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降低投资风险的方法

降低投资风险的方法

降低投资风险的方法

降低投资风险的方法范文第1篇

1 投资风险控制困难的原因

1.1投资风险控制困难的原因

风险就是指不确定性。投资风险体现在投资决策、投资筹措、投资使用与投资收益各个阶段,但是在投资以后,未来的发展事先不能确定,它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都可能产生各种结果,例如:战争、灾害、通货膨胀等原因,并且无法改变,因此,在投资前努力避免投资决策失误,才是强化投资风险管理的中心环节。

(1)进入方向的风险加大。投资进入的方向与风险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投资的最大风险就在于投资进入的方向与市场需求不相吻合,从而使得项目建成投资后没有市场,产品积压,生产能力无效闲置,投资不仅无法回收,还使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因此,项目在建设前,首先要对其产品所面对的国内外市场、近期与长远市场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回答项目产量多大和能卖出多少、以什么价格卖出等问题,以免造成投资严重失误。

(2)进入时机的风险加大。投资进入的时机与风险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在中长期内,当产品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时,投资进入的时机较为适宜,项目投资后就会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投资的风险较低;反之,当产品市场已经供过于求时,投资进入的时机滞后,项目投资后就难以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从而导致投资进入过度的风险损失。值得注意的是,投资进入过度往往是滞后反映。

(3)进入规模的风险加大。投资进入的规模与风险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有些产业对投资进入存在着规模经济壁垒,因此,如果投资进入达到了规模经济的要求,就会使项目生产成本降低,从而使得投资收益风险降低;反之,如果投资进入达不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就会使项目生产成本过高,从而导致投资风险加大。

(4)进入区位的风险加大。投资进入的区位与风险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生产要素秉赋状况不同,使得各个地区有着不同的比较优势,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区域分工与项目决策,将使项目投资后有足够的区域竞争优势,从而使得投资风险大为降低。如果不顾客观存在的比较利益要求,仅从经济收益的目标出发确定项目投资区位,将使项目投产后处于区域竞争劣势地位,从而使得投资决策风险大为增加。

1.2投资风险加大的外部因素分析

投资进入任何领域都要遇到政策、法律、体制与市场等外部环境的限制。这种外部环境的限制实际上就是投资进入的壁垒。因此,投资风险的变化取决于投资进入的政策壁垒、体制壁垒、法律壁垒与市场壁垒的变化。一般来说,强化投资进入壁垒的作用在于限制不合理投资风险的形成与发展。但总的来说,我国投资进入壁垒的作用还远不足以抑制投资风险的加大。

(1)投资进入的政策环境与决策风险加大。任何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都要符合国家的一系列投资政策的规定。这样,国家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的投资进入的经济政策,就构成了投资进入的政策壁垒。一般来说,当国家采取一系列较为宽松的进入政策时,会使投资进入的政策壁垒较小,投资决策的预期风险降低;反之,就会使投资进入的政策壁垒加大,投资决策的预期风险加大。由于政策环境的变动作为投资决策的进入导向至关重要,因此,在投入投资以前仔细研究国家的政策条件和政策意图以及它们的变化趋势,是控制投资决策风险的前提。

(2)投资进入的体制环境与决策风险加大。从国际上来看,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需要通过政府的审批程度,得到政府的授权与许可之后方可上马,这样,政府就通过项目审批把关为投资进入设置了体制壁垒。由于政府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迟发、拒发或吊销项目许可证,因此,如果项目不能及时得到政府的批准,就会造成误工,致使整个项目无法按计划进度进行。一般来说,项目的审批程度越简单,审批时间越短,投资进入的体制壁垒越少,投资决策的风险也越小,反之亦然。从我国情况来看,投资审批对投资决策风险的形成与影响非常大。项目进入审批权限的收放程度极大影响了投资决策的风险变化。一方面出现“一放就乱”,不少项目投资盲目决策,各地争上新项目,铺新摊子;另一方面又“一收就死”,必要的新项目难以通过进入审批,在建项目或大量下马或严重拖欠。因此,要降低投资决策风险,一方面,投资决策主体应该充分考虑项目审批体制风险的影响,及时调整投资决策的预期风险估计;另一方面,国家必须在改革现行项目审批内容的同时,稳定项目审批的管理权限,防止投资进入的体制壁垒剧烈波动。

(3)投资进入的法制环境与决策风险加大。投资进入的法律壁垒是指有关投资进入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一般来说,如果与投资有关的一整套法制很健全,如在保护公司产权(包括知识产权)免遭侵犯方面严格执法,在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方面严格执法,在信用担保方面严格执法,在履行经济合同方面严格执法,那么国内外不同类型的投资主体就会在项目决策前感到很安全,在发生经济与法律纠纷时可以有效维护项目所涉及的各种权益,从而有效降低合理投资决策的风险,加大不合理投资决策的风险。目前,与外商投资法律环境相比,国内厂商的投资法律环境很不完善,国内投资决策的风险缺乏必要的法律规范与强有力的法律保护,使得投资决策中的侵犯知识产权、不平等竞争与长官意志的行为屡屡发生,如投资立项时通过的“关系工程”、“侵权工程”、“无本(或假担保)工程”、“条子工程”,往往既违反了投资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性原则,又与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从而严重扰乱了投资建设领域的经济秩序,增加了投资决策的风险程度。因此,努力健全与投资进入有关的法律环境,可以大幅度降低投资决策风险。

