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体系转换;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20世纪90年代初,为适应我国工程建设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转变,规范企业质量管理行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特别是施工企业开始贯彻执行ISO9000族标准,但由于ISO9000族标准是以制造业为基础产生的,虽然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可以适用于各种行业,但与国内建设行业管理特点相比,在管理语言、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等方面明显存在较大差异,也因此广泛造成贯标工作“两层皮”现象,给企业管理带来不少负担。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 50430—2007)是原建设部为了适合国内公司的管理模式及特点,从根本上消除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上存在的“两层皮”现象,强化和落实公司的质量责任,提高施工企业自律和质量管理水平,促进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科学化、手册化和法制化,而制定的行业化、本土化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规范》是我国施工企业管理的第一个管理性标准,具有先进性、指导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为了确保《规范》得到有效实施,2010年6月11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2010年第21号公告,作出了在工程建设领域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应用GB/T 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简称《规范》)的决定。公告要求“自2010年8月1日起,在建筑施工领域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应依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19001—2008)和《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 50430—2007)执行。”要求所有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在2012年9月1日前通过《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 50430—2007)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19001—2008)“双标认证”转换。目的是对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认证机构、认可机构实施决定提出了时间表,对获证组织的证书转换提出了要求。公告公布之后,所有获证的施工企业均需要依据《规范》对本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完善,重新编写相关质量管理制度,并按《规范》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按GB/T 19001和GB/T 50430(简称“双标”)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转换。这给获得认证的施工企业或将来要申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施工企业带来了新的难度和巨大的工作量。本文通过对“双标”的学习,探讨了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转换的具体策略。

1 “双标”质量管理体系的先进性和重要性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 50430—2007)作为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第一个管理性规范,具有先进性、指导性、灵活性等特点。与ISO 9000系列标准保持一致,在内容上全面涵盖了ISO 9001标准的要求,在条文结构安排上充分体现了施工企业管理活动特点,突出了过程方法和PDCA思想。(GB/T 50430—2007)结合施工行业管理特点,在ISO 9001标准基础上又提出了诸多进一步要求,本土化、行业化特点突出,语言简洁明了,便于企业贯彻实施。《规范》认证与我国施工行业现行管理模式保持一致,施工企业在贯彻时不仅不会增加负担,反而因减少了由于企业对ISO 9000标准的误解产生的形式化操作,而减轻负担。《规范》紧密结合当前我国已的建设管理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以便通过该规范的实施推动工程建设管理法制化的进程。

《规范》从与工程质量有关的所有质量行为的角度即“大质量”的概念出发,全面覆盖企业所有质量管理活动。通过转换认证,使企业的一切工作处于受控状态,优化和巩固业务流程。可以全方位提升组织的产品质量,并减少企业各种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全方位提升组织内管理者及员工的质量意识与管理能力,进而提升组织的工作效率及团队凝聚力,创造出更多的发展机会,全面增加顾客的信任度及满意度。

2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转换与论证基本要求

GB/T 50430—2007是在GB/T 19001基础上结合公司的特点进行的行业化和本土化转换,与GB/T 19001—2008具有密切的联系,是GB/T 19001的具体化和明确化,两个标准均体现了质量管理8项原则和12项质量管理基础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国家认监委和住建部在相关公告中提出了明确要求,所有通过依据GB/T 19001标准认证的施工企业均要在规定时间内做好转换认证工作。

在转换过程中,获证施工企业要对管理层、内审员、与管理体系有关的部门的负责人、质检员和项目经理进行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学习《规范》,充分了解手册的内涵和要求;对现有的管理体系文件进行评审,对照《规范》的要求找出不同和不足,按《规范》的要求和过程方法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修订;对修订的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宣贯;按《规范》和修订的管理体系文件运行管理体系,进行一次依据《规范》和企业管理体系文件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向认证机构提出申请,结合监督审核或再认证进行认证证书的转换。

审核员在实施转换审核过程中会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①评审文件的符合性。按照《规范》的要求,对获证企业修订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符合性评审,特别关注各项管理制度对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规定是否明确、流程是否清晰、要求是否清楚、方法是否正确。②评价企业是否依据“双标”进行了内审。获证企业是否依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规范》进行了全面的内部审核,对审核的充分性、有效性和可信性进行评价。③审核过程中关注《规范》的特殊要求。转换审核是全过程的审核,可以以GB/T 50430的要求为主,重点关注《规范》中超越 GB/T 19001要求的内容。④按过程策划和进行审核。根据《规范》的特点,审核员将按过程审核,并重点对项目部的审核。⑤审核报告的描述。获证企业可修改通用的审核报告模版,设计专用的审核报告模版,按过程描述各过程的策划、运行和改进情况。充分了解审核员重点关注的内容,能让获证企业顺利通过审核并获得新证。

3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转换策略

《规范》结合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特点、管理实际和现行管理模式,将GB/T 19001标准“行业化”和“本土化”,内容覆盖了GB/T 19001的全部内容,具体规定了施工企业所有质量管理活动的要求。规范的目的不是要再建立另一套单独的质量管理标准,而是用行业的语言对GB/T 19001标准的具体化,是为了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更有效。以下是笔者根据实践提出的质量管理体系转换策略。

