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

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

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

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障学生; 语文教学; 生活化

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力、创造力、价值观唤醒。在我们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眼中,对于特殊学生,我们教师不要求个个成才,但求人人有发展,每个学生都是可训练的,都是有潜力的,都应得到关怀、爱护和培养。特殊教育工作者不奢望智障学生成为某方面的人才或掌握多么高超的本领,但可以创造这样一种教育,就是让每个智障学生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基本上达到独立或半独立的生活。因此,培智班的语文教学要尝试改变封闭的语文教学环境,拓展语文学习的时空,发展智障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让智障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语文课中悟生活。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目标设定的,我国培智课程目标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其主要是从学科目标向生活目标的转变。2007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提出生活语文课程的目标为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和社交能力,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其自理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1] 这个方案减弱了语文的学科色彩,明确提出了以生活为核心的理念,课程的目标即为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培智班(学校)选用的校本教材应定位为:使学生掌握与生活相关的语文基本知识和技能,补偿语言缺陷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生活技能和社交能力,最终提升其生活适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材内容应根据培智教材教学的目标来选择,在生活语文方面,2007年课程方案提出以生活为核心来组织教材内容,即校本语文教材的内容天需贴近学生生活。2004年上海市卢湾区辅读学校编写发行的校本教材《实用语文》二年级下册所选内容包括讲卫生、穿着、节日、作息、文具、安全、守秩序等。[2]这些教材内容来源于儿童现实生活,形象具体,符合智力落后儿童的认知特点以及日常生活实际。智力落后儿童可以依据自身的经验来学习这些内容,并可以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予以运用,有利于他们生活和学习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升。

1.选择生活素材组织对话训练

培智生由于智力较差,理解力、语言能力都不是很好。为了使他们以后能回归社会,学会与人交流,教师必须选择生活素材组织对话,对学生进行训练。告诉别人自己住在哪里,怎样买东西,怎样问好,迷路了如何求救等等,都是教师平时训练的重点,学会了这些,智障儿童才有可能回归社会。

2.选择生活自理素材组织教学

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贴近培智生的生活实际,这样的教学对培智生来说才是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学《讲卫生》(培智教材第四册第14课,课文的内容是“刷牙、洗脸、剪指甲”)这一主题,教师不必用太多的语言去说教,直接教学生刷牙的方法,这个教学环节可以通过视频教学或者实际操作,最后再教学生认识这三个词。再如:教学生学会认读“衣服、拉链、纽扣”(培智教材第五册第12课)一课,教师教学生会说“我会(扣纽扣),我会(拉拉链)。”这句子后,还花了一段时间来教学生穿衣服、扣纽扣、拉拉链。虽然这似乎不是语文教学内容,但是会读这几个词语,会说这个句子,对智障儿童来说用处不大,真正学会扣纽扣、拉拉链这技能才是最有用的,也是家长最希望看到的。特殊教育的学科界限不能分得很清楚,对学生有用的东西要及时教,不能觉得这是劳动技能课的重点,就放弃眼前的好机会,等到劳动技能课的时候再去教,要抓住每一次机会,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教学设计生活化

教学设计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理念,生活语文的教学需兼顾学生的生活能力和语文学科特点,并侧重于生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培智低年级学生更是强调生活语文中生活方面,这是由培智语文的课程目标决定的。从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就可以了解教师对“生活取向”和“学科逻辑”的权衡。

笔者在培智班听课中发现,许多低年级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基本按照“识字写字――组词――说句子或儿歌”的思路安排课堂教学。如:某教师在教学《我有一双小手》一课,其教学设计思路为“认识生字‘手’――识读词语‘手指、手心、手背’――学习句子‘小手会……(做什么)’”,这节课教师的教学设计依然按照语文学科的逻辑(即从字到词再到句子来设计教学),突出了字词的学习,对生活方面体现的明显不足,间接反映教师还没有充分把握“生活化”教学理念体现于教学全过程的思想。笔者认为《我有一双小手》这节课的教学思路设计如下:从“手是什么”到“手的作用”,再到“手的保护”,最后到“手的认识和读写”,这样既遵循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又突出了生活化,并兼顾了语文学科词句的学习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生活化

