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范文第1篇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2017年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将答案序号填在答题表中相对应的题号下面的空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 评卷人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著名的北京人遗址发现于

A.周口店 B.元谋县

C.大汶口 D.河姆渡

2.右图中器物的广泛使用,说明人类已经进入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器时代

D.铁器时代

3.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我国先民中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4.《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6.下列事件发生在商朝的是

A.涿鹿之战 B.实行分封制

C.盘庚迁都 D.实行禅让制

7.下列制度在西周没有实行过的是①禅让制②郡县制③世袭制④分封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西周的最后一位国王是

A.周武王 B.周文王

C.周平王 D.周幽王

9.我们可爱的家乡高密,在春秋时期属齐国管辖。春秋时期最早称霸的齐国国王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宋襄公

10.右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战国时代效果最显著的变法发生在

A.① B.② C.③ D.④

11.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汨汨清流。”请从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 是指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六辅渠

12.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13.秦朝的都城是

A.镐京 B.咸阳

C.洛阳 D.安阳

14.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

A.加强专制统治 B.结束百家争鸣

C.消灭读书人 D.弘扬儒家文化

15.秦始皇修长城是为了

A.抵御匈奴 B.抵御鲜卑

C.抵御乌桓 D.抵御月氏

16.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于

A.咸阳 B.周口店 C.巨鹿 D.大泽乡

17.请根据右图中王小丫的提示回答,她所说的历史人物是

A.扁鹊 B.屈原 C.孔子 D.老子

18.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①大泽乡起义 ②巨鹿之战 ③楚汉战争 ④建立张楚政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人们为了说明一个深奥的道理,常用讲故事的方式。仔细回忆一下“塞翁失马”这一成语故事,想一想,它最能体现下列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0.下面四幅图片,分别是中国古代典籍的封面,如果你要查阅有关法家的主张,你应该查阅的书籍是

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6分,第22小题12分,第23小题10分,第24小题22分,共60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否则扣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左传》中记载:“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荀子•儒效》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扫六合:指统一中国),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回答,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2分)哪些人有可能被分封为诸侯?(2分)这一制度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

(2) 材料二中所说的“诸侯尽西来”发生在哪一年?(2分)根据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来判断,“秦王”有没有再分封诸侯?(2分)

(3)分封制和秦朝实行的制度虽然不同,但在当时都起到了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2分)

22.文化教育对于治国安邦有很大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秦始皇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但他建立的秦朝却仅仅维持了15年的时间就灭亡了。他采取的哪项措施严重破坏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2分)

2汉武帝统治时期,西汉达到了鼎盛时期。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推动了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6分)

3.你认为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发展文化教育事业?(4分)

23.“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曲明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歌词中提到的“孔夫子”生活在什么时期?(2分)他的主要贡献有哪些?(4分)

(2)和孔夫子生活在同一时代的道家创始人是谁?(2分)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

24.政治制度有一定的连续性,开明的政治制度对巩固国家的统治、稳定社会秩序有很大的作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8分)

①国家承认 , 。

②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③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 的特权。

④回答完上述问题后,你认为商鞅变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

(2)秦统一六国后,在制度方面进行了创新,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在中央设立哪三个主要官职?(3分)他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2分)

(3)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学习,你得到了哪些认识?(3分)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2017年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D 4.B 5.A 6.C 7.A 8.D 9.A 10.D 11.A 12.C 13.B 14.A 15.A 16.D 17.A 18.C 19.B 20.C

二、非选择题

21. (1)分封制。(2分)周天子的亲属、功臣。(2分)开发了边远地区,(2分)加强了统治,(2分)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2分)

(2)公元前221年。(2分)没有。(2分)

(3)国家制定政治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22.(1)焚书坑儒。(2分)

(2)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2分)大力发展儒学教育,(2分)在长安兴办太学。(2分)

(3)尊师重教,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4分)

23.(1)春秋时期。(2分)提出“仁”的学说;创办私学,提出许多新的教育主张。(4分)

(2)老子。(2分)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2分)

24.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4分)②奖励耕战。(2分)③旧贵族。(2分)

④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2分)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2分)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2分)

(2)丞相、(1分)太尉、(1分)御史大夫。(1分)郡县制。(2分)

(3)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改革应做好思想动员;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反对,要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等。(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分)

看了“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2017年”的人还看了:

1.2017版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2.2017年7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答案

