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企业实习心得

大学生企业实习心得

大学生企业实习心得

大学生企业实习心得范文第1篇

1. 实习单位及心得体会

单位名称:窗帘有限公司

该公司的老板是我的舅舅,而且公司的规模也较小,所以公司里只有一位姓郑的老会计。她在我实习这段期间,很用心的教我,我在此期间也学到了很多以前在学校里从没接触到过的东西。因为事先已经给舅舅打过电话,舅舅直接把我带给了郑会计。公司主要业务是窗帘销售和售后安装。

第一天舅舅讲了公司的主要业务以及涉及到的会计方面的主要工作,还有公司的规章制度,舅舅说:既然来公司实习了,那么也算是公司的一员要严格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来办事和约束。

郑会计根据我的实习时间,主要是让我了解财务的使用和会计处理的流程,并做一些简单的出纳。我认真学习了正规而标准的公司会计流程,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细致地了解了公司会计工作的全部过程。实习期间我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我遵守了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

作为出纳每天上班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银行取钱,然后就是带着钱回到公司,再把钱存到保险柜里。接着是最为一名新人每天必做的事——打扫卫生。

一天正常的工作开始了。首先我要查缺前一天做的帐是否有遗漏,检查完毕后,郑会计给我看了以前她做好的凭证,告诉我一些在做凭证时应该注意的地方。在看凭证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城建税、水利建设费等不知道是怎么计提的。后来郑会计告诉我商业企业的:教育费附加=增值税*3%;地方教育费附加=增值税*2%;城建税=增值税*7%;水利建设费=销售收入*1‰。还有一些科目和以前在学校学的有所不同,最简单的举例:课本上的“库存现金”到现实中企业里用的就是“现金”科目,还有课本上把付给职工的薪酬记入“应付职工薪酬—工资”但是企业中把它记入“管理费用—工资”还有很多关于薪酬都记入福利费、保险费等等。

通过郑会计的讲解使我了解到原来在企业里还有这么多我们以前不知道企业要交的税。

最让人兴奋而又挑战的是:接待会计人员在教育的培训讲解工作,当然这是在公司呆了半个月之后的变化了。

2 自我感受

实践与理论的意义的差距让我从新开始思考,我以后的职业生涯与职业技能.实际操作的差异让我倍觉能动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沟通也是人生的一大课题:作为一名会计不但要与本公司本部门沟通好关系,还要沟通好与各个部门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要与银行沟通好关系,如此更加方便平日的业务顺利流转,做通每一个环节的沟通工作实属必要。因此成为一名专业的会计人员不但要专业技能强还要沟通能力强,更重要的是要对平日的工作做到一丝不苟,严谨以待。

大学生企业实习心得范文第2篇

高职教育中的旅游管理专业是项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更需要融入高职教育改革当中,目前的改革多体现在校企合作培养学生方面。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及就业竞争能力出发,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育模式。目前的研究也局限在对合作模式宏观的方面,而具体的操作方式欠缺。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以期得到确实可行的具体操作的办法。

一、企业对学生素养要求的结构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服务类型的专业,高职学生毕业后更多的在旅行社、酒店等行业从事工作,这些行业对学生有一些基本要求:1、身体健康:尤其排除一些患有乙肝(或小三阳)的同学,而就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体检状况的调查,每个班都有个别由于身体原因不适合做服务行业的同学;2、服务形象:旅行社及酒店等行业的工作多为接人待物之类,对学生的服务形象有很大要求,在每年的企业跟学生双向交流和选择的时候,有部分同学无法满足企业对服务形象的要求。3、专业知识:专业知识通过学生将近两年在学校期间的学习,基本可以达到要求,但实操方面略有欠缺。4、服务意识:服务行业对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有一定的要求,从表情、语言到行动有一定的专业要求,但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内向、不自信、不主动等不能够很好的满足行业要求。WwW.133229.CoM

二、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心态

(一)由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技术一线的专业人才,但大多工作较为辛苦,尤其旅游行业,无论是旅行社或者酒店,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还经常会有被客人投诉的心理压力,部分同学由于初入社会,承担压力的能力很弱,顶岗实习对它们来说是很大挑战,而且很多家长会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就是伺候人的职业,多少会给孩子心理施加一定的压力,在实习阶段,也会影响老师对学生的正确指导。

