策方面也都倚重于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基础。因此,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不但是顺应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趋势,也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有助于提高会计行业对环境的适应力,也为我国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协调提供基础性保障;同时,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延伸和发展, 无论是在技术手段、功能范围和数据处理等方面做了进一步完善。

随着会计业务处理的程序化、自动化、信息化发展,标准化会计信息建设也被人们日益关注。

从企业管理看会计信息标准化建设

当前,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大中型企业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资源整合和内部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内容逐步转向为以EPR为代表的资源管理。这是会计行业出现的新形势,是由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决定的。首先,使用多年的电算化规章不能很好的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企业在经营和市场发展中需要更高效的会计信息化指导;其次,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未来的会计工作将更加繁重,客观上需要财政主管部门采用信息化方式,以便全以更高的视野和全局角度,科学谋划会计改革与发展大计,全面提升会计管理工作效能和水平。

在这种背景下,标准化信息建设对会计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至关重要。客观上说,多数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工作具有高度不平衡性,会计信息化发挥的作用在不同领域、不同地区有显著差异,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企业会计准则制度和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与信息化手段的结合还有待加强,财务报告的标准化程度普遍较低,财务报告信息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亟需提高;同时,EPR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思想,主要针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在会计制度框架不统一的情况下,内部和外部造成信息不对称,反而会适得其反。

标准化信息建设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从近年来出现的各类会计事故中可以看到,由于缺乏统一数据标准,导致会计数据多头报送、口径不一,既增加了企事业单位的负担,也不利于政府和监管部门节约行政成本。财政部在十一五期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不断发现,部分企业的信贷报表和纳税报表不符,个别企业存在编制虚假会计报表的情况,由此可以看出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

有利于会计信息化服务产业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会计事业在不断进步。会计软件厂商、各类咨询机构和会计信息服务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因素在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我国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初具规模,商品化会计软件买方市场越来越有庞大,随着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日益增多、日趋成熟,整个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将占据主导地位,功能也将越来越完善。如果不同的会计软件之间有统一的交换标准,那么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就能得以交换,系统可以互联,这样有利于用户数据的共享,也有利于会计行业信息服务产业链的形成。这其中包括:包括软硬件提供、技术支持和后期服务团队。

财政部门需要的是简单经济、易于理解、方便使用的企业报告数据,方便为宏观经济管理和财政科学化、精细化提供数据支持。当前经济活动中,各企事业单位使用的信息化产品纷杂不一,加上内部形态各有特点,因此无法实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也相当困难这样一来,既增加了企事业单位的负担,也不利于政府和监管部门节约行政成本;标准化建设能够解决不同会计软硬件之间的对接,易于各个不同平台的数据交流。

2004年,财政部制定了《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的国家标准,为不同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了操作平台和技术保障;2010年财政部了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规范框架内的国家标准,同年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为财务报告信息深度利用和实现会计信息的输出和共享提供了理论依据,打响了标准化建设的第一枪。

同时,标准化信息建设在国家层面上产生重要影响。在"十一五"期间,财政部已经着手XBRL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全方位加入XBRL的国际组织外,在国际XBRL 领域具备了一定影响力、掌控了一些话语权。以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可以降低信息交换成本,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提高利用效率;同时减少不同格式间资料的重复输入,降低信息供给成本,和国内建设标准化会计信息的目的不谋而合。

(作者单位: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 1] 万希宁.会计信息化[ M]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范文第3篇

从“十一五”到“十二五”的政策推动

2007年,《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出台,提出了四大主要任务,实践证明“十一五”期间,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中医药信息技术日益普及,信息化基础建设得到改善和加强,以医院管理和临床医疗服务为重点的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此期间,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制修订了《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和其它一系列中医电子病历相关标准,初步建立了中医临床研究信息共享与开发技术平台。

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尚需完善,信息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不够,信息孤岛依然存在。

“十二五”是中医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医改、实现中医药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全面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强调了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统一规范、统一代码、统一接口”的任务,首次提出中医药信息标准化建设,提出构建中医药标准信息平台和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以推进中医药信息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的实现。

