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七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七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七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七年级语文教学随笔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材 中小学英语教材 教材衔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英语学习交际能力的重要部分。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听和读是理解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技能。语言技能分为九级目标,小学六年级毕业需要达到二级目标,初中一年级,即七年级需要达到三级目标。显然,要落实好这些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关注教材的衔接问题,注重对教材进行一定的对比分析,从而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本文笔者即以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的内容为例,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目标三个维度进行文本对比分析,以期为有效开展教学提供帮助。

一、语言技能维度的对比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首先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的听、说、读、写技能部分进行文本分析归纳,以体现教材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方面的目标,进而对比初中和小学衔接部分教材内容在听、说、读、写技能上的差异(见表1)。

笔者将表1里涉及的各语言学习项目按照年级进行了整理,以六年级和七年级教材中每个新授课单元为基准,以课文中的每个独立语言练习项目为单位,汇总形成了表2。

从表1、表2所呈现的教材在听、说、读、写四项中安排的操练栏目所占比例来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结合表1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在语言实践活动设计的项目总数上大致相当,其中北师大版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每个新授课单元下设Warm-up, Reading,Speaking, Vocabulary等板块,每个板块下面设有具体的相关听、说、读、写的一些语言实践活动,所以总体来讲包含的实践活动要稍多于北师大版小学教科书。

第二,结合表1、表2,对比两个年级栏目设计的类型,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在听、说方面和读、写方面的教材训练形式和数量相当,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的听、说和读、写方面存在差异,初中阶段读、写部分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大于听、说部分。除听、说、读、写四个基本技能的单项训练,我们还看到六年级、七年级的教材中都有综合性及趣味性的栏目,这些栏目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起着重要且积极的作用。其中可以明显对比出六年级教材(上、下册)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部分的训练要多于七年级教材(上、下册),设计的栏目种类较丰富。

第三,从栏目设计侧重点来看,六年级教材(上、下册)侧重培养学生说和写的能力,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写的能力,根据课程标准上的要求,学生在七年级阶段应该能够满足语言知识三级的要求,即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正确使用简单的图表和海报等形式传达信息;能参照范例写出或回复简单的问候和邀请;能用短语或句子描述系列图片,编写简单故事。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做好过渡。

二、语言知识维度的对比分析

语言知识包括语言、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内容。笔者主要对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中各单元的话题做一些归纳。由于小学阶段英语教学还不涉及系统的语音、语法知识,所以结合课程标准只做概括介绍。

通过对六年级教材(上、下册)的统计,笔者发现每单元涉及的话题主要有校园生活、课外活动、物品价格、电脑游戏、体育运动、安全意识培养和自然环保等话题。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涉及的话题主要有家庭、学校设施、课程安排、购物饮食、季节天气、情绪、动物等话题。通过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第一,小学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所选话题均涵盖在《课程标准》规定的二级和三级语言知识目标中,话题多为学生所熟悉的学校、家庭生活,题材贴近实际,语言生动活泼,学生乐于学习。

第二,从所选话题的内容和范围来看,小学六年级教材(上、下册)每单元的话题内容相对来说较为单一,主要围绕学生的校园生活开展;进入初中阶段之后,每单元的话题逐渐丰富起来,教科书中所列的话题内容引导学生恰当理解与运用相关的语言表达形式。

对于语法部分,结合《课程标准》对二级和三级语言知识目标的要求,七年级教材(上、下册)相比于六年级教材(上、下册)更加凸显了对语法部分的关注,突出语法的表意功能,对于七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具体语法知识如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等作了具体的描述。

三、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目标维度的对比分析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英语课程分级目标体系,其中义务教育六年级结束时应达到二级要求,包括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而到了七年级,则要达到三级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的文化差异。

通过对比表3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从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目标呈现方式角度来看,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呈现的方式角度大致相同,都是在校内和校外两个大的维度下,以学生较为熟悉的校园、家庭生活为话题,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具体如教育学生爱祖国、爱学校、爱父母,热爱大自然等。

从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目标的具体教育内容来看,两套教材设计的内容均比较广泛。但相对比而言,六年级教材(上、下册)相比于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注重在文化意识培养方面的双向渗透性,教材中呈现的内容多是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同龄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交流。

通过对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目标三个维度上的文本分析,可以明显看出北师大版中小学教材在内容衔接上存在的差异,广大一线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差异进行合理化教学,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甘玉国.中小学英语现状衔接调查[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0).

