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古典艺术特点

新古典艺术特点

新古典艺术特点

新古典艺术特点范文第1篇

选择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现实时间作为表现题材,是新古典主义的最显著特征,而艺术形式则突出理性表现。新古典主义强调构图完整,形式理性,造型上重视素描基础和轮廓,特别注重如雕塑形象一般的人物,对色彩则不够重视。在当时的法国,新古典主义自维安、大卫到安格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并将新古典主义美术推向了顶峰。新古典主义首先遵守唯理主义理论,要求艺术出于理性,艺术家要摒弃自己的主观感觉和思想情感,特别是当社会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个人要服从社会、服从法律,并倡导公民的美德,即牺牲、奉献。新古典主义注重古典艺术形式的完整,雕刻般的造型形式,寻求典雅、庄严、协调,注重素描造型和轮廓,削弱色彩元素,并在艺术形象创作上推崇古希腊的理想主义美感。新古典主义的“新”,则表现在借用古代英雄主义描绘现实,为资产阶级夺取和巩固政权服务,现实主义色彩极其鲜明。新古典主义在古典主义的美学规范下,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新材质,重新诠释传统的精神内涵,具有端庄、雅致、显著的时代特征。古今结合的新古典主义风格起源于古典时代,却不是一味仿古、复旧,而是追求一种神似。艺术家巧妙运用简化手法、新材料和新工艺技术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着重探求传统的内涵,以装饰效果增强历史文化底蕴。

二、新古典主义与古典主义的异同

新古典主义虽然脱胎于古典主义,但是二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其一,二者都强调理性。贺拉斯认为“要写作成功,判断力是开端和源泉”。这里“判断力”指理性。布瓦洛也主张在艺术领域高举起理性的旗帜。但前者认为艺术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理性活动,和作家主体的思想深度、道德倾向、知识和经验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强调作家主体的判断力;而后者则以理性判断代替作家个体的判断。其二,二者都赞成“艺术模仿自然”这一观点,但二者所指称的“自然”含义与范围是不一样的。前者认为自然指客观现实人的生活;后者认为自然指合乎常情常理的事物,特别是指合乎常情常理的人道。其三,二者都主张模仿古典,但目的不一样。贺拉斯树立“以希腊为典范的旗帜”是为了建立能与罗马贵族战功事迹相媲美的罗马艺术;而布瓦洛打起的古希腊罗马旗帜是为了规范法兰西文艺,使法兰西文艺像罗马帝国的文艺一样,成为无愧于“太阳王朝”伟大事业的辉煌文艺。其四,二者都强调诗人的道德修养。贺拉斯要求诗人要有德行、有学识、有才华,要有认真负责的创作态度;布瓦洛也认为作家要注意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既要在人格上自尊自爱,又要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趣味。其五,二者都主张遵循历史的性格“定型”和与人物相符的类型性格。贺拉斯提出“合式”这一创作原则,倡导妥帖、合理、平易的风格。作品结构必须和谐一致,形成统一的整体。人物性格要遵循传统的性格“定型”,语言风格要与人物的身世和心情相符。布瓦洛强调“美即真实”“只有真的才是美的”。因此,刻画人物要同与历史传说一致的性格“定型”以及与品性、年龄相符的类型相一致。其六,二者都强调文艺的作用。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认为文艺具有教化和娱乐双重功用;布瓦洛也强调文艺的功用,他根据真、善、美三者统一的观点,主张认识、教育和审美三者功用的结合。其七,因为对造型都有非常严格的准确要求,所以新古典主义和古典主义都非常强调素描的核心地位。古典主义画家认为只有素描才能体现艺术家的思想。古典主义的杰出代表普桑主张艺术家应当理智地运用他们的材料,并提出这样的见解:色彩是绘画中迷惑视觉和思维的陷阱,就如诗歌文韵的迷惑力一样。由此可见,古典主义者是重理智而轻直觉的,认为素描比色彩更为重要和高贵。新古典主义艺术家充分继承了古典主义的这一思想,也重视造型的准确观察和光影的正确描绘,并通过理性的描绘保障结构的均衡与形式的完整。

