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业文化的特点

商业文化的特点

商业文化的特点

商业文化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京商文化特色 国际商贸中心 世界城市

引言

国际商贸中心是世界城市的一项重要功能,北京在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过程中,应重视特色商业文化的建设,京商文化是北京的特色商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北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提出了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目标。在现有的文献中,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北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开展论述,但鲜见到对北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过程中文化建设的研究,北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有好的商业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供给、优良的产业基础,这为北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提供了可能,这些都是硬实力;商业文化建设则关乎国际商贸中心的软实力建设,影响国际商贸中心的内涵建设。本文以独特的视角,从文化建设的角度,比较借鉴纽约、伦敦、东京三大国际商贸中心的商业文化特点,以北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京商特色文化为对象开展研究,是一种创新性的视角。

特色商业文化是国际商贸中心发展的优质基因

(一)纽约、伦敦、东京三大国际商贸中心的商业文化特点

世界城市是在影响整个全球国际商贸的交易中形成的,历史上一定是国际商贸中心。国际商贸中心是世界城市的一项重要功能。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世界城市有:纽约、伦敦、东京,这三大城市均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中心。它们都有独具特色的商业文化。特色商业文化推动国际商贸中心的建设,国际商贸中心为特色商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土壤,纽约、伦敦、东京的经验无不证明了这点。包容性、创新性、个性化是国际商贸中心的共性,是其发展的优质基因。无论是纽约所体现的多元化文化的格局、伦敦多样化的商业文化,还是东京的融合文化,都体现了国际商贸中心的文化特点。

(二)国际商贸中心均具优质基因

从纽约、伦敦、东京的商业文化来看,都具有不同的特色。特色商业文化是国际商贸中心发展的优质基因。当今时代,文化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核心力量,是软实力的体现。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发展,文化也越来越具有巨大的经济容量和社会功能。商业文化则成为国际商贸中心的重要符号。商业文化以其巨大的文化附加值及其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使整个城市增值,同时,以其强大的创造性激发出城市的活力,提高着城市的创新能力,从而成为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实现商业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是增强世界商贸中心城市文化实力、提升文化品位的根本举措。商业文化魅力越强,文化特色越鲜明,就越能吸引国际投资者和旅游者、消费者。

同时,商业文化是一种力量,以商业文化为纽带能够实现众多资源的整合,实现商业文化的纽带功能。比如啤酒之都慕尼黑的啤酒产业兴起于18世纪末。啤酒成为慕尼黑的产业特质之后,著名的世界啤酒品牌、工厂和全欧洲的资源便向其聚集,慕尼黑开始形成其特质文化—啤酒文化,慕尼黑由此成为啤酒城,啤酒文化成为了慕尼黑商业文化的代表。可以看到,特质文化的产生可以有助于产业集群的形成,城市对其所处的区域的众多资源吸引力加大,区域内的相关产业开始聚集,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的聚集最终会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集群。当这种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城市的功能才可以发挥到最大,而具有文化内涵的城市也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如图1所示。

北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应延续京商文化特色

北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应该保持京商文化特色,积极探索一种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商业文化发展之道。京商文化是北京的特色商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北京的特色商业文化是京商文化。虽然“京商”的概念在近几年才被提出,但北京商业的发展及北京商业文化的形成则在悠久的历史中逐渐积淀,京商文化是在北京城市商业发展中形成的,而诚实守信、开拓敬业、团结协作、海纳百川都是商业文化的特色和商业发展的灵魂。

北京既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也是经济中心和消费中心,北京巨大的消费市场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商人。北京自古是典型的移民城市,也是巨大的消费城市。京商商人来自于全国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商业文化在北京融合交汇,并结合北京的特质而升华成复杂的商业文化。京商包括了数以百计的商业行业,有数以万计的历史上存在过的商业字号,涉及来自全国不同地域并带有不同文化特点的商人。各地不同的商业文化在京城汇聚,使京商文化具有典型的“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特点,这种特征也反映了京商文化开放、包容的特点。

作为一座现代化开放的城市,北京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北京的文化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商家、游客,他们对原汁原味的特色商业文化更感兴趣。国际化加速了商业的发展,而商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北京国际化的进程,两者相辅相成。大栅栏、前门、王府井随处能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在同仁堂、全聚德、月盛斋身上,可以感受到老字号与现代市场理念的融合。

在建设国际商贸中心背景下打造京商特色文化

(一)与国际接轨,彰显包容特征

京商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演绎和传承中,京商文化接纳了全国各地商业文化,而京商的经营文化特质与国都、皇城的贵族文化相适应,与淳朴、厚重的老北京文化相交融,同时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最终形成了具有独特内涵的以诚信为本的京商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全球一体化商业的时代,在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背景下,京商文化应彰显其包容性,与各区域、各国家的商业文化相交汇,在包容的基础上不断融合,因地制宜、推陈出新,在共性的基础上京商文化应保持其不同于其它地域商业的个性特征。

