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分包管理问题

分包管理问题

分包管理问题

分包管理问题范文第1篇

本文针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外包管理,首先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外包管理中需要重点防范的风险,并就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落实外包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可以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实施提供相应的参考。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论是企业抑或是公共部门,推动发展最关键的核心要素无疑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也已经成为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核心。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当前正处于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阶段,人事管理改革成为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内容,将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人事档案、工资发放以及行政事务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加专注于事业单位的社会公共服务管理职能,已经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发展的趋势。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强化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工作,通过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模式,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与质量,这对于提高事业单位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与公共服务效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必要性分析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就是指将原来由事业单位人事部门承担的员工管理方面的全部或者是部分工作任务,特别是人员选聘、薪酬方案设计、工资发发放、员工培训、绩效管理等工作内容,通过合同委托的方式,交由外部专业机构负责管理,进而通过专业化的外包运作,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减轻人力资源管理在工作中所占用精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外包管理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于事业单位管理而言非常重要,但是在我国现实情况却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内部成为辅的工作,得不到应有重视。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模式,事业单位能够借助外部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对单位内的人事、劳工进行管理,特别是对于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而言,以外包服务可以在不增加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基础上对单位内部的合同员工进行统一管理,进而可以大幅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

(2)可以促进事业单位自身职能的充分发挥。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以后,事业单位人类资源管理工作的档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人事登记等工作都由专业机构负责,这有助于事业单位将有限人员在烦琐的人力资源事务工作中解放出来,集中内部力量专注于单位自身公共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对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3)人力资源外包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可以让事业单位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完成事业单位运转过程中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借助外包机构的专业技术力量,对职位所需人员素质、能力要求以及数量进行准确地把握,进而可以避免事业单位出现的人员机构臃肿的问题,在内部形成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需要重点防范的风险分析

(1)法律以及政策机制风险。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持续深化,针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方面的一些争议、纠纷的协调、仲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制度的不完善出现风险问题,造成一些争议问题得不到解决,在外包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权威机构,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问题处理责任管理机制,界定好相应的管理责任,以规避这些风险问题。

(2)信息泄露的风险。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采取外包管理的模式,就不可避免的需要将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一些政策制度信息、薪酬分配方案、考核激励管理以及人员信息等交与外包机构,如果外包机构的保密意识不强,则有可能出现信息泄露的风险,这就要求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外包管理服务中必须完善相关的信息安全监控管理措施。

(3)事业单位内部员工接受的风险。事业单位采取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模式,会造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在人事管理体制、职责分工、绩效管理、工作流程以及收入水平等方面有所调整,如果得不到事业单位内部员工的认可,则有可能造成风险问题的出现,因此在外包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应用策略分析

(1)合理的确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模式。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首要工作就是结合事业单位工作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模式,当前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中应用较多的外包模式主要有部分外包、整体外包以及复合型外包等几种模式,其中部分外包主要是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人力规划、人员招聘、员工培训、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员工关系等其中部分内容进行外包管理。整体外包则是将人力资源全部的工作职能进行外包,事业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开展组织协调与监管。复合型外包则主要是针对人事、劳务派遣以及单位的职能外包等内容,在外包模式的选择上,应该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2)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约束机制。对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应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约束机制,通过制定专项管理办法,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过程中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风险控制管理方法进行明确。同时,应该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中的各项风险问题,合理的构建相应的外包风险预警体系以及风险应对措施,以防范控制风险问题。

(3)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监管评估。采取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并不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就没有任何工作,应该主动参与到外包管理工作中,参与到外包服务过程中,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实时动态管理,并随时根据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协调外包机构改进外包管理方式以及创新方法,促进人力资管理工作方案的完善。此外,应该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做好相应的评估,通过效果评估准确评价人力资源外包实施情况,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制定完善的改进措施,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整体工作质量。

分包管理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程建设;分包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引言

