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本信息管理

基本信息管理范文精选

基本信息管理

基本信息管理范文第1篇

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下,企业组织趋于扁平化,成本日常管理发生了变化,每个员工都享有一定程度的决策权,从而形成了员工的自主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是降低成本的理想方式。

IT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奠定了基础。所谓战略成本管理就是以战略的眼光从成本的源头识别成本驱动因素对价值链进行成本管理。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会计的实施,以满足及时性和充分性要求的信息为基础,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予以快速处理、分析,进而实现实时调整。IT的发展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会计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有助于建立现代化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二、成本管理范围

首先,IT条件下,企业为保持其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需对产品从研制到开发、生产到销售及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管理。由于企业的研究开发(R&D)成本会大幅提高,成本管理将从生产过程向前延伸到决策、设计过程。同时,生产过程后的售后回访、维修过程的成本管理则涉及产品的后勤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售后服务成本和维修成本等。其次,随着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成本管理的内涵也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和环境成本等。最后,企业管理的中心由重生产管理转向重经营决策管理,这就需要研究分析各种决策成本,如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付现成本、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未来成本、质量成本、软件成本和安全成本等。

三、成本计量度性

IT的应用使计量模式将会出现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并重和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局面,现行成本、市场价格、可变现净值和公允价值都可以用来计量。随着市场的健全和完善,锋砷资产计量基础可以通过网络传输从市场交易中直接获得,大大提高了可靠性和可操作性。于是,按不同的计量目的选择的各种计量基础会在其适用的条件范围内大显神通,出现“百花齐放”之局面。彻底改变传统会计中历史成本的主导地位。

四、核算方法

在IT条件下,数据的收集、存贮、处理、报告和传递等等都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用多种会计方法已不再有任何困难。为加强管理与考核,手工方式下不得不放弃的核算方法,例如,零售企业的“售价数量金额核算法”和工业企业的“作业成本法”等均可运用。而且,计算机信息处理的高效、迅速以及“随机寄存”(MM方式),彻底改变了传统会计中“只读寄存”和“非此即彼”的局限,使相同的数据可按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多元选择”,例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可以采用直线法也可以采用各种加速折旧法,成本的计算可以采用品种法也可以采用分批法,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进行计算,比较差异。

五、成本会计报告

(一)披露内容。在财务报告中增加成本会计信息含量,以全面、客观、公正反映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状况和经营成果,引导资源的合理流动,更好地维护企业所有者、管理当局、债权人及相关群体的利益。成本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结构如下:

1、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表外披露和表内披露。表外披露主要只在财务报表附注部分揭示;表内披露主要指编制通用格式成本会计状况表单独揭示成本会计信息。

2、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的方法:文字叙述法、表格法和图形法等。

3、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的类型: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价值信息与风险信息、绝对数信息与相对数信息、精确性信息与模糊性信息、历史性信息与前瞻性信息、总括信息和分部信息等。

4、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的载体:报纸、杂志和网络等。

5、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的期限:定期披露一年或若干年等任何时点、任何时期和不定期披露(为增强时效性,可通过适时报告系统及时披露)。