[3]陈利.找准中小教学的衔接点[J].四川教育,2007(5).

七年级语文教学随笔范文第2篇

六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跨入中学门坎,能否搞好英语入门教学,对他们英语的后续学习,以及对他们将来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我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多年,对英语入门教学有过某些探索,回顾过去正反经验,结合当前新课标教材的教学体会,认为以下方法值得注意:

一、“慢、细、严、勤”的启蒙教学风格。

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的是“新的环境”,诸如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学科等,处处都洋溢着新的气象。但是他们对新事物的接触“既慢又快的”。慢主要是新的语言一时难以接受,快因为他们是青少年,有好奇心和极强的模仿力,一但适应学起来是比较快的。所以我们老师在教学时必须要慢——语速慢、进度慢、对学生的渴望值上也要“漫”。特别新教师,估计由于有点儿紧张的缘故,往往语速上就快了。另外放慢进度做好《预备篇》的教与学。

“细”字主要体现在细节知识的传授上和学生易犯错误的纠正上,要细心,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细心认真地学习习惯。像大写字母E、N 等的笔画顺序,不能像七年级学生说的看起来和你写的一模一样,其实是不一样的,这次的让错可以导致以后的诸多次错误;一般疑问句和否定句的变法是七年上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像一般现在时“单三主语”的句子,变一般疑问句和否定句后,谓语动词的还原是学生易出错的点,在讲时必需要导入清楚,讲解细致而准确。

“严”字主要体现在课堂上要严格要求学生,专心听记,力求随堂消化。七年级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它们的管理层次各不相同,课上有修鼻子的、挖耳朵的、玩笔的等,领读的时候不看书,大声冒喊,检查的时候啥也不知道。这些现象需要我们老师在课上严格课堂纪律,培养学生课上随堂消化的好习惯。新课改倡导的“合作学习”不能淡化课堂的纪律。另外我们老师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教学习惯,如规范自己的书写、常规的检查督促等都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影响。

“勤”字在七年级的入门工作中更要体现出来。早读要领读,早自习要检查,课上要规范指导等,这一连串的教学活动要求我们教师要有耐心地勤奋起来,坚持一段时间领上路后,就比较容易了。

二、寓孝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一新生在开学初有一种学习的新鲜感,学习热情高,但一段时间之后,单词量的增大后难于记忆的困扰以及学生身上保留的学习性心不够的特点,对学习英语的热情必须骤冷。所以在初一的英语教学中应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寓教于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笔者认为,可以在音标教学中,编一些与音素相关的歌谣、绕口令及小短文章,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巩固枯燥的音标读音规则,为将来成功记忆单词打好基础。

可以在单词教学中,采用实物、彩图、卡片、简笔画来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取见性,激发学生兴趣,或者在课前进行词汇、听写接力赛;也可以在句型教学中,给学生设置切实可行、恰如其分的语境,鼓励学生参与表演,予以奖励,体验成功;也可以运用目的性、趣味性、实用性、激励性皆强的游戏,导入新课;更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狠抓英语预习和复习环节。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放在应有的地位,给予高度重视。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就是起始年级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它是避免分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七年级是学生适应新环境、新教法、新学法的开始阶段,就像一个盲人,需要引导,需要别人的帮助,为了使初一学生开好这个头,从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每天做好预习和复习巩固工作,并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和复习的方法,教会他们如何记笔记,如何听好课的方法,这给课堂教学减少了不少麻烦,也避免了分化的扩大,增强了学习英语的热情。他们喜欢自己的才华展示在同学们面前,积极发言,喜爱表演,这给起始年级的学习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益处,既提高了授课的质量,又提高了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内在潜力的正常发挥和发展,巩固了所学知识,丰富了词汇量,增强了重点、难点的巩固率。

总之,七年级英语入门教学是整个初中英语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将为今后三年的英语教学和学习起到很重要的奠基作用。“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名七年级的英语教师,应该站在整个初中英语教学甚至是整个中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高度,悉心钻研教材,融会贯穿,精心教出,为今后的英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外语教育心理学》 贾冠杰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

[2]《中学英语教学面面观》 王才仁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2年.