在大型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总承包单位将专业性施工工程分包于专业施工队伍,对于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是较为重要的。不仅有利于自身将有限的精力投入主体工程的建设,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建筑工程的整体效率。

1、工程分包的原因及重要性

1.1工程分包的原因

产生工程分包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首先,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建设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对施工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建筑工程的工程分包成为一种必然产生的结果。其次,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采用工程分包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获取更多的建筑资源,能够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降低建设单位、建筑总承包单位的压力,转移建设风险。第三,市场内工程分包队伍的实力逐渐增强,能够满足大型建筑工程建设的施工的需求。

1.2工程分包的重要性

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建筑企业面对的竞争越来越严峻,很多大型的建筑施工企业长期与工程分包单位保持有较好的合作关系,在很多方面实现了互利共赢,提升了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这对于大型施工企业进一步占据建筑市场份额是较为重要的。工程分包出现是经济市场持续发展的需求。建筑总承包单位和建筑分包单位构建出长期稳定的施工合作的关系,在施工过程中能够获得成本及施工专业性的优势,能够实现各自特长的充分发挥,降低了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提升了建筑工程建设的劳动生产效率。

2、工程分包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2.1分包工程量不合理

分包工程量不合理是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建设分包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之一,部分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在进行分部分项工程分包的过程中,没有严格的按照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规定进行,工程分包量超过了规程规定的百分之二十,甚至存在截肢分包的情况,严重的扰乱了建筑工程市场,提升了建筑工程建筑的风险,给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带来较为直接的威胁。

2.2工程分包承包队伍选择不够规范

现阶段我国工程分包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其具体的实行过程中,仍旧存在较大的人为因素,导致大量的分包工程,非法的承包于一些资质较低的施工队伍,给建筑工程埋下了较大的隐患。此外,在对工程分包队伍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以包代管的情况,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在责任所在,没意识到自身与分包工程的连带责任,导致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频发的发生安全事故,导致建筑企业形象下降,损失了建筑市场。

2.3工程分包合同管理不够完善

工程分包合同是整个工程分包工程的关键,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工程分包的管理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管理人员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缺乏基本风险管理意识,较为容易的导致分包合同的破损,甚至丢失。从事工程分包合同管理的人员往往素质较低,对于合同管理所需的审查也不够严格。合同管理工作所需的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也不够充分,给整个分包工程的顺利实施带来较大的隐患。

2.4工程分包结算程序不够严格

现阶段我国建筑分包工程在进行结算的时较长采用由项目部包办,而不是分包方上报后由项目部组织有关业务人员审核,这就导致在进行分包工程款项结算时,对于结算资料的完整性敏感度较差,在进行工程量的签证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容易产生的情况,增大了建筑工程整体的成本。

3、提升工程分包管理工作质量的策略分析

3.1增强对工程分包的规范性管理

在进行建筑工程分包时,建设单位或者建筑总承包单位应当全面的坚持合理有效、以为为主、考核业绩及为我使用的工程分包原则,其次,在进行工程分包单位资质审查的过程中,应严格的遵照评审分包的程序,对于分包单位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主要包好分包单位的技术审查、设备审查、资金审查及业绩审查等。第三,必须与工程分包单位签订规范的经济合同,严格的杜绝在工程分包过程中出现层层转包的情况。第四,增强对分包工程的动态化管理,全面的坚持使用、教育及管理并举的方针。第五,抓好现场代表、技术监督人员选派工作,实行分包工程施工全过程“旁站”制度,确保分包工程安全、质量和工期监管有效。

3.2增强对工程分包合同的管理工作,加强对工程分包合同的监督

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手段是增强合同管理,因此,在工程分包过程中,应签订出缜密的合同条款,任何的合同每一款工程分包合同条款,防止出现理解方面的误差,防止索赔事件的发生,杜绝在进行工程分包合同结算时出现扯皮的情况,更好的降低工程分包的成本。在进行工程分包合同的管理时,首先应注意对合同完整性的管理工作,其次对增强对合同条款严密性的审查。第三,对甲供材料的领用是否实行限额领料制度。第四,全面的明确出工程分包中工期、质量及造价等方面的具体条款,保证工程分包合同结算方式的透明。

