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全麻病人术后护理措施

全麻病人术后护理措施

全麻病人术后护理措施

全麻病人术后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循证护理干预;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

引言

近年来,一些疾病的发生对人们的健康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了促进患者的健康,对疾病进行手术治疗非常必要,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术中的疼痛,然而全身麻醉术患者苏醒期容易出现躁动,进而不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为了促进患者健康,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相当重要。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笔者在自己所在医院选取164例全麻手术病患,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2例。对对照组病患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对观察组病患实施循证护理方案,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其中观察组有40例男性,42例女性,年龄范围在14~78岁,平均年龄为56.27岁;对照组37例男性,45女性,年龄范围在12~28岁,平均年龄在57.17岁。比较两组病患的一般临床资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统计学上无意义。

2、方法

2.1观察组

对观察组病患实施循证护理方案,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2.1.1明确全麻恢复期发生躁动的原因

①术前的心理应激,术前病患容易出现过度焦虑、恐惧、担忧等心理,从而引起非特异性防御反应,主要症状是全麻恢复期躁动。②传统的忽略了舒适度及生理功能变化问题;不仅会损伤病患的神经、皮肤、肌肉及血管,还会影响病患的循环功能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最终会造成病患机体组织器官血流和血液分布变化、颅内压上升、气体交换障碍等症状。③恢复期躁动的重要原因是切口疼痛,同时,躁动也会使切口更加疼痛。④诱发躁动的主要原因是尿道刺激。因为病患尿道有很多感觉神经末梢,由于尿管的刺激,病患会尿急、尿频,从而躁动。⑤口渴及低血糖也会引起恢复期躁动。禁饮禁食通常会引起病患存在低血糖及脱水。⑥病患体内残留的物也会引起恢复期躁动[1]。

2.1.2应用最佳证据,指导护理实践

循证护理指的是可信的、有价值的科学研究结果作为证据。找寻实证,运用实证给予病患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它有以下3个要素:①能利用的最佳的护理依据;②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及个人能力;③病患的愿望、价值观及自身情况。护理人员要结合临床专业知识、最合适实证和多年临床经验,以病患的实际情况及自身意愿为出发点,制订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在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循证护理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在术前做好访视,积极与病患进行解释沟通。掌握病患的心理状态,并详细向病患讲解手术的性质、疼痛情况、效果、愈后情况等,积极鼓励病患,消除其紧张、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使其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主动配合治疗。②我科采取标准手术的,进行舒适的护理;用有较好生物学特征、抗压性及柔韧性的ㄠ垫代替传统的沙袋及海绵垫,最大程度的降低改变对病患的不良影响。③在术后立即使用镇痛泵,依据病患的疼痛等级予静脉注入适量的芬太尼、曲马多及凯纷等;另外要注意观察病患的用药反应及生命体征变化。⑤避免较长时间禁饮禁食。在临床上,禁食禁饮较长时间通常会引起病患低血糖或脱水。为了避免出现低血糖、脱水等并发症,我科将术前禁饮禁食的时间缩短,采取禁饮2个小时、禁食6个小时,在确保胃肠道空虚的同时也不会造成低血糖。⑥因残留肌松药引起躁动的病患常常表现为腹式呼吸,呼吸无力、急促、浅,表情十分痛苦、紧张。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立即向麻醉医生汇报,并协助其打开病患气道,使用肌松拮抗剂、采取面罩加压供氧,积极鼓励病患进行有序呼吸[2]。

2.2对照组

对对照组病患采取常规护理措施。

3、观察指标

躁动情况:在拔去气管导管30min以内,依据病患的躁动情况进行分级。0级:合作,安静,即为无躁动;1级:基本没有躁动,外界刺激时肢体会躁动,给予安慰即可改善;2级:没有外界刺激也会躁动,反抗并试图拔掉导尿管等,需护理人员制动;3级:剧烈挣扎,需要多人进行看护。

4、统计学处理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SPSS17.0软件进行,用字2检验处理计数资料,P

二、结果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病患全麻恢复期患者躁动等级见表1,观察组病患全麻恢复期躁动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病患低(P

