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残疾人健康教育知识

残疾人健康教育知识

残疾人健康教育知识

残疾人健康教育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疆地区;残疾学生;性教育

1 引言

两性世界里,尽管残疾人在身体方面与健全人有所不同,但他们一样有正常的性的发展,残疾的明显程度并不与性的发展成正比,性的发展同样贯穿其一生,并且影响其全部生活的目的及态度的选择。如2009年笔者对新疆部分特殊教育学校中135名(聋哑、视力残疾、智力残疾)13~18岁儿童进行的青春期生理、心理状况调查表明:残疾学生的青春期发育与健全儿童是同步的,虽然他们的性心理发育要晚于健全儿童,但几乎同样有健全儿童性心理不同阶段的内在表现需求,因此残疾学生与健全儿童一样需要性教育。那么,新疆地区残疾学生性教育现状是怎样的呢?为此,笔者从新疆各界人士对残疾学生性教育的态度、新疆地区残疾学生学校性教育现状等两大方面对新疆地区残疾学生性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2 研究方法

研究方式: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了“残疾学生性知识与性态度调查问卷”、“家长性教育调查问卷”、“特殊教育(以下简称特教)教师性教育调查问卷”、“普通人群性教育调查问卷”。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含学校)从新疆乌鲁木齐、库尔勒、昌吉、吐鲁番、伊犁、和田地区选取。见表1。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新疆各界人士对“残疾学生性教育目的”的认识与分析

目的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向与行为方式。因此,要了解残疾学生性教育的现状,首先要了解社会各界人士对残疾学生性教育目的的认识水平,因为它关系着人们为残疾学生性教育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努力的方向。由调查可知:新疆各界人士对“残疾学生性教育目的”的认识不同。残疾学生(43.3%)更多地认为进行性教育能够为其以后幸福生活打下基础,普通人群(23.3%)和特教教师(49.2%)则更多地认为进行性教育能够抵制其他不良文化及思想对学生的负面影响。31.5%的家长认为性教育可有可无;23.7%的家长认为“性”是长大了自然知道的事情,没有必要进行性教育;而28.8%的家长则认为进行性教育会诱发的发生。见表2。

其中:①很有必要,能够为学生以后幸福生活打下基础;②进行性教育能够抵制其他不良文化及思想对学生的负面影响;③性教育可有可无;④没必要,长大了会自然知道;⑤进行性教育会诱发的发生。

对“残疾学生性教育目的”的认识不同决定了人们对残疾学生性教育重要性认识的不同。89.9%的特教教师认为对残疾学生进行性教育十分重要,65.4%的残疾学生也认为实施性教育十分重要,但却有63.8%的家长认为实施残疾学生性教育并不重要。见表3。

为什么新疆地区残疾学生的家长对残疾学生性教育并不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尽管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随着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人类对残疾人的认识及态度在不断的改变:从歧视到理解,从同情到支持,从排斥到接纳,从医疗康复到教育性的潜能开发。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更加关注的还是如何通过对残疾人进行缺陷的补偿与矫治、帮助其接受一定的学科教育,来有效地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而对残疾人自身素质尤其“性作为一种生理、心理、社会现象,始终伴随着每一个人,它深刻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健康、幸福和人格”(黄利慧,性教育的新观点)认识不够,故认为性教育可有可无;二是,在我国“谈性色变”的文化背景下,许多家长的教育理念落后,对性教育的核心目的和内容不了解,对“性”的认识是狭义的,认为“性”就是“”,“性教育”就是性知识的传授,而性知识的传授有可能成为诱发学生的诱因。家长这种“性过错行为”的顾虑,使得他们产生了残疾学生没有必要了解性知识的思想;三是,部分家长对残疾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认识的不足,误以为残疾人特别是智力障碍人士是“无性”的,所以根本不需要性教育。