三、结语

新古典艺术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 身韵

引言

中国古典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在中国舞蹈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堪称为中国舞蹈的艺术典范。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 它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 从戏曲舞蹈、武术身法和芭蕾舞步中提取精华,并结合中国古代舞蹈美学以及当代审美观点和原理,经过历代表演家的调整、提炼和创新, 长期流传下来, 具有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的舞蹈。它的诞生与发展,反映了人们对民族舞蹈文化的尊祟,显示出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独特风韵。中国古典舞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外形到内涵突破局限,整理和创造出了许多别具一格的古典舞,更创建了古典舞的身韵。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艺术特征

“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即身法,指中国古典舞的外部表现技法;“韵”即韵律,指中国古典舞的内在气韵。俗话说“无韵则神死,少韵则风格无”,身韵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身韵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在形体动作上要求以神似为主,主张将身法与韵律集中在“变其形而扬其神”上;二是展现出神形兼备的审美特点,集中体现古典舞的形神统一。

身韵的产生使古典舞摆脱了对古典戏曲舞蹈的依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舞蹈模式和表演特征,这些艺术特征直接影响着、规范着古典舞的艺术创作。身韵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

1.圆形艺术:中国古典舞被称为是“划圆的艺术”,在长期的表演实践中,舞蹈艺术大师将圆形的动态概括为:圆、曲、拧、倾、收、放、含、仰。圆形动律是中国古典舞有别于其他舞种的本质特征。

2.形神兼备的艺术:中国古典舞强调手、眼、身、法、步互相配合,连贯一气,做到“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以神领形,以形传神”。

3.刚柔相济的艺术:古典舞的表演“刚柔动静统一”,动作讲究起伏迭起、有动有静,在行云流水般的动作之中穿插“亮相”。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现风格

做为一名舞蹈演员,我了解一个优秀的舞者不但要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和灵活的技巧,还要认识并且掌握不同的舞蹈风格。而要做好古典舞的表演,则需深刻体会其艺术灵魂——身韵。身韵为古典舞提供了最核心、最本质的“元素”, 它具有特殊的系统训练要求,它将训练身法和陶冶神韵相结合,把“形、神、劲、律”做为古典舞动作元素,并将它们结为一体,使古典舞蹈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所以说,身韵是整个中国古典舞训练、表演等诸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古典舞的精髓所在。 而“形、神、劲、律”做为身韵的基本动作要素,它们更是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

形: 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与其相连的运动线路。

形首先体现了“拧、倾、圆、曲”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其次表现为“平圆、立圆、8字圆”的三圆运动,尤其体现在“提、沉、冲、靠、含、仰、移”的动律上;最后,形还体现着“由动到静”或“由静到动”这瞬间的变化。

神:即神韵、心意,是身韵中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在神这一元素中, 身韵强调内涵的气蕴、呼吸和意念,强调神韵及内心情感。“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所谓“心、意、气”,正是“神韵”的具体化。

劲:就是力,它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等关系的艺术处理。它有如下几种典型的亮相劲头: “寸劲”——体态、角度、方位均已准备好,运用一寸之间的劲头来“画龙点睛”;“反衬劲”——给予即将结束的体态造型以一个强度很大的反作用力, 从而强化和烘托最后的造型;“神劲”——一切均已完成, 而用眼神及肢体作延伸之感, 使之“形已止而神不止”。

律:是指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它包含动作中自身的律动性和它所依循的规律这两层意义。一般来说动作接动作必须要“顺”, 这“顺”劲正是律中之“正律”, 但古典舞往往又十分重视“不顺则顺”的“反律”, 以产生奇峰叠起、出其不意的效果, 无论是一气呵成、顺水推舟的顺势, 还是相反而行的逆向动势, 或是“从反面做起”, 都是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圆、游、变、幻之美, 这正是中国“舞律”的精奥之处。

形神劲律,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其规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这些都是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一定要具备和掌握的。 技术技巧有了身韵的辅助,才能有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正是这些特殊的规律产生了古典舞的特殊审美性。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灵魂作用