3.3严格执行建筑工程分包招标管理机制

严格的执行建筑工程分包招标管理机制,是提升工程分包管理的关键性措施之一。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应当首先增强对分包单位投标人的资质的审查,同时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分包项目的招标工作中,通过竞争的方式选择出管理能力强,资质较高及报价最为合理的工程分包单位,这不仅能够提升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同时也能够使建筑工程建设投资更加合理化,更好的实现建筑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4、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对于建设工程的投资将会更大,建设工程建设的规模将会更大,周期将会更长,建设过程中需要分包的工程将会更多。这就要求,建设工程分包的管理人员,从建设工程的实际出发,严格的按照我国相关工程分包的相关规定,制定出较为完善的工程分包管理制度,更好的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雷,杜秀红,时现,郑石桥. 基于CM、GCA、PCA和GA-BP的公共工程分包伙伴施工能力评价研究[J]. 管理评论,2013,10:59-67.

[2]沈昕,潘宗术. 浅析建筑业“营改增”对工程公司施工管理的影响和对策[J]. 石油化工建设,2015,02:11-12+21.

分包管理问题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随着建筑工程项目化管理更加深入,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应用更加广泛,建筑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建立完善的建筑业专业分包体系,将是我国建筑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认为在目前的环境中,采用集权式的公司发包,授权项目的实施管理,采取拒阵式的组织管理结构,着重于合同管理和生产过程目标管理的方式,是较为有效的分包管理形式。

一、有关分承包管理模式的基本情况

(一)发包模式就总包方内部而言,按发包方层次的不同,可分为公司集权式组织发包和项目团队组织发包两种方式。

1.公司集权式的发包方式这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分包发包方式。分包商与总包商都以法人的地位签署分包合同,合同的法律地位自然。由公司的发包职能部门选择合适的分包商承揽总包项目的分包工程,签定分包合同,其工程施工交由项目团队管理执行。这种方式,公司掌握着较项目更为广泛的信息渠道,公司的采购发包管理更为规范和程序化,又有能与承包商建立长久合作关系的优势,公司集中管理发包,能够在市场中找到更有价值的(性价比最佳)分包价格,有利于公司对项目成本的宏观控制。缺点是,项目团队在执行中,存在一些信息不明,形成“难管”局面,但通过建立良好的管理组织架构和沟通渠道,这个问题是可以克服的。

2.项目团队发包这是由项目团队根据项目需要,自行寻找和选择分包商,由公司授权项目与分包商签定分包合同,工程管理由分包商直接管理。这种方式效率高,发包便捷,更贴近实际,项目管理较为有力。

3.公司发包与项目发包结合式这是上述两项的结合,对大中型的、复杂程度高的、合同额较大的分项由公司集中控制;小型的、简单的、合同额不大的采用项目自行处理,公司审批的方式。

(二)合同管理(分包)

1.合同类型以下为按合同支付方式分类的合同类型:

1.1总价合同也称约定总价合同,一般是投标者按招标要求,与招标方达成一个总价,在总价格下完成合同规定内容。

1.2单价合同

a.估计工程量单价合同以估计的工程量为依据,投标者只填报单价,而计算出的合同价格的发包方式。b.纯单价合同工程量未知,仅以单价签定合同c.单价合同与总价合同结合对工程量明确的部分,可使用总价合同,变化较大,不确定的以单价合同签定协议。

1.3成本补偿合同也叫成本加酬金合同,指业主在支付工程实际成本后,再按实现约定的方式支付给承包商管理费用及利润(酬金)。这种合同方式灵活机动,应用的巧妙的话,可起到非常好的激励作用。

