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本农田跟一般农田的区别

基本农田跟一般农田的区别

基本农田跟一般农田的区别

基本农田跟一般农田的区别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原州区;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建设

中图分类号 TV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01-0208-01

1 农田水利现状

1.1 水源工程

原州区现有中小型水库共计34座,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20座,小(二)型水库11座;总设计库容2.88亿m3,因多年运行淤积,有效库容1.04亿m3。

清水河流域有水库27座,包括寺口子、冬至河、沈家河3座中型水库,16座小(一)型水库和8座小(二)型水库;葫芦河流域有小(一)型水库2座和小(二)型水库2座;茹河流域有2座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

水库水源工程截止目前,除险加固寺口子、冬至河、沈家河3座中型水库,张易、二营、杨达沟、黑洞沟、康沟、上店子6座小(一)型水库。

1.2 灌区现状

1.2.1 水库灌区

原州区境内现有水库灌区15处,灌区15座水库总的流域面积为948.1 km2,年均来水量为5921.2万m3,总库容为1.27亿m3,目前已淤积0.57亿m3,现有效库容为0.7亿m3。设计灌溉面积10.05万亩,现效灌溉面积5.57万亩,库灌区已建设干渠总长128 km,已砌护106 km,完好率26.1%;支渠151 km,已砌护93 km,完好率36.5%。水库灌区工程老化失修,渠道衬砌少而且标准低,冻胀破坏严重。灌区现有干支渠279 km,已砌护199 km,衬砌完好率不足50%;衬砌后的渠道也都因冻胀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建筑物配套不完善,缺少必要的量水设施,工程建设标准低,先天不足,加之运行时间长,老化损失严重,工程带病运行,渠道供水极不安全。同时,畦灌面积大,土地不够平整,渠道及田间渗漏严重,大量水资源消耗于无效蒸发;造成灌区水资源的极大浪费。目前,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36-0.48,单方水的粮食生产率不足1.0 kg,处于较低水平。

1.2.2 扬黄灌区

杨黄灌区涉及原州区三营、头营、彭堡三个乡镇,设计灌溉面积为5.53万亩,实际灌溉面积为5.05万亩(包括寺口子及冬至河库灌区)。

1.2.3 井灌区

井灌区主要分布在清水河流域,目前项目区有机井538眼,灌区设计灌溉面积8.61万亩,实灌面积5.92万亩。现有渠道77.47 km,已砌护57.4 km,配套低压管道27.16 km,其余均采用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灌溉水利用率为50%-60%,水资源浪费严重。

1.2.4 小型扬水灌区

主要包括沟道扬水和骨干坝扬水灌区。小扬水灌区主要分布在清水河和茹河沿岸,目前共有小型扬水站8处,设计灌溉面积0.145万亩,现实际灌溉面积为0.07万亩。骨干坝65座,设计灌溉面积2.05万亩,由于后期配套工程无资金来源,现实际灌溉面积为0.07万亩。

1.2.5 高效节水补灌区

主要分布在原州区东部干旱片区,共建成生产窖36030眼,设计灌溉面积7.206万亩,由于干旱少雨,现有效灌溉面积为2.37万亩。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工程老化失修严重,资源性、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

2)群众投工投劳不足,严重影响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农村取消“两工”以后,群众出工投劳没有了强制性约束,再加上农业效益逐步下降,农村劳力外出经商务工的较为普遍。由于农村人员大量外出,致使工程自筹(折资投劳)部分跟不上,农田水利建设进展缓慢,原有工程得不到及时维修养护,损毁严重。

3)因产权制度改革不规范带来的问题开始显现,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造成不同程度影响。调查中发现,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行租赁、承包、拍卖后,由于合同规定事项不周全、缺乏对经营业主必要的限制性措施,操作程序不规范,有的一卖了之,收了钱就不管工程管的好坏;有的业主只注重经营,不重视工程管理;有的业主不履行合同义务甚至违约,弃置不管;还有的工程运用不合理,造成了水质污染,引起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

4)大部分小型水利工程投资较大而效益较低,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落实困难。原州区大部分水利工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工程年久失修,库、塘坝淤积量大,渠系及建筑物损坏严重,加之干旱,库灌区供水水源无法保证,效益不高,多数灌区工程效益收不抵支,加固维修费用高,农民不敢承包、租赁,缺乏相应的积极性。同时,水利工程一般投资较大,相应的拍卖、承包或租赁费用也高,群众难以接受。另外,部分库、塘坝及建筑物防洪标准低,群众担心负不起防汛责任而放弃承包或租赁机会。

5)小型水利工程承包租赁后,经营管理者普遍存在重效益、轻管理、急功近利的投机经营行为。由于工程承包租赁年限一般较短(3~5年),经营者对短期内所获利益的期望较高,争抢用户,垄断水源,甚至不按科学的方法进行工程运作和管护,造成工程设施损坏,运行年限降低;井灌区部分改制后,机井经营管理者为追求更高利润,加大了地下水开采力度,造成局地或整个井灌区地下水位大副下降;有的民营工程管理者为尽快收回投资,随意提高水价,加重了农民负担,影响了社会效益。