任何艺术创作都要遵循自己统一的表现手段,中国古典舞的创作亦是如此。在传统古典舞创作上曾有过把不同性质、不同民族的舞蹈动作硬加在一起拼凑而成的作品的现象。而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是不能很好地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的。正当中国古典舞创作陷入低迷的时候, 身韵理论从中国戏曲舞蹈、武术中脱胎而出,展示出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遂的艺术魅力。身韵的产生是一次质的飞跃,它突破了原有身段的动作定式,取而代之以变幻无穷、富于表现的艺术方式,这种方式在身韵中的表现就是元素的提炼、动作的派生以及动作性格的可易位性。它是对戏曲中身段的改造与升华,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继承和研究传统的身法,是根据舞蹈自身的特性和时代精神的要求加以发展演变的结果。

身韵的出现解决了中国古典舞在从戏曲中产生时就存在的风格化舞蹈与程式化动作的矛盾,改变了其在戏曲与芭蕾之间进退维谷的局面。做为中国古典舞的一种新型理论,身韵使人体潜在的表现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为创造生动鲜明的舞蹈形象赋予了新的艺术手段。它以时代风格的古今适用、动作舞态的丰富多彩以及很强的舞蹈性与民族审美性相结合的特点,而被充分运用到创作当中,使中国古典舞在创作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结束语

中国古典舞现在仍未渡过它的童年,其自身还在成长发育中。但是身韵的创建,使它的审美内核已趋稳定,其理论基础也已比较扎实。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身韵成就了古典舞的今天,身韵理论的注入,使古典舞逐渐摆脱戏曲的原形,向真正舞蹈的范畴迈进。但身韵并不是古典舞的终结,而是一个具有衍展性的生长源点。它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并以其丰富多变的舞姿、浓郁的民族风格及强有力的表现能力成为中国古典舞的核心和主要标志,它是中国古典舞艺术灵魂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刘恩伯. 中国舞蹈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

新古典艺术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新古典主义 达维特

18世纪是中期新古典主义开始发端,直至19世纪上半期这股艺术思潮才震动了画坛。新古典主义极力反对贵族社会倡导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风格,主张恢复欧洲古希腊罗马的艺术形式,追求一种在庄严中体现优美,在肃穆中结合雅致的艺术格调,虽然新古典主义画家钟爱体现古希腊罗马艺术形式的绘画元素,对这个古代艺术深深的迷恋,但新古典主义的可贵之处在于同时代精神,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尊重真实和现实。

新古典主义画派认为艺术应该从现实出发,崇尚用理性的观点分析问题,服从理智和法律,认为公民应该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在艺术创作上以古希腊的理想美为审美的最高准则,在油画中色彩元素并不突出,反而强调素描的结构,在画面上力求呈现一种雕刻感,这样的油画作品庄重而典雅。

新古典主义的另一个名称是革命古典主义,原因是它虽然表现的是古代的绘画元素、题材,采用古代的表现手法,但是它与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借古代的英雄人物和重大事件比喻现实中的阶级斗争,为资产阶级吹响革命的号角,因此新古典主义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达维特可以是新古典主义的领导者,其油画作品有着极强的政治寓意。

雅克?路易?达维特Jacques - Louis David (1748-1825年) 作为新古典主义画派的最具代表性的画家,出生于巴黎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早年去世之后,年仅10岁的?达维特由亲戚抚养,并在亲戚的帮助之下投在了罗可可画派的着名画家布歇门下学习绘画,布歇觉察大卫的绘画风格与迥异于自己的罗可可风格,将他转送到皇家美术院教授维恩门下。达维特曾经认真的系统的研究过布歇、格勒兹、普桑、和卡拉瓦乔的油画作品,他早期的艺术风格受到过这些画家的影响。达维特在27岁时获得罗马奖赴罗马留学,在学习期间对古代希腊罗马艺术遗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专心钻研希腊罗马雕刻,受到了古想美的熏陶。在这期间,法国社会政局动荡,达维特在也受到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古罗马共和政体的影响,涌现了极大的反封建政治热情,他在艺术创作中开始借鉴古代欧洲艺术形式,试图表达自己的这种热情和政治意见。