3.1转换策划

施工企业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时,应以有效实施质量方针和实现质量目标为目的,使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满足质量管理的需要,策划的内容包括:质量管理活动、相互关系及活动顺序;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管理所需的资源。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转换实施策划方案如下。

(1)现状分析:依据《规范》的要求,识别原有质量体系是否存在不同、偏离、缺失和差距,制订具体的改进计划。

(2)转换策划:对转换工作明确责任部门、工作内容和时间要求,重新识别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对文件修订提出目录清单和统一编写格式。

(3)培训:对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人员实施《规范》培训。

(4)文件收集、评审:收集与标准相关的管理文件和技术文件,形成清单;各部门负责人依据所辖职责范围对文件清单内各文件提出作废、合并、修订、适用等处理意见;交文件、清单、处理意见汇总。

(5)手册、程序、文件整合:修改公司管理手册,将《规范》和ISO 9001要求合并纳入手册中。

(6)第三层次文件的整理:评审第三层次文件的适用性,并作相应修订;列出有效文件清单。

(7)记录表式和记录要求的整理:汇总记录表式,调查对现在记录表式和记录要求的意见;对不适用的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并作相应修订;就记录的用途进行讨论,并最终定稿。

(8)体系文件的培训和总结:开展体系文件的集中培训学习,便于各职能部门和员工加深对体系文件的理解,并调整好各自的工作要求;回顾整个修订、优化过程,总结得失。

(9)过渡运行:按新修订的文件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

(10)内部审核:以《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规范》两个标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及新编的质量体系文件为准则,进行一次全面的内部审核。

(11)管理评审:开展一次管理评审,对新修订的文件的符合性、适宜性、充分性和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评提出改进决定。

(12)第三方转换认证:向认证机构提出转换申请,配合认证机构实施转换论证。

3.2文件评审、修改和编写要求

编制转换策划方案后,质量管理体系转换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建设施工企业应对照《规范》的要求,识别原有质量体系是否存在不同、偏离、缺失和差距,评审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提出文件的编写或修订计划和要求,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

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制度编写的内容包括文件管理制度、记录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施工机具的管理制度、工程项目投标及工程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管理制度、分包管理制度、工程项目管理策划至保修管理制度、质量检查制度、质量管理自查与评价制度、公司质量信息管理和质量管理改进制度。

3.3转换过程重点关注的质量管理活动

根据《规范》的要求,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转换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对组织机构的变化和权责的调整应以文件的形式予以公布。

(2)公司的资源管理还包括技术、资金,如成套单项施工技术、专利、工法和资金来源等。

(3)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应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评价和改进的依据,与薪酬调整、职务升降、岗位调配、员工培训等工作相关联。

(4)施工机具配备计划应按规定经审批后实施,强调施工企业应依法与施工机具供应方订立合同;根据规定施工机具需确定安装或拆卸方案时,该方案应经批准后实施,安装后的施工机具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并保存施工机具验收记录。

(5)依法进行工程项目投标及签约活动,工程承包合同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变更应形成文件,使相关部门和人员掌握合同的要求并保存相关记录。

(6)对合同履约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对合同履约情况进行分析和记录,并用于质量改进,如实施合同偏差分析、偏差责任分析、合同实施趋势分析,并实施纠偏措施。

(7)对分包工程承担相关责任,按总包合同的规定依法订立分包合同。在分包项目实施前对从事分包的有关人员进行分包工程施工或服务要求的交底,审核批准分包方编制的施工或服务方案,并据此对分包方的施工或服务条件进行确认和验证。

(8)对项目分包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应符合分包管理制度的规定和分包合同的约定;对分包的施工和服务过程进行控制;对分包方的履约情况进行评价并保存记录。

(9)对项目经理部的施工质量管理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和考核;对项目经理部的质量管理活动进行监控;对项目经理部的质量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等。

(10)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的结果形成文件并在实施前批准,可形成项目管理计划、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等多个文件。

(11)施工过程质量的控制要求易被忽视的内容包括:根据有关要求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并进行相应的策划和控制;对不稳定和能力不足的施工过程、突发事件实施监控;对分包方的施工过程实施监控等。

(12)服务控制包括按规定进行工程移交和移交期间的防护;强调应按规定的职责对工程项目的服务进行策划,并组织实施。对服务质量应按相关规定进行控制、检查和验收。

(13)对检测设备的供方进行评价,使用前对检测设备进行验收;对国家或地方没有校准标准的检测设备制定相应的校准标准。

(14)收集工程建设有关方满意的信息,对质量管理活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书面整改要求,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书面整改要求。

(15)采用信息管理技术,如办公自动化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顾客关系管理系统。

(16)在转换过程中,实施质量改进和质量创新。

3.4转换论证的实施

根据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的时间,获证企业按照“双标”要求,利用年度监督审核或复评进行QMS认证证书的转换。

