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不动产和无形资产

不动产和无形资产

不动产和无形资产

不动产和无形资产范文第1篇

摘要:无形资产作为现代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体现,其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其资本化实现的。但是,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晚,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推动我国无形资产的资本化要合理。大力加强和加快无形资产的资本化,可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加大对无形资产的开发、管理、运营与策划。

关键词: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资本化 双重计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6-0003-02

一、对我国企业无形资产资本化内容的探讨

1.无形资产资本化确认标准的再认识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指出,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无实物形态的非货币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木、商誉等。现行制度规定,企业资产只有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才能予以资本化:(1)该项资产在企业获得经济利益方面有作用,以及发挥这种作用的能力能够被证实;(2)取得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笔者认为,现代的会计目标应该建立在为相关利益人提供有利于经济决策的会计信息上。人们关注的会计信息重点是当前与未来现金流动情况和财务状况,而按传统的资本化规定很难满足此要求。因此,判断一项经济资源是否为无形资产,主要应看它是否具备超额获利能力,而不能从是否具备成本可计量的角度来过分强调谨慎性和可靠性原则,忽视与抛弃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客观性原则。

2.无形资产概念的外延列举项目有待拓宽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将无形资产外延以列举方式予以定义,具体项目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商誉等。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无形资产反映的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特别是以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后,现行准则规定的项目应该拓宽,以便与国际会计准则所规定的确认范围接轨。因此,结合我国实际,在当前现行规定范围的基础上,可考虑先把电子计算机软件、网址和域名、人力资源纳入无形资产列举项目范围,其他的无形资产可并入相近的项目,以后随着经济内容的发展和丰富,在必要时应予以补充。

3.传统的历史成本计价模式已力不从心

现行无形资产资本化计价模式是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即按取得或实现时的实际成本(或相关费用耗费)计量入账。用历史成本作为无形资产的计价标准具有确定性和稳定性优点。但事实上,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无形资产的历史计价模式,日渐难以适应。首先,由于无形资产的成本,尤其是自创无形资产的成本,具有不对称性、虚拟性等特点,用历史成本计价模式不能体现该无形资产真实价值,同时会产生诸多的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知识资本作为企业资本源泉,以知识创新作为其发展动力。所以,知识资本的计价,按照传统计价原则,可能只是几本书的价钱,这无疑会对知识资本的发展产生一些不利影响。随着知识经济深入发展,自创商誉的重要性日渐被人们所认识,被认为是隐藏在资产负债表背后巨大的经济资源。显然,传统的计价模式难以对自创商誉进行确认和计量。

4.双重计价模式及信息披露的探讨

基于上面所述原因,笔者认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历史成本计价模式不再是无形资产资本化唯一的计量基础。鉴于平稳过渡的需要,可考虑采用双重计价模式对其进行计量反映。所谓双重计价模式,在遵循现行会计准则和制度所规定的历史成本计价模式对无形资产在账内进行反映和核算的基础上,同时采用预期现金流量净现值法或公允市价法对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尤其是自创无形资产(如商誉)予以定期反映和认定,将定期测算的数据信息在企业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充分披露,同时可在企业盈利预测报告中以适当形式进行说明。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第一,能更完整、公允、客观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第二,有利于内部经营管理者正确地投资和筹资;第三,在企业重组或改制中,可避免由于忽视无形资产的现值而造成企业价值严重低估,使企业资产遭受损失;第四,有利于投资者、债权人掌握企业未来盈利能力信息,正确做出决策。

二、对我国企业无形资产资本化实现途径的探讨

无形资产资本化是无形资产经营的主要内容,无形资产资本化的实现要以“三结合”为形式,以人的能动作用和创新为核心。

无形资产资本化以“三结合”为表现形式,所谓“三结合”是指无形资产与产品的结合,无形资产与管理的结合,无形资产与企业的结合,要做到“三结合”靠的是企业的人力资源,靠的是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创新作用,这不仅是无形资产开发的关键,也是无形资产资本化的关键。通过人的不断创新,可以实现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价值链的连接,提高产品的价值含量,为产品开拓市场奠定基础,而无形资产与管理的结合,则放大了无形资产的作用和价值,无形资产与企业的结合,则最终实现了企业的价值、产品的价值、管理的价值与人的价值的完整结合。因此,实现无形资产的资本化,使企业的资源得到最佳的组合,最大限度发挥人的创造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价值。无形资产资本化的尺度是无形资产的质量和数量,除了无形资产的数量和质量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尺度就是无形资产结构。

三、我国企业无形资产资本化中出现的问题

1.大量无形资产为国有企业拥有,国有企业现代企业机制的不规范以及国有股权的主体地位制约了无形资产的资本化进程。由于我国国有经济占有主体地位,因此无形资产的主要占有者也是国有企业。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的开发越来越多地体现人的创造性劳动,由于无形资产附属在国有资产上,因此在我国无形资产产权界定机制中无法体现,这从无形资产的源头缺乏了市场化的动力基础。而在无形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的情况下,在国有资产流动性差的现实下,无形资产的流动既缺乏产权所有者的动力,又缺乏现实的必要条件。

由于我国无形资产的资本化尚处于自发和无序的状态之中,由直接占有方主导资本化过程,由于其无形资产多元贡献一元独享和一元贡献多元共享的分配缺陷,同时产权界定通常涉及产权转让行为,这一主要受市场经济规律支配的行为显然要受等价有偿的市场原则约束,造成国有无形资产既不能市场化,又不能资本化。