(二)与发展俱进,彰显绿色特征

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关于碳排放问题之争,是一次重大关于未来人类命运和世界发展的新价值观之争,一次新的全球国际文化战略竞争的预演。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低碳问题不仅是经济战略问题,而且也是文化战略问题。北京要成为国际商贸中心,在其发展建设中要注重发展低碳经济,体现绿色北京的特征。

(三)与和谐北京交相呼应,彰显和谐特征

京商文化的内涵应体现和谐特征,与建设和谐社会相统一。建设和谐文化,需要进一步形成全社会认同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促进京商文化的和谐发展,既要与企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也要不断坚持科学创新;既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和发扬,也离不开对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借鉴。建设和谐文化,要立足企业实际。京商文化在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世界先进文化,构建一个具有北京特色的商业文化体系,应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审视京商文化,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与时俱进的步伐推动新时代京商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四)与传统文化交融,彰显京味特征

诚信经营理念是京商文化发展的基础。商业文化最主要的核心是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这一商业文化的基本理念,不仅是做人之根本,也是商业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根本,是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健康的基石。倡导企业的社会责任,丰富京商文化内涵。北京的商贸企业在国家的重大突发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众志成城、无私无畏的精神,体现了一种担当。这是京商文化中“情义”二字的体现。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离不开弘扬高尚的商业文化,离不开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发展,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发展质量、商业布局、区域规划、规范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等方面不断改进。应坚持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以现代商业理念为魂的发展理念。

北京在建设国际商贸中心过程中京商特色文化的形成路径

(一)挖掘京商文化底蕴塑造京商特色文化

挖掘文化底蕴,京商特色文化是北京在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软实力。塑造京商特色文化的战略意义在于让城市文化明显化、城市商业特色化、城市经济名牌化,以此形成城市精神、文化、经济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形成城市独一无二的形象和品牌及核心竞争力,从而充分体现城市价值。

(二)传承历史文化塑造城市的竞争力

城市文化对于城市竞争实力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城市竞争实力也是历史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实践已经证明,对于城市历史文化来说,继承是最好的保护,发展是最好的弘扬。在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过程中,要能够充分抓住北京历史文化的精髓,从历史文化信息中找到城市文化的特征,并将其神韵融入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中。对于优秀文化传统,利用创新的手段和方式加以发掘和恢复,赋予它们全新的主题和生命内涵。

(三)创新京商文化产生商业推动力

只有注重商业文化创新,坚持现念、不断丰富文化内涵,提高产品质量,以文化创新企业,才能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传统京商充满魅力,不仅要把传统的优秀文化继承下来,还要进行文化的融合,开创出一个超越历史的京商,推动北京商业的发展。北京同仁堂就是注重传统文化和现代市场理念结合的典范,这一做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赋予京商文化新的内涵

把京商特色与北京国际化特征、北京现代化特征、北京和谐化特征、北京绿色化特征等相结合,发挥现代京商文化在国际商贸中心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京味儿”与“国际化”的结合,在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过程中,与国际接轨,彰显包容的特征;与现代化俱进,彰显时代特征;与和谐北京交相呼应,彰显人文特征;传承京商文化,体现京商文化特色,把京商文化发扬光大。京商是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北京在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进程中,这些优秀的品质更是不可缺少的。基于前面的探讨,本文借鉴传统的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赋予京商文化新的内涵“信、德、新、合”—“诚实守信、厚德载物、开拓创新、人天合一”。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用厚德载物的胸怀,不断开拓创新,以实现人天合一的和谐发展,如图2所示。

(五)致力京商文化的品牌提升

京商文化是北京商业发展的源泉,京商文化的品牌提升不仅有助于企业扩大品牌影响力,更可供现代京商借鉴,汲取其养分,发扬壮大,促进北京流通现代化的建设。打造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符合现代国际商业准则,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北京特色的健康、成熟的商业文化。要重视品牌文化的建设,作为具有巨大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品牌的丰富度和影响力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品牌的打造和发展是成为国际商贸中心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北京品牌发展初具规模,国际品牌专卖店开店年均增速在44%以上,截至目前,世界顶级品牌100强中,已有90家进入北京;同时,北京已经拥有41%的世界顶级零售品牌,位居全球第六和内地城市之首。此外,北京本土品牌发展国内领先。世界品牌实验室的2013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北京有98个品牌入选,占全国的19.6%,品牌数居全国第一(见图3)。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的2012年中国品牌1000强中,北京以269个品牌位居第一(见图4)。在全国430家老字号中,北京也以67家位居全国之首。把品牌树立成某种文化的象征,品牌的传播力、影响力不可小觑,对品牌的信赖和忠诚可使消费者不断产生购买行为,从而带来销售力的提升,使企业获取长期的超额利润。打造京商文化品牌价值,要“标新立异”,城市的价值和特色在于其与众不同的文化,要体现东方文化与京商文化的特色。目前京商文化影响力还主要在传统领域,缺少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内容,今后在这一方面应加强建设与影响,提升世界影响力。