七年级语文教学随笔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七年级新生;农村;初中英语;学习习惯;培养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基础,在外语教学中也尤为重要。笔者所在农村初中,学生在小学阶段虽然开设了英语课,但是乏于师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升入初中后英语课程的知识难度提升和课程结构的变化都会让七年级新生产生畏惧心理和挫败感,为此,在英语教学中笔者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措并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养成开口说英语的习惯,突破学习瓶颈

农村的学生基本上是在一种纯汉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除了每周几节英语课外,其余时间基本和英语绝缘。与同学、老师和父母间的沟通也是用汉语,严重限制了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渐渐成了“哑巴英语”。为了突破英语学习的这一瓶颈,对于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新生,笔者极力倡导“大胆开口、感受英语”,养成大胆、大声、大量说英语的习惯。例如:利用英语晨读的时间播放李阳疯狂英语视频,让学生洋腔洋调大肆模仿,同时辅以每周一节的英语口语交际课,根据既定教学单元的主题创设交际化语言课堂,以广泛的课程设计和丰富的教学活动进行口语操练。

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教学内容,积极利用电视、书报杂志,尤其是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每隔一周我都会利用一个晚自习的时间带领学生观看网络英语动画,看完后,再让学生说出他们从中学到的句子,并就动画主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英语语感及使用英语的习惯。

二、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温故而知新

预习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一,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一步。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而言,英语的陌生和教学内容的难度系数提升都会让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降低,所以我特别备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主动、自觉的预习习惯,同时也是在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新课标”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出来,学生的“课前预习”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学会掌握新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笔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观察到,学生能否坚持预习,在知识的接受上是有明显差别的,这种差别甚至于会影响今后的英语学习。农村的学生家长基本上不能辅导其学业,为了避免他们盲目地预习,在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我会给学生明确的目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能力限度,既要使学生可以接受,更要使学生乐意接受,还通过定期举行个人或小组竞赛,看谁或哪个组的音标、单词、词组等读得准背得熟。与此同时,也要给学生一些固定的预习要求,如运用词典和单词表提前查出生词、勾出不理解的句子,听录音跟读对话等。

初中英语教材以话题为主线,但单元间的单词和短语是相对发散的、孤立的,要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及时复习。引导学生当天复习,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巩固提高,将复习后任然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或和同学交流。

三、掌握方法,让英语学习事半功倍

1.养成认真记笔记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语言,是在生活中长期积累而成的。课堂上,让学生把教师所讲的东西记录下来,课后整理成自己有条理的笔记,以便课后和考前的复习。七年级是小学到初中的重要过渡阶段,知识量明显增加,学生感到适应困难,随着语法点和词汇的增加,学生在课堂上若不能认真做好笔记,课后很难靠自己的小学知识理解目标句型和语法结构,所以课堂笔记至关重要。

2.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从学生初一接触英语这门学科开始,笔者就要求学生每人自备一本英汉双解词典、英语基础知识手册,便于学生随时查阅,让学生养成不懂自己翻工具书的好习惯。

3.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常常会感到试卷上出现的阅读理解生词逐渐增多,远远超过单元的目标词汇,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此时我会为学生提供一些课外阅读的材料,书虫系列读物、英语周报都是我常用的课外阅读材料选择,其中的英语幽默故事、笑话、小诗或名句等会让学生在诙谐阅读氛围中增长词汇。一开始由教师利用晚自习时间读给学生听,逐渐扩展到由学生分组准备朗读,在这种训练中,慢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听力能力。

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很多,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每个教师都能以学生为出发点,着力帮助七年级新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就能为学生进一步学好英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好的习惯的养成是慢慢培养起来的,老师在教学中要起引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培养一些终身受益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王兴盛主编.中学生学习策略

七年级语文教学随笔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语音教学 教学策略

反思传统意义上的英语教学,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不足之处有二:一是教学中以书面笔试为主,忽视语音教学,二是教学中以强化应试技巧为主,忽视素质培养。众所周知,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英语教学是基于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也就是说,我们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生掌握一门语言,一门世界上运用领域最为广泛的语言,使得我们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能够融入世界潮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从这个意义上讲,语音教学既是基础,又是目的,尤其是在七年级这么一个基础的启蒙阶段,提升语音教学的实用性与系统性不仅关乎今后英语教学的效果如何,更关乎我们英语教学的最终教育目的能否实现。

