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观经济学图像汇总及特征

微观经济学图像汇总及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微观经济学图像汇总及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微观经济学图像汇总及特征

微观经济学图像汇总及特征范文第1篇

梅利姆·韦伯斯持(MerriamWebster)大学词典第10版对“综合征”(syndrome)作如下定义:(1)同时出现的一系列反常的迹象或特征;(2)同时发生的、通常形成可识别模式的一组事件(情感或行动)。

1971年以来,美日两国政府在执行商业政策、汇率政策及货币政策过程中相互影响,形成了我们所说的“日元升值综合征”(syndromeofever-higheryen)。除了在政治上造成磕磕碰碰以外,日元震荡上行降低了两国贸易的微观经济效率,并导致日本宏观经济严重不稳定。

由于美国经济规模庞大,并且历史上曾经在世界支付体系中占据中心地位,因而总体上保持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但日本的货币政策被迫仰人鼻息,实在令人惊异,尽管汇率脱离平价自由浮动被宣称(现在仍这么说,参见Obstfeld1995)是保证一国掌握宏观经济自的手段。一股来说,美国政府总是综合征的始作俑者,其实它自己也未完全明了种种行动的后果。而日本政府反应非常迟缓,不知自身行动如何给日元持续升值火上加油。两国相互纠缠,都染上了“综合征”。显然.这对两国都不利。

是什么机制引发了综合征?1971年尼克松总统停止黄金和美元自由兑换之时,他还对进口的工业制成品征收附加费,直到日本及欧洲的贸易伙伴将其货币相对美元升值为止。由于自那以后,日本贸易持续盈余,美国又故伎重演,在以贸易保护主义相威胁的同时,或明或暗地要求日元升值。(几次重大例外包括,1981—1984年里根总统第一任期内,执行强势美元政策;1995年4月以后,戏剧性地放松对日本的贸易压力,导致日元定跌。第11章将对此进行分析。)图1—2显示,1970-1994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250%,这是美国贸易伙伴国货币的最高升幅。[4]因此,引发贸易争端的汇率问题主要发生在日美之间。

不管美元跌了多少,总有一些美国官员盯住日本的贸易盈余,并认为日元还可以进一步升值。1971年尼克松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相互兑换之后,历任财政部长——特别是1977年的布鲁门索尔(Blumenthal)、1985—1987年的贝克(Baker)以及1993年的本特森(Bentsen),都认为美元对日元的比价太高了。通常在要求美元贬值的同时,美国与日本紧锣密鼓地进行贸易谈判,以迫使日本开放或分享币场。如何在短期内提高美国对日本的竞争力?外汇交易商认为,美元进一步贬值可减轻甚至预先阻止美国施加贸易保护主义压力。例如,1995年头4个月,正当美国贸易代表试图迫使日本设定目标,购买一定数量的美国汽车和零部件时,美元跌得特别厉害,从1美元比100日元跌到80日元(图1—I略)。

但说说毕竟容易。为什么短期内就应该迫使日元升值呢?尽管汇率是一种前瞻性资产价格,但外汇交易商和经济计量学家对(远期的)基本经济因素难以作出判断,更不用说建立模型来研究了。因此在一定情况下,财政部长对汇率问题发表评论,以及商业争端本身,会影响人们对未来经济政策的看法,从而抑制日本投资者在近期内增加美元资产。

市场从两个方面感觉到,美国政府的行动很像是民粹主义者的所作所为。其一,制造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节节败退(特别是输给日本人),使政府更容易接受国内产业界的游说——这是巨人萎缩综合征的一大特征。这些说客强烈要求降低日本制造商的竞争力,可采用以下手段:实施所谓的自愿出口限制,在反倾销诉讼中随意计算外国企业成本,进行惩罚性制裁,迫使外国人进口更多的美国产品,等等,等等。他们还把日元升值视为短期内降低日本竞争力的另一种高招,尽管这一想法十分短视。

其二,美国政府民粹主义式的行为得到经济学家——可能是大部分经济学家——的帮助和支持。他们提倡,建立一个以贸易平衡弹性模型为基础的汇率制度。他们说服美国决策者,美元只要贬值,就能减少美国的贸易或经常项目赤字;可以把汇率视为正当的、易于接受的经济政策工具。由于日本经常项目盈余居世界第一——到1994年,约与美国经常项目赤字规模相当(图1—3略),美国政府便以日元兑美元汇率为重心,通过抬高日元来减少贸易赤字。

但对金融开放、经济稳定的工业化国家来说,旨在校正贸易失衡的弹性方法就不适用了(Komiyal994)。第2章表明,两国经常项目持续不平衡,一方面反映日本储蓄过剩,另一方面则是美国储蓄率过低。第6章将从理论上说明,对金融开放的经济体而言,如果将价格影响和支出反应考虑在内,那么在短期和中期内,简单地调整汇率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这与弹性模型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第7章指出,长期内日元名义升值不可避免,但会被日本相对的通货紧缩所抵消,实际汇率最终不变。从图1—4可看出,自1971年汇率开始浮动以来,美国批发价格指数的上涨相对高于日本。

因此,与美国政府民粹主义式的作法不同,市场意识到,单靠日元升值无法降低日本经常项目盈余背后的过剩储蓄。经过一段日元升值、美国政府(暂时)按兵不动的时期之后,有远见的国际投资者预测,日本经常项目盈余和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状况还会继续。他们预汁,最终美国民粹主义政治势力又将气势汹汹地卷土重来,人们会抱怨日本进行“不公平”竞争;美国政府又将挥舞制裁的大棒,直到日本“做点什么”减少贸易盈余。这样,日元还会进一步升值。持有美元资产的日本私人投资者便有些惶惶不安,因为长期来看,近期刚升值的日元似乎没有回调的可能。

但在外汇市场上,民粹主义者的压力是如何影响长期货币状况并持续存在的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两国货币政策操作不对称。由于美国处于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向来自主决定货币政策,无需考虑其他国家对外汇市场的官方干预(McKinnon,1996)。另外,与日本不同,美国国内价格水平相对不受汇率波动的影响(第3章)。这样,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决定本国通货膨胀水平时,不必太留意其他国家的通货膨胀或货币政策。

这样,根据在美国货易压力下日元升值的多少,日本将采取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市场预测,对短期内日元的不断攀升,日本政府只有忍气吞声,以免触怒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者。即使日本银行有能力打压日元,也是犹豫不决,缩手缩脚,因为它不希望看到外国或本国金融市场上流动资金充斥。在日元飙升期间,如1971—1973年、1977—1978年、1985—1987年及1993—1995年中期,日本银行确曾放松银根,以遏制日元上升势头(参见第9章)。但在极端情况下,如果日本短期利率已接近零(第3、5章讨论的流动性陷阱),即使日本银行希望打压日元,它也完全无能为力了。

日元经常出现阶段性升值,迫使日本陷入长期的通货紧缩。尽管日本银行对日元短期急剧升值可能会抵挡一番——我们在第9章将进行讨论,但毕竟无力回天,挡不住经济滑向长期的(相对)通货紧缩。由图I—4可看出,7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批发价格指数相对于美国上升十分迟缓,从1985年起,绝对值还下降了。

1、3长期利率和江汇率预期

尽管1971年在美国贸易压力之下,日元开始升值,但理所当然,日元不断走强的预期(综合征最主要的特征)还没有探深扎根在人们的脑海中。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美元平价体系崩溃之后,[5]人们较为担心美国给世界经济带来通货膨胀压力,特别是,日本严重的价格、工资轮番上涨已经拖到1974年,可能因美国的影响而愈演愈烈。这从图1—4可明显看出来。与汇率朝一个方向持续变动比起来,大起大落的问题似乎更令人担忧。