京商文化应当成为北京这座城市的名片,打造京商文化品牌价值,由此产生的未来商业附加值是不可估量的。在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过程中,是京商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是打造“京商文化”品牌的契机,“信、德、新、合”—“诚实守信、厚德载物、开拓创新、人天合一”京商文化所蕴含的新内涵在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过程中会彰显其更深刻的意义。

打造京商特色文化,将提升北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软实力,让“京商文化”成为北京商业的名片,成为城市的名片,这将有助于北京成为有“京味”特色的国际商贸中心。

参考文献:

1.姜增伟.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弘扬和谐商业文化理念[N].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副部长在首届中国商业文化高峰论坛上的讲话,2008.11

2.王成荣.基于世界城市目标的北京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建设研究[J].商业时代,2010(13)

3.王成荣.品牌价值论—科学评价与有效管理品牌的方法[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王茹芹.京商论[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5.王成荣等.北京商贸中心建设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6.周晓虹.城市文化与城市性格的历炼与再造—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关怀[J].浙江学刊,2004(4)

7.魏中龙,张慧.企业文化建设、教化与功能实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8.洪增林.城市建设发展与文化传承[N].西安日报,2010-3-1

9.张慧.国际商贸中心的商业文化比较分析[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2(1)

10.汉纳尔兹.城市.载亚当·库珀,杰西亚·库珀主编.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11.G.Simmel,The Met ropolis and Mental Life,in Simmel,G.,The Sociology of Georg Simmel,New York:The Free Press,1950

12.W.Sombart,Luxury and Capitalism,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67

商业文化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景观;商业街;商业景观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良好城市的商业景观不但体现了城市文化内涵,同时对游客更具吸引力。因此我们要努力打造良好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设计具备科学、舒适、健康、便捷的景观环境。随着现代人审美观点的不断提升。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创新,研究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设计理念。同时也要尊重建筑特点,历史特点等因素,全方位,多视角考虑问题。现如今,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商业街往往是市民及游客集中的场所,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对生活的质量也是提高了要求。良好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环境,既可以放松心情,又可以陶冶情操。我们应努力创造优美完善的景观环境,为市民群众服务。景观设计更应重视精神力量的传播,彰显独特的文化底蕴,应该具有其独特的美学特色和艺术规律,是高层次、高境界环境设计。商业空间环境的每一组成,一方面,具有实用价值;另一方面,又具有审美功能,它在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过程中,积淀着人的审美感受,历练着人的精神体验。

2商业景观表现形式

商业街景观的发展和现代人审美观的不断改变,传统理念和设计手法不仅要延续还要发展才能更进一步的诠释设计本身。因此,提出合理的商业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手法是有必要的,同时,它将会极大的有助于商业景观设计的发展。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现代艺术、等都从不同方面影响着商业景观设计,这就需要因地适宜的设计景观才能使景观本身实现它的作用。展现它的美。

2.1根据历史特点的表现手法

每座城市都有段属于自己的历史文脉,沈阳中街一带的设计中保留了一部分中国古典元素,在有限空间内创造出较多的景色,对于一些手法,得到了灵活的应用,留下了不少巧妙精致的佳作。历史文化的保护同时也是商业街景观设计中的一大课题。历史文脉反映的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成长历程,是后人应该不断回顾、不断重温的,每段历史都有自己灵魂,同样周围的商业景观设计也要体现出她的灵魂。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文化底蕴浓厚的沈阳。中国第四大城市,东北亚地区的国际中心,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城市规划的形状和历史背景都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依据。依仗皇城特有的艺术特点和平面布局,充分发挥在人们心中的影响力,在保护的前提下给予符合环境特点的设计手法,淋漓尽致的诠释商业景观要传达给人们的思想信息。商业景观设计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的建筑的文化底蕴相伏相依的。商业景观依仗着历史文化来凸显她的形态美,韵味美。同时,周围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通过景观设计更进一步的来让游客,市民理解其中的含义。

