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内容

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内容

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内容

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内容范文第1篇

一、在培训内容上提高针对性

科学合理地安排教育培训内容是搞好干部教育培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们必须要按照《条例》要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岗位职责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立足于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知识和能力等素质的需要,有针对性地确定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一是突出教育培训内容的政治性。学习政治理论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是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干部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训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准之一。当前,想要抓好干部的理论培训,就必须根据《条例》规定的相关内容,用最新最科学的理论来武装干部的头脑。比如,目前各级都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群众观,干部教育培训就要围绕这些方面来开展,否则就跟不上形势的要求,培训就会失去意义。二是要提高教育培训内容的服务性。一方面,干部培训的目的,是要培养干部的战略思维,开阔干部视野,提高干部执政能力,使之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这就要求培训工作必须与党的中心工作紧密联系,否则,培训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培训工作涉及面广,既涉及培训对象的选调,又涉及培训经费的开支;既涉及培训队伍的管理,又涉及培训基地的建设,等等。如果没有各级党委的重视,一切也就无从谈起。而培训工作要引起党委的重视和支持,就必须围绕中心工作来开展。当前,各级党委的中心工作就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要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为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三是增强教育培训内容的适用性。根据参训干部的层次、知识结构、专业特长等情况,按照“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的原则,合理设置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对于政治理论培训内容的确定,要坚持与实际相结合,面对现实,贴近生活中的难点、疑点和热点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克服贪多求全的弊病,删减一些陈旧、不合时宜的内容,着力在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的掌握及运用上下功夫。对于各种知识和能力培训内容的确定,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的新任务对干部的要求和干部自身的岗位、专业、文化程度等特点,做到“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本着“干什么、学什么”,“需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对机关干部,要侧重现代管理、组织人事、公文处理、办公自动化和网络技术等提高工作效率的技能与知识的培训。对农村基层干部,要侧重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党在农村的政策法规等知识的培训。对企业干部,要侧重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驾驭市场、利用市场的能力。

二、在时间安排上提高针对性

干部教育培训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在时间的安排上,必须遵循成人教育的内在规律来开展培训工作。一是坚持“三为主”。根据干部零碎时间多整块时间少的特点,把理论学习要点整理成自学提纲,以岗位自学为主;根据干部晚上时间多白天时间少的特点,开办“夜校”建立“夜学”制度,坚持以晚上培训为主;根据干部假日时间多平时时间少的特点,将大规模集中培训主要安排在星期天和节假日,以星期天和节假日培训为主。二是合理确定培训时间。按照培训对象层次的不同,确定培训时间的长短。对领导干部,为不影响正常工作,一般应采取短期集中培训的方式;对青年干部,应坚持中、长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企业干部,多采取半脱产的形式;对农村干部,采取短期轮训的方法,培训时间尽量避开农忙季节。三是实行弹性学习制度。为解决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可探索采用学时学分制度。每年推出一定数量的“自选式菜单”课程,由干部根据自身需求挑选,实行个性化培训,满足干部的不同层次需求,把《条例》五年内必须参学参训三个月的要求,采取分段、分散学习的方法,通过累计学时学分的办法抓学习效果的落实,五年内达到规定学分即算完成学习任务。

三、在培训模式上提高针对性

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内容范文第2篇

水利关乎国计民生,新时期我国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得到很大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打造高素质的水利系统干部职工队伍需要创新理念和方法,与时俱进。

关键词:

新时期;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创新

从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都江堰,到隋朝修建京杭大运河,再到新中国时期“南水北调”工程,水利工程自古至今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新时期我国重视“三农”问题、环保问题,提倡可持续发展,构建中国梦,水利系统任重道远,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表明党中央对于水利工作的重视,加强水利系统人才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

一、新时期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的现状概述

1.新时期水利系统的发展现状

新时期我国水利系统发展战略经过不断的调整,与时俱进,采取科学的发展方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同时我国越来越重视基层水利工程的发展,注重对于水利系统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倡导从思想到实践上贯彻党中央的政策方针。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向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再开工15项重大水利工程,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我国水利系统从技术手段到管理方法得到了改善,采取科技手段,提倡智慧水利,所谓事在人为,现在做好新时期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的工作越发重要,不仅是对水利系统人才的重视,也有利于保障水利系统的健康运行。