3 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必要性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农村工作和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改善农民生存环境、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基础工程,同时也是一项情系广大农村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搞好农田水利是关系到我区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社会问题,是实现农民增收快富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目前水资源日趋短缺的情况下,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十分必要。

1)要保证和提高现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原州区已建成以水库为水源的灌区中,大多数水利工程建于六七十年代,设计标准偏低,工程不配套,原衬砌渠道老化失修、干支渠道部分以土渠输水,斗渠以下全部为土渠输水,渠道淤积、缺乏末级农渠,渠系配套设施简陋,输水、控水、调水能力较差,造成输水不畅,斗渠以下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0.38左右,亩均灌溉用水量高达360 m3,水分生产率仅为1.0 kg/m3。因此,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节水配套改造,恢复、改善和提高其功能,是保证工程处于完好状态、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必不可少的工作。

2)要保证粮食安全,就必须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随着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原州区未来粮食需求总量还需不断增加,质量也需不断提高。从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要求出发,必须继续坚持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

3)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再上新台阶。中央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结构调整对水利灌排条件,特别是优质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对灌水保证程度、服务质量,如供水量、水质、供水时间、空气湿度、养分供应等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原州区原有水利设施的标准和功能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必须主动调整思路,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改造原有工程,建设节水高效工程。新时期农业发展要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但要有一定规模,还要有较高的质量,要不断创新、发展,跟上新时代农业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形势。

参考文献

基本农田跟一般农田的区别范文第2篇

1茶园有害生物防治措施

霍山县茶树虫害以茶小绿叶蝉、茶蚕为常发性害虫,茶尺蠖、茶毛虫等间歇局部重发,茶轮纹叶枯病和茶饼病等几乎不造成危害。2006年主要是茶小绿叶蝉有所发生,共引起7867公顷次茶园受害,茶尺蠖、茶蚕和茶毛虫均未造成明显为害。在积极开展病虫测报和电视字幕预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民田间学校开展技术培训,实行以健身栽培、生物物理防治为主,辅以化学防治的防治策略。

1.1组织保障

一是加强宣传。以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网络为主体开展政策宣传、工作安排、日常监管,以农业主管部门为核心开展技术培训、操作指导,让茶农知道为什么做、怎么做。二是明确责任。为扎实稳妥地推进茶叶有害生物综合防控工作,针对诸佛庵镇分户经营规模小、对象多的特点,明确要求乡镇农技部门要承担实施责任,具体负责茶园病虫害发生信息收集、通报和指导茶农防治的日常事务。

1.2技术保障

一是举办茶叶农民田间学校。几年来共举办了茶叶农民田间学校43所,累计培训茶农、种植大户共1650人。采用茶农参与的方式,探讨茶园生态系统分析方法和茶园综合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低产茶园改造、黄芽茶合理的采制、茶园新建等技术。通过茶叶全生长季节的培训,茶农从做中学,从学中做,了解了茶树生长特性,认识了茶叶上的主要病虫害,掌握了防治方法,懂得了在通常情况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道理。接受培训的茶农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带动周围茶农和亲友,非学员户可向接受培训的学员请教。二是结合民生工程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近2年开展2项民生工程,培训4处,160人,重点介绍茶树健身栽培和综合防控技术,注重交流互动,以集中培训为辅,强化田间个别指导,加深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并充分利用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开展示范大户培育。三是发挥茶农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全镇有茶农合作社5家,社员913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开展综合防控,建立茶园生产档案,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跟踪制度做好准备。

1.3推广健身栽培技术,实施综合防控

一是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用有机肥。清除田间表面杂草和病残体,根据茶树对环境、肥水的自然需求,施用有利于生长发育的沼液沼渣、厩肥、饼肥秸秆覆盖还田等科学方法,使其生长稳健。二是人工摘除卵块和群集幼虫。由于茶小绿叶蝉卵块呈带状和茶毛虫、茶蚕低龄幼虫具群集性,及时剪下有卵聚集在一起幼虫的枝叶,就地踩死。三是诱杀。在有机茶生产基地的茶园安装了频振式杀虫灯,诱杀了尺蠖类、茶蚕、茶毛虫等毒蛾类的鳞翅目害虫、茶蚜、茶籽象甲等多种成虫;还可利用糖醋液诱杀鳞翅目成虫;2008—2010年应用杀虫粘板6600片,防治面积中国整理近33.33hm2。四是生物防治。茶尺蠖、茶蚕、茶毛虫等幼虫3龄前期食量小,用Bt1.6万IU/mg[2]、颗粒体病毒、杆状病毒、核多角体病毒、茶小绿叶蝉用白僵菌等[3],防治效果均可达到90%左右。五是化学防治。防治茶蚕、茶小绿叶蝉期间遇阴雨低温天气,防治效果很不理想,有的地方虫口密度较大且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及时用1.2%阿维菌素乳油150~300mL/hm2或0.2%苦参素水剂1125mL/hm2,对水600kg在茶园中实行点片喷雾法进行防治,效果十分明显,并兼治部分刺蛾、叶斑蛾等其他多种叶部虫害。

