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icu病人的护理措施

icu病人的护理措施

icu病人的护理措施

icu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 探讨ICU病房临床常见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ICU病房护理事件《ICU护理风险分布情况调查》进行收集和分类,调查ICU病房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实施前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 对防范护理风险措施实施前十年护理风险主要为护理操作中的风险、责任心不强、护理技术不熟练、中药名称不熟悉、文书书写不规范、不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其他,采用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后有效的降低了临床护理过程的风险发生率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P

【关键词】ICU病房,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ICU病房是医院特殊的科室,需要提供高效精确的护理服务,随着居民健康知识水平和对临床医疗技术要求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临床ICU病房中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面对护理风险压力也随着越来越大,为了进一步降低ICU病房中护理风险的发生率,逐渐提高人群享受护理服务的水平[1]。本研究选择我院护理过程进行研究,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ICU病房护理事件和住院患者进行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ICU护理风险分布情况调查》进行研究,收集我院ICU病房近十年来发生护理风险的情况,进行统一的分类,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ICU病房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实施前后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情况进行调查,2008年3月到2010年4月为护理风险规范管理实施前,2010年5月到2011年8月为护理风险规范管理实施后。

1.2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按照调查问卷中ICU病房发生护理风险的分布情况进行指定有针对的措施,应将护理风险的防范提前到护理风险可能发生前,提出的防范措施。包括制定全面有效的ICU病房护理人员值班管理细则、不断加强对护理人员责任心的教育和培训,增加优质护理人员的奖励机制,加强相关中医院专业知识的培训,规范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文书书写,举行定期的考核和临床抽查,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增加对患者隐私的保密,明确护患沟通的重要性。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统计方法为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防范措施实施前十年ICU护理风险发生情况研究: 对防范护理风险措施实施前十年护理风险发生分布情况分析表明,主要为护理操作中的风险、责任心不强、护理技术不熟练、中药名称不熟悉、文书书写不规范、不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其他,见表1。

2.2 防范措施实施前后ICU病房护理分析: 防范措施实施前后ICU病房风险事件例数及风险率比较可见实施前发生率为5.82%,实施后风险率为0.82%,实施前后护理风险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性(P

3 讨论

研究显示中医院ICU护理风险发生分布情况比较复杂,应针对每项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防范措施,针对ICU病房护理对象多为病情比较重、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应制定自身特有的护理措施,加强自身护理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建立相应的护理风险监控措施,针对ICU病房每个护理细节制定完善全面有效的操作措施,不断提高ICU病房护理人员的素质,减少护理过程中风险的发生率,进行持久的风险意识防范教育,加强对护理过程中风险的预防。严格对护理过程中各种管理制定并进行监督,按照有章可依的原则,保证ICU病房护理过程中急救设备、医疗器械和药品的管理,防止长期松懈管理造成大的护理风险的发生[2-3]。同时应在ICU病房护理过程发生情况建立以人为本的机制,注意医院与护士沟通、护士与患者沟通、患者与医院沟通,建立一个良性的信息回馈机制。及时发现在ICU病房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漏洞和不正确的地方,及时纠正及完善。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为临床提供优质全面科学的护理服务奠定基础。针对中医院特殊的情况,应加强护理人员对中医药的了解力度,防止出现由于护理人员对中医药的不熟悉而发生的护理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护理风险方法措施可有效的提高ICU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应加强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石建平,韩宏妮,刘霞,等译.护理管理的作用于责任[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9):434

[2] 余滢,郭金凤,武华玲.科室环节管理与护理风险防范[J].护理研究,2005,19(7):1288

icu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ICU; 医院感染; 发生; 预防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477-01

重症监护室(ICU)是集中救治危重病人的场所,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患者的明显特点是病情危重而复杂。其免疫防御功能都存在较为严重的损伤或缺陷。同时,病人在住院期间接受各种诊疗措施,如气管插管、动静脉插管、留置导尿、手术、放疗、化疗、内镜检查和介入治疗等,进一步降低了他们的防御功能。加之ICU病原体种类繁多,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等,更增加了ICU院感的几率。现结合我在ICU工作的临床实践,就发生、预防、控制ICU院感的措施及护理管理,谈一点体会。