为什么普通人群(23.3%)和特教教师(49.2%)会产生进行性教育能够抵制其他不良文化及思想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这种思想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大众传播媒介广泛频繁地提供了大量的性信息、性刺激,使社会的性污染迅速蔓延,使生活在现代高科技时代的残疾学生不可能在电视、广播、英特网信息的攻击下还能保持真空状态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对进入性成熟阶段的残疾学生,封闭正确的性知识,不但不保险,反而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容易从其他渠道接受片面的、似是而非的甚至是黄色的“知识”。因此,部分普通人群和特教教师产生了利用性教育抵制其他不良文化及思想对学生的负面影响的思想。

3.2 新疆各界人士对“应该由谁负责实施残疾学生性教育”所持的态度不同

对应该由谁负责实施残疾学生性教育,新疆各界人士所持的态度不同。60.0%的家长、普通人群中的53.4%成员认为残疾学生性教育应该由学校来实施,而残疾学生(23.7%)、特教教师(22.1%)则选择由家长与学校共同完成对残疾学生的性教育。见表4。

家长应该是传授孩子性知识最好的老师,但为什么60.0%的家长认为残疾学生性教育应该由学校来实施呢?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家长羞于与孩子提及性;二是,许多家长本身没有性教育经验,甚至自己就是性知识文盲,因此。不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性教育,害怕不当的教育会刺激和诱发孩子过早的;三是,学校设置专门的性教育课程可以以其家庭、社会所无法具备的系统性、计划性、组织性对学生进行集中、突出、科学、充分地性知识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自己、获得完整的性知识。所以,许多家长认为性教育应该由学校来实施。

为什么特教教师倾向于性教育应该由家长、学校与同伴共同完成呢?因为他们普遍认识到对残疾学生来说,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比性生理的健康发展更为重要。因为残疾学生只有学会如何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性观念与性态度、学会掌握性人际关系调节的技巧、学会肩负性责任,才能正确面对残疾给生活带来的影响。而性心理的发展不仅受性生理的影响,更易受性文化传统、教育状况、家庭环境以及社会文化传播的影响。这就要求在性教育过程中,要高瞻远瞩,要综合各种影响其生活的因素,给青春期的残疾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指导,使之健康幸福的成长。因此,作为直接影响其生活的家长、学校、同伴自然也应该是性教育的主体。

3.3 新疆地区学校中残疾学生性教育现状

3.3.1 对新疆地区学校中残疾学生性教育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 1988年8月国家教委和计生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促使

了我国内地一些学校性教育工作的蓬勃开展。由于新疆地区特殊教育起步较晚,再加上人们对残疾学生身心特点认识的不足,以及性教育师资严重匮乏等原因,使得很多学校的残疾学生性教育更多的停留在举办性教育讲座、在教授生理卫生等科目时“附带”进行性教育的水平上,缺乏系统的、公开的性教育,性教育明显滞后于残疾学生性生理、性心理的快速发展。因此,由表5可见,残疾学生、家长、特教教师对当前学校性教育的满意度较低,一致认为当前学校性教育需要加强。

3.3.2 当前新疆地区学校对残疾学生进行性教育存在的主要困难

由表6可见,当前新疆地区学校对残疾学生进行性教育存在的主要困难有:一是,对性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从学校管理者方面来看,部分管理者将性教育课程放在较轻的位置;从教师方面来看,他们对学生青春期性教育课程的关注远不如对语、数、外等学科的关注;从学生方面来看,部分学生认为性知识将来会“无师自通”,对性教育学习表现出逃避、对抗、羞涩等行为;二是,新疆地区对残疾学生进行科学性教育开始较晚,缺乏规范、系统、科学的教材,这也是影响残疾学生性教育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三是,性教育师资队伍薄弱。残疾学生性教育课程不仅包括残疾学生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以及残疾儿童教育教学相关理论,还要涉及性法律、医学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等多方面内容,这极大的增加了授课的难度。对授课教师而言,不经过生物学、心理学或者是与健康相关的性教育专业培训,很难完成性教育的要求。而在性教育师资调查中发现,对残疾学生进行性教育的教师大多是生物或者政治教师,教师成为了制约残疾学生性教育课程实施的瓶颈因素;四是,当前学校性教育需要使用的教育教学条件十分缺乏,制约了残疾学生性教育的开展。残疾学生(如盲童、聋哑儿童、智力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接受性教育时比健全儿童更需要直观教学。学校现代化的教学条件,是残疾学生性教育教学的重要支柱。但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学校教育需要使用的教育教学条件十分不足,如大部分学校微机教室上网不方便、电脑老化、网速太慢、学校无专门的VCD播放室、教学课件制作水平太差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残疾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直观教学。