但仔细探究,1977年6月美国财政部长迈克尔!布鲁门索尔(MichaelBlumenthal)的一次讲话,更强烈地表明美日之间出现了综合征,这种病症与美国利其他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问题有明显的差异。布鲁门索尔在讲话中暗示,美元对日元的比价又过高了(尽管按购买力平价标准来衡量,美元币值已很低)。由于日本的产业政策和美日经常项目分别出现逆差和顺差,两国在商业战场上早已剑拔弯张,加上这次讲话,便导致市场在1977—1978年大量抛售美元。为此,所有主要的中央银行联手强力干预,卡特政府出台挽救美元的一揽子计划(图I—1),并大幅度提高美元长、短期利率,美元抛售狂潮总算在1978年11月被遏制住了。相反,1977一1979年日本长期名义利率下降,若与美国相比,下降幅度更大(图1—5)。很明显,市场上已经出现日元持续走强的预期。从1978年开始,日本长期利率平均比美国低3-4个百分点。

由于与近乎永久性的制度变迁相适应,因而尽管近中期内,日元兑美元即期汇率上下波动,但日元长期走高的预期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1980年未至1985年初里根执政时期,美元如此坚挺,日元长期升值的预期也末受到影响。在此期间,美元对日元净升值(图1—1),对其他硬通货升值幅度更大。尽管市场对美元坚挺感到诧异,但按购买力平价标准采衡量,美元明显高估了。这似乎增强了市场的预期,相对于日元及马克等其他硬通货,美元最终会贬值。杰弗里·弗兰科尔(JeffreyFrankel1995)指出,1981—1985年出现有利于美国的高利差,部分原因是,人们认为美元在外汇市场上调整过度,回调不可避免。

同样,当美元从1995年4月到1996年相对日元强劲升值时,美国各种期限的名义利率一直比日本高3—5个百分点。第11章将讨论这一不解之谜。实际上,当美元坚挺时,美元下调的预期明显加重了综合征。

但这种回调似乎不对称。如果美元被低估,人们预期日元兑美元汇率上升的空间很小,或根本就没有。1985—1987年和1993-1995年,当美元对日元跃至购买力平价以下时(第9章),美国长期利率仍比日本高得多(图1—5)。如果日元对美元的比价高得不同寻常,确实存在日元下调预期,那么看得出来,预期对长期利差的影响微乎其微。原则上,短期利差的变动应更好地反映汇率回调预期,它们的期限应更准确地与汇率周期相匹配。但实际上,只要短期利率仍受到货币当局的管制,它们就不能准确预测汇率的变动(Frankel1995)。

据此,我们判定,到1978年,金融市场上与日元升值综合征伴生的预期已经稳固地确立下来,以后还将继续存在。同样,由于未来可能发生通货紧缩,日本经济其他市场上的预期包受到影响。第4章指出,企业和员工预计价格将下降,因而相对于美国同行,下调货币工资要求,甚至可能大大低于日本某些制造业生产率自然增长的水平。版权所有

但20多年来,为了支撑日元可能继续走强的信念,市场不得不相信日本银行也染上了综合征。由于美日两国时不时出现贸易争端,美国便施加贸易压力推动日元升值,日本银行只得忍受相对的通货紧缩,以使日元继续升值。虽然日本银行对此常常感到不快,但它——更一般地说是日本政府——为了息事宁人,避免受到代价高昂的贸易战的威胁,只好忍气吞声。我们在第9章进行了一系列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日元兑美元汇率的变动先于日本价格变动,汇率变动不仅预示、而且实际上导致了日本长期要推行的货币政策。

综合征对两国的宏观经济稳定很重要吗?感兴趣的读者只有读完本书,才能明了!但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预期通货膨胀率和名义利率都很高时,日本实行相对通货紧缩的政策其实有好处。由于在此期间,日本银行表现出色,成功地控制了通货膨胀,人们甚至还未意识到,它并不能独立地执行货币政策。只是到80年代中至90年代中,当美国物价更趋稳定而日元仍继续升值时,人们才清楚地看到,日本银行紧缩通货实属迫不得已,必将产生大量严重的宏观经济管理问题。日语中有一个词“endakafukyo”,意为“日元升值引发的衰退”,英语也可以借用这个词。

1、4消除综合征

后面几章直接探讨如何消除综合征,以及利率稳定对利率走势有何影响。第8章从历史角度论述在不同的汇率制度下,利率是如何变动的。

第10章集中阐述建立美日商业协作关系的必要性,它可与两国的货币政策协调形成互补。本章为进行中的货币政策合作制订了8条规则,它们将有助于实现真正的汇率稳定,并使人们有理由预期,在较长时期内,日元兑美元汇率将接近一个双方认可的平价。但这样的货币新体制应允许汇率灵活浮动,使两国在近中期内,能够执行不同的货币政策。当然,如果两国无法进行商业协作,或尚未对此达成共识,即必须有效地使汇率免受商业争端的影响,那么,一切都是天方夜谭。

第11章探讨如何处理转轨过程中可能出观的种种复杂问题。此时,经济已经摆脱了综合征,正向汇率预期稳定、理想的货币新制度迈进。由于日元从1995年中到1997年初都呈跌势,日本银行可以有效地重整旗鼓,使经济摆脱1992—1995年的衰退.走向复苏。综合征是得到根治,还是潜伏下来,伺机复发,直到本书出版以后,一切才会水落石出。

注释:

[1]外文为作者名,年份为其著作出版年代,具体书名参见本书所附参考书目。——译者注

[2]早些时候,美日双方曾通过谈判达成棉制品出口限制。以此为铺垫,1961年各国签订约束力更强的“国际多纤维纺织品协议”。所有工业化国家(现在也包括日本!)共同限制进口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但1994年底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该协议在10年内将逐渐失效。

[3]可以先看两国相同产成品目录中任一种商品的价格。如果出口国货币突然升值,即使目录价格不变,也可能受到“倾销”指控。实际上,商品价格不能随着汇率波动灵活进行调整。

微观经济学图像汇总及特征范文第2篇

经过五天紧张的学习,培训班今天就要结束了。这次培训,在时间比较紧、课程比较多的情况下,经过同志们的共同努力,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培训学习,主要收获是“三个明确”和“一个掌握”。三个明确是,大家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如何干好统计工作。明确了作为一个合格的乡镇统计人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达到什么样的基本要求,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要求。明确了乡镇统计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方法。一个掌握是,基本掌握了各项统计的新业务、新知识,增强了做好乡镇统计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这是我们这次培训班的主要收获。

这次培训之所以取得圆满成功,是在坐的各位共同努力的结果。总的来看,这次培训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组织领导严密。为办好这次培训班,市局超前谋划,组织人员到各乡镇了解情况,特别是对参加培训人员的思想状况、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和岗位技能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培训实施方案,做了充分准备。培训过程中,市局精心组织,严格管理,安排专人靠上,严格点名制度,严肃课堂秩序,保证了各专业讲课的正常进行。在生活上,从领导到专门工作人员都全力以赴靠上,为大家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使学员们住得安心、吃得放心、学得上心,确保整个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授课人员准备充分,讲课水平较高。授课同志课前都查阅了大量资料,进行了调查研究,做到了精心备课;课堂上,能够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地进行讲授;课外,还主动和学员进行交流,征求意见,解疑释惑,付出了辛勤劳动,表现出了很强的敬业精神。为了强化培训的效果,培训班采取了课堂讲授,集中讨论,上台发言交流,考试等多种形式,提高了培训的质量。

三是学员学习认真刻苦,态度端正。大家学习积极性非常高,都很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铺下身子,甘当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中。学习过程中,有不少老统计员像刘永岗、臧传让等同志,按时上课,虚心学习,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讨论,既当学生,又当老师,为大家做出了表率;有不少新同志,像王坤、徐晓蓉、宋淑波等学员,能够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本职工作,自觉地把学习、思考、研究、总结有机结合起来,学得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像杜国栋、管长江、郝金霞等同志,很注意相互交流,认真讨论,对不明白的问题,主动找到授课人员请教,达到了学有所得、学有所获的目的。总之,大家能够自觉遵守有关规章制度,服从管理,严格请销假制度,没有发生意外问题,表现出了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我就不一一表扬了。可以说,同志们的刻苦认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是这次培训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四是内容设置针对性强。本着“要精,要管用”的原则,这次培训班的内容设置都是乡镇街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道统计员走上新的岗位应当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像国内生产总值报表、农业报表、工业报表、招商引资制表、固定资产投资报表、劳动情况报表等等,这些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比较强,使大家利用所学,尽快进入角色,能够较快地担当起当前的各项工作。