2成效

2.1田间发生量及为害率降低

从调查情况来看,应用灯光杀虫,茶树田间不同时期主要害虫发生量显著低于非灯光杀虫区,每代平均虫量与非灯光杀虫区平均虫量比值为1.0∶(2.9~24.3)。从调查情况来看,应用灯光杀虫区茶树田间不同时期主要害虫为害率显著低于非灯光杀虫区,每代平均为害率与非灯光杀虫区平均虫量比值为1.0∶(2.7~12.7)。

2.2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根据分别跟踪调查诸佛庵镇农技服务中心2011年在频振式杀虫灯应用区与非灯光杀虫区30户平均产量,平均增产10.06%,应用灯光杀虫区增产效果明显。一是经济效益。应用频振式杀虫灯首先诱杀了大量的害虫,减少了田间害虫的发生量和为害程度,实现了增产增值。跟踪调查显示,应用杀光虫灯区域共135hm2,平均节约农药成本40.1元/hm2,当年累计节支5413.5元;平均增产鲜叶802.5kg/hm2,累计增产107t,按1.4元/kg计算,共增收14.98万元。而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具有长远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二是生态效益。使用化学农药带来的方方面面危害是众所周知;而使用频振杀虫灯具有对人畜安全、诱杀害虫种类多、累计成本低、无毒、无污染、节能、省工、管理容易、活体性引诱效果显著、控害面积大、控害时间长,增产效果明显、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显著等诸多优点,是一项环保节能型、光物理控制害虫新技术。从2011年应用情况来看,符合全国农业生态示范县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的有机农(林)产品的生产标准,防效一般可达90%以上,同时在防治病害时采用生物制剂进行防治,从根本上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从田间6次调查百丛蜘蛛数量来看,杀虫灯生物制剂防治区较各处理区下降3.5%~9.5%,农民自防区使用了化学农药,茶园生态系统影响较大,蜘蛛数量下降幅度达40.51%,远高于杀虫灯+生物制剂防治区和试验处理区的下降幅度。

基本农田跟一般农田的区别范文第3篇

关键词: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推广

1引言

油菜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在世界七大油菜主产国(中国、印度、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英国)中,我国是油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最多的国家,居世界之首。在国内油菜、大豆、花生、芝麻四大油料作物中,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居榜首,在油料作物市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变化,一是连年干旱,油菜受灾损失严重;二是农村青壮年大量转移,导致油菜种植劳动力紧缺;三是转基因、地沟油等各种伪劣油品的出现,冲击了油菜产业;四是油菜生产本身延续传统栽培,高投入低产出,生产效益低,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积极性。油菜其传统精耕细作栽培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油菜产业发展需求。因此,推广简易、省工、节本、增效、环保的轻简化栽培技术已经是大势所趋。

2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推广概述

油菜精耕细作生产,是一种高投入、高强度和劳动密集型、低产出、投入产出比例低的传统栽培模式,是在农业生产初级阶段、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不便计较劳动力成本等历史时期的产物。云南省油菜专家符明联等老师经过科学实验,计算出其生产成本比例为:劳动力投入占50.8%,肥料投入占35.28%,农药、机械等投入占13.92%,投入产出比为1∶1.37。油菜轻简化栽培模式与传统精耕细作相比较,投入产出为1∶1.77,提高29.68%,生产成本投入平均下降20.83%,降本增效66.49%。因此,对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进行推广,不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投产比例、增加产出效益和提高生产力,还能抢抓节令适时早播,不耽误农时,有利于劳动力转换。在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农业环境保护、发展农村经济和最终实现油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油菜轻简化栽培主要模式

3.1免耕直播机开沟栽培

油菜免耕直播机开沟栽培是在前茬农作物收割之后,不经翻耕就直接在板茬上均匀撒播种子和底肥,随后在土壤适耕期使用开沟机按畦设计开沟,把沟土均匀分布在畦面上,从而实现排灌、覆盖菜种、肥料及抑制杂草目的。这是当前各地运用比较普片的一种主要轻简栽培模式。

3.2免耕直播农作物秸秆全程覆盖栽培

该模式是在前茬农作物收割前后(可前可后),排干田间积水,把油菜种子和底肥均匀撒播在板茬上,用农作物秸秆均匀覆盖在种肥之上完成播种过程的一种模式。适宜在排灌设施良好、前茬农作物有大量农作物秸秆且不回收利用的地区或田块使用。排灌设施欠缺,必须在田块四周开排灌沟,理想搭配的前茬是稻、麦、高粱、玉米等农作物。

