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准农业市场分析

精准农业市场分析

精准农业市场分析

精准农业市场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电商;精准扶贫;需求与制约

一、引言

为了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提出“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扶贫开发理念。精准扶贫的路径有很多,如金融扶贫,发展产业扶贫等,本文主要从农村电子商务研究扶贫工作。电商扶贫主要是依靠互联网思维,帮助贫困户提升电子商务运用能力,并对当地特色农产品进行标准化生产以及包装,促进长期销售,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以便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

二、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中的应用

(一)“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农业是我国传统的基础产业,部分农户在偏远的山区,交通的不发达,导致运输成本太高。随着“互联网+”的提出,使互联网+农业产生巨大潜力。但是要把互联网与农产品联系起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中要解决电商人才培养、产品标准化、服务体系、以及政策坏境的系统等问题。亟需用现代化手段改善。农村电商联合物流业正推动农业的现代化M程,从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到配送整个流程实现互联网化操作和管理[1]。与政府共同构建集约化公共物流基础设施,在区域内形成多种协同能力结构,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为本地商贸、农贸、电商提供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和数据化供应链服务。截止到2016年8月底,菜鸟网络已经在全国28个省市区,覆盖了430个县、1.9万个行政村,为农村物流的打通做出了重要探索[2]。通过建立标准化生产,打通农业产业链,提高农户生产效率,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二)建立淘宝村精准扶贫

淘宝村是指活跃网店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10%以上、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村庄[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数据表明,到2014年年底为止,中国国内的上网人数规模已经达到6.49亿左右,其中,农村网民规模达1.78亿[4]。越来越多的农民使用电子商务网站进行购物,在淘宝等电子商务网站购物的人数已达到7714万,年增长率为40.6%,从中反映了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快速发展,给建立淘宝村创造了条件。建立淘宝村,使得电商入户,各农村网商主要采用自产自销的方式,自己组织进货、生产和销售环节,并通过淘宝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进行经营,鼓励贫苦户自主创业。乡镇政府部门可以整合乡村优势,打造自己的特色产品,并进行统一标准化生产,使该产品更好的投向市场,提升市场的竞争力。其中,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为龙头的电商企业也为建立淘宝村创造了机会。阿里巴巴集团于2014年10月推出了以“千县万村”计划为主体新的农村战略,这个计划将于未来的3到5年内,以100亿元建立一个完整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该体系将覆盖1000个县、10万个行政村。

与此同时,京东、苏宁等国内著名电子商务平台也推出了各有特色的农村电商计划[5],为贫困户稳定脱贫助力。根据阿里研究院统计,截至2016年8月底,在全国共发现1311个淘宝村,广泛分布在18个省市区。这样农村网商可以通过电商创业,增加收入,摆脱贫困。

三、农村电子商务在扶贫工作中的需求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知道,随着互联网普及,城镇化发展及相关政策落地,农村居民也开始有了运用电子商务网站进行购物的习惯,一则价格实惠,二则方便快捷,给贫困户们省去多余的成本开销,下面从两点进行分析农村电子商务在扶贫工作中的需求:

(一)电子商务在农业生产方面的需求分析

农户在种植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料,以及农业生产完成后的销售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来完成。一般来说,贫困户生产规模较小,市场需求量大,贫困户生产的产品自己销售的话,不但效率低,而且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都极其高。但是市场回报率低,与所付出的成本不成正比,而使用电子商务便能很好的解决贫困户与市场的对接问题,使之降低贫困户的购买成本,在销售环节实现规模化和统一化,使得贫困户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从网络购买农资降低成本、通过透明生产提升质量、通过网络平台互动提升价值、通过减少流通环节,以此提高农民收入[2]。

