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

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

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

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处置无形资产处置会计核算

在会计学习、研究与教学过程中,特别针对企业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处置的会计核算学习中,注意到两项资产处置核算存在着共同与不同之处,在此运用比较学习方法,分析两项资产处置的会计核算差异和账务处理应用。

一、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处置核算的异同分析

1.两项资产处置条件与原因相同。由于企业固定资产处于出售、转让、报废、对外投资、非货币换等处置状态或企业固定资产技术落后、使用期限已满、自然灾害影响,使得固定资产不能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产生经济利益,表明固定资产不再符合自身的定义和确认条件,固定资产应予终止确认。同样,企业无形资产处于出售、转让、对外投资、非货币换等处置状态或由于无形资产的技术含量下降、受益期限已满、商业机密泄露影响,使得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表明无形资产不再符合自身的定义和确认条件,无形资产应予以注销。

2.两项资产处置方式相同。由于存在以上原因,企业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处置方式主要表现为出售、报废、转让、对外投资、非货币换、债务重组。因此说明企业两项资产已经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故企业采用出售、报废、转让的方式放弃对两项资产拥有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注销两项资产的账面原值、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和减值准备,表明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应该整体退出企业的会计核算。

3.两项资产处置账务处理流程不同。固定资产处置有基本账务处理流程,具体表现为:(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2)发生清理费用;(3)出售收入及税金和残料的处理;(4)保险赔偿的处理;(5)清理净损益的处理。在此表明固定资产处置核算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操作性,而无形资产处置核算表现出一步到位的特点。对于两项资产处置核算流程与步骤的理解,有利于顺利完成它们的会计核算。

4.两项资产处置核算应用账户不同。固定资产处置核算应用的是“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账户;而无形资产处置核算应用的是“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账户;并且发现只有“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而没有“无形资产清理”账户。在此表明以上账户的应用是完成两项资产处置核算的基础,是区别两项资产处置核算的重要依据,也是掌握两项资产处置核算的学习重点。

5.两项资产处置收入征税不同。企业固定资产处置收入要征收增值税或营业税和土地增值税(不动产包含土地使用权),而无形资产处置收入要征收营业税或土地增值税。在此说明两项资产处置收入应分别计算和缴纳不同税金,同时进行准确的账务处理,在此形成两项资产处置核算的学习难点。

6.两项资产处置结果的账务处理相同。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处置形成的净收益或净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即应计入“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账户。在此说明两项资产处置形成的净损益属于营业外收支核算的内容,反映出两项资产处置结果与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不是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形成的收入与支出,属于与收益相关的利得。

以上分析发现,两项资产处置的会计核算基本模式表现为:“确认处置原因—采用处置方式—应用账务处理流程—选择处置核算账户—处置收入征税处理—处置结果账务处理”,在此基础上抓住两项资产处置核算的共同与不同之处,正确完成两项资产处置的会计核算。

二、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处置账务处理应用分析

1.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对外出售的账务处理。由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及其他原因,企业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需要不断更新和创新,淘汰落后设备与引进高科技含量的各项技术成为企业当务之急。在此结合以上分析结果,对两项资产对外出售进行账务处理分析。

例题:甲公司出售一台使用过的设备,原值为300000(不含进项税)元,购入时间为2009年2月,该设备购进时所含增值税51000元已计入进项税额。假定2011年3月出售,折旧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折旧,不考虑残值,同时该设备已计提减值准备15000元。出售价款为192000元(含增值税),该设备适用17%的增值税税率。

2年计提折旧=(300000÷10)×2=60000(元)

出售时应缴纳增值税=[192000÷(1+17%)]×17%=27897.44(元)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225000

累计折旧60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5000

贷:固定资产300000

(2)收到出售价款及税款

借:银行存款192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164102.56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7897.44