2.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低成本取得包括市场份额、企业品牌、专利、商业秘密在内的无形资产,使我国无形资产资本化处于不利的位置。对于市场而言,无形资产的作用要比有形资产的作用大得多,发达国家无形资产一旦占领市场,我国新产品和同类产品在市场中的生存空间将是十分狭小和被动的。如我国的洗涤用品市场、彩色胶卷市场等,大部分被国外的品牌占领。这些国外的品牌占主导地位,使我国同类产品的无形资产迅速贬值,严重阻碍了我国无形资产的资本化进程。

3.缺乏无形资产资本化活动的机制,加之无形资产管理与评估工作落后,导致无形资产大量闲置,无形资产严重流失。由于无形资产产权界定机制的落后,导致无形资产大量闲置,而无形资产如果不能及时的市场化、资本化,在闲置中的流失速度要比有形资产快得多。我国无形资产的严重流失,对我国经济产生的消极影响是深远的,最典型的体现是我国著名的商标纷纷被国外抢注的问题,如阿诗玛、女儿红等等,表面看来是时间问题及注册的时间落后于人的问题,其深层的原因是我国无形资产产权界定不明,市场化、资本化机制缺乏造成的。

四、实施无形资产战略,推动无形资产的资本化的具体策略

1.无形资产产权界定是无形资产资本化的前提

多元贡献一元独享和一元贡献多元共享的无形资产产权界定体制,以及过于僵化的无形资产界定标准,都严重阻碍了无形资产的资本化进程。因此,要实现无形资产的资本化必须首先解决无形资产产权界定问题。在这一问题上作为国有经济以及政府部门应该放权让利,把无形资产市场化的权利交给市场,让更多创新在利益的驱动下主动去推动无形资产的资本化。这看起来好像国家吃了亏,但是国家可以减少在资本化过程支出的成木、风险以及无形资产闲置导致贬值流失,而且还可以通过无形资产的资本化得到更多的税收回报。因此,从战略的角度讲,除了完全由国家设计提出的、关系国计民生的无形资产外,政府国有经济要在无形资产开发与资本化中扮演资助、扶持、让利、让权的角色,在无形资产的资本化中实施放水养鱼。

2.大力加强和加快无形资产的资本化,防正无形资产的流失

无形资产组合战略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无形资产与组织的组合表现为以无形资产为纽带的合作、联盟、协作等;各类无形资产之间的组合,如专利与商标的组合,即一方有专利,另一方有知名商标等等。由于无形资产的形式繁多,组合的方式更是千变万化,这给企业利用无形资产组合战略进行无形资产经营提供了广阔的运作空间,因此在国内也有人称无形资产是一座取之不尽的金山。在实施无形资产的组合战略中,我们应当注意到无形资产的组合就其本身而言也是一个无形资产结构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无形资产组合战略的过程中,以无形资产内部结构的优化为主线,大力推进国有无形资产和非国有企业无形资产资本化。

3.加大对无形资产的开发、管理、运营与策划

遵循无形资产资本化的原则,营造无形资产经营的良好环境,树立以人为本的无形资产价值观,加大对无形资产的开发、管理、运营与策划,树立大经营观念,将产品经营、资产经营与无形资产的经营与管理的产业链连接起来。遵循无形资产资本化的原则,也就是遵循真实性原则、平等协商原则、效益原则、无形资产的有效期限与公司期限协调原则。营造无形资产经营的良好环境,建立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包括无形资产开发、权益、对外许可、转让与合作的管理制度;加快无形资产信息化建设,使用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软件,为各类企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管理提供一个科学模式;制定企业无形资产发展战略,并将其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提高企业文化素质,建立无形资产创新机制。

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无形资产经营,推进无形资产资本化。在宏观方面,大力推进组织创新(以无形资产为纽带的合作、开发、联盟)、产学研结合、技工贸一体化等。在无形资产流失方面,应当看到无形资产的流失主要还是掌握无形资产的人的流失,无形资产资本化的根本还在于解决创造无形资产的人员的劳动价值不能得到合理确认、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不动产和无形资产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核心竞争力,无形资产,评价体系

在技术进步加快、产业结构快速升级、竞争加剧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1990年美国学者普拉哈德与哈默尔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成功更多地归功于企业的无形资产,而无形资产越来越外在表现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其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该企业以特别方式使用和配置资源的特殊资源。企业有形、无形资产及知识的积累,产生了企业间的差异,资产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尤其那些有价值、稀缺、难以复制的无形资产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乃至成功的关键,即,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对各种无形资产的有机组合而形成的。

国外研究表明, [1] 1997年,微软的市值高达6000亿美元,在全美500家大公司中,市值第二。而其账面价值仅有450亿美元,余下的5550亿美元,就是其无形资产价值,是有形资产的12.3倍。而拥有百年历史的通用汽车,1997年的市值仅1622亿美元评价体系,其账面价值却高达7166亿美元,微软的账面价值仅及通用汽车的6.28%,市值却是通用汽车的3.7倍,这就是无形资产的魅力。

一、无形资产创造核心竞争力的机理

无形资产相对于有形资产表现出很多特征,在企业价值的创造过程中,无形资产的这些特性是企业产生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具体有:

(一)无形资产使用中的低机会成本性

一般情况下,有形资产如被用于企业的一项经营业务中,就不再可能同时用在另一项业务中,这构成了有形资产在使用中的机会成本。无形资产则不同,巴鲁·列弗认为,无形资产可以同时用于不同的用途,在一个地方的使用并不会影响无形资产在其他方面的使用,这使得无形资产在使用时机会成本极低。这一特性使得无形资产和企业竞争力的关联远大于有形资产。无论是企业的文化、知识、经验,或是技能和商誉,一旦成为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它们就可以对企业的多项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企业构建无形资产的投入成本也可以从多个活动获益,收益甚至可能数倍于成本,从而使得无形资产对于企业超额利润的影响是大范围的和宽泛的,进一步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力。

(二)无形资产在价值创造中的不消耗性

一般来说,有形资产在价值创造过程中都会损耗,其价值会逐渐转移到产品和服务中去,无形资产则不同,它具有在价值创造中的“不消耗性”。因为无形资产具有可重复使用的性质,可以低成本拷贝复制,而每次拷贝成本相对其开发成本几近可以忽略,从而使无形资产与企业竞争力的关联远高于有形资产。而且企业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可以使无形资产不仅不会被损耗,反而其质量还会被不断提高,数量不断增加,出现积聚效应。无形资产的这种特性,让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入成为一种“一次投入、长期获益”的高价值的投资,并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上、更深远地影响企业的超额利润。

(三)无形资产形成过程中的积聚效应

积聚效应指当企业已有的资产存量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会加速后续资产的形成和积累进程,产生良性循环。在这里评价体系,企业无形资产的初始存量会影响其后来的积累过程。

Grossman and Helpman的保护待售模型[2]认为,“知识是可以累计的,每一个思想都是建立在前一个思想的基础上。然而,机器需要折旧和更新。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知识上投入的每一美元都有极高的边际贡献,而机器设备上的投资可能有 3/4 是在弥补折旧。”

由于无形资产的积聚效应,竞争对手很难赶超拥有先发竞争优势的企业,如企业专注于某领域的研发,其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累积越多,对继续研发效益的影响就越大,并且效益的增长会呈现加速度态势,使得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入呈现“边际收益递增”的良性状态,进一步放大企业无形资产的投入对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这些特点导致了无形资产成为企业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的重要来源,同时,在理论界,产业组织“S-C-P”分析范式、产业定位学派、资源学派、能力学派等,都把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作为自己的研究重点,希冀发现维持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途径。无形资产“难以模仿、难以替代、难以流动和交易”的特征,使得企业稳定维持核心竞争力和超额利润成为可能。

(四)无形资产的很难模仿性

由于企业在无形资产形成中存在的背景和路径差异,以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关联性、或与竞争力优势之间的模糊因果关系,使得竞争对手难以完全复制相关因素与过程,模仿无从着手。即便复制,也需要很高的成本、不经济。

(五)无形资产的很难替代性

由于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通常是高度个性化或高度异质性的,所以不容易找到替代品,这是无形资产与生俱来的特性。

(六)无形资产的很难流动和交易性

通常由于企业无形资产的成本和价值很难计量、高度依附于企业组织,不存在可见的表现形式,因而流动和交易都十分困难,不存在较完备的交易市场。

结论:无形资产是企业超额利润的重要来源,也是企业获得并维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性资源。

二、无形资产的评价体系

企业在形成、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通常会关注无形资产的运营效率,一般来说,对无形资产的运营效果可以区别不同的无形资产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首先,对可以辨认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等,可以采用价值链分析法、技能分析法、知识链分析法、竞争差异分析法等进行评价。此外,也有人采用回归模型对无形资产进行测评[3]。

所谓价值链分析法评价体系,即企业是由一系列经营活动所组成的整体,而从整体的角度一般很难识别其竞争优势到底来自何处,因此只能把企业经营活动分解成一个一个的价值活动,形成该企业的价值链,再分析经营活动的价值增值过程以及相互关系才可以识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为以比对手更低的成本进行的价值增值活动,因此把企业同对手的价值链进行比较,判断出经营效益优于对手并最终对企业相关产品起至关重要作用的活动,就可以识别出其核心竞争力。价值链是分析是确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工具,能有效分析出企业经营中是哪些部分对企业价值增值起核心作用。

所谓知识链分析法,即从知识角度来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它有两种方法:一种称为价值链知识分析,另一种称为知识链价值分析。前者是在价值链分析法分析出关键活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分析支撑关键活动有哪些知识,即关键知识。假如发现一种关键知识支持多个关键活动,则该关键知识即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后者,即知识链价值分析则先把企业整个活动分解为一条知识链,再分析其中哪些知识对企业价值的创造起到关键作用,最后再分析哪些知识对企业价值本身的创造、混合乃至对内交流起重要作用,则这种特别知识便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所谓技能分析法,即从技能角度来分析和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般而言,一个企业很难在所有技能上都出众,但可能它在较重要的战略(如这种战略是关于质量的)上才具有一种或几种技能优势,即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其次,对不可辨认的组合无形资产(商誉等),通常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用层次分析模型对其进行价值分割和评价([4]吴晓勇,2007)。

再次,则可以从会计学科的角度,依据无形资产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贡献德的机理,选择一定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5],如:

(一)评价无形资产结构和配置无形资产状态的指标,包括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占全部无形资产的比重、全部无形资产比重、单项无形资产比重等