达维特早期的作品仍然保留着古典主义的基本特点,但又与之不同,这些作品以古代的理想美为典范,他曾说过,古代是当代画家的学校,它是当代画家艺术创造取之不尽的源泉。吸收古代营养的同时他又积极体验和表现现实生活,在当时法国反封建革命热情高涨的政局中,因为与雅各宾党有着亲密的交往,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潮的影响,他创作出了一批宣扬共和思想的油画作品。达维特果敢的将自己的艺术的创作与这个时代空前高涨的革命情绪联系在一起,表达自己的政治理念,反映现实生活,他曾经说过:“艺术必须帮助全体民众的幸福与教化,艺术必须向广大民众揭示市民的美德和勇气”。 达维特以时代为视野,以画笔作为战斗的工具,将艺术与现实革命紧密的连接在了一起,成为了一名革命画家,《贺拉斯兄弟宣誓》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彰显着高亢的革命热情。

可以这样说,罗可可艺术显示着路易十五时期走向没落,达维特的绘画艺术则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他不断探索新的反映时代的艺术,打破新古典主义的常规,以现实的姿态更真实的描绘了当时革命的斗争。达维特在革命生涯中找到了打开艺术个性的钥匙,毫无疑问,他的艺术感受力极强,其善变的气质,易波动的情绪,热情的内心,激烈的独立性可以帮助他对既定秩序的突破,实际上他与革命对接的艺术,虽然有时是狂热的,但出发点绝不是自私和嫉妒,这样的思想促使他在此期间的活动,他说:“艺术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为了帮助某一个政治概念的胜利而存在”。在大革命中,《马拉之死》是最具有鲜明革命时代特征的肖像画,这件作品代表是一个艺术家的政治信念直接体现在其作品中的最有力的证词,一个政治烈士——马拉被谋杀的瞬间被达维特真实的描绘在画布上,这种场景的重现更像是一种安静的控诉,大卫和马拉是许许多多的热切盼望社会改革的革命者的代表,而这些信仰就这样的被血腥和暴力的终止了。

“热月党”以后,罗伯斯庇尔被送上了断头台,达维特被监禁。革命理想的破灭使整个社会陷恐怖之中,达维特在出狱后心灰意冷,从此在创作上他放弃了现实的题材,期望和平,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了《萨宾妇女》,这幅画表现了被劫后与罗马人结婚生子的妇女勇敢地冲入战场,以血肉之躯隔开兵器,使自己的丈夫和父兄化干戈为玉帛的场面。暗喻了画家在经历牢狱之灾乞求和平的内心诉求。

当拿破仑夺取政权建立帝制以后,达维特为其服务,这一时期发展了自己的帝国风格,创作了很多反映拿破仑英雄业绩和形象的作品,如《拿破仑一世加冕》。1816年拿破仑被,代表封建势力的波旁王朝复辟,曾经追随资产阶级革命的达维特被迫迁居比利时布鲁塞尔,最终客死异国。

达维特的艺术充满了时代革命气息,具有鲜明的政治思想倾向性,将古典主义的艺术形式和现实生活的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他跌宕起伏的艺术生涯也与革命中自己的政治选择紧密相关,不管画家的政治选择如何,达维特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艺术家只有投身于时代的变革,才能创造出震撼人心的优秀作品。达维特他曾经说过的一些话至今还是对现在的画家有所启示,他说:“绘画不是技巧,技巧不能构成画家。”他还说:“拿调色板的不一定是画家,拿调色板的手必须服从头脑”。

参考文献:

[1]罗尔夫?托曼.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建筑.雕塑.绘画.素描:[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8.

新古典艺术特点范文第4篇

一、在现今艺术形式多种多样的情况下,有没有必要创建中国古典舞体系?

二、中西文化大冲撞、大融合的今天,中国古典舞的历史使命、大中国的地位及其意义是什么?是否需要表现现代人的情感?