教学方法对于教学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教学任务和内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能力决定了教学方法的选择。[3]结合培智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笔者认为游戏活动法和情境教学法这两种比较合适培智班(学校)生活化课堂的教学方法。

1.游戏活动法

智障学生理解能力差,对他们来说来自生活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知识往往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让智障生走进生活,让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再现,可以促进其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生活场景展示法,可以利用真实场景和模拟场景进行。我在教《有礼貌的孩子》这一课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模拟生活场景,让智障学生向课文中的“小红”学习,上学时向家人告别,利用学校这一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练习到了在学校怎样与老师、学生家长、同学打招呼,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因此,生活场景展示法能扩展教学的空间,补偿智障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缺陷,促进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的发展。

游戏活动法寓教育于活动中,能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让智障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促进智障学生智力和生活适应能力的发展。如角色游戏“做客”,“打电话”,“过生日”等可以把智障学生引入生活情境中,在玩中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在玩中学习怎样与人交往,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如:在教《做客》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的做客经历,再让学生互相表演,互相补充。做客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表演起来非常活跃,使用的语言也特别丰富,使智障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愉快的氛围中得到训练,充分体现了智障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学活动也变得更加生动。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者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语文的识字教学可以在创设生活情景中自主识字。字词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抽象符号,低年级的智障学生有时很难建立起字词与它所反映的事物间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字词的意思。如:生字“聪”的教学时,引导学生联想本班成绩最优秀同学上课时的表现,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要想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就必须做到耳听、眼看、口说、心记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又如教学“五颜六色”一词,出示各种不同颜色的鲜花图,然后老师加以描绘:我们来到花园里,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多么清新。花儿看见小朋友来了,都张开双臂,用笑脸欢迎你们呢!请同学们说说你自己喜欢哪种颜色的花。最后老师总结:你喜欢红花,他喜欢黄花……老师喜欢各种颜色的花,各种颜色的花我们可以换一个词叫“五颜六色”花。还可以根据孩子们生活中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课上设置一些游戏,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比如让他们猜字谜、编字谜都是识字的好方法。

“语文教学生活化”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原理和方法,它将现行教材中的语文问题还原为培智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智障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智障学生的语文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引导智障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实践证明:生活化教学将使我们的语文从封闭走向开放,不但激发了智障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智障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成为可能,更加将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独特的灵气与活力!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培智班“语文教学生活化”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原理和方法,拓展了语文教学的时空,是提高培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只要培智班的教师坚持以培智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智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把语文学习融汇进广阔的生活海洋,就一定能激发起培智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使培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成为可能,更将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独特的灵气与活力!培智学生“语文教学难”的问题也将从根本上得到改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2007-2-2

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培智学校;生活化;语文;校本教材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80-01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改革发展,对于培智学校等特殊教育的改革也在深入发展。当前,培智学校生活化语文教材已经不能满足教育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必须在当前的基础上对生活化语文校本教材进行开发,顺应教育改革和市场发展需求,教材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才能实现课程生活化。课程生活化指的是课程来源于生活,并且为生活而服务。所以在开发生活化语文校本教材时,必须依托于现实生活选择课程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校本教材要面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生活需要。因此,下文以培智学校的语文课程为例,对生活化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

1.教材设计的生活化

1.1 设计生活化教材目标。教材目标和课程目标是紧密相关的,只有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才能设计相应的教材。随着教育的深入改革,我国的培智学校教育逐渐转变为生活化教学,所以,必须设计生活化教材目标。在培智学校的传统语文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会写字、阅读和写作文即可,也就是要求学生掌握语文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表达自身的情感思想。换句话来说,在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自我国教育部门出台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之后,培智学校语文课程教学目标逐渐转变为让学生掌握和生活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引导学生正常地生活。目前,培智学校语文课程教学必须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弥补学生生活汇总的语言缺陷,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正确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

1.2 教材内容的生活化。虽然许多培智学校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了改进,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是在编写语文教材内容时,仍然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没有融入日常生活经验,这就导致教材内容很难和生活实践技能联系在一起。于此同时,培智学校学生存在生理缺陷,和正常人相比难以理解语文知识,思维能力不足,对于语文知识只能直白地理解和接受。当语文知识中出现了许多理论性知识时,就要为学生构造相应的教学情境,才能促进学生理解。除此之外,学生对语文知识有效整合不足,很难把复杂的语文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所以,在编写培智学校生活化语文教材时,必须考虑培智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智力特征,根据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活经验去开发生活化语文教材,让学生能够在教材中感受到生活化情境。