1 临床资料

收集2011年1月~ 12月入住我院ICU患者340例,其中发生院感30例(45例次),年龄30-92岁,平均年龄(50.8±0.15)岁。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日数1921天(使用有创呼吸机1699天、无创呼吸机223天)。呼吸机使用率75.72%,发生呼吸机相关呼吸道感染27例(39例次)(有创36例次、无创3例次),感染例次率20.3‰(有创感染例次率21.19‰、无创感染例次率13.45‰)。感染病例病原学送检率100%,导致VAP的病原菌:肺炎克雷伯菌12例;铜绿假单胞菌各11例;鲍曼不动杆菌9例;其他7例。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医院感染率最高。

2 ICU发生院感的原因

2.1 患者因素:ICU患者大多年老体弱,发病急,病情危重,其身心和全身营养状况均较差,抗感染能力低,免疫功能下降,应急防御机能减退,易造成感染。加之患者基础病危重,多处于昏迷状态,意识障碍时间长,需要进行一些侵入性操作。

2.2 医务人员的因素

(1)抗菌药物的应用:ICU的病人多数较长时期使用各类抗菌药物,这不但使细菌的耐药性均较强,而且容易导致患者体内菌群失调,从而引起条件致病菌和真菌的双重感染。

(2)加强监护所使用的各种介入性检查、治疗,如机械通气、动脉测压、血液净化、静脉营养、留置导尿、胃肠引流等都可能为细菌侵入机体和正常菌群移位提供有利条件。且侵袭性操作时间越长,发生感染的机会越大。

(3)病人自理能力缺乏或丧失,因而十分依赖医护人员,与医护人员频繁接触往往会增多发生交叉感染的机会。

(4)医护人员缺少感染防范意识,操作不规范。

2.3 环境因素

(1)布局不合理,楼层矮、面积小、空气不流畅,且多种危重病人同住一室。

(2)患者排出大量有耐药性的细菌,造成空气污染。

(3)操作及消毒隔离不规范、不到位,终末消毒不彻底,造成病室之间的污染。

2.4 其他因素:ICU相关部门的管理方面;院内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是否到位;工作人员院内感染知识掌握及执行情况;患者家属对于探视制度及隔离制度的遵守等。

3 预防与护理

3.1 制定制度,严格管理,强化院感意识

(1)医院感染控制难度大,为了做好ICU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必须制定一系列防止感染的制度,加强对医护人员院感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增强控制院感意识,有高度责任心者才能做好ICU的工作,从而降低ICU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2)严格手卫生管理。接触传播是多重耐药菌的主要传播途径。ICU病房必须有手卫生设施,用添加护肤成分的酒精消毒液擦手,避免无目的、无意识的接触患者和其他环境,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预防感染 “手”当其冲。

(3)减少设备共用,完善隔离制度。对病人施行必要的保护性医疗措施,提高病人机体的抵抗力。并根据不同的感染源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单间隔离、集中隔离、床旁隔离等。

(4)预防ICU医院感染应提倡非介入性监护方法,尽量减少介入性血流动力学监护的使用频率。对长时间留置管道的病人,每日评估,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搬运、减少对管道密闭性的打断。

(5)严格探视制度,设立专门的探视通道,控制探视人数,遵守探视时间(16:00~16:30)。

3.2 加强ICU环境及设施的消毒监测。ICU科室积极配合院感科的工作,每月中旬配合院感科对科室物表及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进行采样,每季度配合院感科作病房空气采样,以及不定期的对使用中的呼吸机及备用的呼吸机入气口、出气口进行采样培养。科室根据培养出的结果,认真执行院感科制定的相关整改措施,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及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3.3 按照《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1]。

3.4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病人的定植抵抗力,尽可能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防止宿主自身菌群失调,造成外来菌定植及耐药菌株生长,密切注意菌群失调的先兆,慎重送好痰标本,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行为。治疗感染而非治疗定植或污染,所分离出的细菌、真菌并不等于感染而选择抗菌药物,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前期治疗效果判断,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选择用药。

3.5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下呼吸道感染。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特别是作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最重要。引起VAP的危险因素较多,采取综合措施以减少VAP的发病率更重要。如加热加湿器的无菌水每天更换;防止冷凝水倒流,及时倾倒并认真洗手;做好气道管理及有效吸痰,辅以肺部物理治疗、翻身拍背;呼吸机管路一周更换等措施。

4 小结

护理工作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具有本身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国内外调查结果显示,医院感染中有30%~50%与不恰当地医疗护理有关,因此,作为医护工作者,尤其是监护病房的一员,更应把控制院感的发生在思想上提到一定的高度。ICU院感得到有效控制,首先要加强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采取有效的监测、监管方法,施以正确的干预,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icu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2