三、讨论

全身麻醉术是当前疾病治疗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手术方法,全身麻醉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术中的疼痛。然而对于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来说,数小时内患者各系统、器官功能还处于不稳定状态,吸入性,肌松药和神经阻滞药的作用尚未完全消失,保护性反射尚未完全恢复,容易发生躁动等并发症,进而不利于患者的健康。为此,针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进而促进患者的健康[3]。

EA不仅会危害病患患者自身,还会在很大程度上感染医护人员的正常工作,如果有必要,可以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来避免EA的出现。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循证护理方案,能够大大降低病患有EA的发生几率。主要是由于通过采取循证查询,护理人员充分的认识了EA的原因、护理方案及预防措施,采取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根据病患的实际情况和自身意愿结合专业知识及临床经验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能有效的降低全麻恢复期病患出现躁动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俞丹卿,顾莹莹,陈水琴.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3):241-242.

全麻病人术后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麻醉师;配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760-01

随着现代护理的不断s发展,对手术室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士不只是台上手术的配合和台下的巡回,对于麻醉工作的配合也是衡量手术室护士业务素质的一方面,并且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手术顺利实施与进展的必要前提。手术室是特殊的工作环境,有特定的工作性质,同时要求手术室护士要有娴熟的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要有健康的身体,因为手术室的工作随时面临着超负荷的工作量,因此一定要保持较好的身体机能。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不仅要掌握各科室护理技术,也要懂得麻醉的基本知识,了解麻醉方法、麻醉意外以及抢救措施等,主动配合麻醉医生,保障患者安全,更好地完成和麻醉医生的配合,顺利完成麻醉手术工作。

1 麻醉的护理配合

1.1 在手术前麻醉师会在手术前一天看病人,以确定麻醉方法,同时护士也要看病人,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认真阅读病历,了解病情、手术方案及步骤、术中和特殊要求,仔细查阅护理病案,消除或减轻病人对麻醉与手术产生的恐惧(疼痛、死亡)和紧张心理。麻醉和手术中体液的纠正是循环管理的重要手段,故手术前、中、后合理输液也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关键之一。手术护士应在手术过程中保证液体的通畅,在麻醉师的指导下合理输液。

1.2 手术室一般采用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因此,应适当调节好温度和湿度,一般手术室温度调控在22-25度,湿度在 40%-50%为宜。

1.3 麻醉前用药 常用鲁米那、阿托品、杜冷丁、氯丙嗪、安定等,麻醉用药后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情况。

2 麻醉中的护理配合

2.1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应严格查对,建立静脉通路,因为手术的原因因此一般选用较粗血管,较大的套管针,以便应对各种紧急意外。对小儿或老年人及心功能不全病人按麻醉师的指导严格核对和计算好计量严格控制液体入量。

2.2 摆放的配合和功能的保护 正确摆放,麻醉开始前手术室护士应向患者解释并协助麻醉师摆好以利用各种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

2.3 严格监护病情变化 护士应密切配合麻醉师严密监护患者的血压、脉搏、心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告诉麻醉师,以便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

2.4 密切配合抢救工作 手术室护士必须善于观察病情,及时报告麻醉医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术中要严密观察有无输液反应和输血反应,如有异常及时通知麻醉师。

3 麻醉手术后的护理配合

全麻病人术后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发展,骨科老年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者日益增多。老年患者,作为一种特殊的患者群体,其重要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对手术的耐受力较差,并且常常伴有其他疾病,使全麻手术风险加大,易出现谵妄、低体温、低氧血症、呕吐等多种并发症[1]。因而加强老年患者的综合护理,对易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及早预防和早期治疗,与手术效果密切相关,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我科2011年上半年共收治267例(符合入选条件)全麻老年患者,现将其主要并发症的发病情况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67例全麻老年患者,其中男159例,女108例。入选标准:年龄 > 65 岁,ASA为Ⅰ~Ⅲ级,无长期用药史、精神疾病病史、无酗酒史和吸毒史;麻醉方法:采用全身麻醉即气管内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排除标准:手术前诊断为谵妄,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及不配合治疗的患者。其中,颈椎病58例,颈椎间盘突出46例,腰椎结核66例,腰椎病变54例,腰椎骨折74例,颈腰综合症23例。

