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村级档案管理制度

村级档案管理制度

村级档案管理制度

村级档案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村级档案是村级组织在管理农村各项事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反映村务和村民工作、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历史真实记录。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民和农村各类经济和社会组织利用档案解决问题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但当前村级档案管理的现状明显跟不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严重影响农村工作和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因此,加强村级档案管理势在必行。

一、当前村级档案工作的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农村各项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给新形势下的村级档案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目前的村级档案管理工作还远远地落后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村级档案工作发展不平衡

在经济较发达的省、市、区几年来陆续制定出台了本辖区内乡镇机关档案工作规范、村级档案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乡镇领导普遍重视农村档案工作,并给予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支持,村领导档案意识较强,在每个试点村设立供农民查阅档案和已公开现行文件的场所,建立村务公开档案专题目录,设立“档案开放日”,为农民群众提供查阅服务,促进了各种门类和载体档案的有效管理。而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部分村由于经济比较落后,档案工作还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有的地方的档案工作甚至还是一片空白。

2.部分地方村级档案管理混乱,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大量的村级档案资料需要收集、整理、补充

一些地方由于只注重收集,不注重归档,档案没有分类或分类不清;一些专业档案统统归入文书档案,造成管理不适,利用不便;有的虽已用档案袋保管了,但没有抄写目录,不知道袋子里装了多少材料、都什么内容。找一份材料有时要翻遍所有的袋子;还有的由于收集过来后未做整理,不少档案原封不动装在袋子里,时间一长造成破损、甚至发霉。随着村委会成员的更换,许多有价值的材料也随着丢失。

3.部分地方村级档案工作的各种制度没有落实,档案人员、机

构、库房存在较大不足

虽然在一些村已制定了档案管理制度,但由于受一些条件的限制,仍有部分村没有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档案工作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档案人员由村委会成员兼任的现象比较普遍,个别的村还存在档案由村支书、村主任保存或在会计家中,限制了村务公开的透明度,使村民担心集体资产的流失,对村组织不放心等等。

二、阻碍村级档案工作发展的主要原因

1.村级组织档案意识薄弱

村级组织由于没有归档意识,造成许多有价值的档案资料流失。有的地方由于只注重会计档案的归档,甚至认为只要把会计档案建立起来保存好,以备今后查考即可,使反映本村工作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有价值的材料被遗失,从而无从查证。

2.缺少一定的档案管理基础知识,没有有效的档案管理方式和手段

有些地方由于只注重档案的收集,不知道如何规范化地去管理档案,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对于收集来的档案资料不知如何处置,存在档案随意存放的现象,造成管理混乱。

3.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影响了村级档案工作的开展和档案人员的积极性

在一些地方由于经济不发达,使得保管档案的基本条件没有保障,个别地方目前还是档案室一室多用,甚至是一橱多用,由于根本不具备保管条件,严重影响档案的安全保管。

三、搞好村级档案工作的对策

1. 统一认识、高度重视

村级档案是记载农民、农村历史的最真实的记录,是难得的珍贵档案,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收集和整理,损失将无法挽救。当前应当把涉及农民各方面利益的文件,不管是农民自己形成的,还是党政部门、各种社会组织形成的,都收集齐全,归档管理。对一些严重缺乏的档案资料,村委会要想办法进行调查,走访有关同志,确保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民政部门作为基层政权建设的职能部门,要把做好农村档案工作列入指导村委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农业、林业、组织部门要配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做好村级档案工作。县、乡(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深入一线,搞好业务指导工作。要严格按照标准,逐项抓落实,尽快使当地的村级档案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发展轨道。

2. 要进一步强化乡、村两级档案部门的档案利用功能和服务功能

乡、村两级档案利用的重点是乡、村两级的干部和群众,要把利农便民,方便本乡、本村利用作为村级档案工作的重点来考虑和安排。坚持“以人为本”,用有效的办法解决各村档案的日常利用和方便村民利用问题。县、乡(镇)、村档案部门应围绕乡、村的中心工作和农村干部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主动向有关方面提供档案信息,或者利用档案办一些小型的展览,在乡、村行政中心和农村集市上展出,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宣传本乡本村的重点工作,宣传乡、村的发展变化等,通过各种宣传提高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利用管理档案的意识和自觉性,让普通农民知道哪儿有什么档案,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利用档案去解决。