ICU综合征指患者在ICU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合并有思维紊乱、情感障碍、行为和动作异常等其他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它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新医疗器械和医药品的不断开发及重症疾病诊治水平明显提高而出现的一组病症。[2]ICU综合征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住院时间的延长和医疗费用的增加。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危重症患者的预后。我科自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对入住的部分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来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在综合ICU收住患者100例,采用中心随机隐藏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40~86岁,平均(63.5±5.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6例,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12例。其中脑外科手术后患者5例,骨科手术后9例,冠心病患者20例,其他1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41~85岁,平均(63.2±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5例,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14例。其中脑外科手术后患者5例,骨外科手术后10例,冠心病患者22例,其他13例。要求入选标准:①年龄≥40周。岁;②无精神及神经疾病,有一定的读写能力;③自愿参与并配合完成研究。排除标准:①入院时即被诊断患有精神及神经疾病;②入住ICU的时间≤7d;③研究过程中患者死亡。2组患者的病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包括疾病常规护理、限制性探视制度、必要的交流沟通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①改善病室环境,温度保持18~22摄氏度,湿度为30%~60%,工作人员做到四轻,房间设有钟表等等;②修改探视制度,根据病情适当延长探视时间;③音乐疗法;④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3 评价标准

1.3.1 ICU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ICU综合征由Mckegney于1966年提出,后日本学者黑泽对其定义如下:患者入住ICU后,意识清醒(可有失眠出现)后的2~3d出现以谵妄为主的症状,持续3~4d直至患者转出ICU治疗,并与其他器质性病变相区别,症状消失后不留后遗症[3]。

1.3.2评定护理满意度: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评定,不满意总分在70分以下,基本满意总分在70~80分,满意总分为85分以上,其满意与基本满意都评

定为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

2.结果

2.12组患者ICU综合征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ICU综合征发生率为18%(11/60),对照组为35%(21/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61P=0.039),2组患者总计发生ICU综合征32例,发生率为26.7%。

2.22?M患者对ICU护理工作满意情况比较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92%(55/60),也高于对照组的62%(3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2P

icu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摘要】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ICU护理管理方法,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方法:选择2010年6月 2011年6月ICU护理患者与162例。根据时间段:2010(对照组),2011年组(观察组)分为两组。观察在护理过程中的院内感染率,护理缺陷率,事故率,意外拔管率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院内感染率,护理缺陷率和意外拔管率有显著差异(P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 管理

重症监测治疗护理病房是重点抢救的危重病人,对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的场所。 ICU集中收治各类危重病人,抢救频繁,仪器操作复杂,护士承担的责任和风险相对较高,因此,ICU护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根据2010-2011年ICU患者的分析,发现其中薄弱环节,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 2011年6月在我院ICU护理患者162例,97例男性,女性65例,年龄11-92岁,平均年龄62岁。按时间段分为两组:2010例作为对照组为一组,2011年作为观察组为一组。观察组83例,其中男39例,女44例;对照组病人第79例,40例男性,女性3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等无显着性差异(P> 0.05)。1.2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院内感染率,护理缺陷率,意外脱管率等情况,并对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院内感染主要包括中央静脉管感染,留置导尿管感染,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意外脱管主要包括气管,导尿管,胃管,中央静脉管等意外脱落。1.3 统计分析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从表1可见,两组患者在院内感染率,护理缺陷率及意外脱管率都存在明显差异(P