在转换实施过程中,施工企业需对公司管理层、各部门负责人、全体内审员、标准涉及的岗位人员、项目经理等实施新标准的培训。获证企业对照《规范》的要求,对现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需要改进的方面,制订改进计划,修订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支持性文件,对质量记录表格进行补充和完善。在新修订的管理体系文件运行至少3个月后,按《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规范》实施一次全面的内部审核,包括文件评审。内部审核后需进行一次全面管理评审,并向认证机构提出书面或口头要求,请认证机构实施转换认证审核。

认证机构根据获证企业的申请或要求,通过监督审核、再认证审核和专项审核的方式,对获证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依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规范》的要求,进行全要素、全过程、全部门的完整体系审核,对项目部按临时的多现场审核的抽样规则进行抽样;审核组成员必须是通过国家认监委委托专门机构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人员,审核组根据获得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作出审核结论;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规范》的要求的企业,认证机构将换发新的认证证书。

4 结语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完善制度,完善体系规范记录,目标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以下简称《验收标准》,虽然已实施多年,但我不少施工企业对统一标准内容的掌握和理解参差不齐,做法五花八门,从而导致在执行过程中不能贯彻到位。显然,这将极大地影响了工作质量。作为建筑业管理部门,有责任指导和帮助施工企业在工作中有效地实施运用上述标准。

首先,施工企业应成立以总工程师为首,技术、质量、工程等部门参加的推进领导小组,重点围绕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企业标准、建立施工记录和质量验收记录等方面不断推进。在贯彻推行标准时应采取二个同步的方法,即试点项目与全部项目实施同步;记录表式模拟操作和全面实施同步。为保证标准的贯彻执行,应明确专业责任人员作为贯彻标准的骨干力量,对标准进行具体研究领会。同时,企业要制定一套标准支持体系来满足《验收标准》的推行,这套标准支持体系必须由施工工艺标准,检测方法标准和评优标准组成。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要求在《验收标准》的管理规定要求和质量验收要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是否执行强制性标准对工程质量验收起着否决作用。《验收标准》强调项目的功能性、安全性和工程检测的验收要求,达到这些要求是项目质量的可靠保证。《验收标准》对工程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单位(子单位)工程的划分反映了工程验收的全过程,通过系统验收,实现功能、安全、观感与资料验收相结合,有利于工程质量整体综合验收。

其次,应结合公企业的质量管理实际,以项目质量目标计划、项目质量监督计划和企业评优标准来体现企业贯彻《验收标准》的主要特色。

贯彻《验收标准》的主要建议做法:

一、完善制度,落实质量责任制

为满足标准要求,施工项目现场必须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其核心是质量责任制。企业应根据“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表”和材料质量、工序检查、工序交接检验的要求,对原有的管理制度重新审核、修订,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包括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质量奖惩,质量例会,施工和分包管理,材料验收管理,工程检测管理和工程资料管理等方面内容,对贯彻标准起到强有力的保证作用。

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创建更高质量的工程,企业可根据自身的施工经验,提出在国家规定质量合格的基础上,评定质量优良等级的要求,并将其作为企业标准列入企业标准支持体系中,由业主和社会来选择。

二、完善《验收标准》支持体系

《验收标准》是与各专业验收规范相配套使用的,为贯彻《验收标准》,企业必须有一套标准的支持体系。该支持体系包括三部分:施工工艺标准作为施工操作、上岗培训、质量控制和质量验收的基础;检测方法标准目的是对项目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和科学管理,使质量验收指标数据化;评优标准是为了促进工程施工质量水平的提高。企业在贯彻《验收标准》时,把这套标准支持体系的执行与施工记录的修订和填写,质量验收记录填写同步进行。这对于明确各级施工、技术、质量人员的质量责任,提高执行标准的严肃性,顺利地推行标准能起到有力作用。

三、规范施工记录和质量验收记录

施工记录是反映项目质量自检、互检记录的见证,质量验收记录是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检验确认的见证,这两种资料相互起保证作用。施工记录和质量验收记录的规范操作是贯彻《验收标准》的重要环节。施工企业应召集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各专业施工验收标准,对各专业施工记录表进行修订,建立了企业统一的施工记录表式,并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模拟填写,再对质量人员进行培训,然后将施工记录表和质量验收记录表在项目中配套操作。从部分企业贯彻《验收标准》的实践表明,只有紧紧抓住施工记录表和质量验收记录表配套操作,对照《验收标准》和专业验收标准的要求相互比较印证,才能真正符合《验收标准》的要求。

四、加强项目质量的目标管理

贯彻《验收标准》时,施工企业应加强项目施工的目标管理,便于项目经理和各级施工管理人员操作,明确目标责任,以此为“抓手”来实施。根据《验收标准》,施工企业应对原有的质量目标计划进行修订,建立了新的项目质量目标计划的模式,然后在项目中推行。该计划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在确立项目总目标的前提下,根据《验收标准》对项目进行分层次划分(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对各分层次工程确定质量目标,保证总目标;列出检验批分布表,并明确功能、安全、检测部位,方便从小单项验收到整体项目验收。实践证明项目质量目标计划使用方便,可操作性强。项目经理和施工管理人员开始施工时就“先入为主”,目标清楚,在施工过程中有据可依,便于控制动态运行质量,及时调整不足,确保目标的实现。