6、建立全面、相关和简便的成本绩效评价体系:价值指标与风险指标、技术指标与经济指标和总体指标与具体指标等。

(二)报告方式。事件驱动方式(EventDriven)应用于成本会计,改变了传统的顺序化处理方式,不必在每一个会计期间重复“凭证帐簿——报表“的会计循环,平时只须完成数据的存储即可。成本信息的使用者通过输人相关信息代码运行相应的过程处理程序,就可得出实时的成本信息处理结果。“超文本”和“信息链接”的引入使得成本报告所含信息无限扩大,报告的阅读者在阅读报告时可在其权限范围内实时追踪信息线索,无形中提高了阅读成本报告的效率。传统的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财务报告仅仅是会计信息系统诸多实时信息处理结果输出口之一,更多的企业内、外部信息使用者、决策者希望企业提供更具有个性化的财务报告以及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报告。运用IT可按需定制个性化的交互式成本会计信息,借助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决策支持系统(D5S),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合成不同的会计报表,通过“菜单”或“会计频道”,选择搭配成本会计相关信息的“套餐”或“节目”,从而满足用户更具体、更个性化的要求。同时,根据用户所选择信息的统计资料了解用户所需要的成本会计信息,为未来会计政策的制定奠定基础。企业根据用户需求提供成本会计信息,这就形成了真正的AICPA(l995)所谓的以用户为导向(CustomcrFocus),将摆脱现有模式“提供什么信息,用户就接收什么信息”的束缚。

基本信息管理范文第2篇

一、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

成本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生产的“产品”,也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会计人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运用纸、笔、算盘、计算机等劳动手段,作用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消耗这一劳动对象,生产出成本会计信息,同时,将成本会计信息传递给企业管理者、投资人、债权人、税务部门等信息使用者。因此,成本会计信息也存在成本问题。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具体包括:

(1)处理和提供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从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到成本会计信息的形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数据收集、汇总、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势必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收集和处理会计信息的成本包括会计人员的工资、必要的办公用品、计算机硬件及财务软件、账簿费用等。尤其是当提供一些较为复杂或精度要求较高的成本信息时,其处理和提供的成本很高。对外提供报表时,因为报表中也包含的成本会计信息,故财务报告的审计费用也应按一定的比例累计入成本会计信息成本。处理和提供成本会计信息成本的特点之一是它往往是可以计量的。

(2)传递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成本会计信息在被会计人员“生产”出来以后,要到达信息需求者手上,需要经过信息传递这一过程。用于向外披露用的财务报告中的成本信息,经过人工送达或财务软件传递等方式到达财务报告编报者手中,期间产生人工费用或软件摊销费用。

(3)诉讼成本。在因为企业提供财务报告、纳税申报等活动中,因为所提供的成本会计信息误导投资或偷逃税款而受到投资人、债权人或政府税务部门起诉,而花费的巨大的诉讼费、立案费、律师费等。

(4)竞争和谈判劣势。对外披露的报告中包含过多的成本会计信息,将会使竞争对手了解企业的商业机密,采取不利于企业的行为,削弱企业产生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如果销售商制度本企业的产品成本,在谈判时便可能将价格压得很低,使企业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

(5)管理和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为管理目的应用的成本数据(供内部使用的)不同于向外报送的财务报告中的成本数据,前者可以毋需依照公认会计原则,管理人员完全可以自由决定,按自己意图来解释成本信息。因为这种解释成本信息的决策,带有主观任意性,按一种方式解释而放弃另外的解释方式就产生了管理的机会成本。用于业绩评价的会计成本信息,是将已经发生的成本与预算的成本相比较,鉴别与所制定的计划成本、利润、现金流量和其他财务目标所以发生差异的原因,从而促使经理人员采取措施,变更他们的行动或调整他们的目标和计划。在制订的成本计划不实或核算过程中成本分配的方法的影响,可能导致对经理人员评价的偏颇,会打消部门经理的积极性,造成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

(6)其他成本。在信息时代,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除了以上几种外,还包括成本信息系统开发所花费的代价及系统使用人员的培训费用、系统维护费用;对新会计制度颁布后会计人员的培训费用等。

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效益构成

本文所指的成本会计信息是可靠的、不带偏见的、不加粉饰的、有助于决策的信息,不考虑其成本相对于收益是否过高,因为只有通过这样的有效成本会计信息,决策人员才能更好地评价一个企业发展前景、有关成本会计信息的收益主要有:

(1)降低成本。在任何设定的条件下,只要影响利润变化的其他因素不因成本的变动而发生变化,降低成本始终是第一位的。降低成本以两种方式实现:第一,是在既定的经济规模、技术条件、质量标准条件下,通过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的组织管理等措施降低成本。通常,这种意义上的成本降低属于日常成本管理的内容。第二,是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企业可资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这些资源包括劳动资料的技术性能、劳动对象的质量标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产品的技术标准、产品工艺过程的复杂程度、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的职能分工、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企业外部协作关系等等诸多方面。这些因素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构成了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影响成本的深层次因素。在特定的条件下,当成本降低到这些条件许可的极限时,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努力可能收效甚微。例如产品成本中的材料成本,在既定的技术条件和材料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有一个最低标准,当实际消耗接近这一标准时,进一步的努力也难以使材料成本进一步降低。由于既定的条件限定了成本降低的最低限度,进一步的成本降低只有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如通过采用新的技术设备、新的工艺过程、新的产品设计、新的材料等,使影响成本的结构性因素得到改善,为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提供新的前提,使原来难以降低的成本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所有这些降低成本方式的实现都是以成本信息的取得为前提的。

(2)增加企业的利润。降低成本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但在某些情况下,具有战略意义的议题是如何通过增加成本以获取其他的竞争利益。当成本变动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动相互关联时,如何在成本降低与生产经营需要之间做出权衡取舍,是成本管理无法回避的困难选择。单纯以成本的高低为标准容易形成误区。成本的变动往往与诸方面的因素相关联,成本管理不能仅仅只着眼于成本本身,而要利用成本、质量、价格、销量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支持企业为维系质量、调整价格、扩大市场份额等对成本的需要,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

(3)为企业战略提供支持。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往往要采取诸多的战略措施,这些战略措施通常需要成本信息予以配合。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要通过强化成本管理不遗余力地降低成本。战略的选择与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其需要高于一切,成本管理要配合企业为取得竞争优势所进行的战略选择,要配合企业为实施各种战略对成本及成本管理的需要,在企业战略许可的范围内,在实施企业战略的过程中引导企业走向成本最低化。

另外,在资源限制条件下,通过使用成本信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有限的经济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达到节约增产的目的,也是成本会计信息的重要应用。这一原理对于存在瓶颈环节的企业同样具有参考价值。当企业的薄弱环节成为制约企业成本的重要因素,提高瓶颈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成本管理过程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企业可以利用成本的代偿性特征,通过增加其他方面的成本以节约受限制资源或瓶颈资源,使受限制资源的边际收益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的产出水平。

以上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分析的启示如下: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金融工具的频繁使用,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无论是企业的外部信息需求者还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对成本会计信息的需求加强。外部信息需要更多的成本信息来评价企业的发展潜力和评估公司的价值,管理当局需要成本信息来进行决策和对各部门进行业绩评价。随着科技的进步,管理方法的创新,会计学科的发展,会计工作人员将有可能提供更多,更具体,更全面的成本会计信息。在这种对成本会计信息需求增强,供给能力也增强的情况下,会计人员提供多少或多高质量的成本会计信息就必须遵守成本效益原则。

第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大部分是难以计量的。如前面所列示的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和效益,很难用具体的数据来表示。在选择成本会计信息提供内容时,可以根据具体的环境对成本会计信息可能产生的成本和效益进行职业判断,在成本和效益之间进行权衡,以得出“适量”的成本会计信息。

第三,成本会计信息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就成本会计信息的处理和提供来讲,随着信息技术的采用,会计信息的处理比传统手工会计下大大便捷,成本大大降低了。

参考文献:

[1]陈胜群:《企业成本管理战略》,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版。

[2]夏宽云:《战略成本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版。

基本信息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成本管理;信息失真

1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1.1成本管理方式落后

随着时代的变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也逐渐得到发展。企业成本管理在会计信息化的冲击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仅从传统管理模式中逐渐走出来,而且管理方法也得到不断创新。但成本管理方法在实际的应用范围及程度上,并未起到预想中的效果,许多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比较先进的管理方法如作业成本法,在许多企业中并未得深入的应用。一个企业要开展成本管理法,需要将企业所有的数据、成本以及流程寻找出来,这非常困难,而且作业成本在实施前以先进与强大的计算化系统作为前提条件。因此,如果没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支撑,先进成本管理方法的应用也会受到制约。