3.3免耕打塘移植栽培

该模式是在前茬农作物收割之后,不经翻耕就直接在板茬上按种植规格打塘,把预先培育在母床上的菜苗移植到大田上,并施足压根肥和定根水。幼苗成活后追施肥料并辅以适当中耕的栽培模式。在四周开好排灌沟。

3.4耕牛点种、条播半免耕栽培

该模式主要运用于偏远乡村的山地油菜发展。顾名思义,山地前茬农作物收割之后,在油菜播种时期,用耕牛犁楼梯地,即:犁一铧空一铧,每亩用种、用肥量按种子250~300g、硼肥2kg、三元复合肥30kg、农家肥800~1000kg充分混合,人跟在牛后面点种或条播,并用细土覆盖种肥完成播种过程。

4油菜轻简化栽培配套的关键技术措施

油菜轻简化栽培与传统精耕细作栽培最大区别是: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去繁就简、去重就轻,讲究实用与效益。两者在产量结构上也有所不同,前者油菜根系纵向、横向分布不及后者,株高、分枝、角果、单株产量均不及后者,其主要靠适量增加群体获取产量。因此,油菜轻简化栽培配套的关键技术更倾向苗后田间管理。

(1)适量增加播种量以期获得较多的基本苗或群体数,以群体获增产。这是轻简化栽培获高产的关键。一般直播田每亩用种量为:杂交种250~300g,每亩合理密植株数为2~2.5万苗;优质常规种350~400g,合理密植株数为2.5~2.8万苗;移栽田2~2.2万苗。播种后围绕齐苗全苗采取旱灌涝排,确保不缺水、不积水,鸟害较多的地方撒施驱鸟剂。

(2)重施基肥、早施提苗肥、春后稳苔肥是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获高产的基础。一般用量是:基肥:硼肥2kg,三元复合肥(15∶15∶15)20kg,农家肥800~1000kg;提苗肥:三元复合肥(15∶15∶15)15kg;稳苔肥:三元复合肥(15∶15∶15)15kg。群众用尿素经常出现烧苗,建议最好不用。

(3)早间苗、早补苗、早定苗。由于适当增加播种量,会轻易出现高脚苗,所以要及早间苗、补苗、定苗。间苗与定苗原则是六去六留:子叶期去密留稀;2~3叶期去大留小,叶不搭叶;5叶期去杂留纯、去弱留强、去病留健、去小留大。

(4)防除杂草。利用机器开畦沟的,进行清沟处理,用土来压草;定苗后及时追施提苗肥,促进幼苗生长,用苗来压草;在冬季来临之前施用腊肥。以暖性质的猪粪、鸡粪、牛马羊粪以及草木灰为主,均匀铺施在畦面。并利用清沟,把沟泥分布覆盖在畦面,用肥来压草;运用化学方法除草。用油菜田除草剂防治禾本科杂草,分芽前除草和芽后除草。芽前除草最好在播种结束或清沟后及时喷药处理,芽后除草一般在定苗后喷药处理。

(5)防病治虫。苗期以防治菜青虫、蚜虫为主,春节过后主要预防蚜虫、菌核病以及霜毒病。喷施多效唑蹲苗防倒伏。蕾苔期,结合防治病虫、施硼肥、施多效唑等进行三位一体喷施处理,以减少劳工。

5存在的问题

5.1认识不足,措施不到位

县乡农技推广部门是承担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推广的主要力量,由于受训少,知识得不到有效更新,对轻简化技术推广认识不足。油菜播种一般都比较集中,因人少面广,田间指导和培训工作不到位避免不了。生产者文化与科技意识低,关键技术措施不到位。

5.2油菜生产成本偏高,投入明显不足

油菜种植区一般经济欠发达,近年来随着物价上涨,种子、化肥、农药、燃油等农用物资的价格不断攀升,农民在不能承受的情况下常常以少施肥或不施肥,少喷药或不喷药的方式减轻负担和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导致投入明显不足,产量降低,油菜轻简化栽培效益得不到体现。

5.3农村劳动力缺乏与老龄化严峻

科技工作者在2011年发放国家油菜种子补助过程中做过一次调查,在13个乡镇中,每个乡镇随机抽出100名领种人登记卡,共1300名,经过身份证信息统计其年龄,最年轻的31岁,最老的72岁,平均年龄51.5岁。结论说明在农村进行油菜生产的农民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实地走访发现,青壮年基本全部进城打工,留守老人多数健康状况欠佳,劳动能力相对薄弱。因此,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推广在农村仍然面临劳动力紧缺和老龄化严峻等问题。

5.4国家油菜补助资金运作不够规范

在补助资金运作上,有的地方为了省事打到群众一卡通上,这种做法起不到鼓励作用。有的地方购买种子发放给群众,发完就了事。这种做法表面看是可以,但是漏洞百出,由于缺乏检查监督和技术跟踪指导,虚报大面积种子转手倒卖现象时有发生。