(二)电子商务在农村生活方面的需求分析

农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而且没有大型超市、商场等购物场所,但是却不能每天到县上或镇上进行购置物料,使得购物或娱乐十分不便。贫困户的收入较低,若是能有实惠的价格且便利购物的条件,对贫困户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如今,电子商务网站以较低的商品价格和快捷的运输正在吸引着更多的贫困户参与进来,不仅给贫困户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也降低了贫困户的生活成本。

四、农村贫困户在应用电子商务时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贫困户生产技术有限,当地产品特色不明显

电子商务推动精准扶贫,抓手就是推进电商与农村、农业、农民相结合,特别把电商与农产品市场相结合,但在电商充分融入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制约瓶颈。由于贫困户身处偏远地区,接受的知识有限,能力有限,生产技术无法跟上现代化,再加上各贫困户是分散种植,属于小规模经营,无法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导致各贫困户生产出来的产品种类不一,质量也参差不齐,因此无法与外部市场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农户在网上销售的规模不断扩大,有许多农户开始“跟风”生产,导致大量的农产品涌现,其中不乏有相似的农产品。不仅影响了当地产品的特色形象,还很难保证网上市场上的产品的质量,导致网友们不知从何挑选优良的特色产品,使得贫困户生产的产品在同行业市场上缺失了竞争力。这样不但影响了当地农户的收益,而且损害了当地产品的品牌价值,不利于贫困户稳定脱贫。

(二)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投入力度不足

现今,大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整体推进难度大。在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位于偏远地区,农村互联网建设跟不上,公共上网资源有限导致信息不畅,媒介难以渗入到农村偏远地区。交通设施方面,许多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还较差,限制了物流的发展。由于农产品需要保持新鲜,使得农产品在储存时间和配送时间都需付出极大的成本。

(三)农村电商融资困难

扶贫工作的主要推手在于资金的支持,电商扶贫作为新生扶贫工程,更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特别是财政支持[5]。如今,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比较良好,市场需求较大,但因农村电商发展和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一些金融机构没有给予过多的支持,致使资金成为农村电商扶贫的瓶颈,很难扩大经营,导致农村电商发展停滞不前。

(四)农村电商人才缺乏

由于农村教育水平有限,农民受到的教育较少,尤其是七八十年代的农民,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再加上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不深,不愿去接受电子商务的出现以及使用。农村地区对于电商扶贫的培训机构培训水平参差不齐,培训机构管理混乱,在培训规模、培训能力上都o法满足农村电商扶贫的发展。

五、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的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品牌战略,主打特色产品

建立农产品品牌,能够在市场上有标识度,有利于农产品的销售,促进标准化生产管理,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品牌:

1.创建农产品商标注册

农产品的品牌代表其市场价值,农产品的商标也具有区别功能,便于消费者进行识别。因此,贫困户在网上经营特色产品时应积极注册商标,维护品牌形象和网店声誉,奠定在市场上的地位。

2.打造特色产品

选择当地优良的品种来种植,主要打造一种当地产品来进行外销,打响市场。其次,质量也是不可疏忽的,是农产品创建品牌形象的根本。可以请外来农产品专家进行种植指导,使当地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有利有利于销售。

(二)丰富金融形式,拓宽融资途径

扩大农业的生产,离不开资金的投入。首先,政府部门应把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为贫困户争取到更多的政府对农村电商扶贫的资助,使贫困户可以减少对资金的担忧,大力发展自己的农产品产业。其次,增加小额信贷和金额机构的支持。同时乡镇政府部门应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使其能够放宽对贫困户的贷款额度以及评估信用机制,加强对贫困户电子商务创业的支持。此外,为了增强金融机构对贫困户的支持力度,还应增强社会借贷的信用体系,宣传农户需信用消费。

(三)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

加强农村电子商务知识普及是农产品电子商务推广的前提,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之一是缺乏计算机操作技术和知识,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加强农村教育力度,让更多的农民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悉电子商务的应用,充分调动农民对电子商务的热情;乡镇政府部门应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大学生返乡或具有电子商务知识的人员对贫困户进行培训,使贫困户能够基本了解电子商务的知识以及可以运用,从而能够为贫困户经营电子商务网站奠定基础。