3.2017年初一历史期中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范文第2篇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 )A.会 建造房屋 B.会使用天然火C.会制造彩陶 D.会种植水稻2.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 ④半坡原始居民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神话传说人物是( )A.皇帝 B.尧 C.舜 D.禹4.下列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朝历史的是( )①甲骨文 ②司母戊鼎 ③秦陵兵马俑 ④圆形方孔钱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5.有人说:“‘封邦建 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6.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A.炎黄战蚩尤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春秋争霸7.战国时期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的 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8.《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县。”材料反映了当时( )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县制 C.推行郡县制 D.确立行省制9.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A.陈胜、吴广要求夺权B.人民群众的要求C.到渔阳戍边途中遇到大雨,道路不通,不能按期到达D.秦朝的暴政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人民无法生活10.“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 寒。”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 )A.商朝 B.战国时期 C.春秋时期 D.秦汉时期11.某公司准备制定严格的规章约束职员行为,这应用了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主张(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1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该诗赞颂了秦王嬴政哪些历史功绩( )A.建立中 央集权制度 B.兼并六国,完成统一C.修筑万里长城 D.书同文,车同轨13.“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文帝、景帝提倡节约,并以身作则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14.一位同 学参加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网上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A.战乱频繁,社会经济没有任何发展B.封建国家的分裂推动了社会进步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15.通过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学习,我们知道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战例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D.淝水之战前秦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不得人心16.“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为它的开辟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鉴真 B.张骞 C.郑和 D.玄奘17.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害公物”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其中更为合理的是( )A.儒家组: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B.法家组:损害公物属于犯罪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C.道家组: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让其闭门修炼、自行解决D.墨家组: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1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B.道教于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C.《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史书D.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19.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20.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点且与佛教盛行相关的是( )A.王義之的字 B.顾恺之的画C.石窟艺术 D.青铜器一、综合题(6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4分)材料二: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人穿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1)上述情境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2)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主要源于历的什么重大改革?(2分)(3)据“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重要作用。(2分)材料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4)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主要方式。(3分)(1)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2分)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2分)(3)儒家学派的哪些思想观点对我们当代中学生仍然具有指导意义?请举例说明。(4分)23.(19分)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 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枕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请回答:(1)毛泽东谈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时说:“三国的几个政治家、军事家,对统一都有所贡献,而以曹操为。那么曹操的作为奠定了材料一中哪个政权的基础?(1分)另外②③两个政权分别是什么?(2分)出现三国鼎立这种局面的一场关键性战役是哪一次?(1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4分)(3)材料三反 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2分)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4分)(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有哪些?(2分)24.(14分)在我国古代的改革中,其中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的两次最为有名。请问:(1)这是两次什么改革?(4 分)(2)这两次改革的目的各是什么?(4 分)在当时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6 分)历史答案1-5 BDAAD6-10 CABDB11-15 BBADB16-20 BACAC21.(1)丝绸之路;匈奴。(2)改鲜卑姓为汉姓、改穿汉服、说汉话、与汉族官员通婚。(3)北魏孝文帝改革。(4)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5)战争、经 济文化交流、改革。22.(1)“仁”。(2)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3)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范文第3篇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 )A.会 建造房屋 B.会使用天然火C.会制造彩陶 D.会种植水稻2.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 ④半坡原始居民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神话传说人物是( )A.皇帝 B.尧 C.舜 D.禹4.下列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朝历史的是( )①甲骨文 ②司母戊鼎 ③秦陵兵马俑 ④圆形方孔钱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5.有人说:“‘封邦建 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6.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A.炎黄战蚩尤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春秋争霸7.战国时期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的 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8.《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县。”材料反映了当时( )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县制 C.推行郡县制 D.确立行省制9.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A.陈胜、吴广要求夺权B.人民群众的要求C.到渔阳戍边途中遇到大雨,道路不通,不能按期到达D.秦朝的暴政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人民无法生活10.“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 寒。”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 )A.商朝 B.战国时期 C.春秋时期 D.秦汉时期11.某公司准备制定严格的规章约束职员行为,这应用了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主张(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1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该诗赞颂了秦王嬴政哪些历史功绩( )A.建立中 央集权制度 B.兼并六国,完成统一C.修筑万里长城 D.书同文,车同轨13.“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文帝、景帝提倡节约,并以身作则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14.一位同 学参加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网上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A.战乱频繁,社会经济没有任何发展B.封建国家的分裂推动了社会进步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15.通过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学习,我们知道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战例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D.淝水之战前秦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不得人心16.“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为它的开辟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鉴真 B.张骞 C.郑和 D.玄奘17.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害公物”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其中更为合理的是( )A.儒家组: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B.法家组:损害公物属于犯罪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C.道家组: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让其闭门修炼、自行解决D.墨家组: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1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B.道教于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C.《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史书D.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19.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20.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点且与佛教盛行相关的是( )A.王義之的字 B.顾恺之的画C.石窟艺术 D.青铜器一、综合题(6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4分)材料二: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人穿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1)上述情境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2)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主要源于历的什么重大改革?(2分)(3)据“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重要作用。(2分)材料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4)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主要方式。(3分)(1)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2分)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2分)(3)儒家学派的哪些思想观点对我们当代中学生仍然具有指导意义?请举例说明。(4分)23.(19分)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 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枕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请回答:(1)毛泽东谈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时说:“三国的几个政治家、军事家,对统一都有所贡献,而以曹操为。那么曹操的作为奠定了材料一中哪个政权的基础?(1分)另外②③两个政权分别是什么?(2分)出现三国鼎立这种局面的一场关键性战役是哪一次?(1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4分)(3)材料三反 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2分)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4分)(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有哪些?(2分)24.(14分)在我国古代的改革中,其中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的两次最为有名。请问:(1)这是两次什么改革?(4 分)(2)这两次改革的目的各是什么?(4 分)在当时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6 分)