5.5容易发生倒伏现象

倒伏田块主要是高肥力水稻田,一般从收花期开始发生倒伏。油菜倒伏后,一是籽粒不饱满,产量和含油率明显下降;二是收割困难,特别是给机械收割带来不便。

6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推广建议

6.1加强政策支持力度

油菜产业发展,关系到国民日常生产生活,是国计民生之大计。国家要像抓种粮大县一样实行以奖代补,重奖种油大县,鼓励地方政府重视油菜生产,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在工作上予以督促。

6.2提高对种植油菜的补助标准和规范资金运作

近年来国家每亩补助10元表示支持,但是,这点补助实在是微不足道,应考虑提高补助标准。①以村小组为单位,由技术员、村两委干部实地调查核实油菜种植面积并张榜公布,无异议后由上述人员领取补助金到村小组召开培训会,重点讲解轻简化栽培技术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现场发放补助金。②以种子实物发放补助的,基层科技人员必须逐村跟踪进行技术指导或督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3加大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

轻简化栽培作为现代农业新技术,一是加强高产优质、高油、高抗油菜品种引种试验,筛选出适宜当地、适宜轻简化栽培的主推品种。二是加大示范推广力度,辐射和带动周边群众,更多地运用新技术来指导油菜生产,以提高单产、提高栽培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

6.4实行区域连片规划,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种植

当前,部分地方的粮油生产已经让位于其它产业,被挤向贫瘠坡地、田边地角零星种植,昔日一片花海已不复存在,这种现象十分不利于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推广。只有实行区域性连片规划,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种植,才能又好又快地实现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金荣,朱传霞,杨鸿,等.常德市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推广探讨[J].作物杂志,2009(3).

[2] 张菊芳,谢成林,王汝利,等.油菜轻简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07(2).

基本农田跟一般农田的区别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齐两优918;优质抗倒;选育;栽培与制种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3-53-03

齐两优918是合肥齐民济生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自育两用不育系033S与自育优质抗倒恢复系R918杂组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2012年7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皖稻2012007。2012年6月申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申请号20120638.2),同年11月1日获新品种保护权公告(公告号CNA009336E)。母本033S于2008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技术鉴定。R918系笔者2002年始用香籼2707与R489(9024×轮回422)杂交,经多代定向选育,于2006年选定株叶形态良好且茎秆粗壮的稳定两系恢复系并定名为R918。齐两优918经全省多点优势鉴定与示范种植,均表现出高产稳产、适应性较强、米质优等特点,是优质、抗倒伏、高产兼顾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价值。

1 选育经过

1.1 033S选育 2002年正季以广占63S[1]为母本与粤泰B为父本杂交,当年海南冬繁种植F1,结实正常。2003年正季放大群体种植,选择综合性状优良的不育株再生自交结实留种,连续采用系谱法直到2005正季,F6代各株系的不育性已基本稳定,农艺性状趋于一致,其中1个株系表现突出,再生隔离自交结实留种,作为不育系繁殖的核心种子,并定名为033S。2008年经华中农业大学人工气候箱鉴定,光照14.5h、23.5℃条件下花粉败育度99.61%,自交结实率0.00%。同年8月,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专家对033S进行田间现场鉴定,在自然条件下8月1日始穗的单穗,套袋自交不实率为99.93%;镜检8月18日抽穗的花粉败育率为99.98%,各项指标达到了不育系的选育标准,一致通过鉴定。

1.2 R918选育 2002年以香籼2707作母本与R489(9024×轮回422)杂交。2003年种植杂交F1植株83株,混收。2003年冬,海南加代种植F2群体4 870株,选收135个优良单株。2004年夏,在池州种植F3株系,从优良株系中选择优良单株85株。2004年冬,海南加代种植F4优良株系85个,继续系谱法选育,收获优良株系单株43株。2005年正季池州种植F5株系43个,选综合性状好、茎秆粗壮、抗倒能力强、米质好的单株25株。2005年冬,海南加代种植F6株系,选符合目标性状单株8株。2006年合肥正季种植F7株系,同时用Y58S、广占63S与033S进行测交,收获株系及测交种子。2007年编号为X-8-9-1-8的株系综合性状符合育种目标且生长一致,其所配组合优势明显,遂收获其种子并定名为R918。

1.3 齐两优918的选育 R918综合性状好,与测交不育系测交组合优势强,且茎秆粗壮,抗倒伏性状明显。2007年收获R918与033S试配种子7.5kg,2008年033S/R918参加合肥齐民济生生物技术研究所安排的品种比较试验,比对照II优838增产10.4%,增产极显著。同年在安庆小面积示范,平均单产为10.38t/hm2,比II优838增产12.8%。2009年参加安徽省水稻中籼组区域试验,至2011年顺利完成试验程序,2012年7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皖稻2012007。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齐两优918株高127.8cm,全生育期138d左右,与II优838相近。株形松紧适中,茎秆粗壮,分蘖力中等,剑叶上挺,稃尖无色,穗颈较硬,着粒较密,米粒长形,后期田间转色好。一般667m2有效穗13.8万,穗长23.8cm,每穗总粒数205.7粒,结实率80.9%,千粒重28.1g。