(二)很多学生在报考专业时,并未报考旅游管理专业,是被调配过来的,对于本专业兴趣不是很大,甚至一开始就抱有拿到文凭就转行业的想法,所以在实习阶段,基本就是走过场的心态。

(三)还有些同学,虽然对旅游管理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大多抱有过于美好的想法,例如走遍祖国大好河川甚至世界各地,但实际上,在旅行社,代过几次团后,经历了导游工作的种种辛苦后,很多同学就放弃了当初美好的愿望,转而比较低迷和悲观。

(四)当然还有很多同学,自始至终都抱着浓厚的学习和实践的心态去面对顶岗实习,在每次的锻炼中都坚强的坚持,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心态

各个企业由于企业文化不同,对待实习生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差别。就旅游行业来说,一般有以下心态:

(一)选优心态:旅行社和酒店都希望从实习生中选择优秀的进行重点培养以期今后可以留下来为企业服务,因此,他们在选择实习生的时候,都是择优录取,甚至在实习阶段给实习生设定试用期,试用期期间,达不到企业的高要求的学生,最终也是淘汰的结局。这种用人方式,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降低用人成本,对于优秀实习生来说,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体现出个人的价值,但是对于企业文化来说,并不能形成和谐的文化氛围。对于一般的实习生来说,这种优胜劣汰不利于实习生的自信心的逐步建立,毕竟实习生进企业实习,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的阶段,要给实习生造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其逐步提高。

(二)培养心态:有些企业是本着为企业培养后备人才的心态来接受实习生的,在实习过程,即便实习生出现不尽人意的失误的时候,企业也给实习生足够的理解,并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其工作水平,所以这样的用人心态就体现出了企业良好的企业人文氛围,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积极承担。

(三)低人力资源成本心态:由于实习生的实习工资必定少于正式员工,有些企业是本着人力资源成本低的心态来招聘实习生,实习生在岗位上做着重复的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而得到的真正的本专业实践提高的机会并不多。

四、学校对于校企合作过程中人才培养的基本表现

学校作为学生的主要培养方,承担着教育人的责任,不仅仅教育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更大的责任体现在各方面都存在不足的学生的教育问题。

(一)对于身体健康欠佳的同学:由于身体原因,不适合从事服务行业的同学,学校希望这类同学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其他专业进行实践,指导老师提供一定的指导,共同关心学生的职业发展。

(二)服务形象欠佳的同学:学校指导老师根据其所存在的具体问题,逐个展开辅导,争取让学生达到企业的要求,对于仍不能够达到企业要求的学生,则建议学生根据自己个人的爱好重新进行职业定位,指导老师提供一定的指导。

(三)实操知识欠缺的学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职业锻炼,但对于个别企业招聘实习生阶段未能被接受的学生,学校根据所掌握的企业资源,积极安排其进入企业参加锻炼。

(四)服务意识欠佳的学生:指导老师根据各个同学自身存在的问题,逐个展开指导,但对于个别企业招聘实习生阶段未能被接受的学生,学校根据所掌握的企业资源,积极安排其进入企业参加锻炼。

五、校企合作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学校对于不同心态企业的对策:学校根据掌握的各届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资料,对于抱有培养人才的心态的企业,学校要积极的增强与其的合作;对于选优心理的企业,学校要积极的与其沟通,对于用人模式进行探讨,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试图改变其用人模式,如果无法改变,则要考虑实习点是否继续保留问题;对于低人力成本的心态,学校要代表学生的利益,与企业交涉,如果未果,则要考虑实习点是否继续保留的问题。

(二)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校要积极开拓学生实习市场:不仅定位于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还要积极开拓相关的旅游服务行业的实习点。要根据学生的层次特点开展教学计划的修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进行实习,为其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企业实习心得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顶岗实习 存在问题 解决思路

在教育部[2009]3号文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切实落实高职学生学习期间顶岗实习半年的要求,与合作企业一起加强针对岗位任职需要的技能培训,大力提升毕业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提高就业能力。”这是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在时间、方式、内容和目标上做出了总体要求。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是高职生的必修课程,考核成绩合格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对顶岗实习的教育教学管理就成了高职院校无法回避的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必须结合当前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实际,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切实推进顶岗实习质量的提高。