乡镇政府部门应引入水平高且能让贫困户们听懂的电商培训机构,同时也对对培训对象进行一些甄选,对其中一些素质相对好,文化水平相对高的农户进行重点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在这方面的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成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先锋,进而引导更多的贫困户深入了解电子商务的使用。

六、总结与展望

通过分析,农村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下的需求是极大的,随着互联网的覆盖深度和广度的加强,电子商务对于扶贫工作的开展是有帮助的。同时,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物流系统的不断发展,都有利于贫困户销售当地产品,提升当地产品效益。另外,创造特色产品的品牌形象,能够有利于打响市场,增加品牌带来的产品溢值提高贫困户的收入,能够为贫困户稳定脱贫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于津津.“互联网+农业”助推农村电子商务和物流业蓬勃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6(16).

[2]阿里研究院.“新农业・新乡村――农业电子商务论坛”在苏州举办.2016-09-07.

[3]王嘉伟.“十三五”时期特困地区电商扶贫现状与模式创新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6(04).

[4]阿里研究院.农村网络消费报告[J].中国电信业,2015(12).

精准农业市场分析范文第2篇

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精准营销,就是企业需要更精准、可衡量和高投资回报的营销沟通,需要制定更注重结果和行动的营销传播计划,还有越来越注重对直接销售沟通的投资。国内有关精准营销研究主要集中在精准营销的定义、特征、意义以及实现形式等方面。如伍青生、余颖、谭恒松(2013)等从精准营销的定义方面展开了研究。 

而从烟草行业角度研究精准营销的文献比较少,主要有杨云峰(2010)提出了精准营销要与市场有效结合;吴建荣等(2010)认为应优化营销模式;廖爱国(2010)认为应以精准营销为抓手,促进卷烟上水平。钟鲲(2011)通过卷烟品牌精准营销价量分析数学建模与应用,提高卷烟精准营销的精准度。刘铁英(2013)则提出了烟草商业企业的精准营销流程。 

综上所述,从理论研究来看,目前精准营销还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统一的概念,也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它更多的是体现为一种思想和方法。而关于烟草市场精准营销研究的文献极少,且缺乏深度与系统性。 

二、县域卷烟市场的现状分析 

1、县域市场分析 

县域市场是指在县域行政范围内,在政府的引导下,以县域居民为主体的所有产品需求与产品供给的关系的总和。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起着基础性作用。据统计,我国现有县和县级市2000多个,县域国土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94%,县域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3%,县和县级市人均GDP只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73%左右。研究表明,县域市场潜力巨大,它比大城市市场更加具有活力,特别是在城镇化的推动下,愈来愈多的农村消费者涌向城镇,并且逐渐形成与城镇相一致的消费习惯,其消费档次也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而提高,县域消费市场却更多地体现出都市消费文化和乡村消费文化的融合。 

2、县域卷烟市场分析 

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卷烟市场消费能力发展后劲充足,它将集中全国50%以上的购买力和50%以上的零售商品总额,成为举足轻重的潜力市场。原因如下。 

第一,随着城镇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外流人口不断增加,卷烟消费季节性起伏态势明显。目前,农村青壮年纷纷进城务工,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事实上造成了农村卷烟消费群体的流失,消费群体流失造成农村卷烟销量下降,结构也偏低。与此同时,外出务工者一般会在春节、中秋、农忙等时节回归,带动农村卷烟市场销量的显著增长和品牌结构的明显提升。 

第二,供需结构不够均衡,紧俏品牌供不应求。以长沙县市场为例,市场存在紧俏品牌供不应求的问题,在紧俏品牌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时,部分消费者会选择次受欢迎的品牌代替。市场上存在部分消费区段的竞争过于激烈、而部分区段的需求又得不到有效满足的供需结构不均衡的现象。 