(4)投资进入的市场环境与决策风险加大。建设项目投产后的效益取决于其产品在销售市场中的表现。因此,投资决策面对的市场风险主要是指需求风险、价格风险与竞争风险。也就是说,项目投资决策前,要对其产品所面临的国内外市场、近期与长远市场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预测项目产品能卖出多少、以什么价格卖出、有多少家公司生产、项目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如何等等。从目前来看,由于“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结构的存在,使得相当一批项目脱离市场需求而盲目决策,造成全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因此,投资决策需要高度重视市场风险,谨慎选择投资进入的领域。

1.3投资决策风险加大的内部因素分析

(1)投资决策组织机制不健全。目前,有些公司投资决策权利主体不明确,从而使得投资决策组织机制存在严重缺陷,相当一部分投资决策背离了科学化、民主化、合理化的原则,存在着严重的随意性、主观性、盲目性、独断性的弊端。一些投资者盲目决策,“什么项目都敢上”、盲目投资,“多少钱都敢花”、盲目建设,“多少亏损都不怕”,不仅给投资建设带来巨额损失,而且使投资决策风险约束的难度极大。由于投资决策权利主体与责任主体的不确定,而难以对投资决策进行“事前”的风险防范与有效约束。

(2)投资决策责任制不健全。目前由于投资决策主体权限定位不明确,使得投资决策的风险责任难以落实,或者根本不存在风险责任。公司的投资决策责任承担形式的规定尽管多种多样,然而实际上投资决策的责任主要体现为集体责任或责任不详。这样,投资决策责任机制缺乏人格化的认定,使得决策失误往往不了了之。

2 降低投资风险的方法和措施

2.1降低投资风险的主要方法

风险可能给投资人带来超出预期的收益,也可能带来超出预期的损失。一般来说,投资人对意外损失的关切,比对意外收益的关切要强烈得多。因此人们侧重减少损失,降低投资风险。

(1)分散法。“不要把所有的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投资组合降低投资风险的理论基础在于各种投资对象不大可能齐涨齐跌,而且就算是齐涨齐跌,其幅度也不会相同。当几种投资方式组成一个投资组合时,其组合回报率就是个别投资的加权平均值,风险因单一投资之间涨跌的相互作用而被部分抵消掉,因而能降低整个投资组合的不确定风险。很明显,随着投资组合中投资对象的增加,其风险也随之下降。但是投资对象太多,会导致风险分散效果不佳,随着投资对象的增加,其组合风险是会随之下降,但是这一效果也会随着投资对象的增加而递减。当投资对象增加到一定数量时,其风险降低的幅度也就达到了一个极限,这时再怎么增加投资对象,风险也不会下降了。而且,对于投资者来说,不要只顾降低投资风险,而应该衡量降低风险的效果如何。假如投资的种类过多,就会不仅增加管理的成本,而且也会降低分散风险的实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充分地分散投资风险后,虽不太可能会遇上最坏的情况,但也不可能遇上最好的情况,而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形就是不好也不坏,投资回报率非常接均数值,这就印证了这样一条规律:分散风险固然可以减少糟糕局面的出现,但是出现最好局面的可能性也被一同抹煞了。

(2)回避法。在对投资的外在时机或内在时机没有把握时,先不急于投资,这可以直接避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但是,作为一个投资者是不可能永远回避风险的。因此,当一些风险较高的投资市场还没有好的投资时机时,可以向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市场投资,以等待好的时机。

(3)延长或缩短投资时间法。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时机时可能会出现失误,这是任何投资者都难以避免的。一旦资金投入市场后发现这样的失误,投资者可根据具体情况或者延长投资时间,以渡过这段不利的时机;或者缩短投资时间,尽早退出投资市场。在做出延长或缩短投资时间的决策时,仍必须理智的、客观的评价当时市场的局势及未来发展的趋势。由于某些投资领域,如房产地产投资市场,从长远来看在通货膨胀等因素的作用下具有自然增值的功能,这些领域里的投资短期内可能会出现亏损,只要资金较为充裕,更多地应选择延长投资时间法,追求长期的投资收益。而期货等市场,投资者主要是谋取价格变动收益。这种市场上投资如果发现近期没有更多赢利的希望时,就应该缩短投资时间,退出投资市场。

(4)长短期投资组合法。这里谈论的投资组合是指同一领域的、不同期限的组合。例如,股票市场中某些绩优股一般增值潜力较大的,可以进行长期投资;投资者还可以用部分资金,选择一些价格波动较大的股票在低价位时买进,当价格涨到有一定收益时就及时抛出。投资时间上的长短组合,既可以在有利时机获取短期收益,又能进行长期投资,是一种比较好的投资方法。

2.2降低投资风险的基本措施

(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树立风险意识,勇于承担并善于分散风险是公司成功的关键。在市场竞争中,收益与风险同时存在且成正比关系。高收益的同时伴随着高风险。因此,公司应遵守风险收益均衡的原则,树立风险意识,不能只顾收益而不考虑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公司应立足于市场,确立风险防范和规避机制,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及时对投资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

(2)不要用时间跟市场耗。任何人都无法准确预测市场,与其耗着时间等待市场的转变,还不如转换市场转换配置。总会有人幻想可能明天市场就会变得怎样,但是日复一日,时间的流逝换来的成绩仍然不尽如人意。请记住,时间在正确的投资中可以创造复利,时间等于金钱。