(1)古典舞蹈与古典文学、古典音乐等都同属于古典艺术,我们需要古典艺术就如同需要养料一样。它之所以是养料,皆因为它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民族的力量之源、思想的动力。故此,是否需要创建中国古典舞体系,答案也是不言而喻的。但古典舞蹈有着与其他古典艺术门类所不同的特殊性,由于舞蹈这一艺术形式的随机性、变化性的限制,使得它不可能向其他艺术那样,可以通过文本、古碑、壁画、乐谱等形式将他们所走过的历史,记录并流传下来。因此,面对着这样的特殊性,中国古典舞蹈该怎样去创建,大家争论了很久。种种争论,主要还是基于对“古代”和“古典”这两个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所持有不同的理解而造成的。我的理解是这样:“古代”有着特指性,“古典”有着典范性。“古代舞蹈”是泛指历史上所经历的每一个朝代及在那一朝代中所形成的舞蹈。“古典舞蹈”是在一定历史时段中形成的,具有代表性、典范性,并且能够概括那一历史时期的审美特点,能够成为典范的舞蹈。古典舞蹈的形成,基于对古代舞蹈的研究。只有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古代舞蹈样式及审美特点,才能从中概括、辨别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舞蹈。这是两者之间必然的联系,所以,搞古典舞蹈所要做的第一步是要对古代舞蹈进行考察,先尽可能地复原它,然后再去概括它。只有在此基础之上的概括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如若想跳过这一过程,就会使中国古典舞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的不同,舞蹈所表现出的价值取向、风格韵味、审美特征等等都不竞相同。因此,必须对古典舞蹈进行深入的研究,把握各历史时期的审美特点,才能从中概括出真正的中国古典舞。虽然我们的最终目的不只是复原古代舞蹈,而是通过它来做为概括古典舞蹈的基础。

(2)我们研究历史舞蹈,真正的目的不单只为复活古代的舞蹈,而是要通过追溯中国历史舞蹈,来考证中华民族的心理历程,来考证中国舞蹈的美的历程。对中国古典舞的研究,应放在文化的层面上来进行。用现代人的思考和所处历史高度的优势。来认识我们的文化。体味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重新建立中华民族的自信。找回我们曾有过的气势和雄伟的精神。宏扬中华民族积极、自尊、自信的精神气质,抚慰曾经的屈辱,唤起辉煌的记忆,重建民族自信,找回精神力量,真正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所谓中西文化的文化交流、融合应该建立在双方都已具有本民族自己的文化特色上。在其中“求同存异”,找到共识进行交流,与此同时保持自己的特点。反之则不是“融合”或“交流”,而是一种文化吞并和文化侵略。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延续下来,正是靠着种种的因袭关系。这不仅单单指外部的皮肤、骨骼、头发上的因袭,更重要的是依赖在民族心理、文化心理上的这种关系,如若不是这样,也许世界上华人都已经变成“香蕉人”了,中华民族也就不存在了。换一个角度说,“皮肤、骨骼、结构、DNA都有因袭并且没有改变,那么由此使得他们在文化发展的历史中也必然发生种种因袭关系。我们在做的事情的目的,是要让国人通过古典舞的这种艺术形式受到震撼,深深地感动他们。制造一个宏大的、广博的磁场,来引发国人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艺术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相信被唤醒的这种精神会更加鼓舞国人,增强国人的斗志,引发他们建立新的伟大中华民族的信心。这就应该是古典舞在当代存在的价值,也是古典舞存在的历史使命。

在印度,六大派古典舞蹈(婆罗多、卡塔克、卡塔卡利、曼尼普利、奥迪西、库契普通),有的失传后又被后人挖掘恢复,有的还是在古派别中新生出来的新的古典舞。

在日本,历经一千二百多年的宫廷雅乐(乐舞),不但未随宫廷生活的衰落而断传,从本世纪初成立“雅乐同志协会”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创立“日本雅乐会”,它又开始在平民和青少年中进行普及。

在欧洲,有着四百年历史的古典芭蕾,没有因摩登芭蕾和现代舞的出现而被人们所抛弃,至今它仍与交响乐和歌剧一起被尊为“三大艺术”,而欣赏“三大艺术”仍被看做是高雅的时尚……