2.2 产量表现 2008年参加合肥齐民济生生物技术研究所新品种比较试验,产量9.525t/hm2,比II优838增产10.4%。2009年参加安徽省中籼区域试验,9点平均产量9.217t/hm2,比对照II优838增产7.06%,达极显著水平,列小组第一位。2010年9点平均产量8.975t/hm2,比对照II优838增产5.81%,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生产试验5点平均产量9.250t/hm2,比对照II优838增产8.17%。2012年在霍邱安排连片4hm2高产示范,平均产量达10.38t/hm2,个别高产攻关点单产可达12.48t/hm2,且高产条件下成熟期很好的抗倒伏性能也得到了验证。

2.3 稻米品质 齐两优918品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糙米率81.4%,精米率74.0%,整精米率68.5%,粒长7.2mm,长宽比2.9,垩白粒率16%,垩白度1.7%,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66mm,直链淀粉16.3%,蛋白质10.0%。综合评定米质符合三等食用米标准。2012年示范种植收获的稻谷经加工成的大米商品性好,米饭松软适中,被粮食企业作为优质米销售。2013年在安徽省水稻主产区被部分粮食加工厂作为订单品种安排生产,所产稻谷将加价收购。

2.4 抗病性 齐两优918经安徽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2009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7),中抗稻曲病(病株率18.0%),感纹枯病(病指57.7),感白叶枯病(病指48.9)。2010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8),中抗稻曲病(病株率19.0%),感纹枯病(病指61.8),感白叶枯病(病指48.6)。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 根据各地的种植习惯适时播种,播种时间的确定应尽可能考虑避开抽穗扬花期高温对结实率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皖西及合肥地区在4月中、下旬播种,皖东地区4月下旬播种,沿江地区4月底至5月初播种。育秧方式采用湿润水育秧,种子用强氯精浸种消毒,洗净后待催芽露白再播种,播种时做到稀播匀播,秧田播种量不超过120kg/hm2,大田用种量15kg/hm2。培育带蘖壮秧,秧田施足基肥,以冬耕冻伐过的空闲田为佳。秧龄25~30d为宜或5叶1心时开始移栽。

3.2 及时移栽,插足基本苗 早栽可以促进早发,一般情况下,在秧苗达到5叶1心时即可移栽,最适移栽时期为5.5~6.5叶。齐两优918穗形较大但分蘖力一般,影响产量的最主要因素是667m2有效穗的多少,因此,高产栽培的关键是插足基本苗。中等肥力的田块栽插密度为16.7cm×20cm或16.7cm×23.3cm,每穴栽2粒种子苗,插足基本苗120万~150万/hm2。

3.3 肥水管理 齐两优918营养生长量较大,对肥料的需求量较高,总纯氮量不低于270kg/hm2,做到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底肥和追肥比为7:3或6:4。栽秧前整田时施45%的三元复合肥525~600kg/hm2;栽秧后5~7d结合化学除草进行第一次追肥,追施尿素112.5~150.0kg/hm2;移栽后约22~25d左右再结合苗情开始晒田,晒田应做到适度,复水时施尿素37.5~60kg/hm2、氯化钾112.5~150kg/hm2,以主攻大穗多粒,促进营养物质运输,提高结实率。因穗形大、粒重较高,为确保米质,灌浆期间田间应保持湿润,不能断水过早。

3.4 病虫害综合防治 全程做好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曲病、稻瘟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优质两系杂交稻稻曲病的发生近年有上升趋势,后期需要特别注意进行预防。药剂防治适期在水稻破口前5d左右施药,间隔7d再施药1次。可用20%的井冈霉素粉剂562.5g/hm2或20%的粉锈宁乳油1 125mL/hm2兑水喷雾。

4 制种技术要点

4.1 选择安全的两系制种基地,确定合适的安全抽穗期和父母本播期 两系水稻安全制种的关键是基地的选择,安全的制种基地是确保种子质量的前提。北回归线附近的部分区域是我国两系生产最为安全的区域[2]。母本033S育性转换温度在23.5℃以内,父本R918生育期较长并有弱感光特性,所以齐两优918适宜在湖南、福建等纬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制种。在福建建宁制种,母本播种期安排在5月26日,始穗期在8月12~14日为宜,父母本时差30~32d,叶差6.8~7.0叶,理想的花遇标准是要求父本早母本2d见穗。