一、目前七年级英语教学语音教学的现状

当前多数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三年英语,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弊病,就是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口语发音五花八门,到了初中很难及时加以纠正。另外,小学阶段英语教学不重视音标教学,发音基本上靠口口相传,抑或听录音进行模仿的阶段。到了初中,有很多教师依然不够重视音标教学,不注重语音教学,识记单词还是依靠小学阶段的拼读式的死记硬背。这种现象或许在七年级还可以坚持一段时间,毕竟七年级的词汇量还不是很大,再加上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学生的好奇与兴奋还没有过去,凭借教师的严格要求与自身努力勉强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但这种状况如果不加以改进,会给级英语教学的两极分化埋下伏笔,使得学生累于单词识记而失去对英语学习的耐心与信心,进而造成级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现象逐渐严重。退一步讲,即使学生能够跟得上课堂英语知识的传授,但如果语音教学差强人意,我们的英语教学最终的意义何在,难道还要回到传统意义上的“高分低能”型人才的培养?

二、强化七年级语音教学的策略措施

鉴于上文所谈到的双重问题,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强烈地感受到了加强七年级语音教学的重要性,本文中就自己所采取的一系列强化语音教学的策略措施,谈谈对提升七年级语音教学的实用性与系统性的粗浅认识,以期抛砖引玉,能够和各位同仁一同进步,为英语教学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2.1教师要将系统性的语音音标知识融汇于课堂实践当中

不可否认,即使是在当前新课改进行得如火如荼的背景之下,也依然还有不少英语教师认为只要学生能够在试卷上取高分就可,没有必要在语音教学上浪费太多的时间与精力。诚如前文笔者所述,这种思想是万万要不得的。我们应该在具体的英语课堂上将语音音标知识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不但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元音、辅音知识,还要他们掌握元音、辅音的发音器官名称与发音过程,比如唇舌的运动轨迹,肌肉的松紧程度,声带的振动频率,气流的通道宽窄,声音的长度变化等等。众所周知,感性的模仿效果是远不及理性的指导的,只有学生深刻理解并熟谙各个音标的发音规律与过程,我们才能要求并指导学生熟悉音标与字母及单词的一一对应关系,熟练掌握利用发音规律识记单词的技巧,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与应用能力作好铺垫。

2.2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使语音教学动态化

七年级的学生刚由小学步入中学,一定程度上还带有小学英语学习的特征,在认知思维上也还以感性思维为主,如果只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正确的发音原理知识,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艰涩难懂,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之下,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英语教学多媒体设备的优越性,将语音教学动态化。

以上文提到的音标发音教学为例,我们可以利用flas生动直观地向学生呈现各个音标的发音过程,并配上相应的解说,展示相关气息、声带、唇舌的变化,辅以复读机等语音设备,让学生反复跟读,这样坚持下来,对于学生的语音学习一定大有裨益。另外,教学中一再通过对话练习,文章朗诵等方式进行语音训练的时候,我们可以合理利用英文影片加以辅助,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无伴音播放,无画面播放,定格播放等功能来组织学生在表演活动的过程中熟悉口语,一方面给他们创设了一定的英语情境,让学生能够充分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升语音素养,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用英语交流的习惯,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语音运用能力与全面的英语素养。

2.3创设多元化的语音实践机会,让理论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升华

具体的语音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在七年级这个阶段多数还是会遵循着从音素、单词、短语、句子到篇章的顺序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进行教授,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但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多地创设多元化的语音实践机会,让学生的语音理论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升华。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依据文本内容,创设一定的英语交流情境与氛围,让学生用英语表演课本剧;又如,教师可以组织英语课外活动小组编排各种形式的英文节目,或者演英语短剧,或者唱英文歌曲,或者开英语沙龙等等。在这些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地参与和指导、帮忙。一段时间的实践下来,学生会将英语学习自然化、随意化、经常化,学生会主动去看英文电视频道,收听英文节目,欣赏英文歌曲等等,而这不正是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学工作者所乐于看到的吗?

三、结束语

七年级语音教学在学生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音标教学,还是利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还有我们给学生多提供的语音实践机会,教师都需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学生的语音教学,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

[1] 罗立胜,张莱湘. 英语语音教学的回顾及对目前英语语音教学的几点建议[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10).