2.新时期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我国提倡“科教兴国”政策,不仅重视学校素质教育,同时提倡做好岗位培训,提高职业素养。由于水利系统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就职员工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不怕苦精神,并不断更新知识库,不断学习、实践最新的系统性知识、方法,这就要求水利系统必须将职工教育培训加以系统化、规范化。

二、新时期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已经逐渐认识到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但在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1.水利系统职工整体素质不高

我国水利系统存在时间较久,而且其属于国家编制内工作单位,有部分员工是从其他单位调派而来,缺乏对应的技术知识,另外因条件限制,部分老员工的文化程度较低,知识储备不足。而现在社会科技手段日新月异,新理念、新方法层出不穷,水利工作对员工的专业水平、文化知识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水利系统专业性要求较高,部分员工仅凭自己目前的知识储备已无法完全胜任水利系统的工作,而水利系统尤其是基层水利在同类的工作单位中属于日常工作条件比较艰苦的部门,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而相关专业的年轻员工又缺乏实践经验,造成后续人才储备较为困难。整个水利系统职工的专业素质不够,但是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实地运用,都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岗前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2.水利系统对职工教育培训重视程度不足

虽然我国明确规定要定期进行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有些单位仍然存在缺乏重视、落实不力的情况。职工教育培训有利于职工技能素质、思想素质的提高,也是对水利系统落实工作、与时俱进的保障,有些单位响应国家的号召,定期举办职工教育培训,但是多以会议的形式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基础水利知识的讲解,形式枯燥且容易流于表面。组织的教育培训往往缺乏针对性内容,水利系统工作人员具有各自不同的专业分工,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如果都参加一样的培训,难以真正的学到新的知识、提高技能水平,更不必说在实践中落实培训内容。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不仅起步到教育培训的效果,还容易引发职工的抵触反对心理,得不偿失。

3.水利系统职工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我国提倡进行职工教育培训,但并未出台配套的强制性措施,未硬性规定全体职工参与。此外有些单位在实施过程中流于表面,缺乏创新,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形式枯燥乏味,培训结果缺少实践检验,职工被动接受,久而久之导致员工也选择敷衍了事,缺乏参与培训教育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部分员工参与培训教育的动机不纯。由于水利系统属于国家编制内工作单位,而且人员结构上不合理,缺乏专业人才和中流砥柱力量,人才队伍年龄脱节严重,当今社会行业竞争激烈,个人价值观多有不同,部分员工参与培训教育的功利性目的较强,将个人的前途置于水利事业的整体发展之上,为了职称、待遇而参与教育培训工作,其对培训技能、知识是否落实到实践中并不过多关心。

4.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方法较为传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和信息技术的发达,水利系统在管理手段和管理工具方面也要跟上潮流,不断更新发展,以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水利单位越发意识到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也会组织各种培训活动,但由于仍处在探索期,培训方法仍较为传统。有部分单位仍采取老一套的培训方法,通过会议、讲座的形式,照本宣科,偏重于对职工进行思想、理论教育,与当下的丰富的媒介手段、各种创意的活动形式相脱节,员工往往较为被动,尤其是生活在自媒体时代、玩转各大社交平台的年轻新员工,很难接受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无法主动参与其中。在实施过程中,有部分单位完全是以“完成任务”来作为培训目的,培训内容枯燥,过于形式化、流程化,很难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样的培训很难取得实践效果。

5.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水利系统的工作内容更注重实践,传统观念和工作方法的制约也导致了我国缺乏对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视,尚未建立起健全的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机制管理机制,实际工作中的培训力度不够。水利系统目前的职工培训教育存在的问题也造成一些不良后果,部分管理层与员工对职工教育培训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在繁杂的日常工作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培训是一种时间、精力和资源的浪费,对培训工作趋于应付,只有工作必要时才临时组织岗位培训,使培训工作无法取得实效,造成一个恶性循环。由于制度体系的制约,水利系统在人才的选用与引进上欠缺自主性,真正需要的专业人才不易进来,少数不做实事的人又难以清除。同时,缺乏健全的教育培训管理机制便造成培训的组织工作较为松散,培训过程和总控制力度不够。教育培训实践工作中缺少监督机制,无法保证全体职工参与其中;缺少奖惩机制,难以发挥职工参与培训的主动性;缺少制约机制,难以实现整体的培训控制;缺少考核机制,员工参与培训的效果难以落到实处。