一、顶岗实习存在问题及其成因

(一)校企合作缺乏政策支持、法律保护,校企合作难以落到实处

目前,国家还没有立法,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确定企业的责任与义务,给予在财政、税收等方面利益激励企业,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意愿不强,内心是不愿意接收学生顶岗实习,即使由于某种原因接收了,也是以应付差事的态度来对待,没有法定的职责让企业履行,容易使顶岗实习浮于表面。

(二)企业参与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

企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 ,企业活动尽可能围绕经济利益来进行,然而,顶岗实习给企业带来的是负担和消耗,企业投入了人力物力,却不能在短期内产出直接经济效益 .还得给付实习学生工资劳动报酬。对于实习学生的安全,企业承担巨大风险,如果发生了工作事故 ,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将会给企业带来名誉和经济的巨大损失。师傅带学生实习,分散了师傅的工作精力,降低了师傅工作效率,对师傅创造工作业绩有影响,师傅从内心深处也不愿配合顶岗实习。

(三)学校、企业组织管理不到位,学生安全隐患大

安全是顶岗实习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学校及家长最为担心和头疼的问题。多数学校、企业对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采取的是松散粗放型的方式,由于教学任务重,人员少,经费紧张等方面原因,专业老师很少到各个实习企业跟踪检查指导,更谈不上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顶岗实习管理如同放羊,学校疏于管理,在企业那里也同样存在,学生的日常行为和生活管理,企业基本是无暇顾及,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操作教育培训机会也很少,安全检查监督又经常不到位,学生动手操作设备的时间和次数有限,高档精密设备只能看不许动,学生缺乏对设备了解和操作不熟悉,给安全事故发生埋下隐患。

(四)实习岗位与专业学习不对口,实习评价考核缺乏规范和标准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大型企业开始保持和控制用工规模,中小型企业进入停产减员阶段,企业生产的不景气,直接造成顶岗实习的严峻形势,学校难以获得大批量、订单式培养的顶岗实习机会;有些学校闭门办学,只考虑教师能给学生上满课时,而不管课程设置是否与市场需求衔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由于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和购置设备需要资金投入大,一些学校无力解决,教师只能过多地教授理论知识,而实践操作技能训练时间少,学生的知识、技能与企业及市场的要求不相适应;基于以上诸多问题的存在,学校为实习而实习,只要联系企业单位同意接收学生实习的,就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以完成了安排学生实习工作走过场,而不考虑学生所学专业对口与否,因此很多学生做不到实习岗位与专业学习对口,学非所用。

实习学生在外地,实习点多、线长、分布广,给学校实习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实习指导老师人员少,分身乏术,疏于管理,缺乏过程跟踪,没有学生实习的第一手材料,单凭学生自撰的企业负责人碍于情面盖章的实习报告,学校老师来进行成绩评定,其客观真实性是令人怀疑的。目前,很多学校都没有建立起一套客观性强、标准性好的评价考核体系,仍是各自为战,放手让老师自主评价考核学生的实习。

(五)学生认识不足,心态失衡,适应能力低

顶岗实习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准员工,需要接受学校企业的双边管理,但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管理主体的转变,学生认识不到,习惯遵循学校管理模式,而不太认同企业特有的刚性管理。有些学生认为,顶岗实习无非是走走形式而已,完成工作任务不出问题就行,没有必要花时间精力投入其中。还有学生觉得自己受过高等教育,理论水平高,自命不凡,看不起学历低于自已的师傅,在基层打工是埋没才华、大材小用。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良好,缺少劳动体验和锻炼,在学校读书衣食无忧,各项开销费用由父母提供,而到了企业,要通过劳动换取报酬,工作时间漫长,有时还要加班加点,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重复单调的企业生活,与实习前的生活情境形成强烈对比,产生了心理落差。部分学生工作情绪低落,干活拖拉懒散,缺乏工作主动性,吃苦耐劳精神欠缺,调整适应能力弱的特点表现突出。