2.2根据周围建筑特点

在根据历史特点进行设计的同时,应把阳光、绿树、彩色路面铺装、临街立面和街灯融为一体,把周为建筑的特点以及元素搭配花池、喷泉和雕塑小品,街头穿插表演、展览、商贸和游戏活动,使之成为游客和市民休息、闲逛、玩耍等有活力的商业空间。例如沈阳市中街商业街景观,结合了俄罗斯风格,殖民地时期的建筑特点,丰富了建筑的临街立面。形成了集浓郁的商业氛围、娱乐活动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于一体的综合性步行街。中街尽头的两个龙柱更是体现古城文化民族特点的最好见证。可以通过布置休息椅以及公共设施标识牌等公共设施,实现休闲,娱乐一体的室外商业景观环境,设置绿化小品、雕塑、背景音乐,使它更具有人性化,更能体现文明古城的特色。

3结语

商业景观设计是根据时展的特点以及地域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特点为根本,提出在景观设计中应坚持设计与文化相结合,其中包括两个方面:设计与历史文脉相结合;设计与周围建筑相结合。不同的的环境形式,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承载着不通的主体。商业景观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文文化建设的传承,力求突出商业景观生态性、人文特色可持续和谐发展。在设计中职能分区要更加科学合理,既要明确各个功能分区的职责,而且在各分区之间又有各种商业景观的分布作为衔接。商业景观设计,要吸取生态设计、人文设计的理念,在环境建设中充分考虑文化景观设计,使新的街区有更为宽敞的室外自然空间、深远的教育寓意,给市民以舒适、健康、自然、艺术的享受。商业景观环境设计在体现其美感的同时,应重视其艺术语言所表达的含义,结合商业空间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充分发挥环境景观的抽象性、象征性、艺术性等特点,表现出崇高的美,充分体现艺术时代的精神,使景观文化精神在室外环境景观中得以流露,得以升华。商业景观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可以影响到生活质量的好坏。它还可以营造一个高品质的生活居住生存环境,帮助人们塑造一种新的生活意识,更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它的最终目的是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创造和谐。人的需求应该放在商业景观设计的第一位。利用自然条件展现特色,更好地为城市商业景观进行改造。良好的商业街景观能培养市民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群众在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的激昂和生活的丰富多姿,给人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同时还可以在这个室外空间学习,工作之余在这里放松。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艺术史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建筑艺术史》编写组

[2]刘管平.园林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3]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 增订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7月;

[4]约翰·西蒙兹.景观设计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5]沈志明.论景观设计空间形态.南平师专学报 , 2005年7月;

[6](美)伊恩·论诺克斯·麦克哈格 .设计结合自然,2006年10月;

商业文化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县级城市 商业网点 上栗县 布局调查 优化策略

研究目的

当代商业经济已经成为城市经济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商业经济的繁荣发展是市场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体现,也是制度安排、科学规划的结果。而实现对商业发展的科学合理规划,重要前提就是对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江西省上栗县为湘赣边界县级城市,隶属于江西省萍乡市。县域分别与湖南长沙浏阳、株洲醴陵和江西省的萍乡市区、宜春地区接壤,并有高铁、高速、国道与长沙、株洲、萍乡、南昌等区域中心城市相连,为长株潭经济圈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圈的后花园和经济腹地。近年来,江西省上栗县商业经济快速发展。2012江西省上栗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该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82亿元,增长14.4%,已初步形成中强步行街、栗都国际广场、花炮世贸中心等商业品牌。但是江西省上栗县商业经济发展远滞后于工业经济发展,与周边商圈差距较大。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于2013年6月至7月对江西省上栗县城主要商业街的商业网点布局现状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调研资料的分析,梳理出江西上栗商业发展的症结,从而为合理规划江西上栗县城商业布局提供依据。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1.商业网点分类标准。不同商业网点的性质不同,为便于比较,本次调查研究中,采用的商业网点分类标准如下:商业零售业态:专卖店、便利店、超市、百货、商场等;住宿餐饮业态:小吃、快餐、饭店、酒楼、酒店等餐饮网点;宾馆、旅社、招待所等住宿网点等;现代服务业态:美容美发、汽车维修、金融通讯、医药、摄影、咖啡、茶室、快递、广告、律师、审计、健身、书籍音像、专业养生馆等;休闲娱乐业态:足浴按摩、桑拿洗澡、台球、酒吧、KTV、电子游戏、网吧等;商品交易市场:农贸市场、菜市场及生产资料市场等。

2.调查范围与对象。目前,江西省上栗县城区规划控制区面积4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1平方公里,城区人口8万。本次调查范围为江西上栗主城区人口密度最大、商业网点最为集中的地方,具体范围为东至李畋南大道,西至朝阳西路,北至李畋北大道,南至兴盛大道的所有商业网点。该区域南北长度约2.6公里,东西长度约3公里,区域面积约7.8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的70.91%。其余建成区主要为工业区、新建楼盘和城乡结合部,商业设施及网点有待开发。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通过肉眼观察和机器设备(摄像机与数码相机)记录各商业街道的网点情况。按照街道名称、商业业态类型进行分类和整理。

