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考试学习经验总结

考试学习经验总结

考试学习经验总结

考试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植物学;植物学实验;植物学野外实习;考核模式;弊端;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141-03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生命线,其中课程考核是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教风和学风的重要因素之一,亦是研究教学工作、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信息来源。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创新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已取得了很大成果,但因受传统教育理念及扩招、地方农业院校生源质量较差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强调教学模式单方面的改革,出现考核模式改革落后于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与考核模式相脱节的现象,未能更好地发挥考核模式对教学模式的促进作用和考查反馈作用,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探讨更加有效的考核模式及其与教学模式的结合形式,将会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大大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以植物学相关课程为例,具体分析了现行考试模式存在的弊端,并针对存在的弊端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法和手段,以期通过改进考试模式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植物学相关课程考核模式存在的弊端

植物学是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院校生物类专业及农、林、医等院校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植物学理论讲授,植物学实验和植物学野外实习三部分。

其中,植物学理论讲授方面的课程考试存在的弊端为:(1)考试方式极为单一,一般是采用闭卷考试,并且考试内容以知识性考核居多,这样考试学生大体的结果很容易辨别,教师根据标准答案很容易完成批卷过程。这样做虽然老师的工作量变小了,但这种考试只能检测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记忆能力,而不能促进学生对实际知识的运用[1]。这样的考试也必然误导学生形成“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时默笔记,考后忘笔记”的学习态度[2],造成学生死读书本,兴趣匮乏及知识面窄。(2)考试模式陈旧,依然是“一考定成败”。即植物学理论考试一般安排在学期末,学生成绩的好坏也主要取决于期末考试的成绩。这样的考试模式,必然导致有些学生考前拼命死记硬背,以争取高分;有些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拼命突击,以争取及格;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四处活动找关系以得到高分或者及格。

植物学实验课是植物学整个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该环节不仅帮助学生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3]。对于植物学实验的考核,许多学校会把理论考试和实验考核结合起来进行,如最后植物学的课程成绩由理论考试成绩的80%与平时实验成绩的20%组成,且这20%的实验成绩又主要以实验报告为依据。因此,学生就认为只要做好实验报告就万事大吉了。于是实验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用于绘制植物结构图,有的学生甚至直接照教科书的插图临摹。绘完图后,对于其他实验操作及实验内容则采取应付的态度;更有甚者,上实验课只满足于做完实验报告,其他的时间便玩手机、聊天,造成本末倒置的现象。这样也必然起不到实验课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最终目标。

植物野外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习,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野外独立进行科研活动的能力,学会植物学野外工作方法,懂得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从而达到能够系统地归纳和概括出各科、属植物主要的特征。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及团结合作的精神。但对于植物野外实习的考核,以往以个人单考识别植物为主,或者仅仅是实习完成后,进行闭卷考试,试卷中主要考查某种植物隶属于哪个科。对于这两种考核方式,如果是前者,有很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是通过记忆特定的路线,特定标志性建筑物的方法来区分植物种类,即使同样的植物换一个地方就不认识了。对于后者,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只是像个机器人一样,机械地跟在老师后面,对老师讲过的各种植物的分类地位做笔记,考前死记、硬背笔记。学生通过这些做法,虽然最后通过了考试,取得了学分,但经过实习,只是得到了片面的、零碎的知识。这样的结果也违背了实习是为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个教学环节的本意。

综上所述可见,考试活动进行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考试模式的改革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成败。因此,积极开展考试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充分发挥考试的“指挥棒”作用,在将高等教育引向培养会学习、能思考、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轨道,真正达到教、学、考三者的和谐统一方面有着重要意义[2]。

