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生 中职语文 实践性教学 途径

近些年来,随着职业技术人才的大量缺乏,给社会大众造成了一种感觉,只要掌握一门技术就可以在社会上轻松找到好工作。许多技工学校广告中的大肆渲染其高薪就业,更助力了这种风气的形成。

我们的老师经常会听到学生或者家长说,“我们只是来学修车的”这类话语。正是如此才让越来越多的中职生觉得语文学习在其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是无用的,而这是违背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我们职业教育是要培养高素质且自身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当前,中职生生源仍以中考落榜学生为主,他们自身语文基础本就较弱,加上对语文学习的态度更是如此,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将完全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式。我们应从激发学生兴趣,符合学生自身特点,切实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这三方面,以实践性教学为突破口,来改善目前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势。

一、激发学生兴趣,玩转语文课堂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让学生们玩起来。如何玩转语文课堂,我们可以运用实践性教学中的实验课程模式来解决。实验课中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首先是那些实验仪器设备,玩转语文课堂的首要道具就是手机。对于每一次都要涉及作者或者名胜古迹等词汇,可让学生们分组,运用手机上网搜索,每一组为上一组补充。建立课堂教学群,老师的拓展教学资料可以随时分发至每一位学生手中,可加快课堂进程。诗歌朗诵同时也可以运用手机将录制的音频上传至课堂教学群中,视同作业。随着学生们对手机网络的依赖,合理规范利用手机,激发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的主动性,进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以学生为本,语文教学需服务专业课程

中职生素来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同时学生们对于专业课程也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也往往用于专业课程教学中。如果语文教学与专业课程有效结合,不但可以符合中职生特点,而且中职语文中的实践性教学将更具有针对性。语文的实践课程围绕着“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那么实践的具体内容应以服务专业课程为出发点。我们的内容应更符合学生专业特点,例如电子类专业的学生记录其自制收音机的故事,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开展说自己设计作品的理念与想法,服务类专业的学生进行“读美文、找美词、写美字”等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可以服务到自身的专业学习,同时语文中实践课程中所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开展第二课堂,切实提升中职生语文综合素养

中职语文的实践性教学战场不单单在课堂上,课外活动、社团活动都是语文实践性教学的战场。开展第二课堂,切实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综合素养,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书法绘画,戏剧表演,诗歌朗诵,沟通技巧等等都包含着语文实践性教学的影子,我们通过第二课堂、学生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慢慢回归到语文课堂中,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寻找答案。

目前我国的工业发展形势是走高效、环保、低能、可持续发展的路线。传统工业形势势必转型甚至被淘汰,那么对于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会提出更高的标准。语文作为中职生的重要公共基础课,它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同时为学生未来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中职生的语文实践性教学将是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突破口,合理运用目前的信息化媒体,将上课玩手机的违纪行为引导成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之一。中职语文还应该有别于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其内容应该以服务学生自身专业为主体,让中职语文教学能够走出一条不寻常的路,让语文技能潜移默化地灌输到学生中,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学生心目中能够如同专业课程的地位甚至更高。最后中职生的第二课堂与学生活动的开展将是重中之重,每一位中职语文教师都应当承担一门第二课堂或者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只有将语文教学进行延伸,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实践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由此可知,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离不开实践。只有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完成语文课所担负的任务。

一、教学目标立足实践

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包括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审美能力、道德修养和文化内涵等诸多内容,要求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教学中的实践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时要立足实践,全面的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主体等因素。

二、教学内容源于实践

1.课内不局限于教材。教材的作品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可以让学生获得间接的生活体验。但是这种体验是有限的,如果教学中只是教教材,就很难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选择与之相关的内容来丰富学生的体验,做到教材内容与课外内容相结合。比如:小学低年级的“归类识字”的内容学起来显得有些枯燥,这时候教师要适时采用演示实物、观看图片或视频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课外要大量阅读。新时期需要建设开放的语文课程,学生在课内所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伟大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材只是例子。”课内内容是学生进行课外实践的敲门砖,学生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汲取国内外优秀作品中的养分。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课内的内容不同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鼓励学生在书海中进一步的实践。比如;我国古典的诗词、寓言、蒙学教材和神话故事,能够让小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博大,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3.生活无处不教材。我国的平民教育陶行知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观点,这充分说明生活是教育的源泉,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对于学生来说都鲜活的教材,学生应该主动去接触社会,参与社会生活。