3.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做好村级档案工作的关键

建立和健全村级档案工作必须要解决好机构、人员、库房等实际问题,这是档案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和客观条件。要配备专职或兼职档案员,要有专用的档案室,要有足够用的档案保管柜。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单靠说是办不到的,必须要得到村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要积极争取乡镇有关部门的支持或可以试行“村档镇管”的办法,确保档案的安全保管。

4.村级档案室的基础业务建设一定要规范

村级档案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随着档案工作的深入开展,村级建档工作全面铺开,在实践工作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困难。本文浅谈如何开展村级建档工作,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困难,加强村级档案管理工作。

一、存在的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村级建档工作普遍认识不够,态度不明确,意识淡薄,思想模糊,只是走过场,表面上应付了事,没有充分认识到村级建档的重大意义,没有把村级建设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列入村级工作计划,导致档案工作被动、落后,村级建档工作行动迟缓。

2.档案意识淡薄。村干部与村级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档案意识淡薄。弄不清楚档案一词的真正含义。在实际工作中,对十分珍贵的档案,文件、材料、胡乱堆放,随之任之,毫不负责任,更不会注意利用档案,更谈不上开发档案,村级档案形成不该有的空白局面。

3.指导力度不够。有些村领导因实际工作需要,对村级建档有所认识,也很想有这方面的举措,但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因人员紧张,工作繁重,无精力在亲自深入村基层进行档案业务指导。

4.不注意材料的形成积累。由于村级建档工作开展较晚,文件材料的形成很不规范,村干部不注重日常的文件材料的形成与积累。绝大部分材料形成采用口头形式和提纲条条,而且随用随扔,有的人把工作中形成的归国家所有的材料据为私有,文件资料损失惨重。

5.档案保管条件简陋。由于村领导和村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认识程度不够,对档案不肯下大力度的投入,导致在档案工作中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严重不足造成档案保管条件简陋,环境的恶劣。

二、应采取的措施与对策

针对上述各种原因及问题,我们根据工作需要,本着因地制宜,因循利导的原则,依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着重有力的措施,来搞好这次村级建档工作。

1.加强宣传,提高档案意思。我们要采用多种方式,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档案法》,提高村领导的档案意识,端正思想,转变观念,加强村级建档的宣传力度,增加档案的透明度,使村领导对村级建档工作给予重视和支持,解决在建档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农村档案事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在行政村建立村级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由村干部担任组长,做到档案工作有人抓,具体任务有人做,实际问题有人管的大好局面,把档案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使村领导感受到村级建档工作是村领导日常工作中的分内之事,肯下大力气,有决心、有信心,努力把村级建档工作搞好。

2.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根据我县各乡,村的具体情况,采用全面展开,有所侧重的策略。先在全县召开乡镇主管领导和乡经管站领导、乡档案管理员动员会,再由乡、镇经管站具体负责,对村级档案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根了解掌握的各村实际情况,在每个乡镇有选择地建立村级建档典型村,再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观摩。待掌握一定的档案知识和技术操作后,在全面展开;村屯较为密集的,建村级档案室确实有困难的,采取集中保管,在乡、镇建综合档案室,实际集中立卷归卷逐村组建。各村档案管理人员统一参加,亲手操作,使他们在实际操作整个过程中,得到锻炼,学到知识,掌握技巧,并从中领悟档案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达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目的。

3.加强业务性指导培训提高档案素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经常深入村屯进行村级建档具体指导,以典型村为中心、为模式、典范,组织村级档案管理人员实地考察,边讲解边操作、边实习边指导,一边学习一边干,一边加深,一边巩固,细心研究探索,尽快提高村级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改变知识结构,增强自然科学知识和新技术应有的培训。这样一来在短期内,他们能迅速掌握档案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增强提高适应档案工作的能力。

4.纳入目标管理,形成档案网络化。 村级档案工作要纳入目标管理,建立县、乡、村三级目标网络,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立卷归档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借阅、保密制度、档案利用制度。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目标管理的检查、监督。使本级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改变以往档案工作管理混乱的局面,逐步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档案管理网络,形成档案管理信息网络化。