第三,从现有消费行为来看,消费者年龄、受教育程度、个人月均收入与消费卷烟品牌的关联较大。以长沙县市场为例,低端卷烟品牌消费集中在老年消费者中,中高端卷烟品牌消费集中在中青年消费者中。消费者受教育程度、月收入水平提高,消费卷烟品牌的档次也逐步提升。 

综上所述,随着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消费者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这会使得县域市场卷烟结构有较为可观的提升空间。但受社会宏观经济影响及产业布局、劳动力流动、县域地区长期形成的消费习惯等因素影响,县域卷烟市场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三、县域卷烟重点市场“1+7”精准营销模式创新 

作为基层单位的县域市场,不仅数量大、范围广,而且人口也相当多。而企业的资源与能力总是有限的,面对数以千计,甚至上万的客户,必须区别对待,方能提高管理效率。做为企业管理者,必须清楚卷烟市场的构成与结构。根据销售情况、利润贡献、发展潜力等因素,准确识别出企业的重点市场与重点客户,并根据其表现的差异性来科学合理地配置企业的资源,并提供相应的能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 

因此,烟草公司应依据客户地理位置、经营规模、售卖方式、管理信息化程度及诚信守法程度等因素来细分出重点市场,明确县域卷烟重点市场。在此基础上,为精确管理目标客户,创新提出卷烟“1+7”精准营销模式。其核心是建设现代终端,突出强化精确信息、精准定位、精敏投放、精彩形象、精细管理、精诚服务、精干团队等七大精准营销手段。如下图所示。 

1、建设现代终端是核心 

(1)建设现代终端的基本要求 

在建设标准要体现“三性”,即现代性、时代性、特色性的要求。要以严格规范为前提,合理控制建设数量,做到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对现代终端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开展功能终端评价,及时调整功能客户。工商双方要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确定选择标准和流程,确保现代终端能同时满足工商双方对品牌培育工作的实际需要。经营管理中要实行“六统一”,即统一形象元素、经营设施、业务模式、服务标准、商品价格、财务核算。 

精准农业市场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业产业发展;产业扶贫;发展模式;精准扶贫

一、吉林省东部地区的概况

吉林东部地区具有广大的面积,和众多的人口基数,其区域位于吉林省东部,地形地貌多样,气候环境复杂多变,区内拥有大量的绿色农业自然资源。于此同时,在东部地区拥有较多的贫困地区,具有许多国家和省级重点扶贫开发县。农村人均收入较低,如据国家统计部门显示2015年吉林省东部地区的农村人均纯收入仅为7901元,在全国的农村地区当中排名较为落后。到2018年统计显示,吉林省东部地区的贫困和特贫人口约为187.71万,在这些落后贫困的区域主要的经济产业为传统的农业,同时由于其基础设施落后,农业基础薄弱,于此同时其自然灾害频发,因此造成了区域整体农业水平很低,几乎没有任何的抵抗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在种种因素的制约下,造就了该地区的扶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1]。

二、吉林省东部地区农业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的模式分析

(一)区域农业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吉林省东部地区的农业发展模式的分析我么你可以发现,目前依然存在着一下几点问题和不足:首先,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非常的不完善,缺乏基本的生产劳作的条件。这就会造成农业产品无法及时进行加工和销售造成农户的经济损失。其次,产业信息化步伐慢。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的和外界的信息交换障碍,很难及时了解农户、企业及产业的生产、销售、农民需求等信息,在市场变化波动当中处于被动状态。其三,劳动力严重外流、劳动力质量低下。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文化水平高、懂技术的人少。