这次培训班就要结束了,同志们即将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去。乡镇统计站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是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直接关怀下,应社会经济发展大潮而诞生的,市乡两级党委政府和各级统计部门都对她寄予了殷切厚望,各位在统计站工作的同志都肩负着光荣的的历史使命。为了我们的统计事业,为了我们统计站长远发展大计,针对今后的工作,在这里,我向大家特别是乡镇统计站负责同志提出“五勤”、“五多”的要求,只要大家认真按照这“五勤”、“五多”的要求去做,相信我们的乡镇(街道)统计站定会站得稳、叫得响、打得赢,成为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一个响当当的机构,成为乡镇(街道)的经济社会信息中心,成为乡镇(街道)领导的重要耳目。这“五勤”、“五多”就是:

一、勤动口,多汇报。汇报是一门学问,有其独特的规律可循,掌握汇报工作的技巧和艺术,是统计员特别是统计负责人的基本功。请示汇报是与领导沟通的重要手段,是领导了解我们工作的重要途径,是领导掌握基层情况与动态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听取领导指示和意见、改进工作的重要方式。统计站是乡镇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手中掌握着大量的社会经济信息。要把我们掌握的大量社会经济信息变成领导手中的活情况,把我们的工作成绩变成印在领导脑中的影像,把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变成领导胸中的心事,就需要我们的统计站的统计员,特别是统计站的临时负责人,勤动口,多向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市统计局领导汇报,这样才能做到上下贯通,左右逢源。

在汇报方式上,主要分为六种:一是综合性汇报。这种汇报包括统计站的全面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建设情况,主要应讲清楚全年、半年、季度或阶段内的工作思路、主要工作、主要成绩、经验体会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等等。二是专题性汇报。每干完一项工作或办完一件事情后,就把这项工作或这一件事的办理结果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三是提示性汇报。在座谈会或上级领导视察工作期间,想到了某一问题或看到了某一情况需要进行了解,要求就某事或某项工作作出汇报,这种汇报要严格按照领导所提出的问题,准确详细地说明情况。四是探索性汇报。对于拿不准、超前性的东西,需要及时向有关领导请示,征询领导的意见,寻求领导的支持。五是问题性汇报。对于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题,要及时向领导汇报,让领导了解我们面临的问题,请领导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困难。六是经验性汇报。对于我们在统计实践中取得的先进经验以及在基层调研中发现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善于总结,形成文字,及时汇报,以便推广。

在向领导汇报时,大家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定位要准确。在向领导汇报时自己要定好位,要注意自己的身份,注意汇报的口气,拿准汇报的角度;二是准备要充分。领导工作大都千头万绪,公务繁忙,我们在汇报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打好草稿,必要时形成书面汇报材料。汇报内容做到简明扼要,思路清晰。

二、勤动眼,多学习。有资料说,人所接收的信息有90%以上来源于眼睛,由此可见眼睛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上天赋予我们一双锐利的眼睛,就是要用于观察事物、学习知识的。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勤动我们的双眼,认真观察周围的经济社会现象,观察社会经济运行的状态,观察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这些宏观与微观的观察,积累大量的感性知识,就能对周围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个初步了解,积土成山,聚沙成塔,将来就能上升到理性认识。统计工作是一项对专业知识有相当要求的工作,统计知识也处于不断的更新之中,要适应统计工作的要求,就要加强日常学习,要勤动眼,多看。看什么、怎么看呢?

一要看“文”,就是看文字的东西。要看文件,深刻领会上级文件精神,在工作中不折不扣地执行;要看分析,看出分析的门道,学到分析的精髓,学到分析的写作技巧;要看报纸,了解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态势,在思想上不掉队。

二要看数,就是研究手中所掌握的统计数据。统计数据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客观反映,数据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看数,就是要深入地研究统计数据,看出数据有什么涵义,看出数据反映了什么信息,看出数据反映了什么发展规律,看出数据背后隐藏着什么奥秘。

三要看图,就是看统计图形。图形是数据形象、直观的反映,有文字和表格无法替代的作用。看图要会看,弄懂柱型图、条型图、折线图、饼型图、散点图、雷达图、气泡图等等都表达了些什么信息?

四要看表,就是看各类统计、会计报表。看表要先看表的设计,这里面也有很多学问。一张好的表格可以把复杂的数据具体化、条理化,让人看着舒服,看着明白。再要看表中的数据,从中看出数据表达的含义,看出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看出数据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看出数据的来龙去脉。三是不能只看统计表,还要看会计表,统计的许多数据来源于会计的核算,要看懂会计报表,找出数据源头。

五要看影像,就是看教学录像、vcd等影像资料。影像资料形象具体,是大家学习的好途径,好方法,要充分利用。

六要看网络,就是要看因特网上有益的内容。作为一种前沿科技,因特网上的资料浩如烟海,对大家学习知识、查找资料十分有利,一定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优势加强学习。

七要看实际,就是看现场,看事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好的现场,一个好的事例,都会给人以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可以让人少走弯路,促进工作的上档次、上水平。

总之,要通过看看出门道,丰富知识,积累经验,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我们的整体素质,提高我们统计服务的水平。

三、勤动腿,多调研。开学时我已经说过,要把我们的“死数字”变成“活情况”,就必须学会调研。要写出内容充实有参考价值的分析报告,坐在办公室闭门造车是不行的,编造出来的东西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统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我们不能只蹲在办公室汇总报表,就数论数,必须迈开双腿走出大门,去搞调查研究。到哪里调研呢?就是要去到基层去,到第一线去。

一要跑村庄。村是农村最基层的组织,要从那里了解农村的社会状况,了解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情况,了解农业的生产情况与产业结构调整情况,了解农村政策的执行情况,了解农村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二要跑农户。农户是农村社会结构的最基本细胞,到农户座谈,可以了解到农村人口素质,可以了解到农民收入变化,可以听到农民的真实心声,这些都是各级领导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

三要跑市场。市场是反映农村经济的“晴雨表”,到市场可以了解市场行情价格,观察农村市场的供求状况,了解农民的购买力,了解各种商品的流向及供求状况。现在是市场经济,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态势,通过认真观察深入思考是大有文章可作的。

四要跑机关事业单位。从机关事业单位可以了解职工人数增减,职工工资的变化,可以了解到职工的构成,可以了解职工的消费意向。

五要要跑企业。要时刻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企业的产品生产、资本运营、成本效益、投资扩建、经营环境等做到心中有数,积极总结企业经营中的经验,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要关注新企业、新个体户的发展,哪里新开工了个企业,是谁投资建设,什么建设进度,将生产什么东西,多大生产规模,都要一清而楚,及时按要求纳入统计范围。

通过到基层调研,把经济运行中的好的现象和存在的问题,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基层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都摸上来,写到分析报告中去,这样写出的统计分析报告在形式上灵活,在内容上充实,在语言上生动,在观点上鲜明。

乡镇(街道)统计员不但要在本乡镇(街道)跑,还要走出去跑,向上跑。要注意周围乡镇、县市的情况,定期走出去学习交流,借鉴别人的经验,找出自己的不足,改进我们的工作。要勤跑市局,加强与市局的联系,及时听取市局领导对乡镇(街道)统计站工作的指示,了解全市统计工作动态。

四、勤动脑,多思考。大脑越用越发达,不用则退化,相信大家都有体会。多想出智慧,勤思能创新。可以说,思考是人类向科学进军的先导,是探索大自然秘密的侦察兵,是创造发明之花的阳光雨露,是攀登科学顶峰的阶梯。思考要有强烈的志趣,雄厚的文化基础知识,明确的目标,入迷的精神,科学的方法。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不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思考能力,把我们所有听到的、看到的、获取的各种资料、信息、素材都放在大脑中进行整理加工,深入思考,形成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必然会提高我们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