2.文献法。通过中国知网、重庆维普等数据库查阅了有关商业网点布局、商业规划的电子文献,并参阅《萍乡市统计年鉴》、《上栗县统计年鉴》等纸质文献,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商业网点布局现状

1.商业网点的业态结构。通过对各条街道的调查,共取得商业网点资料1600余份。按照商业零售网点、住宿餐饮网点、现代服务业网点、休闲娱乐网点、专业市场的分类标准,得出江西省上栗县各商业网点情况如表1、表2所示。

2.商业网点的空间布局。调查显示,江西省上栗县商业布局呈现出“一核两带”的空间布局模式。“一核”是指平安路与浏万路交汇为中心的核心商业地带(简称平浏核心)。平安路是纵轴,浏万路是横轴,二者交汇地为原点,向周围扩散和辐射。“两带”是指核心商业圈的沿河商业带和环城商业带。沿河商业带主要有滨河北路、滨河南路、萍栗南路、胜利南路(滨河南路与兴盛大道之间部分)等主要商业街道网点组成;环城商业带主要由兴盛大道、李畋大道等主要商业街道组成。

(二)商业网点布局存在的问题

调查分析显示,江西上栗商业布局发展总体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

1.各种商业形态空间布局交织在一起,缺乏特色鲜明的商业街,如浏万路、平安路、李畋大道等核心商业街均是各种商业网点的汇集地。电脑市场、电动车市场、建材装饰等商业网点在李畋大道、兴盛大道、萍栗路、平安路、浏万路等均广泛存在,这无疑降低了商业网点布局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

2.商业网点层次结构较低,现代服务业不发达。突出表现在商业零售比重过大,占全部网点的59.25%,且商业零售网点的经营层次较低,多为小卖部、便利店、小超市、商行、杂货店等传统零售业。另外,商业零售网点的建材和装饰网点、现代服务业中的汽车服务网点成为上栗商业网点最突出的三个业态(这与蓬勃发展的房地产和汽车时代相适应),三者合计网点为655个,占全部城区网点的40.13%。现代服务业中的咨询、律师、会计、设计等业态比例太少。休闲娱乐网点和各类宾馆网点较少,且缺乏品牌连锁网点,反映出上栗城区流动人口不足、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有待提高。

(三)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因素

1.周围商业高地的“虹吸效应”。江西上栗周边区域经济较发达,一定程度上会产生“虹吸效应”,即周边萍乡、长沙、南昌等地以其强大的吸引力,吸引江西上栗商业发展的人才、市场、资金等要素,从而对江西上栗商业发展产生挤压。江西上栗南部福田、彭高、赤山三镇作为上栗组团对接萍乡市区,并通过沪昆高速和高铁,进一步受到株洲、长沙、南昌的“虹吸”;萍洪高速和昌栗高速建成通车后,江西上栗将极大地拉近与浏阳、长沙及南昌的空间距离,也会为江西南昌、长沙增加对上栗的“虹吸效应”创造条件。

2.城镇化水平较低、商业人口后劲不足。江西省上栗县的劣势之一在于城市化率不高,商业人口有限。2011年,江西上栗城市化率为42.8%,低于萍乡市、江西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上栗中心城区人口仅为8万,商业人口有限。此外,江西上栗从业人口净流出的状况一直存在。统计年鉴显示,2011年上栗外来从业人员5660人,而外出从业人员达54508人,其中跨省就业为29923人。

江西省上栗县商业网点布局的优化策略

(一)做好商业网点规划

江西上栗现有商业网点布局的无序,凸显了商业网点规划的缺失。因此,在尊重商业发展规律和现实的基础上,要尽快出台《上栗县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该规划应从战略角度对江西省上栗县商业网点空间布局和业态结构进行制度安排。

1.商业网点的空间布局。 一是继续推进县城中心区“一核两带”建设。平浏核心是上栗县城商业和人口最集中的地方,各种商业形态交汇于此。规划突出商业的历史文化特点和上栗县现代商业、产业风貌特色,通过商业街、商业中心等的建设,形成商业的多元化发展,传统商业和现代商业相融合的商业发展轴线,充分发挥平浏核心对县城商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二是高位推进县城南部新城区建设。南部新城区紧靠兴盛大道,是上栗城市新形象的集中展示区。通过规划,把新城区打造成上栗县行政文化商贸中心、旅游服务中心,以花炮文化为主、具有山水特色的生态人文、活力宜居的南部新城。