(二)评价企业无形资产增减和变化趋势的指标,包括无形资产更新率、无形资产保值增值率、无形资产摊销率、无形资产摊销率等。这些指标可以激励企业重视无形资产日常维护,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三)评价无形资产配置效率的指标,包括无形资产收益率、无形资产周转率、无形资产投资报酬率等。

通过上面的评价,可以从不同方面评价无形资产的运营效率及其对企业的价值贡献能力。

三、实证研究

由于资料限制评价体系,这里以07年前的部分Wind 金融数据库数据进行讨论:

沪深两市A股分析表 单位: 万元

年分

公司总数

有无形资产公司数

有无形资产公司比例

无形资产总额

无形资产

平均值

无形资产/总资产

2001

1331

1026

77.08%

7082075.01

6902.6072

1.92%

2002

1346

1142

84.84%

7921184.02

6936.2382

1.77%

2003

1423

1220

85.73%

9048942.43

7417.1659

0.62%

2004

1425

1250

87.72%

10862926.37

8690.3411

0.66%

2005

1425

1277

89.61%

12373017.75

9689.129

0.63%

2006

1424

1297

91.08%

14953430.02

11529.244

0.65%

注: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2007年版

从表中可以看出,拥有无形资产的上市企业的比例不断增加,无形资产的存量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绝对数从708亿增加到1495亿元,增长量较大、较快,可见上市企业对无形资产越来越重视,其地位和作用也更加突出,这也得益于我国在2001年颁布的会计准则更加规范了无形资产相关信息的披露。

但表中也反映出无形资产在资产总值中的比例较小,而且出现下滑趋势,说明长期以来我国企业比较重视有形资产的投资,而对无形资产的投资远远未实现规模,无形资产增长速度明显低于有形资产增长速度,现实中,企业倾向于披露确定性强的有形资产,对难确定、难操作的无形资产不愿意披露。据有关研究推算,中国上市公司至少有2万亿元无形资产流于会计账外,这对中国企业参与国际间产权交易十分不利。

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能重视和构建无形资产,把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投入紧密结合,两者良性互动,构建和维持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茅宁,王晨.软财务:基于价值创造的无形资产投资决策与管理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80-82

[2]于玉林.无形资产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43-173.

[3]蔡宁,阮刚辉.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其综合评价体系[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5):61-64.

[4][美]巴鲁·列弗.无形资产[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23-40

[5]吴汉东,胡开忠.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8-56.

[6]陈佳贵,黄慧群.无形资产管理及其对我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意义[J].管理世界,6

不动产和无形资产范文第3篇

一、无形资产评估传统方法评析

在无形资产评估过程中,评估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处于核心地位。目前无形资产评估的主要方法有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下面对这三种方法进行评析并对应用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成本法。成本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历史成本(即最开始购置或创造无形资产时所支付的完全成本)或简单重置成本(即以重新购进或创造无形资产时所需的支出费用)作为推算无形资产价值的主要依据。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法,是指在评估无形资产时,按被估资产的现时完全重置成本(重置价)减去应扣减损耗及贬值,或乘以成新率来确定被估无形资产价值的一种方法。公式为:无形资产评估值=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成新率。在实际运用中,重置成本是根据历史成本调整得到的。历史成本体现了资产的原始形成过程,具有易获得性和可验证性,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成本法的适用场合是以摊销为目的的无形资产的评估,但相对于有形资产来说,无形资产有其特殊性,所以成本法的使用也有局限性。一是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具有不完整性、弱对应性及虚拟性等特点,因此根据历史成本调整得到的重置成本来评估无形资产现值是不合理的。二是无形资产的成新率很难确定。三是大多数无形资产常常存在着开发成本高而应用前景差或开发成本低而应用前景好的现象。对这样的无形资产用成本法进行价值评估是不合适的。

(二)收益法。收益法是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资产未来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采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值.然后累加求和,得出被评估无形资产评估值。不论是收益现值法还是成本收益加法,其出发点均是将所预计的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收益期限和收益率作为资产评估的主要依据。优点主要表现在:第一,运用此法时基本上不用考虑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克服了无形资产历史成本的不完整性缺陷。第二,从理论上讲,收益法以资产的预期获利能力为基本依据决定资产现行公平市场价值,评估结果能够比较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有较强的说服力。第三,它克服了无形资产成本的弱对应性和虚拟性特点给成本法使用带来的不便,对于成本和收益相关性差的无形资产也能评估。第四,采用这种方法会使评估者站在买者(或受让方)的角度来确定各项指标,评估结果往往对无形资产的接受方比较有利。但是在使用这种方法时也存在着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的问题。因为在收益法运用中评估者需要对收益额、折现率和收益年限等指标做出预测,预测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随意性。评估者对这些参数预测的主观态度都将会直接影响评估结果。

(三)市价法。市价法是指在市场上选择若干具有可比性的相同或相似的无形资产作为参照物,并根据它们的交易条件,市场交易价格和价值影响因素的差异,以及使用权转让次数,综合分析调整,来确定无形资产评估值的方法。市价法在使用时应注意其前提条件:(1)存在一个充分发育、活跃的市场;(2)参照物及其与被估无形资产相比较的指标、技术参数等资料是可搜集到的。从这个角度看,运用市场法进行资产评估是一种很直接的方法,得出的结果也很有说服力。但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不存在充分发育而且很活跃的市场。再者,由于无形资产垄断性强、透明度不高,使取得相关信息资料十分困难,在市场上难以找到相同或近似的评估参照物,有时甚至是不可操作的,现行市价法的局限性就显得更为突出。这些因素限制了市场法在我国无形资产评估中的运用。