二、植物学相关课程考核模式具体的改进方法和手段

针对植物学理论课的考试弊端,采取以下相应的改进措施:(1)考试应改变标准化的命题方式,尽可能地从单纯的知识测试转向综合素质的测试。考试命题中,除了直观地考核某些植物学的理论知识点外,可以增加一些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问题,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活学活用,而不是死记课本。比如:为什么日常生活中“一个萝卜一个坑,而一窝红薯一个坑”呢?再如:为什么树不怕伤心而怕剥皮呢?为什么家中实木家具的颜色有的地方深而有的地方浅呢?还有诗词中“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的连理枝是怎么形成的呢?(2)对于考试的题型,除了从前的判断、选择、填空和问答题外,应增加综合论述题,这个题不需要标准答案,只要学生答得有道理就可以得分,从而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而这个题想答好,与学生宽泛的知识面是分不开的,所以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仅应掌握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课下应多查阅相关资料,从而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全面的考查。(3)针对“一考定成败”这个弊端,我们拟采取的措施是加大平时测试。植物学理论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各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又包括平时测试成绩(占50%)+出勤和平时表现(占20%)+撰写小论文(占30%)。其中,平时测验可随堂进行,建立题库,每班考试时随堂抽取,以免后面考的班级提前知晓考题。平时表现包括课堂纪律,这样可以约束学生上课玩手机等小动作;撰写小论文就是提前给学生提供一些与平时学习的知识相关的论文题目,让学生课下查阅相关文献,然后总结撰写小论文,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取高的平时成绩。小论文题目如:“举例阐述靠风力传播的果实或种子的适应机制”和“举例阐述靠人和动物传播的果实或种子的适应机制”等。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可以对学生起到一个很好的督促作用,督促学生把时间用在平时,而不是仅仅依靠考前突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综合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植物学实验的考核方法,改进的措施是将实验课单独拿出来,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设置相应的学分,而不像从前使其从属于植物学理论课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增强上好实验课的自觉性,端正对实验课的态度,有利于保证实验课的质量。具体的做法是:实验成绩由实验报告、口试、操作及课外实验报告四部分成绩组成。1.实验报告:每次实验课结束后,依然像往常一样,上交实验报告。改变的是实验报告只占30%的成绩,而不像之前那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2.口试:由教师出题,学生抽答选题。考试内容为在规定时间内,对某一实验的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做出回答,这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20%。3.考操作:由教师制定内容,在限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一个实验的基本操作或操作某种仪器,这部分考查的重点在徒手切片的操作、临时装片的制作、显微镜的使用及一些实验习惯等等。这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30%。4.结合本教研室教师的个人科研项目,设计一些课外的实验,如各种植物种子萌发的特性研究及各种植物器官的发育规律研究等等,建立课外实验选题库,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进行选择,自行组成一个合作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资料的查阅、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的安排,然后进入实验室操作,最终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这部分因为是在课堂外进行的,采取自愿的形式参加。如不参加,这部分分数就没有。通过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训练,可以使学生学会查阅文献和资料,学会如何设计实验,并在操作过程中对各种基本的实验操作进行熟练。并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通过这种实验考核得到的成绩,能比较全面的反映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对于植物学野外实习的考核方法的改进措施为:考试成绩由野外实地考察和标本图片制作两部分成绩组成。前者占总成绩的60%,后者占40%。野外实地考察内容包括:(1)随机抽取植物,考察学生其所属的科名,并对该科植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述。(2)随机抽取植物,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查找其所属的科名、属名或种名,考察学生是否具有独立鉴别植物的能力。(3)随机抽取植物,让学生利用规范的形态学术语,对该种植物的形态进行描述,并写出相应的花程式。这三部分内容的成绩各占总成绩的20%。标本图片制作包括标本制作和图片制作两部分。对于标本制作,开展制作蜡叶标本活动。2~3个同学一组,经采集、压制、制作,最后每组交出5份有代表性的作品,教师给打分,并把优秀的作品进行展出,展出后将好的保存在标本馆内。经过长年实习也就将学院的标本馆很好地建立起来了。图片制作是要求学生运用数码相机或数码手机对所学植物进行图片采集、整理命名,建立班级植物图片库,这样即使实习结束了,也可以拿出来学习,从而形成长效的实习体系。标本制作占总成绩的30%,图片制作占总成绩的10%。

三、结论

经过考试模式的改革,我们试图改变传统考试模式往往以一张试卷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忽视了学生能力方面的评价。通过上述的相关措施,试图通过考试模式的改革,强调学生在考核中的主动参与,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被动为主动,使考核真正成为检验学生学习的方法及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邵进,吕浩雪,陈云棠.大学课程考试的功能、形式及改革刍议[J].江苏高教,2001,(6):59-61.