建设者的实际需求

就像不同国家的人一定要有共同语言才能沟通一样,中医药信息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的实现需要有共同的基础,标准就是不同信息管理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和操作的基础。

由于缺少相关标准,各家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都是以满足自己医院的需求为实施目标的,各信息化建设厂家投入较大,存在开发、实施、测试、上线时间长等问题,造成上线前后医院内部协调工作过于繁杂,信息化建设阻力大,满意度低。

中医药信息化的标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其发展的瓶颈问题,阻碍了互联互通的实现。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出台的一系列卫生信息标准中,特别是在《卫生信息数据元目录》、《卫生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等35项强制性卫生信息标准中,中医药内容亟待补充。

应时而出的“标准”

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机房建设;标准化

0.引言

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使得日常工作开展都信息化有效支撑。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就要求信息化保障能力的提高,对于信息化保障的中心点--信息化机房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联通上下之间的重要桥梁及枢纽。

大家知道信息化机房里包含了各类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电子设施,其所处环境(建筑、电气、温湿度等)对其是否可靠运行起着重要影响。多数不符合标准化建设的机房,没有任何运行监控和环境防护设施,这样的机房是及其危险和脆弱的,一旦发生危险和故障,将是灾难性的。因此建立一个符合标准化要求和具有良好自动监控管理的现代化机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从如何进行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

1.标准化机房建设

一般对于县级局企业来说,规模相对较小,考虑需求和成本的关系,信息化机房的建设可以参照国家C类机房建设标准。

标准化机房的建设应分为现状调研、方案设计论证、项目招标、组织实施、试运行验收等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每个都非常重要,且环环相扣。

1.1现状调研

包括了现有信息化机房中各类设备设施性能、强弱电、各类管线走向,水供排系统,采光通风、建筑物防雷、屏蔽、消防等方面,本着合理利用资源,提升性能为目的,初步决定哪些设备可以利旧,哪些设备需要更新。此调查应该尽量详细,这决定这下一步方案设计的正确性。此调查应与方案设计方共同参与实地调研。

1.2方案设计论证

实地调研后,就是根据现有需求和一定冗余下,进行方案的设计工作。在方案出来后,就是针对改造的各个方面,需再次进行实地调查,看看设计的各个系统是否符合现实状况:如各类管线走向是否合理、选择的设备设施是否满足需求,采用的设备规格型号是否符合标准。此过程应尽量详实,如有必要可以反回去重新进行现状调研。方案设计方应具有防雷设计资质和消防设计资质,或相关设计获得资质方认可。

1.3招标

方案进行论证审核后,即可依据工程量清单对项目进行招标。招标可以选择公开招标和竞争性谈判等。需要对参与招标的企业进行资质和信用等审查,以免选择不良企业,产生豆腐渣工程。

1.4组织实施

招标确定供应商后,即可进行项目实施;供应商应该提供整个项目建设日程计划,合理分配人力,提供施工人员的各类证件。用户方需对进场的各类材料进行验收,全程监督实施的各个过程。

机房建设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布线、抗静电地板铺设、吊顶顶墙体装修、工作区隔断、供配电、精密空调、动环监控系统、新风系统、漏水检测、接地系统、防雷系统、门禁、视频监控、消防报警系统、屏蔽工程、照明系统等。

1.4.1防静电地板铺设

地面采用防静电地板,一般距地面25cm铺设,地面进行防尘处理。

1.4.2工作区装修

标准化机房一般分为三个功能区,一个是主机房,用于信息处理、存储、交换和传输设备运行的区域;一个是辅助区,用于信息设备和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运行监控和管理的场所;一个是支持区,支持并保障完成信息处理过程和必要的技术作业的场所。主机房不得设置外窗,采用全密闭环境,辅助机房门窗多采用防火防盗门窗,主机房内门窗一般采用无框大玻璃门,这样既保证机房的安全,又保证机房内有通透、明亮的效果。