历史答案1-5 BDAAD6-10 CABDB11-15 BBADB16-20 BACAC21.(1)丝绸之路;匈奴。(2)改鲜卑姓为汉姓、改穿汉服、说汉话、与汉族官员通婚。(3)北魏孝文帝改革。(4)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5)战争、经 济文化交流、改革。22.(1)“仁”。(2)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3)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4)善于向别人学习、相互尊重、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酌情加分)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范文第4篇

1.“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请你判断他属于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2.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是A.北京人 B.半坡原始居民C.山顶洞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3.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灾难。此时,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十三年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消除了水患,造福人民。他是A.黄帝 B.尧 C.舜 D.禹4.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A.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 B.从中国大陆出去的华人C.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炎黄两部分部落联盟发展而来D.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5.下列文学作品以“武王伐纣”为历史背景的是A.《三国演义》 B.《封神演义》 C.《隋唐演义》 D.《西游记》6.“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说明这句话正确的历史事件是A.国人*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实行分封制 D.盘庚迁都7.采用“尊王攘夷”策略,成为春秋霸主的是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8.下列事件,成为我国春秋时期农业发展一次革命性标志的是A.用磨制的石镰收割庄稼 B.带木柄的耒耜在农业上的使用C.牛耕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 D.铁制农具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9.下列古钱币中属于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是10.秦末农民战争中,对*秦朝统治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是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11.汉武帝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是A.重视人才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设立太学 D.削弱封国势力12.卫青、霍去病沉重打击匈奴的地点是A.漠北地区 B.蒙古草原 C.河西走廊 D.河套地区13.“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体现了A.商鞅变法的精神和原则 B.商鞅变法的具体办法C.商鞅向奴隶主贵族发出的挑战 D.商鞅向秦国国君立下的保证14.如果让你扮演华佗,你应该具有的医学特长是①针灸 ②外科手术 ③创制“麻沸散” ④创制“五禽戏”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5.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作品是A.马王堆汉墓帛画 B.秦始皇陵兵马俑C.长信宫灯 D.四羊方尊1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是①南方的工具比北方先进 ②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③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17.下列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官渡之战 ②巨鹿之战 ③淝水之战 ④赤壁之战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18.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A.长安 B.洛阳 C.开封 D.邺城19.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A.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B.郦道元——《水经注》C.贾思勰——《齐民要术》 D.祖冲之——造纸术20.“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后人对哪位书法家作品的称赞A.王羲之 B.顾恺之 C.张择端 D.赵孟頫二、识图题(8分)阅读“丝绸之路”图:请回答:(1)请你根据地图说出其主要路线。(4分)(2)对开通这条路线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谁? (2分)(3)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意义?(2分)三、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5分)⑴秦朝是我国历第一个国家( )⑵秦朝在地方上建立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分封制。( )⑶秦始皇规定以大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 )⑷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统治,促进文化的发展。( )⑸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达南海。( )四、连线题(8分)秦末农民战争期间产生了许多成语故事,请你将下面的人物或事件用线段相连。成语故事 人物或事件A.指鹿为马 ① 陈胜.吴广B.揭竿而起 ② 赵高C. 约法三章 ③ 刘邦D.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④ 项羽E. 四面楚歌 ⑤ 鸿门宴F. 破釜沉舟 ⑥ 巨鹿之战G. 楚河汉界 ⑦ 楚汉之争H. 霸王别姬五、材料分析题(39分)1.阅读材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请回答:(1)上述内容出自哪一作品?(2分)(2)这一作品是谁创作的?他生活在什么时期?(4分)(3)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什么情怀?(2分)(4)我国哪个传统节日和这位诗人有关?这位诗人得到了世界怎样的认可和评价?(4分)2.读右图,回答问题。(1)右图青铜器的名称和制造朝代各是什么?(4分)(2)它在青铜铸造有什么地位?(2分)(3)请你想一想,它是用来做什么用的?(2分)3. 秦汉时期,匈奴族一直是活跃于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1)秦朝时,哪一项重大建筑工程与匈奴有关?修建的目的是什么?(4分)(2)匈奴的首领称为什么?(1分)说出你所知道的两位匈奴首领的名字。(4分)(3)汉武帝时,派两位大将出击匈奴,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抗衡。你能说出这两位英雄的名字吗?(4分)(4)右图描述的故事家喻户晓,你能为图画命个名吗?(2分)图中描述的事件发生在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2分)图中的主人公的历史贡献是什么?(2分)七年级上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1 2 3 4 5 6 7 8 9 10B D D C B A B C D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B A A D B C C B D A三、判断题⑴× ⑵× ⑶× ⑷√ ⑸√四、连线题A ② B ① C ③ D ⑤ E ④ F ⑥ G ⑦ H④五、材料分析题1.⑴屈原。《离骚》⑵战国末期楚国人。“楚辞”⑶表达了作者忧国居民的一种爱国情怀。⑷端节节。评为世界文化名人。