(3)结转清理净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60897.44

贷:固定资产清理60897.44

如果该设备购入时间为2008年1月,该设备购进时所含增值税51000元不计入进项税额。

例题:乙公司将一项专利权出售给其他单位,该项专利权账面余额180000元,已计提摊销18000元,已计提减值准备20000元,取得出售收入200000元存入银行。营业税税率为5%。

出售时应缴纳营业税=200000×5%=10000(元)

借:银行存款200000

累计摊销1800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20000

贷:无形资产180000

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10000

营业外收入—出售无形资产收益48000

2.固定资产报废与无形资产转销的账务处理。由于固定资产使用期已满、遭遇自然灾害的原因,造成固定资产进入报废清理程序。同样,如果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所替换或超过合同、法律规定受益年限,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不再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应将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

三、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处置比较学习的总结

综上所述,在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处置核算比较学习研究中,总结出两项资产处置核算存在的共同与不同之处,有利于加强两项资产处置管理和核算。

参考文献:

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会计改革 问题分析 改革建议

1.前言

在我国,会计核算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核算能够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预算资金和资金增减变化情况,能够对事业单位资金利用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利用效率,防止资金滥用。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已然拉开序幕,会计核算的环境正在发生变化,现在的收付实现制为主的核算制度已不能满足需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2、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2.1 会计基础方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主要是实行收付实现制。在收付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能够及时地对单位收入、支出和费用进行记录,及时掌握事业单位的现金动向,规范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但是这种制度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弊端,即不能准确反映当期成本费用。这样就会给事业单位的会计带来如下问题:

一是反映的会计信息不符合,造成收支出入。收付实现制所统计的收入是本期全部现金收入,支出统计是本期的全部现金支出,此统计方式就会造成收支不匹配,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当期的收支结余和预算的执行状况,也不能全面地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状况。

二是由于收付实现制所进行的会计核算是分期进行的,由于某些收入和支出在某一时期形成则计入该期的收入和支出总数当中,从而导致前后会计期间的信息不可对比。另外,收付实现制的确认标准是是否进行实际支出,不将资金的损耗计算在内,因此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直接将支出归入相应项目,没有分别统计,由于购置固定资产数额的差异,同类事业单位之间资金状况也无从比较。

2.2 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固定资产核算中的问题。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只对账面价值进行统计,折旧不计入在内,因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能够反映其真实的价值。事业单位所统计的资产负债表反映的只是固定资产的原值,不计算资产使用中磨损和贬值,因此所得到的的统计信息有失真实。另外事业单位所购置的固定资产仅列入当期资产支出中,不符合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会计原则。

二是无形资产核算中的问题。无形资产由于其存在的特殊性往往被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所忽视,多数事业单位并未将无形资产计入资产账面上。另外,由于无形资产评估标准不确定,即使有少数单位计算无形资产也会存在诸多问题,资产信息真实性难以估量。事业单位对无形资产重视不够,导致大量无形资产搁置,造成无形资产的浪费。

3、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与创新路径

3.1 改革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十六条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是笔者在上文中已经提到收付实现制存在诸多弊端,因此笔者建议在会计核算中变革收付实现制,引入权责发生制。所谓权责发生制是指在会计核算中按照收费已经实现、费用已经发生、并应由本期负担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的引入不仅符合会计核算谨慎性、客观性的原则,而且能够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资金收支和结余状况。另外权责发生制地引入使得事业单位能够正确地计算成本、评估利润,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利用效益。

3.2 改进资产核算方式

事业单位资产核算主要在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两方面,因此需从这两方面分别改进才可见成效。

在固定资产核算方面需将折旧项计入到资产核算当中。在折旧核算中采用累计折旧的方法,从而计算固定资产的抵减情况。将资产利用中一切损耗费用计入累计折旧当中,固定资产只反映购置资产的历史成本。这样不仅使得固定资产能够满足政府与事业单位对于资金流向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管理的要求,而且为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提供了固定资产现实摊余价值信息。