二、无形资产评估的新方法

传统的方法在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存在的一定的缺陷,在此介绍几种新的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复合成本法、生存曲线法、成本收益双折现法、成本收益现值法。

(一)复合成本法在评估无形资产中的应用。所谓复合成本法,就是在评估一项无形资产时,不仅考虑其历史成本或重置成本,还要考虑其稀缺性及其效用的大小。用公式表示为: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效用函数/稀缺系数)×100%

通过上面的公式,可知无形资产的价值是劳动量、效用性和稀缺度3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1)劳动量。无形资产具有存在唯一性,理论上讲应当取最先研制成功的具有相同功效的一批无形资产中包含的最小劳动量。未获得成功的无形资产所耗费的劳动量则不能计入无形资产的价值。在研发成功的无形资产中,也只有包含最小劳动量的无形资产交易才最容易成功,价值得到认可。不过最小劳动量在确定时有一定的难度,在实务中应当尽评估师所能,多收集资料,筛选对比后选出最小劳动量使用。也可以用历史成本或传统成本法求得的重置成本替代之,因为劳动量在无形资产价值中的影响并不显著。

(2)效用及效用系数。无形资产的效用可以划分为生产资料效用和生活资料效用。生产资料效用的测量标准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效用对劳动量起着约定作用。效用系数通常用0,0.1,0.2,……1,1.1,1.2……表示。系数越大表明效用越大。无形资产效用系数的确定可参考专家和专有技术人员的建议按其作用的大小确定,专家如果认为使用一项无形资产可提高产量100倍,则可将效用系数定为100。

(3)稀缺度及稀缺系数。稀缺度指的是无形资产的稀缺状况以及市场上无形资产的供求关系,通常用稀缺系数表示。在理论上稀缺系数存在0的值,但是当其为0时实际意义及不大,所以我们将稀缺系数定在0.01至1的范围之内。而1则代表着供求平衡时的稀缺系数。系数越小表明越稀缺,反之亦然。

可以看出,复合成本法的优点是可以很好地解释无形资产价格和成本背离的现象,在评估实务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且,与传统成本法不同的是,它考虑了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情况,因此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二)生存曲线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生存曲线法主要用来预测无形资产的剩余寿命。无形资产经济寿命又叫有效期限,是指无形资产发挥作用,并具有超额获利能力的时间。所有系统,都会随使用年限而退化并最终失效。而失效的时间往往是一个随机变量。生存模型就是以无形资产的生存和死亡状态(生命状态)为研究对象的,视无形资产的生存和死亡为随机变量,用一个恰当的概率分布函数(生存分布)去描述,对生存分布函数进行统计处理从而预计无形资产的剩余寿命。

采用生存曲线法预计无形资产的受益期限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六个主要步骤:第一,收集生存数据。我们可以选定一个样本进行观测,所有观测点由存活的初始状态转变为死亡状态后试验终止。另外,我们还可以观测市场上同类无形资产的生存、死亡情况来收集生存数据。第二,数据的初步分析,绘制数据图以获取模型选择的一些信息。第三,模型选择,即选择一个恰当的模型去拟合生存数据。第四,参数估计。第五,模型检验。第六,求出无形资产的期望剩余寿命。

(三)成本收益双折现法。成本收益双折现法,即历史成本双折现及超额收益现值法,是指在无形资产评估时,按被评估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折现值,加上其使用过程中的价值积累和超额预期收益现值,减去应扣损耗或贬值,来确定被评估无形资产价格的一种方法。该评估方法适用于一切易于获取历史数据的无形资产的评估,重置成本可以获得的无形资产的评估。对于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商誉”的评估,该评估方法也是适合的。当涉及到无形资产的使用权的转让和许可权时,该评估方法是不适宜的,因为其评估的结果不易为交易双方所接受。

成本收益双折现法的计算公式为:

无形资产评估值=历史成本折现值+使用过程中的价值积累+超额预期收益现值-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1)历史成本折现值,即无形资产的历史折现至评估日的值。当评估该项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数据资料易于获取时,可根据该项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按照一定的复利率折现为评估日的数据;如果评估日该项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数据资料不易或不能获得时,可用其完全重置成本代替之。(2)使用过程中价值积累,即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投入积累。(3)实体性贬值,也称有形磨损贬值,它是指资产在使用或闲置中因磨损、变形、老化等造成实体性陈旧而引起的贬值。(4)功能性贬值,也称无形磨损贬值,它是由于技术进步出现性能优越的新的无形资产,使原有的无形资产部分或全部失去使用价值而造成的贬值。(5)经济性贬值,指由于外界因素引起的,与同性质资产相比活力能力下降而造成的损失。市场需求的减少、原材料供应的变化、成本的上升、通货膨胀、利率的上升等因素都可能使原有无形资产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而贬值。(6)预期超额收益现值。如果至评估日,无形资产才开始出现,则公式中除第一项和最后一项外其余各项均为零.这时该评估方法与现行的三种评估方法中的收益现值法等价。