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她的“古典舞”何存呢?……

中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舞蹈的传统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来表达他们最激动的思想情感。那时的舞蹈活动几乎渗透到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劳动,狩猎,战争,祭祀,娱乐和。可以说,没有一项重大的活动离得开舞蹈。随着社会的发展,舞蹈的思想内容和形式技巧也有很大的发展,祭祀祖先、歌颂英雄的乐舞,庄严肃穆、气势雄伟;宴乐娱乐的舞蹈抒情优美、技艺绝伦。至于流传在各族人民中间的舞蹈,更是千姿百态、色彩斑谰。这些传统悠久的人体动态文化,以其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特色和艺术感染力,成为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不都去搞现代舞,还要搞古典舞,就因为古典舞是历史,是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祖先经过了几千年所创造的艺术,代表我们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艺术审美的古代传统。而且,与《史记》、与诱蚀的战国青铜器皿、与曾侯乙墓的地下音乐厅、与长城及莫高窟一样,都储存了我们民族发展的历史记忆。假如我们拆掉故宫、长城,书店一切古书绝迹,关闭历史博物馆,停演古典戏剧(包括外国的),把莎士比亚、达・芬奇、菲尔丁这些外籍古人也一律赶出中国国境,毁掉、寺、观、宫、苑,禁止仿古工艺,看戏是现代戏,看舞是现代舞,广大农村的节庆活动不准舞龙耍狮子、踩高跷,农民一律改跳迪斯科……,设想一下,中华民族还存在吗?生活将变成一种什么局面?有些青年朋 友把文化艺术的现代化理解为就是向外国,主要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看齐,可否注意到,越是科学技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越珍视他们的历史、国粹,越热衷于举行古老的传统节庆活动。为什么呢?古典舞之必然存在,是因为任何国家都十分珍爱自己的历史创造和历史成就,也无妨说是民族感情的需要。现代化并不意味着取消民族、种族在文化上必存的区别,我们既需要健康的现代舞蹈,也需要健康的古典舞蹈。要搞成一套“既能表现古代,又能表现出现代的古典舞”的这种提法,值得讨论、商榷。即便是搞训练体系也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和毛病。为什么偌大的一个中国就不可以存在纯正的古典舞,而必须一窝蜂地都奔现代,就连艺术的性能也不加考虑呢?党明确地提出“双百”方针,目的是促进文学艺术的多样化发展,造成繁花似锦的局面。而一到实际,何苦非得一刀切,是否只有全变现代舞才算是舞蹈艺术更新革命?现代舞在现代中国一定崛起是无须担心的,古典舞生存于现代社会,也不可避免的会吸收现代综合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我们是用唯物史观察看待历史,取、舍、扬、弃,也必然反映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然而不是艺术原则、艺术风格、审美特征的现代化。如果是现代舞蹈的发展原则是“破格”,不拘泥于任何传统规范,也不存在中外的畛域,为我所用重点表现现代社会;那么古典舞的发展原则是“守成”,不能抛弃古代形成艺术规范和美学传统,必然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重点也是表现历史生活而无须强求它表现现代社会。两种舞蹈性质不同,功能不同,各有各的范畴。古典就是古典,现代就是现代。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为什么就不可以分工共存呢。几十年来艺术形式、体裁、内格以及表现题材的一窝蜂现象,是违反艺术发展规律的,也不符合“双百“精神。口头上总是提多样化,而行动上总扎堆,这种实质上“左”的现代。一直阻碍着我们事业的发展,应该结束了。

新古典艺术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古典戏曲电视片;人物;化妆;造型

一、个性与共性

在化妆造型上,古典戏曲、古典戏曲电视片以及电视的共同特征便在于弥补演员和角色间的差距、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时代特征和人物的精神面貌等。但因为三种艺术特性存在差异:电视属于写实镜头艺术,它具有逼真性,展现最为真实的生活;古典戏曲属于写意舞台艺术,它具有假定性,展现的环境是虚拟的;古典戏曲电视片的表现形式介于电视和戏曲之间,它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佐的镜头艺术,它不仅展现真实生活,同时也表现虚拟时空,具有假定和逼真的双重特性。由于艺术特征存在相应的差异,所以其人物化妆造型也就会有所不同,并且各自的化妆表现方式和要求也会不一样。