七年级语文教学随笔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外语磨蚀 多语民族地区 中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1.054

Abstract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kinds of mode Seda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grade eight English term papers, on students'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cultural identity questionnaire, observ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of English curriculum, multilingual ethnic areas the main causes of English learning of language attri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Keywords foreign language attrition; Multi-language ethnic areas;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0 引言

语言磨蚀是语言学习的逆过程,意为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语言的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的现象,通常分为母语磨蚀和外语磨蚀两个类别。对于外语教学研究来说,外语学习与磨蚀互为逆过程,其关系密不可分。在目前外语磨蚀的研究中,有些影响因素已被探明,如:磨g前外语水平,受蚀时间,与受蚀语的接触方式,年龄,外语学习方式,社会情感因素,读写能力,目的语语种等。这些因素不仅类别多样,彼此还存在交互作用。此外,研究表明外语语言体系中的受蚀对象是由规则控制的,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即语言体系中不同对象对外语磨蚀的敏感性不同,其磨蚀的速度和程度也不同。在本文中,笔者将主要对民族地区三语教育模式下学习者外语学习时间长度,学习模式,学习动机等与外语磨蚀的相关性进行探索。

1 色达地区外语磨蚀的实证研究

色达中学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唯一一所综合性初中,教学模式分为一类模式和二类模式。一类模式指除汉语文课和英语课外,其他课程均用藏语教学;二类模式则是除藏语文课和英语课外,其余课程均以汉语教学,在二类模式中还包含2011年起开设的网络班,除自设藏文课外,所有课程的教材教辅与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同步,课堂教学由七中育才学校录播制成,远程传送到色达中学网络班。负责网络班课程教学的教师在课前分析视频,再将视频在课内播放讲解。该中学面向全县各区招生,也有少量生源来自甘孜州的炉霍县,甘孜县。全校学生目前共计九百余名,汉族学生共四名,其他为藏族。专职教师八十三名,汉族三十一名。其中,八年级一类模式四个班,二类模式两个班,包含一个网络班。一类模式下,每周藏语文课六节,汉语文课七节,英语课三节;二类模式中每周藏语文课三节,汉语文课七节,英语课七节。除网络班外,英语课程的教材均统一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该年级英语教师共两名,一位负责二类模式,包括网络班教学,一位负责一类模式教学。

首先,笔者在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周和最后一周对八年级年级两类模式下两位英语教师的课堂上连续旁听,了解他们的课堂教学方式。一类模式的英语教师更加注重具体语言点的讲解,在课堂上将新单词,课文中的语法现象一一拆解详细讲述;二类模式的英语教师课堂中更注重语言交际,让学生模仿教材中的句型,结合生活实际,编出新对话不断练习,随后再将对话中的语法现象分析讲解。随后,根据学生在两类模式中所占比例,在对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英语期末考试试卷的分析时,笔者随机抽取两个一类模式班和一个二类模式班的试卷进行对比,试图找出学习时间的长短与外语磨蚀的相关性。

在此次八年级期末考试中,除网络班以外,一类和二类模式客观题内容相同,二类模式的试卷另有主观题,即填空题。笔者将试卷中客观题各小题考查的知识点一一罗列,计算不同模式下的班级正答率,并归纳各个知识点的错误类型和比率。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试图找出学习时间长度与外语语言体系中不同对象的相关性,以及磨蚀程度的相关性。选择八年级试卷进行分析,是因为七年级刚开始学习英语,接触外语时间过短,此时谈磨蚀为时过早;而九年级的两类模式采用了不同的试卷进行考查,考点和形式的不同会影响分析结果。八年级的客观题分为单项选择,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三部分,共55小题。通过累计和求平均计算公式,其中X3,X4,X5分别代表一类模式的3,4班和二类模式的5班。55是试卷中55题的正答率数据,从时间上来说,平均多上一节课正答率提高9.55%(总课时为七节课以内,包含七节课)。从单项选择,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三个大类来看,每多上一节课正答率提高数值分别为0.11,0.66,1.14。在单项选择的三十道题中,只有动词短语介词搭配、动词短语搭配及动词过去式(take,make)、.一般将来时时态,介词与名词的搭配(in, on)这几项呈现反常分布,即学习时间越长,学习效果反而越差。究其原因:一是数据总量小的限制会导致计算错误,二是教师授课的差别性,可能五班的学生在学习这几个知识点时就已经发生错误,或是教师对这几个知识点没有重视。在单项中,以形容词修饰不定代词(0.23,0.81)、主谓一致(0.99)、频率疑问词(1.06)的正确率与上课课时数的相关性最为明显,究其原因,这三类语法现象与藏文和汉文语法规则均有较大差异,故在时间过短的情况下,学生难以理解和运用。