(3)调整投资决策的动力机制。目前,公司在确定经营性投资决策目标过程中,要在投资决策的安全性与效益性之间充分抉择。即:①要注意集中力量办大事,避免投资流向过度分散。在投资决策时强调四个倾斜,向重点产业倾斜、向重点项目倾斜、向重点公司倾斜、向重点产品倾斜。②要注意量力而行,根据自身资本金的实力,选择投资进入的规模和方向,强调“大本大利、小本小利”,避免过度负债与贪大求详,要使投资决策不仅体现在投资方向与市场需求的均衡性,而且体现在投资支出与投资积累的平衡性。

(4)强化投资决策控制机制。要堵塞投资决策风险控制的“漏洞”,就要强调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可行性与效益性。严格按照《公司法》赋予公司的投资决策权限与决策程序办事,不允许任何人滥用权限。

(5)健全投资决策的信息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如果资金盲目进入某些热门地区和行业,形成不合理重复建设,势必会带来过度竞争与风险损失,因此,公司需要从宏观上了解财力物力的产业流向,分析国家采取刺激资金流向的产业鼓励政策与抑制资金流向的产业壁垒政策,从而判断地区、行业与公司投资决策的风险程度,使投资避免盲目性。要使投资决策达到预期目标,就必须把投资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建立起来。

降低投资风险的方法范文第2篇

相关法律法规滞后,行业风险大。目前,涉及信用担保行业的法律法规虽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等,但在涉及担保机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业务范围和种类、法律地位及政府监管等方面均无明确规定,严重制约了担保行业健康、有序、稳定的发展。

担保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运行不规范,内部风险大。民间担保公司在管理和项目选择上往往一个人说了算,决策、执行、监督三者不制衡,风险识别、度量与控制机制不健全,实际上加大了机构内部风险的生成。

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不完善,缺乏持续盈利模式。由于担保机构在给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时负有连带清偿责任,银行的贷款风险可能会绝大部分或完全转嫁给担保机构,同时,传统担保机构业务主要是提供融资担保及低风险的投资业务,收入来源渠道单一且有相应的限制(财政部规定控制在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50%),而资本金运作受连带清偿责任的压力,只能进行低风险的投资,故收入往往不能维持担保机构的日常运转费用。

UPG“桥隧”模式

UPG (Uni-Power Guaranty)中新力合,是浙江省最大的以融资担保为主业的金融服务企业,通过在传统的担保行业三方主体(银行、企业、担保机构)的基础上,引入第四方主体――风险投资――来加强担保机构的信用,从而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较好的方式,同时也使自身的担保风险大为降低,最终达到四方风险分担、四方利益共享。这种模式打通了信贷市场(银行)和资本市场(风险投资)之间在担保领域的障碍,架通了两个市场的资本流通,被UPG命名为“桥隧”模式。

根据已获得的信息,风险投资对中小型企业进行全面的价值考核,如果认为该企业具有一定的潜在投资价值,则风险投资会以一定的股权获取等条件与中小企业达成协议,当企业发生流动时予以介入,帮助企业归还银行的贷款。这样就增加了担保公司与银行协议达成的可能性,也会使担保公司的谈判主动性加强。对于银行而言,由于风险投资的介入,也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不还款的风险。当企业一旦发生财务危机时,风险投资可以依据协议,帮助企业归还银行贷款,同时获取一定的股权或技术收购。与此同时,风险投资作为专业的投资机构,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的指导咨询,帮助企业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增加利润与价值。

这一模式实现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银行实现了信贷业务风险可控,且提高了收入;中小企业获得融资贷款,又避免了股权过早稀释;风险投资降低了投资企业的搜寻及评估交易成本,获得了在一定条件下进入中小企业的机会;担保企业―风险投资作为“第二道风险控制”的屏障,降低了其担保风险,增加了其担保项目的成功概率,扩大了业务范围,增加了收入。

银行考虑到“双重”风险防范机制,会适当降低贷款条件(如贷款利率、担保公司承保比例等);中小企业面临着风险投资可能进入收购的压力,会降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提高经营业绩;风险投资承担了错选中小企业的风险及代位清偿的风险;担保企业由于风险投资的介入,加强了和银行的谈判筹码,也降低了赔付的风险。

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风险投资的客户群体相对缺乏,且主要集中在中小高科技企业,这主要是由我国的投资环境及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其次,一对一的投资模式,即一家风险投资对一家中小企业的点对点投资,限制了担保机构拓展性的发展;最后,引入的第四方――风险投资,主体单一,而且如何控制风险是关键。

降低投资风险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权益资本成本 风险溢酬 成本 交易成本

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开放程度还很低,但随着我国加入WTO,股票市场的对外开放已经进入了WTO的日程表。股票市场的对外开放将会对我国的上市公司的权益融资成本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试图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全球化对上市公司权益融资成本的影响进行一个初步的分析。