在无形资产核算方面首先要将事业单位无形资产分别进行统计核算,对本单位无形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将资产价值核算结果记录到资产收支中。在无形资产核算时采用累计记录无形资产的摊销额的方式,从而避免在购入无形资产避免将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完全摊销。采用累计摊销的方法可以了解无形资产的使用状况,有利于真实反映财务信息和管理者决策。

3.3 建设完善会计报告体系,为会计活动提供指南

现阶段我国的会计报告体系尚不健全,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体系所反映的信息不全面,主要是对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而对于资金的收支、结余状况没有充分反映出来。因此应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会计报告体系,完善财务报告的内容,适当借鉴企业单位中财务报告的形式,建设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在内的完善的财务报表体系,从而使事业单位的会计活动更好地进行。

3.4 采用双轨制会计模式

所谓双轨制会计模式是指在事业单位会计中采用“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两套并行的会计系统。事业单位预算是在资金利用前制定的法律效力的约束性契约,事业单位会计活动在预算计划前提下执行,但是预算会计的信息主要是预算的收支信息,不包括资产、债务等,无法充分满足需求,因此将“财务会计”加入到会计活动中,弥补预算会计的弊端。这样既能够满足预算管理、控制方面的信息需求,也能够满足公共财务管理信息的需求。

4、结语

现阶段我国经济制度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以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会计活动中涌现了许多问题,因此必须对事业单位会计进行改革与创新,适应会计发展的新形势,才能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玉宝.建立与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措施探讨.《商业会计》.2013年6期.

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范文第3篇

在我国,会计核算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核算能够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预算资金和资金增减变化情况,能够对事业单位资金利用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利用效率,防止资金滥用。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已然拉开序幕,会计核算的环境正在发生变化,现在的收付实现制为主的核算制度已不能满足需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2、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2.1 会计基础方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主要是实行收付实现制。在收付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能够及时地对单位收入、支出和费用进行记录,及时掌握事业单位的现金动向,规范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但是这种制度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弊端,即不能准确反映当期成本费用。这样就会给事业单位的会计带来如下问题:

一是反映的会计信息不符合,造成收支出入。收付实现制所统计的收入是本期全部现金收入,支出统计是本期的全部现金支出,此统计方式就会造成收支不匹配,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当期的收支结余和预算的执行状况,也不能全面地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状况。

二是由于收付实现制所进行的会计核算是分期进行的,由于某些收入和支出在某一时期形成则计入该期的收入和支出总数当中,从而导致前后会计期间的信息不可对比。另外,收付实现制的确认标准是是否进行实际支出,不将资金的损耗计算在内,因此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直接将支出归入相应项目,没有分别统计,由于购置固定资产数额的差异,同类事业单位之间资金状况也无从比较。

2.2 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固定资产核算中的问题。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只对账面价值进行统计,折旧不计入在内,因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能够反映其真实的价值。事业单位所统计的资产负债表反映的只是固定资产的原值,不计算资产使用中磨损和贬值,因此所得到的的统计信息有失真实。另外事业单位所购置的固定资产仅列入当期资产支出中,不符合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会计原则。

二是无形资产核算中的问题。无形资产由于其存在的特殊性往往被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所忽视,多数事业单位并未将无形资产计入资产账面上。另外,由于无形资产评估标准不确定,即使有少数单位计算无形资产也会存在诸多问题,资产信息真实性难以估量。事业单位对无形资产重视不够,导致大量无形资产搁置,造成无形资产的浪费。

3、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与创新路径

3.1 改革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十六条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是笔者在上文中已经提到收付实现制存在诸多弊端,因此笔者建议在会计核算中变革收付实现制,引入权责发生制。所谓权责发生制是指在会计核算中按照收费已经实现、费用已经发生、并应由本期负担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的引入不仅符合会计核算谨慎性、客观性的原则,而且能够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资金收支和结余状况。另外权责发生制地引入使得事业单位能够正确地计算成本、评估利润,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利用效益。