1.2成本管理信息失真及核算任务繁重

成本工作的开展必须以成本数据为基础,而当前企业成本信息的失真较严重。成本管理不仅包括料工费,还包括企业各个成本信息的收集、加工、传输等方面。导致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失真的原因是企业BOM不准确,许多企业主要是通过人工计算数据,使数据计算错误的现象难以避免。另外,企业反馈部门不能及时将各个成本信息反馈到相关部门,导致企业领导在经济活动中难以作出正确的决策。

1.3成本管理观念落后,控制范围狭隘

企业成本管理控制范围狭隘通常是指企业从产品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在这整个过程当中应全面落实成本管理工作,但我国许多企业将成本管理仅仅落实在产品生产的过程当中,重生产成本轻前期以及后期的成本管理。

2会计信息化对成本管理的影响

2.1会计信息化促进成本管理的实施

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可以更好地解决成本管理方法的问题,以促进及时生产控制,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采用先进的作业成本法和其他管理方法,可以建立一个强大的信息数据库和信息共享中心,只要输入数据,系统会自动确认工作和经营成本,计算产品的最终成本,自动进行成本分析,数据采集简便、快速。

2.2会计信息化促进成本管理方法的发展

随着会计信息化核算技术的发展,成本与信息技术结合更加紧密,不仅扩大了成本管理的范围,而且开辟了新的途径来降低成本。目前,许多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了自己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根据自己的需求,整合不同的管理方法,并利用各种成本管理方法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对现有成本管理进行创新、优化,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3基于会计信息化的成本管理途径

3.1加强成本管理的实施力度

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现代企业引进会计信息化系统,就能使成本管理在其系统中自动进行,工作人员只需将相应的数据输入系统中,会计信息化系统会自动将数据进行核算,使成本数据的核算更加准确。因此,现代企业只有加强会计信息化的成本管理力度,在传统管理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引进更加先进性技术,以强大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为作成本管理的基础,这样才能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

3.2建立全面的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化作为一个先进的信息系统,为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有用、开放的平台,其并不会过多地依赖会计工作人员对资源的收集与处理,还能使企业业务不受时空的限制,让企业会计数据的流动与获取更加迅速,极大地节省了企业成本核算数据收集的时间。因此,企业要加大信息会计的建设,建立起一个全面的信息系统,并落实在企业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当中,对产品进行细化,从而使企业成本核算更加准确。

3.3结合成本管理与科学技术

IT技术作为世界引领性技术,逐渐应用到成本管理系统中,使制造资源充分得到利用。因此,企业要利用好这一优势及资源,将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工具,应用于企业数据收集、产品研发以及产品的售后服务。另外,各个部门通过成本管理系统可看到关于本部门的成本管理数据,从而提高重视程度,提高成本管理工作的积极性。综上所述,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不仅实施力度不强,在观念、方法等方面也同样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会计信息化系统下的成本管理,数据收集更加迅速,效率与准确度更高,从而使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主要参考文献

[1]万依云.作业成本管理系统在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J].江苏商论,2015(24).