2 色达中学学生英语语言磨蚀的成因

通过对学习者八年级上期的英语期末试卷进行分析,笔者发现:第一,外语磨蚀与接触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二,语言系统中对象不同,与接触时间的相关性也不同。三,相比单独的语言点考查,外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与接触时间的相关性更为明显。四,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与外语磨蚀也有一定的关联。

另外,在此次调查研究中,笔者还发现了一些其他在教学过程中造成英语语言磨蚀的因素。

2.1 学习动机的影响

外语学习的过程中,有学者提出了“融合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的概念。前者指学习者主动与目的语群体接触,交流和融入目的语群体的愿望和兴趣。后者指学习者对所学语言实际使用价值和优势的追求。色达地区位于川西高原,常年交通极为不便,地理环境相对封闭,虽然离县城十余公里外的五明佛学院为亚洲最大佛学院,享誉海内外,也有部分英语为母语使用者在此修行学习,但他们与当地人的日常生活相隔甚远。色达中学的学生主要来自色达及周边藏族自治地区的农区和牧区,几乎没有去过色达以外的地区,根据笔者对在校学生所做的问卷调查,学生普遍缺乏与外界的文化交流,没有机会与英语使用者接触和交流。此外,色达中学选择一类模式学习的学生多数选择甘孜藏区的“9+3”教育模式,即 “9+3”免费中职教育计划,指政府有计划地组织藏区已经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和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到免费接受三年中等职业教育的受教育方式。该模式看重的是藏语文成绩,对英语成绩没有要求,因此该地模式下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工具型动机也并不强烈。问卷调查中,81%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重要”,但95%的学生在问及学习英语为什么重要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由此可见,由于缺乏融合型和工具型动机,学习者英语学习的效果不佳。

2.2 教材内容编排的影响

色达中学两类模式下使用的英语教材《义务教科书英语》是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而成,编写者提到修订的七个主要目标之一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使教材编写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关注不同学生的生活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实际需要,体现学生个体差异。八年级上册共十个单元,主题涉及度假、健身、电影休闲、观看体育赛事、电脑学习、饮食、聚会等。可以看出教材内容的编写更贴近城市生活,更符合城市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较偏远的民族地区学生来说,度假、看电影、计算机科学这类话题在他们的生活中并不常见,相应的词汇和语句表达的内涵意义不符合学生的文化背景,超越了学生对其日常生活的认知。如此一来,学生面对的不仅仅是学习一门新语言的困难,还有对陌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认知困难。

2.3 教学模式的影响

色达中学两类模式中的英语课堂教学基本都是由教师使用汉语和英语来共同完成。中学里仅有一位色达本地的藏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交替使用本地的藏语和英语进行教学,该教师所学专业并非英语教育,而是“9+3”教育模式下的藏英班。其他教师所学专业为英语(师范方向),来自色达以外的其他地区,无法使用藏语和学生交流。由此,该校大部分学习者学习英语的过程是英―汉―藏三语的语言联系模式。教师用汉语来解释说明英语的用法和释义,学生需要将接收的汉语信息再转化为熟悉的母语藏语来消化理解;而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时,也同样需要将脑中的藏语信息先转化为汉语,再将汉语编码转为英语。汉语和藏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这三种语言无论是在拼写拼读的规则方面,还是在语法方面都有很多差异。在英语学习中,学习者需要经历两次的编码转换,这一过程中学习者的汉语能力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对于初学者,在其还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藏汉英三种语言的差别时,无论是理解英语词汇意义和语法用法,还是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都会遭遇汉语能力不足带来的障碍。一类模式下,许多学生的汉语文学习已经困难重重,如今又需要借助汉语为主要工具学习作为第三语言的英语,无疑是雪上加霜。