2 结果

267例患者中,谵妄的发病人数最多,共25例,发病率为9.36%;其次为低氧血症,共9例,发病率为3.37%;而低体温只有3例,发病率仅为1.12%。

3 并发症及其护理

3.1 谵妄

意识障碍是谵妄的基本症状[2],主要表现为:失去定向和自知力、拔管、意志模糊、产生幻觉、言语错乱、烦躁不安甚至躁狂。谵妄是突发疾病,与麻醉过浅,镇痛不全,疼痛和气管插管刺激,膀胱胀满等有关[3]。往往有多种诱因,老年高龄是全麻术后发生谵妄的高危因素,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及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药物在体内消除慢等相关。针对可能出现谵妄的护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 术前预防护理 (1)健康宣教,加强对基础疾病的治疗。目前认为,接受过术前安慰和健康教育的患者,可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率。(2)人性化管理。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向家属了解患者以前是否受过精神打击,并做好心理开导;完善各项术前检查,严密监测各项指标,让患者了解手术的相关内容,使患者处在最佳身心状态接受治疗。(3)积极治疗各种合并症,患者术前 1~3d吸氧,高频雾化,静脉补液,增强机体抵抗力。

3.1.2 术中护理 (1)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充分氧供, 使血氧饱和度 > 95%以上。(2)对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超过2h)的,由手术巡回护士为患者进行下肢健侧肢体不定时的按摩,主要做足背回收伸跖运动;每次3~4 min,有利于促进静脉回流,减少全麻苏醒后肢体麻木僵硬等不适,从而减轻患者苏醒期的躁动[4]。

3.1.3 术后针对性护理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者意识、情绪的变化。对思维混乱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给予疏导暗示方法,对其中产生幻觉的患者,用温和的语言耐心解释,讲解目前的真实情况,阻止幻觉的延伸,减轻症状。(2)寻找诱因,给予及时的处理。(3)保持呼吸道通畅 ,采用面罩吸氧。Rosenberg等[5]研究认为术后缺氧是引起精神障碍的重要因素,充分吸氧可以预防术后谵妄。(4)减少刺激,避免在病房交谈和硬物撞击保持环境安静。(5)及时有效的镇痛镇静,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认知障碍 ,立即报告医生,必要时给予相应处理和对症的药物治疗(如度冷丁和氟哌啶醇等)。(6)做好各种管道(如引流管)的固定,固定患者肢体,防止坠床、外伤。(7)定时查血常规、生化等,根据病情需要补充营养物质,并密切观察药物反应。

3.2 低氧血症

血氧饱和度SaO2

3.2.1 术前护理 术前监测患者的心肺功能,要求戒烟戒酒,调整血压,保证术前患者的心肺功能处于最佳状态。

3.2.2 术中护理 术中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幅度,血氧饱和度,及时吸痰,必要时机械通气,提高吸氧浓度,纠正缺氧。

3.2.3 术后护理 术后采用半坐卧位,可使FRC(功能残气量) 增加,通气分布及气体交换得到改善,并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幅度,血氧饱和度,及时吸痰,必要时可给予氧疗。

3.3 低体温

术后低体温是指麻醉手术后中心体温低于36℃[7]。引起低体温的原因有室温较低,手术时间长,输入大量与室温等同温度的液体或输入大量库血,术中体腔暴露,腹腔内较冷的液体冲洗,气管插管和麻醉剂的作用[8]。低体温可直接抑制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易造成术后切口感染; 增加老年患者心脏负担,增加耗氧,心脏储备能力严重受限的患者易发生心血管方面意外事件;术后渗血多、苏醒延迟、寒战、躁动等并发症。洪黎霞和闵立霞的研究[9]表明,加强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的温度干预护理,可缩短患者在 PACU 停留时间,减少低体温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我科采取了必要的护理措施,使低体温的发病率很低,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3.3.1 术前护理 术前对所输的液体预热至生理温度,库血在室温下复温30 分钟或用温水法升高温度。

3.3.2 术中护理 术中吸入加热或湿化的麻醉气,并使用热水袋。

3.3.3 术后护理 术后24 小时每小时测体温1 次,密切观察有无寒战发生,出现寒战时及时报告医师并给予治疗。另外,整个科室全天空调开放,维持室温在24-26℃。