(四)成本收益现值法。成本收益现值法,就是考查评估基准日以前评估对象所费成本,并通过一定的物价指数将此成本调整为评估基准日时的价值(现值)作为评估对象评估价值的一部分;评估价值的另一部分是在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企业各年销售收入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提成率,其提成额除税后作为评估对象带来各年收益,再通过折现求和计算所得的结果,以上两部分之和即为该评估对象的评估值。由上述可见,该方法同时考虑重置成本标准和收益现值两种标准,它比单一的重置成本或收益现值标准全面,该方法适用于商标所有权价值的评估。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V评估值;C评估对象成本现值;α企业各年的销售额;β所得税率;r折现率;m评估对象经济寿命期分界段。

不动产和无形资产范文第4篇

二十一世纪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作为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无形资产已成为政府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许多企业生产经营主要是依靠无形资产,如柯达、微软等公司,无形资产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有形资产。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将成为全社会尤其是企业热切关注的重要内容。每个国家管理和企业经营都需要与现实需求相适应,保护和运用自身拥有的无形资产,加强无形资产经营战略的运用管理,确保民族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

一、加强无形资产战略管理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科技进步与知识经济的发展,现代组织管理的重心从有形资产管理转向无形资产管理。无形资产管理,实际是对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的管理。其中知识产权是指从事智力创造性活动取得成果后依法享有无形的财产权,包括由发现权、发明权、商标权、专利权等工业产权和著作权。而人力资源是无形资产的源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就是对知识的管理。无形资产必须从战略高度加以经营管理才能获得长久发展。著名战略学家波特认为,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尤其是能长期保持的优势,实质上是企业某些特定战略环节上的优势。而现代企业能否具有这些特定战略环节上的长期优势,则取决于企业在相应的环节上是否占有独特的无形资产。如1964年成立的美国耐克运动鞋公司基于举世闻名的品牌和优秀的设计人员才能的这两项无形资产;控制产品设计和广告营销两个战略环节。而把生产制造环节则委托给其他公司。“耐克”迅速发展为世界最著名的跨国公司,就归功于其长期投资于无形资产、培养竞争优势和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资源的组织比以前更高效,使市场变化和波动性加大。原来管理是根据市场变化后的跟随反应管理,永远落后于市场变化,无形资产战略管理即对预前的策划管理则成为时展的客观需要。

探究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无形资产战略管理问题,国家、部门、地区和企业、事业单位,对无形资产管理战略进行研究,并作出决策及其实施,无疑具有许多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加强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研究,提倡开拓创新,能激励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无形资产管理战略研究,有助于国家和企业调整管理方向和确定策略重点,促进经济的发展,有效提高经济效益;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研究,为推动文教体育事业的发展营造健康有利的条件,能保障文教体育事业的发展;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研究为社会事业的发展构建安定有序的环境,对社会全面进步具有积极深远的影响;无形资产管理战略研究,还能对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和发展发挥很强的指导作用。可见,加强无形资产战略管理是现代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当代管理者适应知识经济和实施知识管理的必然选择。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无形资产战略管理运作过程

战略管理是指对事关企业兴衰成败的重大紧急事务的谋略及其实施的全过程动态管理。无形资产战略是指对无形资产的形成、利用、开发、效益和保护等作出的决定全局的、重大的筹划和对策,包括提出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方针、方法和步骤等。无形资产战略管理是为创造和维持竞争优势,根据总体发展需要,对无形资产战略的内外部环境分析、战略规划、战略选择、战略实施及评价和控制进行管理的行为过程。

无形资产战略管理基本过程可分环境分析、战略规划、战略实施、评估与控制这四个阶段。(见下图)对组织未来最重要的四个战略因素是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swot)。无形资产战略管理过程中包含反馈与学习,必须根据实际需要经常修改或调整原先决策。

(一)环境分析,是从外部与内部环境中监测、评估与提取信息。外部环境分析的核心目的是寻找无形资产管

理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变量,从中了解无形资产管理的产业环境、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内部环境分析的核心目的就是要寻找出组织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变量。

(二)战略规划,是组织为了更有效管理无形资产运营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根据自身优劣势制订的长期行动方案。战略预测是制定无形资产战略规划的第一阶段,要做好大量调查研究工作,选择发展目标,提出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的初步预测方案。战略决策是第二阶段,要依照无形资产的多种预测方案,从不同角度对比思考各种方案利弊,确定发展目标,选择最优方案作为行动的指导。

(三)战略实施,是要推行发展目标,通过行动计划将决定的无形资产战略与政策落实在行动之中。在战略实施阶段,要确定实施的方针、方法、措施和步骤。组织制订的无形资产管理战略,关键在落实、制订实施规划。

(四)评估与控制,就是在无形资产管理过程中监测组织活动与业绩结果,其目的是通过必要的反馈比较实际业绩与期望业绩。其过程包括决定评测对象、建立业绩标准、测评实际业绩、对比实际业绩和标准、检查实施过程

和采取纠正措施等。

三、当前我国无形资产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一些管理者对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的漠视,管理和技术层人力资本含量低,人才流动十分严重,造成无形资产大量流失。主要表现如下:

(一)无形资产战略管理观念滞后、意识薄弱。多数管理者沉溺于日常事务中,轻视或曲解管理现象相当普遍。无形资产的无形性和管理中过分关注稳健性,导致人们长期缺乏无形资产管理观念。主要表现在:商标注册意识和法律意识较弱;技术保密和专利保护观念不强。我国到1998年,共受理国内发明专利申请11.59万项,而自1985年起的14年里,我国向国外申请的专利不足3000项,我国14年里将11.3万项发明无偿地“奉献”给外国。有的企业轻视通过广告等营销手段提高无形资产价值,外国广告的强大攻势造成国内商标、商誉等不少无形资产间接流失。