3.2 改进资产核算方式

事业单位资产核算主要在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两方面,因此需从这两方面分别改进才可见成效。

在固定资产核算方面需将折旧项计入到资产核算当中。在折旧核算中采用累计折旧的方法,从而计算固定资产的抵减情况。将资产利用中一切损耗费用计入累计折旧当中,固定资产只反映购置资产的历史成本。这样不仅使得固定资产能够满足政府与事业单位对于资金流向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管理的要求,而且为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提供了固定资产现实摊余价值信息。

在无形资产核算方面首先要将事业单位无形资产分别进行统计核算,对本单位无形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将资产价值核算结果记录到资产收支中。在无形资产核算时采用累计记录无形资产的摊销额的方式,从而避免在购入无形资产避免将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完全摊销。采用累计摊销的方法可以了解无形资产的使用状况,有利于真实反映财务信息和管理者决策。

3.3 建设完善会计报告体系,为会计活动提供指南

现阶段我国的会计报告体系尚不健全,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体系所反映的信息不全面,主要是对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而对于资金的收支、结余状况没有充分反映出来。因此应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会计报告体系,完善财务报告的内容,适当借鉴企业单位中财务报告的形式,建设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在内的完善的财务报表体系,从而使事业单位的会计活动更好地进行。

3.4 采用双轨制会计模式

所谓双轨制会计模式是指在事业单位会计中采用“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两套并行的会计系统。事业单位预算是在资金利用前制定的法律效力的约束性契约,事业单位会计活动在预算计划前提下执行,但是预算会计的信息主要是预算的收支信息,不包括资产、债务等,无法充分满足需求,因此将“财务会计”加入到会计活动中,弥补预算会计的弊端。这样既能够满足预算管理、控制方面的信息需求,也能够满足公共财务管理信息的需求。

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的不断普及,不仅对人们的生活、娱乐、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电子商务信息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为企业会计核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在分析电子商务的基础上,阐述电子商务信息系统中现行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而结合实际情况,改进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会计核算模式。

关键词 :信息时代;网络化;电子商务;会计核算

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互联网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支持,并且对企业商业方式与运作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模式,致使网络化财务应运而生。为此,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加强对网络化手段的运用,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作用,成为了从业人员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电子商务概述

电子商务指的就是在互联网、增值网、企业内部网中,以电子交易形式展开交易活动及有关服务活动的过程。针对电子商务而言,主要就是借助微电脑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开展商务活动。对于电子商务的定义,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理解,然而其关键还是和电子设备与网络技术相关的商业模式。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其不仅包括购物,还包括物流配送等服务内容。对于整个电子商务过程来说,其主要包括互联网技术、外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邮件等。

电子商务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普遍性。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交易模式,将生产企业、物流企业、政府、消费者带入了一个数字化、网络化的新领域。二是方便性。通过电子商务的运用,人们不会再受到地域的制约,客户可以通过非常简捷的方式完成相对复杂的商业活动。例如,人们可以利用网络银行进行全天候的查询、存取资金等。三是整体性。通过电子商务的运用,可以对事务处理流程进行规范,实现人工操作与电子信息处理的一体化,在提高物力、人力利用率的同时,强化了系统运行的严密性。四是协调性。商业活动就是一个协调过程,需要客户和企业内部、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之间进行协调,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其更需要银行、通讯部门、配送部门、技术服务等各部门的协调,共同完成经济活动,取得良好的工作目标。五是安全性。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安全问题一直都非常重要,要求网络提供一个端到端的安全解决规划,如签名机制、加密机制、安全管理、防火墙等,同传统商务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电子商务信息系统中现行的会计核算方法