2.合同准备项目分包合同准备包括下列内容:分包计划一合同范围确定一询价(招投标)一合同谈判一形成合同文件

2.1总包商应在对业主的投标期间,就着手拟订项目分包计划,初步确定工作范围、数量、开竣工时间等。

2.2确定合同范围根据分包计划,便可对分包工程进行合同内容确定。这里所说“合同范围”不仅指工作内容,而是指“对分包工程合同价格构成影响的所有因素”,包括工作内容、质量标准、技术规范、材料规格、开竣工时间、进度安排、责任和义务、使用设备、枝术和管理人员、风险分摊等等因素。

2.3询价询价是一个选择分包商的决策过程。询价过程具有法律效力。根据分包合同范围说明.

2.4合同谈判合同谈判一般要对以下几点进行深人的讨论和澄清:a.合同范围因合同范围一般由总承包方拟订,对总承包有利,分包商往往对合同范围要进行讨价还价。b.变更进一步明确,变更的处理程序和办法、费用。c.甲乙方责任和义务d.违约责任明确包括质量、工期等方面的惩罚规定

3.合同执行执行阶段的合同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实质是监督合同的执行情况,努力促使合同卖方按合同要求认真完整地履行合同义务。

4,合同文件管理系统建立合同文件管理系统是合同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合同文件管理系统应有两方面的工作:合同文件的文档化管理、合同事件的程序化管理。

二、分包生产过程管理分包生产过程主要的工作

1.质量管理建筑工程项目分包工程具有任务型工作的特点,它区别于工厂重复性作业的特点。传统的质量保证体系起源于工厂作业型的质量生产方式,并不适用于任务型的生产方式。传统的质量保证体系认为合格的输人和合格的生产过程就能够得到合格的产品,偏重于过程控制。但项目生产的特点,以及强调满足顾客要求为中心的今天,项目质量管理不仅要关注过程,更要关注结果(目标)。因此新版的I S 09000也提出了如何在项目环境里建立质量体系的问题,项目多采用目标管理的方式完成任务。新版的IS 09000弱化了建立庞大的刚性体系内容,转而突出了柔性的8大质量管理原则。笔者认为,对分包的质量管理,应以目标管理的方式,贯彻质量管理原则的过程,来完成分包任务。目标融人过程,过程实现目标。 2.进度控制根据前面分析,进度管理仍然要采用目标管理的方式,总包方应做好下列工作:

2.1制定目标,计划进度分包商的工作不一定是象总包那样,生产是连续的,分包商只承担了工程的某一个部分的工作,受其他分包影响,分包的工作可能是间断的,所以总包对分包的工期目标或进度计划也是动态的,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的,总包商要让分包方认识到这一点,在合同中予以明确,以免分包商因非自身原因的工期耽误,向总包提出过多索赔。总包的计划或工期目标,务必要仔细计划,符合实际。

2.2整体协调由于上面的原因,总包商在指定计划时,必须整体协调,不能专注于某一项,整体协调包括时间上、空间上的、与其他施工单位的系统协调,这是总包在项目管理中必须要做好的管理义务。

2.3动态检查进度管理的基本工作就是进度检查,这跟过程方法时相一致的。“加快进度的最有效方法,就是缩短进度检查的时间间隔。”项目进度在不断变化,只有动态的检查进度,才能控制进度。

3.总分包协调项目总分包之间是由合同这一法律关系来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与企业内部的行政关系不同。

三、对未来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的预侧

1专业化程度更高专业化程度更高,使总包向管理方向分化,分包商则向专业施工更精分化。总包对分包的依赖度要增加,更多的具体施工任务要寻找分包商来完成;分包商将专注于其专业核心竞争力,分包商的一些不重要的辅助性工作将会外包,由更专业的分包商来完成。

2组织更灵活,组织界限将模糊,总包项目团队也将出现分化,总分包将更多的以针对任务的临时性团队组合(任务小组)来完成工作。项目组织将会更趋灵活的组建,分包商会更多的参与总包的项目团队工作,合同的联系使各方更趋于平等合作的关系。项目会有更多的补充协议。