[2]张国昌.关于高校考试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99-103.

[3]李孙文,赵昶灵,刘勇.农业院校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2(4):69-74.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建立多元化考核模式提高植物生产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质量(2012339)。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教学研究项目“植物野外实习网络考核系统的建立”。

考试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斗转星移,光阴似箭,这一学期已走过了一半的路程,一路走来让我们感到生活给予了我们很多,又赋予了我们很多。这两天,我校举行了本学期期中考试,这是对我们同学的学习态度、学习作风,学习效果,学习经验,学习方法的检查和总结。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分析考试得失,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迎接下一阶段的考试和中考的挑战,今天隆重召开“期中考试学习方法指导暨总结表彰大会”。

1、为了让期中考试起到加油站,检修站的作用,进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扬长避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首先请祁主任对本次考试的情况做全面系统的总结,帮助同学们分析考试得失。

2、半个学期来,由于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涌现现了一大批学习刻苦、进步较大、成绩突出的先进个人和优秀班集体。下面我宣读本次期中考试中的优秀班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

3、请杨校长为优秀班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奖让我们再一次用掌声向在本次期中考试中获得奖励的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同学们,我们的每*一次进步,都与老师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当我们在接受掌声、奖品和微笑时,我想说,我们不能忘了辛勤耕耘老师,同学们让我们用最热烈的用掌声送给我们亲爱的老师,向半个学期来辛勤工作的全体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4、通过考试,可以检查教学情况,可以衡量班级之间的差距,可以反映出每个同学的各学科的学习状况。但是,考试不是唯一的手段,分数也不是*衡量的唯一标准。同学们不要以一次考试成绩的失败而否定自己。有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说,失败不是成功之母,从失败中吸取的经验教训才是成功之母。那么,我们该怎么利用这次期中考试,今后更好的学习呢?我想,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善于在考试后总结经验,不断修正学习方法,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为了同学们在考试后掌握一套学得快、记得牢、用得活的科学学习法,我们的任课老师根据学科特点,结合自己积累的经验,有许多金点子向大家传授:有请王老师就语文学习向大家传金送宝,大家掌声欢迎!有请杨老师就数学学习向大家指点迷津,大家掌声欢迎!有请冉老师就英语学习向大家送上他的锦囊妙法,大家掌声欢迎!有请马老

师就物理学习方法为大家充电 ,大家掌声欢迎!有请桑老师就化学学习方法为大家补钙,大家掌声欢迎!让我们再一次用掌声感谢几位老师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5、今年学校为了给同学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方面,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并及时的对表现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希望同学们珍惜学校为大家提供的各种学习机遇,迎接后一阶段的挑战。对七八年级来说,期中总结之后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对九年级来说,将面临人生的的第一个转折点。

在这样的重要时刻,让我们一起聆听杨校长语重心长的教诲。大家掌声欢迎!

让我们再一次用掌声感谢杨校长语重心长的教诲。同学们,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学习任务结束了,并不是我们学习的终点,一次考试并不是句号,更不是人生的全部。

我希望通过本次期中考试总结表彰大会,激发同学们争先创优的意识,掀起学习高潮。希望全体受表彰的同学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期末考试中再创新高。