在工作中要开动脑筋,要善于把得到的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精加工。精加工就是把大量资料、信息去芜存菁、整理归纳的过程,是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接收的信息如不及时加工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印在脑海里,就会很快淡忘,学习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要善于对信息进行深加工。经精加工以后的信息变成了我们的知识,但这知识是表面的、感性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反复思考,理清思路,纵比横看,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挖掘出现象背后所包含的深层次问题,找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总结出工作中的经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或者提出探索性的建议,提高统计分析报告的含金量。

五、勤动手,多练习。俗话说的好:“眼经不如手经,手经不如常拨弄”。所以大家一定要勤动双手,多多练习。

一要勤动手写。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是统计服务的高级阶段。乡镇、街道的统计员与基层接触多,掌握着大量的基层经济社会信息和工作经验,这些只能通过统计分析报告才能体现出来,如果不动手写出来终究是空的。我们所有的统计人员,特别是统计站的负责同志,说到家也是个统计员,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带头动手写分析、写汇报,及时反映乡镇、街道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当然,万事开头难,乍写统计分析大家可能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我们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勤动手多练习,写作水平就会提高很快,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够写出有深度、有高度又有广度的优质分析报告,打出我们的金牌产品。

二要勤动手办。实践出真知,大家都要勤办事,多实践,在办事过程中人得到锻炼,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使大家成为多面手。要会办事,办好事,就是急领导所急,想领导所想,做到优质服务,超前服务。要学会办事,讲究办事的技巧与方法,干好统计站的事务性工作;要学会办会,组织好各次会议;要会办文,熟悉公文的格式与收发规定、写作方法;要会管理,管理好所辖区域内的统计人员,管理好单位的文书档案,管理好单位的资金财物;要会协调,协调好统计站与其他部门、与企业、与村庄的关系,能对他们的统计工作进行指挥调度。

三要勤动手练。电脑现在已经成为统计工作的必备工具,电脑的使用关键在于熟悉,熟能生巧。乡镇、街道的统计员必须抛弃畏难思想,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尽快掌握电脑的基本知识,熟练操作电脑,应用电脑。要练打字,今后所有的写作都用电脑来承担;要练数字输入,能熟练地录入各种报表;要练程序应用,掌握操作系统、字处理、电子表格、网页制作、统计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这样就能提高数据的准确性,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把大家从繁琐的数字计算和手写中解放出来,腾出时间去搞学习、搞调研。

另外,大家在讨论中提出了很多好建议,这些建议和问题将集中进行研究,再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微观经济学图像汇总及特征范文第3篇

关键字:经济增长 外贸 技术溢出 升值累积效应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770(2010)08-040-04

在欧债危机笼罩欧洲、国内“两难问题”增多的情况下,2010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表现异常抢眼。在5月份外贸规模恢复到危机前水平的基础上,6月份外贸再次超出市场预期,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均创下历史新高。那么,如何看待当前靓丽的外贸数据?在我国调结构主旋律和当前外贸快速增长情况下,我国目前是否应该将经济增长主要动力转移到内需上来?在长期实施出口导向政策后,我国如何实现贸易收支平衡?汇率战争硝烟弥漫,贸易争端此起彼伏,我们如何应对?笔者在总结我国上半年外贸特征的基础上,将对内需与外需、出口与进口、贸易战与汇率战等外贸热点问题进行冷静的思考。

一、上半年贸形势的简要解读

2010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13548.8亿美元 ,同比增长43.1%。其中出口7050.9亿美元,同比增长35.2%;进口6497.9亿美元,同比增长52.7%;贸易顺差为553亿美元,下降42.5%。

2010年上半年外贸发展呈现以下特征。一是随着全球经济的温和复苏,我国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比2008年上半年增长了9.82%、5.8%、14.58%,外贸总量已经回升到危机前的水平。二是经济复苏内强外弱,贸易顺差大幅收窄。欧债危机引发了发达经济体财政紧缩潮,影响到我国的出口。国内经济在大规模的刺激政策下企稳上扬,带动大宗商品进口增长。进口增速快于出口,导致贸易顺差大幅收窄。三是顺差主要来自加工贸易,外贸大部分利益流向外商,见表1。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必然导致顺差。上半年,加工贸易顺差高达1373亿美元,而同期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方式分别出现370.9亿美元、449.1亿美元的逆差。而这些加工贸易的实际控制人大多是国际跨国公司等外商。因此,贸易顺差在中国的表现掩盖了贸易利益流向外商的事实。四是新兴市场迅速崛起。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出现分化: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在防二次探底,而新兴经济体则多次加息防通胀。虽然欧盟、美国、日本依然是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但我国对巴西、印度、俄罗斯的贸易总值在加速增长,东盟已经逼近日本成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巴西跃居我国第十大贸易伙伴。五是机电产品出口增速快于传统大宗商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占比从入世前的约20%上升到目前的30%。而服装、纺织纱线、鞋类、箱包占我国总出口的比重从入世前的约25%下降到现在的15%左右。

二、当前三大外贸热点问题的思考

就当前外贸三大热点问题,笔者认为应对措施为一是扩大内需,稳住外需,外贸刺激政策短期不宜退出。二是鼓励出口,重视进口,探寻外贸增长的长期效益。三是贸易战难免、汇率战谨慎,人民币升值累积效应值得关注。

(一)扩大内需,稳住外需,外贸刺激政策短期不宜退出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投资在我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发挥了支柱作用。但随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房地产市场等领域的调控,投资增速已经开始放缓。消费在国家政策的刺激下,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但由于受到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限制,消费短期内也不可能大幅增长。相比投资、消费,当前外贸表现较为突出。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创下历史新高。无论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复苏过程中,还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外贸依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长期来看,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立足点,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特征。但短期内,我国经济增长基础尚不具备完全转移到依靠内需上来的条件。一是由于我国劳动力结构决定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角色短期没有改变。劳动力成本低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而外贸产业的劳动力相当一部分是低技能劳动者,包括农民工。当接受过中等职业培训以上的劳动者占主导时,我国外贸产品升级,产业转移才成为可能。二是全球化浪潮没有因金融危机而停止,相反,各国为了度过危机,更加强调了出口发展战略。奥巴马在首次国情咨文中就强调,美国政府未来五年要实现出口翻番,给美国增加200万个就业岗位。中国也提出了要在未来十年内实现贸易总额翻番的战略构想。事实上,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制造”的国际市场份额不降反增,2009年底出口总值超过德国,成为第一大出口国。三是中国虽然大力倡导内需,但是因为这涉及到社保体制、收入分配结构等深层次问题,短期内难以改变。内需与外需的关系是两条腿的关系,缺一不可。所以,一定时期内,宏观政策的导向还是“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外贸刺激政策短期内不应退出。

至于2010年6月22日我国取消了部分有色金属加工材、农药、橡胶等六大类共计406种商品出口退税,笔者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强烈的外贸刺激政策退出信号。因为这本来就是金融危机爆发时采取的权宜之计,一年期限已到的自然退出。这次退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对涉及退税的企业来说,该政策的退出确实影响不小;但对外贸总体影响不大,本次取消退税的406个税号,仅占海关税号总数的3%左右,出口额仅占出口总额的1%左右。再说,该政策是在2010年G20会议前夕抛出,有帮助我国争取G20会议上主动权的政治目的。

(二)鼓励出口,重视进口,探寻外贸增长的长期效益

当前似乎有一种倾向,就是谈到经济增长动力必谈出口,而对进口重要性的认识却远未及。按照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恒等式,净出口(出口总额减去同期进口总额,即顺差)直接形成一国GDP。但是,作为宏观经济学家的凯恩斯没有考察进出口商品的微观结构。也就是说,如果一国出口、进口都是消费品,或都是投资品,或者比例相当,出口减去进口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服装、纺织品、鞋类、箱包等消费品出口占到我国出口总额的18%,而进口中,原油、铁矿石、初级塑料、钢材四类大宗商品占到出口总额的20%,“出口减去进口”的科学性就值得商榷了。凯恩斯的主要贡献在于发现和治理有效需求不足,包括内需和外需,而忽略了进口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保罗・克鲁格曼才提出“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真正获益的部分来自进口”的观点。随后,Grossman和Helpman作了大量实证研究,证明了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进口可以提高生产力,带来更加长久的利益。