(二)无形资产投资决策科学依据不足,经营决策未能着眼长远战略发展。在无形资产投资预测和决策中,对经营无形资产缺乏明确的目标。单位无形资产信息尚无完整记载,更缺少全国范围内的无形资产信息网。无形资产经营只顾眼前利益,没能从战略高度考虑企业长远发展。一些国外品牌企业为争夺更大的市场,通过合资、合作、收购国内品牌等激烈竞争,迅速占领原国内品牌占领的市场。如中国传统知名企业上海家化生产的“美加净”系列产品广受喜爱,商标曾被外资企业高价收购,为“露美庄臣”所代,致使企业利益长久蒙受莫大损失,最后企业权衡利弊以惨重代价购回。

(三)国内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的研究力度和深度上还非常欠缺。目前无形资产战略管理有组织、有计划的研究不多,仅有少数研究部门、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对无形资产战略管理进行个别研究,而缺少特定研究机构对无形资产战略管理进行专门研究。对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研究的重要性体会不深,不清楚无形资产管理战略研究对国家经济、科技、文化、政治和社会等都有重大意义。在现有无形资产管理的研究中,仅仅对无形资产管理中的某类无形资产经营的近期研究,而没有远期的战略管理研究。

(四)无形资产管理战略法律制度、方法和理论亟待改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保护无形资产方面已制定出许多法规政策,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法规体系不健全、不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企业为有形资产设置专门管理机构、配有专职管理人员、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却没有无形资产战略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我国目前人力资本现状令人担忧。据1997年10多个城市40余家国有企业人力资本状况调查表明,30%企业只是象征性拨点教育培训费,年人均10元以下。一些管理者因顾及当期利润而减少研究和开发活动,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四、推行无形资产管理的战略方法

鉴于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研究意义重大,针对当前无形资产战略研究存在的问题,要重视对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研究,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树立无形资产战略管理观念,强调无形资产的形成、利用、开发、效益和保护,重视商标注册。在wto国际竞争机制下,必须强化无形资产经营战略管理;加强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中名牌产品、驰名商标认定与申报工作,提升我国名牌、商标知名度,增强我国高科技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要借助各种媒介宣传和教育,增强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能力;要切实树立起创新观、名牌观、人才观等战略观念,构建以无形资产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

(二)实施无形资产战略管理,建立无形资产管理国家创新体系。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为此要提高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设置管理无形资产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发展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与生产,创造自主知识产权或无形资产。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使研发成果受到法律的保护,用专利产品占领市场和扩大市场。要积极推行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近来美国福特、杜邦等传统企业提出打破平衡管理新思维、改革企业机制,建立企业任用、奖励和股权激励机制,使它们雄居世界500强企业前列。要建立健全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四个系统组成的国家创新体系,实施和发展无形资产战略,以增强我国竞争力。

(三)发挥政府管理职能,加强无形资产的宏观管理。为促进无形资产战略的实施,要健全无形资产的法律保障体系。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制定立法规划;规范无形资产的立法程序。建立健全我国无形资产法律机制,借鉴和启用无形资产的民事保护方法,尽快出台《无形资产流失责任处罚条例》。规范政府行为,克服部门和地方保护主义;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建立无形资产经营外部监督体系,整顿现有资产评估机构,规范和保护产权交易及无形资产评估。应制定《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办法》,不断制定和完善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制度,加强中介机构管理。开展理论方法研究,加快无形资产评估人才培训,为社会培育高素质的评估专业人才队伍。

(四)制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战略,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人才作为信息社会的财富象征,关系到企业成败存亡。要重视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保护,加大企业人力资源投资力度。树立面向知识经济的人才观念,建立人才招聘、培养、任用、激励、考评一体化机制,重视对员工培训教育。如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每年用于员工教育经费达7亿美元。大力培养引进各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信任、关心、支持、照顾他们,使其内心真正愿意贡献聪明才智,以保持企业长盛不衰。重视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管理,把好人才流动关,严防人才流动所造成的无形资产流失。强化激励和约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五)实施品牌战略管理,铸造组织文化,塑造良好形象。开发企业品牌、商誉等形象资源,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关键。要加强品牌保护,开发形象资源,树立长期竞争优势。将品牌意识灌输到每个员工思想中,加强与传媒大众多方沟通。企业文化作为无形资产经营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为此要深入理解与确立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具体制度中去;沟通和统一员工思想,以永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活力。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商标战、品牌战越来越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如娃哈哈、四通、雅戈尔等企业相继导入cis,使无形资产大幅增值,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发展。为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要实施“名牌”战略,建立品牌经理制。实施cis战略,即“企业识别系统”,通过重新设计企业理念、活动和视觉三大识别系统,塑造全新形象。

不动产和无形资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业企业;资产结构;资产弹性;优化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050-01

一、资产结构概念及其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资产结构是指企业各项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资产代表企业所能控制的资源,其合理配置与应用,主要是通过资产结构及其变动来反映。资产结构主要影响着企业经营的风险、收益、资产流动性和资产弹性。