二、解决顶岗实习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政府职能,引导和监督校企合作

国家已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策确定下来,各级地方政府应该担负起责任,认真贯彻具体落实,充分行使各种职能,促进校企全面深度合作。加强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的浓厚氛围,让校企双方达成基本共识和采取一致行动;通过政策引导、制度规范和利益调节等方式,切实保障校企合作,为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二)提高企业对人才强企的认识,主动参与顶岗实习

由于国家还没有在法律制度上保证企业对学校顶岗实习教学工作的全面支持,所以,学校仍然是顶岗实习的发起者和主动者 。学校要善于引导企业转变观念、克服短视、提高认识,帮助企业树立人才兴业、质量强企的价值观,企业要长远可持续发展,缺少不了人才的支持。建立校企双方积极参与机制,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签订 “顶岗实习协议”, 明确划分企业、学校、学生各方的职责和权益,学校要以企业用人需求制定和调整实习计划,主动统一安排实习工作,企业履行“顶岗实习协议”,可选择优秀实习生安排就业,校企合作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良性运行机制。

(三)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实行多元化规范管理和考核

为保证顶岗实习能够有序有效地顺利进行,建立健全各项形成体系的规章制度必不可少,将顶岗实习管理纳入有章可依、违章必纠的

依章办事轨道,用制度的方式来约束和规范实习各方的行为,从而保证顶岗实习任务的完成和质量的提高。学校要制定《顶岗实习指导书》和《顶岗实习实施计划》,老师以此编写实习教学大纲和教案,出台《学生顶岗实习成绩测试办法》,评定学生实习的效果,推出《顶岗实习过程学生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细则》、《校企合作协议书》等管理制度,明确学校、企业、学生各方在实习过程中的工作职责、纪律要求和安全标准。制定的规章制度,要尽可能涉及到学校、企业各方面和与实习有关的各部门及人员,覆盖到实习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形成既共同管理、互相配合又各负其责的多元无缝隙的管理模式。同时,学校还要制定配套的奖惩制度,给予学校聘任的企业兼职指导老师一定的薪酬,发放给学校负责实习指导的专业老师和带队管理老师补贴或奖金,工作得力、认真负责的学生干部可在实习成绩评分中适当加分,而表现不佳、反映差的学生可以扣减分或降级,情形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对成绩不合格学生要安排进行重修。

(四)组建专门负责顶岗实习的管理队伍,采取专人管理、过程监控的运行模式

做好顶岗实习的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制度、资金的支持,更要有组织与工作人员来保证,让实习的方案制定、指导巡查和检查监督等实习管理工作得到具体落实,学校要思想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顶岗实习工作进行总体部署,机构中的领导要安排时间有重点、有选择地到企业实习单位巡查,看望实习学生,关心鼓励提醒学生,了解掌握实习的情况,从一定的高度层面及时、有针对性地协调和处理实习中的存在问题。学校领导的巡查指导是必要的,却是不全面的,时空上仍留有大量管理空白,为此,学校要实行专人负责、过程监控的管理机制,派遣专业老师进驻企业现场跟踪管理,具体负责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日常管理,从学生的思想品德 、安全意识、实习态度 、实习纪律、技能操作等进行全面适时的教育管理,随时帮助学生解决实习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现场解答学生专业技能疑难。

(五)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心理疏导,增强适应能力

学生离校顶岗实习之前,思想认识大多数是模糊不清的,有的感觉新鲜好玩,有的感到恐惧无助,有的认为从此得到自由解放,为端正思想、消除顾虑、统一认识,学校要专门组织召开顶岗实习动员会,请有关领导讲话,帮助学生理解顶岗实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白实习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性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让专业或学科负责人向学生讲明实习的目标任务、纪律要求,掌握开展实习工作的内容和方法。还可邀请学长学姐们讲述他们自己实习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传授实习的经验和教训。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还要贯穿在实习的全过程中,不拘泥于某时某地,形式可灵活多样,如座谈、讲座、谈心、聊天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双重身份,自觉接受企业对每一位员工的严格管理,放平心态,摆正位置,珍惜难得的实习学习机会,虚心向师傅请教、诚恳接受同事建议批评,正确看待工作酬金,实习的目的是积累工作经验和提高专业技能,不应有过高的奢求,教育学生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用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顶岗实习工作中的困难,把握顶岗实习的大好机遇,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努力为今后的工作生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l]戴海燕.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再认识[J].职教论坛,2009,9.