4 建议

4.1 提高社会各界人士对残疾学生性教育的认识水平

由于新疆地区特殊教育起步较晚,社会各界人士对残疾学生性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水平较低,它极大地阻碍了新疆地区残疾学生性教育的发展。因此,要提高认识社会各界人士对残疾学生性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水平。要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对残疾学生进行性教育不仅能使残疾学生获得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性伦理、性健康、性防范等多方面的知识,更能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恋爱观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其与异性平等相处和规避危险行为的能力。

4.2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残疾学生性教育网络

学校不仅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青少年男女学生频密接触的地方,因此,学校除了是给予学生较系统的、科学的性知识场所外,同时也是良好的性心理和性角色的培养场所。因此,在学校方面:学校不仅要努力提高教育者对性教育的认识水平、加强性教育教师的师资培训、推动性教育课程的发展、推广学生阅读有关性教育的书刊、加强家长及社区宣导,还要建立起一个和谐、人文、健康、相互尊重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在性教育中的作用。

残疾人健康教育知识范文第2篇

摘 要 高等特殊院校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特珠教育方向),是培养特色体育人才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迅速,在特殊学校、社区、残疾康复机构等急需一批体育专门人才,为残疾人提供体育训练和康复服务。我院办学近30年,在培养特殊教育专业人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院应利用自身优势,拓宽办学思路,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特殊教育方向),满足特殊学校及社会对特色体育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特殊教育 体育专业 残疾人

我院是全国唯一独立设置、以培养特殊教育师资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近年来残疾人体育事业迅猛发展,社会对体育师资提出更高的要求。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特殊教育体育教师比例较低,急需特殊教育体育教师及社区体育康复师资。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对残疾人体育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而且促使社会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体育需求,加大特殊教育体育专业方面人才的培养,将成为社会急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特殊教育方向),拓宽高等特殊院校办学渠道

(一)改革开放以来,特殊教育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特殊教育体育师资队伍培养和需求的矛盾也随之凸现出来,特殊学校在有计划增加,但体育师资严重不足,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经过专业培养的体育专门人才稀缺。国内普通高校中开办特殊教育专业的仅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少数院校;而以培养残疾人体育教育工作者为目标,在体育院校中开办特殊体育教育专业并实施招生的,仅有天津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每年招生规模不足200 名。高等院校特殊体育师资的培养与需求相比较,可以说是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特殊学校及康复机构对体育师资的需求。江苏省是教育大省,有120多所高校,全省有479.3万残疾人,目前还没有开设特殊教育体育专业,直接影响残疾人体育需求。我校是培养特殊教育师资的摇篮,培养体育特色人才是当务之急。

(二)我国特殊人群的种类多,专门的体育指导人才缺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我院设置体育教育专业(特殊教育方向),是调整我省高校体育教育布局和结构,拓宽办学渠道,优化我省教育体系和发展江苏高等教育以满足社会需求的迫切需要。