基本信息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成本管理;新会计制度;会计核算;经济效益

1新会计制度中关于企业成本管理的规定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变化,我国对会计制度作出了诸多调整,尤其是2019年我国针对会计制度出台了诸多新的会计法规。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剖析新会计制度的修改内容,其对于企业成本管理的规定主要表现为:①对公允价值的规定。2014年新修订的会计制度对公允价值作出了修改,该条款的修改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企业成本管理工作。②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规定,企业在非货币资产交换时需要主动披露信息以及账面价值等,这样可以有效地规避非货币资产交换出现经济损失等行为的发展,有效地对企业的关联交换进行了约束。③《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2019)有效解决了旧租赁准则中使用双重会计模型强调资产所有权转移的情况,进而有效地准确反映了企业的实际经济情况。例如,新准则下,为了体现其融资资产的性质,偿还租赁负债本金和利息费用所支付的现金列报在“筹资活动现金流出”投资者可以通过财务报表和披露更加直观地了解企业租赁情况(经营租赁还是融资租赁都要进入报表中提取折旧)。《关于修订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通知》(2017)改革了收取确认模型,明确收入确认的核心原则是“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或服务的控制权时确认收入”。④《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薪酬待遇》明确了职工的薪酬待遇问题,为防范劳动违法行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该制度的实施对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产生了巨大的推动效果。2新会计制度下企业成本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结合多年实践调查,虽然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推动了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效率,但是企业成本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2.1成本管理氛围不浓,财务人员应用能力有待提升。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于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产生了诸多影响,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修改的诸多会计制度对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企业对于新会计制度的认识还不全面,尤其是部分财务工作者对于如何改进成本管理工作还存在技能缺陷,其主要表现为:一是由于近些年针对企业会计准则的修改条款比较多,其对于企业成本管理的应用有的比较直接,有的比较间接,对应部分企业管理者可能基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对新会计准则进行准确把握,结果导致在成本管理中不能合理运用新的会计准则制度,最终导致成本管理效果不高。二是财务人员成本管理的技能有待提高。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财务人员的影响比较大,需要财务人员及时根据制度变化而调整工作方式。但是在实践中由于财务人员平时业务比较烦琐,因此他们在个人技能提升方面比较匮乏。

2.2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组织架构不合理。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是提高成本管理成效的基础,由于企业人员结构比较复杂,成本管理涉及企业各个部门、人员,因此,制度的不完善、组织架构的不合理都是引起企业成本管理效率不高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存在重视生产环节成本控制,而忽视事后成本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组织架构不合理,过于臃肿的机构难以实现精细化管理,导致企业成本管理制度难以落地。通过调查,企业组织架构对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影响非常大,组织架构不合理的企业成本支出要高于组织架构合理的企业。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企业的组织架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要求企业构建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但是通过调查,目前我国企业的组织架构仍然采取传统的组织架构模式,结果制约了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与制定,阻碍成本管理的效率。

2.3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不精准,税务筹划应用不合理。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核算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在实践中,企业在固定资产核算上存在方法应用不合理、核算过程不清晰的问题。另外,企业在税务筹划上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企业对于税务筹划的应用不重视,导致诸多可以通过税务筹划避免的费用没有消除。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企业可以通过人员费用抵充企业的增值税缴纳,但是部分企业没有合理应用营改增的相关政策,导致企业没有实现成本费用的降低。

3新会计制度下优化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在新会计制度实施新常态背景下,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也是企业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当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前所述,企业管理者成本意识不强、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以及忽视企业成本管理与战略融合等问题,需要企业从人员、制度、固定资产核算以及内部控制等环节入手,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3.1加大对新会计制度的宣传力度,提升财务人员的应用能力。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无论从制度建设上还是具体的操作行为上都会对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带来挑战。企业工作人员是成本管理工作的具体承担者,因此,在面对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新问题的背景下,企业必须要加强宣传教育,提升企业员工参与成本控制的意识:一是要加大对新会计制度的宣传,增强新会计制度在企业应用的成效。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于企业财务工作具有关键性的影响,针对近期我国会计制度修改条例比较多的现象,企业必须要加大对新修订会计制度的宣传,让企业财务人员认识到新会计制度的内容以及对具体工作的影响。例如,考虑到新修订的企业租赁制度对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影响比较大的特点,企业要通过微信平台、企业网站等宣传该会计制度的内容。二是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成本管理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复杂,需要财务人员掌握更多的知识体系,例如,财务人员要及时了解新会计制度的内容,根据新会计制度的内容学习相应的工作技巧。