目前我国进口商品的构成,基本是“三分天下”:机电产品约占进口总值50%,高新技术产品约占30%,大宗商品约20%,见图1。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进口的两大动力:一是投资拉动大宗商品进口。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长期以来,中国对原油、铁矿砂及精矿、钢材等大宗商品的进口多年占据国际市场主导地位。这也与我国“进口增幅与工业增加值增幅高度相关”的事实相符。二是加工企业的出口引致型进口,“两头在外”的加工企业是我国外贸的主体。从我国入世后的平均数来看,机电产品占据我国进口总额的约50%、占出口总额约56%,高新技术产品占到我国进口的30%和出口总额的28%,见图2。也就是说,我国进口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相当一部分是原材料、半成品,加工完之后再销售到国外。

从目前的国际分工来看,中国劳动力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了短期内我们很难改变“国际代工”的角色。但是从战略眼光来看,我们在加强自身研发创新的同时,应该加大高新技术产品引进力度,或通过FDI资金带动技术进口等渠道,加快技术进步。当然,这还涉及到其他经济体对技术和高技术产品输出的限制政策调整。美国等发达国家实施严格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制度,人为地给自由贸易设置了障碍。2010年初,奥巴马提出的5年贸易翻番计划,而美国的优势恰恰是高新技术产品,美国政府正对出口控制体系进行修改。中国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时候,要用战略的眼光,加大对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引进力度,增强消化吸收能力,寻求外贸增长的长期动力。

注:图中大宗商品包括:原油、铁矿砂、初级塑料、钢材;劳动密集型商品包括:服装、纺织品、鞋类、箱包

(三)贸易战难免、汇率战稍缓,人民币升值累积效应值得关注

2010年一季度,我国遭遇贸易救济调查19起,涉案金额同比增长93.5%;2010年4月,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反倾销税;接着5月6日,美国再次对来自中国的无缝精炼铜管材征收10.26%-60.50%的反倾销税。笔者认为,贸易战对当前国来说既不可避免,也不必过于担心。一是中国出口2009年取代德国居世界第一,出口占全球份额的9.6%,上升中的贸易大国面临贸易摩擦增加的现象不足为奇;二是当前世界经济尚未完全走出危机,欧美等经济体进口替代与出口促进结合的新重商主义盛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短期内难以平息;三是发达国家失业率高位徘徊使得贸易保护不再是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具有拉选票的政治属性。考虑到贸易战是个别国家、对我国特定商品、在一定时期内实施的,对我国出口全局影响有限。但我们要加快贸易促进和贸易摩擦应对工作机制建设,将贸易摩擦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而汇率战则明显不同。汇率是一国货币对外价格,直接而全面地影响到我国进出口的价格。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2005年7月改革前8.2765升值到2008年底的6.8353,已经累计升值21.08%。然而,我国同期的外贸依然保持高达20%的年均增长率。据此,有人认为,我国外贸与汇率关联不大。事实是否如此?诚然,占到我国外贸半壁江山的加工贸易由于两头在外,对汇率相对不敏感。但是另外半壁江山的一般贸易呢?海关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我国一般贸易出口3212亿美元,增长36.6%;进口3583亿美元,增长56.6%,由于进口增速大大超过了出口增速,一般贸易项下从2009年上半年顺差63.5亿美元转变至现在的逆差370.9亿美元。实际上,在劳动力成本上涨、原材料价格(PPI指数)高位运行的情况下,加上人民币汇率升值的累积效应,当前外贸已经进入微利时代。我们实际调查中发现,一些出口企业为了度过难关,保证开工,不得不让利海外采购商,目前很多行业的利润率还不到5%。2010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基本保持稳定,但是美元指数持续升值,导致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将呈现升值的态势,现在市场上一年期的人民币NDF已经开始出现升值的预期。在外贸微利时代,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的累积效应将更加明显。考虑到外贸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解决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笔者认为,人民币汇率政策必须继续坚持谨慎,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不能轻易改变。外贸对出口不敏感的时期已经过去,人民币升值的累积效应正在从“量变”向“质变”转化。

三、下半年外贸增速冲高回落,贸易收支趋于平衡

(一)出口总额仍将恢复性增长,同比增速将逐步回落

下半年出口取决于几方面因素的较量。正面因素一是危机最困难的时期已过,7月7日IMF《全球经济展望》(见表2)将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预测调高了0.4个百分点至4.6%。二是欧债危机的影响有限。对欧债五国(PIIGS)的出口只占到我国出口总额约4%,而且欧盟、IMF已果断采取援助措施,有利于缓解欧债危机影响的蔓延。三是新兴经济体的需求较为旺盛,受益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实施,下半年东盟有望超过日本成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四是下半年刺激出口的政策不会完全退出,宏观政策导向还是“扩大内需,力保外需”。因此,出口仍将延续上半年恢复性增长的态势。

不利因素一是欧盟经济受到债务危机的困扰。当前的出口大部分还是一季度之前的订单,欧债危机有限的影响尚未完全反映到我国出口数据上。二是人民币升值的问题。现在市场上一年期的人民币NDF已经开始升值。在外贸微利时代,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的累积效应将更加明显。三是国内价格上涨推动劳动者工资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增加了中国加工贸易的成本,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步减弱。四是低基数效应的逐步消退。

基于以上因素,未来出口同比增速将呈现逐步回落的态势, 不排除年底个别月份出现负增长的可能。2010年出口同比增速前高后低,全年出口增长约20%-25%。

(二)进口增速将冲高回落,增速仍有望高于出口

下半年进口增速将冲高回落,主要因为:一是国内投资回落将减少对大宗商品的进口,大宗商品价格也出现中期回调的趋势,见图3、图4。二是出口形势不明朗影响加工贸易的进口。三是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进口影响不大。四是2009年下半年基数的上升将拉低2010年下半年进口增速。

经济复苏内强外弱的格局延续,下半年进口增速依然有望高于出口增速。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虽然面临复杂局面,但与欧美环境相比,下半年,中国经济仍有望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二次探底可能性很小。中央投资项目、保障房建设,以及西部开发等区域经济加快建设,可部分对冲投资下降的缺口。5月13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非公经济36条),民间投资再次推向改革的前线。

下半年我国进口将告别上半年的“井喷行情”,增速将冲高回落。考虑到经济复苏内强外弱的特征将延续,预计下半年进口同比增速仍有望快于出口,全年进口同比增速约为33%。

(三)全年贸易收支不平衡明显缩小,经济结构调整已经有了好的开始

根据上面对出口、进口的分析,预计下半年外贸顺差将继续收窄,贸易收支不平衡趋于收敛。我们预计全年贸易顺差约为1200亿美元,外贸对GDP的直接贡献从2009年负拉动3.9个百分点到2010年负拉动0.2个百分点。外贸收支趋于均衡,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我们已经从过度依赖外需转向内外需协调发展,从片面强调出口转向进口、出口相互促进。虽然调结构不能一蹴而就,但毕竟我们已经在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作者简介:

微观经济学图像汇总及特征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汉语新词 社会文化信息 社会生活图景 社会变迁模式

    论文摘要:通过对语言,特别是语言中最活跃敏感的部分—词汇—的观察和分析,去探究现代汉语新词背后所蕴涵的丰富社会文化信息,描绘和建构了当前社会转型期下的社会生活图景和社会变迁模式,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和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同时语言作为一套信息符号系统,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是人们思想的直接的现实。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影像,因社会生活而架构,可以说“语言与社会结构共变”。凡是社会生活中出现了新的东西,诸如新制度、新体制、新措施、新思潮、新事物、新观念、新工具和新行为,它们都会雨后春笋般地在语言中得到呈现,而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活跃敏感的部分,表现得愈是直观明显,与时代同步。阁