2.4 民族传统的影响

自公元766年桑耶寺建成标志着藏传佛教立足吐蕃以来,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藏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佛教的深远影响,寺院教育成为了藏区教育的主流。孩子年幼时就被送往附近的寺院学习,由僧人教授藏文和佛学知识。寺院里的僧人不仅扮演着世俗意义的教师一角,更是学习者的引领者,因此学习者对他们十分敬重,绝无质疑。如今,藏区尊师这一传统延续到了现代教育中,学习者对学校教师亦是充满谦卑,不愿意向教师吐露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诸种困难,不愿意主动与教师就不明之处进行讨论。如此一来,教师也很难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习者的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无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教学模式。此外,传统的寺院教育以背诵为主要的学习模式,强调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笔者在调研时观察到学校里的大部分学习者仍然对这种学习模式青睐有加,每每在晨读或是课堂内朗诵课文时全情投入,而在分析理解方面则有所懈怠。因此,学习者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语法规则的理解、对于语句的实际应用难以掌握。

2.5 环境影响

上文已经提及色达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与外界联系甚少。县城里除了几家售卖佛学典籍和经书的佛教用品店,再无一家书店。学校内可供学生借阅的英语书籍或音像材料也寥寥无几。在问卷调查中笔者发现,所调研学生的父母九成以上只接受过小学教育及以下,学习者的家庭除了能送孩子来学校读书,在进行学业辅导或是提供课外资料等方面均无能为力。在学校学习三年英语,教科书和教学辅导练习册就是学习者唯一能够接触到的英语材料。而身处城市的学习者则有丰富的英语试听阅读材料可以选择,比如去书店购买或在图书馆借阅英语原版书籍,在互联网上收听英语电台节目,收看数量庞大的英语电影电视剧或演讲脱口秀。众所周知,学习语言是一个需要大量接触目的语材料的过程,如若不能保证一定量的目的语阅读和视听,学习者很难理解和掌握目的语的准确使用方法,也无法将由另一种语言所学的目的语语法规则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去。

3 多语民族地区中学生降低外语磨蚀的教学对策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一,八年级目前所学的英语语法现象中,形容词修饰不定代词,主谓一致和频率疑问词这三类语法现象的掌握与英语接触时间有着紧密的正相关性。因此,在目前英语课时无法增加的情况下,教师需在课堂上就该类语法点进行多次详细的讲解,并在课后配以相关练习,使学生加长与其接触的时间,从而更好地掌握该类语法现象。二,对一类模式的英语教师来说,课堂时间尤为宝贵,因而一定要督促学生在课前对教材充分预习,把跟读单词和课文的任务尽量放在课下完成;找出学生常见错误与藏文或中文之间的关联,在课堂内通过英汉/英藏对比,加深学生对英语语法现象的理解。三,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考查学生的英文综合应用能力,这两部分不仅强烈体现出与英语接触时间的正相关性,并且绝不能仅靠加大练习题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现象综合应用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时间极其有限的条件下,教师在课后首先应加大学生每日的英文阅读量,要注意补充的阅读材料与教材进度紧密相关,如词汇量相当、语言现象类似、话题类似等,让学生即使没上英语课,也能在阅读中不断复习和内化课堂中所学的词汇短语和各类语法现象,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从而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对比藏汉英三种语言的异同,让学生从熟悉的语言入手去逐渐了解和接触陌生的英语,特别是针对一类模式的学习者,强调藏英之间的区别,以及适当地用藏语来讲解英语,消除学习者因汉语能力不足造成的英语学习障碍。五, 除加大课后练习的题量外,学校也可从管理层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将个人生活、民族文化习俗和英语表达联系起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比如,每周利用一个晚自习组织英语角,让一类模式和二类模式的学生共同围绕某个话题进行英语对话讨论。学生既可在讨论中综合应用课内所学的词汇表达和语言现象,又可体验英语的实际交际功能,将自身生活经验和英语表达相结合,提升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动机。

4 结语

在多语民族地区,学习时间、动机、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等影响加大了学生英语语言磨蚀的速度和程度。我们需要对造成磨蚀的主要成因进行深入探究,找到能减轻减缓外语磨蚀的教学对策,提升该地区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让他们能够均衡发展,在未来的升学或就业中更具竞争力。

项目基金:本文是四川省社科联外语类项目“应对多语民族地区学生语言磨蚀的英语教学策略研究”(SC15WY00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韩大伟,宋葳.《语言磨蚀理论研究》介绍[J].当代语言学,201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