[2]石月皎.高职院校顶岗实习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求实,2010(1).

[3]王治雄.浅谈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大学生企业实习心得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定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办好高职教育的有效途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06〕16号)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确保在校生至少有半年实践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目前,我国各类高职院校都把顶岗实习写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成为教学环节中重要一环。学生到企业参与顶岗实习,利用企业资源,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探索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大大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及吃苦耐劳精神。认识到企业在顶岗实习中的作用,积极探讨企业在顶岗实习工作中的积极效应、存在问题以及相应对策,,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的的提高是积极有益的。

一、 企业参与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1、企业是校企合作的主体,在培养高技能人才过程中作发挥主导作用。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要面向企业生产一线,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实践动手能力,具有一定职业素养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利用企业资源优势,提供实习实验基地,学生模拟或参与企业生产实践,了解生产工艺,认识新材料,掌握加工工艺,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懂得行业规范,劳动纪律等,在此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完成学生技能培养,实现高职培养目标。

2、企业参与教学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企业参与院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有助于院校培养所需社会人才,院校聘请行业、企业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专业设置、职业岗位、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进行剖析,并根据企业及市场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使院校的人才培养服务于企业经济发展。

3、企业参与顶岗实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

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完成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在企业获得技能的同时增加了工作中的沟通及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感悟企业用人标准,提升岗位应聘水平,增强了就业竞争力。大部分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顺利通过企业员工考核,被企业留用。无疑对于学生、

学校和企业是三赢。

二、顶岗实习中出现的的问题

1、企业岗位分配不明确,实习效果参差不齐

由于目前政府没有建立企业承担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保证,企业就没有法律所确定的义务,在学生顶岗实习中企业考虑学生生带给企业的不稳定因素,例如生产成本、安全、秩序等方面,不愿意接受顶岗实习学生,接受顶岗实习的企业都是些相对密集型的企业,实习内容更多取决于生产需要,与学生所学专业存在一定差距,甚至一些企业把学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不考虑学生所学专业,企业内部岗位划分混乱,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内打杂现象严重,哪需要就去哪,工作起来很不轻松,抱怨较多,心理会觉得委屈,有的甚至擅自离开实习单位,使学校和实习单位蒙受损失。

2、企业顶岗实习学生管理,技术指导缺乏

顶岗实习中,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即使学生又是企业员工,企业管理完全不同于校园内的学生管理。部分学生难以适应企业严格制度化管理,产生心理排斥。如何将学校管理与企业部分管理相结合,让学生到企业顺利经过断奶期,需要企业和学校在管理中共同想办法,企业在学生管理中要承担起责任,确保顶岗实习学生有专门的技术导师或师傅进行有效指导,人性化管理,及时解决实习中的各类问题。

一些企业,为了缩减费用,大量用实习生,然而对实习生的指导却没有专门的负责人,或者有也忙,不能做详细指导,基本靠学生在工作中自己摸索,进步较慢,工作中出错较多,学生戳伤感,情绪低落,产生抱怨及抵触情绪较多。

3、学生自身素质不高

部分高职生岗位适应能力不强,缺乏适应企业观念,缺乏主动性、责任心,眼高手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对工作期望值过高,不能正确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日常实习往往缺乏主动向,自由散漫。一些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很好的与企业沟通,擅自离开实习岗位从而导致顶岗学生达不到实习目的,也使他们在学校与企业形成不好的印象。

三、 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对策

1、精心组织、订好计划、科学管理

在人才培养、技能水平、管理办法等方面学校、企业共同思考,根据专业及学生特点,结合院校顶岗实习目的、专业技能水平、时间、地点、方式、考核评价方式等,根据岗位工作实际,精心组织、订好顶岗实习计划,制定实习生管理办法。切实做到,有目的有计划的顶岗实习,而不是向企业输送廉价劳动力。针对不同类别的顶岗项目建立指导小组,小组成员由企业管理人员、校方管理人员、专业老师及学生代表共同组成,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管理。