2.商业网点的业态结构规划。一是完善商业零售和餐饮住宿。一般而言,商业零售和餐饮住宿网点是与老百姓生活质量、就业水平密切相关,在城市商业网点布局中比重最大。目前,江西省上栗县商业零售和住宿餐饮网点占全部网点的四分之三,但整体功能还不完善,特别是对外来客源的吸引力不大。为此,江西省上栗县要大力完善商业零售和住宿餐饮网点。一方面发展绿色、生态、低碳商业零售和住宿餐饮网点;另一方面要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品牌影响力较高的商业网点。

二是提升现代服务和休闲娱乐业。休闲娱乐和现代服务业附加值较高,是服务业发展的趋势和标志。江西省上栗县的现代服务业、休闲娱乐业空间上高度分散,形式内容上缺乏特色创新,亟需整体提升。重点打造现有的滨河北路休闲娱乐业,开发南部新城区休闲娱乐业;重点建设平安南路、流万中路和李畋大道的现代服务业。注意休闲娱乐、现代服务业网点布局中的层次性和品牌化。

(二)挖掘商业经济发展潜力

商业网点布局是商业经济发展的外在表现,商业经济发展是优化商业网点布局的根本动力。江西省上栗县具备良好的区位条件,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因此挖掘上栗县的山水文化资源潜力,开发旅游商品,是促进商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1.开发文化商品特色街。江西上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傩文化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中国烟花鞭炮之乡”。境内杨岐山是佛教杨岐宗的发祥地,在国内外宗教界影响巨大。因此,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江西省上栗县要做好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重点打造古傩文化、宗教文化、花炮文化和民间艺术文化。就商业网点布局而言,把上栗县城花炮世贸中心发展成上栗花炮文化展示区;县城南部新城区建设古傩文化和民间艺术文化主题公园。把胜利北路集中开发和建设成文化资源商品展销和教育科研特色街。

2.开发旅游商品。开发旅游商品,有利于增加收入、集聚人气,从而为城市商业网点布局优化提供外部环境。一是塑造文化体验旅游品牌:重点培育杨岐宗佛教文化园、孽龙洞国家地质公园、世界花炮博览园、大屏山生态文化园、郊野休闲山吧等重点旅游项目,塑造“宗教养生、花炮祈福”主题形象,培育为具有高端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在此基础上,积极开拓国际花炮商务、国际宗教旅游市场,实现“入境市场高调拉动”的战略目的。二是加强协调花炮旅游竞合关系:在“中国花炮之都”同一品牌基础上,协调浏阳、醴陵、上栗三地花炮旅游关系,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实现区域协作,共同做大做强“花炮”旅游产业。

参考文献:

1.余飞.县级城市商业网点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江西省安福县为例[J].老区建设,2012(8)

商业文化的特点范文第4篇

一、2018年1-2月份工作开展情况

(一)市对区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8年1月,全区完成进出口额0.6亿美元,同比增速3%。目前2018年社消零任务尚未下达,一季度统计数字3月份开始申报。针对我区实际,我局主动对接市商务局和市统计局,协调2018年社消零基数调整和目标任务。同时邀请我区重点商贸企业座谈,深入探讨传统商贸企业的升级转型,为企业做好服务。

(二)特色街区提升改造工作

完成淮河路步行街三荣大厦等重要节点改造,积极引入品牌体验店、阅读与休闲吧等业态。基本完成城隍庙街区小商品世界、下沉广场、古玩城等二期改造,全力做好小商品世界经营户回迁工作。加快七桂塘街区招商,诺亚方舟集团旗下国内知名酒吧欧贝诗、芜湖星隆小吃等品牌正在进行升级改造。完成老报馆一期内部改造,二期西广场、环城南路阅览空间、停车场等改造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

(三)其他重点工作

1、长江中路六大节点商业改造:按市政府要求,2018年5月份庐州记忆(小东门)和庐州阅览(长江饭店对面)将对外开放。目前,以上两个节点的改造和施工方案已上报,待市政府同意后进入招标施工阶段。

2、庐州历史文化4A景区创建:完成旅游区景观价值宣传片已完成主体拍摄,正在征求各方意见,确定景区旅游服务中心位置。三十岗生态农业景区整改按期推进,旅游公厕、停车场、游客中心等重要区域均启动建设。

3、振兴“老字号”企业:开展对刘鸿盛等庐阳“老字号”企业调研,草拟《关于振兴庐阳“老字号”的实施意见》,了解并掌握庐阳区老字号发展状况。协同区国投集团,加快推进安徽省老字号协会等孵化基地及传承载体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社消零指标压力大