3管理将更规范化合同管理的地位将更重要,项目正式信息沟通会更规范,工作程序会更加规范和严格。

分包管理问题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化管理的不断深入,使得建筑行业逐渐向高层次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机遇和挑战。所以,建立完善的建筑业承包管理体系是促进我国建筑市场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建筑分承包管理方式若干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分承包管理问题对策

由于我国建筑市场的开放性程度逐渐提高,使得我国的政策法规也逐渐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也在向现代的项目管理方式转型。建筑分承包形式的管理有着很强的整合与管理能力,是建筑项目管理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本文分析了建筑分承包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建筑分承包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1.1分包商材料方面质量问题,以次充好

在分包商的材料问题上,其实无论是信誉好还是不好的分包商,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分包商在本专业上具备一定的优势,他们的价格知识都要比一些非专业的人较丰富,所以在投标的时候,在得标价低的状况下,就会利用材料性能差的材料来代替好的材料,以次充好,从中获取较大的利润。例如一些油性的或者水性的防水涂料,虽然在价格上相差很远,但是使用起来效果是一样的,此外,一些钢筋也是如此,虽然检验的的时候结果都是合格的,但是实际他们的生产的厂家不同,也会使产品的质量和价格相差较远,在焊接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问题。由此可见,分包商的材料虽然也付出了一定的成本,但是它也给建筑工程埋下了隐患,无法保证质量。

1.2分包商只顾自身施工管理,忽略项目整体系统性

作为分包商为了能够降低成本,保护自己原有的施工状态,他们往往只是专注在属于自己个体的施工管理上面。因此,就造成了在施工中出现问题,就会推卸责任说是别人造成的,不去理会,如果生产的质量出现了问题,就说是别人污染的缺陷,不管。此外,他们的工具和材料都是单独使用,宁愿浪费都不会给其他人使用,这就造成了建筑项目管理出现较大的问题,使问题越滚越大,不能得 到有效的解决,这不但增加了项目的运营成本,还降低了项目的工作效率。

1.3双方权利不均等,总包商回避履行义务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一些总包商由于自身出于优势的地位,使得他们较容易逃避责任和义务,在签订合同的时候,总包商掌握了大部分的主动权,合同的条款对总包商的约束力不够,这就造成了总包商和分包商之间存在权利不均的情况。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下,一旦出现问题总包商就会把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推到分包商的身上去,并且使用各种条款和手段逼使分包方无条件的接受,分包商为了能够获得项目,只有签下这份不平等的条约,这就造成分包商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对分包商来说总包商逃避基本的责任和义务,在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成本,这就造成了分包商和总包商的矛盾日益加剧,从而影响了整个建筑工程的工期和质量。

2、建筑分承包管理应对措施

2.1提高效率和应变能力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是直接面对顾客的,所以他们对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是较为了解的,企业想要全面了解市场的动态,就必须更加接近顾客,减少中间层,从而有利于信息的传递。为了能够使建筑工程项目更快的适应市场的变化,就必须压缩现有的组织形式,建立专业的项目管理机构,在分包管理上面要建立相应的小型专业施工队伍,对施工队伍的要求要相应的提高,使管理和技术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建筑分承包管理中,分包商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设备资源和增加抗风险的能力,对一些突发的情况要及时的应对,做到专业化分工,使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减少生产物质的消耗,从而有利于建筑工程项目的优化。

2.2制定工期目标或进度计划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分包商的工作并不是像总包商那样的,总包商的生产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分包商的工作这是其中的一个小部分,分包商的工作还要受到总包商的影响,这就造成了分包商的工作呈现间接的情况,所以他们在制定工期目标和进度计划的时候也是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因此,作为总包商,在和分包商签订合同的时候,就应该明确的告诉分包商这点,并在合同上予以明确,此外,总包商在制定工期目标和进度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仔细规划,并切合分包商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确保工期的质量。