企业权益的市场价值与权益成本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企业权益的市场价值是企业未来自由现金流量贴现值的总和。决定企业权益价值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预期企业未来的自由现金流量。一个是贴现过程中使用的折现率。这个折现率就是企业的权益成本。从市场的观点看,它是股东对企业进行投资所要求的最低报酬率。权益资本成本的变化直接影响公司权益的价值。权益资本的高低还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和资本结构,对企业的经营带来重大影响,所以,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我们首先对权益资本成本进行定义。从市场的角度出发,权益资本成本可以看作是股东对企业进行投资所要求的必要的回报率。具体的必要回报率的决定因素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股东对公司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要求的风险溢酬(即与公司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相关的报酬率)。第二部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问题产生的委托成本。第三部分是公司融资过程中所发生的交易成本,从公司的角度看这些成本是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必将对权益成本的这三个组成部分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下面我们具体的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公司风险溢酬的影响

根据René M. Stulz提出的模型,在开放前,一个国家的证券市场组合的风险溢酬(Risk premium)可以定义为:

Risk premium after globalization=σ2Small*T

这里σ2Small代表一国证券市场组合回报率的方差,*T为风险规避系数。

在开放后,Risk premium after globalization

=βSmall*[E(RWorld-Rf

=pσSmallσWorld*T

代表世界市场证券组合回报率的标准差,是一国市场证券组合回报率的标准差,是一国市场证券组合与世界市场证券组合回报率的相关系数,T为风险规避系数。

由于假设所有投资者有相同的风险规避系数*T=[R(World)-Rf]/σ2World=[E(R(Small)-Rf]/σ2Small

即世界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风险价格是相同的。

这样我们得到证券市场开放后一国市场证券组合风险溢酬相对于开放前降低的必要条件 :

σSmall

[―― …………………Фp(1)

σSmall

即当一国市场证券组合的方差大于证券市场开放后一国证券市场组合与世界市场证券组合的协方差时,一国证券市场的开放将会降低市场组合的风险溢酬。

开放后,一国的投资者将可以投资于更广泛的证券组合,投资组合的进一步分散化将会降低投资者所面对的市场风险,可见上述条件是满足的。

对公司来说,开放前,我们定义单个市场证券组合的风险溢酬等于λSmall。这样公司的权益的风险溢酬等于:Risk premium of firmbefore globalization=βSmalli*λSmall

βsmalli是开放前公司i的Beta系数。这里的Beta系数等于公司i的权益回报率与一国市场证券场组合回报率相关系数除以一国市场证券组合的方差。

开放后公司权益的风险溢酬变为:Risk premium of firmafter globalization=Worldi

βWorldi是开放后公司i的Beta系数。这里的Beta系数等于公司i的权益回报率与世界市场证券组合回报率的相关系数除以世界市场证券组合的方差。

证券市场开放后,公司i可能有一个较低的βsmalli而有一个较高的βWorldi,这样开放后公司的风险溢酬可能会上升,即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可能会上升。

但是如果证券市场的开放满足上面(1)式的条件,这意味着全球化后,由公司风险溢酬按市场价值加权平均得到的市场投资组合的风险溢酬将会降低,这样虽然有个别公司会面临着风险溢酬的上升,但大部分公司的权益的风险溢酬都将下降。就是说如果满足(1)式的条件,开放资本市场将带来权益融资成本的下降。根据国内一些学者的检验结果,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溢酬达到了20%以上,权益资本的成本是比较高的。这意味着对上面的条件(1)将得到满足。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对外开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市场的开放在一定条件下虽然能够降低我国股票市场的风险溢酬。但是,由于模型假设股票市场的开放是在某一时点瞬时完成的,这使得我们对于渐进开放过程中风险溢酬的变化缺乏动态的理解。这是以上分析的一个局限,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总的来说,如果股票市场实现了完全的开放,理论上将有可能降低市场的风险溢酬,进而降低权益融资的成本。当时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开放的渐进性,这种效果的释放将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目前的一系列开放措施还远远没有实现我国股票市场与国外股票市场的一体化,很大程度上,我国股票市场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短期来看实现风险溢酬的实质性的下降是不现实的。实现风险溢酬的降低是我国股票市场开放长期追求的目标。

股票市场开放对权益融资中成本的影响

在信息不对称和存在道德风险的条件下,管理者可能通过牺牲股东的利益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这将会产生成本的问题。股票市场的开放将影响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而影响权益资本的成本。

公司董事会:随着股票市场的对外开放,公司要想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本国市场要想吸引国外资金的流入,投资者必须确定他们资金的使用得到了很好的监督。这就要求公司的董事会在监督管理者时起到一个更积极的作用。这迫使我们要对公司的董事会做出实质性的改革,比如改革董事会的选举制度、董事会的运行方式以及董事会的权力结构、引入独立董事等等,使董事会在公司的战略经营决策当中真正发挥其决定性作用。

资本市场的约束:资本市场为监督管理者的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监督约束,一方面,股票业的开放使得高质素的券商可以进入国内股票市场,从而提高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水平。另一方面,开放将提高一国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和水平,改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使股东更好的行使“用脚投票”的权利,对公司的行为形成有效的约束使上市公司的行为能够符合股东的利益,降低成本对权益融资的影响。

法律法规监管体系:我国股票市场的法律法规监管体系还相当的不完备,通过开放股票市场,借鉴成熟市场的经验,可以加速我国股票市场的立法过程,有利于形成从法律法规、股票监管机构行业自律到媒体监督,一整套完整的监管体系,从而对小股东的利益提供更好的保护。