(一)对风险的影响

企业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面临着两类风险,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融资活动要考虑的范畴,这里不作论述。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在对主营和附营业务进行策划、运作、经营使其实现利润的过程中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一般来说,流动资产或者短期资产由于其能在短期内完成周转或者实现价值,所以,这类资产的市场预期一般比较容易和准确,而且短期内市场波动不是很大,也就是说很少出现市场预期和市场变动不一致的情况,这就为有效的经营提供了可能,经营风险相对较小。此外,流动资产也按照其流动性大小,短期资产内部依其各类资产占用时间的长短,经营风险逐渐由小到大。

(二)对收益的影响

不同的资产对企业收益的形成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直接形成企业收益的资产,主要包括结算资产,如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发出商品等;二是在一定时期内不产生收益的资产,如货币资产;三是抵扣企业一定时期收益的资产,主要有固定资产,支出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等,这些资产的转移或摊销价格会抵扣其它资产取得的收益,但又是企业收益实现必不可少的条件。此外,资产结构对收益的影响,还表现在资产内部结构不协调,不同资产余缺带来损失。这种损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产占用过剩,进而使资金成本无端增加,这是由融资成本多少反映的;二是资产占用短少,会影响企业资金的整体周转效果,如果周转利益一定,结果必然会因此而减少周转利益。

(三)对资产流动性的影响

资产的流动性也即资产的变现能力。评价资产变现能力强弱的标准有:第一,资产转化为现金所需时间的长短。一项资产实现这种转化的时间越短,表明这项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第二,资产价格的确定程度和资产质量的高低。资产要变现,首先要被市场接纳。资产能否实现其市场价值,取决于资产的质量和定价策略,如畅销资产的价格很容易确定且可随时变现,滞销资产的市场价格实现就比较艰难。

(四)对资产弹性的影响

资产结构的弹性是指原资产规模随时收缩或扩张的可能性。根据资产的数量习性,资产可划分为临时波动性资产和永久固定的资产。永久固定的资产反映了企业正常稳定的资金需要,无需保持弹性。企业临时波动的资产要随市场、季节或经营规模的扩张或收缩而及时调增调减。企业资产中弹性最大的是金融资产,包括货币资产和有价证券。其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决定着企业资产的弹性程度,这一比例越高,资产弹性越好,反之,越差。确定合理的金融资产比重,必须做到企业风险和机会成本的相对均衡。

二、我国工业企业资产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固定资产配置过剩

一种是绝对过剩,另一种是相对过剩。固定资产绝对过剩,一方面是由于初始投入时对销售的过于乐观,或者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或者无计划投入,造成固定资产的无效投入或重复投入;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进步造成旧设备闲置浪费。固定资产相对过剩,是指推动固定资产使用的其它配套设备或配套流动资金不足,造成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周转缓慢,因此降低了总资产的收益率。

(二)流动资产所占比重低

流动资产是保证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基础,流动资产不足往往会造成短期资金紧张。最主要原因是两项资金占用大,即应收账款和存货资金占用较大。应收账款长期挂账,造成流动资金的浪费,同时坏账准备的计提也在冲减企业利润。积压产品不仅占用了大量资金,使运营成本大幅上升,而且存货跌价准备和存货保管费用也会削减企业利润。

(三)无形资产比重低

无形资产主要包括商标权、专有技术、企业商号、产品质量、服务信誉等。无形资产具有增值性的特点,能够在本身无损耗的同时创造价值。但受传统思维影响,部分企业认为工业企业就只是搞制造,搞操作,不重视产品的研发。不注重企业品牌的培养和价值提升,对商标、专利权的法律意识淡薄。有些企业甚至因为轻视无形资产,造成了企业价值的低估,对企业的融资和股权转让很不利。

三、我国工业企业资产结构优化措施

(一)在不影响企业经营前提下,减少闲置固定资产占有量

第一,盘活存量资产,降低闲置资产成本。在现有经营条件下,进行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第二,尽可能减少企业自有固定资产的占有量。适量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能够缓解资金紧张局面且能够利用纳税调整减少税负压力;寻找外部协作。若某一工序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而购买设备又不能充分利用时,将这一工序外包,可以节约投资,从协作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经济中受益。

(二)合理配置优化流动资产对固定资产的比例

考虑固定资产的生产经营能力,避免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相对闲置和不足。尽量使风险和收益均衡。流动资产对固定资产的比例越高,财务风险就越小。但过多的资金用在流动资产上就会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流动资产对固定资产的比例要在财务风险和资产收益之间进行权衡。

(三)优化流动资产内部结构

第一,调整产品结构。扩大适销的收益性资产规模与改善收益性资产的质量并重。第二,重整应收账款,努力降低应收账款水平和坏账损失。短期内,可以对现有质量较差、长期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采取打包出售或者贴现的手段,换取流动资金,减少资金占用成本。长期看,建立健全的信用评级机制,严格执行评价标准,加强对赊销客户的信用状况及时更新,合理计提坏账准备。

(四)重视并加强无形资产管理

重视无形资产投入。利用知识产权营造无形资产,在质量信誉中营造无形资产,在广告宣传中营造无形资产,在人才科技中营造无形资产,在经营管理中营造无形资产。

加强无形资产管理。一是加强对无形资产成本的核算。二是要重视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能够合理确认企业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从而合理确认企业资产价值。三是要加强保密工作。四是要及时取得法律保护。お

参考文献:

[1]余坚.试论资产结构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财会研究.1998.2.

[2]张文萍.试论固定资产投资过剩及其对策.研究与探索.2006.12.

[3]赵林华.企业资产结构比重分析研究.会计研究.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