三、教学方法结合实践

通过多年的课程改革,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基本确立,教师也能够带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良好的态势,采用多种手段,促进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全面发展。

1.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一些带有说明性质的文章时,要采用演示、参观等直观的教学方法;在学习一些与学生自身生活比较近的文章时,师生间要进行沟通,并组织学生讨论,来相互交流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学会自学也是语文教学应该完成的一项任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做好“引导”和“监督”,让学生学会自主的去理解和解决问题。

2.根据内容特点,让学生学会合作和探究。现代社会的许多问题都不是靠个人力量来解决的,学会合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语文课承担着让学生学会合作是任务,语文课程中的一些内容是需要学生通过合作才能完成的。每个人看问题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学生们只有通过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才能对事物有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另外,语文中有许多内容是需要挖掘其内在寓意的,学习《两小儿辩日》一课时,可以提出两个问题,一是两个小孩为什么要争论?二是孔子为什么不能进行评判?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进行探究,以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贯穿实践

1.语文课堂要体现实践。语文学科的特点就是实践性,我们语文教学要始终贯穿这个特性。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使书本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使课内与课外沟通,把自然、社会、生活带入课堂,促使学生的语文实践走向社会生活。”[1]教者设计的活动就好比梯子,要拉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抽象课本的距离。在讲《乌鸦喝水》一课时,教者设计的活动就应引导学生演示乌鸦喝到水的过程。学生在观看演示过程中,既掌握了课文内容,也培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2.利用好综合实践课。综合实践课体现了学生的多种能力。新课程增加了综合实践课的内容,可以看出对实践的重视。学生对某个主题的多篇课文学习之后,根据课内的内容,身体力行去搜集相关资料,经过自己的加工,整合之后以自己的形式表达出来。

3.教师还要通过游览、参观和访问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造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只把学生局限在学校之内,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机会带学生走出校园,去亲自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当然这样的实践活动教师要经过仔细地安排,对学生提出恰当的要求,活动完毕学生要把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记录下来。

五、学生评价重视实践

近年来,人们对“高分低能”现象进行了强烈的批判,要求我们的教育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要求我们要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查。一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注意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重视学生发展的全过程。二要注意问题解决的多元化,问题的结果不存在绝对的标准。学生在实践中的与众不同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奇特方式、设计方案的创新、最终所得结果的风格等等,都应该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去大胆实践。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实践,没有实践就没有语文学科工具性的体现,更没人文性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语文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向前发展。

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综合性学习 教学心得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的亮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语文“综合性”的寓意有两点:一是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中心内容是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与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写作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通过较长时间的实践尝试,总结了以下几点教学心得。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活动是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前提,它是学生参与活动的必要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准备资料的过程,它决定着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成效。因此,安排好课前准备过程是十分重要的。通常情况下,每次综合性学习都要提前一个星期或者两到三个星期布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合作探究有关的课题。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上网查资料,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到校内外搜集资料,并明确组员职责、活动主题、活动方式等要求,指导学生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收集资料,使学生逐步掌握从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流、社会生活、大自然等途径获取资料的方法。教师自己也应多搜集,补充学生资料中的残缺或空白,以保证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目标具有生成性、多层性,不应拘泥于既定的教学目标。

目标是在活动过程中不断生成的,从一定意义上讲,过程即目标。因此,不能把学习活动的过程仅仅当做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而要发掘活动过程的教育价值。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关照个别差异,我们通过综合性学习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而不是只针对部分优秀学生。但是在实际施行过程中,由于综合性学习经常需要学生分组自行组织活动,因此往往会出现由一部分优秀学生控制或把持局面,而相当一部分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处于一种旁观的位置的现象。这样只能提高部分优秀学生的语文素质,而不是全体学生的语文素质,甚至会加剧学生语文水平的两极分化。因此,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应有意识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探究活动的机会,尤其是要给弱势群体以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分享到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对每一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言行及时评价、激励和督导。

3.上好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课和综合评价课。

每次学习的准备过程结束了,要总结、交流、分享体会和成果。教师要让学生感受、体验成功和收获的乐趣,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大家将学习成果以各种形式展示出来以分享、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一方面能博采众长,补己之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另一方面能锻炼胆量,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成果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参加展示的人员可毛遂自荐,也可小组选派代表;展示的模式根据活动的主题确定,可以是文字及图片展示、情景表演、游戏、讲故事、辩论、演讲、朗诵、问答竞赛等。