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范文第5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周口店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2.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A.开元通宝 B. 刀形币 C. 秦圆形方孔钱 D. 交子3.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选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 )①核桃 ②小麦 ③石榴 ④葡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左传》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一史料反映西周的社会制度是(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5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6.广告词:“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是兵马俑的故乡”。“这里”是( )A.陕西西安 B.河南洛阳 C.江苏南京 D.甘肃敦煌7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介绍一位历史名人时,展现右图画面该名人是( )A.孔子 B.孙武 C.墨子 D.孟子8.“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以下属于诗词里“汉武”的功绩是( )A.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创立科举制,改善用人制度D.设立行省制度9.历史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等。据此判断同学们所谈论的主题是( )A.商鞅变法 B.文景之治 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10.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是( )A.隋朝 B.汉朝 C.秦朝 D.唐朝11.某同学利用右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西周推行分封制C.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D.西汉强化监察制度12.楚霸王项羽——宿迁的骄傲,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他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该成语出自下列哪次战役?(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13“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向汉武帝提出这一建议的是( )A.李斯 B.主父偃 C.张骞 D.董仲舒14.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排斥异己 C.平定叛乱 D.发展经济15.在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水平。东汉时,改进造纸术,使纸成为重要书写材料的是( )A.蔡伦 B.张仲景 C.华佗 D.祖冲之16.中国古代有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其内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作者“功业追尼父,千秋史公”;其体例则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它就是( )A.《史记》 B.《汉书》 C.《通典》 D.《资治通鉴》17.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都城在建业的政权,国号是( )A.魏 B.蜀 C.吴 D.汉18.“(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晋南朝 D.宋朝19. “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等。”这些关键词与哪一事件有关?(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商鞅变法20.当看到某同学画了许多不同边数的正多边形,埋头计算圆周率数值的情景时,我们知道该同学正在探究( )A.韩非子的思想 B.张仲景的理论 C.祖冲之的贡献 D.毕昇的活字印刷术21.北魏贾思勰撰写的我国现存第一部内容完整的农书是(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22.电视剧《三国》再创收视率新高。追忆三国历史,你知道曹操领导了以下哪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吗?(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23.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地动仪发明于( )A.东汉 B.唐朝 C.明朝 D.清朝24.《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作者是东晋书法家( )A.顾恺之 B.王羲之 C.祖冲之 D.贾思勰25.欧洲人最早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是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二材料题(共47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书》材料三: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史记》1.材料一说明西汉初年什么样的社会状况?(4分)2.材料一中的“上”指的是哪位皇帝?他针对这种状况采取了什么政策?(6分)3.材料二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请举例说明汉景帝的做法。(6分)4.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治世局面?(2分)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材料二:徐州扬州地区的发展,只是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自东吴起经东晋到南朝,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当然六朝时期各地区经济发展与进步的轨迹是不同的。总而言之,六朝时期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是由长江流域逐步推向珠江流域和闽江流域的;就长江流域本身而言,尽管长江上游地区在六朝以前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但在六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长江上游地区,原来经济水平较差的豫章地区又迅速发展并开始跟上。这样,整个长江流域在事实上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富有生机的经济带,这与北方黄河流域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恢复与发展缓慢形成鲜明对比。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地区?试总结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情况。(4分)材料二反映了魏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变化?(2分)这一时期“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的原因是什么?(8分)这样的变化对我国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2分)2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兴文,称风易俗,心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网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引自《魏书》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引自《资治通鉴》两则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4分)材料二中孝文帝除此之外,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