股东的积极性: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股票市场中散户占了大多数的比例,他们一般没有监督公司的积极性,其投资行为多表现为一种短期行为,投机的成分比较高。而在国外成熟市场,对监督企业行为积极性较高的机构投资者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因而能对企业的行为提供更好的监督。开放股票市场可以引入更多的国外投资机构投资者,以及激励国内的机构投资者的经营投资水平。高质量的机构投资者队伍将会提高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督水平,有利于解决一股独大、以及内部人控制等问题,从而降低融资过程中的成本。

公司控制权市场:通过股票市场的对外开放和引进国外的投资者创造更具竞争性和开放性的公司控制权市场,从而提高对管理者行为的约束,降低成本。

信息披露:开放股票市场后,在国外成熟市场上市要求公司符合更严格的信息披露准则,这将极大的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带来的成本。另一方面,股票市场的开放,客观上要求国内公司提高信息披露水平,这才能成功吸引国内外投资者。

从上述六个方面来看,资本市场的开放将会降低企业权益融资时的成本。

股票市场开放对权益融资交易成本的影响

股票市场的全球化对权益融资交易成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股票市场的开放将使国内投资银行面临更多来自国外的竞争,这有利于降低投资银行服务的费用提高服务的质量,从而有利于降低公司在权益融资的交易成本。这一点对我国有着现实的意义。股票市场开放后,来自海外的竞争将会打破目前股票业的竞争格局。促使我国股票业的重组和新的整合,扩大券商的规模,提高经营服务水平和服务种类,从而进一步降低权益融资的交易成本。

股票市场的开放将有利于上市公司利用国际最新的金融技术和金融产品。

我国股票市场目前金融产品比较单一(只有普通股、可转换债券、基金等几种金融产品),缺乏风险管理的套期保值工具,这些使得企业在利用金融市场时无法分散不必要的风险,难以利用一些国际上成熟的风险管理方法。先进的金融技术和金融产品有利于公司进行更好的风险管理,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从而降低公司权益融资的成本。

股票市场的开放还将有利于各个股票市场之间的竞争,我国股票市场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由于股票市场的建立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成立的时间短,许多方面还很不成熟。通过开放股票市场,引进竞争机制,将会提高市场运行的效率,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流动性,进一步的降低交易成本。

本文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开放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作了一个初步的研究。其中我们区分了公司权益成本的三个组成部分,并做了分析。得到了以下的结论:

我们通过René M. Stulz(1999)的模型,对证券市场的全球化对公司权益风险溢酬的影响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推导出了风险溢酬降低的必要条件。得到的结论是一定条件下,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将会带来风险溢酬的降低。但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开放的渐进性,短期内这种效果仍然不会很明显。但长期看来实现风险溢酬的降低应当是我国股票市场开放追求的目标。

通过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另外两个组成部分(成本、交易成本)的分析,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将会降低企业权益融资时的成本和交易成本。 与前面不同的是,股票市场开放对成本和交易成本的影响将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开放很快的显现出来。降低成本和交易成本将是短期内我国股票市场的开放所追求的目标。

在研究中,我们忽略了对汇率和利率这两个重要变量的分析,这是本研究的局限所在。我国资本市场开放后这两个重要经济变量的变化,对企业权益融资成本将会起到重要的影响,这是未来的研究需要关注的重点。

总的结论是:股票市场开放将会从风险溢酬、成本、交易成本三个方面降低我国企业的权益融资成本。但是风险溢酬方面的效果短期内还不会太明显,而成本和交易成本方面的效果将是我国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短期内追求的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降低投资风险的方法范文第4篇

结合对外贸公司的调研分析资料,以及在对企业投资决策与财务风险的动态关系的研究结论中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对投资支出和财务风险两个方面各建立相关的方程式,如下:投资支出I=a1+η1Rt-1+η2C+η3Qt-1+η4Szzl+η5Pt-1+η6VarLr+η7Size+Tdum+ξ1it财务风险R=a2+r1It-1+r2L+r3Beta+r4APD+r5VarLr+r6Size+η7Size+Tdum+ξ2it其中,投资支出的变量计算是[(本期末:固定净资产值+在投资项目+长期投资项目)-(上期末:固定净资产值+在投资项目+长期投资项目)]/上期末总资产值,而财务风险是期末Z分值的相反数,Z=1.2X1+1.4X2+3.3X3+0.6X4+0.99X5。其中:X1=(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X2=留存收益/总资产;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X4=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总负债;X5=销售收入/总资产。投资风险除了与财务风险R相关意外,还与C、Q、Szzl、P、VarLr、Size以及T这几项因素相关,其中,C表示现金流量,其变量计算方法是: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上期末总资产;Q表示TobinQ值,其变量计算方法是:(流通股股数*每股股价+非流通股股数*每股净资产+负债账面价值)/资产总额;Szzl表示销售增长率,其变量计算方法是:(本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P表示利润率,其变量计算方法是:期末利润总额/期末总资产;VarLr表示销售增长率,其标量计算方法是:(本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Size表示公司规模,其标量计算方法是: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T表示时间模拟变量。