二、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特殊教育方向),发展残疾人体育

(一)残疾人体育学是体育科学体系中正在迅速形成并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专门研究残疾人体育现象,揭示残疾人体育规律的科学,残疾人体育学是整个体育科学体系的子学科群。我院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特殊教育方向)是适应我国社会体育发展,培养急需的残疾人体育专门人才的需求,也是我国残疾人体育学科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体育教育专业(特殊教育方向)的课程设置满足残疾人开展健身活动的需求,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我院需明确体育教育专业(特殊教育方向)的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特殊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组织与管理能力;了解残疾人体育康复等相关知识;能够在特殊教育机构、民政、社区等部门组织并指导残疾人进行体育锻炼和功能恢复;胜任残疾人体育教育、康复训练、残疾人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在课程体系结构上把体育教育与运动医学,康复保健相结合,围绕特殊教育心理学、康复医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专项技术等综合知识,向学生传授特殊教育知识,并将盲童心理与教育、聋童心理与教育、弱智儿童心理与教育、残疾儿童生理与病理、残疾儿童康复、特殊教育技术、定向行走等课程设为主要课程。设有实践性教学环节,适应残疾人的需求。

三、学院近30年的发展,为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特殊教育方向)提供了保障

(一)我院经过近30多的建设和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良好的育人环境。学院现有特殊教育与学前教育学院、艺术学院、阳光学院、文理学院、康复科学系、公共管理系、国际合作与继续教育学院、社科部、体育部等9个院系部,设有特殊教育研究所、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实验中心和特殊儿童早期干预康复中心等。有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手语翻译、儿童康复、社区康复、社会工作等20个专业49个专业方向,基本形成了“一个服务宗旨(为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服务),两大人才培养体系(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体系和服务于残疾人事业的应用性人才培养体系),三大专业集群(以“特殊教育”为核心的特殊教师教育专业集群,以“残疾人康复”为核心的服务残疾人事业专业集群和残疾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集群)”专业发展格局。培养了10000多名特殊教育教师,他们是我国特殊教育的中坚力量。学院现有教职工380余人,正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者占专任教师比例30%以上,拥有一批全国知名的特殊教育专家。

(二)为改善体育教学和学生健身训练条件,学院投入资金,改造了部分运动场地。学院现有体育馆一座,可进行篮球、排球、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400米标准田径场1座,内含标准足球场1个(天然草坪),网球场2片,室外篮球场6片,排球场3片,羽毛球场4片,游泳池1座、健身房一处、体育舞蹈室和健美操各一处,学生体能测试实验室一处.这些场地设施可以充分满足学生上课、训练和课余体育活动的需求。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我院已具备开设特殊教育体育专业的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

四、体育教育专业(特殊教育方向)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特殊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为特殊教育体育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我国大陆现有残疾人约8200万,约占人口总数的5%,2001年我国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结果显示,0—6岁残疾儿童共有139.5万,其中单一残疾儿童107.1万,综合残疾儿童32.4万。在五类残疾儿童中,听力残疾15.8万,视力残疾10.9万,智力残疾95.4万,肢体残疾43.4万,精神残疾10.42万。如果按照国际通行的“特殊需要的儿童”的定义将特殊教育广义化的话,中国约有学龄“特殊教育需要”儿童2000--4000万。

1.特教体育师资状况。周坤等在对‘安徽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研究>中指出;“在所调查的安徽省特殊教育学校中共有206个教学班级,平均每所学校有13.73个教学班级,共有20位专职体育教师,平均每所学校有1.33位专职体育教师。每位专职教师平均要完成10.32个班的教学任务,已远远超过《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规定的每6个教学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的规定,可见安徽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数量严重短缺。江苏省共有109所特殊教育学校,据初步调查专职特教体育教师短缺。以上资料,虽然还不能完全确定我国专职特教体育教师具体数量,但是可以预计无论是东部沿海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专职特教体育教师都十分短缺。

2.特殊人群健身指导员短缺。残疾人参加健身锻炼困难比正常人要大得多,且由于残疾的类别和程度不一,对体育锻炼又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科学地开展残疾人体育锻炼,既要保证有效的康复、提高健康水平,配备专门的残疾人健身体育指导员进行指导至关重要。