4.2 培育多蘖壮秧 考虑茬口及气候因素,父本可采取两段育秧,父本秧龄一期45d左右,叶龄9.3~9.8叶,单株茎蘖10个以上,二期32d左右移栽。母本采用湿润育秧,播种量约150~180kg/hm2,秧龄18~22d,叶龄6.5~7叶,单株茎蘖3个以上。秧田应施足基肥,一般施用饼肥750kg/hm2、尿素150kg/hm2、磷肥600kg/hm2、钾肥150kg/hm2,施入全耕作层。父本寄栽3d后施尿素75kg/hm2,以后每隔10d追112.5kg/hm2,二期父本少追1次肥,秧田期父本不使用多效唑。母本1叶1心时施尿素75kg/hm2,2叶1心时施尿素112.5kg/hm2,并用300g/hm2多效唑喷施秧苗。

4.3 插足基本苗 父本采用3本、双行栽插,株行距23.3cm×20.0cm,厢宽2.2m。父母本行比2∶12,父母本间距26.6cm,父本插足3.9万/hm2基本苗。母本秧龄20d左右移栽,单株茎蘖3个左右,双本栽插,株行距为13.3cm×13.3cm。

4.4 加强田间管理 制种大田施肥原则为“前重、中控、后补”。大田总施入纯氮150~180kg/hm2,N、P、K比例以2∶1∶1.5为宜。以有机肥为主、基肥为主。父本栽前不施肥,栽后3~5d,用碳酸氢铵225kg/hm2、尿素75kg/hm2、复合肥120kg/hm2混合后沿父本行间弯腰条施;母本移栽前施尿素150kg/hm2、专用复合肥375kg/hm2,栽后5~7d一次性追施尿素150kg/hm2,12~15d排水烤田,历时7~10d。幼穗分化六期看苗补施保花肥。田间以干湿交替为主,分蘖末期及时排水晒田,收割前7d断水。

在不育系育性敏感期内,应密切关注天气的变化,一旦出现气温有下降到低于23.5℃的趋势,应提前灌深水以缓冲短期低温对育性的影响,气温回升后即排水。

4.5 做好花期预测,提高产量和质量

4.5.1 及时预测抽穗期 R918整个幼穗分化历期约35d,033S分化历期约30d。父母本拔节前后,利用叶龄余数法与幼穗剥查法及时预测抽穗时期。在正常花遇情况下,Ⅲ期前父本应早母本二期,Ⅲ-Ⅵ期父本早母本一期,以后基本同步。 (下转69页)

(上接54页)4.5.2 适时适量喷施“九二” 母本对“九二”较敏感,总用量为675g/hm2。抽穗5%~8%时用“九二”25g/hm2对父母本同喷,父本略重;隔日再用300g/hm2父母本同喷;齐穗前用150g/hm2单喷母本。喷施时间应在上午露水干到开花前,或下午5∶00左右。

4.5.3 严格去杂保纯 除前期做好隔离工作外,全程要做好田间去杂工作,确保见穗前田间无杂株。

4.5.4 病虫防治 全程做好常见病虫害的防治,后期特别注意稻飞虱和谷粒黑粉病的危害。

4.5.5 及时收获 母本成熟后应及时收割,父母本均单收、单打、单贮,严防混杂。

4.6 对不育系育性转换的跟踪与后期室内检测 在母本进入幼穗分化三期末至六期期间,安排专人对田间气温跟踪观察记载,并在始穗后取样镜检,同时套袋或隔离栽培观察自交结实情况,为后期种子质量的评估提供依据。必要时,需取样进行室内DNA纯度检测,确保用种安全。

参考文献

基本农田跟一般农田的区别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阐述了当前椒江“万元田”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提出了椒江“万元田”建设对策,包括:加大政策扶持,凝聚社会力量;培育典型事例,激活运营机制;搞好结构调整,促进由点及面;突破两大瓶颈,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万元田”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万元田”建设中的保护伞作用。

所谓生态高效农业即“万元田”指一茬或多茬进行种植的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滩涂、围垦地及其他农用地,其年产值达15万元/hm2以上、纯收益达60%以上的田块。“万元田”的实质是效益、生态实现双赢的可持续农业。即从当地资源条件出发,以发展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国际、国内2个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以设施和特色农业为辅助,以可持续高效为目标。“万元田”建设与传统农业有明显不同,主要的不同点有:①对科技的需求;②对资金投入的依赖;③对市场信息的需求;④对交通物流的依赖;⑤对资源整合的要求。椒江发展“万元田”的优势条件很多:椒江虽然土地面积有限,但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多数喜温果木和各种农作物生长;作为台州市主城区和行政中心,椒江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运输便捷;椒江经济发达,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地方财政实力雄厚;椒江人才密集。

1当前椒江“万元田”发展现状

最近我们对全区“万元田”进行了1次摸底调查,我区的“万元田”大致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露天果树类,包括杨梅、柑桔,品种有东魁杨梅、少核本地早、满头红等,经过多年改造或拥有核心技术,品质优,产量高,市场销路一般不成问题,除非遭遇严重自然灾害,一般年份均能稳定达到万元田的标准。其余的是设施蔬菜、瓜果类,主要特征是设施+优质品种+套种+外销,设施一次性投入大,管理难度高,对销路依存度亦高,搞得好的与不好的收入差异很大,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年度间差异也很大,如茭白、红茄虽然也能达到“万元田”标准,但不稳定。椒江“万元田”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1依靠技术和管理建成“万元田”