财务风险与投资支出I相关,还与L、Beta、APD、VarLr、Size以及T这几项因素相关。其中,L表示期末负债率,其变量计算方法是期末总负债/期末总资产;Beta表示Beta系数,其变量计算方法是公司本年Beta系数,若1年内个股有效的交易观测值个数小于125,则不计算该指标;APD是指平均利润折旧,其变量计算方法是“(本期净利润+本期折旧)/本期末总资产”过去3年平均值。由投资支出和财务风险的方程式上,我们还可以看出,投资支出与财务风险不仅互相有联系,互相影响,其中,公司规模Size、销售增长率VarLr以及时间模拟变量T,对投资支出与财务风险均产生影响。从公司规模公司规模Size、销售增长率VarLr以及时间模拟变量T对两个方程式的影响来看,投资支出和财务风险的联系更加紧密。结合投资支出和财务风险的变量方程式,以及影响投资支出和财务风险的相关因素,我们理解一下变量方程式的意义,可以发现,投资支出在财务的很多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企业的现金流量、企业的销售额、企业的利润率,甚至还与企业的规模相关。结合变量方程式和投资支出和财务风险的动态关系解释,从投资支出方面,2010年财务风险Rt-1的回归系数为-0.1571,这个数据的意义是,财务风险水平每提高一个单位,企业投资支出会降低0.1571个单位。由此见证了结论1:企业的财务风险对投资支出产生抑制作用;而通过图1与表1,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投资决策的当收入大于投入支出时,财务风险也相应降低,从而见证了“结论2:投资支出通过收入效应,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正确性。

二、企业投资决策与财务风险互相影响因素

(一)财务风险对企业投资决策产生的影响

一个项目的投资,必定会加大负债率,这就是为什么企业财务风险对投资支出产生抑制作用的本质所在。企业项目的投资支出——负债率——企业的破产风险,企业决策者在对投资决策制定方案时,必定会引出这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如同铁链锁在一起的船只。如果脱离企业投资的项目单独对这三个方面进行管理,在某些特定的时刻是确实是可以独立的。但是,企业家在现实的经营中可以发现,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其他两个环节将面临瘫痪、不能运作的后果,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破产。所以,企业的决策者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上,一定要知道,企业内部虽然是明确分为各个部门,但要明白,制度的制定目标只是为了方便对员工的管理。在公司的正常运营方面,投资支出/负债率/企业的破产风险在管理上是互相牵制的。投资支出金额大,企业的负债率必定相应增加,企业所面临的破产风险也更明显,随之而来的问题,还有对企业决策者心里上,增加了期望的破产成本,企业的缴税方面就会出现相应的违法“节约”的现象。反之,若企业家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控制相应的投资支出,降低了企业因新投入项目产生的负债率,企业所面临的破产风险也会越低,企业也会在这种良性循环中发展越来越好。其次,企业的投资项目的支持者——股东,股东是指通过向公司出资或其他合法途径出资并获得公司股权,并对公司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他们的利益关系在投资项目中会起到治理作用。为什么说是“治理作用”呢?小编在此简单总结一下:我们要了解企业股东在企业中的角色定位。一般情况下,企业的投资决策失败,股东作为企业的关键人物,他们的损失其实只有一点点,股东在此投资情形下,有权利保障自己的利益,虽然是也有承担公司面临风险的义务,但是,投资失败的大部分责任在企业的决策者身上。此时,企业的债权人在投资决策的失败上,不得不面临员工、股东、企业发展以及社会的压力,企业控制权在此结果中将面临转移的危险。但是,若企业的决策者投资成功,受益最大的不是企业决策者也不是企业的员工,而是企业的股东。企业投资决策在这种成反比的规律中,提醒企业的决策者在度量投资项目的过程中,要谨慎考虑投资行为。

(二)企业投资对财务风险产生的影响

按照简单的逻辑思维,企业的投资越大,企业的收入也会相应增多,而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会相应的降低。这种逻辑的思维形成必须建立在一个基础上,那就是企业的投资项目是有成效的投资项目并且在投资运营上,每个环节都必须运营成功。而在运营模式上促成这一优势的主要因素是企业的现金流分布状况。企业有效的项目投资,能有效的控制企业现金流的波动,促进企业资金周转的稳定性,降低企业因投资新项目而带来的负债,因此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与财务风险对企业投资产生的影响相同的是,企业投资对财务风险也有治理作用。形成这一作用的条件因素也在企业股东身上。企业股东在企业中的角色仅仅是持有企业股份而已,很多情况下,企业股东并不仅仅依靠企业内部的一点点股票比例生存,所以企业股东对于市场项目的投资上,表现出的态度并不积极。若企业过度进行新项目的投资,企业股东在这种突发的投资中会深度缺乏安全感,进而会转移自己身上所属的财产。股东若在人力与财力上不支持决策者的投资决策,那么投资决策将很难进行。这就是企业投资对财务风险治理作用的原因所在。综上所述,企业投资决策与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与企业投资存在一定的动态作用关系。即上文结论1:企业的财务风险对投资支出产生抑制作用,结论2:投资支出通过收入效应,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降低投资风险的方法范文第5篇

在外部信用增级手段中,债券保险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现在,几乎一半的市政债券都为其按时还本付息向私人保险公司申请保险。自1971年美国的AMBAC保险公司提供第一份债券保险以来,市政债券保险业务开始稳步发展。在1986年美国税收改革法案出台之前,外部增级方法中债券保险大约占20%,而同期采用信用证支持的大约在10%左右,政府主办的保险项目支持大约占4%左右。债券保险在1998年达到了高峰,占50.7%。债券保险的推出使得市政债券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与免费政府担保不同,私人债券保险不会产生负面的效率激励效应。市政当局必须为保险付费,保险公司有专门人才去判断城市财政或收益债券所对应的项目中的风险状况,风险越大,市政当局为获得保险所支付的保险费越高。保险公司会及时建议市政当局如何进行项目重组以减少风险。