2.3对分包队伍已竣工工程业绩和在建工程状况的实地考察

所谓对竣工工程业绩和在建工程状况的实地考察,主要是指分包商对动态特征的评定,这种评定的结果主要是对分包商的能力进行评价。从分包队伍已竣工工程业绩和在建工程状况的实地考察结果上面来看,很多的分包商都具备相应的分包资格,但是他们却对企业的经营活动需求存在不相符的情况。大部分的分包商虽然具备基础的能力,但是却不具备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能力,因此,企业必须把这样的分包方拒之门外。除此之外,一些总承包公司想要寻找一些条件好的分包商,确定长期合作的关系,就应该在分包队伍已竣工工程业绩和在建工程状况的实地考察上面去了解,看分包商的能力如何,是否具备总承包公司所需要的分包商队伍,在此基础上寻找长期合作的伙伴。对长期合作的分包商要坚决督促分包商采取措施增加投入,并且做好定期的培训工作,提高分包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总承包商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安排专人专项管理,给分包商想要的技术支持,这样才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分承包管理总是贯穿在总承包企业经营活动当中的,并设计的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各个方面,所以,总承包企业一定要做好分包管理的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分包管理体系,落实分包管理的基本职责,严格把控分包商队伍在经营活动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分包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使我国的建筑分承包管理方式逐渐走向成熟稳定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邱宏达,尹邵红.建设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经济,2003,(11) .

[2]廖启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分承包管理模式分析探讨[J].中外建筑,2008,(06) .

分包管理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农村承包合同;合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0-0027-02

农村承包合同是指我国在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中,农村的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与其成员为了明确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关于发包、承包集体所有的土地等生产资料的协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承包越来越普遍,稳定的土地关系对于农村居民和农业生产都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受到经济条件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农村居民普遍存在文化水平较低、法律意识淡薄、综合素质不强的问题,使得对农村承包合同的管理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和纠纷。这些问题和纠纷极大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及农村社会的团结和稳定,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一、农村承包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经济实践中,农村承包合同的管理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如管理人员思想的不重视和知识的缺乏、相关制度的不健全等,使得合同管理的效率低下,对农村承包合同的订立和执行产生不利影响。

(一)不重视对合同的管理工作

目前,我国大多数从事农村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干部都没有意识到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五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这说明,乡镇政府在不干涉村民依法自治的前提下,应该指导和帮助村民委员会开展工作。因此,在对农村承包合同的管理实践中,乡镇干部应该依法履行职能,发挥出必要的指导作用。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乡镇干部普遍缺乏对合同管理的认识,因而在实际工作中不重视对合同的科学管理,使得农村承包合同无论是订立还是执行都得不到政府的有效指导和监督。

(二)合同管理的权责划分不明确

在对农村承包合同的管理过程中,管理部门并没有构建非常明确的权责制度,相关权限以及责任的划分存在着模糊地带,一旦出现纠纷,就会出现相互争抢权力、推诿责任的现象,使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效果大打折扣。例如,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等村干部有人情发包、暗箱操作的情况;在工作中没有征集村民或者是村民代表大会的意见,就利用自身职权私自订立承包合同。这种合同存在着非科学以及非专业的特点,会对村民集体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再如,乡镇的司法机关公证了某个经济承包合同,并已经根据公证情况收取了相关的手续费用。但是,当这个合同出现纠纷时,司法部门还是将有关责任推给下级相关部门,不仅给基层工作人员和发生纠纷的农民造成负面情绪,还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工作配合以及对工作的积极性。