考试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英语口语学习 策略培训 口语成绩 影响

1.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语言学习策略方面的研究迄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而且对于英语学习策略培训和英语学习之间的关系问题研究历来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专家们也一致认同语言学策略培训在提高学习效率上的有效性,大量的调查研究也表明学习策略对语言使用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大部分研究更多地关注英语学习策略对于英语听(如Rubin & Thompson,1996)、读(如Wenistein,1978)、写(如Hopman,1989)三项技能的影响和作用,而对于口语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在学习策略的研究方面,针对大学生(包括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多,而对于成人(尤指参加工作多年的高校毕业生)的研究就少很多,几乎没有相关的文献涉及通过策略培训来提高中国成人英语学习者的口语水平。本研究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研究现状,从口语学习策略入手,分别选取计划、监控和评介(元认知策略),训练和拓展策略(认知策略),转述、副语言、拖延和减缩策略(交际策略),提问和协助策略(社会策略)和鼓励和减压策略(情感策略)对成人英语学习者进行训练,将训练融入日常教学中,考察其对口语学习成绩的影响。

2.调查研究

2.1调查对象

本项研究的受试是某人才培训中心的学员,总数为40人(实验班和控制班各20人)。年龄均在25岁以上、40岁以上的10人。实验班和控制班学员在年龄分布和学习英语的时间方面基本相同。

2.2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回答这一问题:口语学习策略培训是否有助于提高成人英语学习者的口语成绩?

2.3测试材料

测试材料分为前测和后测。

1)前测试卷是基于2005―2009年的雅思考试真题而自行设计的雅思模拟考试题。考试的题型、类型等和真题考试完全一致。考试试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和采访(持续约4―5分钟),第二部分是卡片描述(持续约3―4分钟)和第三部分讨论(4―5分钟)。

2)后测试卷与前测试卷各方面与前测保持一致。

2.4训练材料

根据S.Weaver等(1994)和Oxford(1990)等所编撰的英语口语交际策略,作者采用自行编写的元认知、认知、交际、社会和情感策略的训练材料,进行专门的口语学习策略的训练。采用胡敏和Mark Griffiths(2004)编写的《雅思考试口语突破》作为口语策略的浸透教材,以该书内容为依据,结合具体的课文教学,浸透计划、训练、转述、提问和鼓励等具体策略的训练内容,并使之迁移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2.5训练方法

本实验主要采用显性训练,而非隐性训练方式。早期进行的学习策略隐性训练表明很少迁移到新的任务中(Brown et al.,1986)。O’Malley & Chamot(1990),Oxford(1990),Oxford & Leaver(1996)均推崇显性训练,因为显性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意识训练”,即培训学习者的策略意识。显性训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找出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时已经使用的策略;②介绍新策略,给出名称并讲明策略训练的依据(其重要性和价值);③提供大量的练习把策略运用到真实的任务中。

2.6提供机会让学生讨论策略的使用情况

两个班由同一个教师授课,即进行得训练由同一个教师实施。训练时间为2010年8月10日至10月11日,共计八周的时间。教师在前五周时间里分别用一周的时间在实验班教授口语学习策略的五项分策略,在课上与教材结合,并提供相关练习,尝试将所学具体策略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后三周安排学生自主地将所学策略应用到实际的口语对话当中去,并让学生课外进行针对所学策略的练习。控制班按常规进行教学和学习,控制班学生以自己常用的方式学习、练习口语。

3.结果与讨论

所得数据用SPSS12.0进行统计处理。前后测中的学生口语考试均被录音并誊写,以备研究分析使用。其具体结果如下:

3.1前测结果

控制班和实验班的前测平均成绩分别为67.05和66.85,两班的平均分差仅为0.2。而且两班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的分数分布差异不明显(控制班和实验班的标准差分别为7.444和6.604)。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班的各项测试结果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929>.05)。总之,两班的前测英语口语水平各项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两班的前测英语口语水平相当。

3.2后测结果

控制班和实验班后测口语成绩的差距明显。首先,实验班的口语平均分(87.45)比控制班的(79.95)高出7.5分。刘润清(1999)指出,实验前的测试和实验后的测试同等重要。实验之后的平均分差与实验之前的平均分差相比较,就能看出实验的效果。在此实验中,前后测的平均分差为7.7分,分差明显,因此可以说明实验的有效性。还有,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班的后测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33