3.残疾人体育事业人才需求状况:残疾人体育事业人才的范围比较广泛,一般包括残联工作人员、体育健身活动指导员、教练员、竞赛组织、管理等高级人才等。目前全国各地行政部门对残疾人体育事业高级人才的总需求量相当大,现有人才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4.体育教育专业(特殊教育方向)虽然刚刚起步,但它高度反映了全社会对残疾人体育工作的重视与关心,同时也反映出特殊教育中体育指导作为一门专业开始蓬勃发展起来,这与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的广泛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提高残疾人的身体素质和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能力的要求是相呼的。残疾人参加健身锻炼困难比正常人要大得多,科学地开展残疾人体育锻炼防止受伤必须配备专门的残疾人健身体育指导员,这些都为培养特殊教育体育专业人才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空间。

五、思考

(一)我院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残联共建单位,担负着为全国培养特殊需要师资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依托学院优势,拓宽江苏办学渠道,为江苏及全国培养特殊教育体育师资。

(二)我院的体育教育专业(特殊教育方向)的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社会的需要,以培养不同类型的指导者为目标,满足社会对体育指导者的需要。

(三)围绕体育教育专业(特殊教育方向)的培养目标,可以开设坐式排球,中国手语、定向行走等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建立区县残疾人联合会、社区街道等学生实习基地;完善本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满足残疾人对体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金梅,孙延林,等.对高等体育院校设立特殊教育专业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6(3).

残疾人健康教育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特教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现状

1 引言

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之一,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在普校已蓬勃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特教学校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身体残疾的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更显重要。《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第29条规定“特殊教育学校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卫生习惯,提高学生保护和合理使用自身残存功能的能力。”但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领导认识的差异性,残疾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成为当前特殊教育的薄弱环节,是困绕着特校的教育难题。目前,我省特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究竟开展得怎样?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对河北省103所特教学校进行了调查,目的在于掌握特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为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2 调查对象

以河北省11个地市13所市级特校、90所区县级特校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03份,有效回收98份。回收率95.1%,符合调查研究的有效标准。

3 调查工具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调查法,包括问卷法和访谈法。自编调查问卷,依托课题组成员通过邮寄问卷、电话访问、走访、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完成。

4 调查结果与分析

4.1我省特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落后

调查中,90%的特教学校认为,当前的残疾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其中,盲生类心理问题出现率75%,聋生类心理问题出现率59.5%,智障类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率38.2%,成为当前困扰特教工作的最大难题,急需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提高残疾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残疾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所调查的98所特校中,严格来说,仅有4所特教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其中市级特校2所,县级特校2所,占调查学校总数的4.1%,而95.9%的学校根本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仅仅是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这些努力与学生的需求相比远远不够。开设年级阶段各不相同:一年级开设的为0;三年级开设的1所;六年级开设的1所;七年级开设的2所。

可见,我省特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发展比较落后且不平衡。

4.2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情况不容乐观

特教学校没有统一规范的适合残疾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在开设课程的4所特教学校,仅2所市级特校依托普校教材进行教学,建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能针对残疾学生的心理实际,课程形式丰富,效果良好。县级特校根本没有教材,缺乏整体性教学计划,教师自设任务自行控制,随意性强,针对性、实效性差,多流于形式。

4.3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缺乏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4所特校中,共有心理健康教师8名,专职教师仅2名,兼职教师6名;35岁以下,具有本科学历、特教专业技术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教师仅1名。80%的兼职教师只接受过短期培训,专业知识缺乏,且身兼数职,不能全身心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工作中感到力不从心。