(二)农业产业发展

吉林省东部地区具有丰富的农业特色资源,具有十分突出的中药材、林业产品、生态旅游等资源优势。近年来,该地区开始大力开展和升级农业产品,逐步开始打开了以绿色农产品为主的特色农业市场。伴随着特色农业市场的逐步打开,吉林东部的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开始走入了全国广大消费者的视野当中,并被广泛的接受和热爱,于此同时也成功的带动了当地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的蓬勃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在吉林省东部地区的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成为制约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最大制约因素。主要变现为该地区基础设施力量薄弱无法进行农业产品的深度精加工,目前普遍采用的“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存在着品种老化、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低的缺陷,同时也具有较低的风险抵御能力,市场竞争力较低的问题[2]。

(三)产业扶贫

就目前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项,当地政府也相应的提供了许多的政策倾斜和指出,也进行了一系列产业扶贫措施来共同面对产业发展和贫困问题。这些扶持措施具体如下[3]:1.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要想把特色农业市场做大做强,首先就是需要加大力度扶持和帮助企业和专业大户使其做到做强进而使其充分发挥市场带领作用,即通过鼓励和扶持大户、经纪人、企业等做大做强使其能够承担起地区的龙头作用,实现全方位的精准扶贫。需要指出的是做大规模,努力拓展产业链条,发展农业的上下游产业集群,是发展强大的特色农业的基本方向。在政策上需要对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给与更过的政策支持和扶持,经济上需要给其提供跟多的资金扶持以及优惠政策。在龙头企业成立之后,便可以广泛的开展“公司+贫困农户”以及“专业大户+贫困农户”的帮扶模式来实现精准扶贫。2.融资扶持很多贫困农户由于其贫穷的家庭实际情况,在面对良好的发展机会时往往会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而错失良机。在目前的扶贫过程当中,资金的主要能源来源为国家相关部门,个体户很难再社会上拥有其他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法。这主要是由于,社会的信贷机构往往都会优先选择具有相对抵抗风险能力强的企业和种养殖大户,对于个体散户往往是很难获得资金的支持和扶持的,这就造成了较为突出和矛盾的“扶富不扶贫”的现象发生。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政府需要为贫困的农户提供低利率的小额信贷金融服务,来帮助贫困农户能够借助特色农业长夜来实现脱贫致富。于此同时也需要最大程度的减少和降低个人的贷款和融资手续和时间,来最大可能的帮助农户实现快速融资。3.特色产业扶持目前吉林省东部地区的特色农业大多以生产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因此这对发展惠农利贫而言,具有十分天然性的优势。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吉林省东部地区在发展特色农业来实现精准扶贫具有十分巨大的优势和成功概率,因此对本地区而言要想实现精准扶贫就继续加大对发展特色农业的支持力度和政策倾斜。吉林省东部地区现有的特色农业发展的典型案例说明,当实现了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化之后,不仅仅可以极大程度上发挥特色农业的集群效应,同时也可以大大的降低农民的生产资料、科技服务的成本,提高利润和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为广大贫困农户提供一条崭新的增收致富的通道。

三、关于吉林省东部地区农业产业精准

扶贫的几点建议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根据吉林省东部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和其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下几点精准扶贫的建议[4]:

(一)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优势

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市场化市场当中,孤军奋战单打独斗的模式是无法适应市场和社会的发展趋势,只有通过集约化的发展模式才能够提高抵抗市场和自然风险的能力同时也能最大程度的减少生产成本。因此,在精准扶贫过程当中,就需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来优化农村有限的资源配置提高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

(二)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自古以来农业都具有非常低的抵抗风险的能力,在面对自然环境改变的时候显得格外的脆弱性,在市场化高度发达的如今农业在市场化变革的时候也往往是没人任何的抵抗能力。在自然和市场两方面的风险共同影响下,也会造成特设农业及时拥有足够的资金也无法发展壮大。因此,为广大农户制定出科学完善的防范自然和市场风险的措施,构建起健全的防范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引入商业保险制度来为农业发展提供兜底保障。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积极的探索和发展农产品价格保险,来降低市场风险。最后政府还需要积极的开展各种农业补贴来降低农民的成产成本,提高其自身的抵抗风险的能力,以及实现集群化发展,通过报团取暖的方式来降低风险损失。