三、对新时期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的创新思考

正因为水利系统对于整个国家发展、全体人民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水利系统职工的素质提高格外迫切,利用老一套来解决这些问题已力不从心,万事变则通,要从根本上创新,使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得到切实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观念创新,加大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

要转变传统观念,以长远眼光来看待职工教育培训的意义,树立人力资源是首要资源的观念,当今社会以人为本,机器、科技发展的背后,都是人才、智力的角逐,地球的可用资源是越用越少的,水是生命之源,如何有效使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共筑中国梦,关键还在人才。要认识到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使之成为基本的工作内容,渗透到水利系统的每一个工作岗位中。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基层职员都要意识到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力支持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主动参与进来,保证教育培训工作的落实。各水利单位应该设置专门的工作小组,指派合适的人员作为组成人员,单位领导担任组长实时监督,工作小组要根据时代要求,制定具有操作性的培训内容和流程,同时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普及参加职工教育培训的作用,充分调动职工参与热情。

2.模式创新,改变职工教育培训方法

创新即为突破,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前进发展,在水利工作中也是如此。过去“课堂式”、“填鸭式”的教育培训方法已经落后了,要根据现在网络和科技发展的条件制定科学新颖的培训方法。可以改变培训形式,采取实地体验式教学的形式,将职工从冗长的会议培训中解放出来,真正的下到基层,理论运用于实践,边学边做。在培训工具上也要结合最新的技术手段,利用虚拟现实、3D技术模拟现实,使理论学习有实际依据,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和丰富的多媒体工具,增加职工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为教育培训工作增添活力和趣味性,也可以采用网络远程教学的方法,节省职工参与培训的时间。

3.内容创新,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现在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存在诸多问题,除了重视不够、观念存在误区等原因,培训内容大而空、缺乏针对性也是一方面原因。要创新培训内容,工作小组需要根据单位自身特点、职工不同分工制定有针对性、差异化的培训内容。我国地域面积广大,各地水利单位有自身不同的特点,主要职能也不尽相同,基层水利和主管单位人员分工不同,采取大而化一的培训内容不仅是资源的浪费,也起不到实际效果。针对领导人员,要提高其大局观念,整合发展能力还有人员管理水平;专业人才,要着重培训其对于最新技术、工具使用的能力;基层人员,要提高其对水利系统整体工作的认识,认识到不断学习的重要性;新进员工则要加强实践能力,多观察学习,熟悉水利工作各个环节……总而言之,要能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更新培训内容。

4.机制创新,健全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要实现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的时效性就必须保证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首先从国家层面而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让全体水利系统工作人员认识到参与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保证教育培训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水利单位方面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定期举办业务、技能知识的考核,举办实地技能竞赛等活动,考察职工参与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并且公布考核成绩,既能丰富培训形式,调动职工参与的积极性也能使职工具有危机感,主动学习。还要建立激励机制,对优秀职工予以奖励,使教育培训结果与工资待遇、职称评级挂钩,同时为了防止员工功利性太强,也要做好制约机制的落实,使培训内容切实有效,培训结果足以作为考核的标准实行。

四、结语

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是对职工专业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培养,是水利工作实际运行的保障工作。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制度的逐渐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结合当代科技发展情况和国家的水利政策,逐步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培训方法和内容,提高水利系统职工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使水利工作真正造福人民。

作者:边园园 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人才资源开发中心

参考文献

[1]赵秀兰.浅析水利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5(5):153-154

[2]张玉珍.浅谈如何做好水利职工教育培训工作[J].管理观察,2013(9):168-169

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内容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党员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226-01

一、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部分党员入党动机不纯,轻视政治理论学习

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生活方式日益呈现多元化,主流价值观与各种非主流价值观并存,大学生的思想出现多样性,少数大学生党员价值观发生一定的偏误,一些学生的入党动机也发生变化。有的是为了找一个好单位,有的是为了有一个政治光环,获取一定的政治资本,为将来的求职、晋升增加筹码,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的不良倾向日益明显。同时,面对各种竞争压力和现实诱惑,部分大学生党员放松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放松了党性修养与思想上的进步,对党的理论“一知半解”,学习积极性不高,党性观念淡薄,在思想上退了党。