如三甲光辉村的2hm2少核本地早,原为滩涂,土壤条件并不好,因为极易抽生“六月梢”导致大量落果,产量一直提不高,后来种植户通过反复实践,采用环剥技术保果获得成功,加上精心的管理,目前产量可达52.5~60.0t/hm2,产值达15.0~16.5万元/hm2,净收入可达10.5~13.5万元/hm2。

1.2利用设施提高复种指数

此类型有大棚蔬菜、大棚双季茭白、大棚葡萄等,主要特点是一次性投资大,对栽培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如葭芷水门村10hm2大棚蔬菜基地,复种模式为茄子—丝瓜,成本达7.5万元/hm2,产值18.75万元/hm2,净收入11.25万元/hm2。

1.3多因素促成

如章安街道的陈宅、李宅、山横村利用山坡地种植杨梅历史悠久,那里的土壤、气侯条件适宜杨梅生长,当地政府重视基地的培育,给予种植户贴息贷款和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扶持,使面积得以逐年扩大,现总面积已达280hm2,最高收入达到27万元/hm2,扣除成本纯收入达到18万元/hm2。

2椒江发展“万元田”的制约因素

(1)技术与管理。同其他高效益农业相比,“万元田”对农业科技的要求无疑更高,虽然农户已经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但真正掌握的不多,少数掌握关键技术的农户一般比较保守,不轻易传授给同行,大多数田地管理仍然比较粗放,制约了产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2)资金。大棚、喷滴灌等基础设施一次性投资较大,一般每公顷需要几万元,这对于起步阶段的农户来说无疑是一笔可观的资金。(3)产后环节。产后环节包括贮存、销售、保鲜和加工等,这些环节稍有差错就可能出现增产不增收的严重后果。如章安的杨梅基地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保鲜和加工必须跟上。

(4)自然灾害。椒江地处沿海,自然灾害十分频繁,特别是多发的台风、暴雨、海潮、旱灾等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重,如台风就经常给菜农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使不少菜农不敢种菜。如何有效地抵御台风等多发、严重的灾害是建设“万元田”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

(5)成本。2008年以来化肥、农药和人工费用均快速增长,使每公顷成本上升,压缩了利润空间。

(6)市场。特别是蔬菜类价格几乎每天都在波动,增产不增收现象时有发生。

3椒江“万元田”建设对策

“万元田”建设的核心和目标是建立一套能有效推动其稳步发展的服务体系,具体可细化为:科技支撑体系、资金投入机制、市场信息服务、物流配送体系、指导协调机制。

3.1加大政策扶持,凝聚社会力量

研究出台扶持政策,着力在规模连片和长久性、耐用性设施栽培上给予大力扶持,力争通过扶持政策、激励政策,把各种社会力量引导到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上来,引导到关心、关注“万元田”问题上来。探索政府搭台、企业运作、大户领包、小户联包的经营模式。

3.2培育典型事例,激活运营机制

充分发挥宣传导向作用,加大对发展设施栽培目的意义、效益对比、技术信息等的宣传、。有计划组织种植大户到外地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同时整合财政、农业、发改、水利、 国土等部门项目发展资金、农水资金以及设施农业建设资金,投入设施建设,着力打造规模示范典型。整合各方面技术服务资源,积极做好产前调资料、产中包技术、产后帮销售等各项指导服务。

3.3搞好结构调整,促进由点及面

“万元田”出现在某地往往并非偶然,它是当地土壤、气候、耕作制度与群众艰苦探索等诸多因素的结晶,也是自然与科技、历史与现实交互作用的产物。对此我们要通过细致地调查研究,揭示其产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并遵循客观规律推动其稳步发展。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搞好“万元田”布局规划,明确区域支柱产业、主导产品和生产模式。实施农业发展比较优势战略,积极培育区域支柱产业。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根据规划布局,发挥资源、技术等综合优势,实行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3.4突破两大瓶颈,营造良好氛围

“万元田”建设是建立在资本和技术高度密集基础上的知识密集型农业。为此要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和农民“土专家”的积极性,努力研究我区“万元田”的核心技术,打造核心竞争力。鼓励科技工作者以技术入股等形式直接参与“万元田”建设。加强同大专院校的合作,力争破解制约我区农业生产的技术难题。要充分运用财政支持、政府帖息贷款和银行信贷等多种手段支持“万元田”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万元田”建设,积极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业企业和个人对“万元田”的投入,已初步建成“万元田”的要不断完善各种设施,逐年追加投资。我区已建立农村信用担保公司,以加强对“万元田”的信用担保。

3.5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万元田”建设中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