5 讨论与建议

5.1我省特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原因分析

我省特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比较落后且不平衡。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方面,是学校主管领导思想观念陈旧,办学指导思想不科学,只重视简单的文化知识传授和基本的康复训练,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对培养残疾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是残疾学生残疾类型不同,残疾程度不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比普通学校难度大,既要遵循特殊教育规律,又要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规律,较难把握。另外,经费、设备、师资、人员等条件限制也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困难重重。

5.2引起重视,制定全局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必须引起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必须根据我省特殊教育的发展实际和残疾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合理的全局规划,提出统一明确的要求,既为特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又使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有纲可依,层层推进。同时,充分提供政策、人力和物力的支持,如在省际特校间搭建平台,提供省外名校、专家传经送宝机会等。选择典范特校进行试点培养,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模式,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带动和促进特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发展和提高。

5.3健全管理体制

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决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调查显示,学校主管领导认识高,投入就到位,工作开展就活跃,收效就明显。因此,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督导体系,建立以学校领导为首,以德育教师、班主任、团队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同时,加强对全体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培训,树立教师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4 加大投资力度

根据学校规模和发展需要,通过申请政府加大投资和自筹等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条件,提供必备设施,建立心理辅导室、心理训练室、咨询热线、心理信箱等,立足学生实际,不盲目跟从、不照搬经验,合理设置课程,科学制定教育计划,创新改进教学方法,脚踏实地开展研究,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聘任具有特教心理学专业技能的人才担任专职教师;对兼职教师提供进修机会加强专业培训,使其尽快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另外,加强校际间的交流沟通,充分利用资源共享,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和经验交流,建立一支专家指导下的师资队伍,使特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更科学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1998.

[2]赵洁阳.河北省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

残疾人健康教育知识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不明,人本理念欠缺

目前普通高校学生管理提倡“以人为本”,但是并没有真正把残疾学生这一群体纳入正常的教育秩序中,使残疾学生的管理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全纳教育”理念提倡关注所有学生的需求、学习和参与,关注集体,关注合作,而残疾学生作为普通高校里的一名成员,应该受到关注,他们的需求应该得到重视。显然,当前普通高校的管理模式在这方面的理念是十分欠缺的。

(二)管理缺乏系统性

由于理念上的模糊,导致了对于残疾学生的管理缺乏系统性,只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于残疾学生无法参与的“正常”学习活动,给予免除。如体育课,给予了“免考、免测”的政策,对于无法继续进行专业学习的,给予了“转专业”的政策,并没有从创造条件、为残疾学生提供系统服务的理念出发,系统性地考虑到残疾学生在学校的整个学业过程的需求,没有建设一套涵盖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方方面面的完善的管理与服务体系。

(三)服务体系不能满足残疾学生需要

1.生活保障有待改善

(1)无障碍设施建设滞后

笔者在一项针对于学生宿舍、教学楼等场所有没有无障碍设施的调查中,受访的65位残疾学生中,有60位学生回答“没有”。由此可以看出,普通高校目前的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还很不完善,给残疾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障碍,用其中一位受访学生的话说就是“这不仅是物理上的障碍,而且是心理上的障碍。”

(2)生活困难的残疾学生经济救助缺乏制度的保障

在调查中,学生和老师都持同样的观点———由于没有专门针对残疾学生的管理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只能给予适当照顾,这给生活困难残疾学生的经济救助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适当照顾”的度在哪里,没有依据。

2.教学没有体现差异性

在对残疾学生进行的教育及培养政策现状的调查中,所有的受访学生都表示学校没有专门针对残疾学生的培养目标;超过七成的学生表示学校没有对残疾学生的学业评估采取灵活的评估方式;在一项“学校有没有针对残疾学生的课堂辅助支持系统?”的调查中,所有的学生都表示没有。