(二)教育模式针对性不足,教育内容吸引力不够

新时期,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校在校大学生数量不断增长,大学生党员在数量上也有很大地增长。面对诉求多元、思想多元、个性鲜明的“80后”、“90后”大学生党员,相当一部分高校在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工作不够深入细致,教育没有针对性,习惯沿用过去的老思路、老办法,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忽视了教育载体的创新,党员学习教育摆脱不了“听报告、学文件、念报纸、读材料”的模式。在教育内容上,忽视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对大学生党员的心理诉求把握不准,从而导致大学生党员感觉学习内容枯燥,教育内容的吸引力不够。

(三)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力量薄弱,工作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可是从事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党务工作队伍力量却相对薄弱,一般都是院系的总支书记或副书记和学生辅导员承担这项工作。而这些人日常的工作本来就比较繁杂,常常无暇把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做细做实。这支队伍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对党员教育工作的新问题、新理论、新方法不熟悉,工作中的创新性不足。另外,学生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较大,一些年轻的学生辅导员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对党的历史和理论了解不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透,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完善教育管理制度,规范大学生党员行为

针对目前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必要完善和实施一系列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日常管理制度,这是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有益探索。要严格落实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以及党小组会等组织生活制度,要认真组织实施“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要下大力气建立监督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党员监督机制,通过加强制度、规范建设,培养教育广大学生党员,使他们好的行为能成为一种自觉行动;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党员考核机制,根据大学生党员在现实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对学生党员实施考核,考核结果与大学生党员的评奖评优和预备党员的转正直接挂钩。

(二)创新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增强教育吸引力

改变传统的大学生党员教育模式,在党员教育内容、形式上争取有更大的突破。大学生党员教育要改变传统集中学习、集中上党课的单向说教方式,同时也要改变全校各党组织统一布置统一实施的单一形式。科学地制定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内容,使其更能体现党性、针对性、时代性、科学性及实践性。不断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的载体,在学生党员中定期开展主题鲜明的实践教育活动,在实际工作中让学生党员经受锻炼和考验。重视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上教育阵地,增强党组织教育的感染力与吸引力。

(三)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确保工作扎实有效

基层党务工作者处在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第一线,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和组织发展都必须依靠他们去具体实施,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好坏。要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选拔理论水平高、知识结构合理、党性修养好的基层党务工作者充实到党员教育工作中;要加强对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培训,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大学生党建相关理论,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楠.浅析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J].出国与就业,2011(3):10-11.

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一、入学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新生的思想状态也变得多种多样。善于思考、自我表现欲强、个性独立,但是同时意志力较为薄弱。结合新时期大学新生的思想新特点、新变化来做好大学的第一堂课就显得极其重要 。

大学新生刚到大学,面对新环境,难免兴奋又仿徨,刚从高考的重压下彻底释放,难免会失去学习的动力、方向、 目标,通过入学教育,我们可以积极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大学生活。大学是一个人生的新起点,而入学教育则是大学教育的起点,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入学教育,可以使新生尽快熟悉、适应大学新环境,为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打下基础,尽快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思维转换 。

二、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实效性的现状分析

新生入学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思想教育工作之一, 各高校从来都非常重视,但大多数学校都是通过极少数的学生工作专职管理人员,例如辅导员来从事这项工作,仍然保留了相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学生接受入学教育程度还是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没有给新生提供一种更加灵活、生动的教育方式。在新生入学教育方面依然存在着模式单一、形式大同小异、内容陈旧等问题。

(一)入学教育内容、模式单一

目前各高校入学教育内容相对比较固定,内容差异不大。内容一般包括:校纪校规介绍、校史介绍、入党启蒙教育、专业课程介绍、入校适应性教育等。在具体学习生活指导、 心理适应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 没有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适时更新入学教育内容。

(二)入学教育形式单调

随着国家逐步放宽高校录取人才的途径,各高校每年入学的新生层次明显趋于多样化,人数也略有增加,而部分高校的教学资源又相对有限。因此,绝大多数高校都会采取类似于“集体授课”形式的入学教育, 不可否认这种形式有其可取之处 ,但是这种形式缺乏个性化的指导,忽略了学生、老师之间的双向沟通,学生坐在教室里被动地接受讲台上老师的说教。

(三)入学教育内容与学生需求、实际状态脱节

面对大学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与高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很多同学都出现了不适应,甚至有的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人际交往困难、缺乏学习目标、努力方向等题。这些具体的问题其实都应该成为我们入学教育的一部分,但是目前的入学教育内容脱离了学生发展需求的实际,缺乏针对性,降低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提高大学新生人学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建立入学教育的长效运行模式