为了进一步确定两班之间的差异,对两班的测试成绩进行了验后多重比较。控制班和实验班中低英语口语水平的学生数量分别为3(占班级总学生数的15%)和2(占班机总学生数的10%)人。表明两班低水平学生的数量和分布基本相当。然而,对比中等水平的学生,控制班和实验班的学生数量分别为11和4人,分别占了各班级总人数的55%和20%。两班人数差了一倍多。差距最悬殊的是两班的高分组。控制班是6人,占班级总人数的30%,而实验班则多很多,总人数为14人,占班级总人数的70%。这表明在后测成绩中,实验班比控制班成绩在各层次英语水平上提升了一大步。从而证明口语学习策略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实验班学生英语口语的考试成绩。

4.结语

本研究表明,对成人英语学习者进行口语学习策略培训对提高学生的口语成绩有积极效果。本研究对成人英语教学的启示是:首先,英语口语学习策略与英语口语水平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可以通过口语策略培训的方式来提高成人学习者的口语水平。其次,口语学习策略培训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习得某一策略,而是激发学生对口语策略探索的兴趣,掌握寻求适当的策略方法,以达到在学习中自主寻求和使用口语策略的目的,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再者,经培训掌握的策略只有达到自动化的水平才能发挥最大效用,最大限度地增强学习效果。因此,口语学习策略训练不能只停留在掌握的程度上,而要在掌握之后进一步练习,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参考文献:

[1]胡敏,Mark Griffiths.雅思考试口语突破[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2]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考试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考核方法;实验教学;电工电子;开放模式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电工电子实验是实践性较强的电类技术基础课程,主要锻炼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与设计创新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由于受学时的限制,无论在实验内容上还是在实验时间上都不够灵活,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学习的自主性。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很好的满足学校和学生日益提高的实验教学的需求。采用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实验资源与公共时间的矛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专业、兴趣和学习风格等特点来选择实验内容和时间,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灵活、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全面地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目前,开放的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为很多高校实验室所采用。

新的实验教学模式的采用,必然带来新的教学理念与管理方式。实验考核是评定学生实验课程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如何对学生进行实验考核是教学改革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长期以来,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电工电子类实验课都是附属于理论课,实验都是在固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实验成绩只作为平时成绩,仅占整个课程成绩的很小一部分。随着实验课程的单独设课以及实验室的开放,如何为实验时间、内容都不尽相同的学生制定统一的评定标准与考核方式是新实验模式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我校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的实际情况,在开放的模式下实验独立设课的考核方法上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并对具体的做法和体会进行了论述。

一、实验教学过程与考核模式

1.实验教学过程

在全开放的实验环境下,每一次实验课时间段内形成的自然班级中,学生的年级、专业、班级、实验课程、课程的实验项目和内容可能都不相同,因此要求学生必须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对实验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意义上的统一授课、辅导已经不再适用。

课内实验教学过程分三个环节:实验课前准备,课堂实验教学,课后实验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色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具备独力思考,独力操作,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实验课前准备。每位学生每学期都有多个必修的实验项目,每个实验项目需要的器件也不相同。一般在学期初,将规定项目所必需的芯片统一发给学生,学生利用这些芯片完成该课程要求的规定实验项目。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学生还可以申请相应的芯片。到学期期末再回收这些芯片,对于一些电阻、电容等低价格元器件,完全面向学生开放,从而实现了元器件的开放。

实验指导教师进行实验仪器检查,对有故障的设备及时修复。实验教师统一进行备课,准备电子课件。检查教师机、PDA等是否工作正常。

学生进行网上预约选课,网上提供了所有电工电子实验的预习课件、实验仪器视频讲解课件和实验指导视频课件。近年来我们共制作视频教学课件40个、实验指导视频课件13个,所有的实验项目都有对应的多媒体课件,实验室的所有仪器仪表都有介绍其使用方法的视频课件。学生在进实验室做实验之前,必须观看该次实验项目的课件,并通过网络实验预习系统的考核,方可进行本次实验。对于设计综合型实验,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设计电路,撰写实验预习报告。