在构建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时候,不仅要涵盖计算机网络设备、信息识别采集设备等硬件,还要涵盖网络通讯、计算机等软件。按照现行会计准则,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可以把电子商务信息系统中涵盖的软件看作是硬件附属,这样就可以将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看成是固定资产,以此来展开核算工作;同时,也可以分开核算电子商务信息系统中涵盖的硬件与软件,将硬件看作是固定资产,将软件看作是无形资产,以此来展开具体的核算工作;如果电子商务信息系统中涵盖的硬件成本比例较少,可以将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看成是无形资产,以此来展开核算工作。然而,不管是哪种形式,都可以根据现行会计准则要求进行摊销或折旧核算。因为计算机网络硬件具有快速更新换代的特点,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可以对电子商务信息系统中涵盖的固定资产予以加速折旧,促进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对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主要内容是初始成本核算、固定资产折旧核算、无形资产摊销核算、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减值核算。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会计计量中,按照现行会计准则而言,主要就是基于历史成本中展开,只有在出现不可逆资产减值的时候,才可以结合当期市场价值调整电子商务信息系统账面价值。

三、电子商务信息系统会计核算改进

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就是一种商品,为了保证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长期效应,需要对其进行持续的维护与更新,这样从整体投入方面分析,日常维护与更新成本在整个过程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不容忽视。假如没有在日常维护与更新方面投入成本,就会导致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初始投入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制约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全面运用。这也是电子商务信息系统作为资产和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差异。而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日常维护与更新成本低,不会对资产作用发挥产生影响,所以,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日常维护与更新成本可以归纳到当期费用当中。针对电子商务信息系统而言,其日常维护与更新成本非常高,并且会对资本作用发挥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在对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与更新进行资产投入的时候,可以将其属为初始成本性质。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和已有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不同,其是会计报表中的重要内容,可以让会计信息使用者有效了解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有关信息。在实际工作中,构建电子商务信息系统,之后在账户下设置摊销、成本、公允价值变动的明细内容。其中摊销明细主要就是贷方对电子商务信息系统摊销入期费用成本进行核算,借方对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终结转出摊销总额进行核算,在贷方电子商务信息系统中显示余额以及累计摊销金额;成本细目主要就是贷方对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终结转出投资总额进行核算,借方对电子商务信息系统构建与运行投入进行核算,在借方电子商务信息系统构建与运行中显示余额以及累计摊销金额;公允价值变动细目主要就是贷方对电子商务信息系统中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部分进行核算,借方对电子商务信息系统中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进行核算,在贷方或者借方电子商务信息系统中显示余额,表示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之差。

在会计报告信息披露中,可以将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当成是一级账户,在长期资产类别中以净值显示,表示为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公允价值。同时,在企业会计报告附注中,要对企业当期电子商务信息系统构建、运行、维护、更新、摊销等进行明确;同时,对公允价值变动、财务状况进行详细的说明,为会计核算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结束语

电子商务在改变现实生活的同时,对传统会计环境也有着一定的作用,必然会对传统会计理论产生影响,构建互联网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电子商务已经对传统会计模式与会计核算产生了冲击作用。在此形势下,一定要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改革,使其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全面落实,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马英娟.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重构研究[J].开发研究,2013(01).

[2]宋刘娜.网络时代会计电算化发展战略浅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5).

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无形资产核算 问题 完善

财政部编定的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已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与之相配套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也已颁布施行。事业单位大都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社会组织,长期以来对于自身的价值不够重视,事实上,大多数事业单位都有其独特的业务范围,甚至其单位名称就是一块响当当的招牌,其价值含量不容低估。引入无形资产核算,可以将目前存在于事业单位中的而又普遍被忽视的无形资产进行入账管理,从而准确反映事业单位自身的价值。

新准则对无形资产作了明确的定义、对无形资产的范围作了明确的概括,对无形资产的账务处理进行了具体规定,这对于我们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由于无形资产核算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已存在多年,也比较成熟,事业会计制度拿来一用也属顺理成章。然而细究新制度关于无形资产核算的规定仍然有一些问题值得推敲,需要厘清、需要完善。文章主要从下列几方面来进行论述:核算范围,入账价值,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