3 讨论 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公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ICU这种高风险的特殊科室对医疗护理管理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目前加强ICU护理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 ICU是医院内感染高发科室。ICU院内感染率虽然2011年与2010年相比显著减少,但仍高达7%。曾有文献报道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高达16%,显著高于6%的普通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分析其原因:1.ICU本身是易感人群相对集中的场所,人员流动频繁;2.基层医院缺乏资金,缺乏先进的空气净化设备,而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缺乏合理用药的理念,管理层不能严格把关,因此院内感染率是比较高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管理措施:①加强ICU病房流动性管理的,并严格控制ICU护士流动频率;②改善ICU空气净化设备和定期的ICU常规无菌处理,如每日定时两次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及紫外线消毒循环机杀菌消毒,开窗通风1小时;③加强对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管理和护理工作人员的无菌操作概念。随着相关法律法则的健全,护理人员承担的责任也相应的增多。据悉,医疗事故近年来稳步增长,我院近3年来对护理的投诉事件显著增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护理工作整改措施:①加强法规理论学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②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系统。具体落实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实施:在任何时间即使告知患者的病情;给患者家属安排合理参观时间;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在进行如气管插管,静脉穿刺和其他侵入性操作时,充分尊重病人家人的知情同意权,详细和具体对其可能的风险和预后进行告知;在进行导尿,擦浴等涉及患者隐私的操作时,要尊重患者的隐私权;护理文书的书写要客观,准确,及时。 ICU患者往往需要留置各种导管和监护导线,患者往往处于强迫,不可避免地造成导管或导线脱落。此外,国内床护理比1:3左右,明显低于国外1:5?6的比例,在基层医院床护理比会更低。因此,我院自2011年开始加强了护理床位监管力度,意外脱管率显著降低,起到了显著作用。总之,通过一系列护理防范管理措施, ICU护理管理较前有了明显进步。基层医院ICU护理管理是整个医院护理管理的重点,要充分认识到护理管理重要性,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创造一个更好的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icu病人的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ICU 综合征;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2

ICU综合征指患者在ICU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合并有思维紊乱、情感障碍、行为和动作异常等其他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它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新医疗器械和医药品的不断开发及重症疾病诊治水平明显提高而出现的一组病症。[2]ICU综合征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住院时间的延长和医疗费用的增加。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危重症患者的预后。我科自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对入住的部分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来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在综合ICU收住患者100例,采用中心随机隐藏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40~86岁,平均(63.5±5.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6例,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12例。其中脑外科手术后患者5例,骨科手术后9例,冠心病患者20例,其他1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41~85岁,平均(63.2±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5例,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14例。其中脑外科手术后患者5例,骨外科手术后10例,冠心病患者22例,其他13例。要求入选标准:①年龄≥40周。岁;②无精神及神经疾病,有一定的读写能力;③自愿参与并配合完成研究。排除标准:①入院时即被诊断患有精神及神经疾病;②入住ICU的时间≤7d;③研究过程中患者死亡。2组患者的病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包括疾病常规护理、限制性探视制度、必要的交流沟通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①改善病室环境,温度保持18~22摄氏度,湿度为30%~60%,工作人员做到四轻,房间设有钟表等等;②修改探视制度,根据病情适当延长探视时间;③音乐疗法;④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3 评价标准

1.3.1 ICU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ICU综合征由Mckegney于1966年提出,后日本学者黑泽对其定义如下:患者入住ICU后,意识清醒(可有失眠出现)后的2~3d出现以谵妄为主的症状,持续3~4d直至患者转出ICU治疗,并与其他器质性病变相区别,症状消失后不留后遗症[3]。

1.3.2评定护理满意度: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评定,不满意总分在70分以下,基本满意总分在70~80分,满意总分为85分以上,其满意与基本满意都评

定为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

2.结果

2.12组患者ICU综合征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ICU综合征发生率为18%(11/60),对照组为35%(21/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61P=0.039),2组患者总计发生ICU综合征32例,发生率为26.7%。

2.22M患者对ICU护理工作满意情况比较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92%(55/60),也高于对照组的62%(3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2P

3.讨论

据相关研究报道,国内ICU综合征发生率在20%~40%之间[4-5]本组发生率为26.7%,与文献报道一致。传统的护理方法只重视满足患者基本的生理需要,忽视了对患者精神需求的满足。在 ICU 中的日常生活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不愉快的程度,使患者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更好地配合治疗,从而预防 ICU 综合征的发生 [6];根据实际情况延长探视时间。家属的探视可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满足了患者情感和精神上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轻患者因环境变化造成的紧张心理,从而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7] 。而在ICU病房中播放优美的音乐,可以降低环境对患者的心理影响 [8] 在音乐中使患者焦虑的情绪得以缓解,使情绪渐渐归于稳定状态,避免因情绪问题而造成病情加重或并发症发生;综上所述,对ICU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ICU综合征的发生和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所以对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周燕飞.ICU综合征发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及预防[J].护理学报,2011(20):35―37.

[2]曹轶.ICU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和护理对策[J].护 理杂志,2011,28(2B):39―41.

[3]陈培服,陈海燕,陈瑜,等.ICU 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 华全科医学,2014,12(7):37-38.

[4]李奇,朱力.ICU 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8,14(6):719-721

[5] 董亮.重症监护病房患者 ICU 综合征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6.

[6] 信梦雪.舒适护理在预防 ICU 综合征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8):2332-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