(2)课堂实验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每个实验室都装有投影设备,以方便教师对实验内容的讲解和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实验主讲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对本次实验的共性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讲解,讲解时间不长。教师通过随机抽查考核系统,抽取若干学生,进行考核,以进一步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

实验过程中,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内容,教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方法指导学生,尽量做到多做少讲,并根据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在PDA上给出标识。安装在实验室墙上的大屏幕液晶显示器一直循环播放实验课件或指导使用仪器仪表的视频,使学生可以随时了解实验的相关内容。

实验完毕教师审核学生实验数据,并签字。学生整理实验台,离开实验室。教师检查学生整理实验台情况,根据学生实验数据、操作表现、实验台整理情况给出实验操作成绩。

(3)课后实验总结。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思考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提交实验报告。教师批改实验报告,录入报告成绩。教师统一进行汇总,总结实验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注意事项,以及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2.实验考核的基本模式

实验考核作为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但要检验学生的实验结论,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实验能力作客观评价,达到全面、客观检验学生实验水平的目的。每门实验课的实验成绩由各实验项目的成绩和期末的实验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实验项目的成绩由预习成绩、操作成绩、报告成绩通过加权换算得出,每学期所有实验项目成绩的总和占该门实验课程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实验项目的操作成绩以及考试成绩的评分,通常通过对以下6方面进行考核来得出:

(1)考查实验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2)电路的理解与设计;(3)实验电路的搭建;(4)实验过程中所用到的仪器仪表的使用;(5)实验结果正确与否;(6)测试数据、实验结果的记录与整理。

各个评分点根据实验项目的不同,权值有所变化。

另外,为了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和各种电工电子竞赛,对于在创新项目和竞赛中获奖的同学,在其中选拔优秀的学生,期末允许免试,且实验成绩记为优秀。

二、实验教学考核的实践与效果

1.计划内课程采用跟踪式、多元化考核形式与方法

实验考核作为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但要检验学生的实验结果是否正确,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实验能力作客观评价,以期达到全面提高素质的目的。然而,实验考核指标难以量化,一直是实验教学过程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为此,实验教学中心加强实验考核的改革,经过几年的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为了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验技能,实验考核分为平时考核、期末考核,根据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成绩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的具体要求如下:

(1)平时考核。平时考核占实验总成绩的50%,它包括3个方面:实验的预习成绩10%,实验操作成绩30%,实验报告成绩10%。

实验预习考核:考核每个实验项目课前是否进行有效的预习,对于涉及本次实验内容的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是否填写出完整的实验预习报告。实验预考核评定标准为通过或不通过。

实验操作考核:实验过程中,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正确,实验内容是否清楚,实验思路是否清晰,实验过程是否顺利,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实验,实验数据是否真实、科学合理,完成实验任务的总体表现等。实验操作考核评定标准为:给出每个操作者的操作分数。

实验报告考核:主要对学生撰写实验报告的完备性进行考核。实验报告中是否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电路图;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及误差的处理等是否科学合理;对思考题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无新见解或新思路;对现存的实验教学模式能否提出有益的建议等等。考核评定标准为:给出每个实验报告分数。

(2)期末考核。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50%,并且期末考核具有一票否决的优先权,如期末成绩低于某一分值,则该门实验课为不通过。

教师根据不同的实验课程,拟出能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单元实验作为期末考核题目。同一门实验课程,有多个期末考核题目,学生随机抽取试题,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和考核试卷。监考教师根据学生的仪器仪表操作是否正确、电路连线是否正确、实验操作结果是否正确、电路原理图设计是否正确,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波形绘制是否正确等评分要点,给出该学生的最终期末考试成绩。

学生可以自主在网上预约实验考试的时间,规定课程结束后的两周内完成实验考试。在考试前实验室一直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到实验室进行考试前的复习和准备。

另外,为了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和参加各种电工电子竞赛,对于在创新项目和竞赛取得优异成绩或获奖的同学,期末实验免试,且实验成绩为优秀。