村级档案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關键词:村级档案 档案资源 资源建设

村级档案资源真实记录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及党的建设的全过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關。正确分析当前村级档案资源建设的现状、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村级档案资源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是村级档案资源建设的历史性课题。笔者就村级档案资源建设的特点、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等几方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便于对村级档案资源建设的探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村级档案资源的特点

村级档案资源有着不同于机關、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的特点,一是原始性。村级档案大多是村和村民自发产生的第一手材料,档案中原件原稿居多,如村级统计报表,会议记录等。二是相關性。村级档案资源事關广大农民群众最關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与民生直接關联。如村民自治档案是村民在参与选举和被选举以及申诉个人利益等方面形成的档案;农业生产档案是农业生产中形成的耕种、收获、自然灾害、土地承包等方面的档案;财务档案包括村民房屋、财产、低保等;档案内容大都涉及村民切身的利益,与老百姓息息相關。三是广泛性。村级档案资源领域很宽,覆盖了从民主选举、劳动就业、养老保险、土地房屋权属、人口婚姻及医疗保险等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伴随新生事物的出现,还催生了土地流转档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档案等等。在档案门类方面,不单单有纸质档案,有的还有实物、声像等特殊载体档案。四是特殊性。在农村档案的整理上,难以完全参照现行机關档案整理的方式来进行;在农村档案收集上,大多数时候靠村民习惯和道德规范来推进;在农村档案利用上,被动利用成分居多;在档案管理上,很少配备专室、专柜、专人,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现代化管理手段更难以得到应用。

二、村级档案资源建设现状

从延庆县开展村级建档工作实际来看,采取大村、有条件的村(班子健全,有办公场所,有一定经济实力)实行村级档案村级保管:对没条件的村,采取“村档乡管”的形式。通过制发《村级建档考核标准》、《村级文书档案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表》等文件规范村级档案工作。截止目前,全县15个乡镇376个行政村全部完成了村级建档工作。一是将档案资源建设与乡村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村级档案资源为乡村经济服务、为村级示范户服务,发挥了比较好的作用。如小丰营村是我县有名的蔬菜标准化基地之一,种植蔬菜1000亩。“每种菜什么时候育苗、定植、施肥、打药、植保、病防等都有详细记录,每位技术人员一套明细表。”为蔬菜建立了田间档案。二是村级档案资源的利用在为山林权属纠纷调处、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一些村通过收集保管村级民主议事决策、民主监督、村务公开监督检查及村民自治章程等各项配套制度的相關档案资料,解决村级民主管理工作中的深层次问题,解决村干部“怕”公开、村务公开内容不全的问题。四是基层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在换届选举、组织建设、工作会议、组织活动、工作请示和报告等各项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及组织名册、人员登记表等档案信息资源,为推进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当前农村档案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来,县村级档案资源建设总体发展是健康的,但仍然存在薄弱环节,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较多。

(一)档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延庆县现有的15个乡镇,376个行政村,各个行政村均建立了综合档案室,并全部达到了县级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的要求。但由于对档案和农村档案工作的认知程度不同,产生档案的数量、质量也不尽相同,对档案的利用及编研工作开展的程度也不一致,只有少数行政村建立了展室。

(二)人员不专业。农村基层档案工作者队伍整体的业务素质、知识结构、人才结构还不能适应档案管理的要求。村一级档案多由会计、妇女主任、村官或其他村干部个人保管。档案管理人员时常变动,其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难以得到提高,缺乏基本的文件材料整理归档知识,难以独立完成立卷归档工作。

(三)设施不配套。档案保管条件没有完全达到安全管理要求。受到村级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目前只有个别的村有单独库房,大多数村档案室是与会计室、村委会合并用房,按照档案室的“八防”要求,大多数档案室未达到专门档案室的安全要求。少数乡镇村档案室档案装具老化、数量不够,对档案安全保管不利。

(四)收集不齐全。由于村级档案长期处于管理缺位状态,特别是村级换届以后,无严格的工作交接,有相当一部分没有选上的村干部将手中的档案资料据为己有,或者是时间久了丢失了,给档案资料收集带来困难。已收集的材料内容门类不齐、数量不多。如农民承包土地明细登记册,村组集体财物登记,工程承包合同,林地承包合同等,村级自身形成的材料较少,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本应形成的重要档案没有形成。