五、实施《验收标准》的主要内容

实施《验收标准》必须首先根据《验收标准》有关管理规定的要求,充实调整质量体系有关职责人员,完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各项目实施《验收标准》主要有以下主要内容: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标准;修井;质量;体系;持续改进

中图分类号:TE35 文献标识码:A

1井下修井作业的特点

井下修井作业是一种以提供设备和劳务为主,以提供技术服务为辅的过程性施工,其产品就是一种过程和服务;整个服务的过程如同制造产品,由各道工序组成,通过每一道工序的施工,最终完成整个服务过程,即完井。井下修井作业有以下几个特点:

1.1人员流动性大,工作强度高,而在一线工作人员中,外雇的轮换工占有较大的比例。

1.2井下修井作业的批量性、通用性和标准化程度较低。

1.3井下修井作业施工队伍分散、工作时间不固定、工作场所多变,并且受到天气、环境、工作任务、工具等因素的约束,导致施工的可变性较大。

1.4修井作业过程中可直接检验性差,问题的隐蔽性强,有些工序需要事后才能检验工序的质量。

因为井下修井作业具有这些特点,所以在提高井下修井作业施工质量方面必须通过持续改进以不断满足市场及采油厂对作业的需求。

2标准化与修井作业

企业标准化是“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基础,离开标准各项工作将无法规范、有序地进行,更无法使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井下修井作业是一项技术复杂、施工风险性较大的工作,违反工艺技术标准的施工,往往使施工出现质量问题,甚至造成工程事故,石油部颁标准对井下修井作业的各工序的施工质量在标准中都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近几年来,为基层小队配备了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集团公司企业标准、辽河油田企业标准等,通过对标准的培训与学习,达到增强基层管理干部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目的,从而促进了井下修井作业管理与修井作业施工质量的提高。

3资料标准化有利于提高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按照《油气水井井下作业资料录取项目规范》资料录取规范,结合现场作业的特点和要求,制定一套资料填写的格式。通过培训、检查等多种方式来促进基层干部员工按标准真实、准确、及时的填写各项资料,达到资料录取过程中不录错一个数据、不漏掉一个数据。资料的完整、准确同时也为以后的查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很好的指导作用。

4现场标准化有利于提高队伍形象、鼓励士气

井下修井作业都是与油气水打交道,施工现场的工具基本都是较大的铁制工具,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事故。

标准化现场除了要求工具必须清洁外,还要求按一定的规律和规范摆放工具,虽然这有形象工程的因素,但现场标准化后,能让人在施工现场有一种自豪感与荣誉感,就像在部队中对内务的要求一样,可以提高队伍形象、鼓舞员工士气。标准化现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所有工具配件都有专门的地方存放,这为每一次取用提供了方便,特别适合夜间施工和迁频繁的小修作业,让员工可以在时间、地点改变后仍然可以像在固定场所一样的方便取用各项工具、用具。

5操作标准化有利于提升人的素质、减少事故、提高施工质量

按操作规程标准化的操作,通过标准化操作,不仅让员工在操作中按规程施工,更让员工掌握标准化操作与平时习惯性违章的区别以及存在的危害。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进行规范,从过程中保证了施工能达到规定的要求,提升了操作人员的素质,同时也减少了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施工作业质量。

6标准化的体系运行有助于施工质量的持续提高

《GB/T 19001-2008/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全过程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认证助推了体系的运行,要想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就必须按标准要求进行实施。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的原则之一,也是贯穿质量管理体系的精髓所在。

质量管理体系遵循PDCA循环的过程方法,从策划、实施、检查到改进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不断在改进中提高。

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合格品控制中,要求对存在的不合格品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在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过程中,可以明显的看出企业是否真正的实施了持续改进。

在满意度调查和数据分析中,也可以通过顾客满意度的情况反应顾客的需求,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是在哪些方面出现了不满意的情况,通过体系一段时间的运行,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分析原因,采取切实可靠的措施来实施,而措施的实施也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通过持续改进有利于产品的质量改进。GB/T19001-2008标准中关于质量改进是这样解释的: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它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具体地讲,质量改进就是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产品、过程或体系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使质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高度。也就是说通过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提高产品、体系或过程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使质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高度,而持续改进则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结语

标准化作业有利于规避井下修井作业的难点,通过资料标准化提高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现场标准化提高队伍形象、鼓励士气,操作标准化提升人的素质、减少事故、提高施工质量,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使施工质量得到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济国,由志先,张连斌.浅议如何提高井下修井作业施工质量[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

[2]高圣平,马志雄.石油工业标准化工作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3]SY/T 6127-2006,油气水井井下作业资料录取项目规范[S]

[4]GB/T 19001-2008/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管理体系要求[S]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范文第4篇

加强燃气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是确保管网安全运行的基础。本文结合获得全国首家燃气工程行业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并占深圳燃气工程市场主导地位的深圳市燃气工程有限公司的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总结了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对规范燃气工程施工的重要作用。