2、企业提供合理劳动报酬。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既需要学校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也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学生在顶岗实习增加了学校的办学成本,企业在接纳学生实习过程中,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对此,国家应及时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健康发展。一是加大对职业院校的投入,补贴学校组织学生顶岗实习的支出,降低改革成本。同时,资助高职院校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善实训条件,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加大对企业的投入,对接纳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应给予税收优惠和资金补贴,以调动企业吸纳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另外为提高实习学生的工资,降低企业负担,政府应补贴实习学生一定比例的工资。

3、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顶岗实习是学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地点在企业,,在此期间学校应对他们全方位的关注,,通过各种通讯方式和他们保持密切联系,,如学生的实习状况、任务要求、就业信息等;畅通辅导员电话,畅通各类咨询模式,及时回应学生各种需求,,做好心理辅导和疏导工作;指导老师定期到实习点召开协调会,邀请厂方管理人员出席,,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学生保持良好状态投身工作。使学生虽身在异地,却始终在学校的管理之中。

4、加强校企联系,,建立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

大学生企业实习心得范文第5篇

现代远程教育是通过网络进行知识传输和知识学习的新型教育形式,其特点和优势是教师和学生能够跨越空间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在我国教育资源相对稀缺的今天,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崭新教育学习形式,是人们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求学者认同和欢迎,近年来得到长足发展。自1999年以来,教育部已经批准68所普通高校和中央电大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截至20xx年底,学历教育累计注册学生670万。随着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学习中心作为试点高校办学的最前沿,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成立了7000余个,其中普通试点高校3000余个,广播电视大学及其分校2800余个,公共服务体系1500余个。虽然学习中心队伍庞大,但直接与行业企业合作设立的却寥寥无几。

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思考,结合学院承担的教育部重大课题的子课题《冶金行业继续教育现状与改革发展研究》,通过调研,初步了解了现代远程教育目前的办学模式基本情况以及冶金行业企业继续教育基本状况,深入分析了目前试点高校普遍采取的与校外学习中心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改革现代远程教育单一的办学模式,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积极推进面向行业企业的现代远程教育新模式。

一、对传统校外学习中心的分析与探讨

1、学习中心的功能与地位

现在人们普遍认同,现代远程教育院校和校外学习中心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前者负责计划制定、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开发、学籍管理、证书颁发、收费标准等工作,并向后者提供管理和教学环节的有关指导;后者则认真执行前者的各项规章制度,配合前者开展招生宣传活动,承担日常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落实学风、考风建设,保证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装备正常运转,为学生提供教育咨询和指导,把周到的学习支持服务工作做到每个学生,二者构成现代远程教育支持服务系统,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全方位助学服务。校外学习中心是现代远程教育支持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发挥着多种功能,通常附设在一些普通高校、民办院校、职业学校、非学历培训机构等。

2、学习中心内部环境出现的主要问题

办学理念有偏差,只重招生不重办学。部分校外学习中心未能深刻理解和把握现代远程教育的本质内涵及其特点,在办学的指导思想和理念上还有偏差,把盈利视为办学的唯一目的。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只想多招学生而忽视了校外学习中心的教育责任,只重视硬件设施的投入而忽视了辅导教师素质以及组织文化等软件的建设。现代远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应用型、技术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校外学习中心和主办高校都是现代远程教育体系中的有机一环,其办学理念应当是一致的。校外学习中心必须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不仅要在学业上做好充分的学习支持服务,更重要的是要把对学员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做深做细,促进学员全面健康发展。

招生组织工作不规范,生源质量下降。为了加强对校外学习中心的管理,规范其办学行为,20xx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发了《关于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建设和管理的原则意见》(试行),20xx年颁布了《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暂行管理办法》,并建立了年报年检制度,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每年定期向教育部提交状态数据,并开展自我检查。这使得校外学习中心的办学和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但是各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有些主办高校将国家给试点院校的办学权转移给校外学习中心,由校外学习中心自主组织招生、授课,自行印制试卷、自主命题考试和自主阅卷,少数校外学习中心还存在“点外设点”的情况,有些地区还存在部分不符合条件、未经审批的校外学习中心招生,个别校外学习中心在招生宣传上有误导的现象,甚至存在违规招收不合格生源的情况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教学组织管理不够细致,学习支持服务还不够完善。由于远程教育的教与学活动在时空上的分离,所以要想保证其教育质量就必须做好教学管理。教学服务功能是校外学习中心的核心职能,一般包括教学技术支持服务、教学信息供给服务、课程导入辅助服务、学习辅导答疑服务、促进学习协作服务、实验实践环节的落实。当前,各地校外学习中心还存在着不少的教学管理问题,学习支持服务不够完善,直接影响了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