(五)整理利用不规范。现有部分文件材料存在着载体质量低劣、书写材料不符合长久保管要求:归档整理不够系统、规范等问题。缺乏档案检索工具,既不利于档案资源有效开发,也不便于档案的查阅利用。

(六)经费不足限制了档案的发展水平。各行政村每年不能设置针对档案管理的预算,只是作为办公经费的一部分购买一些必需的档案装具。

究其原因:

一是思想认识上的缺陷。由于档案的价值具有滞后性、潜在性和间接性,我们所调查的大多数乡镇领导认为,档案工作抓得再好也出不了政绩,缺乏一种历史责任感,多数村干部对档案工作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把村级档案资源建设作为村一级的基础性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是法律法规上的缺陷。《档案法》第二章第六条规定“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定人员负责保管本机關的档案,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但由于法律对农村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具体的制衡措施,很难改变当前农村档案工作“散”、“乱”的现象。

三是体制机制上的缺陷。农村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按章办事的制度体系尚未形成:区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一竿子插到底的管理模式也收效甚微。

四是宣传教育上的缺陷。区县一级开展档案业务培训班,难以到达村一级档案人员,更难组织他们互相观摩交流,导致村档案管理人员见识不广,视野不开阔,业务工作水平难于提高。

四、加强农村档案资源建设的对策

(一)强化档案管理措施

1.强化村级档案意识。村级档案是各个行政村历史的见证,是村级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内容,要加强村级档案人员档案意识,使档案工作深入人心。

2.拓宽思路,加强档案的收集。农村中凡是反映农村的发展、变化、历程的各种形式的档案是村级档案工作的最基本的范畴,而反映本村的特色的档案材料也应是档案工作收集的内容:村庄的古迹、历史变化、景点、古树名木、传说故事、老人的口述资料、村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等。同时鼓励农民建立家庭档案。

3.提前介入,主动收集档案。档案工作要主动、抓机遇,村里的重大活动、重要事件、重点工程、重要人物等活动,档案人员应做到提前介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平时收集与现场收集相结合,对内收集与对外收集相结合,随时收集或活动结束时集中收集,避免盲目被动接收,做到有的放矢。

(二)适度投入完善村级档案室综合功能

充分发挥村级档案室的作用。村级档案室要建设成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宣传站、农村工作的服务站、档案工作的文化站、城乡一体化的联络站。

农村档案资源建设是一项社会性事业,主要以社会效益为主,自身效益很少,因此,各级政府要增加对农村档案工作的投入,发挥档案文化优势,村民走进档案室既可以了解村庄的发展变化,寻找本村历史的印迹:也可以了解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村民遇到问题还可以到档案室查阅档案,使村级档案室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见证者。

(三)健全业务标准

首先,建议国家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会同各有關业务主管部门研究制定符合实际,适应发展需求的农村档案资源管理业务标准和规范,抓好农村档案资源法规体系建设。其次,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各专业主管机關要认真贯彻落实农村档案资源建设的法规、标准,使农村档案资源建设工作能够在法规标准的指导下,健康有序的发展。第三,要建立健全村级档案资源体系和利用体系,积极探索农村档案资源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促进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加强执法监督

村级档案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层层负责 齐抓共管

为确保“村档乡(镇)管村用”工作在全市的顺利进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志群,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石希欣于2007年3月9日签署了《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村档乡(镇)管村用”工作通知》,并且破例一直发到全市各乡(镇)。为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文件要求各县(市、区)“两办”切实负起组织、协调和监督责任,乡(镇)政府是具体实施者,行政村是具体执行者,县级档案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在档案权属及交接手续上,《通知》重申,村级档案交接后,其所有权仍归各村民委员会,管理权归乡(镇)政府。在2008年4月召开的全市档案工作暨表彰会议上,又特别请各县(市、区)常务副县(市、区)长参加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志群,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石希欣在会上再次强调各县(市、区)务必于年内全面完成“村档乡(镇)管村用”工作任务。为此,市委办公室还在其《情况交流》上向全市推介了中方县委、县人民政府总结的开展“村档乡(镇)管村用”的经验做法。