    教育部和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于2007年8月16日联合发布了《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对流行语、网络用语、方言用语等方面进行了汇总分析,列出了171条汉语新词语选目。对于社会工作者而言,通过对这些新词的观察和分析,去探究现代汉语新词背后所蕴涵的丰富社会文化信息,从而描绘和建构当前社会转型期下的社会生活图景和社会变迁模式,以至进一步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和方向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本文拟以这171条现代汉语新词语为出发点,以语言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为视角,对其进行类别性的划分、结构性的分析及社会性的释义。

    一、171条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类别性划分

    语言是记录人类社会生活,反映人类历史及文明进步的工具,是对鲜活社会现实的一种见证,是对社会发展轨迹的一种折射。这次公布的171条汉语新词语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分类如下:

    1、时事政策:/l荣/又耻、倒扁、废统、国六条、国十条、海缆断线、汉芯造假事件、骸镂门、诺亚规则、7时代、三支一扶、上海社保基金案、十五细则、微笑北京、微笑圈等。

    2、法律制度:2时歇业令、法商、福利腐败、交强险、禁电、土腐败、洋腐败、游贿、择校税、医闹、医诉等。

    3、网络科技:抱抱装、动能车、海绵路、空调、迷卡、作弊克、草根网民、电子环保亭、谷歌、熊猫烧香、睡眠博客、印客、两会博客、博文、博客话剧、博斗、秒杀、晒。

    4、商业经济:大肚子经济、墓产经济、润滑经济、她经济、囤房捂盘、捂盘惜售、回购地、分手代理、二奶专家、寒促、移动商街、众包、会议大使、卡神、垄奴、明星枪手等。

    5、社会生活:吊瓶族、白奴、奔奔族、车奴、啃椅族、公司蛀虫、节奴、拼卡、群租、飞鱼族、慢活族、陪拼族、拼客、晒客、洋漂族、证奴、人户育婴师、换客、乐活族、蜜月保姆、熟年、白托、美丽垃圾、擒人节、让票区、年后饭、饭替等。

    6、文化教育:emba、复古学堂、灰色技能、裸考、托业、学业预警、笔替、高薪跳蚤、新明星学者、成考移民、国际高考移民、考霸、科研包工头、赖校族、学术超男等。

    7、心理观念:冻容、断背、骨性、装嫩族、炫富、压洲。

    8、体育娱乐:海啸音、红楼选秀、解说门、跑酷、入球、痛快吧、文替、职粉、裸替、李娅空翻、砸票、巫毒娃娃。

    9、卫生保健:城市依赖症、沸腾可乐、三手病、手机幻听症、手机手、游戏手、住房痛苦指数。

    10、婚姻家庭:丁宠家庭、独二代、急婚族、暖巢管家、半糖夫妻、婚嫁大年。

    11、其他:轻熟女、剩女、掘客、白银书、江选、搞笑、图书漂移、抱抱团。

    二、171条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结构性分析

    语言词汇作为文化的载体,以其特有的方式来表征社会文化。词汇的产生和发展不是纯自发的和完全自然的。词汇生存条件和背景的不断改变,词汇构造原则和方法的不断丰富,词汇涵义和解释的不断更新,词汇的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创新,都要经历人类精神的自我反思和对于外在事物的反思过程。总的来说,词汇的创造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类创造者本身的状态和能力,反映不同社会文化的特征和变化趋势。

    对于其结构性的分析,我们主要从词性、构词方式、构词特点三个方面来进行讨论和分析:

    (一)词性分布

    这171条汉语新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和与其相对的名词性短语和动词性短语,其中名词及名词性短语145条,占84.8 %,动词及动词性短语26条,占15. 2%。

    在新事物层出不穷的现代社会,词汇的生存条件和背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有的词汇或者其意义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表征现有事物名称和社会现象的需要,因而新词的出现,特别是如此之多的名词和名词性短语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来说是社会发展和变迁的必然结果。

    (二)构词方式

    1、新造词语

    在这171条现代汉语新词中有一部分是按照结合和附加的方式构成的新词。其中结合方式构成的新词可以分为四类:主谓式,如奖骚扰、图书漂移等;偏正式,如法商、脚环鸡、轻熟女、红衫军、压洲等;动宾式,如炫富、砸票、倒扁、废统、终统等;并列式,如囤房捂盘捂盘惜售等。而附加方式构成的新词主要有两类:前加式(前缀+词根),如新:新明星学者、新中间阶层等;后加式(词根十后缀),如奴:白奴、车奴、房奴、节奴、垄奴、墓奴、证奴;族:奔奔族、吊瓶族、试药族、网络晒衣族、洋漂族、装嫩族、合吃族、赖校族、乐活族、慢活族、急婚族;房:求学房、三限房村、证房;客:印客、威客、晒客、拼客、换客、掘客等。

    2、简称和缩略而成的新词语

    简称和缩略语是把原词语缩略而成,往往是出于使交际更加简单和便捷的需要。例如:国六条、国十条、诺亚规则、三支一扶、十五细则、白托、禁电、三手病、三限房、7时代、骨性、三失等。

    3、专业词语普泛化后形成的新词语

    这些词语往往是指某一专门的领域或群体所使用的语言被大众所接受或在此基础上通过词义扩大或引申而成为新词语,如:新明星学者、学术超男、二奶专家、笔替、裸替、文替、高薪跳蚤、公司蛀虫、医闹、医诉等。

    4、网络用语通用化形成的词语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类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工具,另外由于网络词语本身具有个性化、简单便捷、形象生动、色彩丰富、主观随意的特征,网络词语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日益融人到人们的日常用语中。如博文、博斗、博客话剧、熊猫烧香、威客、网络晒衣族等。

    5、外来词构成新词语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间经济政治文化合作和交流的增加,相关的外来词语也越来越多。这其中既有音译词,如晒( share )、威客(witkey )、世宗(sejong)、跑酷(parkour)、迷卡(mini card )等;也有意译词,如盗版党、断背、众包、冻容、乐活族、装嫩族等;另外还有字母词,如emba,m型社会等。

    6、报刊杂志新闻媒体词语

    报刊杂志、新闻媒体在当前社会是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媒体用词也往往容易让市民接受,并得以传播。在这171条新词语中有很大部分是最早出现在新闻媒介或通过新闻媒介得以大范围传播的。例如:返券黄牛、福寿螺患者、等额配比基金、感恩红包、李娅空翻、两会博客、婚嫁大年、八荣八耻、倒扁、废统、海缆断线、汉芯造假事件、上海社保基金案、终统、复古学堂、学业预警、电话门、海绵路、绿色产房等。

    7、修辞构成的新词语

    这些新词往往是通过借代、比喻和仿造的方式而形成。例如:白银书、压洲、睡眠博客、海绵路、电话门、骸骼门、学术超男等。

    从构词方式来看,词汇构造原则和方法是十分多样而丰富的。同时,新造词语的语族化、专业化词语的普泛化、网络用语的通用化等构词方式更是使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词汇明显地表现出大众文化的商业性、流行性和庞杂性的特征。特别是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大众传播媒介和渠道不断增多、言论出版自由得到保障、社会观念普遍开放,大众文化成为日益崛起的文化景观,成为具有最为广泛群众基础的文化心理和取向,并呈现前所未有的普及浪潮及其强劲的发展势头的基础上,表现会日益明显。

    另外,我们对于新词语的考察,不应该过多地去考究一个新词语是否规范,是否具有存在的价值,而应该更多地去关注词语本身的构造方式及其所表征的社会文化。因为新词语本身具有其生命历程,正如解构语言观所认为的语言是人类生命的运动,它的出生具有独创性,它既必须经过生产的阵痛,又有不知结果如何的危险。

    (三)构词特点

    从构词特点上讲,这171条汉语新词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主要包括:

    1、双音节和多音节占主流

    在这171条汉语新词中,双音节的词语有56条,占32. 7 %;三音节的有53条,占31. 0%;四音节的有44条,占25.7 %;单音节和五音节以上的18条,占10. 6% 。

    2、简缩(简称和缩略)仍为表现复杂事物和概念的主要方式

    由于词语简缩往往能起到减少音节数的效果,从而给人们的日常沟通和交流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因此其拥有很强的生命力。在这171条汉语新词语中像这样的词语就很多,如:八荣八耻、白奴、白托、博文、成考移民、独二代、骨性、国六条、国十条、寒促、江选、空调十五细则等。