1.4.3供配电系统

供配电系统由以下三部分组成:计算机设备供配电系统,机房辅助供配电系统,备用供电系统。优质供电可以保障各类设备的可靠运行,应采用UPS不间断电源供电来保证计算机设备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4.4精密空调系统

精密空调系统的任务是保证机房设备能够连续、稳定、可靠地运行,维持机房内恒温恒湿状态。

1.4.5新风换气系统

新风系统的风管及风口位置应配合空调系统和室内结构来合理布局,其风量根据空调送风量大小和机房操作人员数量而定。新风换气系统中应加装防火阀并能与消防系统联动,一但发生火灾事故,便能自动切断新风进风。

1.4.6联合接地系统

机房接地系统是涉及多方面的综合性信息处理工程,是机房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接地系统是否良好是衡量一个机房建设质量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机房接地宜采用综合接地方案,接地体应首先考虑采用符合要求的建筑接地体,综合接地电阻应小于1欧姆。

1.4.7防雷系统

防雷采取三级防雷措施,在大楼总进线的低压配电房处进行第一级避雷保护;在机房的UPS的输入端或在机房所在楼层的分层配电处进行第二级避雷保护;在机房的各机柜的输入端加装第三级避雷保护。

1.4.8视频监控系统

采用局部和整体结合的监控模式。其中全局的摄像头做好采用夜视功能。

1.4.9门禁系统

机房门禁系统多采用非接触式智能IC卡综合管理系统。

1.4.10漏水检测系统

漏水检测是机房建设和日常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除施工时对水害重点注意外,还应安装漏水检测系统。有线式探测和点式探测两种。

1.4.11机房环境及动力设备监控系统

机房环境及动力设备监控系统主要是对机房设备(如供配电系统、UPS电源、空调等)的运行状态、温度、湿度等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可设置警戒阀值,在故障或危害发生时向管理人发送警讯,其为机房高效的管理和安全运营提供有力的保证。

1.4.12消防系统

消防系统应采用气体灭火系统,常用气体为七氟丙烷。禁止使用水、干粉或泡沫等易产生二次破坏的灭火剂。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火灾报警装置应采用UPS不间断供电。消防报警应同时连入大楼消防监控中心。

1.4.13屏蔽系统

机房屏蔽主要防止各种电磁干扰对机房设备和信号的损伤,有金属板式屏蔽和金属格栅屏蔽两种。

1.4.14照明系统

照明系统分为普通照明和应急照明两大类。应急照明的供电要与普通照明分开,应单独设立专门的供电线路,每套灯具配有蓄电池供电,也可采用独立的UPS供电。应急照明的电源控制要能快速、可靠地自动投入,且与正常照明电源联动,即在正常照明断电后应急照明的电源应能迅速、可靠地接通。应设置疏散照明和安全出口标志灯,主机房和辅助区应无眩光。

1.5试运行验收

项目实施完成后,应当进行试运行,时间应在两个月以上,并对项目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结算。工程竣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报批上级单位后,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消防及安全等部门进行。同时工程文件的整理归档和工程档案的验收与移交。

2.结束语

通过信息机房的标准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电子信息设备运行环境,提升机房的自动化监控管理,降低机房设备设施的故障率和停机时间,更好地为信息化应用提供可靠地支撑。实现“规范标准、管理便捷、保障得力”的现代化信息机房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2]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03—2008).