1燃气工程企业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燃气工程普遍具有项目多、分布广的特点,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无论在软件还是在硬件方面,都会遇到工业企业所不存在的困难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因而燃气工程企业推行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有一定的阻力和难度。但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居安思危,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求效益。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我们必须规范工程行为,严格推行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这无疑是企业打开市场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2按照质量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体系文件

在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中,《ISO9002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的模式》是与燃气工程密切相关的质量标准。质量体系是按照质量标准的要求建立起来的,由三个层次的文件构成,即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包括各种表格和质量记录)。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内各种过程进行管理来实现的,因而就要明确对过程管理的要求、管理的人员、管理人员的职责、实施管理的方法以及实施管理所需要的资源,把这些用文件的形式表述出来,就形成了本企业的质量体系文件。

2.l质量手册是质量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质量手册是阐明公司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概述质量体系的第一层次文件,是质量体系运行中须长期遵循的纲领性文件。主要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组织、质量职责和程序概要等内容,对ISO9002规定的19个质量要素的要求作了基本的描述。质量目标是可实现的、高水准的具体目标,质量方针是对质量的总的追求、对顾客的承诺。我们的质量目标是: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质量方针是:每项工程,力求完美;每位客户,称心如意。

2.2建立系统有效的程序文件是质量体系正常运作的关键

程序文件是将与质量要素有关的一切活动和过程程序化并以文件的形式予以保存,它详细描述了为实施质量体系要求所涉及到的各职能部门的活动。我们在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并建立质量体系之前,已执行着一些管理制度,诸如档案台同、质量安全、材料设备、工程验收等管理规定。上述管理项目中,有几种管理的内容与ISO9002质量标准的某些质量要素要求相重叠。如何正确对待以往存在的管理规定,将ISO9002质量标准与这些管理规定之间不一致的地方协调好,是建立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程序文件的难点。根据ISO9002质量标准对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要求,19个要素都应有相应的程序文件,结合要素的要求及公司对应活动的复杂性,每一个要素可以由一个程序文件加以描述,也可以由几个程序文件加以描述。程序文件必须切合实际,有明显的针对性,切勿造成文件写得好、实际难做到的情况。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写所做的、做所写的"。如在施工现场的工程材料管理不适用于材料仓库的管理;施工现场的不合格品的标识不适用于在厂内的不合格标识;需作业指导书规范的文件不要上升到程序文件这个层次中;必须在程序文件这个层次中描述的要点也不能列在作业指导书中。这里仅以其中一个要素"过程控制"为例说明程序文件的编制。为完整描述这一要素,先确定了生产过程中可能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七个控制要点,它们是深圳市燃气工程施工过程的关键。针对这七个要点,形成了描述这一要素的七个程序文件,见表1。

2.3作业指导书和表格规范了具体的质量活动

作业指导书和表格是质量体系的第三层次文件,是用以指导具体过程、事物形成的技术性细节描述的可操作性文件,是质量体系运行和产品质量形成中最详细的工作文件。作业指导书也是一种程序,只不过其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作业活动,而程序文件描述的对象是某项系统的质量活动。表格在使用之后连同报告,就形成了质量记录,作为质量体系运行情况的证据。表2摘录了涉及到施工安全的部分作业指导书。

3实施ISO9002质量标准对规范施工的重要作用

我们建立的质量体系,给出了"最好的、最实际的"达到质量目标的方法,确立了职责和权限,处理好了接口,使质量体系成为职责分明、协调一致的有机整体。通过几年来的运作,我们总结出了它在规范工程施工、提高工程质量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3.1规范了施工行为

(1)表3中列出了我们推行质量标准前后深圳市燃气工程验收时,对管道进行压力试验的相关参数。以往地上管强度、水柱、气密试验压力参数和强度试验的保压时间以及埋地管气密试验压力参数,都存在与设计说明或施工规范要求不一致的地方。通过质量体系的实施才纠正了这项不规范的质量活动。

(2)质量体系如何规范施工行为,低压管道的验收情况也很有说服力。在对低压管道进行5KPa水柱试验时,国家规范和设计说明对抽查比例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多年来沿用抽查总户数10%的习惯做法缺乏理论依据。但总结我们的实际经验,证实这一习惯做法是可行的。因而,我们在质量体系文件中对这项质量活动进行了规范。在此,我们也希望设计单位能在设计文件中予以明确。

3.2保证了焊接质量的稳定提高

焊接是燃气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点之一。在实施质量体系之前,焊工在焊接过程中依靠个人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影响焊接质量的一些关键参数缺乏规范统一的指导书。实施质量体系后,我们制定了指导焊工和管工操作的焊接工艺卡(见表4),将不确定的参数明确下来,使以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操作程序化、规范化,并使焊接质量有了稳步地提高。图1显示了从1995年至2000年我们的焊缝经X射线无损探伤检查,所评定的焊缝质量等级的变化情况。

3.3埋地管道防腐绝缘质量显著提高

埋地管道防腐绝缘质量关系到管道的使用寿命,深圳地处沿海,管道的耐腐蚀性尤为重要。推行质量体系后,我们对管道沟槽、管道内外表面除锈、涂刷底漆、绝缘胶带缠绕直至安装、回填处理等作业均设计了作业指导书和有关的质量记录,同时对影响防腐绝缘质量的间接因素进行了规范,从余土清运、沟坑围栏等几个方面制定了标准。图2显示了我们在实施质量体系前后通过电火花检测管道绝缘防腐的破损点的情况。