    3、附加的构词法成为新词语构造的主要模式

    复合和派生的方法一直是汉语新词的主要构词法。通过对这171条汉语新词的考察分析,我们发现运用附加的方式派生出的新词占了绝大多数,并以词缀为核心形成了语族。例如在这171条新词语中,以一族为词缀的词就高达16个。但我们也发现,这些词缀基本上都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词缀,而是一些新词缀或类词缀。

    4、非传统构词法形成的新词越来越多

    在171条汉语新词语中,有一些词并不是通过传统的构词法形成的。这种词包括字母词和数字词,如emba,m型社会、7一时代。这些词由于具有形象鲜明、简单明了的特点,出现了增多的趋势,并日益为人们所认可。

    从构词的特点来看,新词汇的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创新,一方面显示了汉语本身结构体系的灵活性和能动性及对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另一方面也彰显了现代高节奏生活背景下人们对简单便捷的生活方式和新颖化、多样化、时效化交往心态的诉求。

    三、171条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社会性释义

    语言是文化的表象,是社会的影像,社会的发展变化会引起语言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当社会结构呈现出急剧的变革,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卫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事物、新现象、新情况大量出现时,这种变化在新词语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从新词层面审视语言所承载的丰富的社会涵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生活图景的呈现

    “寒促”、“众包”、“移动商街”为我们描述了当前一些商家和企业的商业运营模式;“分手代理”、“威客”、“会议大使”、“二奶专家”、“试药族”、“返券黄牛”、“卡神”、“明星枪手”为我们呈现了市场经济背景下所出现的一些新的职业性群体;“囤房捂盘”、“捂盘惜售”、“回购地”为我们解释了某些商家的商业操作行为;“大肚子经济”、“墓产经济”、“润滑经济”、“她经济”为我们指出了经济生活领域中一些潜在的急待开发的市场。这既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充满着活力,同时也反映了处于转型过渡时期市场经济所表现出的不完善、不规范的特征。

    “国六条”、“十五细则”、“国十条”、“三支一扶”是对国家涉及房地产市场调控、保险业改革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的表述;“倒扁”、“废统”是对人们的政治行为的表称;“游贿”、“洋腐败”、“土腐败”、“福利腐败”则是对当前某些政治问题的嘲讽。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们的政治参与积极性和政治言论的自由度。

    “复古学堂”与“托业”则反映的是人们对传统教育模式和现代教育理念的两种不同态度和观点,这对于我们思考和重新认识当前整个社会的教育体制也是很有帮助的。

    2、全新生活理念的追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及生活理念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这在这171条汉语新词语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抱抱装”、“动能车”、“海绵路”、“空调”、“迷卡”等一些高新科技产品的出现,明显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在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的基础上,人们越来越追求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如:“电子环保亭”、“绿色产房”就表达了人们对绿色环保的生活环境的关注,而“乐活族”、“冻容”、“跑酷”、“住房痛苦指数”、“痛快吧”则反映了人们对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发展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追求和希望。

    3、价值观念的转变

    社会变迁和社会生活方式、理念的变化,必然引起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发生改变。马克思在1857-1858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曾指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从价值观念的角度,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三大形态的转变,就是人类价值观念三大范式的转换。

    在这171条现代汉语新词语中有个词语—“骨性”,其含义是指“风骨和个性”,它很好地表现了现在人们追求完美品格、崇尚自由个性的价值观念。这也是我们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应加以推崇的价值观念。

    4、心理状态的变化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在171条汉语新词语中,就有如“压洲”、“白奴,,、“证奴”、“车奴”、“房奴”、“墓奴”、“奔奔族”等词语来形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要面对的来自工作、学习、生活乃至死亡等各方面压力。而当人们面对过多的压力,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又不能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得到释放时,往往会导致各种生理和心理疾病的产生,如“城市依赖症”、“手机幻听症”、“手机手”、“三手病”等。当前社会的这种普遍化的心理状态应该引起人们自身和整个社会的进一步关注。

    另外,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日益形成了追求时效求新求变、民主宽容、道德更新、高文化诉求、怨愤时弊的心态。而这在“众包”、“图书漂移”、“丁宠家庭”、“断背”、“八荣八耻”、“择校税”等汉语新词中也可略见一斑。

    5、文化发展的态势

    自1978年以来,特别是九十年代后,随着对外改革开放政策和国内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加快,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国内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不断地加快。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极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这在171个新词中也得到了反映,如:"emba",“威客”、“迷卡”、“世宗”等。

    到了本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群体则呈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模糊性、流动性和难以确定性,出现了形式各异的“中间群体”。

    6、社会的分层及群体的特征

    在社会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以及社会流动的加快,整个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呈现出了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原有的以(政治的、户口的、单位的)身份为标准的社会阶层划分,逐渐为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依据各阶层对组织资源(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的占有情况为标准的新的社会阶层划分所代替。“新中间阶层”的出现就是这一转变的体现。

    另外,在这171条现代汉语新词语中还有很多表述群体的词语,如“吊瓶族”、“奔奔族”、“啃椅族”、“飞鱼族”、“慢活族”、“陪拼族”、“洋漂族”、“乐活族”、“捧车族”、“网络晒衣族”、“合吃族”、“赖校族”等。它们说明当前社会群体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新的社会群体不仅具有多样性、模糊性、流动性与不确定性的特征,而且在规模和功能上,都与以往的社会群体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1)传统主要从职业角度来考虑划分群体的标准,逐渐为以学历标准、收入标准、工作性质标准、社会地位标准、心理标准等多样化的划分标准所取代。

    (2)群体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3)群体间的流动越来越频繁。

    (4)个体作为群体成员的身份也越来越不好确定。

    (5)群体的种类越来越多。

    (6)功能也越来越丰富。

    7、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微观经济学图像汇总及特征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167(2005)04—0191—03

地方文献记录特定区域内的自然现象和人们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对于研究当地人文、经济和地方发展情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永久的历史价值。有专家说:地方文献藏书是各地方公共图书馆在全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的馆藏特色.几乎没有竞争对手,. 。地方文献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的特点正成为当今图书馆的收藏和利用的重点。那么要使地方文献工作成为图书馆工作的亮点,就必须敢于打破传统的工作模式.创立新思维.突出地方文献的特色.拓展地方文献工作的新路子,激发地方文献工作的活力,为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1 理清思路,对文献征集进行创新,造就地方文献特色

任何城市都有历史.有历史就有文献,但文献能保存下来者无多.深圳也如此。溯其渊源.深圳及其前身宝安县或新安县的历史也有1600年,但是能保存下来的文献却不多.存世的地方文献大部份是反映从改革开放深圳立市以来的发展历程资料。深圳图书馆从2001年成立特区文献中心开始,就结合本地情况,确立征集、收藏地方文献的新思路。

1.1 文献征集注重深圳特色与价值

深圳文献资源除了地方志、大事记、年鉴、名录、地图、专著、论文和图片之外,企业文化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集中体现在企业内部报刊上。塑造企业文化是企业成熟的标志,而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处于与国际接轨的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企业更注重、更需要建立企业文化,以创办本企业的报纸、期刊,作为宣传企业的理念,增进决策者与员工沟通的园地。每一种企业内部刊物都能体现出本企业自身的价值和其被借鉴的价值。在深圳一般具有一定规模或较成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内部刊物.这些刊物汇集起来实际上就是深圳的经济发展史,因此,企业刊物成为我们征集的重点。通过努力,目前,我馆已拥有各种企业报刊316种,形成了深圳文献中的特藏。