4 讨论

由于老年患者的特殊生理特点,常并发多种疾病,全麻术后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因此做好老年患者全麻术后易产生并发症的针对性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我科的老年患者中,全麻术后并发症有谵妄、低体温、低氧血症,其它并发症少见,整体发病率较低(低于其它医院),说明我科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得当,而谵妄的比例仍然较高,是今后护理的重点。

老年高龄是全麻术后发生谵妄的高危因素,应该引起医疗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阮静等[10]指出大于65岁的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较年轻人高4-10倍,大于75岁患者则较65- 75岁患者高3倍,与术后疼痛、低氧血症也存在关系。谵妄发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仍不明确,目前认为谵妄与大脑氧化代谢的降低,特别是与额叶前部氧化代谢的降低关系密切,由多种因素造成中枢神经递质系统紊乱所引起的急性精神紊乱综合征。由于谵妄是突发疾病,往往有多种诱因,这样就加大了护理的难度,常使谵妄的发病难以避免。笔者认为,积极寻找谵妄的发病诱因,对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里疏导,采取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系统的护理干预,将有助于降低谵妄的发病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阎友芬.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5):592-593.

[2] 陈炜,李旭娟,黄满丽,等.对谵妄诊断标准的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3,36(4):227.

[3] 宋蕾,方香新,耿文真.导尿时机对全麻苏醒期躁动影响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4):42-44.

[4] 李丽娟,丁淑荷,朱平秀,等.护理干预在骨科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谵妄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4):38-39.

[5] Rosenberg GA,White J,Gasparovic C,et al. Effect of hypoxia on cerebral metabolites measured by 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in rats [J].Stroke,1991,22(1):73-79.

[6] 刘红,叶青山.高龄患者围术期不良事件的预防和治疗[J]宁夏医学杂志,2004,26(1):56-58.

[7] 寿红艳,张旭彤,王建光,等.充气式保温毯对老年病人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效果[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4,34(6):447-449.

[8] 郭爱芳,赵玉荣.全麻患者术后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61-62.

全麻病人术后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在手术室行局麻手术1136例,其中男624例,女512例,年龄13-87岁。老年白内障手术694例,疝气无张力修补术、脑室穿刺手术、肿物切除、气管切开术、椎体成型术、颅脑钻孔引流、A-V内瘘术及外伤清创术等共442例。其中5例患者出现血压下降、烦燥不安等,经过及时处理后症状消失,手术顺利完成。

2 改进方法

2.1了解病情、做好心理护理:术前访视病人,详细的了解病人病情,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史等,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对于患者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应对措施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与医生沟通,制定和控制不安全因素的方案。这样做大大的消除了患者对手术的顾虑,并且防患于未然。

2.2密切做好各种监测:术前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接好血氧指夹,开放静脉通道。以前我们只对患有心脑血管病的老年患者做心电图监测。然而随着心脑血管病的年轻化,现在我们对每一位局麻手术的患者都认真的做好心电图监测,术中密切观察,如出现异常波形及时告知术者做好相应的处理,以防意外发生。并对手术室的每一位护士进行心电图监护仪和心电图知识的培训。

2.3填写完整的手术护理记录单:以往局麻手术巡回护士不用填写护理记录单,对此我们做了进一步改进。凡是进入手术室的局麻手术,不论手术大小巡回护士都要填写完整的手术护理记录单。记录单上要清楚地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入室、出室的血压和脉搏,还有出血量等等。没有器械护士,巡回护士要与手术医生认真清点纱布、纱垫、缝针及各种手术器械。

2.4加强手术室的规章制度:局麻手术的患者由于术中始终处于清醒状态,护士在巡回工作中不要大声喧哗、嘲笑。讽刺或背后议论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不应慌张,应认真谨慎而敏捷地遵医嘱处理。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保持手术间的安静,对特殊化验不合格或具有传染病的患者,如表面抗原阳性、乙肝患者等。其所有用物应按照传染病手术处理原则进行处理。