受2017年底国家统计局对石油、医药等行业申报范围调整的影响,我区8家重点企业零售额共修正减少基数81.27亿元,占2017年限上零售额的18.4%,增速降低2%。同时,苏宁帮客为新注册企业,即使纳入社消零统计,对今年的增速无法拉动,更加大了指标压力。

(二)特色电商竞争力有待增强

由于我区域电商平台建设起步较晚,缺乏龙头企业,电商业务范围和渠道较单一,整体业绩仍然不大。另外周边城区电商竞争日益加剧,电商外迁频繁。例如蜀山区合肥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开始集聚大批电商企业,我区一些电商企业亦有外迁趋势。

(三)街区改造招商运营问题亟需解决

城隍庙、七桂塘改造后老业态更新慢,新业态短期内进驻有困难;而且由于产权复杂,招商引资企业整合成本高,市场培育发展需较长的过程。中市逍遥街等老街区由于历史法律纠纷,司法处理程序复杂,虽地处繁华步行街周边,目前招商运营进展较慢。

三、2018年重点工作安排

2018年,我局商贸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党的精神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围绕“稳中求进,齐头并进,保持优势,创新特色”的思路和“引领合肥、辐射安徽、影响全国”的目标,力争在中央商务区打造、商贸业转型升级、特色电商推进、庐州历史文化旅游区创建等方面再创佳绩。

(一)多措并举,保持指标向好

加大对社消零运行调度,压实主体责任,服务重点企业,挖掘新增企业,稳定存量扩增量。紧盯限上企业,尤其是亿元以上重点企业经营情况,强化对电器、服饰、百货等传统商业和汽车、通讯、医药等20强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开展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发挥商业集聚优势,形成商圈效应。加快阿里巴巴跨境电商服务中心、EMS安徽中心等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入驻,加强与省进出口商会联系,整合中小型外贸进出口企业,扩大外贸进出口业务。加强与菜大师、苏宁易购等企业合作,完善电商企业物流、配送、支付、信用等配套服务体系。

(二)抢抓机遇,构建多级商圈

1、新老商圈提升同步进行。重点推进淮河路步行街及逍遥十八巷、银泰二期等项目,完成城隍庙小商品市场回迁和庐阳宫招商,因地制宜引导“老字号”回归,将城隍庙打造成最具合肥传统特色的商旅文街区。协助七桂塘区域酒吧、星隆小吃等休闲娱乐顺利开业,引导女性用品回归女人街。推进老报馆街区二期提升改造,将金寨路、桐城路区域塑造成最具文艺范的消费新地标。大力发展濉溪路商圈、四里河商圈的商业综合体经济,盘活豆瓣汇街区,精心打造万科森活汇和光生活,加快培育临泉路商圈、五里商圈商业,为宜家家居、苏宁广场项目落地做好配套服务。

2、特色街区建设分层推进。全面启动特色街区建设,根据各领域的商业、产业、地域和文化特色,积极做好“特”字文章,引入更多特色业态和体验型项目,保证每个街道、乡镇都有建设任务,力求形成新街区成长、老街区繁荣的局面。通过商旅文互动、差异化打造、重点性招商,打响具有全国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商业特色街区。对照省、市特色商业街认定办法,认真补缺补差,推荐城隍庙、崔岗艺术村、万科城市之光等符合条件的街区申报省、市级特色商业街,力争全面完成2018年特色街区建设和示范创建任务。

3、长江中路商业复兴改造。结合地铁2号线开通运营以及长江中路精品道路提升,做强地铁经济,强化长江中路商业功能,促进鼓楼、百大、商之都等传统商业繁荣和消费升级。对长江中路沿线的金巷、井梧巷、图书城西侧、省总工会区域、四牌楼十字路口区域、省委东侧区域六个节点周边的楼宇门店、门面进行升级改造,突出历史文化和商业业态,打造商业文化街区,再展“安徽第一路”风采。

(三)依托载体,发展智慧商业

一是完善“庐阳欢乐购”商圈小程序服务平台,统筹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实现九大商圈互联互通。二是以节日为节点,在线下组织好各类主题鲜明、特色显著的庐阳欢乐购主题商业营销活动。三是大力推进新零售,拉动电器、服饰、百货等传统商业转型升级,以便民为导向,引导连锁商贸企业为发展社区商业,探索无人超市。四是做好智慧商圈基础建设前期规划,探索打造“一网络两平台”智慧商圈生态链,实现商圈数据获取、消费服务和交通引导的智慧化。

商业文化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 翻译 文化适应性

商务英语翻译问题概述

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家间、地区间经济交往的实质是国家文化、地区文化的互动、交流与接触。在不同文化的交互过程中,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弱化和消除文化障碍,实现文化沟通和交流。英语作为国家间、地区间经济交往和商务往来的有效工具,具有存在形式的多样性与表达方式的多样性等特点,这些特征不仅反映着国家、地区间文化的差异性,也影响着商务英语翻译的准确性。因此,商务英语翻译必须注重国外企业与本国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