精准农业市场分析范文第4篇

1、营销意识淡薄,缺乏品牌支撑。在欠发达地区,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能够意识到品牌问题的农民朋友寥寥无几,营销观念淡薄,这也是为什么农村不管丰收与否,农民都很难赚到钱的原因所在。其实在这些地方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并不少,但注册商标的很少,没有意识为地域农特产品创造品牌,缺乏强力品牌支撑,就难以区分同类产品,竞争优势无法突显,结果只能是靠销售原料农产品为主和价格竞争,最后大家都赚不到什么钱。

2、信息不灵,对市场缺乏分析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复杂多端,信息瞬息万变,但在欠发达地区农村,信息还不够发达,对农产品的市场供求状况基本都不了解,还没有形成符合市场规律的信息传递渠道,信息的传递效率和共享度低,农民不能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到市场上最新的供求信息,加之农户缺乏市场分析能力,从而不能为产品找到好的市场机会。

3、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质量不高。在这些地区农产品生产以分散的家庭经营、单家独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为主,市场信息不对称,农产品进入市场难,风险大,产品运销环节多、成本高,难于形成规模效益;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不规范,整体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落后;许多地区农产品生产总规模大,但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差异大。

4、营销手段匮乏,市场功能低。销售渠道狭窄,农产品的商品率低;批发市场少,而且整体水平低,本地市场规模较小;渠道主体薄弱且环节多,市场基础设施差,市场功能低,尤其是批发市场,绝大部分批发市场还处于低水平运作状态,只具备了初级市场的功能,严重制约着农产品的销售。

5、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下。龙头企业肩负着外联市场、内联农户、辐射和带动农民增收的重任。然而,广大贫困地区的龙头企业普遍规模偏小,生产集中度不高,农产品加工基本处于低级、粗放、零散的状态,带动农户的能力有限,无法把分散的经营户组织起来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产品就地加工消化比例低、精深加工严重不足。

二、营销对策分析

1、树立市场营销观念,走品牌营销的路子。要从传统观念转变为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现代市场营销观念上来,变“生产什么,消费什么”为“市场需要什么,我才生产什么”。要树立品牌意识,结合当地特色和实际,充分挖掘有利资源,打造能够叫得响的自有品牌;积极做好特色农产品的宣传,扩大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品牌作用。

2、强化政府服务和引导,建立完善农产品市场营销信息系统。在市场经济时代,信息就是财富,要建立专门的农产品信息系统,建立信息采集、的渠道,运用现代技术,加强信息统计、分类、预测、分析,定期向农民提供市场各种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参与市场营销,增强销售的主动性。3、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要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规范有序发展,增强辐射带动能力,降低农户分散经营的成本,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水平和市场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带动农民增加收入;要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和商、中间批发商,扩大营销规模,提高交易效率。

4、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模式和渠道,拓展农产品销售网络。要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模式和渠道,千方百计地拓展农产品销售网络。一是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有效解决时空矛盾,充分发挥营销渠道的地点和时间效用,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克服农产品易腐、储藏周期短、损耗大等自身特点所引起的流通问题。二是开展农超对接和农社对接。有条件的地方要尝试将田地与城镇大型超市和社区直接联系起来,既可以降低农产品的销售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降低居民的消费成本,实现农民与城镇消费者的双赢局面。

5、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延伸农产品产业链。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品牌开路、实力为本、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和农户的现代化龙头企业;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让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各个环节都能有利润分享;要完善农户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建立自愿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双方的合作热情,使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较强的辐射带动力。

三、结论

精准农业市场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佛坪县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7-0022-02