3 讨论

全麻病人术后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麻醉学科领域的深入发展,麻醉不再是单纯的为手术而麻醉,而是围术期临床治疗、危重病人急救、心肺脑复苏、重症监测(ICU)、麻醉术后监护及术后镇痛等领域的重要学科,这就给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理已成为外科护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手术室护士的护理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麻醉是否顺利、手术是否成功。因此,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手术医师的紧密配合,正确、仔细、认真、热情地做好麻醉前、麻醉中、麻醉后的护理工作是确保麻醉及手术工作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做好患者围麻醉期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手术室围麻醉期;护理 ;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255-0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和现代护理的不断发展,对手术室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士不再是单纯的台上的器械配合及台下的巡回,对麻醉工作的配合也是衡量手术室护士业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已经成为麻醉及手术成功的必要前提。手术室护士在围麻醉期不仅要求掌握各种护理技术,做好麻醉前、中、后的准备及护理工作,而且要懂得麻醉基本知识、原理,以便更好地完成和麻醉医生的配合,协助麻醉医生处理麻醉过程出现的各种情况,保障患者安全,顺利完成麻醉手术工作。下面结合手术室工作多年的经验浅谈围术期麻醉护理体会:

1 麻醉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手术作为重大的心理性、躯体性应激源可通过心理上的疑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动,从而造成心理和躯体的不适,甚至导致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1], 这些反应如过于强烈,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会直接干扰麻醉和手术的正常进行[2]。 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术前尤其是临近手术时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麻醉前一日探望患者,巡回护士应认真阅读病历,了解病情、手术方案及步骤、术中和特殊要求,并主动到病房探视患者,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麻醉方法以及疾病种类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俗易懂地向患者介绍有关疾病的注意事项、麻醉的配合、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等,帮助患者了解麻醉及手术的过程,解答病人的各种疑问。对癌症患者应特别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和谈话技巧,避免使用引起患者不安的刺激性语言如:癌症、死亡等等;与患者交谈时要和蔼可亲、不厌其烦,通过这种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使患者对麻醉有初步认识,与病人建立和睦信任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对手术的顾虑,缓解其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迎接手术。

1.2 手术室的环境准备: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维持病人正常体温的基本保证。室温过高、相对湿度过低时,患者可有口唇、呼吸道黏膜干燥,干渴难忍的感觉,同时明显增加不显性失水量。室温过低时,不仅引起寒战等不适,而且可造成凝血功能障碍、苏醒延迟、免疫功能下降、心律失常等,采用吸入麻醉后亦易并发肺部感染。故手术时护士应根据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做好适当的调节,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 一50%,所输液体尽量要经过加温处理,尤其儿童和老年人尽量常规下体温监测。

1.3 麻醉前用药及物品准备:麻醉前常用药物包括苯二氮卓类、麻醉性镇痛药、抗胆碱药等,其目的是为了使病人情绪安定、合作,减少恐惧,解除焦虑;减少某些的副作用,如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局麻药的毒性作用等;调整自在神经的功能,消除或减弱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活动,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及缓解术前疼痛等[3] 。物品的准备包括根据病人的体质情况及不同的麻醉方法准备不同的物品,如连续硬膜外麻醉准备连硬穿刺包,脊髓麻醉准备蛛网膜下腔阻滞包,全身麻醉除准备准备呼吸机、吸入品、吸痰管及气管插管等物品。

2 麻醉中的护理

2.1 认真执行核对制度:麻醉前仔细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及手术名称。入手术室前去除所有佩戴的金属饰物如耳环、项链、戒指,以防术中电灼伤;清除面部、口唇、指甲等处化妆品,有利于术中观察患者肤色;全麻患者的义齿是否取出;是否禁食(尤其是婴幼儿应特别注意)禁饮;嘱病人排空膀胱。

2.2 建立和保持静脉通道通畅:麻醉患者由于术前禁饮禁食加之麻醉后被阻滞部位或者器官血管扩张,造成血容量相对不足,全麻患者的诱导维持及苏醒和急诊患者的病情紧迫,术前准备的不充分等都可导致病人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因此建立静脉通道和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是麻醉及手术给药、补液、输血及患者出现危症时抢救的基本保证。开放静脉通路一般为四肢静脉,必要时可行颈静脉,锁骨上、下静脉及股静脉穿刺,重症休克、严重骨盆骨折、后腹膜巨大血肿、门脉高压大出血等病人应以回流上腔静脉治疗效果更为确切。要选择合适型号的留置针,在穿刺前向患者解释其目的和必要性;操作时动作要轻捷、熟练、认真;严格掌握血管选择的原则、正确的持针方法、进针的角度力争做到一针见血,并妥善固定。