在非完美市场中存在着投资者的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风险规避及风险管理战略方面的问题,债券保险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而解释债券保险的理论主要有信息理论、风险降低理论、信号理论及市场分割理论。

债券保险导致债券风险降低效应的一种解释是信息机制或不确定性降低机制。有相当多的论点转向把债券保险的价值视为金融中介机构对投资者有限理性和市政债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反映。对个人投资者来说,他们无力或缺乏对发行人进行尽职分析的动机,而债券保险则很好地补偿了这一点。对保险人来说,他们则扮演了在选择是否承保时信用评价的角色。由于规模和专业知识的影响,由保险人进行信用分析则会使市场更有效率。

另外一种解释债券保险市场作用的理论是信号理论,认为债券保险带来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的利益。直接利益是降低了违约和拖欠的风险,而间接的“信号利益”则来源于保险人承保的意愿。如果保险人基于比较完全的信息而报出的保险费率比市场所认为的债券的风险溢价要低,那发行人便可以从债券保险中得到一个净收益。因此,债券保险补偿了投资者对发行人的不熟悉以及信用状况不确定的风险,而这种购买保险所传递的信号的价值转化为发行者的净收益,同时这种不确定性的减少提高了总体的市场效率。虽然上述理论模型形式不尽相同,但都涉及信息不对称、获得信息的成本以及个人投资者的有限理性等。

市场分割理论也可以解释债券保险的需求。由于州及地方政府市政债券利息所得税法的限制,很多投资者和债券基金经常被限制只能持有单一地区的债券,这妨碍了通过不同地区债券组合多样化来管理风险的战略需要。而保险商开展债券保险业务则不受地区的限制,因此买卖有保险的债券实质上可以使投资者间接享受到由保险商承保不同地区债券而多样化分散风险的好处。

至少有两个因素是决定债券保险的关键:一个是债券投资者的风险厌恶以及信息不对称和获得信息的成本,影响了债券发行保险的需求水平;另一个是保险的收益。而所有解释债券保险的理论模型也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投资者的风险厌恶导致了对债券保险的需求,因为保险可以替代自己信息获得和分析的成本;另一类是投资者利用由债券保险产生的额外的信息,对自己的风险与收益状况做更加理性的选择。

因此,市政债券保险的一个作用是使得债券市场更加有效率,使发行者、投资者以及保险商多赢。发行者可以节省远超过保险费的债务成本,而保险商获得利润,投资者节省了获得信息及识别信息的成本,并且降低了发行者违约和流动性带来的风险。因此在实践中可以发现,投资对象即使同在Aaa(本文的评级标注方法采用穆迪评级公司的标注方法)级债券中,也会选择参加保险的债券,以获得更加安全的收益。

二、美国市政债券保险的实践

一般说来,市政债券存在以下主要风险:违约、拖欠、信用等级改变、流动性风险、资产价值损失、利息损失等。如果债券发行人买了市政债券保险,那么当其出现违约或拖欠等情形时,保险人便要承担发行人的偿付行为,而保险人这种代人偿付的能力也通常由评级机构给予评级。一般来说,信用等级为Aaa的保险人提供的债券保险有非常高的保险系数,即使他们无力改变诸如决定资产价值的市场利率等方面的因素,但是他们的加入的确可以降低大部分的债券风险。但是债券保险并不能消除风险,只是用保险人的较强的信用替代了发行人的信用,与发行人相关的偿付能力和意愿的风险从投资者转移到保险人,但是与保险人相关的一些风险则成为投资者的附加风险。但总体来说如果是由Aaa级的保险人提供的保险,这种风险则非常有限。

在市政债券发行市场上,债券保险有三种主要的方式,一种方式是债券发行人首先要求承销商进行竞争性投标,而这种投标价格可以包含或不包括债券保险价格,发行者最后选一个最低的报价,当然这种报价可能不含保险。第二种方式是发行者从保险人的投标价格中选择合适的保险商,买了债券保险后再要求承销商进行竞争性投标。第三种方式是在决定是否买保险之前,发行人要求承销商分别以含保险和不含保险两种形式分别进行承销投标。

实践中,保险商与信用评级机构基本上以同样的方式评价发行者的偿付意愿与能力,一般主要依据发行者的经济状况、税收和收益情况、财务管理实践、历史信用状况以及其他一些标准。这些评价是保险商是否承保以及若承保后保险费率多少的判断依据。保险费的收取一般以整个期间本金和利息之和的多少个基点来表示。从债券保险的发展历程来看,费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从1970年代末期到1990年代早期,费率逐步从50到200个基点,下降到40到60个基点。