3.4提高了对高难度项目的施工能力

推行质量体系,对一些高难度项目施工有了质量组织保证,有完善的质量保证运作程序。表5是我们近两年完成的超高层商业楼宇燃气管道工程的两个代表项目。通过对有关技术参数的分析,严谨科学的质量体系为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有效的组织保证。

3.5促进了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结合质量体系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和质量审核报告提出的容易产生不合格的质量难点,我们实施了整改措施,以满足质量体系要求。表6摘要了部分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情况。

3.6拓宽了质量活动的记录范围,完善了质量记录

质量记录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查性、可追溯性、可见证性和系统性。在没有建立实施质量体系之前,所有的质量记录都只限于深圳市档案馆所规定的燃气工程竣工资料。实施了质量体系以后,根据质量体系"说到的就一定要做到,做了的就一定要有记录"这一基本要求,对所有质量活动,即使该记录在竣工资料中不要求存档,也应有相应的质量记录。例如,对PE管焊接质量的检验目前在国内还缺乏有效的测试手段格钢管的焊接质量可以利用X射线无损探伤来检测X只有通过外观检查和试压来判定。因此,竣工资料

对其质量记录未作存档要求。但按照质量体系要求,我们制定使用了江E管焊接记录入将相关的焊接参数(如时间、温度、电流)、焊接位置、操作人员等记录清楚,从而使我们的质量记录更加科学、真实、全面。表七摘录了实施质量体系后建立的部分质量记录。

3.7人员素质得到了稳步提高

质量体系19个要素中专门对培训作出要求,明确了培训需求及培训对象,在质量活动中我们作出了培训计划并保存培训记录,将培训教育、素质提高纳人到质量活动之中。表8说明了1996年和2000年施工人员持证的情况。其中,管道工全部由市劳动局行政主管部门考核获得职业资格技术证书,这在全国燃气施工行业还是首批。

4影响质量体系实施的一些重要因素

质量体系确保了施工工艺、工序的会理性、施工操作的规范性、工程设备材料的采购、保管以及检验和试验的合理性。我们认为保证所有质量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几个因素是"人、机、料、法"。

4.1所有的质量活动关键在于人

质量体系明确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权限,员工履行职责才能保证质量体系的推行。同时,凡是与质量活动有关的人员在上岗前必须培训取得相应资格,特殊工种(如电焊工、电工)必须持证上岗。

4.2施工机具设备管理是质量活动的必要条件

机具设备的购置、检验、使用、保养和维护贯穿质量活动的全过程,必须建立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质量记录。

4.3工程材料管理是质量活动的基础

工程材料按设计文件、技术规范、工艺要求进行采购、验收、保管及领用、发放,以确保投入使用的材料符合规定要求。

4.4完善的质量体系文件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推行质量体系过程中,须根据实际需要对局部的程序文件按规定进行修订,保证质量体系的科学、规范。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范文第5篇

【关健词】技术质量管理;管理体系;核心;工作内容

1 当前机电安装企业技术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传统思维模式影响较大,职责不清

技术质量管理意识提升不快,主观上受惯性传统思维模式影响较大,未学习新的管理理念与方法。职责不清,未将产品质量的责任落实到专人。如:缺少对原材料的进货质量的有效控制。再如:压力管道管配件生产厂家必须拥有生产许可证,进货时未索取,导致出现使用无证产品的风险。生产发展迅速造成管理队伍不足、执行力不够,在遇到难题时不能及时解决。如:缺少质检人员,虽具备检测仪器,但未使用,无法控制产品质量。

1.2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技术不能有效支持施工

项目部未设技术部门或仅流于形式,未配齐相关技术人才,影响技术、质量工作管理。原因是项目部还存在着重规模、抢速度、轻技术、轻创新的倾向。关键技术把关人员少,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复合型人才较少,优势资源组合存在问题。

1.3 技术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运行不到位

技术质量管理的重点应放在狠抓体系建设、软硬并重、盯住现场、延伸管理上,有些项目部体系虽有,但不系统或前后联系不连贯,方针不明确,目标不清楚,无法有效操作。如:项目部未把日常的技术质量管理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工程的技术质量工作职责不清,在施工中未得到有效的实施。再如:质量目标未层层分解,有些工人尚不知道该工程是创优工程。

1.4 过程技术质量控制管理问题较多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安装工程施工准备及全过程的全局性文件,是施工及管理的准则和依据。部分项目部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套用别人的文件或还停留在投标阶段状态,其内容更谈不上合理性及对工程施工的指导,实际是形同虚设。工程质量用数据说话,由于施工及验收规范不是现行版本、技术标准不能100覆盖或工人没有按照规范施工,导致数据不正确或不符合要求。存在管理制度,效果不尽人意,技术控制与检查力度不够,未充分发挥技术人员对工程的支撑作用,不能及时对技术质量问题处理。交工资料不能保证及时、准确、完整。资料不规范是个问题。如:技术数据不正确、签字不全。