2.教材使用的生活化

2.1 教学设计的生活化。在培智学校生活化语文校本教材开发完成之后,需要对校本教材进行实践应用,所以必须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而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在生活化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而且要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并且重视生活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培智学校二年级语文校本教材中有这样一课《我有一双小小手》,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计划,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手是什么?然后引导出手的作用,最后落实到语文教学中来,手应该怎样书写?通过一整套逻辑相关的教学计划,能够让学生从抽象的认知中转移到现实生活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听、书、读、写技能,而且让学生明白了生活中如何用手。

2.2 教学手段的生活化。生活化语文校本教材只有通过生活化教学手段才能有效运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智力特征,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制定生活化教学任务,把传统的知识讲解法和生活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才能提高生活化教学效果。由于培智学校学生的智力发育不足,和正常人相比存在各种心理缺陷,所以可以采用游戏活动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游戏活动要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也就是在课堂中创设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通过课堂模拟或角色扮演的凡是引发学生思考,弥补学生心理和智力上的缺陷。

2.3 教学评价的生活化。在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至关重要,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培智学校的教学评价和传统教学评价方式有所不同,需要根据生活化语文课程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评价,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由于学生存在心理缺陷,所以必须以正面的态度评价学生,并积极向上地鼓励学生进步,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克服生活困难。

参考文献:

[1] 苏慧,雷江华. 培智学校校本语文教材开发生活化探析[J]. 中国特殊教育,2011,07:23-27.

[2] 王尼. 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校本教材编写生活化研究[J]. 学周刊,2014,32:153.

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范文第3篇

一、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背景

智障儿童是儿童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对教材的理解能力不高,缺乏学习上的迁移能力,学习进度不快,学习效果不好,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学习的兴趣不高等,这些典型的学习特征已经警告我们:对于智障儿童的学习要高度注重,必须要有紧密综合的认知,首先研究,然后确定适应每个智障儿童的教学方法,关注每个智障儿童的学习能力,立足于他们在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才能使他们更好地生活。因此,培智学校不能采取普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寻找合适有效的课程内容。将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生活化,让语文教学回归到自然生活,加强语文学习课堂与智障儿童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让语文教学更加贴近生活,是我国目前教育部门需要努力的目标。

二、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依据

1.生活教育理论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同样地,外国的教育学家卢梭也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实际执行者。卢梭让爱弥儿生活在自然中,教导他从游戏、种植、木工的劳动中得到感悟,让生活造就孩子,让自然做爱弥儿的天然教师。卢梭相信爱弥儿会在自然中得到最好的认识和教育,因为自然才是儿童最好的老师。

2.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的知识构建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本身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内容中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就是说,学习的人并不是从自己空白的基础而学习的,而是在以前的各种各样的生活活动中就已经有了自己对各种事物的理解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可以看出,学习并不只是单纯地使知识从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而是个人作为学习者主动地获取知识的过程。

由于智障儿童各种条件都有限,他们的学习教育都和普通的学生差别很大,学习的难度也很大。因此,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利于让智障儿童在玩耍中学到知识,获得自己需要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完善智障儿童的教育环境,培养智障儿童的学习能力,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从而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教学生活化的教学表现和方法

1.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培智学校不应该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而是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尽量让智障儿童感受到学习的兴趣,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地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如制作PPT,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智障儿童充分掌握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技能和常识,以便以后独立地生活,进而塑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2.语文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师生;多元智能;多元课堂;教师作用