2.创新性的实践考核形式与方法

对于创新性的实践,由于完成一个项目的周期比较长,考核的指标主要是学生选题的全面性、先进性、创新性,通过对最后作品的验收,组织学生答辩,评阅最后的研究总结报告,综合给出结论。

“高级电子技术综合实验”(主要针对研究生开设)的考核内容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主要是指实验报告成绩,期末考试采取学生一人一题抽签决定,学生根据实际题目,设计电路,进行调试,实现要求的功能,并撰写设计报告。教师根据电路实现的功能和设计报告,给出期末考试成绩。最后依据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给出该学生最终成绩。

3.实践取得的效果

通过以上考核模式的实践,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了学生实验的自主性。在全开放的管理模式下,实验时间、地点包括部分实验内容都是学生自由选择,实验前的预考核、实验报告的提交,甚至是期末考试的时间、地点都是在规定的范围内灵活地选择。全开放、自主学习式实验教学与考核模式,树立了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自主设计学习过程的成才环境;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信息获取和选择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增加了学生成绩的客观性。以上实验考核模式的采用,使得实验课程中的每次实验都对最终的成绩产生影响,实验成绩不再是期末考试时的一张考卷或者一次操作决定。另外,学生进行每次实验时,一般都是不同的老师进行指导以及打分,因此,在成绩评定过程中,由教师的主观性因素带来的影响大幅度地减小。

采用以上实验考核模式后,学生的实验成绩不再只是以往的“及格”和“不及格”两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单独的分数,可以很方便地对“优秀”、“良好”以及“及格”等分数段的人数进行统计。

考试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通用技术;高考复习;复习模式

通用技术分两次高考,一次安排在9月中旬,一次安排在次年3月中旬。第一次考试准备得很匆忙,从八月份暑假补课开始到九月中旬的技术高考,每个班级不过12课时。学生感觉准备不充分而信心不足,总感觉复习不充分会影响成绩。因此,准备第一次高考可以用三个子概括:“忙”“乱”“慌”。如何解决第一次高考复习的“忙”“乱”“慌”的现状?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以近在眼前的高考为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结合学校在暑假开的家长会对学生进行激励。让学生制订通用技术高考的目标。这种激励效果在一段时间内还是不错的。

二、避免罗列一大堆知识点,让学生去死记硬背

前几次考试复习中都存在这种现象,但效果很差。等到第二次技术考试复习时,学生就不吃这一套了。认为老师的这一套对高考复习起不了什么作用。但核心的知识点,必须罗列让学生去记。

三、针对复习课时的不足

加上暑假补课复课时总共在12节左右。内容很多,时间很短,这是一对矛盾,而且是客观存在,至少是目前无法改变的。以前一般是专题复习,总共有八个专题,那么每个专题一节半课,复习的效果就难以保证。我采取的办法是题型复习为主附加专题复习,非选择题型为主结合选择题型进行复习。

1.非选择题往往是制图或识图

这里的图往往是三视图。这里的复习策略是这样的:先结合立体图分析点线面的正投影特征(积聚性相似性真实性等等)。比如,一个圆在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不同时,它的投影效果是不同的,可以让学生去归类。再进行三视图的制图训练(包括补线的训练),然后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三视图作图原则“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尤其需强调“宽相等”的两种作图方法。再让学生去弄清楚技术图样中各种线条代表的意义。

2.关于流程(有时结合工艺)

有关流程和工艺专题的考试内容往往有3~4个选择题。收集或设计题目时,要注意有通用性、迁移性、典型性。比如有关热处理的题目,书本上有轴承的淬火工艺、法兰制作的工艺优化、会考试卷上的镰刀制作工艺,这些都涉及热处理。热处理有淬火、有回火、有加热软化等形式,如果对这些环节能够清楚地知道其作用,那么这些题目就迎刃而解。将这些题目放在其中加以比较,学生能够轻而易举地掌握。另外一个典型的题目是有关金属加工流程的题目。在这里一些学生往往去死记一些个别的金属加工的流程(认为金属加工的流程往往就是“下料―画线―锯割―锉削―钻孔―攻丝―倒角等”)。导致最后失分很大。因此,让学生去接触不同类型的金属加工,可以使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有关评价题的