1.5 原因分析

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转型及安装事业的迅速发展等原因,思想理念跟不上要求,客观上影响了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些企业由于自身的技术、水平与能力等不够导致尚未完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2 顾客对企业技术质量管理体系的关注核心

市场竞争程度不断加剧,顾客满意理论同步发展,满足顾客需求已从质量改进提升到企业的战略层面。顾客希望施工企业技术质量管理体系健全,文明施工,管理有序,服务良好,关注核心是:履行合同,按期提供合格的产品,隐含的期望要求得到满足。

2.1 顾客接受产品的过程

ISO9000:2008(3.4.1)过程定义:“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活动。”顾客接受产品的过程是企业施工全过程的一种延续,企业施工过程的输出(产品和服务)就是顾客接收产品过程的输入(对产品的使用和服务)。的使用和服务)。

2.2 顾客期望获得超值产品

GB/T1900标准始终把增强顾客满意作为其追求的目标。超越顾客期望值的产品和服务,即超值产品,是顾客追求的最满意的结果。如:在产品中增加人性化的功能、操作方便、产品故障率低、使用后降低维修成本,服务良好等。企业要善于识别和满足顾客的各种隐含要求,顾客所获得的实际感受(对产品的实际水平的评价)越多,顾客就越满意。

3 企业技术质量工作的内容和外延

GB/T19001:2008标准7.2.2C条款中指出:“组织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企业首先进行评审,关键是是否有能力满足承诺中所提出的要求。温总理指出:“自主创新是支撑国家的筋骨。”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1 实行技术质量管理,规范项目管理行为

确立项目部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进行严格的技术、质量与检验管理,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处于技术质量管理的受控状态。成功的技术质量管理是多种能力有机结合而产生的综合成果。技术质量管理是技术创新的保障,充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是技术质量管理的核心。管理有序的关键是周到的计划,对源头控制好是高效率的行为。应制定技术质量管理文件,文件结合实际,有效受控。其范围包括:从施工准备到工程竣工、从技术策划到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把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轨道。产品/服务的形成过程是企业内部的质量链,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变末端质量控制为过程控制,可大大降低不良品流入造成的不良成本。针对质量状况及易发生的质量问题,确定QC活动的课题选择与设定目标并进行可行性论证,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实施对策,从而得出最佳效果。召开质量分析会,一方面可以进行质量教育,提高质量管理能力、意识和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可沟通了解施工出现的质量问题,并且能暴露少数关键的问题。

3.2 加强过程技术质量控制,有效实施纠正与预防措施

遵照行规办理施工手续,如办理施工许可证、告知书,工程质量报质检站(质量技术监督局)验收。过程管理是最有效的做法,针对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纠正措施,进行返修,返工解决。针对工程质量通病,制定质量通病预防措施,必要时应重新评价原有文件的适宜性,对施工程序、方法、标准等进行修订,避免重复发生类似质量事故。

加强对工程质量易发关键点的监控。以图纸、规范为依据,以材料合格证明、检验记录、试验报告等作为证据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未经检验或已经检验定为不合格的产品,严禁转入下道工序。质量问题的发生有多种因素,不能轻易作出处理意见,哪道工序出了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对策。质量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是一个PDCA(策划、实施、检查、处置)过程。为使质量做到可追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实行质量实名制是很好的方法。必须创建一个有效约束机制,在每道工序、环节都采用实名要求,特别是在交接部位,如:焊接工作,每道焊口都挂牌操作。因安装位置变化,材料购置不到位需用其他材料代用或发现设计图纸问题等必须进行设计变更时,在获取变更的文件后应重视变更的地方可能是有风险的地方,了解变更的原因和内容,还应注意变更的图纸能否满足原来的使用功能,并向后道工序人员讲清。

工程质量一切以数据说话,从原材料到完工后的工程产品的全过程所进行的检验、试验数据是工程质量的最有效证据。使用A、B、C类监视和测量设备对工程项目及隐蔽工程、检验批进行监视、测量,对质量一次合格率进行统计,目的是对工程技术质量进行监控。对监视与测量及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质量部门负责数据的统计,技术部门负责提出分析报告。

3.3 实施名牌战略,编制工法,建立标准,推动企业技术自主创新

质量管理是基础,技术创新是中心环节。对已形成的处于省内、国内领先的关键技术尤加关注,将先进的施工技术溶合到工法编写中,形成企业的工法模块资料库。编制企业标准,包括技术、质量、工艺、检验、试验标准等。

3.4 规范与实施技术质量运作机制

确定适用于工程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等技术文件,其覆盖率为100。重视设计与工程施工的有机结合,施工图纸的管理是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工程图纸的审查是保证工程质量的第一道关口,积极参加由顾客组织的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会议,目的是进一步优化设计。根据施工经验与相关信息提出拟采取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与业主、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并取得设计单位的支持。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必要时组织会审或专家论证,使其做到先进合理,确保施工组织设计的规范性、合理性和可行性。针对工程的重点、难点所在及特殊的工序,制定相关工艺、技术措施。技术创新内容包括:施工工艺的创新,施工组织的创新,施工措施的创新等多个方面。技术交底采用交底会方式进行。项目部的技术人员、施工员、质检员必须参加,对各工种的技术交底要分别组织进行。内容要求清楚、实用、数据具体化,使操作工人掌握施工要求,避免造成返工和浪费。进货检验和试验、过程检验和试验、最终检验和试验的状态标识应正确、齐全、完整、清晰。