中图分类号:G6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039-02

一、构建幼师多元英语课堂的必要性

近年来,幼儿英语教学已在幼儿园广泛开展,而合格师资仍然比较匮乏,制约着幼儿英语教育的发展。幼师生是学前教育的主要师资,为此,幼儿师范应积极探索提高幼师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幼教英语师资。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除掌握学前教育、英语语言等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语用、表演、组织、环境创设、反思等开展学前英语教育必备的多种能力。要培养全面发展、善于运用多项智能的幼儿教师,幼师英语课堂就应具有多元性、开放性。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博士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了单一的智能观,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及个性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本文将探讨如何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幼师多元英语课堂,从而全面地开发幼师生的多种智能,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胜任岗位需求的幼儿英语教师。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基于有关人类潜能的大量研究,加德纳博士提出了一个新的智力定义,他认为智力作为一种生理心理的潜能,其信息加工的功能可以在某一文化背景下被激发出来,从而解决问题或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能的多元性、差异性、情境性、开发性、实践性。作为一种教育哲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为教育研究及改革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方法。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英语教师,教师应首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传统的智能观、学生观、教学观。教师应认识到智能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全面客观地看待每一位学生,而不是将学生在单一的语言智能的维度下加以排序。还应更新教学观,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因材施教,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为学生发挥自身潜能创造条件。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主要侧重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其它智能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进入幼师教育阶段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多项智能的发展,构建一个多元化英语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多项智能的适度发展。

三、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构建幼师多元英语课堂

要构建幼儿多元英语课堂,教师不能只是关注语言智能的培养,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充当合格的多元智能的培育者。

1.观察者——善于观察,了解学生智能特点,充分地了解学生是教师开展好多元智能教学的前提

教师可通过智能测试,初步了解学生的智能特点,加德纳教授更提倡创设一种自然、丰富的环境,并在其中观察学生的行为特点,即如何运用不同智能做事情或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准确地、全面地记录。在认真观察学生智能情况的基础上,可依据多元智能理论,采用多元智能观察表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智能结构、学习风格及学习需求,以便在日常教学中采取干预措施。

2.设计者——设计多元活动,开发学生潜能

在观察、了解学生智能特点的基础上,教师要研究相应的教学策略,使英语教学活动涵盖多项智能的运用,使语言学习过程多途径和个性化。

(1)开展多种课堂热身活动,锻炼多项职业技能。在讲授新课之前,进行多种课堂热身活动,如演讲、童谣表演、讲故事等言语活动以及练习哑剧、简笔画等非言语活动,使各项职业技能训练贯穿于日常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前活动,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使英语职业技能训练扎实、有序地开展,使学生的各项技能得到充分的锻炼,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将来能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教学。

(2)展现多元化的教学信息,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英语转换成其它智能的语言,通过文字、声音、动画等多种表现方式,向学生展现多元化的教学信息,构建丰富的语言情境。除多媒体课件外,教师自身也应善用多元智能来开展教学,尝试运用不同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学习内容。在设计英语课堂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师生必备的各项职业技能,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未来职业相关联。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开展单项智能或多项智能与英语学习相结合的各类活动,使课堂活动涉及多项智能的运用,为学生提供发展语言能力的多元途径,促进多项智能的发展。

(3)加强语用环节的比重,创造各种自我展现机会。当代教学设计理论家梅里尔教授指出,教学活动的基本现状可以概括为“讲授(tell)——提问(ask)——练习(do)——表现(show)”四个环节,传统教学的重点往往放在前两个环节上,要提高学生的各项智能,应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加强语言运用环节的比重,延长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使其通过大量实践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及其它智能。教师要做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应用语言的语境、动机、协助及各种表现机会。

3.引领者——启发诱导,引领学生多元发展

(1)注重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指导,将元认知策略的训练贯穿于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活动了解自己的智能特点与学习风格,建构正确的自我认知。然后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及措施,发扬强项,利用优势智能来帮助英语学习,从而减低英语学习中的情感障碍,增强学习动力及自信心,获得更多学习上的成就感。在发挥优势智能的基础上,关注自身弱势智能的提高,以强带弱。还要引导学生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监控和反思,不断调整学习方案,提高学习效果。进而通过训练,不断提高元认知水平,发展内省智能,实现自主学习、多元发展。

(2)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要更新评价观念,多种角度,多种形式,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单向评价和互动评价相结合,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多种评价模式组合的形式,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要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日常各类课堂活动、多种书面作业都纳入考评范围;将期末书面考试与口试相结合,口试形式多样,包括情景对话表演、歌谣演唱、短剧表演,等等,使评价形式多样化;还要丰富评价内容,考察学生的口语表达、合作、创新等能力,使评价内容全面化,涉及多项智能。从而,使评价发挥导向作用,引领学生关注多项智能的平衡发展;使评价真实反映学生学习状况,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使评价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要适应学前英语教育的发展,培养合格师资,教师应更新观念,改进教学形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学生的全面、多元发展,构建多元英语课堂,塑造一专多能的幼儿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1]Gardner,H.Intelligence Reframed[M].New York:Basic Books,1999.