3.2完善成本管理制度,细化企业组织架构。针对新会计制度下企业成本管理的新特点,企业必须要结合新会计制度的要求进一步细化成本管理制度,优化企业组织架构:一是企业要建立以目标成本为核心的成本预算控制制度。企业要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管理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例如,企业在编制财务预算时必须要考虑到成本控制因素,根据成本控制的目标合理设定预算项目。二是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制度。当前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企业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要强化责任制度,例如,企业可以建立成本控制总体目标,以此增强成本控制在具体行动的落实情况。同时最重要的是企业要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只有安全生产才能实现企业成本控制的目标。三是要细化企业组织架构。新会计制度强调成本管理的全员参与性,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必须要依赖于健全的组织架构,因此,企业必须要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按照成本控制目标的要求细化企业各部门岗位。四是要强化内部控制建设,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对企业生产各环节进行控制。例如,针对企业存货环节所存在的成本控制不严的现象,企业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库存管理制度,加强对库存商品周转的监管,加快产品的周转速度,以此提升企业现金的流动性,化解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树立全员参与的氛围。

3.3优化固定资产核算,合理开展税务筹划。一是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是降低企业费用支出的重要举措。针对新会计制度对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的新要求,企业必须要建立固定资产账薄体系,并且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并且对各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核算。在固定资产核算的账簿体系中,“固定资产登记簿”总账按原值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累计折旧”账户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价值;“固定资产登记卡”对其进行明细分类核算。二是优化税务筹划。税务筹划是降低企业税负、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针对经济新常态,国家出台了诸多有助于企业税务筹划的会计制度。因此,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必须要合理利用税务筹划工具,实现企业税费支出降低。例如,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企业的税务缴费工作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企业要懂得如何利用该政策实现少缴税。同时企业还要利用企业组织形式开展税务筹划。不同的组织形式具有不同的缴税方式,例如,基于新的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选择分支机构的组织形式进行有效的税务筹划。

4结语

总之,基于新会计制度实施对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所带来的挑战与影响,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无论是对企业本身而言,还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基于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我们必须要加强成本管理工作,以此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立华.L公司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20.

【2】陈健美.新财务和会计制度背景下高校成本管理探究[J].财会通讯,2019(06):79-80.

基本信息管理范文第5篇

信息化发展是当前时展的大势所趋,国家的信息化进程也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代表,所以当前,我国各行业都开始了大力度的信息化转变,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经济体制的转变,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服务系统,通过这个平台的运作,进行数据信息的处理、传递、共享,我们要建立其系统还要加强几方面的能力:①信息基础建设。基础建设指的是计算机的软硬件、实际操作体系,还有相应的操作平台和技术。②信息资源组织。信息资源的组织上,我们要做到能够对系统内部和系统外界的不同类型、不同载体、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采集、存储、整合、利用,使其能够运用在系统的实际运作中。③应用系统的设计。指的是适用于企业的信息系统,在有需求的时候,能够及时的进行信息传递。这些方面是信息服务系统的重点,也是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难点。

2我国通信企业信息资源的现状

我国通信企业的信息资源建设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完善,而且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总体来看,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设相对落后,由于信息系统的发展比较晚,基础数据库的建设还不够全面,数据库是实现各种技术的实际源头,我们要建立适合于地区性的,具有不同使用特色的网点分布式数据库。其次,缺少指导信息资源开法的战略性规划,目前,我国信息系统的规划,一般是由信息部门独立策划完成的,这是属于信息系统的执行环节,规划内容一般是改进信息系统计算机的软硬件、程序和内容等,在执行部门之上,我们当前缺少大方向的战略规划,简要来说,就是我们需要更高层次的信息资源指挥,对资源发展的统筹安排,发展战略的指定、系统技术的研发、发展趋势判断等,这些因素占着资源建设中的主要地位。