3.康复保健十分松散

目前普通高校对于残疾学生的康复保健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的管理都十分松散。受访的10所普通高校都没有适用于残疾学生的专用体育器材,也没有专任的保健指导老师;在接受调查的残疾学生中61.5%的学生表示学校没有安排适合于其运动的项目,67.7%的学生对目前的“体育免考”制度表示不支持。在心理辅导方面,有50.7%的学生不清楚学校有心理辅导机构跟辅导老师,90.8%的学生表示没有接受过心理辅导。就业服务缺乏针对性面对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先天条件处于劣势的残疾学生比健全学生更需要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但在对毕业班13名残疾毕业生的调查中,100%的学生都表示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没有专门针对残疾学生进行指导;在一项针对“就业指导中心对残疾学生的就业有没有帮助?”的调查中,8.3%的学生表示“有很大帮助”,30.8%的学生表示“有一定的帮助”,46.2%的学生表示“帮助不大”,14.7%的学生表示“没有帮助”。

二、普通高校残疾学生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一)普通高校残疾学生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路

以全纳教育思想为导向,倡导“残健一体”的普通高校管理理念,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导,改革和完善当前的教育模式,着重解决残疾学生生活、学习、康复、就业中受限制的问题,着力创造“最少受限制”的环境和条件,为残疾学生提供方便其生活和行动的设施,并提供多样化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教育对象的不同需要,提高残疾学生生活的自由度、知识结构的合理性、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的主动性。以构建“残健一体”的教育模式为出发点,通过“1+4”的思路进行探索,即打造1个基础平台,包括机构设置和资金保障;构建4个子系统,包括生活、学习、康复、就业四个方面,确保每一位残疾学生的教育权益得到保障。

(二)普通高校残疾学生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

1.建设残疾学生管理与服务体系基础平台

(1)成立残疾学生管理服务机构当前,普通高校中没有一个专门负责残疾学生管理服务的机构,使得残疾学生的管理出现涣散的局面。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学校应成立一个全面负责学校的残疾人事务的管理服务机构,实现与残联工作对接,协调学校各部门贯彻落实残疾学生包括生活、学习、康复和就业等方面的事务,负责组织学校各个相关的老师和教辅人员进行残疾人教育及服务的培训工作等。

(2)设立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目前高校普遍都还没有形成一个残疾人高等教育投入的政策保障机制,难以满足残疾人高等教育不断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和加速发展的需求。为了解决残疾学生教育成本的资金来源,学校一方面要加大残疾学生管理服务的教育经费使用投入比例,加强监督,专款专用;另一方面通过与各种社会力量合作,如各种慈善机构、个人慈善家等,成立残疾学生专项教育发展基金,保证残疾学生教育所需的资金来源。

2.建立健全残疾学生生活保障体系

(1)构建生活物理空间无障碍环境无障碍环境对于残疾学生来说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保障,学校应把构建生活环境无障碍列入到残疾学生生活保障管理体系的范畴之中,切实将构建残疾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最少受限制”落到实处。坚持通用设计和个性化设计相结合的原则,在通用无障碍设施的基础上增加每位残疾学生个性化的需要,普通高校残疾学生人数不多,要做到这一点还是比较可行的。无障碍环境要覆盖学生宿舍、校园道路、教学楼、图书馆、学生饭堂和体育场所等。

(2)健全生活困难残疾学生经济救助保障机制由中国残联、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12个部门联合颁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残疾人家庭子女及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要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可普通高校在实际的工作中却没有相应的规定。因此,学校应将以上的规定写入到学生申请助学金的文件中,成立专门的残疾学生助学基金,在支助力度不能惠及每一位贫困学生的情况下,保证每一位贫困的残疾学生能够得到保障。

3.建立残疾学生差异化教学管理体系

(1)构建残疾学生差异化教学体系和模式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在课程设计方面:建议从残疾学生的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三方面入手进行课程的设计,尽量避免让听力障碍学生跟着健全学生一起学习英语口语和训练英语听力、让肢残的学生同健全学生一起进行军事训练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增加与残疾学生就业方向相关的强化课程、心理辅导、就业辅导等课程。在学时安排方面:建议根据每位学生的差异性,安排不同的学时学习,增强学习效果。在学制安排方面:采取弹性的学制制度,除了可延长学制外,还可以学习国外的经验,采取2+2的学制培养模式,2年的本科预备学习再加2年的本科专业学习。