从此,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从县委、县人民政府到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再到村党支部村委领导,给予重视支持,进行组织部署。溆浦是个大县,有60余个乡(镇),600余个村,任务重、压力大。县委书记宋智富参加会议给予强调,县长梁永泉则在经费上予以支持(150元一个村,考虑财力安排,分两年实施),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刘生礼亲自召开3次会议,部署安排,听取工作进展汇报,找工作后进乡(镇)领导做工作等。13个县(市、区)中有沅陵、辰溪、新晃、中方、会同、靖州、通道、洪江区8个县(市、区)成立了由县级领导挂帅,“两办”、组织部、农办、经管办、民政局、财政局、档案局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共召开乡(镇)领导会议50余次,以“两办”名义发文30多个,支持经费100余万元。同时,辰溪、麻阳、新晃、洪江市等县(市、区)还将此项工作列入双文明目标管理和督察范围。

以点带面 扎实推进

在村级档案建设上,我们做过多次实践,如通过抓村级经济、建整扶贫、小康村建设、村务公开等中心工作的开展,与市县有关部门联合行动,借东风推动村级建档,解决了部分村级建档难题。可是建档不易,但中心工作一过,巩固又是难题。于是,市档案局主要领导与中方县委分管领导一起,深入到中方县铜湾镇,认真调研总结该镇“村档镇管村用”的经验。该镇自2003年以来,采取统一经费、统一整理、统一保管、统一利用的“四统一”措施,将全镇15个村2个居委会历年来的档案进行规范整理,共1157卷,全部移交镇档案室统一保管。镇政府确定一名档案员进行管理,按月给予补发岗位津贴,每年还安排1500元作为档案业务经费。镇政府还确定各村的会计为档案员,每年集中到镇政府规范整理前一年的档案,然后移交镇档案室。该镇实行这一模式5年来,利用效益十分显著。我们认为该镇的经验,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的有效措施,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于是决定扩大到全县,把中方作为全市试点。在中方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下,经过一年的努力,该县22个乡(镇)211个村,达到了“双百”目标,即100%的村建档,100%实现了“村档乡(镇)管村用”,计档案达13720卷。

各县(市、区)在参观中方县后,都办了自己的试点,共办点31个。县、乡(镇)领导和档案人员,通过典型参观学习,消除了顾虑,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做法和措施。各县(市、区)开展培训,进行业务指导,共举办培训班56个。靖州县则利用县委党校办村支书、村长培训班的契机,进行“村档乡(镇)管村用”工作的业务培训。

跟踪指导 狠抓落实

实施“村档乡(镇)管村用”工作,市县级档案部门处于中心位置,处于关键部位,责任重于泰山。为此,档案部门把此项工作作为近两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抓好协调,跟踪指导,狠抓落实。

县(市、区)档案部门千方百计向领导汇报,力争取领导支持,将此项工作列入对乡(镇)的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分值虽然只有2~3分,但它的分量大。各乡(镇)为了争先达标,都把它当作自己的分内工作任务来完成。各乡(镇)也把此项工作列入对各村的目标管理。例如麻阳县锦和镇,在目标管理中给此项工作分值5分,并实行重奖重罚,完成任务奖4000元,任务完成不好,罚2000元。事实证明,抓这一条抓到了关键和要害。与此同时,县(市、区)还精心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精心制定了周密的实施时间安排表,密切把握工作进度,保证按季按月完成所规定的任务。

档案部门除办试点和培训外,还要编制“村级档案管理办法”、“村级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并编制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制度,以供乡村档案人员在实施中学习与具体操作。据统计,13个县(市、区)印发这方面的学习、执行、操作性资料、制度达2万多份。县(市、区)将乡(镇)进行划片分解,将“蛋糕”分配到人。局领导任务到片,片里任务到人,集中时间,跟踌服务,打好突击战。忙碌的时候,县(市、区)档案部门只留下1~2人守家,全力以赴打歼灭战。县(市、区)领导亲自带队,连续转战在山水之间。

坚持标准 巩固成果

村档乡(镇)管后,这一成果怎样巩固下来?市、县(市、区)档案局的领导也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思考,认为乡(镇)档案室建设普遍比较薄弱,必须建立加强“六有两坚持”为重点的机制,如此方能真正达到“村档乡(镇)管村用”的本来目的。因此,县(市、区)档案部门与乡(镇)党委、政府认真学习和实施《档案法》及其他法律法规,增强干部职工的档案意识,共同努力建立起“六有两坚持”为重点的巩固机制。