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文化环境是一个不同区域、行业、特征和性质的文化交织影响、能动渗透的有机能动场,尤其是其中的文化传统有着较强的波及力和辐射力,会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造成影响效应,商务英语翻译也不例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历史产物,是社会文化在企业组织管理实践中的折射,也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文化价值、经营理念、管理过程和未来经营业绩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审视。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中,又流溢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上,既是企业组织的基因和灵魂,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在动力和重要保障;既是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批判性和继承性、稳定性和动态性的有机结合。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的文化适应,应关注和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重视商务英语翻译的外部环境

密切关注国外企业文化的最新成果,充分考虑商务英语翻译的外部环境。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化、国内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渗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学习市场经济国家先进的企业文化逐渐成为培育和创新我国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但实事求是地分析,对如何借鉴、学习、吸收和内化国外先进企业文化成果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的适应性、可移植性等关键问题,并没有从理论上、学术上加以明确描述和科学阐明。目前,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对待国外先进企业文化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局限和满足于介绍和翻译,而忽视根据本土社会特殊的文化背景、文化特征进行商务英语翻译,以及对国外先进企业文化的吸收、修正和创造性地应用。

忽视文化盘点,即忽视国外先进企业文化的制约性,不注重原产地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差异性与共同性分析,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未从方法论角度把握其来龙去脉,缺乏对国外先进企业文化成果深层次的文化学透视。

缺乏对我国本土文化独特性的准确认识,未经系统科学地分析就直接从国外先进的企业文化中演绎出各种关于商务英语翻译的手段、设想、方式与模式,企图在较短的时期内来完成商务英语翻译工作。实践证明,单纯考虑国外企业文化,不会产生与国内企业商务交往活动的英语翻译理论及实践操作方式,也不会促进国内企业商务活动的持续、深入和有效地开展,反而给企业商务交往与活动的有效开展带来很大障碍,造成企业生存力、发展力和竞争力的巨大破坏。

把握国内外企业文化之间的内在耦合性与本质差异性

事实上,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往往被忽视的环节就是文化的适应性。当然,文化适应性的观点决不是否认不同商务英语翻译的相互借鉴和学习,但国外先进企业文化不能原封不动地渗透到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商务英语翻译必须注意文化适应性问题。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东西方管理文化存在诸多方面的差异,彼此各有优势,很难找到一条客观、有效的商务英语翻译标准。对于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究其本质是由国内外企业文化之间的内在耦合性与本质差异性所致。因此,在我国企业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文化适应性问题,注重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反映国外企业文化特性,才能更好的造就企业商务英语翻译在企业商务创新实践中实现实质性转变和历史性飞跃。本文认为,商务英语翻译的首要前提应该是注重国内外企业文化之间的内在耦合性与本质差异性,有效体现国内外企业商务活动交往之间的文化适应性。

全面构建商务英语翻译的内部环境

文化适应性作为商务英语翻译能否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关键要素,说明商务英语翻译要与我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相一致。商务英语翻译是体现企业亚文化的一种手段,是社会宏观的大文化在企业中的投射,因而商务英语翻译必须体现出社会的宏观大文化。所以,中国企业商务英语翻译的文化基础就应该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人类的一种本原文化,是在与各种文化、思想、观念不断碰撞、借鉴和融合的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与表征。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思想,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道可道,非常道”的真理追求意识,“无为而治”的管理意识和“有生于无”的创造观以及孙子的“五事七计”以道为首的思想等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培育和建构商务英语翻译理论的重要基石。

长期以来,我国商务英语翻译理论缺乏中国特色,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借鉴和应用到商务英语翻译理论中。实践表明,只有建立扎根于现实土壤、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商务英语翻译,才能使企业发展具备永续的原动力和发展的持久力。例如,海尔的“In Good Faith Forever”,集中反映了德、信、人尊、人与人之间亲和的传统精神在企业文化中的延续,也正是由于海尔把传统文化作为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和重要组成部分来认识,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序到体系,从体系到高度,从高度到延伸,将诸多竞争对手远远抛于身后。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翻译应置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中去深入探讨。研究商务英语翻译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文化的关系,商务英语翻译与企业管理、企业环境、企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关系等,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务英语翻译理论体系和模式,加强商务英语翻译理论应用、测量、评估、诊断和追踪的实证性研究,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商务英语翻译管理模式,推动经济组织交往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赵雪涛,王明辉.浅谈商务英语翻译与文化关联[J].商场现代化,2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