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与与核算范围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基本一致。但根据稍早前颁布施行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以下简称新规则)第四十条的规定,无形资产还应包括商誉。

根据新准则关于无形资产的定义,以及新制度有关无形资产核算的实务指导,可以对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进行如下分类。

(一)无形资产的表现形式分类

按无形资产的表现形式可以把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归纳为知识产权类、土地使用权类和商誉三大类。知识产权类又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类顾名思义,即为事业单位经有偿受让所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商誉原本存在于企业会计制度中,一般分为自创商誉和并购商誉。并购商誉是企、事业单位全合并过程中购买方实际投资额与被并购方净资产之间的差额。自创商誉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良好信誉,能为企业未来带来巨大利益。自创商誉不能计价入账,只能在未来并购过程中经评估后作为待价而沽的筹码。

(二)按无形资产来源可以把无形资产分为外购的无形资产和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

外购的无形资产有购入计算机软件、受让的知识产权、受让的土地使用权等、其中委托开发软件公司开发软件视同外购无形资产进行处理。

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包括自行研制开发和委托开发的各项知识产权,自创商誉等。

事业单位面广量大,各自有独特的业务范围,存在的无形资产的形式会有很大的差异。对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来说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可能较多,对于文艺院团、美术画廊可能著作权类更多。商标权是容易被大家所忽视的一项无形资产。其实许多事业单位有着响当当的招牌,完全可以注册成商标,为其自身的产业化发展带来益处。土地使用权更多属于象征性的,就目前而言,公益类事业单位都享受着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待遇,如果没有花钱购买土地使用权,自然没有土地使用权入账核算问题。而商誉通常因企业并购而产生,事业单位相对稳定鲜有并购发生,所以事业单位很少产生商誉。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之间的并购也在所难免,未来事业单位产生商誉并非不可能。

在允许事业单位核算无形资产的会计制度前提下,事业单位应该主动确立无形资产战略,把确属本单位的无形资产入账核算,正确反应本单位的资产状况。

二、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

根据新准则,无形资产计价根据无形资产来源不同有所区别。无形资产在外购时,需要通过购买时所支付的所有费用来计价入账,当然也包含有如下几点:一是买价、税费、可归属该项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二是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需要根据这两点来入账;注册费通过取得注册时所发生的,律师费等费用计价入账;三是自创商誉不计价入账,需要等到该事业单位转让或与其他企事业单位合并时经评估计价作为待价而沽的筹码,由合并后的新的企事业组织根据合并差额记入无形资产或商誉科目。

三、事业单位无形资产核算面临的问题以及策略

会计制度与所有事物都是一样的,都不可能尽善尽美。现在事业单位无形资产核算存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无形资产核算的范围比较模糊

新准则与新规则同属财政部规章,但两个文件对于无形资产核算范围规定得并不一致,给人以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模糊不清的感觉,这给实务操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新规则颁布施行于前,新准则颁布在后,如果按照“后法优于前法”的法学原理,因新准则并没有把商誉列为无形资产,那么事业单位不能把商誉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合并、转让过程中形成的差额在没有专设“商誉”这一会计科目的情况下,把商誉计入无形资产应能更真实地反应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也更符合财政部的立法本意,但是这需要财政部予以明确。

(二)无形资产入账价值与实际价值不匹配

外购以购买时的全部费用计价入账应属客观,而自创无形资产的计价方式则有可能严重低估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或者本该计价入账的无形资产根本无法入账。

研究开发无形资产往往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以文艺院团为例,创作排练新剧目的投入都是数以百万计。当然,有些剧目搬上舞台后因不受观众欢迎而只能作罢,但也有一些剧目是久演不衰。没有市场的剧目自然没有计入无形资产的必要,广受欢迎的剧目无疑应计入无形资产加强管理,问题是应该以多大的价值计价该项无形资产。戏剧作品著作权登记,国家版权局按规定收取的费用不过区区300元,聘请律师的费用、差旅费用等也不会超过万元。照新准则规定,耗资巨万的一个剧目计入无形资产的价值不超过万元,如果没有按法定程序申请无形资产的还不能计入无形资产。这明显是一种虎头蛇尾,失去了无形资产核算的意义。