与大多数保险相同,债券保险条款是不能撤销的,一直到所有债务完结之后才失去效力。债券保险商通常会利用各种再保险工具来管理自己的风险,并且有很多专门的债券再保险机构接受原保险人的分保。随着时间的推移,债券保险这个产业已逐渐成熟,发行者、投资者等对此已愈加熟悉。在美国有四家主要的Aaa级的债券保险商(AMBAC,FGIC,FSA,MBIA)占据了债券保险市场的主要份额,他们在不同类型的发行市场中提供专业化和差别化的服务,形成了一个竞争比较充分的市场,因此使得保险费率不断降低。但标准—普尔公司最近发表报告,称长期以来由于竞争导致的保险费率的下降对保险行业的利润以及偿付能力构成了威胁。

从债券保险运行的时间和参与的发行者来看,债券保险的效果和需求有时会有很大不同。但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对发行者来说可以从债券保险中受益,但是保险的效果往往会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而不同,有时不同等级债券的到期收益的变化会减少甚至消除保险的净收益。很多学者对债券保险的效果进行了研究,普遍认为债券保险能降低债务成本(也就意味着债券收益的降低),但不同的研究文献表明,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对发行者以及对社会整体的收益则有很大不同。

在美国,市政债券保险相对于1998年的高峰而言,1999年和2000年有所下降,但是在2001年又重新增长,而且总体而言,自从这种产品诞生以来一直是稳步增长的,这说明发行者和其他市场主体认识到可以从债券保险的使用中获益。而从目前的收益状况来看,参加债券保险的债券收益持续比未保险的Aaa级或经常比Aa级的债券收益要高,但是一般比A级以及更低等级的债券收益要低10个基点甚至更多。因此对那些大量的信用等级在A级或更低等级的发行者来说,为了降低借款成本而参加债券保险就是一个理性的选择了。

三、美国市政债券保险对我国债券保险的启示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每年市政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达上千亿元,地方政府很难在短时间内将这么庞大的资金筹集到位。例如2003年北京奥运建设项目正式动工,预计总投资将达到3000亿元,而北京2001年地方财政规模仅为450亿元左右。同样将于2010年举行世博会的上海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而且根据“十五”规划,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但从目前地方政府的融资方式来看,要完成如此规模的投资可能勉为其难。在此背景下,关于地方政府是否应该发行公债以及市政债券的法理性等问题再次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而实践中某些地方政府属下一些公司发行的企业债券其实类似于市政债券,这样使地方市政债券混淆于企业债券之中。但是,从世界各国的债券市场发展经验看,市政债券和企业债券(国外一般为公司债券)是两类不同性质的债券,应该实施不同的管理制度、建立不同的市场规则。因此,按照市场发展的要求,从根本上将地方市政债券从企业债券中分离出来是必要的。

国外特别是美国市政债券市场发达的原因有很多,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它有效解决了市政债券发行的最大难题即市政债券的信用等级较低的问题。而这正是如果我国法律上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后,地方政府部门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而解决信用等级问题的方法是信用增级,信用增级通常有内部增级和外部增级之分。内部信用增级方法包括通过改善或加强财务状况和财务管理实践等来提高评级机构和投资者对债务人信用状况的认知。外部的信用增级手段包括私有公司提供的债券保险;金融中介机构(例如市政债券银行)等的参与;金融机构提供的信用证担保;州政府主办的保险项目以及第三方担保等。而市政债券保险制度被视为市政债券市场迅速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外部信用增级的主要形式,而且这种形式的信用增级方法无论是在降低债券风险方面,还是在提高债券市场效率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市政债券保险可以有效降低债券风险,使我国市政债券的发展具备更加现实的条件

在发展中国家,对地方政府部门负债的问题产生了不一致的观点。国际组织在这个问题上也有分歧。世界银行、地区发展银行如亚洲开发银行、美洲开发银行和欧洲复兴银行等,都认为地方政府通过更多的借贷为城市发展带来的投资需求,融资是必要的,特别是在支出决定自主决策的政策框架下。但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却警告公共部门的过度负债问题。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规模已经危害到未来的偿付能力和经济增长的金融基础。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针对中央政府提出上述警告的,但他们也加大了对地方政府负债的关注程度。目前我国不允许开展市政债券业务的一个原因是《预算法》的限制及担心市政部门的偿付能力。但从市政项目的运作实践来看,偿付能力并不是大问题。而从我国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目标来看,市政债券和企业债券市场的萎缩严重影响了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

发展市政债券市场是满足地方政府巨大融资需求的方法之一。而市政债券保险的参与可以解决潜在的市政债券偿付能力问题,而有了债券保险的保障,发行人可以降低成本,投资者可以降低风险,保险人可以获得利润,从而有效提高市场效率。

2.市政债券保险可以扩大保险人(再保险人)的风险承担能力和业务领域,增强其经营稳定性

市政债券发行数量将十分可观,因此市政债券保险的容量也将非常庞大,而且保险的容量也从保险业内部扩大到了外部的资本市场,从而间接地扩大了保险人的承保能力。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趋势已经形成,而城市化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成果的必然体现。从国外经验看,市政债券市场发展与城市化同步,市政债券市场大发展时期也是城市化加速时期。在美国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城市建设的大部分资金需要地方自筹。地方债券发行这种分散化的融资工具很好地满足了公共投资的分散化模式下的地方政府建设资金需求。而从我国目前城市化建设的进程来看,地方自筹资金也是资金来源的主要形式,因此市政债券一旦发展起来,保险公司参与市政债券保险可以享受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好处,另外积累了足够的市政债券保险的经验后,规模更大的企业债券保险的推出也将是一件非常现实的事情。

3.市政债券保险体现了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