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CAD制图 CAD标准 信息化建设

1 CAD制图参考原则

在利用CAD制图的过程中,制图的基本原则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即方便于图样处理以及兼顾人工作图。因此在CAD制图的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应该将图表精确地表达出来,在图表完整、清晰的前提下尽量让整个图表显得简洁[1]。在线条设计上,应该尽量使用直线表达,同时减少曲线的使用量,这样就能够让图形的表达更为直观、明了,同时也让制图效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在制图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采用具有一定的规律的曲线,避免使用一些无规律曲线。这样是为了保证图层能够正常地被计算机系统所读取并且进行正常的处理。另外在直线的筛选上,应该尽量选取垂直或者平行等具有特殊角度的直线,另外45度角直线也是常见的特殊角度直线,这样能够让图形设计得到有效的简化。在字符筛选的过程中应该尽量筛选相对简单的字符,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信息读取的准确度,还能够让制图得到一定程度的简化。总之,在CAD制图的过程中总体上的原则就是在保证图形精确度的情况下尽可能让图形能够简洁、直观地表现出来,并尽可能地降低图形的复杂程度,从而让制图效果与制图效率得以提升。

2 制图幅面以及边框标准

在基本幅面及图框尺寸的选择上,主要以下表为基准。

在CAD制图的过程中由于一些特殊的制图要求,会遇到幅面加长的情况。一般情况下被加长的幅面应该与基本幅面表现为倍数关系,其主要规格如下表所示:

3 图面信息栏标准

在图面信息栏的设定过程中,其标题栏应该置于图面的右下角位置。其中标题栏的外框线应该为实线,宽度为0.5毫米;内部分隔线也为实线,宽度为0.25毫米。会签栏的位置应该在标题栏的左侧,其外框线用实线构建,宽度为0.5毫米;而内分隔线也采用实线,其宽度为0.25毫米。修改栏与会签栏的位置一致,均在标题栏的左侧,其外框线为实线,宽度为0.5毫米;内分隔线为实线宽度为0.25毫米。另外制图栏处于整个图面的左上角,与标题栏相互对应。其外框线为实线,宽度为0.5毫米;内分隔线为实线,宽度为0.25毫米[2]。

4 线条线型、宽度、颜色以及用途标准

在CAD制图的过程中一般使用6种不同颜色的线条来对图形结构进行区分,分别为红色(1号)、黄色(2号)、绿色(3号)、青色(4号)、蓝色(5号)、桃红色(6号)、黑色(7号)。而不同颜色的线条其宽度也不同,具体如下:红色线宽0.70毫米、黄色线宽0.50毫米、绿色线宽0.35毫米、青色线宽0.15毫米、蓝色线宽1.00毫米、桃红色线宽0.30毫米、黑色线宽0.25毫米[3]。另外不同颜色的线条还代表了不同的用途,比如外轮廓线及建筑物轮廓线、小型断层线、材料断层线、结构分缝线、母线一般用蓝线、红线、黄线所表示,其线宽分别为1.00毫米、0.70毫米、0.50毫米。而钢筋图结构轮廓线、风化界线、浸润线、重合剖面轮毂线、设备和元件的可见轮廓线、尺寸线、尺寸界线、粗地形线则可以用绿线、黑线以及青色线来表示,其宽度分别为0.35毫米、0.25毫米、0.15毫米。另外0.25毫米宽度的白线可以用来表示原轮毂线、假想投影轮毂线、运动构件在极限或中间位置轮廓线、相配线(两剖面对接线)。总之,通过不同线宽、不同颜色的线条能够让图形结构变得更为清晰,并且对这些线条赋予用途含义,可以让整个图形结构更加直观,从而让制图效率得以提升[4]。

5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这个背景下,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越来越大,这就是给当前的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无疑能促进企业的发展,让企业的实力得以增强。CAD制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完善当前的CAD制图标准能够让CAD图表更加直观,同时其精确性也将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让CAD制图的效率与质量都能够更上一个层次。当然在CAD制图标准制定的过程中,还需要兼顾到手工制图,从而让整个标准更加合理。随着CAD技术的不断发展,CAD制图的标准也会不断地变革同时也将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胡青泥,崔长德.关于CAD制图标准制订的探讨[J].工程图学学报,2010(14).

[2]高佳宏,安琳.国家标准“CAD制图规则”的研究[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1(03).

[3]傅劲松,苏正猛.浅谈信息化建设中CAD制图的标准化问题[J].水利水电技术,2007(12).

[4]邢邦圣.机械CAD制图标准应用研究[J].标准化报道,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