目前,入学教育基本集中在入学后的2个月左右来完成,实际上入学教育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多新生在入校一段时间实际接触到学校的各个方面后才开始出现实际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入学教育来解决,这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为了提高入学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建立入学教育长效运行机制,树立入学教育长期性的观念。

本届新生我学院就将新生入学传递教育作为了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来安排,在整个大一学年来进行,分成3个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生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的交往、学习方法、专业素质培养等方面的教育。传递教育是我学院的一个品牌。在新生教育活动中,我们引入了这个品牌,同时将其内涵和对象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涵盖了新生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

我学院新生传递教育活动分为3个主要部分:快乐融入、爱校如家、梦想起航。快乐融入部分主要由新生训练营、入学安全教育、迎新晚会、各种体育比赛组成。爱校如家部分由校史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寝室文化建设组成。梦想起航部分主要活动为院长课堂,另外还包括新生健康讲座、“我的大学”主题活动、就业创业指导讲座。

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间,通过知名教授、校友、高年级学长这一系列的传递主体,把学校内在的精神等传递到新生的脑子里,让他们贯彻在行动中。贯彻我学院“健康、教育、成长、成才”的教育理念。

(二)合理安排入学教育形式和内容

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不一定非要采用大规模的集体授课的形式。我院在新生传递教育活动中就开展了“新生训练营”集体素质拓展、“我的大学”沙龙座谈等形式新颖、内容贴近学生的活动。得到了新生同学的积极参与和相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丰富入学教育模式

网络资源日益丰富,大学新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机,随着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新生信息共享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这样的平台,增强入学教育的灵活性、互动性,及时掌握目前学生的思想动态,让学生及时捕捉到相关信息。

在本学期的入学教育中,我们利用QQ平台,对“院长课堂”和“迎新晚会”进行了直播互动,同学们利用新媒体平台,积极参与活动,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丰富入学教育实施者

知名专家学者,是学术的带头人,同时也是新生同学心目中的偶像。让知名专家学者为新生上大学的“第一堂课”,有重大的意义。本学期我学院在传递教育活动中组织了“院长讲堂”活动,请学院院长、书记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

随着社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深层的矛盾不断的显露,在矛盾加剧和西方思想不断渗透的情况下,学生们思想受到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大学生所处的环境比较自由,接触的思想也比较多样,所以在思想方面所受的影响也最严重,这种影响使得学生的爱国主义受到冲击,这对于我国未来建设而言十分的不利。所以为了对抗不利思想的侵蚀,积极地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十分的必要。在深入探讨爱国主义教育问题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教育创新策略,全面提升爱国主义效果,实现爱国主义的教育强化现实价值巨大。

一、爱国主义在新时期受到的挑战和冲击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也会不同,在新时期,爱国主义就收到了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网络发展的显著影响。

(一)市场经济体制冲击着爱国主义的凝聚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爱国主义在新时期受到的一个严重挑战是市场经济体制冲击着爱国主义的凝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加剧,商业化特征体现,而在商业化大环境中,逐利成为了人们重要信奉的内容。因为“利”的存在,向利主义、唯利是图的思想频繁的侵蚀大学生,由此造成了对大学生思想的荼毒。简言之,在爱国主义影响下,大学生应该以“国”为念,实现思想的凝聚,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以“利”为基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思考问题的主要倾向,这种倾向的出现使大学生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自私自利心理,所以爱国主义的凝聚力遭到了极大地破坏。

(二)经济全球化使得学生失去了对本国的认同感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加快,国家的壁垒正在被不断的打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的国家意识以及民族责任感正在逐渐的弱化。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人们对生活物质的追求在不断的提升,而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出现,所以商品的国家化概念日益模糊,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不分国家,只求最好,因此对于本国产品的认可率在不断地下降,对于不本国的认同感也在逐渐地降低。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欧美圈子里生长的华人小孩,因为长时间的接触以欧美形象为主的动画图书,对于自身的价值产生了否定,由此萌发了“不想做中国人”的思想。从这个小例子可以看出,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今天,物质丰富给人们的思想造成了多大的冲击。身为我国未来事业接班人的大学生,人过连最起码的国家认同感都没有,那会是多可怕的一个局面。