考务工作组织不力,考风考纪问题比较严重。考试是衡量教育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因而,必须做好考务管理工作,特别是对远程教育来说,更需要有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声誉。然而,一些校外学习中心为了追求短期效益,吸引更多的学生,提高毕业率,不但没有严格按照主办高校的考务规定,对学生的作弊行为不制止,对作弊的处理不规范,反而在考试过程中片面迎合,充当起学生舞弊的“保护 伞”,严重影响了学校的风气,降低了试点高校乃至整个现代远程教育在社会上的信誉度和认可度。

人员队伍不足,流动性大。拥有充足、稳定、高水平的一支管理、教学辅导队伍是学习中心能否充分实现自身功能、协助主办高校做好网络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然而目前的状况是由于学习中心在行政上隶属于依托建设单位,不受高校监管,致使学习中心的工作人员流动性很大。同时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学习中心往往聘用一些水平不高的教师为学员做课程辅导,严重影响了学习中心的办学效率也损害了主办高校的形象。

3、学习中心外部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学习中心管理机制刻板。为了加强规范化管理和有效监督,教育部于20xx年出台了《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暂行管理办法》,对校外学习中心的设立条件、程序、应提交的材料都做出了细致的要求。办法规定校外学习中心由所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备案。各省在审批时间和条件上的条条框框,使高校不能够方便快捷地设立学习中心,也极大地挫伤了部分合作单位的积极性,错失了一些良好的招生时机。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带来的恶意竞争。网络教育诞生以来,只有最初的几所试点院校的网络教育学院得到了国家资金、设施等方面的支持,其他网络教育学院都是自负盈亏。随着现代远程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生源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个别高校在试点过程中,只看到了学习中心在招生工作上发挥的巨大作用,为了扩大生源、提高学习中心的招生积极性,一些学校采取了降低学费标准、提高学习中心利益分成比例等措施来抢夺学习中心的市场份额。因此,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学习中心难免急功近利盲目扩大招生,甚至采取了招生给回扣的恶劣手段。同时,为了节约成本,学习中心还出现了砍掉实习实践环节、聘用不合格的教师为学员辅导、管理人员缺编运转等一系列违规操作的现象。这种不合理的分成比例也大大削减了高校的办学成本,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而影响了网络教育的社会声誉。

对学习中心评估、考核和监督力度不够。随着生源大战愈演愈烈,各学习中心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迎合了部分学员买文凭混文凭的投机心理,导致了学习中心对学员学习过程和考试过程管理松懈,甚至很多学员在报名时即选择考试好通过的学校,直接导致严谨办学的高校利益受损,使远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下降。因此,加强对学习中心的评估、考核和监管不仅是主办高校自身的责任,更重要的是使国家一系列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学习中心设立的局限。教育部针对学习中心的建设条件等出台了相关文件,做了明确的规定。伴随着网络教育的不断发展,学习中心的设立条件也应做相应的调整。例如,随着家庭宽带用户的增加,学习中心的硬件条件的利用率越来越低。再比如,现在国家强调要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的主力军是高校,而主战场在企业和学习型组织。现有的学习中心习惯于搞学历教育,而非学历教育的市场开拓能力不够。随着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的转变,学习中心的工作内涵也会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现有学习中心绝大多数设立在学校或社会上,而设立在行业和大型企业里的寥寥无几,严重制约了工科专业教育市场的发展。

二、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新模式

1、行业企业有广泛的继续教育需求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国钢铁行业现有从业人员120万左右。从从业人员学历看,西方钢铁企业大学学历比例达到50%以上,是我国的4倍,韩国浦项高中以上的操作人员达到95%,比我国高4.5倍。从从业人员结构看,国外技术人员比例在提高,操作人员比重在降低,如韩国浦项,技术人员比例达到37.76%,是我国的近4倍。从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看,发达国家钢铁行业中,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比例达40%,比我国高2.5倍。世界钢铁强国员工素质远远超过我国。