2.3 病人的摆放配合:患者入室后,手术室护士应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喧哗以及给患者心理上造成不良刺激。麻醉实施前手术室护士应向患者解释并协助麻醉医生摆好实施麻醉的正确,以便于麻醉顺利进行,这是使麻醉及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患者麻醉后,由于全身或部分肌肉松弛,运动及感觉消失,保护性反射也已消失,患者失去自身调节能力,因此的变化可导致呼吸和循环等生理功能紊乱。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及脉搏等变化及时分析判断,及早发现病情动态随时配合麻醉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理。此时根据麻醉师的要求帮患者摆放,以既符合手术操作需要,又不影响生理功能且舒适为原则,各种支撑物的安放位置、着力点和固定点,应不妨碍呼吸动作,不影响静脉回流,无软组织及神经受压或牵拉,同时保护好各关节部位。术中如果患者清醒,应经常询问患者的感觉,必要时调整患者肢置、按摩受压部位等。

2.4 注意保温:手术过程中,大约50%的手术病人中心体温低于36℃[4]. 全麻药抑制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干扰了中枢性体温调节,使代谢降低,产热减少,多数有血管扩张作用,致散热增加,手术时间长,手术切口大,胸腹腔脏器暴露时间长,使水分大量蒸发,也是重要的散热源,另外手术间的低温环境、大量输入室温下的液体或库存血以及用未加温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体腔等都可以导致病人术中体温下降[7].术中低体温可导致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如药物代谢减慢、凝血障碍、术后渗血量增多、伤口愈合时间延长、感染增加,还可引起严重的心肺疾患[5]等严重影响着病人的愈后。所以我们应十分重视术中病人低体温问题,应控制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 一50%,麻醉及手术前、后注意给病人盖好被单,尽量缩短皮肤的暴露时间,用输液恒温器对输入液体及血液进行加温,温盐水冲洗体腔等等。

2.5 密切配合抢救工作:手术室护士应密切配合麻醉师严密监护患者的血压、脉搏、心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提醒麻醉师,以便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要善于观察和识别不同病情变化,一旦患者病情变化应迅速有序的协助麻醉师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因此手术室护士应掌握各种抢救药品的特点和使用剂量、给药方法,以便在抢救中及时准确的用药,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3 麻醉及手术后护理

手术虽已结束但麻醉对手术患者的生理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并且在这一恢复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麻醉结束应等麻醉医生护送患者离开手术室后再整理好麻醉物品等归还原位,切忌手术患者麻醉尚未完全苏醒即整理物品甚至离开患者整理其他物品,尤其是危急重患者麻醉尚未完全苏醒或病情极不稳定时更应特别认真负责。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后或者麻醉中辅助药应用过多或用量过大均会导致病人苏醒延迟,为维持呼吸道通畅常将病人头侧向一侧以利于口腔、鼻腔内分泌物排出,必要时应进行吸痰处理。

3.2 确保病人安全:麻患者在术后苏醒过程中,都有交感神经兴奋性症状,同时绝大多数病人对气管导管的刺激不能耐受,而出现呛咳、

躁动、挣扎等痛苦表现。此时巡回护士要守护在病人身边,必要时正确使用束缚带固定病人的肢体,防止病人因躁动而导致坠床、导管脱出等不良后果,避免训斥或强行制止。待病人完全清醒后与术者、麻醉师共同护送回病房或ICU,与病房护士认真做好各种管道及生命体征的交接班,并告知患者家属术后及注意事项。

3.3 术后随访:手术后加强回访手术病人,了解是否出现麻醉护理的不良反应后果,听取患者及家属的意见,以改进麻醉护理配合,观察患者有无因摆放不当而引起的神经、肢体损伤,对术中实施的护理计划是否妥当进行评价,通过反馈来指导今后的工作。

4 小结

实践证明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的密切配合是确保手术麻醉工作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手术室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娴熟的应急能力,随时和麻醉师一起积极地预防和正确地处理意外情况,从而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高效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滕兴玲,丁玉侠,潘桂云,等.术中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措施的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2001,7(3):217-218.

[2] 王玲,王伟智.术前访视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53-54.

[3] 徐启明,李文硕主编.麻醉前用药的目的[J].临床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7―27

相关期刊更多

临床麻醉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

中外医学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