村级档案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 农村建设 档案资料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描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这是我党执政为民的集中体现。作为新农村建设产生的档案,是广大农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活动中的真实写照和原始记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对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的档案工作要关注民生,贴近“三农”实际,稳步、可持续、创造性地开展村级档案管理工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1、档案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基层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为基层组织建设、财务管理与公开、村级债务化解、土地承包转包、农业生产、综治、计生、矛盾调处等方面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部分领导干部对档案工作重视不足,认识不到位,支持力度小、解决问题少。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不抓不行,而档案工作是软任务,可有可无,档案资料没人过问,没人管理,无法及时归档保存,造成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流失,使一些社会矛盾和纠纷无据可查。

1.2、档案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制度管理

大多数村没有档案机构和档案人员,档案工作由村文书兼任,而村支书、村主任也在管理档案,造成分管领导不明确,档案人员不具体,责任不清楚,影响农村档案工作地正常开展。在制度建设上,绝大多数村没有档案管理制度和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管好管坏一个样,管与不管也一个样,使档案工作无人过问,造成了部分村的档案资料不齐,也有的村没人归档,文件材料管理零乱,打包扎捆、乱堆乱放,档案整理与规范管理无从说起。

1.3、档案基础设施不完善

很多村没有建立完善的档案室,有的村连存放档案的柜子都没有。部分村还用破旧的木箱存放档案,甚至存放在个人的家里,档案和其它杂物混放一起,虫蛀、鼠咬和霉变现象时有发生,根本没有安全可言,真是令人担忧。

1.4、档案人员业务水平较低

绝大多数村干部身兼数职,既要抓村务工作,又要从事农业生产,工作任务繁重,待遇较低,大多数人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有的文书对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的程序都不了解,把“红头”文件看成比什么都重要,而忽视村上自身形成的文件,真是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影响了档案工作的开展。

1.5、档案业务经费严重不足

村级组织本身经费有限,再加之个别领导认识上的差距,导致个别村长年没有档案经费,整理档案所必需的用品得不到保证,也有个别村在接待上级领导时,杀鸡宰羊有钱,买高档烟酒有钱,就是买档案用品没钱,清理整理档案没钱,这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阻碍了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

2、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与途径

抓好新农村档案建设,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服务也是档案工作的当务之急。为农民在生产、生活及自治管理中建立和提供档案服务,不仅是保护农民利益的要求和提升农民素质的手段,也是构建法制社会、文明社会、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档案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以农村经济社会工作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为原则,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2.1、围绕中心,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档案工作的创新发展

我们档案部门只有着眼和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考虑档案工作的发展思路,有效及时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民生,档案工作才有成绩,才见成效,才能受到重视,得到支持,才会具有活力,蓬勃发展。在农村档案工作中,要密切关注各部门、各单位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出台的新政策、采取的新措施、开辟的新领域、开展的新工作,进一步转变观念,紧密联系实际,理清工作思路,切实把档案工作贯彻落实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去。

2.2、部门联动,主动工作,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发展

根据档案工作涉及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的特点,档案部门要加强与有关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与相关涉农部门联合,特别是要加强与新农村建设工作办公室的合作,把档案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对近年新形成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档案、农民工就业培训档案、居民健康档案、民情民俗档案、新型劳资关系档案等,我们档案部门就应该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跟踪、指导建档。

2.3、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促进档案业务工作的开展

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档案工作的关键因素,也是个难点问题。我们要针对村级档案人员兼职多、人员匮乏、变动性大、业务素质不高等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对村专职或兼职档案员采取以会代训、组织参观的方式,强化业务培训。要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在基础好、工作实、亮点多的村进行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引导示范,进一步明确建档工作的标准和质量,以点带面逐步推开,促进新农村档案工作的不断向前发展。

2.4、加大投入,解决硬件建设

针对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存在的保管条件差、设施简陋等情况,要在人、财、物上积极想办法,加大财政投入,增加档案的经费开支,为新农村档案工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中各级财政都投入了大量的专项经费,这些经费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要有适当比例的档案工作专项经费,以保证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必须档案用品的购买能力。

2.5、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