(三)信息化的发展造成了大学生社会责任的弱化

信息化的发展使得虚拟网络愈加的繁荣。在网络环境下,思想传播速度更快,内容的丰富性也更强,而在网络中,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十分的有限,因此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不断地被削弱,甚至现阶段的整体社会责任感都在减弱,尤其是在网络上,“键盘侠”的存在就是最好的例证。网络责任是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时间的网络责任虚化过程中,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建设只会越来越弱。

二、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在不同的阶段,教育会表现出不同的问题,而就现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态度心理、价值观建设和教育持续性三个方面。

(一)大学生对待爱国主义存在着态度和心理上的偏差

就目前的爱国主义教育来看,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大学生对待爱国主义存在态度和心理上的偏差。在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发现,部分大学生对于正面灌输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着不屑甚至是厌恶,他们认为这些教育是教育功能工作者的简单说教,是一种唱高调的行为。这样的态度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化十分的不利。确实,在爱国主义教育当中,教育工作者确实存在着一些方式方法上的问题,但是学生的态度和心理直接导致了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弱化,所以提升教学效果,需进行学生态度和心理的转变。

(二)爱国主义在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建设方面的作用甚微

就目前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来看,存在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爱国主义教育在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方面的作用发挥比较小。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现状发生了极大地改变,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地丰富。即使这样,仍然有大量的学生对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满意。其实,学生对于自身生活质量的不满主要是因为其价值观和和人生观扭曲造成的。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当志存高远,拥有远大的理想,但是目前的大学生大都目光短浅,拘泥于眼前的生活。这种价值观和人生观影响了其未来的发展,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持续造成了阻碍。

(三)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缺乏长期性和针对性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缺乏长期性和针对性也是目前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具体实践研究来看,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爱国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所以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也具有差异性。换句话说就是爱国主义处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而且在不同的方面表现不一致,因此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必须要实现教育的持续性和长期性,而且要针对内容表现的不同实现针对性的教育。但是在目前的爱国主义教学汇总,长期性缺乏导致了爱国主义的弱化,针对性的缺失也造成了教育价值的下降。

三、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策略

在新时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创新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培养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这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强化而言意义显著。

(一)引导大学生形成对爱国主义的正确态度和良好心理

在新时期,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首先要引导大学生形成对爱国主义的正确态度和良好心理。从爱国主义教育来看,要改变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基本态度,需对其进行正确的理论灌输。而在进行理论灌输的时,可将其融入到其他的教学当中,如历史文化教学和科技发展教学等等。通过这些教学开展让学生们对自己祖国的历史底蕴以及文化内容产生认同,在认同感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提升会帮助学生建立起民族自信力。在我国现代化的发展中,主席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其实,中国梦不仅是我国发展目标,也是我们每个人需要进行自我提升和强化的目标。在“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之下,学生们对于祖国的发展和自己的未来要有充分的信心,这样,自己的发展和国家的建设才会有更加强劲的动力。而这种爱国不仅表现在心理的强烈愿望上,也体现在明确的态度支持上。

(二)进行各种教育的强化,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新时期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中,另一项重要的措施是进行各种教育的强化,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教育实践来看,爱国主义具有抽象性,所以直接的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只能是进行一些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表达,这种教育行为很难产生较好的效果,所以需要将爱国主义蕴含在各种教育内容中,通过内容的表达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在教育内容分析强化和研究深入的情况下,爱国主义思想也会进入到大学生的思想内容当中,随着爱国主义思想的扎根和发展,学生在此思想的影响下会树立更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看待问题的态度会更加正直。

(三)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的持续性和针对性

在新时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创新必须要实现教育的持续性和针对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爱国主义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内容,所以爱国主义教育也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爱国主义的发展的动态,实现对其的针对性教育。其实,爱国主义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具有横向的延展性,更有纵向的发展性,所以在具体研究爱国主义时,不仅要强化内容的扩展,更要深入探讨时代的发展和意义的延伸。基于此,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策略中,重视爱国主义的持续性教育,并就爱国主义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探讨,这样,爱国主义教育会更加的具有实践性价值。

四、结束语

总之,在深入探讨爱国主义教育问题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教育创新策略,全面提升爱国主义效果,实现爱国主义的教育强化现实价值巨大。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地进行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分析,并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解决策略的探讨,这对于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嵘,黄华.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5):102-105.

[2]阮李全,陈茂礼.重庆市职教师资培训的现状与对策探析———以重庆某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为例[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5):1-4.

[3]余婉娜.粤东地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2(6):69-70.

[4]张化迎.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1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