从国内与国际形势来看,企业竞争力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员工素质的高低。而目前我国钢铁企业职工文化教育基本结构不尽合理,以中低学历、中低职称为主,整体文化素质较低,技术水平不高,并且各个企业及员工在原有教育水平、教育层次不足的基础上对继续教育和培训问题不够重视,投入较少,热情不高。虽然随着钢铁企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各企业培养了一批高技能人才,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仍然占很大比例的员工素质亟待提高。

国外大企业一般都设有自己的培训机构,常见的有培训中心、人才开发院、公司大学等。成功企业的案例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有数据表明,美国企业用于培训的支出,每年以59.26%的增幅增加。国内的企业,特别是钢铁企业这几年也加强了对培训工作的重视,加大了培训经费的投入。员工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经从一般管理工作转向重要战略,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之一。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必须把员工培训放在突出的位置,使之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

2、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优势与特色

从主观上看:一是办学理念端正。企业培训机构在办学过程中,始终能够获得企业提供的经费支持。根据国家规定企业用于职工继续教育的经费不得低于职工工资总额的1.5%,在广大冶金行业企业这笔费用多则上千万,少的也有几百万。企业都规定,教育经费使用需遵守“专款专用、节余结转”的原则,当年度节余费用可结转下一年使用,严禁挪用和侵占职工教育经费。有了这些政策,培训机构根本不需要为经济利益而盲目组织生源。另外,企业组织员工接受继续教育其目的就是为了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是要提高广大员工的技能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因此,企业培训机构办教育目的单纯,就是要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为企业培养用得上的优秀实用型人才,从这个角度上甚至可以说它是非营利的,完全吻合了教育部对学习中心办学理念提出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要求。所以,为企业长远发展考虑,企业培训机构一定会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的办学理念,为广大职工服好务,提供让社会、企业、高校都放心的高质量的远程教育。二是企业职工学习态度端正。企业员工选择接受继续教育,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切实掌握所学专业的前沿知识,在企业能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他们普遍希望接受严格、高质量的继续教育来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学习目的明确。

有了这两方面从心而发的教与学的热情,我们完全不用担心企业培训机构会出现一般学习中心产生的虚假宣传、考试放水,与学员一起蒙蔽主办学校的问题。

从客观上看:一是企业培训机构办学软环境良好。在企业内部办学,无论辅导教师、管理人员还是学员,都是同一单位,人们之间相互熟悉、了解,容易克服网络教育产生的孤独感,企业的党组织可以统一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免去了向普通学习中心一样派专人负责的麻烦。学员之间可以不通过学习中心的强制安排自然结成学习小组,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而且企业培训机构都有自己的专职师资力量,他们都是企业各项专业工作的佼佼者,完全有能力胜任企业特殊专业的课程辅导工作。二是一些企业需要的专业在社会上不受重视。由于企业都有其特殊需求,特别是钢铁企业,员工普遍是冶金、机械等工科专业背景,为了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在企业发展中充分实现自身价值,大多数员工都愿意选择与本岗位有关或相近的专业继续深造。因此,在企业继续教育领域,冶金、机械、化工等专业是受到追捧的热门专业。而地方学习中心面对的却是整个地区市场,很难针对企业需求开设相应专业,即使勉强开设了也难有连续性。而且由于现有的学习中心大多设在高校或电大,不容易找到合适的辅导教师,影响企业职工学习的热情。而在企业开展合作办学,则会一改“冷门”专业不受重视的局面,充分发挥高校专业优势,满足企业的特殊需求,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三是企业拥有良好的实习实践条件。众所周知,目前网络教育在社会上开设的专业还是文科和计算机专业为主体,很少涉及工科专业,这主要是因为网络教育缺乏适合工科专业的实习实践条件,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与企业合作办学,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广大员工可以利用企业的生产条件,完成学习环节中的实验作业、毕业设计等工作;而企业因为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用型人才,也乐于为学员提供实践的场所,因此企业培训机构会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去帮助学员完成课程的实验实践环节,形成完整的教学过程,解决工科专业难以在远程教育领域立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