(三)合同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健全

农村承包合同的档案管理工作和定期报表工作,都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的现象。首先,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很多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合同都没有建档,合同的归档工作有非常大的漏洞。即使是已经建立的合同档案,日常工作中也存在着无人问津的闲置现象,完全没有发挥出档案管理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合同纠纷则很难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致使纠纷无法有效解决。此外,合同的定期报表制度也存在着不健全的现象。乡镇政府和有关业务主管单位都没有对基层单位的经济承包合同提出定期报表的要求,因此基层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也就不重视对相关数据和资料的调查和整理,甚至有一些工作人员为了应付上级而随意填报数字,造成合同信息的失真。

(四)合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在对农村承包合同管理的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表现出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虽然在农村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是经过选举产生,但大部分文化水平比较有限、法律意识淡薄,也没有接受过有针对性的专业训练,因此普遍缺乏对经济承包合同进行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此外,乡镇政府中从事农村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人员也没有意识到自身在合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指导作用,且缺乏工作责任心,秉持“得过且过”的态度参与合同管理,极大影响了合同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加强农村承包合同管理的路径分析

(一)加强干部和农民合同管理的意识

在实践中,参与合同管理的基层干部和村干部,以及签订合同的农民都普遍缺乏法律意识和政策意识,不重视对农村承包合同的管理,造成合同纠纷的频发。对此,政府及相关单位应综合利用宣传栏、广播、电视、微信、微博等多种传播渠道,大力宣传中央、本省对于农村经济、土地流转以及农村承包合同管理的各项法规和政策,使农民群众和干部都能够熟知相关法律以及政策,并及时了解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信息,为农村承包合同的执行和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二)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合同管理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将直接影响其工作质量,所以政府相关工作部门需要重视农村承包合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注重对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定期培训来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熟悉度。同时,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支持合同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深造以及继续学习,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以及文化素质,培养出符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乡镇政府以及有关业务单位要重视农村干部从事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责任心,并实施必要的奖惩。应该选聘那些不但综合素质高而且具有较强责任心的人员从事合同管理工作,以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此外,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注重农村经济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把握农村经济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引导工作人员树立合同管理工作的正确意识,重视合同管理工作。

(三)构建完善的合同管理工作体系

在农村承包合同的实际管理工作中,需要构建县级、乡级、村级等层级分明的合同管理工作互联网络,明确各层级合同管理工作机构的具体工作职责和权限,提升工作机构的管理工作效率。首先,建议成立县乡同一级的合同管理机构,并到工商物价部门办理合同鉴定以及纠纷仲裁等相关事业性收费许可证明。同时,还需要建立合同仲裁的工作部门,在县以及乡镇等政府部门设立专门的合同调节工作小组,并按需要设置专门的工作人员承担经济承包合同的管理工作。其次,要重视对合同实物的管理工作。无论是乡镇管理部门,还是村级管理部门都需要重视合同的分类整理以及分类归档工作。农村承包合同需要保证一式四份,其中一份由乡镇合同管理部门存档,一份由村委会合同管理人员保管,另两份由合同双方当事人各保管一份。再次,业务主管单位需要承担经济承包合同相关报表的指标制定工作,乡镇政府则需要做好报表的定期填报工作,为上级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有效参考。

(四)规范合同的形式和内容

当前的农村承包合同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地方,很多合同的订立因为没有法律条款的引用而缺乏科学性,如合同的订立或变更往往选择口头约定的方式而不是借助书面形式,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力和责任等,以致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容易出现改变约定的现象,从而产生纠纷,或出现违约时无法追责等问题,为双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以及损失。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规范合同的形式和内容,明确合同双方所需要承担的权利以及责任,才能有效解决合同中可能出现的违约或者追责的问题。此外,应该针对相同省份、相同工作地区、相同工作范围之间的合同统一格式,对原有合同进行清查以及整理工作,并对缺少的手续进行补充,从而提高农村承包合同的作业规范以及作业标准,提升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魏妙锋.农业承包合同管理规范化[J].农业与技术,2015,(22):197.

[2] 方丽华,卢福营.论集体经济式微对村民自治的钳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0-84.

[3] 王爱文.探析农村经济承包合同中的问题与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4,(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