1.2 征集过程中注重深圳文献的纪实性和直观性。

图文并茂是网络环境的特征之一,以特有镜头语言向人们传递最直观的视觉信息的图片和用物理的方法把声音、图片、文字记录在磁带、唱片、光盘等载体上,供人们查考利用的音像资料已成了时尚和潮流。它们都以纪实影像记录着某种社会现象,成为信息时代地方文献的重要资源。令人可喜的是深圳图书馆特区文献中心很注重这方面资源的收集,仅二、三年的收藏量就是2001年以前的39倍。直观形象、生动鲜明、真实地再现深圳发展历程中某一事件发生和发展过程,作为珍贵的史料及第一手资料保存,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使信息接受者如身临其境,这是语言描述所无法代替的;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例如:《百年宝安》以精选珍贵历史图片和视频演播,全面展示百年(19O1——20OO年)宝安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及改革开放2O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历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交易会》利用高科技手段,融声、光于一体,全面展现高交会盛况,全方位提供交易信息,具有强大的查询功能,可以对参展商,参展项目、成果进行全方位检索,并作为现场会展的延续。

1.3 对深圳成立初期及成立前的文献进行快速有效的补充

深圳图书馆于1986年开馆,这就造成了86年以前的深圳文献几乎是空白的。在征集的思路上,我们制定了“不求实物,但求内容” 的快速补充的原则,即对深圳文献相对集中的单位进行查漏补缺,补充深圳文献“过去信息”。我们先后对国家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宝安区档案馆中的深圳文献进行了检索、核实,通过复印、扫描、缩微等手段复制实物,快速补充了馆藏,由此收集到一些因年代久远而难以获得原始实物的资料,从而确保了文献资源的完整性、科学性和系统性,提高地方文献的收藏质量和馆藏结构,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

4 转变征集观念,通过合作建库的方式,推进征集工作的开展

争取政府和行政单位的支持.依靠行政手段.施行“呈缴”制度一直足图书馆文献征集的一种好方法.但是具体的实施效果不是很好。地方文献品种多.类型多,发行机构多、发行渠道多变.给文献征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而相关文献出版监督单位又面临收藏管理困难的问题.因此我们在“ 缴”制度上下功夫.发挥图书馆收藏场地宽裕、文献整理榆索专业的优势.与相关单位合作.既为之“排忧”又为我“解难”。除了与海天出版社建立呈缴制度外。采取与相关单位共建的方式:2001年与新闻出版局共建.在本馆挂牌成立了深圳市本地出版物资料库;2004年与深圳市民政局合作.成立了深圳市社团出版物资料库。同时,自行发征集信函到各政府企事业单位征集,收到很好的效果.地方文献的收藏量大增:既补充了原来欠缺的资料又大量增加新的文献。保证文献资源的完警性和系统性.尤其是地方期刊(主要是内刊)文献的齐备性、连续性都大大加强。

1 5 文献征集、使用与建立数据库相结合

征集的目的是社会使用。目前形势下,建立征集文献数据库是展现征集成果,方便社会利用资源的最有效方式。我们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到在深圳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正式出版和非正式出版的研究成果(通称为“论文”),是“深圳地情”的总结之作,极富指导、研究、参考和借鉴意义。另外.有许多真实记录、直观反映深圳市情的图片(主要是老照片),极富历史价值和档案意义。因此我们确立“深圳论文库”和“深圳图片库”的数据库建设,并在征集工作中将论文和图片作为重点。所谓征集的重点,除了获得实物.还必需解决网络传播权问题。在征集过程中,与作者或机构签订授权,解决数据库网络传播问题,并请尽量提供电子文本。同时,对于未取得完全网络传播权的文献,我们采取简单题录的方式在数据库体现。领导的重视、思路的创新、措施的有效和征集人员的努力,仅2001年至2004年馆藏地方文献就成倍或者成几十倍增长。这促使深圳图书馆地方文献形成了有独特优势的馆藏体系资源。“人无我有”,“人缺我全”。用最近一位商报记者的话说:“这里是任何一个研究深圳的人不可缺少的资料库。你可以从这些图书中潜入深圳发展历史.. 。

2 深圳地方文献的读者需求总结

文献收藏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发和利用.开放和利用的主体主要是读者,因此读者的需求就是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根本.必须从读者的需求来思考开发利用地方文

献的对策。以笔者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尝试对读者利用地方文献的需求作了个简要的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自然资源与人口

一般是研究者、投资者或从事城市规划者,他们需要掌握自然资源及地理环境的相关资料,深圳人口的变化情况以及分布状况。如有位社科院的人士因研究一个课题前来查阅旧村地图及相关资料。

2.2 经济信息

本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编制、形成的文字、图表等以印刷型、音像型、电子数字型等形式记载下来如图书、报纸期刊、年鉴、资料汇编等是各阶层读者主要使用的经济信息源。主要为宏观及地域经济决策、调控提供依据;指导生产、经营、管理、撰写著作、论文、科研需要;工作联系与就业;家庭生活消费、投资指南等。

2 3 查证事实

一般读者目的明确,他们主要是取证或监督,提供证据或者了解某特定事件的具体情况。如.广告、公告、新闻等。

2.4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是投资、经营者进行科学决策的参考依据,以保证经济行为的合法性和法律的保障,也是各阶层读者法律保障的依据。

2 5 最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发展动态

主要是报纸、期刊和本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出版物。

3 以读者的需求为导向,确定开发利用深圳地方文献的新思路

地方文献的地方性,决定了其重要的资料性。由于地方文献品种多,类型多,尤其是大量地方文献属于非正式出版物,给地方文献整理和加工、传播与交流、开发与利用带来复杂性,也就是给提供服务带来了难度。怎样充分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 .发挥其信息价值,为振兴地方经济、文化等服务,是至关重要的。

3.1 深圳文献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的最大特点是一次输入反复使用,一家输入,多家使用,便于查询,并且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使用和传递,因而能够方便读者使用及大大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在数据库内容的选取上,文献的读者利用率、文献查找的难易程度以及文献的保存价值是我们建库的选题原则:根据地方文献类型多、内容分散,非正式出版物多,且具有较大的研究和利用价值的特点,力求注重文献资源的检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在时问就是金钱的信息时代里,读者对地方文献的需求已不满足于传统的教他们查找或指明信息在那的咨询,而迫切希望能够迅速地为其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数据库建设为满足读者新需求创造条件。为保证数据库能够通过互联网,使更多读者利用深圳文献,从征集开始.我们就和作者签订了论文和图片的相关版税协议。如此,图书馆可自由反复地以各种形式使用这些资源.这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实践中.具有特色文献的优势;同时图书馆也培育出复合型的高素质的具有研究精神的地方文献馆员。

3.2 针对读者需求热点提供定题服务

深圳文献包含了所有深圳主流纸质媒体的信息。政府职能部门增加监督管理力度需要在新闻媒体上获取相关信息进行监督或取证。因此新闻、广告成了读者需求的热点,我们通过观察分析.把读者这一需求热点作为服务重点。主动与政府职能部门承担逐日提供专题新闻报道的相关资料.例如,为市食品药品监督局逐日收集有关药品、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广告相关资料。

3.3 主动推送服务

为政府和有关部门举办大型活动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和历史文献。例如,2004年深圳举办首届中国国际文化博览会,我们承办了提供文化立市的资料.得到主办单位的嘉奖。此外利用举办讲座、展览或播放影片等形式,宣传深圳.扩大地方文献的影响,提高深圳的形象。如开展“中小学深圳发展历程教育讲座. ‘深圳发展成就展”等等。培育地方文献的社会信息需求。

3.4 开展特色服务

人们在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许多广告虚张、房产造假、遗失公告等事情与媒体上的新闻、广告和公告有关,而纸张型的文档却最具有证据的效力,当地报纸的公告、广告要约成为取证的重点。因此深圳市民要获取证据需要到深圳图书馆查找深圳报纸。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所产生的读者的新需求,我们开展上门提供作证的证据服务,受到读者的欢迎。

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是读者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开展服务的物质基础。随着信息资源品种和类型的增加,文献内容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增强,减少了由于资源缺乏造成的拒绝率。在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不断调整读者服务的重点、服务的模式和方法,从而提高了读者的服务质量;提高深圳图书馆特区文献中心的美誉度。

4 结语

深圳地方文献更大的意义是在于深圳现代的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加工、传播和利用是深圳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创新思维,不断调整工作模式,以保证地方文献的继承、传播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