在人类社会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电子商务介入农村地区的农产品销售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电子商务可以减少许多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中间环节,给顾客更大的选择空间,同时也降低了农户和农产品经销商的营销成本,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来说,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农产品销售的新亮点。如今,“互联网+农业”的新思维、新概念层出不穷,许多农业地区纷纷构思如何借力新型电子商务形式促进本地区农业产业模式转型升级。笔者选取陕西省佛坪县为研究对象,具体探讨农村地区如何构建新型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以期为这一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一、佛坪县农业生产概况

近年来,佛坪县的粮油播种面积、产量均保持基本稳定。2015年佛坪县全年粮食总产量9 063吨,增长5.6%。其中,稻谷2 492吨,增长0.28%;小麦152吨,与上年持平;玉米3 267吨,增长13.01%;大豆310吨,减少3.1%;油料470吨,增长0.21%;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7 757吨,增长4.5%;园林水果产量741吨,增长0.82%。佛坪县畜牧养殖保持健康发展,全县拥有标准化肉羊示范养殖基地4个;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1个,生猪示范点2个,5 000只散养土鸡基地2个,1 000只以上生态林下养鸡4户,特种野猪养殖1户(存栏150头);野鸡养殖1户(存栏1 200只);中蜂新法饲养科技示范点1个,饲养总量达到1.66万箱(新法0.68万箱),产量171吨。中药材是佛坪县的特色产业,2015年中药材种植面积5681.4公顷,中药材产量3 346吨,增长0.6%。

二、佛坪县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分析

(一)优势条件

1.自然生态环境优越

佛坪县地广人稀,自然生态环境保存良好,是“秦岭亚种大熊猫的故乡”,设有部级自然保护区。如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当地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之具备了将“绿色、生态农产品”打造为佛坪农产品金字招牌的基础和潜质。

2.政府监管严格

佛坪位处汉江的上游,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涵养区和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的主要调水点。该地区为保护水源,很多工业项目的开发都受到了限制,并且当地政府对于全县生态环境的监管非常到位,可以为发展“绿色、生态农产品”保驾护航。

(二)劣势条件

1.农业生产水平低下

佛坪县地处秦巴连片贫困山区,山多田少,农业基本条件差,农业耕作方式较为落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生产活动已经离不开科技的帮助。而佛坪县农户普遍文化水平较低,仍然凭借自己多年的生产经验来从事农业生产,缺乏科学化的管理手段,甚至有些农户仍然采取用牛耕地等非常落后的生产方式,致使农业生产水平低下,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2.农户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

在“种田种一年,不如打工两个月”的现实情况下,佛坪县越来越多的年轻劳动力更倾向于外出打工,导致佛坪县农产品总体产量水平较低,实现规模效益的难度较大。

三、佛坪县农产品销售存在的主要题分析

(一)销售模式落后,佛坪农产品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尴尬境地

佛坪县自然生态优良,无工业污染,拥有雪莲果、土蜂蜜等特色优势农产品。但“酒香也怕巷子深”,佛坪地区的农户在将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市场化推广方面,依然未能找到较为有效的途径和模式。

以佛坪县曾经重点发展的新品种雪莲果为例,数年前该村曾从青海引入“雪莲果”作为农业发展的新产品。雪莲果,又名高山雪莲,该果不仅有减肥等功效,更对糖尿病人的身体有着莫大的好处。适宜种植于海拔1 000米以上的沙质偏酸性土地。佛坪县的土质偏酸性、沙质山坡地多、透水条件好,自然条件非常适宜雪莲果的生产,种出来的雪莲果又大又甜,亩产高达6 000斤以上。但是这样有潜力的新品种并没有给佛坪县的农户带来理想的收益。由于目标市场不明确,上门收购收购商寥寥无几,大量的雪莲果最终烂在了农户手里,导致如今已经很少有农户大规模种植雪莲果了。

通过淘宝搜索“雪莲果”可以看到,雪莲果的销量还是很可观的,一些店铺的月销量能够超过10万斤。但佛坪的雪莲果却没有成功推向市场,大量的雪莲果销售不出去烂在大山里。这说明,“酒香也怕巷子深”,佛坪县急需找到有效的农产品营销模式。