[2]Armstrong,T,(张咏梅译).课堂中的多元智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培智语文生活化教学范文第5篇

一、儿歌教学法对培智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培智学校所培养的对象多为中重度智障学生,导致他们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存在较大困难。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发现儿歌作为现代艺术常见表达形式之一,在智障学生的成长与培智语文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辅助课堂教学,改进培智语文教学方法

儿歌不仅继承了先人的思想理念,而且是对未来思想的传颂,其艺术价值及成就在儿歌艺术创作活动的普及开展过程中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奠定了儿歌在特殊教育中的辅助作用。现代教育体制正在日趋多元化,儿歌艺术为培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路径,有利于改进培智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促使智障学生更好地掌握文化知识与艺术知识。

2.创造文化氛围,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

儿歌虽然与简短诗歌类似,但却饱含着浓重的民族风味,其所体现出来的丰富文化价值有利于课堂文化氛围的营造,使培智语文课堂环境充满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对智障学生产生文化艺术熏陶作用。借助儿歌所营造出的氛围,可有效激发培智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与学习积极性,促进智障学生语文认知水平的提高。

3.调动学生情感,引导其树立良好生活信念

儿歌是对学生情感的表达,不同的儿歌体现着学生的不同人生状态。在培智语文教学活动中融入儿歌教学,有利于儿歌艺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在语文课堂中调动学生丰富的情感。通过对符合现代育人要求、积极向上儿歌的选择,帮助特殊学生体从心灵深处体会到歌曲的内在美,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生活信念,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二、培智语文课堂教学中儿歌教学法应用策略

1.巧妙运用儿歌,锻炼学生综合能力

对智障、自闭症等特殊学生来说,学习障碍体现在方方面面,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结合特殊学生认知和身心发展的特征与规律,巧妙选择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相关的儿歌,通过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提高培智语文课堂整体教学效果。

如在学习“耳鼻口目”中,需要学生学会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并将其指认出来,会简单地拼写一些与身体有关的字词。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童谣“小小手,最灵活”,通过歌谣让学生左右上下摆动,分别做出拼音字母“b、q、d、p”动作,要求学生边跟着教师歌唱边在空中书写儿歌中的字母,这种儿歌教学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将拼音字母的读音、形状等更快、更牢固地记住,纠正学生拼音书写错误,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识字、认字,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提高学生参与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2.形象运用儿歌,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智力落后的特殊学生,往往比一般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差一些,识字辨析能力也相对不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比较形象的儿歌促进抽象的字形向形象化转变,让学生在形象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记忆汉字。

如在学习“小白兔”时,教师可通过“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一点趴”这类识字儿歌让学生学习“兔”字的写法,通过形象的儿歌能够使学生对“兔”字有更加形象的认识,帮助学生明确“兔”中“点”的位置,为学生学会正确认识、书写“兔”字埋下伏笔。另外,这些特殊学生很多均由脑部发育迟缓导致,手部动作也会存在或多或少地不够协调问题,灵活性比正常学生要差,在写字指导中教师也可将儿歌引入其中,通过吟唱,使学生手脑并用逐步掌握写字技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每次练习写字前,教师在课堂中都可带领学生对“写字儿歌”进行吟唱,其中的“横要平”“竖要直”“点画匀”等歌词,都有利于指导学生正确地写字,而且通过儿歌的形式能够让写字变成学生学习中兴趣盎然的任务。

3.正确运用儿歌,加强学生听说能力

相比正常学生,特殊学生在听说能力上也较差,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连词成句等表达能力差,朗读停顿、重音、语调等难以准确掌握,将句子读得“面目全非”,有时还会出现重复、添字等现象,难以清楚地表达个人意思。所以,在培智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正确运用儿歌进行朗读训练,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