3.5 典型引路,巩固技术质量管理

充分发挥施工班组的技术优势。组织对施工难题的专项技术攻关,使项目的施工组织和方法在技术上有新的突破和创新。对工人提出的新技术、新工艺要高度重视,积极评审,做好典型引路工作。各道工序做好策划,做出示范,把质量的要求具体化、实物化,通过样板工序规范做法,统一标准。

3.6 严格自购和甲供材料的技术质量管理

对进场的材料和半成品进行见证取样和复检,从接收、领用到安装的所有阶段均应有标识,确保其可追溯性。对不合格品加以标识和控制,坚持不合格的材料不准使用,不合格的分项工程不准进入下一道工序的原则。新材料使用时如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到技术、质量负责人,确认无问题方可继续使用。供应商必须符合资质要求。如:压力管道安装的管道配件等生产厂家一定具备相关部门发放的生产许可证。把握材料准入关,建立合格供应商目录,一经发现经营不良、以次充好等行为坚决予以清除。

3.7 强化工程交付及技术质量资料管理力度

按照国务院279号令《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履行质量责任。对竣工资料交付、工程质量预验收,验收、评定、交付、备案等各个环节都要制定标准。质量资料是施工活动的纪实,是质量评估和工程竣工备案的依据,是工程建设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料整理的过程就是工程技术和质量管理实施的过程,交工资料必须规范、准确、清晰、完整,具有可追溯性。及时总结出比较成熟的技术创新专业文件,分类存放于企业档案室,形成核心技术文件库。

3.8 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ISO9001:2008标准中的“8.2.1顾客满意”明确要求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绩效的一种测量,组织应监视顾客关于组织是否满足其要求和感受的相关信息,并确定获取和利用这种信息的方法。通过现场走访、、电话回访及网络收集等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全面,如产品、服务质量、明示及顾客隐含期望,应有记录。建立顾客满意度测评体系,针对需求制定科学的、可量化的测评目标进行评价,并归类统计。如:技术质量管理水平待提高、沟通能力不强、响应不及时等项。对回访中发现的问题或投诉,应有处理记录,处理结果应经用户签字认可。

4 建立有效的技术质量管理体系

为进一步加强技术质量管理,提高企业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在现有质量管理基础上,按照ISO9000理念来建立技术质量管理体系,实行从总工程师到施工班组的垂直管理。

4.1 法人为主,项目经理负责,建立科技人才队伍

确定法人在体系中主体地位,建立技术质量管理体系。项目经理负责建立、运行项目技术质量管理体系,对项目实施全面管理。建设一支技术质量管理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一支技术精通、创新能力强推动科技进步的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一支施工经验丰富、施工技能强的技师和高级工为主的工人队伍。

4.2 设置技术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机构

企业建立技术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研发中心,下设技术部(技术管理)、质量部(质量管理)及检测中心(检验试验管理)。项目部建立项目总工为核心的技术质量管理机构。

4.3 技术质量管理文件形成系列化、流程化

编制的全套文件应体现在技术质量管理体系之中,含:岗位职责,工艺文件审批制度,图纸会审设计交底制度,技术交底制度,材料管理制度,设备机具及计量仪器管理制度,质量记录制度,检验试验制度,工序交接管理制度,质量通病防治制度,资料管理制度,四新技术推广制度,质量考核、奖惩规定,工程验收及用户服务等具有实效性的制度。

4.4 明确体系机构职责、坚持绩效考评与奖罚制度

技术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研发中心的工作重点:负责实施企业技术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工作,实现动态管理,提供决策和信息服务,领导项目部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对科技人员表彰奖励,以良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建立以网络为支撑,工程信息管理为核心一体化应用系统,实现管理系统化,形成企业的高效机制。

技术部、质量部及检验机构负责技术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负责技术文件、技术类书籍的管理,技术与质量管理,工艺文件管理,施工机具与检测仪器的管理,原材料质量检验及资料管理等;编制技术质量计划,贯彻技术标准及质量文件,对作业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处理质量问题,组织产品的质量验收;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组织专利技术申报工作。完善绩效考、评工作,完善与改进技术质量管理体系。技术、质量及质检负责人签发有关的技术、质量文件,实施体系的运行,处理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和质量争议,审定产品的交付、验收。

5 技术质量管理体系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

为满足ISO9001的要求,必须把质量管理体系保持好,满足子条款中的相关要求;建立质量目标(5.4.1)监视、测量过程与产品(8.2.3-4),评审体系及过程有效性的改进(5.6.3),进行持续改进(8.5.1)。ISO9000族标准中的质量管理体系原理、要求适用于技术质量管理体系,技术质量管理是ISO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