这种题型学生的得分率在历次高考中还算不错的。考查的有关内容:技术的性质,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及合理人机关系实现要考虑的四个方面、设计的一般原则等方面,选择题同样会出现2~3个题目。收集典型的题目让学生做,教师分析半节课即可。

4.有关系统题目

有关系统的选择题往往是两个。这里的复习要做到一方面让学生巩固系统的基本特性和系统分析的原则等核心知识;另一方面做一些练习让学生学会具体是如何进行系统优化的,学会分析系统优化中的约束条件,从而调节好影响因素使系统达到最大的优化。

5.有关控制系统

有关控制系统的选择题往往也有两个。这种题型从高考得分率看还是蛮高的。但平时学生总感觉掌握得不好,常常出现错误,教师感觉这章内容也不好上。比如控制对象的选择不同,控制的目的不同往往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就不同,再加上很多题目出的不规范不严密,更容易导致学生觉得该专题难学。对于专题的复习应让学生在掌握核心知识(开花、闭环的区别,理解干扰与反馈)的基础上,精选题目让学生训练。也就是抓住重点,避开一些不必要的争论,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技术试验(往往涉及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这个题目的分数有12分,有关技术试验和结构的选择题往往是5个左右。技术试验的重点在于构思一个正确的试验方案,而不是去区分书上介绍的试验类型、试验方法、死记死板的试验报告书写格式。学生为这样的事情纳闷。学生经常碰到同样一个题目这张试卷上的答案是这样写的而另外一张试卷上的答案又是那样写的。这样的话学生就会浪费很多无谓的时间去纠缠这些试验过程,最后是吃力不讨好,也就是说在无效地做题。因此在给学生题目训练时,不能出的太注重形式,只要学生能给出合理试验方案或过程即可,同时一定要规范,不能随便拿一个东西说如何测它的强度,应该告诉学生到底是测它能承受的最大强度还是测试它是否符合使用要求(如果是这样就给出强度要求)。因为这两种情况在试验时是有区别的,如果是前者,那么试验时加重物是先加大重物到差不多时再换成加小重物,这样试验才能得到更精确的数据;如果是后者直接加上要求的重量或者略大于该重量。还有在做研究一个应变量与一个变量关系的试验时,要保持其变量不变,有关这样的试验在科研中是经常碰到的,而学生往往有很大的欠缺。因此在出技术试验训练题的时候,要注意规范,要出来自于实践中的试验,避免题型单一。在分析题目的试验侧重分析具体的方法,对于比较有普遍性的具有迁移价值的试验方法更是要强调。对于有关结构稳定性和强度这个考点,不能把学生教死了,比如有关结构稳定性的,学生能够把书上的知识点记得非常牢,但书上的知识往往把学生的思维约束了,因此我们提倡“不管白猫黑猫只要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的思维方式。

7.应用设计题

这种题型非常好,能够考查学生很多方面的技术素养。比如综合运用技术设计知识的能力,技术的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技术创新的能力等等。选择题里也有1~2个的有关设计分析的题目。这种能力的训练是贯穿这个过程的,在复习几个课时是达不到很高的水平的,我们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得分的水平,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比较规范地表达出自己的设计想法。训练的题目就是三次高考的设计题,一方面训练学生的构思,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绘图能力,当然还有一个目的是让学生适应高考题型。

这样复习下来总共花去10课时,分别是技术语言花去2课时,流程工艺的花去2课时,评价题花去0.5课时,系统设计的花去1.5课时,控制设计的花去2.5课时,技术试验与结构设计的花去2时,应用设计题的花去1.5课时,还有2个课时可用来分析综合卷。这样就能够比较全面地、高效地复习好两册书,学生也能够从容地应付第一次技术高考。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251-252.

[2]顾建军.技术与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