(二)农产品产销脱节现象较为严重

在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及时准确的掌握市场信息和市场供求规律成为商家制胜的法宝。而佛坪县的传统农业产业的生产及销售方式最大的弊端就是产销脱节,农户常常盲目生产,极易出现滞销和“谷贱伤农”的现象。一种情况是找不到有效的销路农产品卖不出去烂在大山里,打击了农户从事和扩大农业生产的信心和积极性(如雪莲果);另一种情况是因为收购价太低导致农户不愿或者放弃农业生产(如山茱萸,农民放弃管护)。销售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制约佛坪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和主要瓶颈。

(三)农产品电子商务效果不理想

淘宝上按销量排序搜索“佛坪”,销量前八的都是佛坪县最负盛名的山茱萸单一产品,只有前三名销量能上100,对于佛坪县农产品销售的作用微乎其微。佛坪县还曾经与京东合作开展过“佛坪馆”的电商扶贫工作,但由于京东的消费群体以追求时尚的年轻人为主,佛坪县的土特农产品很难被消费者主动找寻和购买,所以销量也一直非常低。

四、“互联网+”时代下佛坪县构建新型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路径分析

(一)充分贯彻“精准营销” 的销售理念

精准营销(Precision marketing)是以客户为中心,通过电子媒介、电话访问、邮寄、互联网等方式建立客户群体,然后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和市场细分,确定可能购买的客户,从而引导生产厂商改变销售策略,定制一套可操作的销售推广方案。

佛坪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以土特农产品为主,可以通过引入“精准营销” 的销售理念,将佛坪县农产品的销售模式从传统的等待收购商上门来收购的销售模式转型升级为主动定位市场、主动寻找目标客户群体的新型的销售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明确目标市场

在经过严密的市场细分及调查之后,确立佛坪县农产品销售的主要目标市场。比如,西安市作樯挛魇〉氖幔拥有庞大的市场资源及需求,可以将西安市场定位为佛坪县农产品的主要目标市场。

2.进行精准的市场定位

佛坪地区应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的优势,在西安等周边大中城市以崇尚绿色生态产品的消费群体(如高知群体)为目标群体,将山茱萸、雪莲果、土蜂蜜等特色农产品推向目标市场,从而在目标市场中打造出专属佛坪县的招牌产品,更好打开佛坪县农产品的销售空间,实现农户增产增收。

(二)大力构建新型C2B电子商务模式

针对佛坪县农产品生产规模小等特点,为了构建“小而精”的农业产业模式,佛坪县应大力构建C2B(Consumer to Business,即消费者到企业)的新型电子商务模式来发展自身的农业经济。首先,在农户开始种植农产品前,应先了解目标群体对农产品的需求量是多少,避免盲目生产造成农产品滞销问题。其次,要与目标客户群体建立高效沟通体系,消除产消双方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降低隐性成本。最后,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不同为消费者进行定制化生产,如发行雪莲果纪念装等,使目标群体能够对佛坪县农产品产生较高的消费粘性和忠诚度。

五、结论与展望

佛坪县地处秦巴连片贫困山区,是陕西省贫困人口的主要所在地,国家已将该地区列入精准扶贫的重点支持地区。笔者认为,“精准扶贫”更重要的不是送粮送钱,而是为贫困农户指引一条能够满足跟“互联网+”时展需求的、适合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实际特点的、可以实现“精准营销”理念的康庄大道。依托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可以帮助佛坪县将“绿色、生态农产品”打造为金字招牌,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农户增收农业经济良性发展,从而对全国贫困农村脱贫致富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陕西省佛坪县国民经济统计年鉴[R].佛坪县统计局,2016,6.

[2] 曾宪凤.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研究[J].电子商务,2015,(1):16-20.

[3] 孙百鸣.黑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5,(9):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