古典戏曲电视片不仅对写实再现性比较重视,同时也对写意表现性非常强调。在进行面部化妆之时,采取略施粉黛的方式,而在发型上则要既真实而又夸张,不仅包含程式同时还要非常具有个性化特征。在寓意中展现真实,从而使装饰美和自然美得以和谐统一。

二、兼容并蓄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发现,古典戏曲电视片的人物化妆造型可采取如下新方式:在遵循电视、古典戏曲电视片、古典戏曲不同规律的基础上,把三者的人物化妆造型要求和个性特征进行兼容、融合和扬弃。先将其新特征确立出来,然后再根据新特征将恰当的人物造型方式创立出来。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研究使人物化妆造型的真实性、装饰性、程式性得到完美的统一和谐,从而形成古典戏曲电视片里面人物化妆造型新特征。将现代立体的化妆技巧与古典化妆方式相结合,使用具备现代审美的化妆品和手法,将现代典型饰品和古典感加以融合,从而展开多方位和综合性的立体造型,这便是古典戏曲电视片里面人物造型最佳的方式。

三、新方法的创立

(一)新特征

所谓的新特征指的是实现装饰性、程式性和真实性和谐统一。体现皮肤质感以及表现发髻的质地都属于真实性的展现。皮肤质感的表现主要体现在面部底色用量、基调和敷底色方式上。选择和肤色接近的肉色为基调色。由于年龄会影响皮肤色泽,先要对肤色进行统一,也就是选取逆阴影色或者抑制色,通过敲印的方式,让色彩能够快速渗透,遮盖住眼窝等凹陷位置发暗、发灰的颜色。接着再通过印捺法来上底色,用量最好能够刚好透出皮肤质感,使抑制色和四色间能实现自然衔接的功效。最后再通过展捺手法来抚摸皮肤,从而使皮肤能够柔软湿润、色泽亮丽。而古装发髻质地指的是发髻所用的材料,它必须给人以雅观、细巧和真实之感。

装饰性和程式性则体现在面部化妆、发型、贴片子、发饰品佩带方面。在进行化妆时,需对流派特点予以强调,面部腮红采用桃红色,在描绘眉型时眉头细尖需下弯并带棱角后扬,从而将梅派妆的精华和特点充分的发挥出来。古典戏曲里面的程式指的是贴片子,它也是古典戏曲里面女性面部最典型的特征。片子的作用除了用作鬓角,同时还能对脸型缺陷起到弥补作用,并且还能使人物的个性年龄得到突出。

佩带发饰品和发型时,一般而言,发饰品佩带指的是戴头面、帽、冠等,而发型则指的是梳抓鬏和梳大头。它们都是古典戏曲里面女性固定的发饰品和发型,具有非常强的象征性和夸张性。

(二)新方法

新方法是指将立体化妆方式与古典化妆方式结合起来,通过现代化妆品和化妆手法,将兼具古典与现代感的饰品结合起来,并展开多方位和综合性的立体造型。主要体现在人物的头饰造型和面部化妆方面。

立体化妆方式则指的是把古典戏曲里面的吊眉、勒头与现代化妆里面的填充、牵引等技巧结合起来使用,可以使平面化妆的效果更好。

彩妆指的是色彩运用的方式和色彩质地。在进行人物面部化妆时,处在某些位置需要使用少量脂型油彩以外,绝大部分使用的都是与现代审美很接近的化妆品。

四、结语

古典戏曲电视片作为一种视觉性的艺术,观众直接感观才是最重要的。所塑造的人物面部形象将会对观众以及其对电视片认可程度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因此,古典戏曲人物造型必须将现代美和古典美、装饰美和自然美进行完美融合,进而使古典艺术能够展现现代光辉,如此才能使观众观赏戏曲时,能够得到美的陶醉和享受,从而使观众能更加喜欢古典艺术,使古典艺术形象具备永恒的魅力,如此才能将古典艺术的辉煌永远维持下去。

参考文献:

[1]毛胜娟. 婺剧《绿云》化妆造型心得[J]. 艺海,2011.06:21-25.

相关期刊更多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新疆医科大学

古脊椎动物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

古地理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