事业“单位自创的无形资产若能取得所花费的总支出,一般可以按自创时的总支出计价入账”。将事业单位自创无形资产时的全部支出作为无形资产价值入账在现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更具可行性。相比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无形资产摊销是一种虚拟摊销,摊销并不影响当期损益,只是体现在“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科目余额的减少。以自创无形资产时的全部支出计入无形资产,既能真实反应该项无形资产的价值,又不影响摊销期间的当期损益,是一举两得的事,也更符合会计的“真实性”原则。

无形资产核算的重要性在于资产的管理而非损益的核算,笔者认为可以将事业单位的自创无形资产以自创时的全部支出计价入账和虚拟摊销的核算方式引入致企业会计制度,使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无形资产核算的虎头蛇尾现象最终得到解决。

(三)外购计算机软件作无形资产核算不符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新制度规定事业单位购入的不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组成部分的应用软件,应当作无形资产核算。这一规定看似合理,其实明显与新准则关于无形资产的定义相矛盾。应用软件作为计算机软件毫无疑问应归为著作权,关键是谁享有著作权?如果是购买软件的一方享有该软件的全部著作权,那么购买方把这项软件作为无形资产入账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是卖出方享有全部著作权,购买方只享有使用权,那么购买方以无形资产入账就有欺世盗名之嫌了,其危害至少存在于以下几方面。

1、报表使用者会存在误解

知识产权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单位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一个单位拥有的知识产权越多,其竞争力越强,前途越广阔。无形资产科目完整地记录了这些知识产权,真实地反应单位的价值及其使用过程。如果把不属于自身的知识产权也记录在本单位的无形资产科目中,无疑会使人产生误解,会错误地认为这个单位享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东西很多,未来成长很乐观,甚至会错误地作出投资决策。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知识产权的取得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自行开发或合作开发;委托方为委托开发以及约定知识产权;他人开发而由购买知识产权。很显然,购买来的计算机软件其知识产权并不属于购买方,购买方仅仅是软件的使用人而已。打个比方,某事业单位化3万元购买某品牌的财务软件一套,该事业单位仅仅购买了该软件的使用权,而不是软件的全部知识产权,这跟买一套书没什么区别。如果把购买该财务软件的支出记入无形资产,就等于把别人的知识产权记入自己的账上,很荒唐。

2、软件开发方与软件使用方资产倒挂

然而,购买软件的一方要购买所需的软件通常要化大价钱,特别是一些大型管理类软件、或医学治疗分析软件等其价格更是不菲,如果购买软件的一方都作为无形资产入账,有可能出现购买方的无形资产价值远大于开发方的倒挂情况。这是很滑稽的现象。

3、全社会无形资产虚增

除少数情况外,软件开发商开发了软件后销售对象是不特定的,软件的用户难于记数。如果购买软件者都把购软件的支出记入无形资产,那么全社会,乃至全球都被误认为知识产权爆炸。

会计核算有“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购入的计算机软件看似无形实则有形,只不过它的有形是以字符形式表现,计算机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其形态基本保持不变。从其本质来看应属固定资产,也更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笔者认为无论企业、事业或其他社会组织外购的计算机软件应归入固定资产,按固定资产计价入账。

综上所述,在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事业单位对存在于本单位的无形资产加强核算有利于无形资产的利用,也有利于资产管理,更有利于事业本身的发展。但事业单位无形资产核算是一项崭新的制度,有不完美的地方也很正常,这需要我们多发现、多研究,才能使无形资产核算这项好制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2]杜晓彬.谈事业单位无形资产核算方法[M].人民出版社,2007