4.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发掘利用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开展活动,千万不能本本主义,画地为牢,越俎代庖。新教材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开放性,以及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引导性、示例性和可选择性等特点,它与阅读教学有着显著的区别,要矫正过分依赖课本和把课本的利用主要定位在阅读教学上的倾向。如果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当做课文中的选文放在课堂并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这就完全背离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质特点。

5.趁热打铁上好写作课。

写作是语文学科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它被编排在综合性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很明确:一是在积累资料、获取成果、收获体会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写作,使学生有素材可选、有话可说,作文有了源头活水,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了。二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因为作文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如果教师对写作教学环节随意或忽略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就是残缺的实践活动教学课,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因此,教师要紧跟活动课之后精心组织学生写作文,最好是在课堂上完成。美国华盛顿一所大学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学生经历了前面的一系列活动,已经积累了不少相关话题的素材,教师只要在课堂上稍加点拨,学生的作文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片全新的领域,是语文教学园地中一朵鲜丽的奇葩。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好本地、本校的教学资源,不断探索、研究、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亮点。

参考文献:

[1]杨明全.教师专业发展新动向新启示.中国教育报,2006.5.9,第7版.

[2]申卫平,熊斌芳.语文综合性学习:在生活中学习语文,2003-12-24.

[3]曹公奇.略谈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6,(5).

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 应用文写作 语文活动课 教学手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应用文写作与实践性教学

在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不同于专业学科对于实践性教学相对容易的接轨,语文学科的实践性教学具有一定难度,应用文写作是打开语文学科实践性教学的一扇门。所谓实践性教学,一方面指学科问题生活化、情景化、社会化,另一方面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生活实践、探究实践。众所周知,知识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这就要求我们要从生活走进课堂,又要从课堂走向生活。而应用文是桥梁。

应用文作为处理、存储、传播、交流信息的一种主要手段和媒介,在现如今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的应用文写作中,明确的要求我们,能根据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写出内容充实、格式规范的应用文,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岗位技能之一。择业、求职、就业,为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及为了应对职业或专业的变化,几乎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应用文写作。据统计,人们每天所接触的书面文字中,有95%甚至更多的是应用文。应用写作能力,已经成为一个现代人人文素质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的中职学生来说,无论是未来工作的需要,还是个人素质的提升,学会并写好应用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将语文学科的应用文写作与学生的学习实践、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将受益匪浅。

二、将语文活动课与应用文写作整合

语文活涌问怯镂慕萄У囊桓鲋匾组成部分,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巩固和发展。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从而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中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会,从中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审美能力和发现创新能力。但是要把语文活动课整个纳入应用文写作教学体系,让其发挥优势,取得实效,实施过程汇总必须周密安排,合理调控。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目标大致如下:培养学生四种意识,即主体意识、时间意识、合作意识、创造意识;培养学生四种能力,即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试图借助一个教学内容就落实上述所有目标,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通常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一到两个目标。 比如在“书信”教学中,我设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开展书信交流,感受美好生活: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通过书信交流思想。即要求学生通过写信的方式把自己成长的烦恼、把最想说的话告诉自己的同学、老师或家长。而且要求学生一定要把书信邮寄出去!邮寄书信是一个重要环节。现如今,是一个电子设备飞速发展的时代,电话、邮件、QQ、微信……等等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邮寄一封自己亲手书写的信件、收到一封远方家人、朋友的书信,可以点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抹暖心的色彩。实际教学效果证明,学生也更愿意以这样一种方式去完成应用文书信的写作。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如此看来,某一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可能是很小,但整个应用文写作教学系列全部结束的时候,上文提到的四种意识和能力就能得到比较全面的培养了。

同样,在语文活动课模拟招聘时,创设招聘情境,模拟招聘现场,让学生展现自我介绍、求职信、书写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洽谈合同等方面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对学生来讲,是一个极大的触动。如在学校开展的一些专项活动如创建优秀班级、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文艺汇演时,可要求学生写倡议书;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或班级所取得的成绩找出经验教训,写出总结。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兴趣,另一方面丰富了练习的内容和真实性,做到学以致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要打破课堂教学封闭式的时空限制,转向开放式。教师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各种应用文文体的特点,把训练内容与学生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三、将多种教学手法运用到应用文写作中

应用文写作的实践性很强,这就决定了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要紧扣应用文写作的实践性特点,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理论知识,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但长期以来,应用文写作并没有受到广大中职学生的欢迎和重视,一直处于相对被动状态,因此,中职学校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往往走向无趣且低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心中明确,常识无法创新,但讲述的方式方法可以创新。因此,应用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值得研究和思考。