(2)为残疾学生的学习提供辅助支持残疾学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一些辅助设备和资源,因此,学校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引进和开发各种辅助设备,使残疾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包括:引进各种学习辅助软件、硬件设备;完善特殊教育图书馆资源;建立研发残疾学生学习辅助设备激励机制等。

4.改革康复保健管理体系

(1)改革残疾学生体育课的免考制度建立残疾学生体育运动能力评估体系,并在评估体系下进行针对性的保健和康复训练指导。成立残疾学生运动能力评估小组,负责制定残疾学生运动能力评估体系,对残疾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估,并制定出每位残疾学生的体育课教学计划。课堂上按照教学计划进行个别辅导,进行有针对性的保健和康复训练,让残疾学生能够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来,学期末再对照运动能力评估体系对其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为期末考试成绩。

(2)建立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并建立档案。由心理导师制定评估量表,定期对每一位残疾学生做一个心理健康测试和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的辅导,并建立起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将有利于残疾学生对于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了解,通过对照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到自我调适心理状况的办法,对于以后走出校门,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5.完善就业服务管理体系

(1)建立残疾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专人负责制为了使残疾学生能够成功就业,残疾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应采取专人负责制,负责为残疾学生提供就业政策咨询、就业市场信息搜集与、就业岗位开发、就业信心辅导、就业技能培训等服务,对残疾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的就业指导,使残疾学生能够在指导中获得真正有帮助的信息。

残疾人健康教育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育锻炼;关心;个性特征

每个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残疾学生,但他们与健全人一样,都有渴求体育知识和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安排残疾学生的体育锻炼。在教学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这部分学生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残疾学生因其身心的某种缺陷或障碍,不能参加正常的体育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区别对待。例如,下肢残疾的学生,就难以参加正常人的跑、跳练习,应安排他们参加简单的排球发球练习,篮球定点投篮练习;上肢残疾的学生,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进行投掷,单、双杆练习,应安排他们进行跑跳练习。在练习或教学比赛中,规则有所修改或重新制定,更改后的规则尽可能使他们在身体的范围内通过努力达到要求。如果残疾学生获胜,更应鼓励他们,让学生都为他们呐喊助威,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但是,切忌在教学中过于偏袒他们,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残疾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具有明显的自身特点和规律,老师在教学中应灵活运用。通常是将身体素质较差的健全学生和他们分在一个组,进行分组教学。这样,就不会因小失大,让正常学生的体育课负荷达到规定的标准。残疾学生体育教学,是特殊的教育问题,老师要运用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特殊教育学、残疾人心理学等有关知识,充分了解学生,合理安排教材内容,让他们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身体锻炼。抓好体育教学,也为残疾人竞技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残疾人奥运会是整个世界对残疾人的关心,证明社会没有抛弃他们,而是鼓励他们参与社会竞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使战场上所出现的大批伤残兵得以忙康复,在欧洲就有人提出把传统治疗与动力性治疗(体育康复)结合起来,即通过体育活动来促进士兵的康复。我国远在两千多年前,《内经素问》中就有应用导引(体操、气功)推拿等手段进行功能康复,用以治疗瘫痪、麻木、肌肉挛缩等疾患。古代名医进行吐纳(气功)导引,五禽戏、八段锦、娱乐治疗来恢复患者的身心功能。现代医疗设施也结合人体运动规律,通过电刺激、按摩等手段,使人体在运动中得到康复。这不仅促进了现代残疾人体育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也促进了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发展。由于交通事故和其他意外损伤的增多,加之遗传疾病等原因,社会上的残疾人口也随之增多,每个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残疾学生,正确对待他们的体育锻炼,是每个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