3信息资源战略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通信企业信息资源的建设应努力做好以下的工作:a.做好信息资源利用的战略性规划。部门分割式的管理办法在我国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将起作用。以加强信息资源的共享和集成化为目标。通信企业信息资源的总体规划应从上至下进行,包括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利用总体规划和部门中心节点的战略规划。b.搞好企业信息管理建设。虽然目前追求企业数据库的全面建设,但可以先在现有统计与技术数据库基础之上,先行选择技术及经济基础较好的、影响经济全局的重点决策项目,从这些项目起步,逐步建立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可以提供综合性服务的企业数据库网络系统。

4建设会计信息系统,积极节约企业运营成本

4.1信息资源建设和应用系统的关系

信息资源建设和应用系统之间的建设应是互动、互利的关系。信息资源建设是应用系统建设的基础,应用系统的大量开发将为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多种需求,使之朝着实用、经济、有效的方向健康发展。市场供求互动的机制在信息系统建设领域同样发挥着作用。

4.2正确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将数据的归集完整化

通信企业要确保所有构成生产成本的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等项目均根据公司成本核算方法得到正确的归集和分配,以真实反映所有自制半成品和产品的成本,确保月度生产成本差异,分析作为节约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可靠依据,确保成本计算表、成本差异分析报表和制造费用差异分析报表的准确性,确保所有成本核算报表均经过适当的审核批准。原材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已到货并办好入库手续的,月末应付会计根据发票金额以及有关附加费用(运输、保险和关税等)直接记入供货单位的应付账款科目;另一部分是已到货但未办好入库手续的,月末应付会计根据采购部综合业务经理提供的《已收货物未收发票清单》,根据材料标准成本计算未开票的已收材料金额,并暂估入账。仓库按照永续盘存方法进行日常盘点。每月月末日,仓库负责全面盘点,财务部应付会计将仓库提供的材料盘点报表与财务帐的材料科目(数量栏)进行账目核对,差额部分作为盘盈盘亏,应付会计根据标准成本暂计入“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科目,并将待处理流动资产清单提供给物资管理部储运经理、采购部综合业务经理和财务部总经理。对于记入“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科目的流动资产,物资管理部储运经理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市场采购部门、财务部部、营销部等)负责人查明盘亏盘盈的原因,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

4.3消除成本控制的误区

企业的成本控制不是意味着必须节约,成本越低越好,这是不正确的观念,很多人对成本控制存在误区,认为其控制是对支出和投入的缩减,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通信企业的成本控制要有一定的度,通过这个度使服务和控制处于和谐的状态,一味的减少投入和支出会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对服务人群造成影响,损害企业的形象和信誉,降低市场竞争力,这样的成本控制是无意义的,所以通信企业的运营成本控制要合理制定,平衡服务、产品质量、资金之间的关系,不能动摇对客户的优质服务。

4.4适当调整成本率,节约运营成本

成本率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它是流动性的概念,成本率要随着企业的发展、竞争状况、市场体系等随时调整,适应当前的整体运营,如果是几年的一贯制,那么势必会导致成本控制不当的情况,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将成本率提高,使其成本率和其他非通信企业接近,通过自身的优势和市场的竞争力,实现扩大经营,提高收入,通过这样的有机设定,降低变动成本支出,提高收益的比例,实现运营成本的节约。

4.5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通信成本支出

通信成本构成主要是通信商品的采购价格和相关的采购费用。通信商品基本是由使用部门申请,采购部门负责采购,这种分工合作有优点,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使用部门往往忽视对价格的控制,致使成本率上升,为改变这种局面,采购部门要尽可能多的提供不同档次的可供选择的品种,可尝试大宗采购的招标、集团采购等办法。成本控制经理要监督采购价格的执行情况,并对成本进行动态管理,这样才能为控制成本、增加收益提供一个可能的空间。通信产品的流转部门,要提高各种通信商品的综合利用率。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