授课中,教材里的案例往往比较刻板,缺乏时代气息,学生兴趣不浓。而我的做法是,从学生科收集学生缩写的请假条、退寝退学申请、班会总结等,并用相机记录下来;也从学校的宣传栏上收集各种文体活动的通知、表扬信、失物招领启事等应用文写作内容,并把这些引入课堂,配以多媒体课件,以这些问题案例的图片为载体,让学生亲身体验,诊断病例,判断是否有错,分析解决问题所在,学生兴趣高涨,也可比较直观地从教师的现场演示中掌握相关应用文体的写作技巧,巩固所学的内容。这种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分析解决中能够比较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这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有时为了增加应用文写作课堂的趣味性,不妨寻找和加入一些故事、歌曲,以这样的方式导入,来引发兴趣,活跃气氛,点燃激情。比如教写书信的时候, 我给同学们播放李春波演唱的《一封家书》,让学生在浓浓的思乡歌曲中感受书信的魅力,了解书信的作用功不可没。教师若能用这样的故事、歌曲来导入常识的学习,必然会使一向沉闷的应用文写作课堂增添不少生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范文第5篇

【摘 要】中职语文教育教学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多方面都存在着问题,而这些问题制约着语文教学发展,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变革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技能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追求实用性,建立全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实践性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全民族文化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息息相关,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有着强有力的支撑。目前,随着社会发展进步,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得到不断改善,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同时,面临的挑战也十分严峻,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尤其是中职语文教育教学,作为基础课、工具课,教育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国家教育管理部门提出要把加强实践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推动整个教学过程的全面改革。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众所周知,近年来普通高中逐渐扩大规模,中职院校的生源数量每况日下,学生的综合素质亦是如此,因此中职教育中语文的教育地位日趋边缘化。另外,中职教育系统内部的“重专业技能,轻文化课程”这一特点被误传,一些教育工作者只一味强调专业课程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包括语文在内的其他文化课程的作用,或者是把文化课程只简单理解成学习教材内容上的知识点。这些都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相脱离,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是学生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工具,是储存信息、传递信息、交流信息的工具,是中职学生以后从事各项工作的工具,而目前许多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与专业完全独立,语文教学内容也很随意,考虑不到学生的专业和实际水平,无法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进行技术创新和继续深造所需的基础知识。例如,有些中职院校的语文课堂盲目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讲语文课上成电影课、电视课,或是片面理解发散思维,将语文课上成座谈会、茶馆,这些变革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语文教育教学现况更加脆弱。

二、中职语文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语文教学能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语文教育对于学生学好各种文化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导向――职业教育以“职”开首,是要以学生的专业发展进行教育教学,首先从教学内容看,中职院校教材的编排要体现出专业的特点,以引起其学生的兴趣,还要增加人文性,使学生从人文关怀中得到潜移默化,这样教学才能达到语文应有的功能;再从教学方法看,授课对象是中职院校的学生,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发现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例如,语文教师与面料设计专业教师密切配合得当,在教学中,语文教师提供资料,专业教师提供相关的技能训练,构建成完备的资料库和完整的体系,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语文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二者结合提高,从而取得高效率;

(2)改革教学效果考评机制――把教学的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换言之评价教学效果要评能力,不能单看一张标准化试卷分数的高低,更要从听、说、读、写和专业技能多方面综合评价。由此得知,中职语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从语文能力证书上下手,例如:普通话等级证书、软硬笔书法段位证书、中文打字录入等级证书等,以适用于专业需求。

三、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中职语文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教学改革,充分体现职业特色,要紧跟就业导向,与专业技能、生活实践相结合;在掌握知识和人文精神渗透的基础上,衔接语文教学与各专业的知识,把培养语文能力与专业能力相结合。现提出以下几点:①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这是语文教学实践性的重要内容之一,传播知识的同时,要利用课堂的有效时间,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做到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四技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②开展第二课堂――中职院校安排的语文课时大部分每周只有2节,课堂时间并不充足,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加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可以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进一步将知识转化成能力;③必要的社会实`――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交际能力十分有效,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同时,社会实践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增强对专业的认同感,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人生,培养社会责任感。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性是一个大方面,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认识,积极进行探索,促进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育教学在整个中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丹.浅析中职语文教学改革.[J].《职业》,2011(12).

[2]许传勇.浅谈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